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嘉幸: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谢嘉幸:音乐属于每一个人
2023年02月02日 13:46 市场资讯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CC讲坛第51期演讲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教育学会理事长谢嘉幸教授出席,并以《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音乐是一个世界,当然它是一个特殊的世界,这个特殊的世界每天以特殊的方式和我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如果说音乐是我们生活中的空气和阳光可能有点过,但是如果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我想大家都会同意。就像我们看一部电影,如果把音乐去掉,你试试,它还有那种感人的力量吗?但是有一个问题,当每天音乐向我们扑面而来的时候,很多人脑子里面就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音乐是属于我的吗?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音乐吗?我如何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音乐?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创造你的音乐生活》,也就是在音乐世界和普通人之间如何搭起一座桥梁。

  
我是在中国音乐学院工作,但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拥有自己的音乐生活。我爸妈也是音乐老师,小的时候我就听着我爸妈的歌声长大的,所以这几年流行了一句话,叫做我们的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我来讲音乐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第一点感受是小的时候是音乐使我有了想象力。每当我听到我父母和他们的学生一起唱歌弹琴的时候,我就会充满一种幻想,在我的幻想当中,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跃,这种万事万物就连在一起。我爸常说这样一句话,音乐是诗中的歌,歌中的琴,所以我自然也就学了音乐。

  
第二点的感受是音乐是我的生活,我在上小学的时候,非常矮小,但是每当学校举办大合唱或者什么各种活动,就请我去弹脚踏风琴,一个非常小的人在这里踩着脚踏风琴,很多的小朋友、老师跟我一起唱。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上山下乡,1969年我上山下乡没有乐器,我自己用一年的工分,就25块钱,买了一把二胡,当时农民不理解,说你干嘛不去买肉,你买那二胡干嘛?但是我就这么的买了。后来我又养了两头猪,买了一架手风琴,然后每次下工,从田里回来,我往炉灶里面添一把柴,就开始练琴,渐渐的远近就有点名气了,知识青年们每当节假日就带着肉,带着好吃的来听我拉琴。你看那个时候我瘦的,我在这张照片后面写的“黑人之歌”,就是再黑我也得弹琴。

  没有办法想象我作为一个普通人,没有音乐,我会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如果没有音乐,我不可能成为我们老三届,包含初中和高中的1560多人当中唯一一个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我爸很高兴说,我是我们家兄弟姐妹中学音乐的长跑冠军,所以我说音乐真的是我的诗和远方。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音乐生活,说老实话一开始我没想得太清楚,但也许因为我有一个普通人的音乐情结,当时我的导师李西安教授,他是中国音乐学院院长,他想开创新专业让我来论证音乐教育专业。

  
也许我就是因为有了这种魔怔,我写了这样这段话:艺术不再是一个少数艺术家承担,用于表明一个社会有艺术的艺术,而是直接使全体国民成其为主体的艺术。说白了每一个人要拥有自己的音乐生活,因为属于每一个人。

  我真正的写的第一本给普通人的书叫《走进音乐》,这源于我当时在教学中现象,我上课的时候大家很注意听,可是我一放音乐的时候,大家就开始讲话,我想我有什么办法引导他们听音乐?我就想到了一个办法,我把音乐从一个作品当中截出一个片段来,然后放给大家听,我说你来判断一下这段音乐在这个曲子的什么地方。

  我做一个小演示,我们来听一下。很熟悉《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你听了这个音乐很熟悉,但是要我问你,这段音乐是在这个曲子的主题出现的第几次?那就考到你了,是吧?第一次是小提琴独奏,竖琴伴奏,第二次低了个八度,第三次的是乐队演奏,高音独奏的小提琴,如果你没有注意听,你根本就分辨不出来,这个办法非常有效。

  后来有一个同学就跑来找我说:老师,我受不了,你让我听着音乐,我白天是它,晚上做梦是它,醒来还是它?我说:你有福,我就告诉你,据说咱们著名的作曲家朱践耳先生,他年轻的时候得了一场病,住院好几个月,在医院干不了别的,他就听音乐,听着听着突然间就开窍了,脑子里面音乐不断地涌现出来。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当然后来赵沨先生在我的书前言里用伯恩斯坦的话,别人问他怎么欣赏音乐?他回答:“听,反复地听!”。张沨先生说:我再加上一句,用心地听。

  其实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为什么音乐要从听开始,我就问大家,小孩学说话,他是读书、认字、学话,还是听?学话,当然是听来的,他还不会识字,他就会说话了是吧?所以这是第一个规律,用心地听。这是入乐有心的第一个学会聆听。

  当然因为不能只是机械的聆听了,有一次我就听一个小学老师上课,他讲音乐欣赏讲了一大堆,学生坐在那发呆。我说你动起来,孩子最喜欢动的,斯坦文斯基说的:“对孩子来讲,没有动作的音乐是不可理解的”是吧?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里一个小孩,你看这不到两岁,你看他那表情。贝多芬的音乐,他知道这是音乐变化了,他以为完了就高兴了。

  当然音乐的体验不仅仅是动,是吧?音乐还有包含人的情感,这也是体验的,音乐的情感传递也是来自人的本能,它让失恋者痛哭,宣誓者庄严,让商店嘈杂,让悬念片惊险,让军人威武雄壮,让舞者仪态翩翩,让年轻人堕入情网,让消费者上当受骗。需要讲道理吗?不需要。

  
因为音乐是直接直击我们的本能的,当然了不光是有听和体验还不够。有一次我到内蒙开会,开完会以后,主办方就带我们参加鄂尔多斯的婚礼,我忽然感觉到,跟我小的时候听的一些蒙古的歌《敖包相会》,好像很不一样,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我当时在那又喜欢上几首歌曲,什么《草原恋》,《雕花的马鞍》,还有我的一个学生写的《蓝色的蒙古高原》。我这个学生大家可能知道,他叫斯琴朝克图,其实他比较有名的是《我和草原有个约会》,也是因为他的长调把我引到草原去的。那么我就在想,假定我是牧区里长大,如果我还经受过草原的风雨,我的感觉是不是又会有不一样?第二年,我又特地到呼和浩特开全国民族音乐教育研讨会,当时我就提出来一个概念,让每一个孩子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因为这是孩子的母语,所以我觉得入乐有心,体现在学会听,学会体验,学会感悟。

  如果我问在座的各位,是不是都有过被音乐打动的那一刻?我觉得可能都会有,但是你有没有把这些音乐收集起来的这种习惯呢?对我来讲,我也是在我教学当中,当时我在一个中学当音乐老师,我们有一位英语老师,他如数家珍,收了好多音乐,我觉得我自愧不如,我作为一个音乐教师,我怎么不会这么做呢?回到刚才的主题我不会自己收集音乐,其实是人生一大缺憾。音乐这个东西非常奇妙,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以后,它就下意识的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块了。

  如果说你听原来很熟悉一首歌,而且好多年没听到,突然听到,你会觉得非常震撼,所以音乐和其他的艺术有点不同,它绝对不会喜新厌旧。当然你可能一段时间听听烦了,可以放一放,再过一段时间。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多上年纪的人喜欢怀旧歌曲,那些歌曲勾起他多少东西,那些歌曲对他们来讲历久弥新的。

  当然了,我把这个叫做建立音乐相册,不仅可以聆听过去,陪伴时光,最重要一点还可以成为你创造你音乐生活的资本。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生活当中有很多场合都需要音乐,怎么办?音乐从哪里来?从你的收藏来,是吧?有人说看电影这个音乐怎么这么感动,为什么我就不会呢?每个人都会,现在我们新媒体这么发达,不管是婚礼,生日,班会,甚至你读书,做作业,洗澡,跑步,到处都有用得到音乐的地方,你有没有心呢?

  我的一个学生,这是我带他们到意大利去开会,回来以后他们汇报。这个学生现在在北京教育学院,叫张硕,他就非常有心。你看前面开始一到罗马,他就用了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漫步》,这个时候会议开始了,他就用了施万春《青春》激情四射。要告别了,你看他就用了李戈《黄河之恋》之夕阳西下。你看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会把音乐感动过我们的那一刻的音乐,给它收藏起来,我们大家都在拍片,都会用手机拍录像,拍照片,你自己就可以配,可以配属于自己的影片。

  我们再看一个,这是我策划的一场音乐会,叫《北京的声音》,怎么叫北京的声音?你们听前面有鸽哨的声音。然后有水妞儿,你看这是琴书,这是京剧,这是京歌《梦北京》。这个是比较专业,因为我们团队是有专业人士,但是你想就这么一讲,就把整个北京的味道给烘托出来了。

  当然了给生活配乐其实是年轻人的强项,因为他们是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但是我想像我一个老头,作为移民其实也是可以学会的,所以我想,用乐有道,而学会配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接下来我要说的评乐敢言,很多人说我不是音乐评论家,我怎么可以评乐,其实音乐不仅可以听,可以唱,可以奏,还可以说,将自己聆听音乐时内心的感动说出来,是评乐最宝贵的方面,只要发自内心,评乐就给我们和众人的生活增加无限的乐趣,与唱乐,奏乐构成美妙的交响。

  
我们来听一段,试试......老狼《同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爱哭的你?老师们都已想不起猜不出问题的你,我也是偶然翻相片才想起同桌的你,谁娶了多愁善感了,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打动你的心?可以是歌词,可以是旋律,我们就说这段歌词,前面我是偶然翻照片才想起你,但是后来他的感情就爆发了,是谁娶了你?多愁善感的你,谁把你的头发盘起,谁做了你的嫁衣?很有意思,你想网友怎么说的?“在我还没有能力的年纪,碰上了我一生想照顾的人。”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思,讲年轻人初恋,其实你内心触碰你的可能是歌词,可能是旋律,可能是剧情。所以评乐敢言,就是敢于说出一点你内心的话。

  当然最后还是作乐敢行,作乐,顾名思义唱、演奏、编创自己的音乐。其实古人说:言之不足,常言之,常言之不足,皆谈之,皆谈之不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手之物之足之蹈之。很多少数民族都保留着这样的本能,可惜在我们汉民族就给丢了。在生活当中我们有很多的表达情感的场景,比如说男女朋友求爱是吧?谈恋爱,父母的生日,学校的班会,我们都会自创自编自导自演。

  当然我们可以用现有的音乐,我们怎么不能用自己制造的演出,我们国家有一个很有名少数民族的音乐专家叫乌兰杰,有一次1998年开会完了以后,到我们学校旁边,我跟乔建中、赵宋光,我们四个人在一起,他就唱起来:这个会怎么样,又是天上飘着吉祥的云,来自全国的朋友什么,唱的真的太奇妙了,我问:这首歌是谁写的?他说:我唱的。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可以像说话一样唱歌。再有一次我是去云南开会,有个小孩,我记得是布依族的小孩,带我们去游玩,也给我们唱了一通,问他说:这是谁作曲的?他愣了,他说:我唱的歌。问了把我们全问傻了。我们在脑子里面认为说创作曲子都是要作曲家的事情,可是对他,布依族的小孩来讲,他就跟说话一样。

  我想起我在中小学的时候,我也很敢干,除了在自己学小提琴、学手风琴、学二胡、在学校开展活动,都得你自己教,什么大提琴也教,什么板胡也教,什么三弦也有,很热闹很高兴。大家看这张照片,当时我带了一个小提琴齐奏,这些小孩学了音乐以后,这一辈子它都是成为他一生最大的爱好。40年后现在退休了,他最后当了一个数学教授,但是退休以后他就干一件事,拉小提琴,制作自己的视频,配上自己的生活照片,发过来问我:老师,我这拉的好吗?我说:非常好,这是属于你自己音乐。所以说作乐敢行。

  当然了,创造你的音乐生活,在我刚才讲起来不难,只需要具备有入乐之心,用乐之道,评乐之言,作乐之行,音乐定会让你的生活煦煦生辉。

  但是别忘了,我还要再讲一个例子,因为音乐确实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我们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啥意思?不是说把那些字背下来,而是那种想象力。比如苏东坡,他的一辈子都在遭难,但是一个人孤单,坐在那山崖底下,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你写得出来吗?我想如果你没有熟读诗歌,诗词300首,我想你没有这种境界。一样,熟听音乐300部,我说的,不会作曲,也会哼。这样的音乐它融入到你的血液以后,它就成为你一种力量,极大地丰富了你的生存的韧性。
还有一句话英加尔登说的:人类许多伟大的情感,只有在艺术作品当中才能感受到。所以为什么叫做诗和远方?因为所有艺术,不管是音乐、绘画、戏剧、电影、小说,都是包含人类丰富的情感。需要用我们自己的生活去跟它相碰,这不是退却,不是软弱,而是勇敢的面对。所以为乐不可为伪,音乐不会欺骗你。当你在音乐中升腾起超然和伟大时,那首先属于你自己的,你体验到的是你自己的伟大和超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3年CC讲坛专题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3-03 亚光股份 603282 --
  • 03-02 百甲科技 835857 4
  • 03-01 通达创智 001368 25.13
  • 03-01 明阳科技 837663 11.88
  • 03-01 上海建科 603153 11.47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