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经济会议提出改革国资授权经营体制 国企将内部分类
经济会议提出改革国资授权经营体制 国企将内部分类

“国资改革是明年最大的改革看点。以国资改革带动和引领国企改革的趋势正在明朗。授权经营体制是2018年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分析,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是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排头兵与主力军,在这场变革中要改变许多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与生存方式。[详情]

新京报|2017年12月22日  07:57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将大幅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将大幅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

会议提出,2018年将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我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推进实施高水平的投资便利化措施;我国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开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详情]

央视新闻|2017年12月22日  10:56
一年250余次密集调控后 明年楼市或迎新一轮降温期
一年250余次密集调控后 明年楼市或迎新一轮降温期

面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因城施策”的房地产差异化调控还会频频出台吗?在“租购并举”背景下,“租购同权”会大范围落地吗?土地市场是否会出现新变化?库存相对充足的三四线城市是否会成为楼市新一轮热点?随着2017房企“5000亿”时代的到来,以及千亿房企扩容,房企的并购潮是否会在2018集中上演?[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12月22日  01:4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大新提法 释放出什么信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七大新提法 释放出什么信号?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同时还有很多新表述、新提法。这些新提法有何种内涵,释放出什么信号,值得关注。[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7年12月22日  00:06
经济参考报头版:预计明年我国不会真正加息
经济参考报头版:预计明年我国不会真正加息

但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主要考虑的是国内因素、独立性较强,加之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已较欧美经济体大幅走高,预计明年我国不会真正加息,即不会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更有可能类似今年3月和12月,在美联储加息之际,象征性地、跟随性地小幅上调货币市场利率。[详情]

经济参考报|2017年12月22日  00:33
人民日报聚焦中央经济会议:高质量发展成第一热词
人民日报聚焦中央经济会议:高质量发展成第一热词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多次提及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第一热词。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详情]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2日  04:31
中央经济会议不提维护流动性稳定 货币闸门控制趋严
中央经济会议不提维护流动性稳定 货币闸门控制趋严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从去年的“调节好”货币闸门变成今年的“管住”货币供给闸门;二是不再提及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详情]

证券日报 |2017年12月22日  06:2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表述不少:为什么没提去杠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表述不少:为什么没提去杠杆?

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表述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防范风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而中央经济工作会并未明确提出“去杠杆”。[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21日  07: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八大重点工作 围绕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八大重点工作 围绕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词,“这次会议有时代转折的特点,意味着进入一个新阶段,价值标准乃至整个生产关系体系将发生变化。”[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12月21日  04:3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全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全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思想。[详情]

新华社|2017年12月20日  18:2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都包含什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都包含什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经济思想都包括什么?一起来学习领会![详情]

新华视点|2017年12月20日  17:51
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在降字上下工夫:戳中实体经济痛点
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在降字上下工夫:戳中实体经济痛点

增强民间投资积极性,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的负担和成本,在当前最为紧要也最为可行。[详情]

新京报|2017年12月21日  02:26
一图看懂: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不止关于楼市
一图看懂: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不止关于楼市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的这些大事,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你一定关心。[详情]

央视新闻|2017年12月21日  07:10
我国金融强监管成常态 未来三年监管或实现全覆盖
我国金融强监管成常态 未来三年监管或实现全覆盖

从中央定调来看,金融强监管将成为常态。曾刚也表示,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决打击,这与之前“凡做金融都应有牌照”、“无牌照现金贷将取缔”相呼应,预计今后三年,在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协调下,金融监管将逐步实现对所有金融业务的全覆盖、强监管。[详情]

证券时报|2017年12月21日  07:25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

总基调丨2018年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 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总基调丨2018年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  高质量发展是关键

对宏观经济来说,就是要保持 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不能急转弯、大刹车、猛刺激。只有政策相对稳定、连续,经济才能平稳健康发展。要在经济、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 取得重大进展。[详情]

人民日报海外版-海外网|2017年12月21日  05:12
房地产丨定调房地产发展方向:完善长效机制 央地差别化调控
房地产丨定调房地产发展方向:完善长效机制 央地差别化调控

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2月21日  05:36
长期租赁丨中央首提长期租赁 将成住房制度改革核心内容
长期租赁丨中央首提长期租赁 将成住房制度改革核心内容

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首次提出“长期租赁”的概念。分析人士认为,租赁市场发展将成为明年住房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未来相关配套政策,比如土地、金融和供应模式等政策有望进一步细化并出台。[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7年12月21日  06:30
防风险丨防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 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防风险丨防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 重点防控金融风险

会议确定,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详情]

每日经济新闻|2017年12月21日  00:28
精准脱贫丨中央定调精准脱贫: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精准脱贫丨中央定调精准脱贫: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魏延安对第一财经表示,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将“精准”视为脱贫的第一要义。而当前阶段的脱贫,是现行标准下的脱贫,因此既要保证“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这是很关键的。[详情]

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12月21日  04:30
污染防治丨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污染防治丨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7年12月21日  06:30
货币政策丨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货币政策丨保持稳健中性货币政策 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7年12月21日  06:30
财政政策丨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地方债管理继续趋严
财政政策丨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地方债管理继续趋严

具体而言,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2月21日  05:35

会议解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或将提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货币市场操作利率或将提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通稿并未提及“泡沫”和“杠杆”字样,仅在“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中笼统提及去杠杆。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法得以延续,但未保留去年会议中“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的提法。会议继续将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内容。积极财政政策未具体描述如何积极,也未提及减税。[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1日  01:39
邓海清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负债驱动繁荣的终结
邓海清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负债驱动繁荣的终结

无论是以往实体经济负债驱动下的杠杆行为,还是货币宽松下金融负债驱动的繁荣,将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重质量、防风险”而遭遇终结。其一,过去粗放式、债务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将面临终结;其二,货币政策定调“边际收紧”,负债驱动下的金融繁荣终结;其三,地方政府债务面临转折,“花样式”地方债务驱动繁荣终结,;其四,打破“僵尸企业”软约束势在必行,国企债务繁荣遭遇终结;其五,“租售并举”的房地产长效机制,负债驱动地产繁荣难以维续。[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21日  07:59
东北证券:2018年是四个时期交汇年 稳定预期很重要
东北证券:2018年是四个时期交汇年 稳定预期很重要

我们认为本次中央经济工作所会议的市场意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确认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下市场对政策扰动冲击风险的纠偏作用;二是明确了高质量发展下住房长效机制、环保攻坚等政策重要性。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继续坚持,意味着2018年经济政策仍然会保持相机抉择和问题导向,跟在经济企稳后面做确认而非做预判,预期扰动引发的对增长、流动性、监管忧情绪将伴随修复机会。[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21日  10:36
李一戈:新房改大方向已明确 怎样强调租赁都不为过
李一戈:新房改大方向已明确 怎样强调租赁都不为过

任何关心2018年中国经济趋势的朋友,都不会忽略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何关心2018年中国房地产走势的朋友,也不应轻忽这个重要会议的公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和前两年一样,有关房地产工作的表述,也是单列一个部分[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2月22日  05:37
中央明确2018年经济工作就这么干
中央明确2018年经济工作就这么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详情]

新华社|2017年12月20日  20:13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成制定政策根本要求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成制定政策根本要求

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  20:38
解码中央经济会议:从三去一降一补到三大攻坚战
解码中央经济会议:从三去一降一补到三大攻坚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三大攻坚战”要达到如下目标:“确保重大风险防范取得明显进展,加大精准脱贫力度,务求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详情]

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  19:24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惠民政策专列再出发
解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惠民政策专列再出发

广受瞩目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传达出明年驾驭中国经济巨轮的政策方向,为人民谋幸福的前行路线清晰可见。[详情]

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  19:0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划重点:明年经济有六大看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划重点:明年经济有六大看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延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锚定的“新风向”,对2018年全年的经济工作划出重点,其中有六大看点最为突出。[详情]

新华网|2017年12月20日  19:24
图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高质量发展
图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图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情]

中国新闻网|2017年12月20日  21:17
中行王有鑫:预计明年货政会隐性加息+扩表+严监管
中行王有鑫:预计明年货政会隐性加息+扩表+严监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0日  20:36
中金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意味紧货币宽财政组合
中金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能意味紧货币宽财政组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会议强调,要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健全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对此,中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促进经济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0日  20:41
姜超评经济工作会议:高增长到高质量 打好三大攻坚战
姜超评经济工作会议:高增长到高质量 打好三大攻坚战

姜超、于博评论称,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信贷社融合理增长,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0日  20:20
机构解读经济会议:新时代全球都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机构解读经济会议:新时代全球都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时代全球都需要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美国都在引领政策重心的新变化,博弈不可避免,合作势在必然,未来属于供给侧,未来取决于命运共同体。[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20日  18:55

部委学习会议精神

银监会: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
银监会: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

坚决打赢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深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有效防控银行业信用风险,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效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稳妥有序推进非法金融活动整治。[详情]

证券日报|2017年12月22日  06:28
国资委:继续完善国资管理体制 深入推动国企改革
国资委:继续完善国资管理体制 深入推动国企改革

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详情]

国资委网站|2017年12月22日  10:38
商务部吸引外资再发力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商务部吸引外资再发力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商务部正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研究落实全面开放新格局的举措。在吸引外资方面,未来将从四方面着力。[详情]

新华网|2017年12月21日  15:59
金融监管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发现风险属失职
金融监管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发现风险属失职

为期3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20日闭幕后,央行、银监会、保监会21日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着力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银监会对内提出了上述要求。[详情]

一财网|2017年12月21日  22:36

企业家感想

张近东谈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受:民企干劲更足了
张近东谈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感受:民企干劲更足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为十九大后的首次工作会议,有力的向社会各界传达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蓬勃发展的信心。会议中一系列战略举措的提出,可以说让广大的民营企业方向更明、信心更强、干劲更足。[详情]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20日  19:48
新华社八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 | 2018年01月02日 20:07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017年清费减负1700亿元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1日 03:47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1日 03:47
人民日报社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华网 | 2017年12月29日 20:54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50年全面振兴
新华社 | 2017年12月29日 19:58
新华社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新华社 | 2017年12月29日 19:5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新华视点 | 2017年12月29日 19:27
财政部部长肖捷:推动财税改革实现新突破
新华社 | 2017年12月28日 21:23
李稻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官员考核体系
李稻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官员考核体系

  李稻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官员考核体系 中国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要求未来33年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不摔跤不犯错误,因此,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要从追求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由于地方政府的行为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一是从总量经济发展转向人均经济发展,把增长的目标放在人均发展水平上,哪怕当地经济总量有可能下降。二要考虑各种民生指标,包括本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受教育水平、大学毛入学率增速、调查失业率情况、人均寿命、健康水平,乃至中等收入家庭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三可以考虑由组织部门与上级统计部门联合调查各地百姓的满意度,作为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观指标。如果这些主观指标测量适当,并与客观指标综合考虑,将有助于地方主政官员倾听民意、改善民生。 来源:新财富plus 作者:李稻葵 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近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还将继续奋斗33年,到20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面,“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已经极其罕见;展望未来,摆在我们面前更大的挑战是要继续保持33年的平稳较快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连续73年坚实、平稳的发展,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创造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事实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33年中国经济不需要非常快的发展速度。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测算,如果从2017年算起,未来8年中国GDP保持5.5%的增速,接下来15年保持4%的增速,而在最后十年保持3%的增速,那么中国经济到2050年将达到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中位数水平,相当于今天的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且这一计算已经考虑了发达国家仍按过去2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前进。 因此,中国经济未来33年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平稳发展,而不是快速发展。这就是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要从追求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原因之一。高质量最核心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是平稳发展,是不摔跤不犯错误、不走回头路的发展。 建立新的考核指标,推动地方官员提升发展质量 中国经济最大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同向而为、有机结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地方经济官员在促进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极为突出,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策划者。因此,地方政府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时期,地方官员所关心的是他们的考核指标。在各种考核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地方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税收上升的速度,以及这些指标在相关地区中的排名。官员围绕着这些指标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这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最有特色的动力。 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首要任务是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指标。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指标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全国一盘棋,各个地区从总量经济发展转向人均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仍然是地方政府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因为一系列重大社会矛盾都必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已经进入大国经济时代,人口和资金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将会大幅度加快。因此,某些地区获得了从其他地区流出的人口和资金,GDP发展速度会快一点,而另一部分地区失去了人口和资金,增长速度会慢一点。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自然特点和必然要求,也是大国经济增长优势之所在。例如,个别沿海地区还将快速发展,而一部分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就慢一点,这是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是贯彻“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领导也不能单单关注本地区经济总量的绝对增长速度。应该怎么办?增长的理念、增长的目标应该放在人均发展水平上。将来制定经济指标的时候,应该强调一个地区的人均发展水平要不断提高,哪怕当地总量经济水平有可能下降。这才是公平合理的机制。 第二,要把民生发展的各种指标考虑进去。民生发展指标应包括本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本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受教育水平)、大学毛入学率的上升速度、本地区调查失业率的情况,以及本地区居民的人均寿命、健康水平等等。在此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指标的考核,比如说本地区中等收入家庭的比重、本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以及本地区适龄妇女的生育率等也要考虑。这些是影响中国经济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经济人口健康平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第三,特别重要的是,不仅要考虑一些客观指标,还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百姓满意度的主观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要求,应该是百姓主观认知的幸福程度不断提高。而这种主观认知的幸福度,在相当程度上和本地政府的执政业绩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本地区,如果社会相对稳定,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恶性事件发生得少,那么百姓的认可度就会提高,这是执政的民意基础。这一系列主观指标建议由组织部门与上级统计部门联合,独立于本地区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查,这样才能比较公正客观地获得数据。 这些主观指标如果测量适当,并且能够与客观指标相应地综合考虑的话,将能够把百姓的民意与政府的执政更好地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把西方所谓“民主国家”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点吸纳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中。民主制度的弊病在于民意很容易被政治家操纵,而一人一票的方式往往会走向极端,从而导致社会分裂。特朗普的上台,事实上就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但是,如果用客观的民意调查这种方式,作为考核官员的辅助考虑指标,有利于把社情民意更好地反馈出来,同时改变目前地方领导只对上负责的问题。 总之,新时代和新发展理念需要一套新的官员考核体制。这一新的考核体制,要促进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引导各地方的主政官员把精力转移到倾听民意和改善民生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得以成功实现。[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12月28日 17:41
专家:未来经济发展最大风险点是效率问题
专家:未来经济发展最大风险点是效率问题

  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点是“效率”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特约评论员/万喆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调。报告内容许多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蕴含深意,对当前较为关键和尖锐的问题给出了深刻意见。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这其中包含了一个要点,即: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点其实是“效率”问题。 资料图:煤矿。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在当前中国经济内外部皆处于复杂背景的状态下,任何微观政策都不可能是完全单向性和一劳永逸的,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反馈、市场的波动,并且不断加以引导、修正和调整。 无疑,在我国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许多部委及地方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者的治理水平、思路仍未完全跟上,“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政策出台和执行方式仍然存在,“简单粗暴”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也不利于改革深化。 改革要想继续深入推进,必须解决“低效”问题,要“有效”推进,才能“高效”推进。因此,本次会议提出多项深度改革举措,着眼于效率平衡和长远发展。在脱贫方面,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在农业方面,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在住房方面,要加快建立租住房长效机制。 在金融方面,这种对“效率”的要求更加明显,而“建立长效机制”,使市场秩序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得到充分保障和长足发展,是“效率”性改革的另一重要体现。 财政政策方向仍然积极,但重点在于加强政策效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都意味着要改变过去“积极”就等于一味追求量的增加,罔顾政策执行的方式、收益和副作用的衡量。这也是此次会议所述追求高质量经济的一部分。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主要是谨防大水漫灌的方式,防止信贷扩张规模的快速和持续上升,不会再将货币政策当作“拯救”经济指数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相机而为,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针对加强监管等其他政策,平滑流动性,保证结构性改革中的市场相对稳定,勿使之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传达给我们三个信号:第一,金融监管不会放松;第二,金融监管将会常态化,加强监管不是额外工作,而是过去监管不足,有规不管,有规不依;第三,长期看,监管会趋稳,完善制度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未来会更注重可持续性,会着力于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为提高经济质量服务。 总体看2017年的中国经济,有三个特点:一是韧性好于预期,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二是整体符合预期,基本上是前高后低的形势;三是改革高于预期,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扭转经济脱实向虚,且将会常态化、机制化。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但从经济上看,2018年的挑战也将较大。 想要建立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在“效率”上狠下功夫。这种“效率”,绝不是过去那种无视投入效益比的效率,也不是过去那种只重数量的效率,更不是只顾眼前的效率。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从局部效率转向全局效率。全局效率需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从浅表效率到深度效率。未来在激发企业家精神、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等方面,必须做出更多改革,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让企业自主竞争,让市场优胜劣汰,完成转型升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因此,将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相信这将为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路径,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期)   [详情]

中国新闻网 | 2017年12月27日 16:21
新华社八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新华社八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关阅读: 新华社七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住房制度建设 新华社六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新华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启新时代开放新征程 新华社四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新华社三评经济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 新华社二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新华社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之八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要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也是人民群众迫切期盼。“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任务已经明确,各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要做好分解、抓好落实。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重要理念指导工作,充分集成整合资金政策,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真正改变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要按中央统一部署,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五大方面科学规划、齐头并进。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要依靠科技创新。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以及农林水等有关部门要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建立专家团队,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技术指导。山水林田湖草,主要承载者是土地。以不动产登记为基础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也在加紧推进。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近日在土地科技创新研讨会上说,我国土地科技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学科建设比较分散、高层次人才短缺、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与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明显不适应,要立足“大土地”观,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耕地轮作休耕试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等提供技术支撑。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都要真金白银。近年来,全国仅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每年财政资金投入就达上千亿元。要拓宽并整合资金渠道,按照系统综合治理的要求,鼓励各地提出本地整合资金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统筹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土地复垦、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各类资金。资金集中、技术集成,就能办大事、办好事,使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跃上大台阶。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五指并拢是拳头。目前陕西、河北、甘肃、青海、浙江、江西、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有关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一大关键是变“分治”为“共治”。作为全国率先建成河长制的流域,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长吴文庆说,河长制就是统筹山水田林湖草系统治理,兼顾上下游、左右岸、流域与区域,实现水共治。实践证明,区域合作、流域一体、部门协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恢复绿水青山,要靠市长,更要靠市场。目前各地试点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各大配套方案一定要互相照应。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环境保护责任离任审计等试点要互推互助,经验共享,形成合力。只要产权明晰、责任清晰,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就能成为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路资金的“新蓝海”,使一批中国特色的生态保护修复专业化企业脱颖而出。(完)[详情]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017年清费减负1700亿元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2017年清费减负1700亿元

  2017年清费减负1700亿元 本报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赵展慧)记者近日从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获悉:2017年全面完成1700亿元清费减负任务,2018年要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和行业协会乱收费问题,实行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动态调整。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经济体制改革等列为国家发改委2018年重点任务。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包括: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破立结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去产能要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促进产能利用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联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三项改革;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地,以直接交易和增量配电市场化为重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制定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营机制改革实施方案。[详情]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
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

  2018年将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 本报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林丽鹂)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获悉:2018年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加强消费维权,更好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加快推进全国12315互联网平台二期建设,力争3月15日上线运行。在监督经营者全面落实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的同时,推进线下无理由退货工作。2018年将纵深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推动市场监管改革创新,着力抓好证照分离改革、消费维权等重点任务。[详情]

人民日报社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人民日报社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人民日报社论: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这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三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必须深入思考我国乡村的地位,必须更加重视乡村,让乡村尽快跟上国家发展步伐。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确保“三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不掉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生态宜居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必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不真刀真枪地干,不真金白银地投,是喊不出来的,是干不出名堂的。要深化农村改革,通过“扩面”、“提速”和“集成”,强化乡村振兴制度供给,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汇聚起来。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关键。要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 现阶段,我国乡村形态格局正处在大演化大调整时期,乡村振兴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不搞形式主义。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详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50年全面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50年全面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李克强汪洋讲话 张高丽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记者董峻、王立彬)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李克强在讲话中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汪洋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跨上新台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取得重大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玉米、大豆、棉花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增速连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和养老制度开始并轨,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房和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地生效,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我们党“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过去5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科学理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并深入贯彻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一是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二是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三是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四是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五是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六是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七是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八是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会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立足国情农情,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会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严肃查处侵犯农民利益的“微腐败”,建设平安乡村,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攻坚战。 会议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产品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要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研人才支撑作用,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 会议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要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从容建设,不追求速度,更不能刮风搞运动。 会议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农村振兴,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把舵定向,有党中央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有全党全国全社会大力支持、积极参与,有社会主义的强大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 会议号召,全党全国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讨论稿)》。 会前,习近平等亲切会见了80名受邀列席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并与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院领导同志,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军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详情]

新华社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新华社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构建科学合理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之四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构建科学合理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之四 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安蓓、何宗渝 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 “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中国经济“新版图”正在浮现,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撑起协调发展大格局 今年10月起,吉利伦敦电动汽车公司的TX5汽车零部件开始通过中欧班列运抵义乌,不仅运费少了,时间短了,企业效率也明显提升。 到目前,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近7000列,为中国从沿海到内陆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为中国发展谋篇布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要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产业发展。 “这是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基础上的拓展、加强和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说,所谓拓展,主要就“一带一路”建设而言,将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与区域发展相对接;所谓加强,主要就长江经济带发展而言,促进东中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所谓深化,主要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而言,率先改革突破为全国提供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范恒山说,下一步,将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细化、实化区域政策,健全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调机制,增强针对性、体现区别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勾勒区域发展“新版图” 我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批经济发展新高地逐步形成。 一台双臂机器人轻松将两件电子元器件吸起、转移至工作台面,另一台机器人随即开始焊接作业……在重庆两江机器人展示中心,原本需要10名工人的作业线如今仅需1名技术人员值守。正是看中了重庆的汽车、电子产业升级需求,全球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企业中已有4家在此布局。 近年来,积极吸纳、移植高端生产要素和技术,中国西北角正在“旧貌换新颜”。 在东北,代表先进制造的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在中部,光纤光缆逐步成为优势产业;在东部沿海,人工智能等前沿创新加速涌现……根据国土的区域空间布局、生产要素条件和研发制造基础,我国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通过创新推动形成经济发展“新版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对西部、东北、中部、东部等地发展提出方向和要求。“这既表明了政策的连续性,又体现了差异化发展。”工信部规划司副司长李北光说,比如,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作用,东部率先发展则旨在发挥重要增长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协调发展,也要在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会议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作出部署。推动落后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关键领域“填平补齐”,中国经济将焕发更持久活力。 以人为本突出“获得感”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生活质量和创造财富一样重要。 “过去主要解决‘有没有’,现在则要着力突破‘好不好’。”李北光说,区域、城乡发展尤须坚持问题导向,在“人”字上做文章。 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近年来,持续不断的民生红利提升了百姓的公平感;从打好精准脱贫等攻坚战,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系列部署兼顾效率和公平,区域发展“人情味”逐步显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 “明确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而是以人的生活水平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说。 专家认为,这个目标纠正了一些关于区域发展就是搞搞工程建设,通过更快增长弥补短板等观点,是区域协调发展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指标,具有深远的意义。 城市的发展也更加注重人本理念。在区域协调的背景下去看城市群发展,在城市群背景下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之路也是此次会议亮点之一。这再次表明城镇化不是将农业转移人口简单地向城镇集中,而是因地制宜,更加注重城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更强调谋篇布局。(完)[详情]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时间表: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详情]

财政部部长肖捷:推动财税改革实现新突破
财政部部长肖捷:推动财税改革实现新突破

  肖捷:推动财税改革实现新突破 新华社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申铖、韩洁)财政部部长肖捷在27日至28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前瞻2018年,我国将从健全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三方面着力,推动财税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走过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年,财税体制改革无疑是其中的“重头戏”。 财政转移支付结构不断优化,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56.7%提高至62%,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20项左右减少到76项;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覆盖,开征66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分领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五年以来,通过坚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我国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肖捷说。 会议提出,2017年我国财税改革扎实推进,出台了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等改革方案,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到10个省份,同时加强改革督察,推动改革举措落地。 展望明年,会议明确,要加快财税制度改革,保持改革工作力度和连续性,提高改革工作质量,从三方面推动实现新突破。 财政体制将进一步健全。稳步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抓紧制定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总体方案。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完善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政策体系。 预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进一步推进预算公开,扩大向社会公开的重点支出项目范围;推动预算编制的科学化和标准化,进一步做实部门预算项目库,完善预算支出定额标准,发挥好预算评审作用。 税制改革将继续深化。继续完善增值税制度,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等。同时将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 此外,明年将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监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责任硬约束,健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特征的预算执行机制和动态监控机制,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同时,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继续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详情]

李稻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官员考核体系
李稻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官员考核体系

  李稻葵: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官员考核体系 中国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强国,要求未来33年经济保持平稳发展,不摔跤不犯错误,因此,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要从追求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由于地方政府的行为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对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也必须作出相应改变,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体系。 这可以从三个方面统筹考虑。一是从总量经济发展转向人均经济发展,把增长的目标放在人均发展水平上,哪怕当地经济总量有可能下降。二要考虑各种民生指标,包括本地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受教育水平、大学毛入学率增速、调查失业率情况、人均寿命、健康水平,乃至中等收入家庭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三可以考虑由组织部门与上级统计部门联合调查各地百姓的满意度,作为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观指标。如果这些主观指标测量适当,并与客观指标综合考虑,将有助于地方主政官员倾听民意、改善民生。 来源:新财富plus 作者:李稻葵 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 近4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如今的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还将继续奋斗33年,到2050年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面,“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世界经济史上已经极其罕见;展望未来,摆在我们面前更大的挑战是要继续保持33年的平稳较快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连续73年坚实、平稳的发展,这在人类经济史上将创造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事实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未来33年中国经济不需要非常快的发展速度。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的测算,如果从2017年算起,未来8年中国GDP保持5.5%的增速,接下来15年保持4%的增速,而在最后十年保持3%的增速,那么中国经济到2050年将达到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中位数水平,相当于今天的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且这一计算已经考虑了发达国家仍按过去20年的平均经济增速前进。 因此,中国经济未来33年的根本任务是保持平稳发展,而不是快速发展。这就是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工作要从追求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原因之一。高质量最核心的要求是可持续发展,是平稳发展,是不摔跤不犯错误、不走回头路的发展。 建立新的考核指标,推动地方官员提升发展质量 中国经济最大特点是政府与市场的力量同向而为、有机结合。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地方经济官员在促进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极为突出,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推动者、策划者。因此,地方政府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在中国过去的高速增长时期,地方官员所关心的是他们的考核指标。在各种考核指标中,最重要的是地方GDP增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税收上升的速度,以及这些指标在相关地区中的排名。官员围绕着这些指标加班加点、全力以赴,这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最有特色的动力。 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地方官员的考核指标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变。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首要任务是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指标。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人民为中心的考核指标应该包括以下三个重要方面。 第一,全国一盘棋,各个地区从总量经济发展转向人均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仍然是地方政府所关心的重要话题,因为一系列重大社会矛盾都必须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解决。但是必须看到,中国已经进入大国经济时代,人口和资金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将会大幅度加快。因此,某些地区获得了从其他地区流出的人口和资金,GDP发展速度会快一点,而另一部分地区失去了人口和资金,增长速度会慢一点。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自然特点和必然要求,也是大国经济增长优势之所在。例如,个别沿海地区还将快速发展,而一部分生态环境需要保护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就慢一点,这是五位一体发展理念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求,是贯彻“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各地方领导也不能单单关注本地区经济总量的绝对增长速度。应该怎么办?增长的理念、增长的目标应该放在人均发展水平上。将来制定经济指标的时候,应该强调一个地区的人均发展水平要不断提高,哪怕当地总量经济水平有可能下降。这才是公平合理的机制。 第二,要把民生发展的各种指标考虑进去。民生发展指标应包括本地区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本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受教育水平)、大学毛入学率的上升速度、本地区调查失业率的情况,以及本地区居民的人均寿命、健康水平等等。在此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指标的考核,比如说本地区中等收入家庭的比重、本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以及本地区适龄妇女的生育率等也要考虑。这些是影响中国经济和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经济人口健康平衡发展的重要指标。 第三,特别重要的是,不仅要考虑一些客观指标,还要考虑到各个地区百姓满意度的主观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要求,应该是百姓主观认知的幸福程度不断提高。而这种主观认知的幸福度,在相当程度上和本地政府的执政业绩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在本地区,如果社会相对稳定,百姓生活比较安定,恶性事件发生得少,那么百姓的认可度就会提高,这是执政的民意基础。这一系列主观指标建议由组织部门与上级统计部门联合,独立于本地区的行政机构进行调查,这样才能比较公正客观地获得数据。 这些主观指标如果测量适当,并且能够与客观指标相应地综合考虑的话,将能够把百姓的民意与政府的执政更好地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将把西方所谓“民主国家”一些值得借鉴的优点吸纳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体系中。民主制度的弊病在于民意很容易被政治家操纵,而一人一票的方式往往会走向极端,从而导致社会分裂。特朗普的上台,事实上就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但是,如果用客观的民意调查这种方式,作为考核官员的辅助考虑指标,有利于把社情民意更好地反馈出来,同时改变目前地方领导只对上负责的问题。 总之,新时代和新发展理念需要一套新的官员考核体制。这一新的考核体制,要促进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要引导各地方的主政官员把精力转移到倾听民意和改善民生上,这样才能够保证“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得以成功实现。[详情]

专家:未来经济发展最大风险点是效率问题
专家:未来经济发展最大风险点是效率问题

  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点是“效率”问题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特约评论员/万喆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定调。报告内容许多看似波澜不惊,实则蕴含深意,对当前较为关键和尖锐的问题给出了深刻意见。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九大报告也指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这其中包含了一个要点,即:未来经济发展的最大风险点其实是“效率”问题。 资料图:煤矿。 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效率”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在当前中国经济内外部皆处于复杂背景的状态下,任何微观政策都不可能是完全单向性和一劳永逸的,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反馈、市场的波动,并且不断加以引导、修正和调整。 无疑,在我国取得巨大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许多部委及地方政策制定者与管理者的治理水平、思路仍未完全跟上,“拍脑袋”“拍胸脯”“拍屁股”的政策出台和执行方式仍然存在,“简单粗暴”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也不利于改革深化。 改革要想继续深入推进,必须解决“低效”问题,要“有效”推进,才能“高效”推进。因此,本次会议提出多项深度改革举措,着眼于效率平衡和长远发展。在脱贫方面,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在农业方面,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在住房方面,要加快建立租住房长效机制。 在金融方面,这种对“效率”的要求更加明显,而“建立长效机制”,使市场秩序在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得到充分保障和长足发展,是“效率”性改革的另一重要体现。 财政政策方向仍然积极,但重点在于加强政策效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都意味着要改变过去“积极”就等于一味追求量的增加,罔顾政策执行的方式、收益和副作用的衡量。这也是此次会议所述追求高质量经济的一部分。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主要是谨防大水漫灌的方式,防止信贷扩张规模的快速和持续上升,不会再将货币政策当作“拯救”经济指数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相机而为,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针对加强监管等其他政策,平滑流动性,保证结构性改革中的市场相对稳定,勿使之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传达给我们三个信号:第一,金融监管不会放松;第二,金融监管将会常态化,加强监管不是额外工作,而是过去监管不足,有规不管,有规不依;第三,长期看,监管会趋稳,完善制度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未来会更注重可持续性,会着力于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为提高经济质量服务。 总体看2017年的中国经济,有三个特点:一是韧性好于预期,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二是整体符合预期,基本上是前高后低的形势;三是改革高于预期,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扭转经济脱实向虚,且将会常态化、机制化。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但从经济上看,2018年的挑战也将较大。 想要建立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在“效率”上狠下功夫。这种“效率”,绝不是过去那种无视投入效益比的效率,也不是过去那种只重数量的效率,更不是只顾眼前的效率。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从局部效率转向全局效率。全局效率需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 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要从浅表效率到深度效率。未来在激发企业家精神、降低企业制度性成本等方面,必须做出更多改革,提供更宽松的环境,让企业自主竞争,让市场优胜劣汰,完成转型升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因此,将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相信这将为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全新路径,为解决世界经济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期)   [详情]

中央经济会议释放积极信号:重塑金融房地产间秩序
中央经济会议释放积极信号:重塑金融房地产间秩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五大积极信号 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实现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 ⊙王 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时点上,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具有承前启后的特殊意义和重要性,释放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积极信号。 信号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统领未来经济工作。过去五年来在实践中形成的发展理念,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高质量发展等,都是这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见,未来这一思想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理论的总结而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 信号二:宏观调控更加强调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与协同性。会议一方面继续重申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表明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一张蓝图绘到底。另一方面更强调政策的统筹和协同,政策着力点也有所变化和侧重。如财政政策没有再提“加大力度”或“更加积极有效”,而提出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特别强调“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会议第一次提出“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溢效应对我国构成一定的竞争压力,而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正处于关键期,在条件尚未成熟时,重大经济决策一定要瞻前顾后、慎之又慎,不宜操之过急、盲目跟随。 信号三: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是夯实我国高质量发展基础、净化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金融环境的先手棋。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无论影子银行、同业业务、表外业务、资管业务、跨行业跨市场跨领域业务,还是僵尸企业、地方政府债务等,其源头都在高杠杆。因此,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优化杠杆结构是未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首要任务。导致我国企业杠杆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融资结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和债权融资。据统计,我国实体经济80%以上资金都来源于银行。这样的金融体系结构可以完美地配合工业化发展,但显然不适应后工业化时代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的要求。所以,十九大报告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这不仅有助于降低杠杆率,有效减轻企业债务负担,也更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勃兴。 无论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还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都离不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在政策面高度一致的支持下,未来我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都将有较大提高。人们还注意到,这次会议还有个新提法,即要求“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其背后的深意是,重塑金融、经济、房地产之间的正常秩序。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实现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实现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是防控金融风险的必由之路。 信号四: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后期,这个阶段主要强调的是经济增长质量。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会议的具体部署非常清晰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高质量发展既要涵盖经济、社会、生态文明三大领域建设,也要综合考虑短期八大任务和中长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各项工作。笔者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至少包含六大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无需追求过高速度,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民生需要有持续明显的改善,以满足人民对日益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这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经济体制要有助于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不断拓展和深化,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重点突出、内外并举,这是高质量发展必备的金融环境。 信号五: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并加大力度,制度红利和微观主体活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和激发。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关键主线。结合十九大报告来看,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并且“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方向。新时代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破”是要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立”是要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降”是要降低实体经济显性和隐性成本,包括制度性成本、要素成本、税费成本等。总之,在国企、财税、金融、土地、住房等领域加快改革步伐,通过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以释放和激发新一轮制度红利和微观主体活力,创造条件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详情]

新华社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破”“立”“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之一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题:突出“破”“立”“降”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之一 新华社记者刘羊旸、安娜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经济发展要有新动能,‘破’‘立’‘降’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驾护航,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张春晓说。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则要从供给侧入手,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做好8项重点工作的首项工作。 去产能市场化、法治化手段有待完善;房地产领域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降成本诸多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制造业发展困难犹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需不断深化。 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专家指出,经济发展阶段转换后的主要挑战在于,在保持可争取的增长速度的同时,如何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挑战转换为新的发展机遇,切实、持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出“破”“立”“降”。 “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张春晓说,在供给侧推进中需全要素发力,全要素协同推进。经济发展中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企业家才能等各要素全面发力,才能实现内涵式的增长,使经济有质量的全面提升。同时,要重点解决区域、产业、环境、城乡、要素投入、收入等结构性问题,促进各方面协调、协同发展。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 “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破除无效供给,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在‘破’的基础上,加快培育新动能,运用技术进步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说,同时,还要在“降”上下功夫。继续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不断降低企业的税负水平等;企业自身也要“瘦身健体”降低成本,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明年要分解落实年度钢铁去产能任务,加强对重点省份的督导检查,建立打击“地条钢”长效机制。推动出台有效处置“僵尸企业”以及金融债务处置的意见,鼓励先进企业兼并重组并淘汰落后产能。同时,继续推进简政放权,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2018年将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加快推动“僵尸企业”出清,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等。(完)[详情]

人大副校长党报刊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落点
人大副校长党报刊文: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落点

  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落点”(新论) 高质量发展从思想构建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兼具战略的连续性和时代的创新性 刘元春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要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一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体系和工作方案,使高质量发展从思想与理论构建阶段步入全面实施阶段。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才能明其将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年来我们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提炼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既是对过去5年经济工作的科学总结,更是引领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的指导思想。这一理论创新成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使之在理论指导下拥有了明确的历史方位、政策方向、目标体系、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社会基础、动力体系以及工作策略,确保高质量发展兼具战略的连续性和时代的创新性。 中国经济经过近40年的飞速发展,在创造出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之时,也迎来了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的关口。在最新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中,世界银行把中国经济关键词重新定义为“高质量”,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也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和质量将得到更好提升。从这个视角来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可以说把握住了中国经济在新时代的发展规律,找到了破解各种难点问题的政策工具和工作方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既有战略谋划,更有行动方案,使高质量发展有了可操作和可实施的指标和工具体系。从纵向来看,强调破除各类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求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三大变革……这些改革举措将贯穿到经济工作各个方面,推动政府发展目标调整,提升党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从横向看,围绕高质量发展部署了三大攻坚战和8项重点工作。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性本质性的要求。如果没有很好化解重大风险,出现了重大的社会经济风险,我们就失去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社会基础和经济前提,如果没有实现全面脱贫和遏制污染,高质量发展就失去了其内涵。8项重点工作十分详细地确定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同时也将宏观经济政策定位、改革推进、结构转型、新发展理念落实统筹到“高质量发展”这个战略主体之上,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各种工作方案具有统一性、协调性和战略性。 纵览世界经济史,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成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提升。现在,中国要迈过“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实现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是必由之路。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详情]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稳定是首位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稳定是首位

  徐洪才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稳定是首位 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9%左右,这个“度”把握得就比较好。同时,到企业和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资金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保证在12%-13%,说明脱实向虚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谋定而后动。12月18-20日,十九大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基调和重点,为中国经济开出的“新药方”,将影响2018年乃至之后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向。 继十九大报告后,此次会议重申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判断,并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心,对2018年经济工作做了全方位部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之时,2018年的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就此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专访。 内涵与国际社会指标体系相一致 时代周报:根据2017年1-11月份的经济数据,你怎样看2017年中国经济市场的总体情况? 徐洪才:2017年依旧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第一,从需求侧来看,消费需求总体上趋于稳定。今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528亿元,同比增长10.3%。 第二,投资增长下滑确实令人担忧。今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505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1-10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此外基础设施投资增速较去年17.4%的增速回落明显。其中,房地产投资回归理性,今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0.04万亿元,同比增长7.5%,增速相对1-10月下降0.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76299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与1-10月份持平。与此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上升,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增强。虽然总体速度下降,从投资结构看,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资金流入增长速度上升,结构在优化。相对应的,新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增加值优于传统产业。今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投资23638亿元,增长15.9%,说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第三,外贸进出口出现回落,回归理性。今年快速增长是有特殊原因的,一是周期性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在复苏;二是去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是负增长,所以基数很低,今年也是前高后低。 所以整个2017年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总体上是平稳的,质量和效益是上升的,符合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时代周报: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论述,能否解读一下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徐洪才: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分析。从微观上讲,大家直观上感觉吃得放心、喝得放心、用得放心,体现在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的提升,过去粗放经营,发展速度很快,但粗制滥造,出现食品安全、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 从宏观上讲,一方面是增长的包容性,过去两极分化,提出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有一些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得不到保障,未来几年,必须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另一方面,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在低碳、绿色、环保、生态环保等方面要提出更高的标准。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落后理念,显然不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发展是硬道理,最终是要以人民为本为核心。我觉得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就是,通过发展解决过去的一些遗留问题,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时代周报:高质量发展是否已建立起指标体系? 徐洪才: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进入新时代的一个基本特征,过去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是高投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高能源资源消耗,显然不符合现在的实际。 最近几年我们在多样化指标体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就业、老百姓收入增加和经济发展同步,还有生态环境等,保证就业就有收入,有收入就有消费,因此经济发展可持续,同时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的实惠。从国际社会来看,以G20为主的国际组织,着力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SDG,这里面的指标体系有17项,共有300多项分项指标,是很细的,实际上我们的“十三五”发展规划里头,很多都跟国际社会的这些指标体系相一致。 但总体来看,体系目前还在探索。未来我觉得要体现发展的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把新的发展理念,特别是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其中,这些还需要再细化,不断完善。 稳和进是辩证关系 时代周报: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你认为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有哪些重要经验? 徐洪才:我认为最重要的经验是宏观调控有度,具体体现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和总原则,而且落实得较好。 稳和进是辩证关系。第一,政策需要稳定性,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多年一直在坚持的。同时,在此过程中进行结构性优化,比如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财政政策支出结构的优化。再比如落实预算法、社会政策兜底、脱贫攻坚、财税政策引导、产业结构优化、供给侧改革,在这些方面进行很多探索。 第二,货币政策要稳健,但更加突出中性,也就是把握好“度”。今年以来,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9%左右,这个“度”把握得就比较好,过去几年都是12%以上。年初政府工作报告讲还是12%,现在下来了,原因是同业业务收缩了。同时,到企业和实体经济中的信贷资金投放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速度,保证在12%-13%,说明脱实向虚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总体来看,贯彻了稳中求进的指导原则和总基调,整个宏观经济和金融保持相对稳定。 时代周报:2018年和过去几年面对的形势有什么差异? 徐洪才:差异有三个方面,首先,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强劲复苏的势头,应对危机时的艰难已经过去,外贸进出口好转,对经济增长拉动起正的贡献,明年还会延续这样一个势头。今年美联储加息三次,明年可能还要加息三次。 其次,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发生改变,全球都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美国、日本、欧洲经济都出现好转,回归正常化的货币政策,资本的流动性格局会出现变化。总体来看,流动性是收紧的。过去没加息,太宽松了,未来可能还要降一降杠杆。 另外,全球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比过去更严重,未来摩擦会增加,要有充分的估计。 总而言之,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会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要顺势而为,坚定既定方针,深度融入到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去,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时代周报:过去几年一直都提稳中求进,你如何看2018的稳中求进?? 徐洪才:我认为,今年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金融是前提,没有金融,高质量发展无从谈起。所以金融稳定是首位,防控风险,重中之重。然后是政策要稳,总体上不出现大的波动。 同时,改革的政策力度要加强,“三去一降一补”、结构性调整等方面要加大力度,某些领域的对外开放不妨加快步伐。 总体上看,明年的经济增长会比今年有所回落,L型经济走势大体不会改变,但质量和效益提升。体现在就业情况不错、老百姓收入增加,比经济增长的速度要快一些。[详情]

新华社长篇述评告诉你习近平如何领航中国经济
新华社长篇述评告诉你习近平如何领航中国经济

  历史性成就 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题:历史性成就 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新华社记者赵超、安蓓、王希、张辛欣 大国社会治理需要坚强核心,大国经济发展需要思想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深刻把握发展逻辑和规律,引领中国经济巨轮沿着正确航向前进 6.9%、6.9%、6.8%……2017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继续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平台上,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活力不断释放。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如何在复杂变化的形势中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引领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破釜沉舟的坚定决心,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下,创造出新的辉煌。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五年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100多次与经济工作相关的会议,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经常审议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研究确定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方针政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日益完善。 从产业发展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从资源环境到社会民生,从对外开放到创新驱动,宏大的经济工作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缺项得以补齐,重大方针政策更加完整、更加完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清晰。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谁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 五年来,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成为经济工作的基本遵循;不以GDP论英雄,经济增长更具共享性和包容性,民生领域取得一系列新成绩;惠民举措陆续出台、民生改革不断深化,凝聚了人心、提振了信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工作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我国取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都得益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说。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方位决定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辨中国经济所处的新方位,深刻揭示经济增长速度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最直观的变化是经济增速换挡,但本质特征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带来的是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战略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五年来,通过实施负面清单制度,市场壁垒进一步消除;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实施电力、石油天然气、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各类要素充分流动,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有序…… 与此同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更好发挥作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把该管的事管好、管到位,通过简政放权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协调,共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主要矛盾转化为结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五年来,一系列结构性政策发挥巨大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创业创新蓬勃兴起,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开始向中国质量转变。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补齐的短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新战略、新举措,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的新需求、新愿望,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创造性工作,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一大鲜明特色。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 以稳求进、以进促稳,使稳和进良性互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科学方法。 在这一方法论指导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中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以经济的稳筑牢全局的稳,以经济的进带动全局的进,既有“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的耐心和恒心,也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和闯劲,不断开创经济工作新局面。 推动全方位转型和深层次变革,引领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深冬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滴水成冰。一家家工厂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我们改变设备交易的一锤子买卖,采取以租代卖,按使用时长计费等方式,受到客户欢迎。”沈阳机床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说,商业模式的调整,帮助I5智能机床快速打开市场,目前订单已超过1.8万台。 曾几何时,以制造业闻名于世的辽宁被印上了“粗”和“笨”的标签。如今,辽宁正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带动传统产业悄然嬗变。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原有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消失,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经济高速增长难以为继,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这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多样化需求,不仅要量的增长,更要质的提升,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之需。 这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发展规律表明,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无不经历从速度到质量的整体转变,高质量发展是历史选择。 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下,我国系统布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经济呈现出全新格局,迸发出全新活力,展现出全新气质。 ——从供给端发力,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量变革。 供需结构调整,是一个挑战性极大的世界性难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重大战略创新和重大理论创新的高度,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动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引领中国经济实现历史性飞跃。 以“破”为先,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和无效供给。两年间,我国退出钢铁产能1.1亿吨以上,退出煤炭产能超过4亿吨,供需关系明显改善,经济运行质量大幅提升。 以“立”为本,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生成。五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的新产品不断涌现,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以“降”为要,市场主体经营成本持续下降。实施营改增,中国终结了营业税历史,五年来减税1.7万亿元,2600多万户纳税人受益,市场主体得以轻装上阵。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实现效率变革。 国有企业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价格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年来,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为市场主体减负助力,营造了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改革催生的发展新动能有效冲抵传统动能减弱带来的影响。 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我国重点领域基础性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酝酿多年的改革频频破题,一些多年久拖不决、久攻不下的难题逐步突破。 ——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中国经济实现动力变革。 组建6个国家研究中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时代,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启动……党的十九大后,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新举措、新成果纷至沓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这一重要论断。 从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从深圳南山到武汉光谷,从深空探索到深海探秘,从中国车到中国桥,从可燃冰试采成功到移动支付全球领先,创新之花已遍开神州。 面向未来,一个充满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国必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真正造福人民 “看着舒心、用着舒坦,活了这么大岁数,真没想到还能享受到城里的家什!”瞧着眼前瓷砖贴面、抽水蹲便器、热水器和洗手盆一应俱全的新厕所,河北任丘市北关村76岁的村民马文茹赞不绝口。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民生问题,就是经济问题,是我们党一切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亮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五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庄严承诺言犹在耳。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郑重宣示。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至2016年累计减少5564万人,书写了人类反贫困斗争史上“最伟大的故事”;城镇新增就业2013年至2016年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民生之本越筑越牢;居民收入增长总体快于经济增长,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五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融入我们党经济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百姓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增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严冬时节,北京天安门东南50公里处的天津市武清区大王古庄镇一片生机勃勃。“我今天过来考察,打算把部分生产和研发部门搬到这里。”北京凌天世纪控股公司总经理常建说。 近年来,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小镇通过工业园区建设,不仅壮大了经济实力,还增加了村民的就业机会,提高了收入水平。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长江经济带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也提供了改善民生福祉的良好契机。 收入分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养老并轨……持续不断的民生红利提升了百姓的公平感,创业创新破土成长,以点石成金般的神奇“魔力”不断拓展新兴行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来有为说:“以人民为中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广大人民创造性,为改革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让经济指标和民生指标同步上扬。”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向。 “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处于矛盾凸显期、发展深水区、改革攻坚期,民生短板陆续显现。 五年来,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短板和弱项,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打响攻坚战;针对民生之忧,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针对人民群众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强烈诉求,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民生含金量是检验一切发展质量的试金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社会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民生的持续改善,不仅使我国平抑经济波动、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更强,也能够使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相互促进。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引领中国经济在全球化中深度融入、行稳致远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连续数年稳居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球治理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深刻把握我国同世界的关系,全面把握中国发展外部环境,科学把握经济全球化进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姿态愈发主动、步履愈发坚定。 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一新提法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自由港是目前全球开放水平最高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从2013年设立自贸试验区到建设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我国积极扩大开放的试验田日趋繁茂,新高地接连涌现。 五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系统阐述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迈上更高层次。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包含了提高开放水平、拓宽开放范围和领域、扩大开放规模、提高开放质量等一系列目标任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桑百川说。 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顶层设计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为中国经济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截至目前,中国已同80个国家和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在沿线24个国家推进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向世界展示“中国名片”,打造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11月11日这一天,北至俄罗斯北冰洋沿岸的季克西小镇,南至与南极洲隔海相望的阿根廷火地岛省,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加入到中国互联网企业发起的“双十一”网络购物狂欢节。 一边是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品牌形象越来越好,一边是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引领全球,“双十一”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愈发显现。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孕育兴起,国际分工体系、要素跨国流动加速演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价值链正在深度重塑。 我国同世界的互动越来越紧密,机遇共享、命运与共的关系日益凸显,中国经济在洞察世界发展趋势中找准方位,把握规律,有效应对世界经济的深刻转变。 在开放中促改革,在开放中促发展。 五年来,从大飞机C919成功试飞到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中国创新能力的增强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力;从高速铁路到特高压输变电,中国一系列重大装备走向世界,在全球价值链中跻身上游。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步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已经不是以往单纯“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际市场波动被动承受者,而是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领者。 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谱写全球共同发展新篇章——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涌动,主要国家政策内顾倾向抬头,贸易摩擦和投资保护不断加剧,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严峻考验。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发起成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创发展中国家组建新型多边金融机构的先河;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份额改革和治理机制改革,提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积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些理论和实践昭示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为世界经济发展、人类共同进步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说。(完)[详情]

去杠杆到控制宏观杠杆率意味着什么?决策层认识更深
去杠杆到控制宏观杠杆率意味着什么?决策层认识更深

  【深度】从“去杠杆”到“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意味着什么? 从“去杠杆”到“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并不意味着“去杠杆”政策将出现反复。提法的转变,意味着焦点的转移。 刘林LL 2017年11月29日,安徽亳州一纺织厂,工人在生产流水线上忙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月接连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市场关注的“杠杆”问题有了新的表述。先是在政治局会议上,今年强调的“去杠杆”被“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取而代之,而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仅仅在较靠后的位置提到“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这些措辞的转变否意味着“去杠杆”政策告一段落?分析人士认为,“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仍是“去杠杆”政策的延续。从“去杠杆”到“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并不意味着政策会出现反复,不过,提法的转变,意味着焦点的转移。 12月22日,综合研究拟订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部署了2018年任务时提出,“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是明年的十大重点任务之一。 “‘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宏观债务管理的新表述,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债务的角度来阐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明向界面新闻表示,“目标是要防止宏观债务率过快上涨。与之前的‘去杠杆’并不矛盾。”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周六在北京参加一论坛时也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这也是控制宏观杠杆率的总闸门。“有的解读把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解读为放弃去杠杆,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和误读。包括去杠杆在内的‘三去一降一补’是今后五年都要坚持的任务。” 在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看来,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讨论“去杠杆”或之前政治局会议提及的控制“宏观杠杆率”,但“去杠杆”依然是重要的政策目标,也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赵扬也认为,从“去杠杆”到“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仍是整个去杠杆态势的延续,并不代表政策上的反复。 不过,这一转变可能反映了决策层对杠杆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告诉界面新闻,“去”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简单粗暴,在英语中“去”是remove,但杠杆是不可能完全去掉的,杠杆率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降下来的。“有效控制”意味着要稳住杠杆率,由过快增长变成放缓增长甚至不增长,这是比较现实、客观的提法。 “在杠杆率这个问题上不能急,”王军指出,“若是一刀切,可能会引起恐慌,甚至踩踏。再者,中国经济增长虽有恢复,但还比较脆弱,若是‘去’得过快过猛,可能会引起增长波动,控制杠杆,必须要综合考虑。” 正如中国人民银行2017年1号工作论文所言,杠杆本身不是问题,杠杆效率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笼统地去杠杆或加杠杆政策都可能有失偏颇。文章认为,不仅要避免杠杆率上升过快引发的资产泡沫,还要合理把握去杠杆和经济结构转型的进程,避免过快压缩信贷和投资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和“债务-通缩”风险。 受制于金融去杠杆,央行在维持流动性稳定和去杠杆之间寻求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2016年以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进出的资金规模大幅上升,按月计算,量级从以前的几百亿元、几千亿元升至上万亿元,基本都落在1-4万亿元区间。进入2017年,“货币市场的波动明显加大”,交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高级投资经理徐跃红告诉界面新闻。 在金融服务实体的大政策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却在上升。与上年同期相比,9月末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上升了0.54个百分点,相当于两次加息(按照一次0.25个百分点的幅度计算)。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同比增速持续处于历史低位,前11个月仅增长4.4%,虽较年初有所恢复,仍较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对界面新闻表示,新提法强调“有效控制”,意味着中央要求把握节奏、不要猛踩刹车。他指出,广义货币M2增速已经与GDP名义增速一致,不能再下降,否则企业会受到较大冲击。目前,以逆回购等为主投放流动性的方式,抬升了银行资金成本。 央行也流露出不希望利率过快上行的态度。12月14日,继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后,中国人民银行将公开市场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小幅上调5个基点,而一季度联储加息25个基点后,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及MLF等政策利率分别上行了10个基点。 赵扬对界面记者说,在“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的双支柱调控框架下,货币政策已没有太大收紧空间,反而需要做一些对冲,防止流动性过紧。事实上,201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就是在对冲,以保持流动性的大体稳定。 更重要的是,关于杠杆提法的转变,可能意味着焦点的转移。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对界面新闻表示,现在面临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去杠杆,而是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问题。 过去两年的“去杠杆”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殷剑峰说,今年以来,金融去杠杆速度非常快,金融部门内部融资增速已经降到了个位数,是过去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还低。与此同时,工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也已跌至过去十年的最低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社会杠杆率高位有所趋稳,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本月稍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中也表示,201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杠杆增长放缓。 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指出,中国杠杆率可能出现从企业部门向政府公共部门转移的现象。此前,企业部门去杠杆,尤其是国企去杠杆被认为是重中之重。不过,穆迪最新研究认为,鉴于中国地方政府仍有庞大的基建支出需求,未来政府部门杠杆率可能大幅上升。 另一方面,居民部门加杠杆速度之快值得警惕。截至9月,中国居民债务与GDP之比约为48%,略高于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但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不过,根据IMF的研究,过去5年,这一比率提高了15个百分点。多位经济学家指出,以目前中国居民部门加杠杆的速度,只有次贷危机之前的美国和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才能相媲美。 “任何部门过快加杠杆都值得警惕,特别是居民部门。”殷剑峰表示,“IMF的研究发现,二战以来的主要危机都与居民部门过快加杠杆有关。虽然从长期来看,因为金融部门支持居民消费贷款,居民部门的债务占比会出现上升,但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口吃成胖子,有比较大的风险。” 分析师认为,在未来控制杠杆率的过程中,有关政策可能会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王军预计,未来的格局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情况,债务有增有减,杠杆率有升有降。冯明表示,“债务并不一定是坏事,好的债务对应着好的资产,不良债务才是问题。”他建议,宏观债务管理应该以结构性思路为主,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处置存量问题债务,并在增量上进行部门之间的杠杆转移。 不过,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最核心的还是改革。王军指出,中国的杠杆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财政软约束和货币软约束,这涉及到很多经济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除了要摆脱信贷驱动增长模式、纠正杠杆率错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之外,特别是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改变现在的基本利益格局。”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主任张晓晶指出,“使得消费驱动增长、消费主导增长的模式能够逐步建立起来。如果是这样,信贷驱动增长导致杠杆率不断攀升的模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此外,发展股权融资,提高其在社会总融资的占比,仍是需要继续努力推进的一项改革。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新近在“2017中国新金融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企业依赖债务融资的问题特别严重。根据IMF的口径,中国企业债务占GDP的165%,相比之下,美国企业的全国债务只有GDP的70%。中国存量的债权和股权融资大约为七三开,2016年的增量数据中约90%的企业融资来自负债。 社会融资规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上述问题还在继续加重。2017年1-11月,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其他债务类型的融资规模合计占比进一步升逾9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详情]

人民日报头版:全力完成好明年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人民日报头版:全力完成好明年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全力完成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四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 本报评论员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关键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全力完成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判断我国发展大势,准确把握这一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明年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重大部署。这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全力完成好明年的这些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必将为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今后3年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明年必须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关键是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应当认识到,打好这三大攻坚战,关系到我们成功跨越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关系到我国经济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定跨越关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 明年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这8项重点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刻体现了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认识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我们还面临着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也就是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做好这8项重点工作,就能为跨越这个关口迈出关键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明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党全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赢得更好未来。[详情]

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助力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助力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助力租赁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报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延续从紧态势。从调控结果看,房地产市场交出了一份令人提气的“成绩单”。热点城市以及部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态势得到控制,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投资保持一定增长,都说明房地产市场处在平稳运行状态之中。 这种平稳运行得益于持续推进的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50个城市出台住房租赁政策,20家房企启动了长租公寓战略,预计明年部分地级市和重点县城将继续跟进。 事实上,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的重要途径。但从长期以来,住房租赁市场一直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短板之一。 有些人认为,租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首先,租房的合法权益随时可能受到侵害;其次,租房不稳定。此外,许多人长期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买房是最“赚钱”的方式之一。 还有些人认为,租赁市场的供给不足严重影响了它的吸引力。目前租赁市场规模远不及住宅销售市场,租赁市场大多呈现“小而散”的特征,不便于租赁需求者选择。 如何提供成规模且专业的房源将成为下一步政策发力的重点。短期来看,可以多渠道入手扩大租赁市场范围,提高租赁市场对资本的吸引力,吸引房企进入。同时,可利用金融手段为租赁者提供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务。长期来看,需逐渐提升“租”在住房体系中的作用,加大对租赁者的法律保障,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以及减少与购房者之间的权利落差等,让租赁者摆脱后顾之忧。 租购两大市场并非割裂。分析人士强调,一方面,存量房流通能够为租赁市场提供更多房源,满足不同层次租赁需求;另一方面,租赁市场的稳定能够分流购房市场需求,有助于房价平稳。 房地产市场已告别过去爆发式增长阶段,稳定运行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主要特征。随着房地产市场结构的转变,调控政策趋于稳定。未来长效机制将逐渐取代此前供给端的单一调控方式,成为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压舱石”。值得注意的是,后续仍要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彭扬)[详情]

党报四论中央经济工作会:经济体制改革步子再快一些
党报四论中央经济工作会:经济体制改革步子再快一些

  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权威的解读都在这里! 编者按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在实践在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日报刊发四篇评论员文章,权威解读中央经济工作精神,通过学习来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 在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科学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入阐述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导向,作出了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战略部署。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贯穿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引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根本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科学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正确决策,对发展思路作出及时调整,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在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走过极不平凡的历程,我国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就在于有这一思想的科学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回答了我国经济形势怎么看、经济工作怎么干的问题,有力引导了全党全社会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开出治本良药;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把握宏观调控的度,坚持底线思维,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方法论。 科学的理论指引伟大的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性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有这一思想的指引,在短短5年里,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一些关键性、基础性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对外开放深入发展,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大幅度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确保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更深刻、更广泛的历史性变革。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领会这“三个必然要求”,我们就会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但是,只有准确把握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事实表明,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抓住时机,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现在经济总量已达到80万亿元。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把主要着力点转向质的提升正当其时,在质的大幅提升中才能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要看到,在我国这样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我们还必须跨越两大关口。第一个关口就是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第二个关口就是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也就是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这两大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握工作主线、把握基本路径、把握着力点、把握制度保障,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根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全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稳中求进 加强政策协同 ——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握我国发展的大局大势,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导向,对于我们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政策协同,抓好任务落实,确保经济工作明年开好局、起好步。 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推进各项工作,看问题、想对策、抓落实,都要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尊重规律。该稳的要稳住,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和调查失业率既定目标,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该进的要进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宏观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金融财政风险有序有效防控。稳中求进蕴含着深刻的哲学理念,既反对消极应付、不思进取,又反对冲动蛮干、急于求成,要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持中守正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 “十个指头弹钢琴”是对宏观调控科学性的比喻,形象表达了各项政策协同配合的重要性。实现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注重“时、度、效”,着力打好政策“组合拳”。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支持力度,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推动规范举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完善金融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加大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改革力度,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发挥好托底功能。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运用系统协同又重点突出、全面协调又统筹有序的方法论,才能最大限度形成政策合力,最大限度避免政策对冲。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党的领导的重要原则和优势,也是政策落地、任务落实的客观需要和保障。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增强“四个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更不能搞选择性执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了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一系列体制机制,要坚持并不断完善,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要完善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确保令行禁止。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崇尚实干、狠抓落实,“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就一定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激荡起中国经济的新气象。 全力完成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 四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关键就是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全力完成改革发展重点任务。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判断我国发展大势,准确把握这一特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明年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的重大部署。这就是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全力完成好明年的这些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必将为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今后3年必须完成的重点任务,明年必须在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关键是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应当认识到,打好这三大攻坚战,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成功跨越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顺利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坚定跨越关口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打赢三大攻坚战。 明年要做好的8项重点工作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这8项重点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作出了具体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刻体现了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应当认识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我们还面临着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也就是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做好这8项重点工作,就能为跨越这个关口迈出关键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绩。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明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全力把各项工作做好做实,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全党全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就一定能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赢得更好未来。[详情]

新华社五论中央经济会议: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发有为
新华社五论中央经济会议: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发有为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发有为——五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就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明确了新征程上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改革开放,是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基础,也是开创新时代发展新局面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开放越往纵深发展,新老问题和矛盾就越是交织叠加。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面临诸多新课题。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从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到打好三大攻坚战,再到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做好经济工作,会越来越多触及体制机制深层次问题,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没有坦途,只有善于解难题、克难关,才能闯出发展新路。综观围绕高质量发展的8项重点工作,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科学谋划、精心操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前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处置“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要加大工作力度,同时也要做好人员安置分流,确保有力有序向前推进;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既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也要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既要加大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调整力度,也要从实际出发、稳扎稳打。做好各项工作,要增强分析问题的系统性、谋划工作的整体性、推进改革的协同性,做到既抓住重点又兼顾全局,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雷厉风行又步步为营,才能让改革蹄疾步稳,让事业善作善成。 大事难事看担当。深化改革离不开担当的宽肩膀,更需要成事的真本领。要完善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监督、考评、奖惩等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激发担当精神,确保令行禁止,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为大胆创新探索的干部撑腰鼓劲,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涌现更多的改革实干家、促进派,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相关链接: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发展——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三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四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详情]

新华社四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新华社四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  题: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四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决战决胜,就要敢打硬仗。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明确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作出一系列补短板、强弱项的决策部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实践动力。 “十围之木持千钧之屋,五寸之键制阖之门。”打赢三大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关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风险隐患,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唯有聚焦聚神聚力,拿出硬措施,打赢攻坚战,才能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思所以危则安矣”。中央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置于三大攻坚战之首,体现了“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的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金融形势总体良好,但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不可忽视,特别是宏观杠杆率偏高、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违法集资等问题不容忽视。防风险,关键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紧紧围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党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越往后越难,越往后任务越艰巨。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在精准,贵在务实。一方面,要向深度贫困地区这个重点聚焦发力,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防范盲目拔高扶贫标准、随意提前脱贫、数字脱贫等问题,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对症下药的精准、扎实过硬的举措推进扶贫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环境治理力度明显加大,环境状况得到改善,但生态环境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抓住症结所在,从源头进行治理。应紧盯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有效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三大攻坚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让我们迎难而上、真抓实干,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交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优异答卷。[详情]

住建部:明年针对各类需求差别化调控 满足首套刚需
住建部:明年针对各类需求差别化调控 满足首套刚需

  原标题:2018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新动向!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 2018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何新动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23日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阐述。他表示,2018年将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 在强调“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时,王蒙徽说,要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严格执行各项调控措施,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他说,要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市场监测分析,提高精准调控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如果说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是一盘大棋,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则是对全盘棋局具有深远影响的布局。王蒙徽说,要加强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促进大中小城市互联互通,提高中小城市、县城和中心镇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人口和住房需求合理分布。此外,还要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规范整顿力度,始终保持高压严查态势,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王蒙徽说,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推进国有租赁企业的建设,充分发挥对市场的引领、规范、激活和调控作用。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加快建设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住房租赁立法,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记者王优玲)[详情]

住建部长: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 遏制投机炒房
住建部长: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 遏制投机炒房

  住建部长: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 遏制投机炒房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今天召开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会议上,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提出,2018年我国要抓好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针对各类需求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满足首套刚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机炒房。库存仍然较多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和县城要继续做好去库存工作。[详情]

中央经济会议定调楼市:未来五年调控或不会放松
中央经济会议定调楼市:未来五年调控或不会放松

   定调楼市: 本轮调控将延续5年或更长时间? 本报记者 王营 北京报道 导读 2017年楼市长短期调控齐发,今年势必会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据分析,随着我国楼市长效机制落地,住房保障等政策调控会更为长期化,租购并举会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格局,新房市场规模仍会处于相对高位。 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其中特别指出,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中国指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房天下控股副总裁黄瑜认为,长效机制建设迎关键期,市场中长期运行环境逐步确立,短期调控不放松稳预期。未来楼市政策仍会延续“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主线,把稳定房地产市场、化解泡沫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引导好市场预期。年末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8年要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要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明年将是长效机制与短期调控结合的转折点,将进一步加快相关长效机制政策的落实和细化。 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开发商不应该对政策抱有幻想。”他担心,此前高价拍出的地王百分百要亏损,而公开市场竞拍的土地可能会面临50%亏损。 未来五年调控不放松? 在对国外房地产市场模型研究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内外成熟市场经济模型,中国指数研究院设计了一套“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动态模型”。 根据模型,参照近期宏观政策走向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该机构对2018年房地产市场提出四个假设:宏观经济在结构转型过程中稳中向好(GDP增长6.7%);货币政策稳健中性(M2增长10.1%,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11.9%,新增贷款约14.2万亿元); 2018年基准利率不变,热点城市信贷政策收紧不放松;因城施策,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力促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理性。在满足假设条件、不发生超预期事件的前提下,经测算,2018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将呈现“成交回落,价格趋稳,新开工、投资中低速增长”的特点。 黄瑜称,总体来看,本轮周期将持续5年或更长时间,预计2018年市场下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受到调控政策和货币环境的影响,将出现回调,全年降幅将达9.3%-11.3%,其中一线城市销售面积将保持平稳,二线城市销售面积或将出现较为显著的下降,三四线城市在基本完成去库存后也将随二线城市之后面临市场下行的压力。鉴于一二线城市销售回落,房企新开工意愿不足,将使全国新开工增长受限,预计全年新开工的增幅会维持在4.5%-6.5%之间。投资方面,受到新开工增速放缓影响,预计2018年企业补仓意愿保持理性,投资或将出现小幅增长,范围在5.1%-7.1%之间。价格受销售回落影响,预计全年保持平稳。 新城控股副总裁欧阳捷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5年不要指望调控会放松。“房价继续上涨明显过快的城市会加大调控力度,而现在市场比较平稳的城市未来可能会小幅放松。要控制资产泡沫,控制金融风险,有两个目标:一是房价不能上涨过快,这就要控制房价上涨的速度;二是保持资产泡沫缩小而不是扩大,这就要保持房价上涨速度低于人均收入增长水平。因此未来房价有可能会上涨1%-2%,不能指望大幅放松。” 三个重要信号 经过多轮不同方式调控,我国房地产市场尚未形成自身周期规律,但2017年楼市长短期调控齐发,今年势必会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黄瑜认为,对比美国新开工情况来看,我国仍处于新房扩张末期,长期来看市场规模变化相对平稳,需求存在惯性,除非有高强度利空刺激,市场并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随着我国楼市长效机制落地,住房保障等政策调控会更为长期化,租购并举会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格局,新房市场规模仍会处于相对高位。 安居客房产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波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十九大透露了三个重要的走势信息。 “其一,‘长效机制’是未来更为重要的调控手段。无论是增长首付比例还是限购、限贷都是为了压制需求,但需求的压制往往是暂时的。‘长效机制’从更为长远角度解决供需双方的需求,并指引楼市向着长期均衡的方向发展,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优化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减少房地产投资行为。其二,2017年国内住房租赁市场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各级政府都积极推动住房租赁政策的落实和发展,建立‘租购并举’的长效机制,实现‘住有所居’的最终目标。可以预见,2017年12个城市住房租赁政策的试点仅是开端,2018年全国重点城市都将逐步落实,租购同权的内涵也将逐步扩大。其三,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的基础下,不同城市的差别化调控还会继续。一线城市由于土地供给的增加结合限购的不松绑,供求关系将回归平抑,房价下行压力较大;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涨幅将继续放缓,但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存在,房价的支撑力要明显强于一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将会明显分化,环一线房价快速上升的区域存在较大下降空间,而棚改集中的城市房价波动情况则相反。” 上海易居研究院认为,2017年在中国房地产业的历史长河中,注定将是转型、分化的一年。政策面热点不断,持续不断有城市加入调控阵营,限购城市数量再创历史新高,限售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二三线城市抑制炒房的“杀器”。2018年将是全国房地产市场实质性降温,回归理性的一年,但同时也要防范降温过快过猛,房地产调控的重心,要逐渐由防大起,转向防大落。 (编辑:骆轶琪,邮箱:luoyq@21jingji.com) [详情]

中央控楼市风险落关键一子 共有产权房将迎入市高峰
中央控楼市风险落关键一子 共有产权房将迎入市高峰

  中央控房地产风险落关键一子 共有产权房鲶鱼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张智 北京报道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2018年经济工作进行定调,其中提出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坚战”,而防范风险又为“三大战役”之首。 会议明确防范风险不仅是2018年也是2019-2020年的重要任务,其中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而当前金融风险之一正是来自房地产领域。12月21日,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银监会党委扩大会议上,则更为明确地提出要有效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看来,防范房地产中蕴含的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与房地产的良性循环,意味着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的着力点将更多地向房地产改革的方向发力,比如住房租赁市场、廉租房保障房建设等,而这也或将是新一年的政策重点。 事实上,改革已现端倪。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方微博称,截至12月15日北京全市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共42个,提供房源约4.4万套。 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18年将会迎来一个共有产权住房入市的高峰年,对于满足“夹心层”住房需求,稳定房价、防范风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万多套房源供应 80天,4.4万套。 据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官网消息,截至12月8日,北京已供应共有产权住房用地165公顷,完成率82%。加上12月15日入市的两宗土地,《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北京共有产权住房土地供应总量约为178.5公顷。 可以预见的是,近期将有4万多套共有产权房陆续开工、入市和申购。 9月30日,北京共有产权房政策正式实施。方案同时明确,今后5年将完成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供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认为,5年25万套的供应量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年的自住房供应量,对于市场来说,加大供应的作用也更加明显,能够明显降低市场对房价上涨的预期。 除连续供地外,在9月30日之后,之前的自住型商品房也转化为共有产权住房。如首批摇号的首开保利锦都家园项目,2017年6月开始作为自住房项目申购,规划建设房源427套,销售均价约为22000元/平方米。9月30日《办法》开始实施后,该项目转为共有产权住房项目,房源中的30%共计128套房源专门向“新北京人”配售。而第二个申购的项目金隅大成·金成雅苑二期,也是从限价房转化而来。 张大伟指出,若叠加2016年出让的土地,接下来北京共有产权住房将进入密集供应期,预计未来一年内,超过4万套共有产权房将入市。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也认为,明年共有产权房的供应肯定会形成比较大的份额,有助于降低房价、防范风险,让更多购房者享受制度改革的红利,尽早解决居住问题。 据市场统计,目前供应的地块大多位于朝阳、顺义、大兴、丰台、平谷、延庆等地区,均价基本都在两三万元左右。价格较高的如最近成交的朝阳区豆各庄乡马家湾村地块,售价为36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提供房源约850套;而价格较低者如延庆03街区地块,售价是马家湾村地块的一半,同时供应量大出许多,总建筑面积约21.9万平方米,提供房源约2500套。 在住房建设方面,北京市住建委表示会率先实施《北京市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试行)》,从土地入市到竣工入住全过程产业链监管。依照该导则,位于朝阳、海淀、丰台等城六区的共有产权住房项目容积率不高于2.8,总建筑面积不大于90平方米;城六区以外项目容积率原则上不高于2.5,总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占建设总量的70%以上,最大不超过120平方米。 回归住有所居 事实上,共有产权住房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早期在江苏淮安、上海、湖北黄石等地都有过自发探索和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中心副研究员邹琳华认为,但此次在北京的推行与之前实践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人群,并在新增住房供应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将对住房市场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普通商品房主导的新增住房供给格局或将逐渐改变。 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夹心层”的住房需求经常被忽略:作为中等或者中等偏低收入的群体,一方面买不起动辄三五百万的商品房,另一方面又不符合保障房的基本准入要求。此前,政府也出台了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等措施,冀望解决这一群体的住房困境。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制度不够完善,资源错配和市场扭曲的现象时常发生。 因此,共有产权住房只允许在符合申购资格的人群中转让的设计,将房源控制在封闭的体系当中,有效阻止套利,既防止了此前发生的政策红利无法落实的问题,又尽可能满足各类各层次需求主体的要求,让他们住有所居。 “共有产权住房主要面向‘夹心层’的住房困难群体,作为中端支持的重要方式,让住房制度更加公平合理,加快构建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北京市住建委指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保障房与商品房之间的二元分立,实现住房制度设计对全体居民的全覆盖,加快建立符合首都特色的住房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从长远来看,作为长效机制的一部分,共有产权政策也有望保持其连续性,切实改变北京等大城市“夹心层”人群的住房现状,实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调控新方向 房地产业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点之一,在明年将变得更加重要。 那么如何防控房地产业中的金融风险呢?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对比今年会议不难发现,明年将是住房制度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力争取得实效的一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将逐步进入实施阶段。 事实上,近期,住房领域实施了不少新制度。部分一二线城市陆续开展了租售同权的试点,共有产权房的试点也陆续铺开。7月4日,上海首次推出只能持有租赁的住房用地;7月17日,广州出台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明确提出“租购同权”;7月20日,住建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要求在人口净流入、住房租赁需求旺盛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并选取广州、深圳、南京、杭州、厦门、武汉等12个城市作为首批开展住房租赁试点的单位。 明年,楼市调控持续深化,租购并举、共有产权等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开始落地,而更清晰的长效机制也在加快制定布局。 张大伟认为,住房制度改革不是对某一领域政策和制度的细枝末节进行修补,而是从多个角度协同发力,发挥综合性作用,可能包含土地制度、住房金融制度、税收制度、信息制度、住房保障制度以及交易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构建。住房制度的改革和长效机制建设并非短期能够实现的,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行政调控等短期调控措施仍然将发挥作用。2018年,将继续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一旦房价在一些城市过快上涨,肩负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的地方政府就应“该出手时就出手”。[详情]

新华社三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新华社三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

   推荐阅读: 新华社二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经济思想引领发展 新华社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三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坚持稳中求进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有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稳中求进,稳扎稳打、持续递进,我们的事业就会坚定有力地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深刻认识“稳”和“进”的辩证统一,从整体上来把握,掌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稳”是基础和前提,“进”是目标和方向。“稳”和“进”,一静一动,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静要有定力,动要有秩序,关键是把握好这两者之间的度。既要反对消极求稳、不思进取,也要反对盲目蛮干、急于求成,而应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做到稳扎稳打、善作善成。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要注重统筹协调,加强政策协同。宏观调控要完善,既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又要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既让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又促进金融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结构性政策要发力,为经济转型升级特别是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社会政策要托底,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改革开放力度要加大,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只有各项政策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效能,取得经济健康发展的全局之利。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关键要聚焦重点、狠抓落实,发挥重点工作的牵引带动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8项重点工作。确保这些重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一方面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有力有序做好经济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加强学习和实践,找准短板弱项,培育专业能力,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解决实际问题,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关链接: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一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评论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发展——二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详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画外音:房地产长效机制进入实践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画外音:房地产长效机制进入实践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画外音”: 房地产长效机制进入实践层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听话听音。 随着基调最高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落幕,未来的经济工作方向也随之尘埃落定。 会议表示,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引导和稳定预期,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和此前“平稳发展”的口径略有不同,今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健康发展”成了新的目标。在新定位下,各环节的发展口径也略有微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提到的“健康发展”的几项重点任务,几乎均与房地产挂钩。12月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发布,提出在今后3年重点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形成“金融和房地产”的良性循环。不仅要求更加具体,期限也更为长久。 口径调整 这已经是房地产连续3年进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点任务中。2015、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均是重点任务之一。 不过,和以往口径不同,今年对于房屋买卖着墨不多。 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口吻严厉,表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2015年则要求,要通过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要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规律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 和2016年严厉打击炒房、2015年化解房地产库存要求略有不同,除了强调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今年的会议中,将租赁提高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从公报来看,房地产调控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侧重点发生了改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不过,此前热炒的房地产税并没有出现在公报中。 12月20日,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人民日报》刊发《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文章称,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这被认为是房地产税加速的信号。 不过,《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房地产税法》草案仍在草拟,尚未提交至全国人大审核,按照税收法定化原则,在《房地产税法》出台之前,房地产税不会落地。 建立长效机制 公报的一个亮点是,要求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事实上,结合2017年全年各地房地产政策的一系列举措,从今年年初提出的差异化供地政策,到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等公共住房建设的持续推进,再到十九大重申“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呼之欲出。 “长效机制包含金融、土地、财税、投资、市场五个方面,金融、投资已经调整,土地财税短期难以改变,接下来的重点将是调整市场结构,包括多主体供应,国企也可以利用自有土地;多渠道保障,自住型商品房、保障房继续扩张;租购并举,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租房在大城市可能成为趋势。”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短期来看,住房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减弱,这说明住房市场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徐洪才表示。 事实上,房地产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本轮房地产市场的周期性高点正接近尾声。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市场下行的趋势出现,使得“冬天”很可能延续至明年,甚至后年。加之债务到期的压力,以及流动性收紧预期,未来房企的资金面难言乐观。 “流动性收紧是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主要压力。这其中,不仅有楼市调控的要求,还有美国加息、减税带来的间接刺激,这种刺激有可能导致国内货币政策发生变化。受此影响,最近两年的高价地,都将面临后续开发和入市的难题,这些土地大多利用杠杆获得,沉淀的资金规模也较大,对市场风险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主席顾云昌表示。 在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看来,加快租赁市场、共有产权房等供应推出,在持有环节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城市土地供应结构变革,传统土地招拍挂模式优化,加大住房金融市场发展,如加快国内住房租赁证券化发展,支持供给主体轻资产化运作等,都是长效机制中重要的一环。 “从会议内容看来,口吻由‘研究建立’转变为‘完善促进’,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由理论层面进入到了实践层面。”张大伟告诉本报记者。 业内人士认为,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关键要处理好住房消费和投资、房地产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另外必须降低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回归居住属性。在租购并举方面,在用作租房的土地和融资方面,发布一些鼓励措施,13个城市试点集体用地建设租赁住房也将加快推进,更多的国企、民营企业将进入租房市场,而租房市场的法律和保障将进一步完善,预计2018年后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详情]

央视解读中央经济会议:高质量是我国发展的根本要求
央视解读中央经济会议:高质量是我国发展的根本要求

  高质量发展绘制中国经济新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何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刚刚闭幕的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李扬: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高速对应高质量,就是说,我们从过去富起来到强起来;而发展含了增长,但是它更多地是含的结构变化,含的是收入的分配,含的是经济的可持续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 刘俏:要实现这种高质量增长的话,我们对生产要素使用的效率应该大幅提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源泉,只有通过深化改革。 不断深化改革,化解风险,解决发展短板,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此,此次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今后三年,要打好三大攻坚战: 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重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刘世锦:三大攻坚战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解决中国经济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使中国经济呢,真正能够做实,做优,就是给质量和效益导向的这样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呢,能够打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已明确,具体怎么干?会议明确了8项重点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在今天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上,发展改革系统率先亮出了怎么干的详细清单,一项项具体举措都紧紧对标“高质量”发展。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昌林:比如去产能我们提出要从原来的总量去产能转为结构性的去产能,细化了怎么样进一步降低我们实体经济的成本,特别是我们的一些制度性的交易,制度性的成本。 对于新动能培育,2018年,我国将重点实施数字经济试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工程,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设立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生物产业倍增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加快推进民用航空航天发展,制定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现代供应链。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高质量发展”不仅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的高频词,也将成为各部委、各地,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的关键词。一幅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新蓝图开始绘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鸣:高质量发展,它会带领中国经济迈向一个新的台阶,这是一次新的凤凰涅磐,(如果)成功地实现这个转型,中国经济的质量,无论是微观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包括宏观的效率的质量,都同样会像中国速度一样,得到世界的赞誉。[详情]

刘俏解读经济会议:楼市最大问题是无定价基础
刘俏解读经济会议:楼市最大问题是无定价基础

  北大光华院长刘俏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三大攻坚战最难的是防范金融风险 12月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经济工作定调。此次会议与往年有何不同?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什么三大攻坚战最难的是防范金融风险?租购并举对房价影响几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深度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以下内容为采访实录整理: 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记者:对于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您觉得它和往年有什么不同? 刘俏:这次是十九大之后的第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为未来的经济新时代定下一个基调,而且也是第一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我想,这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为未来的经济工作基本上描绘出一个发展的路径和蓝图。 这个概念本身的提出是有一定的连续性,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我们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变成高质量增长阶段,未来发展应该是一种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增长。所以,整个思想延续脉络是非常清晰的。 记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您觉得它的亮点在哪里? 刘俏:我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它有这些亮点: 第一,经济发展方式强调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 第二,特别强调民生发展。这对于我们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平衡的增长指明了一个方向。同时,它也关注到消费、污染防治等一些结构性的大的问题。 所以,它基本上是用一个比较综合的、比较均衡的理念去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是建设一个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完整的经济指导蓝图。 记者:这个经济工作会议一般都是对第二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但是在这次提出这样一个思想理论体系,也将对中国经济带来一个比较长远的影响吗? 刘俏:我想对长期、短期都有作用。 从长期来看,我刚才讲到这些理念本身规划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工作的一些重点。 从短期来讲,确实对未来一年整个经济工作的侧重做出了比较详细的描述,包括我们讲到的“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包括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三大攻坚战等问题,我想这些都是未来一年的工作重点。其实从长远看,其中很多问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破题的。因此这次经济工作会议对短期、长期的中国经济都是很有意义的。 记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以问题为导向、为出发点,既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您对此如何分析? 刘俏:我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框架,它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做出了非常清晰的目标规划。而且同时它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从问题出发。在这样一种框架下去思考中国经济发展过去积累的,或者未来可能会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以结果为导向去找到破题的方法,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系。从问题中来,回到问题中去。 记者:以往谈经济工作一般是就经济工作本身谈经济,但是这次第一点就提出党对经济工作的绝对领导,这跟十九大报告是一致的,您如何看待这一点呢? 刘俏: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很多经济问题它的复杂性、牵扯的层面是比较多的。在这种情况下,从统筹角度来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来指导具体经济政策、具体工作的执行,我想能起到破题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站位比较高,把问题看得远一些,同时能挖掘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这样对真正解决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是有帮助的。 高质量增长在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记者:对中国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增长,这个您怎么理解、怎么看待高质量增长的特点,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呢? 刘俏:我想中国发展到目前阶段,过往的增长模式,即简单的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了,这是为什么我们讲中国经济面临一个增长模式的转型。要实现这种高质量的增长,我想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我们对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应该大幅提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源泉,在目前看来,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最直接的源泉有两个:一方面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需要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我们需要去维护、培养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重视研发,通过提升研发水平我们不断有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甚至新的产业出来,不断培育新的市场,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促进中国经济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型。十九大中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增长是密不可分的。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则需要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则需要一个完善的制度环境、制度背景。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也提到很多这方面的论述,包括我们一方面要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建立更好的统计体系、更好的标准体系、更好的绩效考核与政绩考核体系等。我想这些都是制度基础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跟我们现在讲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记者:这次会议提到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这次为什么会重点强调这几个方面? 刘俏:因为这跟我们讲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是联系在一起的,破除这种无效产能,培育新动能新势能,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最终都能够服务一个根本目标,就是提升整个经济生活中的全要素生产率。我想全要素生产率,在目前看来可能是衡量我们经济增长质量是否有改善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所以“破”、“立”、“降”本身是与实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三大攻坚战最难的是金融风险的防范 记者:会议提出未来要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为什么这次会把这三大攻坚战放到这么突出的位置呢? 刘俏:我想第一个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从这个角度讲精准扶贫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另外一点,我们过去经济高速增长,确实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外部效应,包括环境污染等问题,这跟我们讲民众享受经济增长的红利是违背的,把防治污染作为一个攻坚战来解决,这是一个很自然的选择。 金融风险在过去一段时间可能是一直困扰中国经济很大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整个金融体系对经济的支持应该说并没有达到最好的效率状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相对脆弱的。而且因为过去一段时间,各种各样脱离实体经济的一些金融创新程度比较厉害,导致了新问题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我想也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一个侧重。 我想这三大攻坚战打赢之后,基本上为未来若干年的经济稳中求进、平稳增长,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一个比较好的条件,这也是攻坚战的意义所在。 记者:刚才您也说到了效率,这些年也一直在提,信贷的增长,投放更多的钱,但是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在降低。提高了金融效率是否也意味着要改变这种趋势? 刘俏:我们现在金融体系最大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我觉得还是因为中介的效率不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不高;另外一个问题,覆盖面还是比较窄,有大量的企业、大量的民众没有被我们正规的金融服务所覆盖;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的结构不太合理,间接金融太多,直接金融、直接融资比较少。这三个问题合在一起就使得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有力。未来如果我们要真正提升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需要从这三个环节来破题,即:提高金融中介的效率,同时增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最终优化金融体系的结构。 这三大攻坚战里头最难的应该是金融风险的防范。因为它本身是跟我们整个金融体系长久以来积累的痼疾是联系在一起的,要修正可能会触及大量的利益,甚至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这也将考验政府改革的决心。 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定价基础 记者:房地产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这次报告也特别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其实我们已经连续几年都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次特别提出了解决的方法、途径,对此您如何看待? 刘俏:我觉得确实这是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因为它提到租赁住房的发展。租购并举本身,一方面为房地产市场的规划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另一方面,它其实跟金融产品的创新联系在一起。因为租购并举,或者租赁住房本身就为我们讲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注:REITs)的推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境和环境,所以我期待在这些方面2018年会出现相关的金融产品、金融创新,直接服务实体经济,解决房地产市场结构性的痼疾,这也是房地产长效机制的一部分。 记者:老百姓最关心的可能是房价,买房的价格会怎么样,租房的价格会怎么样,从这个政策来看,您觉得它会对房价带来什么影响?对租赁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刘俏: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定价基础,就是房价没有一个锚,不知道房价该怎么定。我们在金融学里面讲,一个资产的价格取决于未来的收益率,所以我想强调:比较合理的、有效率的租赁住房,其实是为未来的房价提供了一个锚。所以从长久来讲,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寻找到理性的定价水平,对住房和租赁的价格合理化、对老百姓的福利都是有利的。但是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想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来了,把它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强调,对租赁住房这个市场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利好。 会议为光华思想力平台提供更多研究课题 记者:光华管理学院是学术研究机构,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国家的大政方针对于光华的日常工作和研究会产生什么影响? 刘俏:影响非常大,光华管理学院有一个“光华思想力”平台,有很多不同领域的学者在研究跟中国经济社会关系比较密切的、全局性的、结构性的,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一些问题。我想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来之后,会有更多新的课题,从问题中来又回到问题中去,这些课题本身会成为我们今后研究问题的来源,同时实践本身又是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个富矿。我想,我们的学者们会紧扣这些问题,产生一批很优秀的成果。 这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比如:像高质量增长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环境?另外,什么样的统计体系能更好地反映一个经济体或者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这个攻坚战,这里面什么是关键的节点?什么样的实施路径更合理?再比如:如何激活民营企业家的热情、活力?等等。这些宏大的课题,我觉得是研究的富矿,需要我们大量地投入研究,产生更多具有前瞻性、有价值的,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密切相关的研究成果。[详情]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会议:财政政策重点在加强效率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会议:财政政策重点在加强效率

  我们采访了多位专家,他们说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在这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2日电(闫淑鑫)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会议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 中新经纬毕彤彤 摄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来,形成的一个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一直延续到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总体来说,只要我们的经济状态、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经济工作目标及要解决的任务没有发生变化,那么这一政策搭配的基本依据和基本轴心就不会发生变化,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赵锡军提到,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相关政策会基于总的方向做一些调整,其中,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财政政策的明确,更多是放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认为,财政政策方向仍然积极,但重点在于加强政策效率,“不再像过去一样,认为‘积极’就等于一味追求量的增加,以至于对政策执行的方式、收益及副作用的衡量不够周求。这个改变也是此次讲的追求高质量经济的一部分。” 万喆表示。 至于会议中提到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万喆认为主要是为了防止信贷扩张规模的快速和持续上升,避免将货币政策当做“拯救”经济指数的主要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相机而行,采取削峰填谷的方式,针对监管等相关政策,平滑流动性,保证结构性改革中的市场相对稳定,勿使之出现风险失控的局面。”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杨业伟认为,结合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态流动性将延续紧平衡状态,货币政策或将延续目前审慎态势,短期难以发生改变。 “虽然财政政策积极取向不变,2018 年预算内赤字率可能继续保持今年水平,但考虑到利率上升后城投债融资下降,以及对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压力下,PPP 等各类地方政府融资规模的收缩,广义财政赤字规模可能有所下降。总体来看,政策继续保持相对偏紧态势。但考虑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如果经济放缓压力明显加大,偏紧的政策将出现调整。”杨业伟表示。(中新经纬APP)[详情]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领域释放这三个信号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领域释放这三个信号

  专家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金融领域释放出这三个信号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2日电(闫淑鑫)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后3年,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中国证监会 中新经纬李鹏飞 摄 “这次会议为未来金融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表示,他提到,“脱虚向实”仍是金融工作的重点,与此同时,金融风险的防控力度也会不断加大。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上述会议内容向市场传达了三个信号,一是金融监管不会放松,二是金融监管将会常态化,三是金融发展驱稳。 “加强监管本来就不是额外工作,只是过去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随着相关制度的逐渐完善,金融工作将达到更高水平的平衡。” 万喆表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防控金融风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至关重要,未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更强调质量,并不断提升服务效率。 他表示,中国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我们原有的金融运行模式对应的是传统经济模式,在该模式下,为实现经济目标,金融一味追求规模扩张和高速增长,以至于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包括高负债、高杠杆等。” 赵锡军提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运行模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不仅要梳理传统模式下金融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化解已经积累起来的风险,同时还应加强金融监管,彻底解决金融工作的“后遗症”。 事实上, 2017年金融行业已经在面临“强监管”。以资本市场为代表,截至11月底,中国证监会开出的罚单已经超过100张,处罚金额合计超过7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60%。 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近日公开表示,资本市场不能成为“去杠杆”的障碍,要打好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攻坚战。 与此同时,资管行业、金融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监管也在趋向严格。其中,资管新规、现金贷监管已于今年11月份、12月份陆续出台。 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杨业伟表示,作为金融风险防控重要内容的金融监管将长期加强,而随着资管新规等监管措施2018年陆续落地并得到有效执行,将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资金供给产生持续压力。(中新经纬APP)[详情]

人民日报二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二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社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人民日报评论员 大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使然,也合乎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进而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深入领会这“三个必然要求”,我们就会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现在,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同时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多点突破,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才能在新的水平上实现供求均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是发展质量不高的表现。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但是,只有准确把握时机促成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和飞跃。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100多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只有十几个成功进入高收入经济体。事实表明,那些取得成功的国家,就是在经历高速增长阶段后,实现了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那些徘徊不前甚至倒退的国家,就是没有抓住时机,实现这种根本性转变。5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增长,现在经济总量已达到80万亿元。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把主要着力点转向质的提升正当其时,在质的大幅提升中才能实现量的有效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作出的战略决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体现,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要看到,在我国这样经济和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不容易,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实现。我们还必须跨越两大关口。第一个关口就是非常规的我国经济发展现阶段特有的关口,特别是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第二个关口就是常规性的长期性的关口,也就是要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特别是要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增强国家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这两大关口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按照十九大报告的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把握工作主线、把握基本路径、把握着力点、把握制度保障,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我们就一定能建设好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根本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全面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更坚实的物质基础。[详情]

新华社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新华社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亮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学习进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一思想有何特点?内涵是什么?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重要意义?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12月18日至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12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这个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大特点: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这三个关键词不但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过程,同时也体现了它的三个突出特点。 ·观大势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优化升级的节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时间和空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这一概念。同年12月,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重要论断。 “新常态”,就是“大势”。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这三个特点。这些变化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经过程。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身处这样的大势,就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深入理解习近平对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重要阐述和战略谋划,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内在的总要求和大逻辑。 ·谋全局 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行动指引。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不是解决一个两个具体的发展问题,而是从全局整体上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新发展理念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灵魂,贯穿和统领着整份文件,这就是要以明确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统筹起方方面面的工作,谋划“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全局。 ·干实事 “实干兴邦”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常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五年来,抓发展,他强调不简单以GDP增长率论英雄;抓产业,他强调要防止脱实向虚;抓环保,他强调要专项督察、推动落实……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是习近平抓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 这五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7.1%,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这五年,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人民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进了新时代。 这是“干实事”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面对我国发展要跨越的一大重要关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打好三大攻坚战作出强力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安排了八项重点工作。“干实事”就要锲而不舍,“一张蓝图绘到底”。 “七个坚持”:紧密联系、自成体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七个坚持”,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七方面内涵。 “七个坚持”紧密联系,既有认识论,又有方法论,组成一个完整体系。 ·“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居于首位,是总领性、根本性的。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中,首先就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其他领域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 面对愈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显得愈加重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明确为什么人、靠什么人,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明确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过去、现在、将来都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纵观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本质上都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后五个“坚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指出,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 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主要是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这五个“坚持”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谋划,从发展思路、体制机制、宏观调控、战略部署、策略方法等重要方面提出了全方位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八项任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 会议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会议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部署,提出八项重点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八项任务的每一项都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实质就是要追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这八项重点任务的部署,遵循的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详情]

发改委:控制宏观杠杆率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发改委:控制宏观杠杆率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2月22日至23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要求,系统梳理总结一年来发展改革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紧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研究部署2018年发展改革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党组同志出席会议。委党组书记、主任何立峰作工作报告。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发展改革系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七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履行宏观调控和综合经济部门职责,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促进了经济运行稳中向好态势持续发展。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强化“四个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坚持把高质量完成中央决策部署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确保发展改革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持续强化经济形势分析研判,精准有效发挥消费投资政策作用,有序推进重大风险防范,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实体经济振兴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四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不断健全,社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经济发展更具活力和韧性。五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新兴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互联网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新动能成长速度和作用超出预期。六是优化重塑城乡区域发展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现,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新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加快形成。七是“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利用外资规模企稳结构优化,引导规范境外投资成效明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在形成。八是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不断强化。九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重点部署了2018年经济工作,为明年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一步明确发展改革工作的主攻方向。一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产业政策更加精准有效,促进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持续推进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扎实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二要深入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扭住各项工作的“牛鼻子”,加强社会预期管理,着力维护经济安全,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三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重大部署,提升规划引导约束作用,完善调控指标体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强化政策效果评估,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四要围绕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强化重大问题研究与政策储备,增强政策科学性,提升行政能力,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会议明确,2018年发展改革系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重大举措和重要工作。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形成新动能主体力量,破立结合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创新创业升级版,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三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大举措,科学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四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五是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瞄准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总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六是着力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持续推动消费升级,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投资结构。七是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扩大“放管服”改革综合成效,联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激发企业家精神三项改革,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构建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体系,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八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进一步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九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补齐公共服务供给短板,发展社会领域产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十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会议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使命不负重托,着力打造讲政治强作风勇担当善作为的队伍。一是加强党对发展改革工作的领导,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强化“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强化理论武装,坚定不移强化正风肃纪。二是持续提升履职本领,大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大力提升统筹谋划能力,大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是持续强化执行能力,要有弹钢琴的巧劲、钉钉子的韧劲和言出必行的干劲,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四是持续增强整体合力,加强上下联动,强化业务协同,在合力促落实、合力抓调研、合力推试点上见实效。 国家发改委部分老领导,委秘书长、副秘书长,驻委纪检组负责同志,各厅、司、局、室主要负责同志,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国家粮食局、国家能源局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主任、物价局局长,政府负责经济运行调节、节能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处级以上干部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分会场参加会议。[详情]

发改委工作会:2018年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发改委工作会:2018年推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发改委工作会议召开 外资准入将大幅放开 中国证券网讯 记者22日从央视新闻客户端获悉,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今日召开,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后召开的第一个综合性会议,会议对2018年我国发展和改革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商品房待售面积降至近3年来最低,1700亿元清费减负任务全面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已分三批在50家国有企业全面铺开。 会议提出,2018年我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推进实施高水平的投资便利化措施;去产能方面将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进一步推动放宽城市户籍准入条件和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地;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开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启动祁连山生态搬迁试点。[详情]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将大幅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将大幅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此时此刻正在召开,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后召开的第一个综合性会议,会议对2018年我国发展和改革工作进行具体部署。会议提出,2018年将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我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推进实施高水平的投资便利化措施;我国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开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央视)[详情]

光明日报:思想之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光明日报:思想之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思想之光引领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 ——专家学者积极评价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冯蕾 刘坤 温源 杨雪丹 张永群 哲学家说,实践是思想的真理。 5年来,我们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蕴深刻,意义重大。 站在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宏阔的眼光察势驭势,引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瑞士《财经报》12月18日报道称,2017年,中国经济在国内外恶劣经济环境下,仍稳中向好,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为6.9%。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日前发布的《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测,2018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有望稳健增长,增长率在“6.5%左右”,主要动力是国内需求持续旺盛。 “七个坚持”形成完整体系—— 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5年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重要判断。 其中,“七个坚持”内涵深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大局,把握规律;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决扫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相机抉择,开准药方,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指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七个坚持”自成一个完整体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涵,这一经济思想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体现在经济工作理念、思想和战略所发生的变化上,而这种变化则集中体现在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等方面。 高质量发展彰显发展新境界—— “三大变革”“三个转变”勾画转型升级新路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质量发展”成为高频词。 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关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表述也引起了外媒的高度关注。印度媒体Livemint载文说,推动高质量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韩国媒体《在线日报》报道,中国政府正把经济发展优先目标从追求增长率转向绿色增长、均衡发展。 事实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公布时,就有外媒评论,中国追求绿色GDP的理念正在进一步落地,中国经济已由以往追求数量转为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这也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重要特征。 这背后也透露了中国发展的自信和底气。 横向对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在大体量的基础上依然保持着令世界瞩目的发展速度。今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略低于第二季度的3.1%;前三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为1.5%。中国经济则是连续第9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运行区间内。《201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的1/3依靠中国。 纵向观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不唯量增,更求质优。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盛来运说,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改变过去的路径依赖,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增长,转向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个过程要更加重视创新和新动能的培育。 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注的重点。一系列新的表述透露出“质量优先”的鲜明导向。比如,更强调“三个重要变革”——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更突出“三个重要转变”——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未来,国内需求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消费需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补’,将形成高质量的供给体系更好满足需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迈向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爬坡过坎的过程,要做的工作很多。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这是至关重要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方面的保障。 走过40年跨越之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开放要有“新格局”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40年跨越之路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鲜明体现。站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征程赋予了中国新的历史使命。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扩大对外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围绕深化改革,会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为重点进行了重点部署——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继续清理涉企收费,加大对乱收费的查处和整治力度,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围绕扩大开放,会议强调了开放层次和重点—— 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李钢认为,此次会议强调,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这一个“更”字,意味着更宽广的胸襟、更大的格局,中国必将在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来军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部署,可以归纳为三项举措,即放宽市场准入、促进自由贸易和提升对外投资水平。这三项举措是我国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直面一系列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凸显改革的决心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加强考核监督;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解决好性别歧视、身份歧视问题; 改革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一系列直接关系百姓利益的问题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的重点。 正在呈现的新变化、新气象,让更多人感到融融暖意—— “实行养老保障全国统筹,将在全国范围内调剂余缺、分散风险,有助于拧紧养老金‘安全阀’,增强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还有助于均衡区域间企业和个人负担,降低财政兜底保障的风险,促进更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说。 “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直指‘房价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不合理等问题的根源,向外界释放了中国坚定构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清晰信号。”天津财经大学教授丛屹说。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表示,五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改善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但总体上看,我国空气质量距离百姓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调整“三大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这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 立大事者,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站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引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持之以恒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巨轮必能破浪前行,到达更加辉煌的彼岸。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22日 01版) [详情]

星石投资:经济工作会议8看点 房产税2018推出或无望
星石投资:经济工作会议8看点 房产税2018推出或无望

  星石投资: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八大看点 来源:星石投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8日-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17年的经济成果,并指出了2018年的工作方向。星石投资认为,会议有八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指日可待 会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星石解读]: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十九大报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定调,从高增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围绕高质量增长做出重点工作的部署,高质量增长意味着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容忍度更大,今年较去年经济工作会议一个很明确的变化是去掉了“适度扩大总需求”的描述。 会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 [星石解读]: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之后,如何正确的评价经济增长质量一直是市场争论点,而本次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各种评价体系,为如何实现质量更好、效率更高、动力更强提供了评价指引,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据可依。 二、“破”、“立”、“降”=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 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重点在“破”、“立”、“降”上下功夫。” [星石解读]:未来供给侧改革的重点方向是去产能、补短板、降成本,去地产库存和去企业杠杆的任务推进较为顺利。“破”就是去产能,大力破除无效的供给;“立”就是补短板,大力培育经济新动能;“降”就是降成本,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会议尤其提到通过改革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垄断性行业,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 三、2018年的政策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 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星石解读]: 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是结构性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保有压。“保”是确保符合“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向的领域和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压”是对两高一剩、落后产能的领域和项目将继续保持打压的趋势,通过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来达到优化经济结构的目的。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意味着2018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将继续受压,防控局部性的地方债风险和隐患。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星石解读]:我们判断2018年货币政策将延续2017年的基调保持稳健中性,从过去“关注货币信贷总闸门”、“货币总闸门”的提法变成“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意味着2018年货币供给大幅放宽的力度不大,但是将会根据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度调整,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确保服务实体的原则,所以是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四、房产税2018年推出或无望 会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星石解读]: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继续推进,租赁市场有望获得大发展。12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对房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改为“加快建设”,本次经济工作会议再度修改为“完善”,这意味着明年更多的措施有望落地,长效机制有望真正建立,这其中租赁市场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本次会议并没有提出房产税相关的问题,这意味着明年全面推出房产税的可能性较小。 五、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将进入打补丁的阶段 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星石解读]:会议强调继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根据会议内容,关于金融监管的着墨不多,从过去的“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提法”,变成“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意味着2017年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目前中国形成了金融稳定委员会统一指导下的一行三会的监管格局,又过去的机构监管逐步过渡到机构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未来金融监管体制的建设将进入打补丁的阶段,重点是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上一个台阶 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星石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的表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次会议修改为“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加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今年以来,在环保限产的作用下,京津冀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PM2.5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未来环保政策大概率将继续推行下去。 七、党对民生热点愈发及时关注 会议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精准施策,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大班额”等突出问题,解决好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 [星石解读]:这意味着民生工作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问题。今年11月,关于婴幼儿照护和儿童早期教育的问题曾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本次会议专门提出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反映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关注人民意愿、重视社会舆论、听取群众呼声,既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又是解决好民生问题的关键。 八、把民间投资提高到重要位置 会议提出:“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星石解读]:会议在提到促进有效投资时重点提到了民间投资,意味着政府将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间投资是反映民间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民间投资从2011年30%左右的增速持续下滑至2016年年中2%的增速,持续了长达5年的下滑,2016年年中以来民间投资触底回升,但是回升幅度不大,最近一个季度又出现了回落的迹象。我们判断未来国家将在资源配置、融资条件、经营环境、简政放权等多方面提振民间投资回升。[详情]

国资委:继续完善国资管理体制 深入推动国企改革
国资委:继续完善国资管理体制 深入推动国企改革

  国资委党委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强调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努力推动中央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12月20日下午和21日,国资委党委先后召开党委会和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国资委系统和中央企业贯彻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国资委党委书记郝鹏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推动创新发展、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强化国资监管、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动中央企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国资委主任、党委副书记肖亚庆就抓好贯彻落实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会议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国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提出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明年经济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确定了施工图。国资委系统和中央企业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应对复杂局面、做好经济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坚决用这一重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刻认识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坚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信心决心,坚决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深刻认识党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科学研判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依据,居安思危、主动作为,确保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平稳有序推进;深刻认识党中央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大部署是推进经济建设的科学指南,认真谋划国企国资改革发展,努力推动国有经济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深刻认识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强保证,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会议强调,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党和国家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国资委系统和中央企业要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在推动我国经济跨越“两个关口”,特别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主动作为,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实际行动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要全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强化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关键作用。要持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继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入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优化布局结构,强化监督问责,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大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提升全球竞争力,更加注重防范风险,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形成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要全面从严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会议要求,要按照把握大局、守住底线,高举旗帜、狠抓落实,巩固基础、提升能力的要求,加强统筹安排,层层落实责任,抓好今年工作总结和明年工作谋划,找准短板弱项,为做好明年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确保收好官、开好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强化红线意识、责任意识,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防患于未然;切实关心职工生产生活,千方百计为职工排忧解难,努力维护好企业和社会和谐稳定。 国资委党委成员和监事会主席、巡视组组长,二线党员老领导,直管协会副部级以上党员干部;国资委管理领导班子的在京中央企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国资委机关厅局、驻委纪检组、直属事业单位、监事会办事处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各巡视组党员负责同志,管理局系统各离退休干部局、服务中心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详情]

聚焦全国发展改革会:明年大幅放宽金融领域外资准入
聚焦全国发展改革会:明年大幅放宽金融领域外资准入

   持续更新丨【聚焦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2018年这些大事要发生 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此时此刻正在召开,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后召开的第一个综合性会议,会议对2018年我国发展和改革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央视记者正在会议现场持续带来最新消息。 10:00 更新 去产能 2018年将从总量性去产能转向结构性优产能为主,从以退为主转向进退并重。 严惩乱收费 2018年我国将加大力度治理“红顶中介”和行业协会乱收费问题。 户籍改革 2018年,进一步推动放宽城市户籍准入条件和居住证制度全面落地。 市场体系更公平 2018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推开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 外资准入大幅放开 2018年,我国将大幅度放宽金融等领域外资准入,推进实施高水平的投资便利化措施。 生态保护 2018年我国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启动祁连山生态搬迁试点。 商品房 2017年“三去一降一补”成效明显,商品房待售面积降至近3年来最低,1700亿元清费减负任务全面完成。 国企混改 2017年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已分三批在50家国有企业全面铺开。 严惩失信者 被2017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实现全覆盖,失信惩戒人次超过1000万。 使用外资情况 今年前11个月实际使用外资1199.1亿美元,增幅下滑态势得到扭转。 (央视记者 岳群 王戈 孙渊)[详情]

兴业研究:中央经济会警告加杠杆机构 明年或加息1次
兴业研究:中央经济会警告加杠杆机构 明年或加息1次

  晨会聚集171222 | 汇率:美元兑人民币日内V形反转;宏观:区域接力与产能觉醒;行业:分羹托管蛋糕 来源:兴业研究 市场热点 美元兑人民币日内V形反转(汇率 张峻滔) 事件:21日日间交易时间,美元兑人民币出现V形反转,开盘后急跌至6.5538,一度突破了过去3个月盘整区间的下沿,但很快迅速拉升,出现V形反转,收于6.5855。 点评:今年人民币相对美元的快速升值使得结汇主体猝不及防,过去积累的结汇盘一直在等待美元升值波段完成结汇。在12月20日下午参议院通过税改法案后,不少结汇主体期待的税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显著升值的情景并未出现,继而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踩踏式”结汇,致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突破过去3个月盘整区间的下沿。但是年末购汇需求较强,限制了美元兑人民币的进一步下跌空间,日内出现V型反转。美元在近期仍大概维持相对强势的表现,但仍需警惕美元兑人民币进一步向下调整。 市场数据 今日研报汇总 区域接力与产能觉醒 ——11月宏观经济综述(蒋冬英,郭于玮,鲁政委) 尽管已进入采暖限产季,11月国内经济活动仅出现小幅放缓。这主要得益于经济动能在不同区域间的接力:既包括非限产区域接力限产区域补充供给,也表现为欧元区接力美国拉动外需。 在内外需和去产能的共同推动下,2017年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工业产能利用率都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较高的产能利用率有利于激励制造业企业加快投资步伐。 分羹托管蛋糕(孔祥,吕爽) 根据证券时报报道,监管部门正在探讨试点公募基金采用证券公司结算模式,目前已有六家新设基金先行试点。证券公司需要对产品的交易行为实时验资验券,并承担起对公募基金异常交易行为的监控职责。公募基金可以采用券商结算,这有可能对目前以银行为绝对主体的托管业务格局产生影响。 税改汇市影响三部曲(张峻滔,郭嘉沂) 北京时间12月21日凌晨,该法案在众议院以224票赞成、201票反对获得通过,并提交特朗普等待签字生效。 短期而言,税改力度未超预期,且市场已经充分预期法案大概率通过,美元面临利多出尽后的回调压力。需警惕美元兑人民币进一步向下调整。 中期而言,税改落地有望使得美联储内部对于明年加息3次达成一致,市场加息预期的调整将阶段性利多美元升值。海外利润回流、美债收益率走高也有助于美元指数阶段性升值。 长期而言,税改后特朗普可能着手推进基建等其他财政刺激政策,未来几年美国财政赤字可能出现恶化,“间接效应”倾向于给予美元指数贬值压力。 钢材库存周降幅归零,11月原铝产量骤降16.80%(秦源,陈敬,李铭一) 本周黑色系整体企稳,原料端铁矿石与焦炭现货相对强势,周涨幅分别为2.81%,10.31%。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月焦炭产量继续下降10.9%(10月下降12.60%),环保加码约束下,预计后期焦炭供给大概率还会继续收缩,市场对限产的信心有望进一步巩固,焦炭价格仍存上涨动能。受焦炭价涨量缩以及高炉开工受限影响,钢企对高品矿的需求预计也会进一步上升,近期铁矿石价格止跌反弹或许也与此有关。原料端焦炭与铁矿石的同步上行也能进一步巩固钢价的成本支撑,但需要关注的是本周钢材社会库存去化速度几近于0,这很可能是需求季节性转弱的映像,综合考虑供需变动及成本因素后,预计后期钢价仍将保持高位震荡走势。本周美联储加息落地后,有色金属走势整体趋强,外盘尤为强势,其中LME镍以5.66%的涨幅表现最为靓丽,14日国际镍业研究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球镍市场供应缺口再次扩大至9700吨(9月收窄至6100吨),本周镍的强势反弹可能也是受到此消息的提振。从供需两个维度看,10月镍供给缺口的扩大主要源于供给的大幅收缩(环比下降11.56%),需求增幅相对有限(2.56%),由于缺乏需求端的支撑,预计后期镍再次大幅上涨可能性也不大,后期大概率也会再次步入震荡调整状态。另外,本周嘉能可透露2018年计划将锌产量从今年的110万吨小幅降至109万吨,增产预期的落空有望增强锌价近期的上涨动能,后期锌仍有望有较好表现。 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意味着加息吗?(乔永远) 昨天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基调,其中核心的变化在于对货币供应总闸门的表述,从去年的“调节好”变成“管住”。未来较低的M2增速将正式成为新常态。 管住货币供应总闸门,意味着去杠杆仍在路上,未来金融市场利率短期仍将维持在高位。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意味着实体经济所必需的融资仍大体有望得到满足。 我们认为“管住”总闸门的提法进一步强化了2018年一次加息的可能性。加息既是对实体复兴的确认,也是对各类实体融资利率变动不一致的修正。[详情]

国土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国土部: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孙绍骋主持召开第49次部党组会 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主持召开第49次部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强调,全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统一思想、深化认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认真谋划国土资源工作,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 会议认为,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全国性会议,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充分认识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牢牢把握制度保障,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 会议指出,明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国土资源工作要适应新时代、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要观大势、谋全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扎扎实实推进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要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明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部署,全面理解,深刻把握,做到了然于胸,进一步梳理、聚焦国土资源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处,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形成清晰思路和整装部署,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不折不扣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到位。 会议强调,国土资源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本领。 在京部领导出席会议,部总规划师、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详情]

经济会议提出改革国资授权经营体制 国企将内部分类
经济会议提出改革国资授权经营体制 国企将内部分类

   【推荐阅读】: 1.专题:重磅!中央经济会议透出哪些重要信息?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货币政策要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哪些信号?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变 4.经参头版: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硬要求 5.人民日报:高质量的发展不能等靠要 要主动出击 6.人民日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七个坚持最重要 7.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在降字上下工夫:戳中实体经济痛点 8.中财办副主任:高质量发展攻关期将持续到2035年 9.金融监管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发现风险属失职 国企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中央经济会议指出,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专家称,实质是进一步推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细数国企改革五年来的历程,顶层设计基本完成,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到201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再到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企混改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七大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 五年来,国企改革红利逐渐释放,成效日趋明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市场化运行机制更加完善,从中央企业看集团化管控能力不断提升,企业运行质量和效率、发展活力和动力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0.5万亿元,和前一个五年相比增加了80%。 2017年,包括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南航集团、中国联通集团等代表性央企提出了混改方案,在前期两批央企混改试点的基础上,第三批混改试点也已确定,近期将公布。 2017年改革见效,改革红利初步呈现,积势呈厚,给2018年改革取得更大突破积累了基础和条件。 【授权经营体制】 国企将内部分类 分清优劣 决定进退 【会议表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国资改革是明年最大的改革看点。以国资改革带动和引领国企改革的趋势正在明朗。授权经营体制是2018年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分析,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主题词是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是高质量发展时期的排头兵与主力军,在这场变革中要改变许多不相适应的发展方式与生存方式。 李锦分析,把国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围绕一个“资”字来部署,抓住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这一核心问题,重点推进国资监管体制的改革。 会议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来完善国资管理机构与体制,实质是以管资本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为中心,进一步放权、授权使得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开。一方面,预计要围绕所有权内容强化监督管理的权利与责任,有些部门要强化,有些部门要取消;另一方面要把经营权更充分下放给企业,以利于企业更充分地走向市场。授权经营体制是2018年国资改革的重中之重,落脚点是一个长久的“体制”,而不是一种行为或一时的工作。 去年8月,国资委曾经有一个向管资本转型的实施方案,下放或取消43项权利。李锦分析,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高,改革也更加深刻了,是建立授权经营体制,不是从数量与程度上,而是从体制与机制上解决问题。 “加快国企的分化,加快国有资本结构的优化。”李锦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由“资本”替代“企业”,不仅从本质上规定国有资本与国家的关系,而且有利国有企业有进有退,有利于解放思想,促进结构调整的加快。 李锦说,前一阶段,相当一些国有企业因囿于定性的模糊,认为所有国有企业都要做大,后退不得,特别是一些落后产能与僵尸企业,不敢清理退出,更不敢提“破产”,影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度。有些央企,少数盈利,多数亏损,利润被亏损企业吃掉了,相当优质资源被劣质企业占有。现在提出国有资本定性,使得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站在“体系”的角色与层次上思考。势必加快国企的分化,加快国有资本结构的优化。 李锦预计,下一步国企都将进行内部分类,分清优劣,决定进退。 2018年,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形成突破趋势,“战略性”重组的步伐也会加快,这些将直接推动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李锦分析,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与铁路三个行业改革。突出“行业”,而不是体制或机制。显然,是立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来思考的。这三个行业都是独立系统,体量大,改革难度大,步履艰难。已经连续几年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年出现的电信、民航等并没有出现,表明点明的三大行业备受关注,仍然在待破题之中。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改革的内容,而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放在这里来讲,意味着党组织与公司法人治理是一定要见效果的。”李锦分析,“这件事,是场硬仗,不会松懈的。” 国企改革有两个“硬骨头”要啃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这一表述表明,要落实过去三四年间“管资本而不是管经营”的提法。“明年能否出台一些政策授权国有企业管资本?国家通过国有资产的管理机构,放开对具体业务的管理,比如企业可以去投资非国有企业,只要把国有资产盘活做大即可。” 此外,李稻葵表示,国企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市场聘用的经营管理人员的薪资如何规定?第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企业引入非国企投资者,投资者进入董事会后如何行使权力,董事会和党委出现分歧,如何协调?这两个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 会议提出要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未来国企改革,如何实现这三个目标?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聂辉华表示,这三个转变是新的提法,近六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每年都提到了提高质量和效益,说明这个问题已经被认识到,我们需要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所以中国制造要向中国创造转变。 “过去我们比别人落后,发展主要是靠学习红利和人口红利,我们可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技术、管理和市场,但以后我们成为大国、强国,就要在这些方面进行创新,未来做得好就会有领先优势,做得不好就很难超越别人。”聂辉华分析,现在我们在一些方面已经国际领先,和别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就不能靠过去的方式了,要逐步转变为创新红利。 聂辉华分析,我们未来的重点,已经从“降成本”转变为“补短板”,补技术、制度、质量和创新的短板。 新京报记者 任娇 侯润芳[详情]

邓海清:房企通过大量负债维系的行业繁荣将不会继续
邓海清:房企通过大量负债维系的行业繁荣将不会继续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8年—— 追求发展质量元年,负债驱动模式终结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邓海清 2017年12月18-20日中央经济会议召开,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根据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我们认为,2018年的关键词是——“负债驱动的终结”。无论是以往实体经济负债驱动下的加杠杆行为,还是货币宽松下金融负债驱动的“繁荣”,都将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重质量、防风险”而遭遇终结。 不再强调“总需求”,政策将全面“边际收紧”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再次印证,2018年经济的调控将由“唯总量论”切换至“追求质量”。 本次会议直接删除了2015年、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适度扩大总需求”,不再提及经济总量,反而突出强调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与此前中央政治局会议、十九大的提法完全一致。 究其原因,一方面,2016年以来经济增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为未来经济增速下行留有余地,这为政策层对经济总量的下行容忍度提高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十九大定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的调控需要符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政策层对于经济的调控开始从“总量”切换至“质量”。 政策组合是“货币边际收缩+财政边际收缩+将防风险列为攻坚战之首”。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的全面收缩。当然,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有“立”的部分,即强调“创新创业”、“军民融合”等,但这些属于“慢变量”。 货币政策将再次边际收紧。由2016年的“调节好货币闸门”变成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删除“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反映出2018年的货币政策较2017年将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2018年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与政策层再度强调“防范风险”、去杠杆的政策目标是相一致的。 我们认为,由于2014-2015年货币政策明显偏松,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涌向市场,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出现了大幅加杠杆,从而堆积了金融系统风险和实体债务风险,2016年四季度至今的偏紧货币政策和严监管政策,正是对此前“负债驱动”的纠偏。 至于2018年,由于政策层判断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债务依然风险高企,为了保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顺利完成,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关于金融体系,无论是政策态度的趋严,还是货币政策的收紧,2018年都是金融体系“负债驱动的终结”。 尽管货币政策边际趋紧,但仍然注重底线思维,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并不高,出现2013年下半年持续“钱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这也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 财政政策尽管基调仍然是积极,但是内涵已经发生变化。“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无疑都反映了财政政策将边际收紧。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反映出政策层对于地方债务问题依然高度关注,2018年地方债务或面临转折。 地方债务的问题已然是“沉疴痼疾”。这几年,一方面出于逆周期维稳经济的需要,另一方面货币宽松和软约束赋予了地方政府“债务驱动”的条件。随着政策层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担忧与日俱增,地方债务加杠杆受到了限制。 但是,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却并未止步,无论是地方政府城投平台、债务置换,还是政策引导下的PPP项目,实际上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仍在快速攀升,这导致地方债务风险仍然是政府关注的重要内容。 与地方债密切相关的是基建投资。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持续下滑,但其中还是有一定“水分”的。一是工业品价格同比暴涨,若剔除价格上涨的因素,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可能会接近0%。二是2017年基建投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主要拉动力。2017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量为3.6万亿元,其中基建投资就有2.1万亿元,基建投资增量占固定资产投资增量57%。2017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7.2%,而基建投资增速高达20.1%;若假设基建投资增速为10%,则可计算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将下降至5%。 我们认为,在地方政府、开发性银行融资成本急剧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约束面临分水岭、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唯GDP论”终结的情况下,2018年基建投资大概率回落。 “防风险”攻坚战下“债务杠杆”难以为继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沿用了12月中央政治局的提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且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了首要的位置。同时,会议明确指出了防风险的核心,“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尽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明确“去杠杆”三个字,但我们认为,2018年防控金融风险的关键仍然是债务风险。2016年四季度以来,由于政策的合理适度调控,金融空转、资产价格泡沫等均出现了明显好转。 但是,中国的宏观债务水平却并没有如此乐观,地方政府隐形债务、僵尸企业软约束问题、居民快速加杠杆,使得债务风险居高不下。因此,2018年防范债务风险将成为防控金融风险的重点。 我们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尽管没有“去杠杆”三个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债务风险已经不重要了。从新华社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官方解读看,仍然引用了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我们认为,之所以看似淡化“去杠杆”,是因为“主动去杠杆”的副作用太大,特别需要避免执行层面的“去杠杆扩大化”的风险。我们认为,整体“稳杠杆”,局部“去僵尸”、“去软约束”是更优做法。这是一个涉及金融、实体、政府等各方面的问题,本质上是为了防风险,而不是“为了去杠杆而去杠杆”。 2018年,处置“僵尸企业”或取得突破。由于“僵尸企业”等软约束主体对于资金的敏感程度较低,加杠杆的动机很强;同时,由于这部分主体对金融服务等社会资源占用过多,对民营企业的挤出效果明显,导致资源的错配,从而大大损害了中国经济金融长期健康的走势。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再次重申了处置僵尸企业的重要性。随着未来地方债务驱动繁荣模式的终结,2018年打破“僵尸企业”软约束问题可能存在突破性进展。 对于国企改革,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取得重大理论创新,国有企业的提法换成了国有资本,“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可能采用类似新加坡的“淡马锡模式”,国企改革或在2018年同样取得重要突破。 地产负债繁荣将“无处遁形” 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作为提振经济总量的有效方式,具有准财政刺激的性质,但是,由于房地产繁荣对经济的刺激仅是“兴奋剂”的效果,副作用明显。 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对资金的需求量巨大,具有明显的高债务特征,如果房地产以企业库存的形式堆积,将会导致企业杠杆的高居不下,但如果房地产销售过热,又会推高居民的负债杠杆。 另一方面,地产负债繁荣下房价面临疯涨的可能,不仅不利于民生,还有可能推高资产泡沫风险,而房地产作为重要的融资抵押品,其价格泡沫风险是经济金融体系难以承受的。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意味着2018年的房地产调控“有抓手”,以往房地产企业通过大量负债维系的行业繁荣将不会继续。 因此,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晰了“租购并举”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以往地产通过负债驱动繁荣的模式同样难以持续。  [详情]

人民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人民日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中国经济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国外媒体和专家学者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中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上的坚实保障。 “中国经济稳步发展,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起来的人们不得不修正自己偏颇的看法” “过去几年,每到岁末年初,西方一些媒体就会出现唱衰中国经济的言论,可是今年这种言论就少了许多。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现实面前,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起来的人们也不得不修正自己偏颇的看法。”荷兰莱顿大学经济史教授理查德·格里菲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的确有所放缓,西方一些人由此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通道,这种看法是根据西方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经验得出的,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管理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总是能主动改革、及时调整,使经济发展稳步向前。 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萨奇夫对本报记者说:“十几年来,我每年都去中国,过去5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进展。我对此深有体会,包括中国高铁、移动支付、电子商务都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今年9月访问了北京。“中国许多创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移动支付和共享单车,我在前往讲座举办地的路上就骑了一辆共享单车”。马凯硕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五年,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与日俱增,特别是现在中国是世界上约13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要贸易伙伴,而且中国在海外的投资也在快速增长,“一带一路”倡议对许多国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都是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指标。 南非独立传媒集团执行主席伊巴克尔·瑟维向本报记者表示,过去10年曾15次到访中国,每次去都看到新的变化,中国的基础设施在很多方面比美国、英国要现代化得多。习近平主席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经济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在机器人、人工智能、遗传学、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中国的发展为非洲提供了最好的范本。中国从贫穷中走出,正在发展成为一个富强国家。能否学习中国发展的成功实践,是非洲未来发展的关键。 “让高质量增长先行,意味着中国正在转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评价指标的体系”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副教授亚历山大罗·瑞布奇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在移动支付、电动汽车、替代能源等领域已经成功达到世界前沿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将促进这些领域的发展。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三大变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衔接,中国将迎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的时代。”韩国中国经济金融研究所所长全炳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3年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绝好机会。 韩国《先驱经济》12月21日报道称,此次会议提出的经济政策关键词为高质量增长,并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作为三大攻坚课题。有分析称,让高质量增长先行,意味着中国正在转变以国内生产总值为评价指标的体系。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调节学派创始人阿列塔认为,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在这一新时代,中国更加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平衡发展的重要性,这体现出中国的经济增长正在摆脱“以数字论英雄”的旧观念,向更看重质量的发展理念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最重要动力是创新。中国在大数据、机器人、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势头迅猛,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铺好了路。 波兰波中合作协会董事会主席巴尔托什·米哈拉克对本报记者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出了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艰巨任务,即要从过去注重出口,朝着更加注重发展服务型经济、生产高技术产品的方向转变。可以预见,今后,中国经济会更加关注内部的结构性改革。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强化科技创新,从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民生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这十分有意义” 德国新闻社的报道指出,中国未来的经济目标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更加清晰,预计将设立更为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文章强调,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中,经历着几十年以来的重大变革期。 马凯硕表示,我对中国的前景很乐观。中国具有非常高质量的经济管理能力,未来经济增长势头仍将保持良好。 全炳瑞表示,在推动高质量增长的8项重点工作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民生部分的重视令人印象深刻。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面临着社会保障、民生保障、房地产市场稳定和生态环境治理等众多难题,把经济发展与民生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这十分有意义。 格里菲斯也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质量经济发展回应了这一需求,是民本思想的体现。 《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称,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并没有列出2018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的论断,这表明了中国告别了过去“以经济增长作为第一目标”的方式。 萨奇夫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其显著特征是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上建设现代经济体系,需要抓住关键点,找到短板,8项工作重点正是找准了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关键点。萨奇夫强调,在强有力政府和行之有效的政策指导下,未来中国经济前景可期。 (本报布鲁塞尔、新德里、曼谷、约翰内斯堡、华盛顿、首尔、巴黎、华沙、柏林、东京12月21日电 记者任彦、苑基荣、俞懿春、李志伟、吴乐珺、陈尚文、葛文博、暨佩娟、冯雪珺、刘军国)[详情]

人民币汇率政策基调突出稳 不刻意追求加大汇率弹性
人民币汇率政策基调突出稳 不刻意追求加大汇率弹性

  人民币汇率政策基调突出“稳” 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对此,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表示,这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涉外经济领域的具体体现。 交通银行(港股03328)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记者表示,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国际收支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构成了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础。 不刻意追求加大汇率弹性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是近年来汇率政策的总基调。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今年的会议对汇率政策的表述有所变化:继续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删去了“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 连平认为,这一变化突出了“稳”字。未来的金融工作重心在防风险,而保持汇率基本稳定,避免市场波动过大,有助于防控风险。所谓汇率基本稳定,并非是一成不变,而是在一定区间波动。合理均衡汇率水平也是会有变化的,市场汇率是围绕这一水平上下波动。 外汇分析师李刘阳认为,这是对于今年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肯定。在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基本实现“清洁浮动”的理想状态之后,明年中国不会去刻意追求加大汇率弹性。 在管涛看来,今年人民币汇率止跌企稳,增强了汇率维稳目标的政策公信力。 展望2018年,管涛说:“我们期待在汇率双向波动、市场预期分化的基准情形下,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在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方面有所破题。同时,期待汇率调控逐渐转向熨平市场过度或者异常波动。” 经济基本面支持汇率稳健运行 21日开盘,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度涨逾200点,突破6.56关口,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一度突破6.55关口。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更是创三个月新高。 外汇专家韩会师分析,人民币汇率中间价21日的跳升是市场对人民币后市更为乐观的结果,而这种乐观很大程度上与国际市场美元11月以来的表现远远差于市场预期有关。 人民币汇率的强势上涨,深层次原因是由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平衡所决定的。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表示,中国供给侧改革已在2017年初显成效。在“三去一降一补”、“放管服”改革等措施的推动下,实体经济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得到大幅修复,税费成本明显下降,消费升级和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动力强劲。 当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为跨境资金流动平稳运行提供了根本保障。数据显示,11月份外需持续改善、内需依然较强,带动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12%,为今年以来次高水平,进口增速升至18%;官方公布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8%,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已连续16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2018年通胀中枢小幅上升,中美利差将保持稳定;同时,经常项目顺差将继续保持。”民生银行(港股01988)高级研究员应习文预测,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枢将稳定运行在6.5至6.7之间。[详情]

全面开放新格局措施锁定 自贸港已在途中
全面开放新格局措施锁定 自贸港已在途中

  全面开放新格局措施锁定 自贸港已在途中 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明年8项重点工作,其中之一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要在开放的范围和层次上进一步拓展,更要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 会议列出了全面开放的政策措施: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抓紧完善外资相关法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贸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质量和附加值,积极扩大进口,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继续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有效引导支持对外投资。 专家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等措施将加快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自贸港建设树立开放高度 近年来,以自贸区为代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日益丰满。 四年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启航。两年前,广东、福建、天津成为第二批挂牌的自贸区,全国形成“1+3”的自贸区试验格局。商务部数据显示,4个自贸区2016年全年实际吸收外资达879.6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增81.3%。今年,又新设了第三批7个自贸区,拓展了开放的广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自贸区试点,这是十九大精神的具体落实。”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解读称,明年继续推进试点可能选择四大抓手:一是继续遴选新的试验区,未来全国或将出现“1+3+7+N”的自贸区格局。二是有些试验区需要扩容。三是积极探索自贸港。四是自贸区经验可有选择地在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等其他园区或者特定领域尝试。 在全面开放新格局中,自贸港的建设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在白明看来,自贸港建立在自贸区基础上,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除了突出区中带港的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功能提升,尤其是经济功能的提升。自贸港更多强调离岸贸易、离岸金融,提供临港的各种服务,以及为自然人流动提供各种便利等。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教授告诉记者,自贸区对标国际先进开放标准或者国际一流开放标准。而自贸港则是对标国际最高开放标准。自贸区强调二线的有限渗透,而自贸港强调一线的充分放开。 据记者了解,目前,上海自贸港建设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中。浙江自贸试验区拟以提高保税油供应量作为切入口,对标新加坡,打造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开放格局加速经济升级 在多点并进的开放格局下,一张联通世界的贸易网络正在铺就。就在上个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届部长级会议强调要继续推进亚太自贸区建设。2014年APEC北京会议同意启动亚太自贸区有关问题的集体战略研究,全面系统地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 这是中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实际行动之一,并因此惠及区域经济升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对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经济的对内供给侧改革和对外贸易便利化,构成了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 他指出,随着2018年全球复苏“换挡提速”,全球市场尤其是新兴市场所蕴含的发展机会,将匹配中国对外资本输出的投资需求。通过向外谋求国际产能合作,以及引入全球优质产品倒逼国内产能升级,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设将加速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在此过程中,负面清单成为重要抓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序放宽市场准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继续精简负面清单。 我国11个自贸区于今年7月启用新版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与上一版相比,减少了10个条目、27项措施,缩减至百项以内。[详情]

专家:在稳健基调下把中国经济推向高质量
专家:在稳健基调下把中国经济推向高质量

  □周子勋 在稳健基调下把中国经济推向高质量 2018年,中国处于不同寻常的历史方位——既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所以,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8年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发展新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抓住了“稳健”这一牛鼻子,就不难把握很多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都是围绕全方位的“稳健”这一中心目标。2018年的这个政策方向选择着力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市场对政策环境的预期,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化改革、补短强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赢得了较大的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 会议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长期坚持。“稳”和“进”是辩证统一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把握,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要统筹各项政策,加强政策协同。基于中国经济需要稳健的发展来创造较好的环境。因此,这种“稳”是全方位的,不仅经济稳定,还要社会稳定和产业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而目前所推动的各种改革和调控,也正是为了未来“稳定而健康的经济增长”。 抓住了“稳健”这一牛鼻子,就不难把握很多方面的具体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社会政策要注重解决突出民生问题”,都是围绕全方位“稳健”这一中心目标。2018年的这个政策方向选择着力保证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市场对政策环境的预期,为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化改革、补短强实赢得较大的回旋余地和腾挪空间。 未来的增长更多强调质量和效益,而非数量和速度。高质量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核心和政策出发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如何具体推进高质量发展?会议提出做好八项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这些部署的核心,是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更好引导政府、企业、居民转变发展理念,形成政企民三位一体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力量。 会议提出,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事实上,自10月份以来,多个迹象表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在降温,或许就是寻求控制债务水平并将注意力集中到增长质量而非数量上的应有之义。这也释放出中央对2018年经济增速小幅放缓会有更高容忍度的信号。 财政政策继续保持积极,货币政策则要保持稳健中性。这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要求相符。可以预计,未来强监管、去杠杆还将持续,但为了应对当今世界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会保持结构上的灵活性。 最近发布并将于2018年1月29日生效的《中国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就具有重要的政策信号意义。《办法》第五条规定,合格质押债券范围由国债、中央银行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券等扩大到人民银行认可的地方政府债券及其他有价证券。第十条规定,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余额不超过其上年末实收资本的4%(原来是2%);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动质押融资余额不超过其上年末实收资本的10%(原来是2%);其他金融机构自动质押融资余额不超过其上年末实收资本的15%(原来是5%)。这些措施的采用显然是针对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因为这种风险主要来自银行体系。《办法》不仅扩大了合格质押债券的范围,还大幅调高了各类银行质押融资余额的空间,三类金融机构质押空间分别是原来的200%、500%、300%。从政策含义看,这增加了一项保险措施,防止因融资扩张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央行也显著扩大了未来金融机构提供质押融资的空间和尺度,尤其是地方债作为合格抵押品,将会刺激、释放更多地方政府发债。足见,这次政策调整,隐含了对宏观经济提供资金融通的重要支持。 2018年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会议要求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同时,会议强调改革开放要加大力度,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以笔者的观察,在当前形势下,以放开市场、强化服务、强调公平、优化资源配置为主的升级版、效率型改革,有以下几点是比较关键的:一是放开市场准入,尽最大可能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尽可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的限制性干预。二是政府不能利用政策资源去抬高城市的成本,而是要尽量降低成本。三是打击和限制以钱炒钱、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所谓金融创新,促使金融资源流向更多属于实体经济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四是调整政府财政资源的使用方向,减少政府直接投资上项目,将资源转向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提高增长质量最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重置存量资产来发展经济增长潜力。五是以法律制度来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开放性和可预期性。六是在方向上,始终持续吸引外资进入,尤其是在实体经济领域。七是要切实从制度和服务上改善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全力激发起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消除民间投资不能投、不愿投、不敢投、不知往哪投等障碍。 (作者系资深宏观经济评论人)[详情]

中央经济会议不提维护流动性稳定 货币闸门控制趋严
中央经济会议不提维护流动性稳定 货币闸门控制趋严

  货币闸口从“调节”变“管住”  保持货币信贷社会融资合理增长 ■本报记者 傅苏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有两个重要的变化,一是从去年的“调节好”货币闸门变成今年的“管住”货币供给闸门;二是不再提及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对此,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意味着,2018年对于货币闸门的控制将更为严格。 另外,此次会议还强调,“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去年会议并没有提及信贷和社融增速。对此,鲁政委认为,为实现对宏观杠杆率的有效控制,2018年贷款和社融增速都可能较2017年出现明显的下降。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昨日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可能与今年债券发行利率、发行难度均上升后,企业债券融资、非标转为表内贷款有关。根据我们的调研,不少银行四季度信贷额度紧张。预计明年信贷额度可能会有所提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冀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稳健”成为近年来货币政策不变的主题,充分体现了中央高层为经济稳增长营造稳定货币金融环境的决心。 李奇霖认为,2018年货币政策或略有收紧。一方面,因为全球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都在边际紧缩,外部环境对国内政策有所限制。另一方面,从国内因素看,CPI同比上升、防风险继续,也需要偏紧的货币政策相配合。整体而言资金面会延续当前的紧平衡,货币政策也会加强预期管理。预计央行将继续根据财政支出力度、市场流动性等情况,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削峰填谷”平抑资金面的波动,维持紧平衡。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明年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防风险、促增长和金融去杠杆。在此大背景下,预计明年我国货币政策将主要采取“隐性加息+扩表+严监管”的操作手段。[详情]

银监会: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
银监会: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 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

  银监会: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 ■本报记者 傅苏颖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12月21日,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同志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指出,银监会系统和银行业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重点,着力增强银行业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银行业风险,着力深化银行业改革开放,为全面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积极贡献金融新动能。 一是坚决打赢银行业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深入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有效防控银行业信用风险,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效防控房地产领域风险,进一步规范交叉金融业务,稳妥有序推进非法金融活动整治。 二是全力以赴支持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去杠杆去产能,更加有力地支持实施重大战略和培育新动能,更加精准地补足薄弱领域金融服务短板,更加有效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三是深入推进新时代银行业改革开放。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股权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持续推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四是全面加强银监会系统党的建设。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切实以管党治党的“严紧硬”改变监管工作的“宽松软”。[详情]

近年经济工作会议

微博热议

你还可以输入129
发布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