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漫谈:组织的韧性

管理漫谈:组织的韧性
2022年05月23日 08:58 媒体滚动

□杜亮

我家小区外面有一家饭馆,大概有十几年历史了;名字起得也挺吉祥,叫“和顺”。我记得最后一次去那里就餐已经是2019年的夏天。在此之前,它几乎是我们每周家庭聚餐的首选。后来因为小区的另一边、靠近地铁一侧崛起了一条美食街,吸引了大量上班族客流,慢慢地这边生意就暗淡了。等到2020年疫情一起来,生意越发不好了。这三年,每每从它门前路过,都不由向里张望,看着寥寥无几的食客,不禁心里暗问:咋还没关呢?最近两天,从饭馆老板的嘴里得到确证,“我们还开着,只是没有堂食。”

不得不说,这是一家极具“韧性”的餐饮企业。疫情这三年,有多少家餐饮企业支撑不下去,不用统计,只需目测即可管窥一斑。倒下去的餐饮企业可能会喟叹时运不济,但活下来的一定有活下来的方法。我们将这些因素统一归结为组织“韧性”。

我们再来看另一家曾经显赫于教培行业的著名公司——新东方。前些天跟新东方的一位朋友聊,他说目前他们已经完全回归到最初的状态——专做留学中介;以前作为大头的课外培训业务早已“随风而逝”。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新东方一度濒临绝境,甚至传出创始人俞敏洪靠“直播带货”寻找出路的新闻。还好,现在它靠“留学中介”顽强地活着,我们说这也是一家极具“韧性”的公司。

疫情当中,我们不能确保有韧性的企业一定会活下去,但是没有韧性,一定活不下去。

组织韧性一时成为疫情间管理学界、企业界热衷探讨的高频词。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周园在《高韧性社会》一书中提出,所谓高韧性社会,对企业来说,首先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的趋势进行预测,其次是能够在危机到来的时候去抵御,最后是在危机过程中能够很快地适应恢复生产。更进一步说,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和捕捉 “危后面有机”的能力,即在每一次的危机之中,企业都可以向下一个阶段进化升级,这就是组织“高韧性”的体现。

在疫情当下,“活下去”是组织“韧性”的表现,那么,什么素质能够构成组织的“韧性”?这也许说来话长。比如,有的企业依靠强大的股东支撑活下去;还有的企业依靠具有关系极为牢固的客户活下去……这些都不过是现象表层。更深地探究,组织韧性的关键在于有没有扎根深厚的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中有没有韧性的成分。

我们经常会说有些企业为富不仁、唯利是图,这些“没文化”的企业往往在疫情的当下活不长。像一些菜价高昂、不亲民的餐饮企业,就难以维系生存。在客户需求量锐减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现金流危机,往往最先想到的自救办法就是大幅裁员,把员工推向社会,推给政府。这里面当然有无奈、被迫的成分,但是员工特别是高素质员工是企业面向未来的“现金流”,如果将面向未来的“现金流”断掉,那一定活不下去。

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举办的“汽车的未来”峰会上,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发表长篇演讲,其中有一句话说,“我蔑视那些选择行善的感受,而非行善事实的人。”也就是说,特斯拉要坚决做对社会有益的企业,而不理会别人怎么评价。

这种态度实际上代表了企业家及企业对于社会、对于客户的一种“道德感”,中国古代阳明心学称为"致良知",在疫情持续影响经济社会的当下,它特别珍贵,也是对组织韧性的终极拷问。“道德感”“致良知”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与这个社会连通的桥梁,没有它,企业将最终与客户、社会孤立,行将不远。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高韧性社会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5-25 东利机械 301298 --
  • 05-24 灿能电力 870299 5.8
  • 05-24 铖昌科技 001270 21.68
  • 05-23 翔楼新材 301160 31.56
  • 05-23 荣亿精密 873223 3.2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