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一张榜单尽显中国经济的“大事”与“大势”! “2018十大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火热进行中!【点击投票】Pick你心目中的商业领袖
作者于平,资深评论人
知名老字号同仁堂栽了,据知情人爆料,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企业将大量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回收回来,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然而记者发现,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执法人员:召回产品应悬挂不合格品标识,企业的操作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今年9月他们也有过类似操作,而今年10月企业还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违法延长保质期。
过期蜂蜜丑闻被曝光后,同仁堂发声明致歉。不过同仁堂仍然坚持说,没有将回收的过期蜂蜜送入原料库,至于“更改过蜂蜜的生产日期”的质疑,同仁堂则解释是“对标签的管理和使用出现差错”。同仁堂的解释显然难令人信服,这个事情既有暗访视频、内部人爆料,也有执法机关的调查为证,还在玩甩锅游戏,有意思吗?
我甚至认为,过期蜂蜜丑闻或只是揭开冰山一角。同仁堂蜂蜜这种将过期蜂蜜回收使用的做法,到底持续了多场时间?这样的违规操作,仅仅限于该公司的蜂蜜产品吗?事实上,我们都知道,蜂蜜不仅是食品,也是中药的重要原料。同仁堂旗下大量的药品,都含有蜂蜜,这些蜂蜜的安全性到底几何?还有其他同仁堂大量的中药原料,是否也安全呢?毫无疑问,厨房里如果出现了一只蟑螂,那么蟑螂绝不可能只有一只。
作为知名老字号,同仁堂的产品价格往往远高于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此前媒体曾报道到,同一张中药处方,同仁堂药店药价贵一倍。人们之所以认可同仁堂的高价,是认为高价背后有高品质,是相信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老传统。但现在,这个神话显然破灭了,许多人都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其实,知名老字号同仁堂,远未有其表面那么光鲜。同仁堂的中药产品屡屡登上监管黑榜,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10月,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的批号为601182539的熟地黄含量测定不合格被湖北省食药监局通报;2016年2月,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30601的翻白草因性状不合格被山东省食药监局通报;2008年,同仁堂(亳州)饮片公司生产的批号为805270210的瓜蒌因性状检查不合格被山东省食药监局通报。
此外,同仁堂还多次因违法广告遭到查处,包括同仁堂清泉茶广告、同仁堂葛根山药胶囊广告、同仁堂益健茶广告、同仁堂延寿片广告、同仁堂丹参菊花茶广告等等,这些广告多夸大产品效果,虚假宣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但对于这些违法问题,同仁堂总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称是经销商干的,自己并不知情。
同仁堂“龙胆泻肝丸”事件,更是一度震惊国人。国内出现大量患者因为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伤,2004年2月,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致病的吴淑敏等28人,集体起诉拥有335年历史的老字号——北京同仁堂。但大部分的索赔诉求,最后均以碰壁或者败诉告终。
显然,过期蜂蜜事件丑闻绝非孤立个案,说句不夸张的,这个老字号企业,已经失去以往了古老传统,许多时候,为了追逐商业利益而变得不择手段。其光鲜的老字号招牌之下,还隐藏着多少烂污,让人不敢想象。所以,面对同仁堂过期蜂蜜事件丑闻,监管部门不能就事论事,把相应批次产品查封销毁就过去了,而应举一反三,彻查同仁堂所有产品线。拿出查处长生生物力度,对同仁堂进行查处,这才是对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态度。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