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贝壳财经
在客户需求升级,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大背景下,改革一度被寿险公司视为发展突破的利器,过去两三年,多家头部寿险公司纷纷迈入转型期,但从2022年中报数据来看,转型的效果还未体现在业绩上。
今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险企(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及新华保险)旗下5家寿险公司的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同比全部出现负增长。
站在当前时点,改革已无“回头路”,只能向前走,但市场更为关注的是,寿险改革的成效何时才能显现?近期,多家券商机构发布研报观点称,寿险改革逐步显现曙光,随着代理人的企稳、市场需求的逐步回升,前期估值的悲观预期有望修正。
头部寿险公司上半年新业务价值普降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为257.45亿元,同比下降13.8%;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195.73亿元,同比下降28.5%;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为14.93亿元,同比下降38.1%;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为55.96亿元,同比下降45.3%;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为21.12亿元,同比下降48.4%。
新业务价值是衡量寿险公司增长潜力的重要指标,其代表以精算方法估计的,在一段时期内售出的人寿保险新业务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一般而言,保险的业务收入主要由续期业务与新业务组成,而续期业务也是由新业务转化而成,若新业务表现不佳,则说明发展后劲不那么足。
可以发现,5家头部寿险公司上半年新业务价值降幅较大,个别险企更是接近“腰斩”,要知道,这种情况并非今年才出现,而是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改革形势难言乐观。
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解释称,上半年公司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下滑理由有三:一是去年调整了精算假设,若剔除假设,降幅则为20.3%;第二,产品结构调整所以价值有些下降,这也符合市场和客户的需求;第三,虽然代理人人均产能、人均收入有所提升,但代理人数量在下降。
中国平安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月均代理人数量为51.4万,同比下降45.3%,截至6月30日,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约为51.9万人,比去年底下降13.5%。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情况极有代表性,其他几家寿险公司也大抵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面临复杂环境下,个人的保险支出有所缩减,个险渠道人员收缩,转型面临压力。
除平安外,上半年太保寿险保险营销员数量为31.2万人,较2021年末减少21.3万人;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力为74.6万人,较2021年末减少7.4万人;新华保险规模人力为31.8万人,较2021年末减少7.1万人;人保寿险营销员数量为12.9万人,较2021年末减少5.68万人。
在人力大幅削减,而人均产能提升速度又跟不上的情况下,5家寿险公司的个险渠道表现不佳,如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板块总保费同比下降3.1%;人保寿险个人保险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9.1%;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同比下降7.6%。
个险“不给力”银保来顶上 规模与价值的抉择
贝壳财经记者还观察到,个险渠道“不给力”,银保渠道则成为多家寿险公司支撑保费规模的主要渠道。
上半年,5家寿险公司银保渠道保费普涨,其中,太保寿险的同比涨幅最高,同比大涨8.8倍达178.28亿元;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位居第二,同比上涨45.09%;人保寿险、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涨幅则分别为41.9%、23.72%及7.8%。
一直以来,保险市场对于银保渠道有一些争议,虽然这一渠道上规模比较快,但相应的业务价值并不高,在寿险公司价值转型之下,银保的位置略显“尴尬”。
新华保险副总裁、总精算师兼董事会秘书龚兴峰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坦言:“虽然上半年银保渠道保费增长显著,但价值贡献确实有限,这与渠道特点有关,如何在保费增长的同时也能获得更高价值,一直是管理层所关注的,公司最基本的策略仍是将银保渠道作为重要的规模支撑渠道,同时,也对银保渠道进行分层,通过多措施、多手段降低销售成本。公司对银保渠道和银保业务战略定位是一贯的,持续的,希望在银行这个渠道能更多地接触客户,为客户提供合适的产品。”
中国人保副总裁肖建友则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银保渠道普遍受到寿险公司重视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代理人增长乏力和银保市场需求放大,在刚兑型理财产品淡出市场后,消费者对基金理财产品的需求在下降,保险产品成为重要选择;二是银行客群也分化,中高端客户在保险保障、品质养老、资产传承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银保市场正在迎来发展机遇。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系教师杨泽云则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寿险公司个险渠道受疫情影响较大,保险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银保渠道,虽然说银保业务含金量不高,但有总比没有好,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保险公司来说,代理人队伍不大,银保渠道是保费上规模行之有效的渠道,不过,对于中大型险企而言,未来还是会以个险渠道为主。“另一方面,银保业务的价值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随着《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的出台,近年来银行渠道的保险产品价值率有所提升。未来,随着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落地,银保渠道仍将是寿险公司内部的重要销售渠道。”
人均产能等指标提升 改革曙光已现?
不过,虽然寿险改革拐点未现,但成效已经在一些指标上有所体现,比较明显是代理人人均产能指标,随着多家寿险公司对代理人队伍清虚提质,一批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高的代理人开始进入保险行业。
以平安寿险为例,截至今年6月末,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其打造的钻石队伍上半年人均首年保费是整体队伍的4.7倍,顶尖绩优人数同比增长7.7%。
新人队伍方面,平安寿险实施“优+”增员升级,以优增优,严控入口,逐步提升优质新人占比,2022年上半年,新人“优+”占比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
上半年,平安寿险代理人人均月收入达7957元,同比增长35.1%,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6.9%。
又如太保寿险,上半年加快推进“三化五最”的职业营销转型,“三化”即职业化、专业化、数字化,“五最”指最丰厚的收入空间、最强大的创业平台、最温暖的太保服务、最专业的成长体系、最舒心的工作环境。
上半年,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险业务收入达32331元,同比增长23.5%;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4630元,同比增长10.8%。
新华保险上半年个险渠道月均人均综合产能也同比增长23.7%达3840元。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称,寿险改革逐步显现曙光,随着代理人的企稳、市场需求的逐步回升,前期估值的悲观预期有望修正。
浙商证券研报观点认为,寿险仍处于转型深化阶段,代理人队伍转型成效是关键变数,保司代理人规模降幅收窄、高产能代理人占比提升、人均产能增加,同时银保渠道稳健发展,则越有望达成高质量的队伍,尽早实现稳健增长。
中金公司研报则称,我们认为寿险板块有望开启估值修复,原因包括过去几年新单保费持续负增长导致市场情绪较为悲观,寿险板块整体存在较大幅度的估值超调,当前寿险板块估值和持仓已达历史低点;其次,寿险负债端跌幅最大的时期或已过去,下半年新业务将呈跌幅收窄的趋势,2023年有望恢复正增长;此外,中报也传递积极信号、9~10 月份板块估值切换或将提供向上催化。
责任编辑:王婉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