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我和水下中国的对话

周芳:我和水下中国的对话
2020年01月22日 15:36 新浪财经综合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5期(人民网慕课“CC学院”第1期)现场演讲于2020年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来自《水下中国》纪录片导演、制片人、水下摄影师周芳出席并以《我和水下中国的对话》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叫周芳,是《水下中国》的导演,也是水下摄影师。以前大家都喜欢叫我追鲨鱼的泡泡,2017年之前我一直在全世界各地追踪拍摄鲨鱼。画面里可爱的锤头鲨,还有它旁边那一只,号称是全世界最有攻击性的鲨鱼之一的虎鲨,其实就是我镜头里的模特,那么在巴哈马的时候它跟我近在咫尺。这张画面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一只鲨鱼,同样的一个品种——锤头鲨,这是我在墨西哥的时候,跟踪捕鲨鱼的一艘渔船,然后在海底记录和拍下的。同样的鲨鱼却是不同的命运。

  在2017年以前,我一直在希望用我的影像去告诉大家,鲨鱼和人类关系的一个真相,并不是食人鲨,而是人食鲨。

  但是,我并没有想到,在2017年我的一次经历对我会有一个很大的改变。我记得2017年的时候,我在北极去做了一次冰潜的挑战,因为当时是在北极去拍摄北冰洋的冰下的世界。因为对于一个行走记录全世界水下的摄影师来说,我一直希望能够有机会去实现一些极限的挑战,所以我觉得我自己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尽头,实现了一个极限的一个挑战,我觉得特别的骄傲和自豪。

  在北极的时候我非常骄傲的告诉大家,我是来自中国的摄影师,是来自中国纪录片的导演。但是当时几个俄罗斯教练跟我说,泡泡你来自中国,你有没有见过中国的水下?我没有回答,他说你知道中国有个抚仙湖吗?我说我知道抚仙湖,他说那你下过抚仙湖吗?我说我没有下去过。我当时觉得有一点点紧张,后来他跟我说,我去过,而且我们在抚仙湖下到了水下70米,在海拔2000米的高原,我们下到了70米,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而且抚仙湖的水下太美了。我觉得应该就是那一刻把我彻底的警醒了,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中国有着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有着全世界最多的河流,有着最复杂的水系,但是我们没有一部自己的水下纪录片,为什么?

  所以我决定停下我在全世界去追踪记录的步伐,我要回到中国开始记录中国的水下,去开拓这一片未知。所以2017年1月份我从北极回来之后,我就组建了我们的团队,虽然只有6个人的团队,但是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走了中国24个城市,包括香港,包括台湾,从最北的黄渤海交界的位置,我们一直到中国的最南海,从广西的内陆、喀斯特洞穴的水下,一直到我们高原的湖泊,那么从冰冷的水库我们一直潜到汹涌的海洋,没有停止过。所以我们用了三年的时间,给全世界呈现了第一部从水下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的纪录片《水下中国》。

  而且我用了三年的时间,用我们的相机,用我们的影像,给中国的水下绘制了6张名片,就在我们祖国70年华诞的时候送给了我们的祖国,他们分别是《黑暗洞穴》、《水下古城》、《古今沉船》、《秘密花园》、《森林绿洲》和《海底粮仓》,所以今天我也特别开心,能够在CC讲坛把这6张独一无二的名片能够带过来,能够和大家一起分享这6张名片。

  第1张名片也就是我刚刚说的,也是我们的第1集叫《黑暗洞穴》。这张名片我们是在哪拍的? 在广西的喀斯特,我们知道中国南方喀斯特它属于世界自然遗产之一,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它在水面以上的景观,我们知道喀斯特的丛林,峰丛,峰林,知道喀斯特复杂的生态系统,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其实在喀斯特的地表之下,在黑暗的洞穴世界以下,还存在一个非常神秘的独一无二的水下世界,所以这三年的时间我们的团队在广西潜了20多个洞穴,在这20多个洞穴中我们记录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其中很多影像资料都是在中国屏幕上首次呈现的,包括洞穴当中独特的盲眼生物,包括盲鱼、盲虾,还有喀斯特洞穴当中独特的石花,以及我们在喀斯特洞穴的岩壁上看到的记录下来的上亿年的贝类化石、鱼骨的化石,甚至是人类的牙齿,这些都在这一集这张名片当中有一个完整的呈现,我也希望能够通过这张名片告诉大家,其实中国的水系通过沧海桑田的变化之后,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神奇的故事。

  那么我们的第2张名片是《水下古城》。《水下古城》可能大家一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会想到的就是亚特兰蒂斯,因为我们都知道那是一个传说当中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可惜它只存在传说当中,它并不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可是我们不知道,就在我们中国的脚下,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水下就有着这样的亚特兰蒂斯,它是中国的水下古城。所以我们从最早的三星堆时期的水下的石质建筑群,一直到万历年间,因为地震而沉陷到海底的72个村落,一直到现代新修水利而淹没在水中的这些汉唐年间的牌坊、狮城、鹤城以及我们明代的水下长城,做了一个完整的全面的展示,告诉大家中国有真正的水下古城,而且每一个古城它的背后都有一个时代,一个历史和一些人的故事。

  所以这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建筑,它是一些普通的中国人背后的一些故事。那么让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在《水下古城》建筑中的,大家现在能够看到这个建筑,它的名字叫《余庆堂》,它是在千岛湖的许家园水下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民宅,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它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回忆,它是一个家,这个房子它是一个木穿斗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到门楣高大,门口规矩地镌刻着山屏水带的字样。我们为了找到这个房子的主人,找到这个房子的故事,我们去到了淳安县的县志办,通过当地的红十字会等很多热心人士的帮助,我们终于找到了这个房子曾经的主人许老。

  后来在我们整个两年的拍摄当中,许老一直在跟着我们,一起协助我们,他通过他60年前的回忆告诉我们,这个房子里面曾经有个楼梯,楼梯上去之后你可以看到一个隔板,当年我和我的父亲就是睡在隔板上,你可以在我房子外面看到院墙,旁边会有葡萄树,那是当时我的奶奶带着我乘凉的一个地方,都是他的回忆,所以带着他的这些记忆,我们在进入房屋里面去搜寻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不一样,它不仅仅是一个房子,它是一个故事,它是一段过去。

  当我们在水下把所有的这些影像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带到水面来给许老看的时候,那一瞬间我看到许老真的是噙着泪,一个老人60年的梦想被实现了,我觉得那一刻我特别的自豪,我们所有团队的人都特别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以为我们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我们不断的去记录、去发现,这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梦想,但是随着我们的记录,我们发现我们可以帮很多普通的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的时候,突然觉得这种探索的意义就不太一样了,这种探索记录的价值就变得真的不同了,所以我也非常感谢许老,感谢中国的水下古城所带给我的每一个感动。

  第3张名片是《古今沉船》,但是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寻宝类的题材,大家可能一听古今沉船,我们是不是去海底去找宝贝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是把中国的,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沉船到现代因为海难而沉入海底的沉船,以及到了今天我们为了海洋的生态修复而主动投放到海底的一个人工鱼礁的沉船,做了一个完整的展示,所以大家在古今沉船当中可以看到沉船的前世,也可以看到它的今生,看到它在海洋的演变当中它的变化,所以我希望通过这一题告诉大家的是什么?

  其实在中国我们不仅仅是一个有着黄土文明的国度,我们还是有着海洋文明的一个蓝色的国度。所以我们记录的不管是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这些繁荣的痕迹,还是今天我们人类对海洋生态的关注,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中国蓝色文明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第4张名片是《秘密花园》,《秘密花园》大家可能听起来觉得很神秘,但其实它可能并不是最神秘的一个内容,相反它可能是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因为它讲述的是我们海洋当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生态系统,珊瑚礁生态系统。

  我当时在做选题的时候,我觉得特别的困难,因为大家都对珊瑚礁非常的熟悉,而且中国也没有能够跟国外能够媲美的珊瑚礁,所以说这样的一个选题其实极具挑战性。所以我和我们的团队开始研究,我们怎么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中国符号的珊瑚礁的生态系统,我们从中国具有珊瑚的、有珊瑚成礁分布的最北缘,也就是我们的北纬24°在福建的东山岛,我们从东山岛开始一直到了中国大陆板块的最南端——南极村,然后一直到我们的南海,把中国整个珊瑚礁的分布做和品种做了的呈现,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这些珊瑚和我们中国人的海岸居民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的大陆板块的最南端有一个村子叫南极村,在这个村子当中我们发现珊瑚当它失去了生命,褪去了姹紫嫣红的外衣,然后被当地的渔民捡起来之后,它有了一个神奇的变化,它变成了当地人的房子,变成了一堵围墙,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屋舍,变成了这些居民的一个家,它有了很强的中国符号,而这种画面我们只能在中国和中国的珊瑚礁系统当中才能看得到。

  我们的第5张名片是《生命绿洲》,其实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这样繁华的大都市里面,我每天生活这么紧张,我们的空气质量有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周围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植树造林,是因为我们都认为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来自于森林,来自于绿洲,但其实我们呼吸的每一口空气来自于海洋,它来自于海洋当中的藻类,所以这个是和我们生命关系系统最密切的一个绿色生态系统。那么除此之外,在中国的海洋当中,除了海藻藻类之外,还有另外两个生态系统,包括海草以及红树林,他们共同构建了中国水下的一个绿色生态系统来守护着我们的海洋,同时也守护着我们的人类,成为了我们生命当中最重要的一环。

  只不过可能我们大家都不知道,大家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在我们的身边,原来并不仅仅只有陆地上的绿洲,还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水下的绿洲。

  第6张名片是《海底粮仓》,《海底粮仓》其实是对中国渔业发展现状的一个描述,但是它是最有人情味的一集,因为它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它讲的就是我们餐桌上的珍馐,海味,讲的就是我们品尝的这些水产,但是不同的是我们需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从哪来?这些珍馐海味它从哪来?我们从中国最原始的疍家人开始,记录他们最原始的捕捞方式,一直到我们现代的高科技的这种大型的海洋牧场,去记录这种工业化的海洋物业的发展,到最后生态修复型的海洋牧场,我们走了三年,用了三年的时间去跟踪这些传统的捕捞的人,去跟踪这些领跑世界的挑战深远海的,这些渔业的养殖的项目。

  让我们最为感动的是,我们还找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水下的作业的一个职业,它的名字叫海猛子。可能很多在山东的人,大连的人可能知道海猛子是什么?海猛子其实他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扎一个猛子到海底去潜水的人,他们其实是在海底作业、捕捞海参、捕捞扇贝、鲍鱼等等的这样的,水下作业的一些人。

  他有点像什么?他有点像西部牛仔,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开疆拓土的,然后在荒野当中去驰骋的这样一群人。为什么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是因为我在海猛子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看到了我们团队的影子。只不过海猛子他捞的是海参,而我们在水下捕捞的是中国几千年被大家所遗忘的文明和历史,他收获的是真金白银,而我们收获的是无数的感动和内心的自豪,所以我觉得我和我的团队就是中国水下的海猛子。

  所以片子上映之后,拍完之后,很多人都会跟我说一声,真的很感谢,周芳,你把中国的水下呈现出来了!其实我想说的是,不是我创造了《水下中国》,是《水下中国》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自我。因为从最开始我对中国水下的怀疑,到后来的笃定,到最后我深深的被这一片美丽而神奇的水下世界所吸引,我开始相信我能够记录能够创造中国的蓝色星球。

  所以我不断地和大家去分享、去传播水下中国,我希望有更多的人通过这个片子来了解中国的水下,然后从了解到爱上中国的水下,能够跟我们一起来守护这片我们最熟悉的陌生水域。当然我也希望将来有一天,大家在追逐蔚蓝走出国门的时候,能够回头去看一看我们身边这一片美丽的冰川、我们的湖泊、我们的海洋,我也相信从今天开始,当我们再走出国门的时候,任何时候我们都可以骄傲的向全世界说,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水下,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水下中国。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相关专题: 2020CC讲坛专题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04 瑞松科技 688090 --
  • 02-03 道通科技 688208 --
  • 01-31 耐普矿机 300818 21.14
  • 01-22 赛特新材 688398 24.12
  • 01-22 映翰通 688080 27.63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