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外星人》是被王宝强28亿天价保底牵制住了?

《疯狂的外星人》是被王宝强28亿天价保底牵制住了?
2019年02月18日 13:32 中国经营网

  《疯狂的外星人》票房不及预期 是被王宝强的28亿保底牵制住了?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今年春节,因为电影票价普遍偏贵,导致“最强春节档”的票房不及原本预计的那么火爆,而沈腾、黄渤、徐峥的强大阵容,也没能让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疯狂”一把,更尴尬的是,负责保底发行的王宝强旗下公司乐开花影业,或将面临巨大亏损。本文综合自第一财经日报、上游新闻、老马商书房、北京日报等。

  今年春节,因为电影票价普遍偏贵,导致“最强春节档”的票房不及原本预计的那么火爆,而沈腾、黄渤、徐峥的强大阵容,也没能让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疯狂”一把,更尴尬的是,负责保底发行的王宝强旗下公司乐开花影业,或将面临巨大亏损。

  含着金汤匙出生却被逆袭

  《疯狂的外星人》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备受期待,主要是因为其主创阵容相当强大,其影片故事灵感来源于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导演是“疯狂”系列电影的导演宁浩,主演则是“长在笑点上的男人”沈腾和黄渤,就连电影中的外星人,都是前不久刚拿到金马奖影帝的徐峥。

  从预售、排片和口碑上,该片占有绝对优势,预售最先过亿,口碑一度高达8.7分,排片率也曾是第一。大年初一初二头两天,投资人一睁眼一闭眼之间,票房转眼就冲到八九亿元,用欢喜传媒董事长董平的话说,“信心很足,平静如水”。

  而彼时,《流浪地球》的主控方北京文化的员工多在加班,为大年初三的口碑之战做最重要的备案。毕竟,打着“硬壳科幻片”的《流浪地球》,除了刘慈欣与吴京具有影响力外,预售与排片并不占优势,分别位列第六与第四,最大优势就是口碑,排名第二。

  结果,《流浪地球》一系列“联排炮”式的幕后故事,在大年初二晚上开始刷屏。大年初三,《流浪地球》开始反超《疯狂的外星人》,排片率上升到第一;大年初四,票房反超《疯狂的外星人》;到初六,稳坐票房冠军。

  《流浪地球》的“硬壳科幻”与“大国风范”几乎成为全民争议焦点,直到大年初八,关于《疯狂的外星人》的特效制作等报道,才零星出现几篇。

  事实上,《疯狂的外星人》也是改编自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但整体改编幅度很大,主要讲述耿浩(黄渤饰)与一心想发大财的好兄弟大飞(沈腾饰),经营着各自惨淡的“事业”,然而“天外来客”的意外降临,打破了二人平静又拮据的生活。神秘的西方力量也派出“哼哈二将”在全球寻找外星人踪影。啼笑皆非的跨物种对决,在中国某滨海城市激情上演。

  影片上映前几个月,关于科幻与特效,《疯狂的外星人》有过一些宣传,但并不是重点,毕竟,黄渤与沈腾的明星效应更具有传播效应。到了年终再注重这方面的宣传,显然已晚,冠军之势也已褪去。

  截至2月15日15:00,《流浪地球》票房累计32.8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17.58亿元,两部影片相差15亿。

  更为残酷的是,受票房影响,《流浪地球》主要出品方北京文化在节后上班第一天,开盘即涨停,《疯狂的外星人》出品方之一、发行方光线传媒股价则下跌。

  王宝强的28亿天价保底也没保住

  有评论说,《流浪地球》如果没有大年初二的宣发助力“口碑之战”,《疯狂的外星人》也许还能在票房冠军的位置上多待些日子。不过,《疯狂的外星人》的票房冠军位置依然稍纵即逝。

  究其原因,业界认为,《疯狂的外星人》投资方过于自信。因为黄渤、沈腾、徐峥的票房号召力以及本身的质量水准,出品方欢喜传媒在上映前就与发行方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签署了保底发行价。

  2018年7月5日晚,欢喜传媒发布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欢欢喜喜与王宝强公司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就《疯狂的外星人》电影签订保底发行协议,双方约定保底金额高达28亿元,欢喜传媒还将有权收取《疯狂的外星人》电影保证最低发行收入7亿元。

  也就是说,《疯狂外星人》如果达不到28亿票房的话,乐开花影业也会按照28亿分账,不够的部分为出品方欢喜传媒补上。按照这个算法和分成比例,欢喜传媒提前锁定7亿元的没有风险的收入。当然,作为承担了这么大风险的补偿,发行方乐开花影业在票房超过28亿元的部分就会多分一些。

  但此公告发布后引发质疑,无论从宣发还是影响力,王宝强的乐开花影业都没有那么强的实力,因为对于发行方来说,保底发行就像一次赌博。

  保底发行其实也就是所谓的对赌协议。它有三好处:第一,为投资人降低了风险,提前锁定了收益;第二,发行方因为有对赌协议在,会更卖力的宣传,好片子更容易脱颖而出;第三,发行方可以获得超额收益。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金融手段。

  简单来说,这样的做法让制片方稳赚不赔,上映前就将票房压力转移给了发行方。发行方虽然承担了压力,但也有机会享受到额外票房收益。

  对赌协议是不是票房毒药?

  对赌协议究竟对电影行业是好是坏?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看。

  1、对赌协议只是个工具,没有好坏。

  对赌协议是资本市场很早就有的玩法,这两年电影行业刚开始用而已。

  2008年,俏江南的创始人张兰,也就是汪小菲的妈妈,大S的婆婆,因为现金流压力引入鼎晖创投约2亿元资金,出让了俏江南10.526%的股份。其实当时双方就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俏江南没法在2012年底上市,那么张兰要回购鼎辉创投的股份,让鼎辉创投退出俏江南。而2012年到期后,俏江南依旧没能上市成功。根据对赌协议,张兰必须回购定辉创投价值2亿多的股份。于是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张兰便找了个第三方,把自己的股份低价出让,套出现金给鼎辉创投。但这么操作导致张兰的股份缩水,最终失去了公司控权,被踢出局。

  于是很多人攻击对赌协议,说资本就是嗜血,就是要对创始人赶尽杀绝。但资本为什么要对赌?当然是保障投资收益和安全。再退一步讲,资本希望创始人赌输了,然后让出公司控制权给资本吗?资本希望发行方赌输了,然后血本无归吗?

  当然不希望。资本是逐利的,对赌的出发点永远是希望业绩和票房做的更好。如果达到了预想的业绩或预想的票房,资本愿意让更大的利,因为蛋糕做得更大了,能拿到的就更多,这才是对赌协议的本质。让创始人或发行方血本无归,不是它追求的结果。真出现这种结果,资本也很郁闷,毕竟资本的背后也有股东,也是要收益的,对资本来说,光保底没收益就是亏损,因为机会成本太高了。所以,资本的期望其实是和观众一样,希望把每一部电影做成爆款,这样他们才能赚更多的钱。

  2、作品自身原因不能甩锅给对赌协议。

  关于对赌协议对作品质量的影响,娱乐圈比比皆是。

  以冯绍峰为例,签对赌协议之前,他出演的《鸿门宴》《后会无期》《黄金时代》《狼图腾》等作品,观众口碑还算不错,签对赌协议之后,接拍了诸如《幻城》《幻城凡世》《那片星空那片海》等影视作品,部分观众表示品质有倒退,甚至有网友调侃“还不如N年前拍的《宫》呢。”

  导演高希希曾表示,“自己曾脑子一热也签过对赌协议,但最终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而对赌失败,损失惨重”,他用“像签了卖身契一样”形容对赌协议带给他的束缚。

  张国立则说的更直白,“有了对赌协议后,我就变得不从容了,拍戏不像以前那样等一个我喜欢的剧本、等一个我喜欢的角色。过去活动、广告不好,多少钱都不接。但后来变得这一切都没有门槛了,自己都变得不像自己了,作为主创人员也不再有坚持,只能一切向钱看了。

  当然这是个开放性的话题。但我们不能以文艺的标准去看商业电影。

  商业电影的首先属性是迎合最大众需要的产品,艺术性本来就不高。看看拍了11部的《星球大战》、8部的《速度与激情》、7部的《碟中谍》的好莱坞,也没有多有艺术性吧?商业片就是个大众化的商品。中国的很多文艺工作者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商品的概念,拍商业片的时候总是在讲格调、谈情怀。

  另外,国产商业片这几年的进步还是很大的。不能光盯着小鲜肉抠图圈钱,也得看看以前没有的类型片现在逐渐有了,有的还走出了一些模式化的运作方式,这都是巨大的进步,也是资本的大手笔投入带来的。

责任编辑:贾兆恒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2-21 永冠新材 603681 --
  • 02-20 青农商行 002958 --
  • 02-19 西安银行 600928 4.68
  • 02-13 七彩化学 300758 22.09
  • 02-13 华阳国际 002949 10.51
  •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