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春:金融科技的下一站应建立五个闭环

2020年01月21日07:04    作者:刘晓春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刘晓春

  在金融主导下打造这五个闭环,是金融科技突破瓶颈,进入真正大发展的关键。这五个闭环,互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有机支撑、互相有机交错的。个性化闭环,也是人与科技的闭环,也是资源配置管理与营销服务的闭环,银行业务与监管的闭环同时应该在其中发挥作用。在建立这五个闭环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建立相互间完美的合作闭环。

  总的来看,金融科技在寻求突破时,遭遇瓶颈期;而金融机构在谋篇布局时,路遇转折期。

  而始终要明确的是,金融科技有效应用的要义,在于业务的标准化、参数化和流程的闭环化,最终是体现在闭环化。金融科技的应用要突破目前的瓶颈,就要在金融主导下,建立五个闭环。

  1、建立资源配置管理、业务营销和产品创新的闭环

  首先,怎么把金融科技全方位地应用到银行的管理、运营中?前阶段,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产品端的创新,但银行接下来对科技金融的应用,关键是内部管理和运营。

  内部管理,利用金融科技改造运营流程、减少操作环节、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固然非常重要。但金融科技在银行内部管理的应用上不能止步于此,应该应用到内部管理的所有方面。

  比如资产负债管理。全行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对市场和监管政策变化的应对,科学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等等,有许多各类金融科技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即使是发放贷款,贷款评审本身很重要,但最后能不能放,还得看资源配置,资产负债管理要求中,能不能让你放这笔贷款。

  所以金融科技真的要想达到颠覆原有银行的文化、流程、逻辑,在于金融科技在银行内部全方位的应用,这将为客户端的或是产品端的创新应用提供持续的原动力。

  2、建立个性化闭环

  从技术讲,金融科技的应用之所以主要局限在支付领域和产品销售领域,是因为这些业务依托场景,比较容易做到标准化、参数化、闭环化。

  为什么对大型企业的服务、对大型贷款项目的服务,没有找到理想的模式?因为很难解决这类客户需求的标准化,难以形成批量化的闭环。

  即使是小微企业服务,在一些特殊的批量化闭环中,能控制好风险(比如,同一个平台上的电商、同一个平台上的同类群体等),但超出这样的批量闭环,往往很难找到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法。

  这也是目前利用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遇到的瓶颈。这就需要打通银行内部业务条线的区隔、打通银行系统与客户系统的区隔、打通银行服务与商业模式的区隔、打通银行和政府行政部门如税收、工商等的区隔,针对不同客户、不同大小的客户群、不同场景中的客户群,建立不同业务构成的闭环。

  这样的闭环,可以是针对一个客户的各类金融服务闭环;也可以是针对一个商业模式的专业闭环。以前,对一个客户的不同金融服务是分别提供的,贷款、存款、汇款、个人业务等;对一个企业集团内不同成员的不同业务也是分别提供的。

  现在,完全可以针对这样一个客户的特殊需求组合,利用金融科技,打通各类产品和业务的区隔,为一个客户建立一个个性化的闭环,提供模式化的业务和服务。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商业模式不断出现,可以借鉴传统信用证的模式,利用金融科技建立针对不同商业模式的个性化闭环,为闭环内的客户提供模式化的产品和服务。万物互联,没有金融的参与,是不能最终走向成功的。

  3、建立长时间、全流程闭环

  银行的业务和服务,与一般的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很大的不同。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不是一次性买卖。简单的数据分析,精准营销,并不能完整地完成一笔业务或服务。当前过分迷恋数据多,认为数据多就是信息对称,就能精准评估风险,就能解决营销,营销解决了,业务和服务就成功了。其实,数据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为关键数据,更在于是否为持续可供分析的数据。

  比如,服务一个基建项目,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为一个企业服务,不仅需要各类金融工具,更是一个持续的服务过程;做理财业务,现在关注的都是卖理财产品,但这项业务更重要的是理财产品所投资标的资产的选择、评估和持续管理,持续时间可能是七年、十年。开户、存款,不到存款取走,账户注销,这笔业务就没有完成。这需要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理闭环,包括风险控制、合规、产品结构设计、产品风险定价、产品营销、客户持续维护、产品持续管理、风险处置、产品最终清算等。

  4、建立金融科技与人的闭环

  科技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项科技技术有它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在金融业务的办理过程中,必然有科技触及不到、触及不深的领域,需要发挥人的作用进行有效对接,才能确保业务的顺畅运行。

  特别是一些无法标准化、参数化的风险评估、风险处置工作,资产选择、资产配置工作,解疑答惑、客户维护工作等,更需要人与技术作用的有机结合。有意无意地排除人在科技应用中的作用,最终将限制金融科技的有效发展。只有在金融科技的应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形成科技与人的作用互补的闭环,才能使金融科技运行得更流畅、更安全。科技的应用与发展,无论是发明、开发端,还是操作和应用端,都是人。希望替代人、排除人的作用,是激发科技创新的出发点,但绝不可能是归宿点。

  所以,要使金融科技得到有效应用和有效发展,在创新中尤其要重视与人的有效结合。建立金融科技与人的闭环,要考虑几个环节:

  首先是客户。这是大家最关注的客户体验,也是金融科技企业做得最出色的,值得银行和金融机构学习。

  其次,是银行人员使用的体验。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等,都是需要银行人员去应用的,包括过程和结果,同样有一个体验的要求。

  第三,需要人去补足的业务环节和内容,科技创新上要能有效而友好地对接,不至于形成科技与人工的脱节。

  建立金融科技与人的闭环,是以金融科技改造银行组织架构、业务流程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5、建立银行业务经营与监管的闭环

  第一,监管本身要科技化。要在金融科技条件下进行有效监管,前提是监管部门自身的科技建设。只有监管自身具有强大的科技武装,才有手段透过科技监管看清金融科技内含的科技以及金融科技内含的金融本质。

  第二,监管的系统和银行的系统连接起来。关键是除了以前的资格监管、事后检查、现场监管、非现场监管,结果监管外,还要进行程序监管、场景监管。对某些业务,要进行实时的、过程的监管。

  第三,对某些技术,要进行审批制,报备制,甚至牌照制。比如智能投顾,程序化交易,因为这些技术本身已有一定的人格化。所以对它的监管可能也需要人格化,也要给它发牌照。

  最后,法律和金融科技怎么更融合。这当中牵涉到通过金融科技产生的合约、产品权益的界定、保护、认可问题。另外,在过程中,许多知识产权,哪些属于机构,哪些属于个人,这些权益的科学界定对今后的金融科技的应用可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金融主导下打造这五个闭环,是金融科技突破瓶颈,进入真正大发展的关键。这五个闭环,互相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有机支撑、互相有机交错的。个性化闭环,也是人与科技的闭环,也是资源配置管理与营销服务的闭环,银行业务与监管的闭环同时应该在其中发挥作用。在建立这五个闭环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可以建立相互间完美的合作闭环。

  (本文作者介绍:浙商银行原行长)

责任编辑:潘翘楚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