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徐红: 从求同到求异 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九大关键问题与六大策略
来源:易趣财经
2020年1月14日,由易趣财经传媒、《金融理财》杂志社主办,北京银行协办的“金貔貅·第十届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成功召开。论坛以“启航与竞合”为主题,来自监管层、行业协会、经济学界、金融机构的300余名嘉宾出席了本次盛会。同时,《金融理财》杂志还携手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新形势下高净值客户投资与消费行为特征暨中国金融机构理财力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共同揭秘富人的钱都流向哪儿?另外,业界翘首以盼的“金貔貅·金牌榜”百余项大奖也新鲜出炉。
期间,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资管、信托、券商、基金、期货等机构的30余位顶级资管大伽,分别就“2020年资管战略与路径选择”、“资管业务转型与资产配置策略”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
中国民生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徐红出席了下午的论坛并代表民生银行资产部发表了主题为“从求同到求异——国内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态势及理财子公司发展方向”的演讲。她分别从国外资产管理的发展历程、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以及理财子公司的监管要求与发展思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认为“从影子银行到资产管理不是现有体系的改良,而是盈利、业务、运营模式的全面性、根本性变革,银行理财子公司急需培育自己的投资文化。”
一、国外资管的几大显著特征
自2002年以来,全球资产管理的总规模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被动管理产品呈上升趋势,而主动管理产品呈现下降趋势。
截至2017年年末,全球资产管理规模79万亿美元,主动管理产品占比从2003年57%下降到2017年33%,被动管理产品占比从2003年9%上升到2017年20%。
全球前十大头部资产管理公司,主要分为银行系、保险系、专业资管机构等三大类,比如道富环球、摩根大通、纽约梅隆、东方汇理等巨头都属于银行系;而安联集团、安盛集团则属于保险系;专业的资管机构有贝莱德、先锋、富达、美国资本集团等。
徐红阐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耕本土市场进而实现业务扩张,都以机构业务为主,个人客户为辅,运营集约化、销售全球化,资源投入较多,而且头部效应显著,前20位占比43%,前50占比达到70%。”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资管业务监管开始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统一。换句话来说,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个分水岭,之前侧重于对投资者适当性的行为管理,另类投资较少或者没有受到严格的监管,过度乐观导致资管业务产生了严重的流动性错配与杠杆风险,从而渗透到整个金融体系甚至经济体系。很明显,危机暴露了资管行业的内在脆弱性以及监管不足。
为此,金融危机以后,全球监管政策整体形势便开始趋严。具体表现为:同业监管同步加强、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加强对流动性的监管、加强对杠杆水平的监管、加强对货币基金管理及另类资产的管理等等。
二、国内资管发展空间与潜力巨大
徐红分析: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居民资产配置中不动产占比较大,房产占比达到了66.4%,而金融资产占比仅仅为16%,相对于发达国家,金融资产占比较低。她说明全球金融资产占比最高的新加坡和瑞士超过了60%,美国和加拿大在40%-50%之间,法国也达到了40%,而我们国家只有16%,相对较低,所以发展的空间与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配置主要以现金和存款为主,合计占比达到了52%,其次为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合计占比16%,股票9%,保险9%,信托7%、私募4%,以及其他合计3%。
2012至2016年,是我国资管行业的爆发增长时期,规模从26万亿到112万亿,复合增长率高达44%,2018年年末资管规模为117亿元,比上年减少3%。其中银行理财的增长速度更为迅猛,2007年到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5%,规模曾一度高达32万亿。2018年资管新规之后,行业规模出现了首次下滑,下降最多是信托,中小机构受新规影响较大,行业集中度回升,低风险产品大行其道。
提及监管,徐红表示,2018年至今金融去杠杆,实现了统一监管,主要体现在:宏观审慎监管升级、出台了MPI全面考核体系、行业统一监管规则出台、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之后,统筹建设重要金融监管基础设施,统筹金融业综合统计和数据共享等。
与此同时,微观行业监管也逐步升级,比如银保监会“三三四”检查、《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出台。
徐红总结:“商业银行理财主要有下述四个特征:行业集中度下降,股份制银行后来居上,发展比较快;银行理财暗藏着保本承诺,赚取资产负债利差;擅长信用类资产投资,固定收益领域优势明显;依赖母行营销渠道,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传统银行理财存在的问题是资金池化运作+影子银行+刚性兑付+多层嵌套。以上种种,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与系统性风险,存在不当的监管套利行为。”
三、理财子公司转型发展的六大策略
那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下一步究竟将如何进行定位与发展呢?
“我们把银行的产品包括银行资产管理发行的理财产品到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产品,从期限、资产负债形势、风险承担者、主要风险以及文化做了对比。大家可以看到理财子公司,实际上颠覆了原来整个银行的体系,主要风险承担者不再是银行而是客户,而且其合规管理以及市场管理的风险上升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徐红认为,很明显,从“影子银行”到“资产管理”不是现有体系的改良,而是盈利、业务、运营模式的全面性、根本性变革,银行理财子公司急需培育自己的投资文化。
“资管新规”出台以后,将各类资管机构完全放在一个统一监管框架之内,并提出了银行理财要回归“受人之托、代客理财”本源,禁止资金池业务、打破刚性兑付、统一资管产品的杠杆水平,进行净值化管理严格限制非标资产期限错配、摒弃多层嵌套及通道业务等。总体而言,较之于信托、公募、保险等资管机构,银行理财子的牌照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她觉得,银行理财子公司首先是拥有客户优势和渠道优势,在资管行业里面占据了主要地位;其次是拥有信息资源优势,具有大数据基础,进而施行精准营销和智能风控;其三是品牌信用优势,有助于提高子公司的公信力;最后是具有较强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比如非标和固收投资、研究和流动性管理的能力。
当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弱势同样也比较明显,投研体系有待完善、缺乏市场化的投资经理和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特别是股票投资经验不足,缺乏有力的交易前台,交易能力和交易经验略有不足,包括产品转型也没有做到位。
很显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得益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更为关键的是当下居民金融资产配置率还相对较低,创造了大量资产配置需求;再就是人口结构变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带来旺盛的资管需求;多元化资产创新可以充实资产配置,数字化技术可以带来智能投顾的机遇。
另外,对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不利的因素也非常多,比如市场的增速放缓了,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行业竞争比较加剧;资金成本呈现了一定的刚性压缩了收益空间;项目资产的来源受限,大家说到资产荒,资产收益不断下降;买者自担的投资者风险教育不充分;监管政策变化较快,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最后,徐红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定位和目标、投研战略、产品战略、渠道战略、风险管理、信息科技、治理和组织、协同机制、人才战略等九大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其转型发展的六大策略思考:
其一、依托母行,发挥协同优势,与集团内各个子公司相互协作、业务联动,差异化定位。
其二、建立全市场投资能力:建立系统化投研体系;以固定收益市场为重点自建投资能力;优化委外投资体系,建立FOF/MOM投资能力。
其三、完善净值化产品体系:产品体系构建策略,打破客户心目中银行理财产品视同存款的既有印象,在构建高竞争力产品体系的同时,通过产品体系设计循序渐进的驱动净值化产品转型。
其四、提升专业化风控能力,向独立资管防控体系转型。
其五、实施的核心人才战略,并建立市场化人才机制。资管业务是一个高端人才驱动的业务,国内银行在优化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应该尽快建立市场化的人才体系,搭建良好的个人发展平台,并且提供具备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机制,吸引一些行业领军人才加盟,完善人才职业竞争序列。
最后、完善系统,拥抱科技,向智能资管转型。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驱动下,智能资管正在从分销、投研和运行模式三个领域对资管的全价值链有一个颠覆,科技一定会成为未来的重要生产要素。我们必须要加大科技投入,同时也要加速在智能资管领域的布局。
责任编辑:张缘成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