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单获深交所同意的“北转创”来了。深交所日前发布公告,同意北交所上市公司泰祥股份转板至创业板上市。泰祥股份成为首家北交所转至创业板上市获深交所同意的企业,也有望成为继观典防务后第二家转板上市企业。
从业人士认为,泰祥股份作为北交所第二家转板获交易所同意的企业,同时也是首家转板至创业板的企业,意味着转板政策在创业板成功实践,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的通道被打开,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建设更进一步。
转板企业接踵而至
一直以来,能否转板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泰祥股份作为一家来自湖北十堰的民营企业,其从启动转板事宜到获监管首肯,历时10个月。2021年8月16日,泰祥股份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申请向创业板转板上市议案,正式启动转板事宜,后陆续完成内部决策流程,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后向深交所申报。同年11月10日,深交所正式受理泰祥股份转板上市申请,7个月后于2022年6月17日作出同意决定。
业界普遍认为,泰祥股份向创业板转板上市获深交所同意,在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这代表着交易所之间真正实现了互联互通。同时,北交所与新三板之间的连通,也促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加速统一资本市场形成,能够为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业内人士表示。
沪深交易所共有三个转板上市项目,观典防务转板至科创板、泰祥股份同意转板上市、翰博高新转板至创业板。
转板并非易事。科创板和创业板施行具有包容性的多元标准,虽然转板企业的特征不尽相同,但必须要符合科创板或创业板多元标准中的一种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转板政策的成功实践,说明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正在不断完善,对于提振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信心,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机制不断完善
北交所流动性和投资价值,市场一直有各种不同声音。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北交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进一步扩展上市公司规模,提升市场广度、宽度和深度,实施更有针对性的监管与治理。
截至7月8日,北交所在审企业共136家,覆盖9个门类行业、31个大类行业。创新属性上也可圈可点,136家公司平均研发投入2698.03万元,研发强度达5.06%,近八成属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超两成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总经理助理诸海滨表示,随着北交所市场整体加速发展,后续北交所指数、北交所ETF基金等有望落地。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公募基金、证券公司自营也积极参与了北交所公开发行战略配售。共有9家企业获得公募基金战略投资,其中汇添富、华夏、嘉实、南方等北交所主题基金参与战投的公司数量在4家以上。
采访中,记者发现,北交所一些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企业,发行价格、流动性水平也都表现较好,优质企业可以获得有效价值发现,市场的交易定价功能并不弱。
市场人士表示,用发展地眼光看,北交所毕竟还在起步期,市场功能有待持续完善,市场认可度需要一定时间积累。随着上市公司数量进一步增加、结构进一步丰富,加之“北转创”等转板及市场交易机制和工具的不断丰富完善,市场将逐步集聚一批基石投资者群体,流动性基础条件必将进一步改善。
企业转板跃跃欲试
企业登陆资本市场,自然希望可以多渠道融资。北交所企业对转板也“跃跃欲试”。
专家建议,硬科技企业在满足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以及财务条件前提下,优先选择转板到科创板;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优先选择转板到创业板。
诸海滨表示,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代表了北交所的市场定位。北交所已形成高端装备制造、医药生物、TMT、新材料、新消费五大产业集群,汇聚了一批标杆性企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
企业选择多元化的同时,专家提醒,企业发展也需要注重“量体裁衣”,盲目转板、摸清自身定位。
北交所一直以来以服务中小企业为主,辐射范围面广,拥有大量优质创新企业标的。据悉,截至6月底,北交所上市公司共100家,其中22家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据显示,100家上市公司2021年研发支出合计33.39亿元,是规上企业平均水平的4.78倍。
业内人士认为,从客观来讲,北交所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流通盘规模小,大量原始股东即使解禁后也未必有抛售意愿。投资者以合格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为主,交易频率相对较低,持股期限相对较长。这种以中小企业和合格投资者为主的市场特征,决定了市场流动性水平具有自身特点。
APP专享直播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