川地建筑的竹编夹泥墙

川地建筑的竹编夹泥墙
2023年01月13日 06:15 四川日报
  •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成博 吴晓铃

      近日,记者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3年的筹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科普系列短视频第二集《奇思巧技 天地人和——川地建筑的竹编夹泥墙》于日前杀青。这部7分钟的短视频作品,从取材、制作两大环节,竹、泥、灰、器、技五个层面向观众展示了四川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竹编夹泥墙工艺。

    短视频揭秘

    竹编夹泥墙的关键技艺

      竹编夹泥墙是一种编竹为骨、外覆泥灰的墙体。抗战时期,中国营造学社西迁,不少前辈学者已注意到这种极具地方特色的墙体。刘致平在《四川住宅建筑概说》中说:“我们在汉代明器及唐宋画像上常看到这种结构……这夹泥墙确是很早就用而且很普遍。”陈明达在《略述西南区的古建筑及研究方向》中说:“在川西川南现存的若干清代初期中期的建筑中,有些可以灵活运用的墙壁,它是以木编框,两面编行抹灰做成,可以随时拆卸安装。”

      2018年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传统建筑工艺课题组在安岳县调查大木作营造工艺时,寻访到夹泥匠人李国锐。在工地,李国锐向课题组成员说起制作竹编夹泥墙的材料、工艺和工具。其后两年,课题组陆续寻访到陈书全、赵思进、杨隆梅、陈长江、舒鹏、陈开乾等10余位匠师,以深化该专题的研究。

      科普短视频《川地建筑的竹编夹泥墙》以研究人员的视角进行拍摄。开场的倒叙部分,两位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分析一块复原失败的竹编夹泥墙,多种仪器检测无果后,他们决定向竹编匠人寻求帮助。老匠师以竹、泥、灰、器、技五个字概括竹编夹泥墙中秘而不宣的关键技艺,并从取材和制作两大板块分别介绍了伐竹、取土、制灰、启篾、编织、抹灰等制作工序。

      “本片在记录工艺的同时,展现了匠师取天时地利之材,凭手眼身心之技,在平凡的竹编夹泥墙中融入不平凡的巧思。这次我们借助图纸、模型、动画、电镜扫描等多种分析手段,向大家展示我们的研究方法。”课题负责人赵芸介绍。

    科普转化

    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传统建筑工艺是工匠使用工具、加工材料的过程,文字或图像很难完整记录信息。为了系统地采集信息同时方便向公众展示,课题组自2021年开始拍摄《川地传统建筑工艺系列片》。“用视频进行科学记录只是传统工艺研究的第一步,我们还将运用历史学、建筑学、人类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视角展开后续的研究。”赵芸说。

      “对大木作、竹编夹泥墙、灰作、工具等技术退化严重的传统建筑工艺进行记录,是一项迫在眉睫的抢救性工作。本系列短视频在为遗产保护项目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基础资料的同时,也将研究成果进行了科普转化。我们希望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与公众对话,唤起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设计研究中心主任余书敏表示。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设计研究中心已经进行的两大研究方向,一个是四川早期(元、明)建筑调查,主要研究古建筑形制问题;另外一个是川地传统建筑工艺调查,研究侧重工艺和做法。早期建筑研究和传统工艺调查这两大板块的研究,各有侧重点,未来古建中心将会尝试运用地理信息技术、VR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模拟等方法进行研究,推动四川地区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建筑 考古 成都市 文物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1-18 凌玮科技 301373 --
  • 01-18 格力博 301260 --
  • 01-16 保丽洁 832802 7.95
  • 01-16 信达证券 601059 8.25
  • 01-13 江瀚新材 603281 35.59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