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

国有六大行发年报:2018年新增贷款中房贷占一半
国有六大行发年报:2018年新增贷款中房贷占一半

截至目前,包括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在内的六大国有大行已经全部发布了2018年报,根据报告统计发现,在2018年六大行合计贷款增加额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25338.96亿元,占到了将近5成的份额。[详情]

华夏时报|2019年04月06日  21:06
房贷凶猛!六大行2018年新增贷款一半流向楼市
房贷凶猛!六大行2018年新增贷款一半流向楼市

2018年是房地产政策调控之年,个人住房贷款的调控也与国家宏观调控密切相关,房贷利率的涨跌牵动着购房者的神经,住房按揭贷款的情况也值得关注。[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9年04月05日  21:37
国有六大行去年新增贷款投向了哪:房贷占据半壁江山
国有六大行去年新增贷款投向了哪:房贷占据半壁江山

根据国有六大银行去年年报统计发现,在合计新增的51305.59亿元贷款中,公司类贷款增加14876.08亿元,占比不足三成,投向了个人贷款的是31180.04亿元,占比六成,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25338.96亿元,占据全部新增贷款的半壁江山。[详情]

澎湃新闻|2019年04月03日  07:32
国有大行金融科技PK:电子银行收入猛增 离柜率提高
国有大行金融科技PK:电子银行收入猛增 离柜率提高

随着六大国有银行2018年年报的发布,银行发力金融科技对应的产品以及效能增长情况也逐渐揭晓谜底。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银行依托金融科技多发力在小微企业贷款、电子银行等零售业务上,如建行“小微快贷”、农行“微捷贷”、工行经营快贷等产品,以解决小微贷款流程繁琐、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随着金融科技投入的加大,银行智能化程度不断完善,离柜率逐年提高。[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3日  00:23
颤抖吧!国有六大行去年平均每小时赚1.2亿 交行、邮储净利润被招行碾压
颤抖吧!国有六大行去年平均每小时赚1.2亿 交行、邮储净利润被招行碾压

六大行去年累计实现1.06万亿元的净利润,相当于平均一天赚29亿元、一小时赚1.2亿元。[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30日  10:32
国有六大银行业绩比拼:谁最能赚钱?谁最会控风险?
国有六大银行业绩比拼:谁最能赚钱?谁最会控风险?

又到了六大国有银行一年一度“拼家底”的日子。[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9年04月02日  23:00
六大行去年日均赚29亿 业绩全增却减员2.7万人
六大行去年日均赚29亿 业绩全增却减员2.7万人

六家大型商业银行年报至今已相继披露。从年报数据来看,六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合计达113.85万亿元,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比超过四成。[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2日  19:04
六大行2018年业绩比拼:工行最赚钱 交行高管薪酬最高
六大行2018年业绩比拼:工行最赚钱 交行高管薪酬最高

六大行日前相继交出2018年业绩成绩单,纵观六家国有大行,资产规模稳中有升,整体营收和净利润走高。[详情]

蓝鲸财经|2019年04月02日  17:58
A股银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长年薪54.6万不如程序员
A股银行薪酬大比拼:工行董事长年薪54.6万不如程序员

随着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逐步披露,市场也得以窥见银行人的薪酬状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已经公布2018年业绩的19家A股上市银行年报发现,银行员工薪酬依旧傲视群雄,其2018年税前人均薪酬是统计局公布的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10倍,高达36.3万元。[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4月02日  15:16
六大行网点:邮储银行近4万个 农行减掉280个
六大行网点:邮储银行近4万个 农行减掉280个

六大行2018年的年报皆已发出,有关心几家银行利润的,有关心他们员工收入的,还有关心他们金融科技发展状态,今天我们关心一下他们银行网点的生存状态。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大产业金融的开放生态等都在影响着传统银行网点的命运,是退出?是扩张?还是另有天地?[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4月02日  11:43
五大行年报出炉:5大行不良率齐降 去年约减员2.7万人
五大行年报出炉:5大行不良率齐降 去年约减员2.7万人

新政不断,去杠杆持续,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2018年日子过得如何?随着5大行年报出齐,现在可一探究竟。[详情]

新京报|2019年04月01日  00:08
A股五大行拼子:工行建行擅“养基”中行租赁最赚钱
A股五大行拼子:工行建行擅“养基”中行租赁最赚钱

近日,五大国有银行均已披露2018年年报,记者根据年报披露数据,对国有大行的子公司对比发现,去年上述国有大行子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扩张,集团综合化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详情]

证券日报|2019年04月02日  07:27
国有六大行2018年涉房贷款增速快 开发贷热度未减
国有六大行2018年涉房贷款增速快 开发贷热度未减

商业银行与土豪房企的友谊还在持续。据记者统计,“工农中建交邮”六家国有大行去年涉房贷款共22.32万亿元,较2017年年底的19.32万亿元增长了15.53%,这一增速显然可以跑赢相关银行贷款的整体增速水平。其中,对公涉房贷款体量为3.29万亿元,住房按揭贷款则共计19.03万亿元。[详情]

证券日报|2019年04月02日  05:43
高质量增长+低不良率:邮储银行的特立与独行
高质量增长+低不良率:邮储银行的特立与独行

2019年,是邮储银行纳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序列的第一年,与工农中建交一致,国内商业银行正式迎来“工农中建交邮”国有六大行时代。[详情]

第一财经|2019年04月03日  04:39
中国银行营收首破5000亿 2018年化解不良资产1525亿
中国银行营收首破5000亿 2018年化解不良资产1525亿

3月29日晚间,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京港两地同时发布了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末,中国银行集团资产总额、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分别达到21.27万亿元、19.5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9.25%、9.23%、9.43%。[详情]

华夏时报|2019年03月31日  23:28
2018银行薪酬榜:平安老总478万 易会满年薪是最低的
2018银行薪酬榜:平安老总478万 易会满年薪是最低的

近日,五大国有银行均已披露2018年年报,记者根据年报披露数据,对国有大行的子公司对比发现,去年上述国有大行子公司业务规模稳步扩张,集团综合化经营效率进一步提升。[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31日  13:22
六大行净利润破万亿大关 大零售金融科技成转型方向
六大行净利润破万亿大关 大零售金融科技成转型方向

2018年,尽管面临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但各大银行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的年度业绩答卷。总体来看,银行业业务规模稳定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盈利平稳较快增长,转型也取得实质性进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1日  08:17
国有六大行净利超万亿日赚逾29亿 资本充足指标回升
国有六大行净利超万亿日赚逾29亿 资本充足指标回升

作为资本市场“最赚钱”的团体,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纳入邮储银行后交出更具分量的成绩单。[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1日  06:14
六大行2018年成绩:日赚29亿 工行净利2977亿元领跑
六大行2018年成绩:日赚29亿 工行净利2977亿元领跑

截至目前,六大行2018年年报均已披露,六大行共赚10612.14亿,日赚29.07亿。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最多,为2977亿元;邮储银行净利润增速最快,为9.80%。[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17:30
日赚8亿的工行交成绩单了 老百姓关心的理财子公司进展如何?
日赚8亿的工行交成绩单了 老百姓关心的理财子公司进展如何?

3月28日消息,工商银行今日发2018年年报,2018年净利润为2977亿元,市场预估为3004.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2%。按此计算,工行去年日赚8.16亿元。[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07:59
农行:2018年全年净利润2026.31亿 同比增长4.9%
农行:2018年全年净利润2026.31亿 同比增长4.9%

3月29日,中国农业银行发布2018年度经营业绩显示,全年实现净利润2026.31亿,同比增长4.9%,基本每股收益0.59元。[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16:58
中行2018年日赚5亿 全年实现净利润1795.8亿
中行2018年日赚5亿 全年实现净利润1795.8亿

中国银行全年净利润1801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赚5亿,市场预估1795.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45%;不良贷款率为1.42%,比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比上年提高22.79个百分点至181.97%。[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16:42
建行2018净利润2556亿元 电子银行业务收入飙涨99%
建行2018净利润2556亿元 电子银行业务收入飙涨99%

截至2018年末,集团资产总额23.22万亿元,增幅4.96%;负债总额21.23万亿元,增幅4.44%,其中吸收存款余额17.11万亿元,增幅4.55%。值得注意的是电子银行业务收入 185.85 亿元,大幅增长 98.96%。[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08:01
交行2018年日赚2亿 全年实现净利润736.3亿
交行2018年日赚2亿 全年实现净利润736.3亿

交通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显示,全年净利润736.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日赚两亿,市场预估全年净利718.8亿元人民币。全年不良贷款率1.49%。[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16:34
首份国有大行年报公布 邮储2018年净利同比增逾9%
首份国有大行年报公布 邮储2018年净利同比增逾9%

3月26日,邮储银行(港股01658)在港交所公布了被调整为国有大行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邮储银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11亿元,同比增长9.71%;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86%,拨备覆盖率为346.80%。[详情]

中国证券报|2019年03月27日  04:38

股份行

9大股份行PK:5家营收增速超10% 浦发银行不良率最高
9大股份行PK:5家营收增速超10% 浦发银行不良率最高

在资产规模上,与2017年末相比,股份行排位有了一些变动,招商银行资产规模超过兴业银行,成为榜首,浦发银行仍然位列第三,中信银行超过民生银行,排名第4。[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7日  22:39
六家股份行零售业绩大比拼:谁领风骚 谁在掉队
六家股份行零售业绩大比拼:谁领风骚 谁在掉队

在零售业务赛道上竞跑的股份制银行们,到了公布阶段性赛绩的时刻。[详情]

经济观察报|2019年04月07日  07:23
招行、平安、宁波银行火了:均薪最高58万 A股暴涨
招行、平安、宁波银行火了:均薪最高58万 A股暴涨

随着2018年A股上市银行年报的披露,多家银行的平均薪资也随着浮出水面。而对比银行的平均薪资和今年股价,基金君发现,平均工资最高的三家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和宁波银行,今年股价涨幅最高,均超过40%。[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4日  20:23
八家上市股份行"席位"争夺风云再现 谁举零售大旗?
八家上市股份行"席位"争夺风云再现 谁举零售大旗?

股份行年报中不约而同地说零售转型,谁转型最成功?[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4月03日  01:41
浦发银行: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筹备工作组
浦发银行:已成立理财子公司筹备工作组

浦发银行表示,目前,已经完成理财子公司设立的董事会、股东大会等决策程序,并成立了筹备工作组专门负责浦银理财子公司的筹建工作,包括子公司正式申报监管审批、组织架构、运维系统开发等各项筹备工作。浦发银行将积极与监管沟通,推动申设工作。[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4月02日  17:40
光大银行2018年净利润337.21亿元 同比增长6.67%
光大银行2018年净利润337.21亿元 同比增长6.67%

2018年,光大银行营业收入达到1102.44亿元,同比增长20.03%;净利润337.21亿元,同比增长6.67%;拨备覆盖率176.16%,较上年末上升17.98个百分点。[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8日  22:49
浦发银行2018年度实现净利559.14亿元 同比增长3.05%
浦发银行2018年度实现净利559.14亿元 同比增长3.05%

3月25日,浦发银行发布2018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集团口径)1715.42亿元,同比增加29.23亿元,增长1.7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559.14亿元,同比增加16.56亿元,增长3.05%。[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7日  06:40
中信银行2018年净利同比增4.6% 核销不良贷款469.4亿
中信银行2018年净利同比增4.6% 核销不良贷款469.4亿

中信银行3月26日晚间公布的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445.1亿元,比上年增长4.6%。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77%,不良贷款余额640.28亿元。中信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47%,比上年末上升0.82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2%,比上年末上升0.13个百分点,全部满足监管要求。[详情]

中国证券报|2019年03月27日  04:39
招商银行:2018全年净利润805.6亿元 同比增长14.8%
招商银行:2018全年净利润805.6亿元 同比增长14.8%

招商银行发布《招商銀行2018年度業績公告》,2018年全年,公司现营业净收入2484.4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2.4%;税前利润1064.97亿元,同比增长17.44%;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805.6亿元,同比增长14.84%;基本每股盈利3.13元,拟每股现金分红0.94元(含税)。[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2日  17:58
浙商银行2018年资产增速7.15% 净利润增速4.94%
浙商银行2018年资产增速7.15%  净利润增速4.94%

浙商银行近日在港交所发布了2018年度业绩公告。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浙商银行集团总资产1.6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5%。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0亿元,较上年增长13.89%;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较上年增长4.94%。[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9年03月21日  18:46
平安银行2018年净利248亿元 零售业务营收占比53%
平安银行2018年净利248亿元 零售业务营收占比53%

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正在深入推进。经过两年的转型发展,零售业务现已成为平安银行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零售营收、贷款等占比均超过全行整体的50%,零售转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详情]

界面|2019年03月06日  18:54

城商行

成都银行资产突破5000亿大关 2018营收净利均双位数
成都银行资产突破5000亿大关 2018营收净利均双位数

4月25日深夜成都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截至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突破5000亿元大关至5088.86亿元;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5.90亿元、46.49亿元,同比增长20.05%、18.95%,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详情]

财联社|2019年04月25日  09:59
北京银行:首家净利润超200亿城商行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银行:首家净利润超200亿城商行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银行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6.77%至200.02亿元,也成为国内城商行中年度净利润首家突破200亿元的“佼佼者”。[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26日  00:45
杭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54.12亿 同比增长18.94%
杭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54.12亿 同比增长18.94%

杭州银行披露了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业绩报告显示, 2018年该行资产总额9210.56亿元,较年初增加880.81亿元,增幅10.57%。负债总额8638.92亿元,较年初增加827.47亿元,增幅10.59%;存、贷款总额分别为5327.83亿元和3504.78亿元,增幅达18.76%和23.48%。[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4月25日  23:24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破200亿城商行 不良率微升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破200亿城商行 不良率微升

北京银行昨日夜间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该行2018年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02亿元,同比增长6.77%,成为首家净利润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过,2018年不良贷率较2017年有所上升,增加了0.22个百分点。此外,子公司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简称“北银消费金融”)转亏为盈。[详情]

新京报|2019年04月25日  11:08
北京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超200亿元 同比增6.77%
北京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超200亿元 同比增6.77%

北京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年报显示,该行2018年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02亿元,同比增长6.77%。营业收入554.88亿元,增长10.20%;净息差1.88%,同比提升8个BP;成本收入比25.19%,人均创利接近140万元,经营绩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25日  05:26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突破200亿元的城商行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突破200亿元的城商行

北京银行4月24日发布2018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在该行“2018年年报暨2019年一季报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北京银行2018年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02亿元,同比增长6.77%,成为首家净利润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详情]

上海证券报|2019年04月24日  17:33
成都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7亿增55% 逾期贷款39亿
成都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7亿增55% 逾期贷款39亿

4月24日晚间,成都银行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5.90亿元,同比增长20.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18.95%;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0亿元,同比减少127.93%。[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26日  10:41
重庆银行去年净利38.22亿 高薪人员酬金降幅明显
重庆银行去年净利38.22亿 高薪人员酬金降幅明显

此前,重庆银行(01963,HK)发布了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重庆银行完成营业收入106.30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净利润38.22亿元,同比增长1.5%;年末资产总额达到4503.69亿元,较年初增长6.5%。基本每股盈利1.11元,每股分配股利0.154元。[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31日  23:07
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下降28.53%
郑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30.6亿元 同比下降28.53%

郑州银行发布年报,郑州银行2018年实现营收111.57亿元,同比增长9.44%;实现净利润30.6亿元,同比下降28.53%。[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8日  21:01
泸州银行2018年年报:营收19.34亿 总资产825.50亿
泸州银行2018年年报:营收19.34亿 总资产825.50亿

3月27日晚间发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泸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34亿元,同比增加15.13%;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6.58亿元,同比增加6.40%。截至2018年末,泸州银行资产总额为825.50亿元,同比增加了16.47%;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为人民币304.86亿元,同比增加61.87%;存款总额为人民币523.86亿元,同比增加24.30%。[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8日  07:23
长沙银行2018年年报:不良贷款率1.29% 连续两年上升
长沙银行2018年年报:不良贷款率1.29% 连续两年上升

年报显示,长沙银行2018年营收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14.95%、13.94%,相较于前两年而言业绩增速略有放缓。截至报告期末,该行资产总额突破5000亿大关,达到5266.3亿元,意味着该行迈入中型银行行列。[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6日  06:26
哈尔滨银行去年净利润55.49亿元 同比增5.71%
哈尔滨银行去年净利润55.49亿元 同比增5.71%

3月22日,哈尔滨银行在港交所发布2018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18年该行实现归属于该行股东净利润55.49亿元,同比增长5.71%;实现营业收入143.25亿元,同比增长1.36%。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末,哈尔滨银行资产规模突破6000亿元大关,资产总额为6155.89亿元;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94%,平均权益回报率为12.68%。[详情]

中国证券网|2019年03月22日  21:59
江阴银行:2018年实现营收31.86亿元 净利润8.57亿元
江阴银行:2018年实现营收31.86亿元 净利润8.57亿元

江苏江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该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6亿元,同比增长27.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57亿元,同比增长6.05%。营收同比增长27.09%[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15日  13:26
南京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110.7亿元 同比增长14.5%
南京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110.7亿元 同比增长14.5%

3月5日,南京银行发布的2018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度,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74.02亿元,同比增加25.63亿元,增长10.32%;利润总额126.71亿元,同比增加7.87亿元,增长6.62%。[详情]

国际金融报|2019年03月06日  15:40
常熟银行净利同比增18% 拨备计提加大净利增速承压
常熟银行净利同比增18% 拨备计提加大净利增速承压

常熟银行发布业绩快报显示,2018年总营收为58.04亿元,同比增长16.15%,在A股6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一。[详情]

第一财经|2019年03月05日  16:36

年报解读

揭秘2018年中国私人银行版图!前五排名悄然生变 后起之秀涨势凶猛
揭秘2018年中国私人银行版图!前五排名悄然生变 后起之秀涨势凶猛

2018年私人银行版图:五大行排位微调,股份行来势凶猛。[详情]

新浪财经|2019年04月01日  22:00
资管新规元年冲击波:平安银行理财收入最高锐减六成
资管新规元年冲击波:平安银行理财收入最高锐减六成

随着商业银行陆续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资管新规对理财这项非息收入的冲击初见浮出水面。记者统计了已公布业绩的上市银行中的6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发现,均面临理财收入锐减的情形,其中下滑最快的是平安银行,跌幅为六成。[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4月02日  01:41
30家银行不良率扫描:郑州银行超2% 制造业是重灾区
30家银行不良率扫描:郑州银行超2% 制造业是重灾区

资本充足率问题已成为多家银行扩张的一大门槛。[详情]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4月02日  00:43
资管新规落地一年考 银行理财升级“阵痛”不止
资管新规落地一年考 银行理财升级“阵痛”不止

随着上市银行2018年业绩渐次披露,银行在2018年理财转型情况也逐渐披露。从经营数据看,无论是从理财规模,还是从收入方面,银行仍处于“阵痛期”。由于保本理财规模收缩、非标理财监管趋严,部分银行理财业务规模和收入出现普降。[详情]

中国经营报|2019年03月31日  14:04
国有大行业绩回暖不良率普降 净息差改善今年承压
国有大行业绩回暖不良率普降 净息差改善今年承压

截至3月底,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的2018年年报均披露完毕。数据显示,六大行整体来看资产规模保持较高增速、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下同)稳定增长,不良贷款率稳步下降,拨备覆盖率显著上升,业绩提升明显。[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4月02日  00:41
六大看点工行建行业绩:高管呼吁建立"第二生长曲线"
六大看点工行建行业绩:高管呼吁建立"第二生长曲线"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9日  00:13
四大行经营业绩表现不俗 挺过资产质量至暗时刻?
四大行经营业绩表现不俗 挺过资产质量至暗时刻?

年报显示,去年这四大国有银行利润全都稳健增长,实现净利润共计9494.15亿元。如果按照一年365天计算,四大行去年平均日赚26.01亿。[详情]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30日  00:00
建行CFO许一鸣:员工太辛苦 应该提高员工收入和福利
建行CFO许一鸣:员工太辛苦 应该提高员工收入和福利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8日  17:00
透视上市银行年报:金融机构布局区块链银行最积极
透视上市银行年报:金融机构布局区块链银行最积极

证券日报|2019年03月29日  02:13
工行、建行2018年净利增长 不良率均同比下降3个BP
工行、建行2018年净利增长 不良率均同比下降3个BP

证券日报|2019年03月29日  07:40
日赚8亿的工行交成绩单了 老百姓关心的理财子公司进展如何?
日赚8亿的工行交成绩单了 老百姓关心的理财子公司进展如何?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9日  07:59
12家上市银行亮出成绩单:加码零售业务 不良总体微升
12家上市银行亮出成绩单:加码零售业务 不良总体微升

第一财经|2019年03月27日  21:58
招行VS平安:银行零售之王争夺赛
招行VS平安:银行零售之王争夺赛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8日  00:03
四大行首份年报出炉 建行净利增5.11%日赚近7亿
四大行首份年报出炉 建行净利增5.11%日赚近7亿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8日  00:03
浦发银行发力零售金融 2018个人存款总额增幅33.21%
浦发银行发力零售金融 2018个人存款总额增幅33.21%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7日  09:49
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银行业最大挑战来自金融科技
招商银行董事长李建红:银行业最大挑战来自金融科技

中国证券报|2019年03月27日  04:37
银行年报“秀”金融科技 投入增长超三成
银行年报“秀”金融科技 投入增长超三成

新浪财经综合|2019年03月27日  00:02
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房贷、信用卡成2018年绝对主力
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房贷、信用卡成2018年绝对主力

21世纪经济报道|2019年03月27日  01:56
银行成绩单揭晓:半数不良率还在升 招行继续亮眼
银行成绩单揭晓:半数不良率还在升 招行继续亮眼

新浪财经-自媒体综合|2019年03月26日  22:39
招行田惠宇: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颠覆银行的商业模式
招行田惠宇: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颠覆银行的商业模式

新浪财经|2019年03月26日  19:51
平安、招商、浦发信用卡业绩披露 交易额同比增加
平安、招商、浦发信用卡业绩披露  交易额同比增加

新京报|2019年03月26日  17:55
招行:对公贷款有下行趋势 继续适当向零售倾斜
招行:对公贷款有下行趋势 继续适当向零售倾斜

上海证券报|2019年03月26日  16:53
招商银行回应28亿元理财资金股权投资项目风险
招商银行回应28亿元理财资金股权投资项目风险

上海证券报|2019年03月26日  16:47
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对比:招行、平安去年答卷成色几何
上市银行零售业务对比:招行、平安去年答卷成色几何

证券日报|2019年03月26日  07:33

最新新闻

六大行年报131次提及金融科技:争相携手BAT治"顽疾"
六大行年报131次提及金融科技:争相携手BAT治

  原标题:六大行年报131次提及金融科技:银行争相携手BAT治“顽疾”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孟扬 上市银行2018年经营业绩已披露完毕,“金融科技”成为银行年报里的热词。201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科技高速发展,工农中建交等大行开始集中携手BAT,加速自身转型。2018年,“金融科技”则进一步成为银行年报“标配”。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国有六大行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共131次。由年报数据不难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展现出“高投入,高增长”的趋势。为了提升落地效率,节省研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各家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也同样如火如荼。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农业银行与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中国银行与腾讯……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携手金融公司。比如去年实现独立运营的度小满金融已与超过500家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展开合作。 依托自身优势,金融科技企业正在从智能获客、智能风控和智能机器人客服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协助银行解决“客群从哪来”、“怎样经营客群”和“怎样保证安全”三个难题。 客群从哪来 如何广泛获客,是银行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中国的人口达13.9亿,其中一半人口是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这些人群中月收入2001-5000元群体占比最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为24.1%。 通过携手拥有场景优势的金融科技企业,银行能够将这部分优质用户转化为可经营的客群资源。对于银行来说,从头开始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但对于立足于此的金融科技巨头来说则是驾轻就熟。 以度小满金融为例,其可授信用户数已有3.3亿,信贷注册用户数6600万,申请用户数达1700万,未来可服务用户群体达3亿以上。同时,智能获客技术将获客转化率提升20倍。 在度小满金融与温州银行的实际合作中,从2017年初到年中的半年内,创造了累计放款2060亿元,贷款余额27亿元的佳绩。在这段时间内,温州银行增加了客户22.49万,整个资产质量保持较好的水平,累计发放款64.47万笔。 怎样经营客群 如何经营客群,留住大量优质用户,是银行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通过客服交流,金融机构能够解决客户的困惑及问题,并且及时提醒用户逾期可能,避免自身与客户的无谓损失。但是,痛点还是那个问题:8亿用户,银行该安排多少人力?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客服中心从业人员为5.12万人,人工电话接听量10.73亿次。 这一数据表明,即使每人每年只向客服打2次电话,要接纳好8亿网民的加入,也需要银行客服的整体人数翻一倍,但人工智能则为银行走出这一困境提出了新办法。 在刚过去不久的2019年春节,百度与央视合作发红包的那段时间,度小满金融的智能机器人客服的数据体现了这一应用的更多可能。整个春节活动期间,度小满智能语音机器人客服完成了近96%的用户在线咨询,服务总人数超过百万人,节省了上千名人工客服人力成本。 度小满金融技术人员一举保证最高1.5万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进入客服。其智能语音机器人客服在2019年大年初一接受用户查询的峰值达到了每秒5000多次。 怎样保证安全 如何保证客群质量,是银行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金融科技则能将小额分散的金融需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控。 据了解,目前度小满金融的风控技术已经能够完成对信贷全链条的完整覆盖。在贷前,能通过对灰中介进行挖掘和评分,通过多头监控系统捕获异常状况,能够指引合作机构进行防范。在贷中,金融科技已能够实现通过获取用户实时行为数据,对账户进行实时监控和分类管理,并降低资产风险。 度小满金融相关业务人员透露:“2018全年,度小满‘磐石’金融科技开放平台下的‘福尔摩斯’反欺诈系统累计拦截3万多名高风险客户,对中介和黑产团伙拦截率为96.8%。发现团体性欺诈案件3起,涉及被骗用户数270人,共处理涉及冒贷案件290人,其中确认被冒贷的客户80%通过关联网络确认作案嫌疑人。目前,‘福尔摩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百信、农行、招行等金融机构。” 获客、客群经营、风控,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中无法绕过的关卡,金融科技则正在协助银行解决这三个难题。金融科技企业拥有从中国互联网风口之始就积累下的海量场景和技术,银行拥有深厚的金融底蕴,二者携手前进已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5月07日 06:57
广发银行2018年净利润微增4.85% 升级银保协同模式
广发银行2018年净利润微增4.85%  升级银保协同模式

  原标题:广发银行2018年净利润微增4.85% 三方面升级银保协同模式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4月30日,广发银行发布了2018年年报。该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93.20亿元,同比增长17.39%;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85%。2018年广发银行总资产2.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79.35亿元,增长13.89%。贷款余额1.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51%,存款余额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28%。 2019年伊始,广发银行完成了股份增发,新募集资本297.84亿元,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1.7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分别较年初大幅上升1.07和1.40个百分点。该行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51.06%。 2018年信用卡全年新发卡超千万张,达到1002万张,累计发卡量6994万张,较年初增长22.47%,透支余额4,855.01亿元,较年初增长28.18%。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496.50亿元,同比增长31.41%。报告期末,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30%,较年初降低0.27个百分点。 广发银行表示,2018年该行银保协同继续推进,全年新增联名借记卡和信用卡合计超过90万张,在该行有机构的地区实现国寿代发工资全覆盖;代理国寿首年期缴保费8.43亿元,在国寿银保渠道占比17.17%,上升至第二位,代销安保基金378.08亿元;综合金融投融资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国寿系统在该行现金管理交易金额达3,233.66亿元,较上年增加2,091.47亿元,新增托管资金规模1,267亿元,新发放联名捷算通卡3.3万张。 在协同模式上也从三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团金业务创新推出“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广四大增值业务模式、七类产品组合,落地多个重点项目;零售金融业务形成黄金会员联合会销、银行+保险团体客户联合服务、支行职场结对子三大互动模式,在93个城市试点“白金项目”;与国寿海外公司合作,为该行个人高净值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旅游意外保障等跨境增值服务。 2019年,广发银行将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聚焦目标客群深度营销做大客户基础,推动负债业务“量”“质”双升;二是推进公司金融“主战场”战略,巩固信用卡领先优势,发展消费金融、普惠金融,推动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双轻”业务,拓展低资本占用、低资产规模且效益较优的项目;四是强化金融科技,做强重点平台打造智慧金融新模式,融合线上线下,加强全渠道服务,做好客户高频需求场景连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五是与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继续深化银保协同,推进总部营销,做好“投融资+”业务合作。[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30日 22:16
南京银行发布2018年报和今年1季报:主要指标呈现增长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30日 10:49
渤海银行不良双升 上市计划只字未提
渤海银行不良双升 上市计划只字未提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近日,渤海银行公布了该行2018年年报。该行去年实现营收231.75亿元,同比下降8.05%;而净利润则为70.8亿元,同比增长4.83%。 虽然净利润表现不错,但渤海银行去年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双升”。截至2018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104.17亿元,比当年年初增加23.07亿元;不良贷款率1.84%,比当年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渤海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多年攀升。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三年的年底,该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35%、1.69%和1.75%。 渤海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是未上市的三家股份制银行,其上市进展备受关注。2018年,渤海银行成功解决了信托持股的问题,为上市扫清了最大障碍。近些年来,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但在2018年的年报中,渤海银行对于上市只字未提。 对于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以及上市的最新计划,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不接受采访”。随后记者发邮件至该行官网留下的邮箱,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发力消费金融 2018年年底,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03万亿元,比2017年年末增长3.18%,在股份制银行里面算是规模较小的。在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恒丰银行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渤海银行正在发力消费金融业务。报告期内,该行零售贷款年末总额1678.40亿元,增速达到41.28%,余额占比29.58%,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高于公司贷款11.96%的贷款增速。 “在股份制银行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很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业务等。目前,很多中小型银行通过助贷业务间接发力消费金融,这是一个捷径,可以快速做大规模。”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零售业务战略的推动下,近两年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发展快速,部分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 “助贷机构往往具有消费场景、借款用户、互联网技术等优势,而银行具有牌照和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助贷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能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并且逐步提升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能力。当然,双方的合作需要在合规、责任主体清晰的前提下进行,银行也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急于求规模而放松风控标准,否则也可能造成坏账风险的上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记者解释称,在2017年底的现金贷整治政策开始,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逐步受到监管。 在对公贷款投向方面,渤海银行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不良率较高的是制造业,达到10.6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为7.57%。 另外,渤海银行采矿业不良率攀升的幅度明显,2017年年底不良率为0.99%,2018年年底达到9.25%。 年报未提上市 作为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的上市进程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渤海银行成立时,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引入近200名信托股东(合计持股10%),持股人数突破200人在当时成为一大创新。但这随后成为渤海银行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其增资扩股和上市的重大阻碍。 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拟IPO企业如果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这三类股东之一,即需要先清理完这三类股东才能上市,因此信托计划是彼时渤海银行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 年报显示,去年渤海银行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为,天津信托退出,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实业”)、圣恩纳实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象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接手了天津信托持有的该行全部股权。 泛海实业一家独大,接受了8.06亿股,占转让股份的94.82%。到了去年年末,泛海实业代替天津信托成为该行的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9%。不仅如此,泛海实业还参与到了渤海银行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增资扩股中。 截至去年年底,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一级资本充足率8.61%,资本充足率11.77%,各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渤海银行有12家股东,主要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5%、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19.99%、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67%、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49%、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8.00%。其中,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为天津市国资委一级下属企业。 信托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该行上市的最大阻力已经消失。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近些年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 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年底。2018年12月20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渤海银行董事、副董事长、渣打银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总监冯载麟谈道:“我们都希望将渤海打造成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中资银行,因为我们有上市的目标,所以,渤海的企业治理架构需要符合上市银行的标准。” 2017年6月27日,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也曾表示,渤海银行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进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之间,品牌知名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对小银行而言,不实现上市,就不会有全国性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也会有限。“上市对中小银行声誉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市场开拓也会更容易些。”曾刚表示。[详情]

时代周报 | 2019年04月30日 05:01
江苏银行里程碑:资产规模超两万亿城商行增至三家
江苏银行里程碑:资产规模超两万亿城商行增至三家

   原标题:资产规模超两万亿城商行增至三家 来源 证券时报 记者 刘筱攸 总资产规模首次站上两万亿——这是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江苏银行创出的里程碑式业绩。至此,国内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商行升至三家,分别为北京银行(截至一季度末2.64万亿元)、上海银行(2.06万亿元)和江苏银行(2.005万亿元)。 同时,江苏银行一季度营收111.25亿元,创出29.18%的同比增幅;净利润37.71亿元,同比增幅14.4%。该行不良率与2018年末的1.39%持平,然而,成本收入比大幅下降两个多百分点至26.11%,打出今年“开门红”。 不良率五年来最低 作为江苏省内唯一一家省属和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江苏银行得益并且反哺了区域经济。 以披露了详细数据的2018年报为准,江苏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去年末达到1220亿元,较年初增长16.89%;其制造业贷款新增量排名江苏省内第一,占全省增量的三分之一。因为江苏省内先进制造业聚集,其先进制造业贷款又在该行制造业贷款总额中占比达到41.86%,一年提升了3.84个百分点。 在民营经济扎堆的长三角地区,2018年,江苏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总额达3000亿元,对接服务实体企业超4000家。2018年末,该行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600亿元,完成“两增两控”。去年该行率先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的20条举措,同时率先创设挂钩民营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江苏省纾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涉农贷款增速保持江苏省内同业领先,对苏北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4.7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将贷款资源倾斜至区域实体经济的同时,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维持在1.39%,较2018年初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创5年来新低。此外,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保持在1以下,资产质量继续改善。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在一季度由203.84%提升至210.76%。 打造对公三大特色 各家银行都在着力打造自身特色和拳头产品,不少银行把力气花在了零售上。记者了解到,江苏银行并未高开高打地强调零售战略,但却积极借力外部渠道,将零售拳头产品做大。 截至去年末,该行直销银行个人客户数在业内首超3000万,管理客户资产近400亿元,累计交易金额1万亿元。此外,江苏银行还在业内率先自建开源大数据技术平台,引入47大类外部数据源,为打造其智慧金融高地打下数据基础。 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银行全行零售贷款同比增长超过40%,储蓄存款余额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2018年末全行消费贷余额1056亿元,增幅超过80%。 差异化展业方面,记者了解到,江苏银行希望在科创、绿色、跨境业务板块持续塑造业务特色,打造名片级业务。 2018年报显示,该行科技金融持续保持江苏省内第一: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17亿元,在对公实贷中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授信客户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作为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第一家是兴业银行),全行绿色信贷余额796亿元,较年初增长18.3%。 此外,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占对公贷款比例12.9%,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绿色信贷余额和占比在江苏省内均排第一。跨境金融在城商行板块保持领先,2018年国际结算量达1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0%;自贸区业务快速增长,总资产217亿元,较年初增长51%。[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29日 04:10
张家港行一季度净利增速13.9% 不良率微升至1.53%
张家港行一季度净利增速13.9% 不良率微升至1.53%

  张家港行一季度净利增速13.9%,不良率微升至1.53% 澎湃新闻记者 郭钰 来源:澎湃新闻 4月26日晚间,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行,002839.SZ)披露了2018年度年报及2019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截至2018年末,张家港行总资产1134.46亿元,同比增幅10%;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较年初增长9.5%至1242.4亿元。2018年全年,张家港行实现营业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2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5亿元,同比增长9.44%;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3.9%。 横向比较来看,张家港行2018年的净利润在6家江苏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5,营业收入排名末位。2018年该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9%,较2017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在江苏6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在第4位。 一季度零售贷款占比首次突破30% 值得注意的是,张家港行2018年力推零售转型,从指标来看初见成效。截至2018年末,该行个人贷款占到贷款总额的29%,而上年末这个数字为23%。今年一季度末,该行贷款余额增加近32亿元,其中个人贷款占比首次突破三分之一,达到30.32%,个人贷款增速8.39%,公司贷款增速3.56%。个人贷款增速高于公司贷款。 截至2018年末,该行个人存款占到存款总额的43.82%。今年一季度末,该行零售存款占比进一步上升至46.6%。其中个人存款增速15.65%,公司存款增速6.99%。个人存款增速高于公司存款。 截至2018年末,张家港行存款总额接近800亿元,较年初增长12.7%,贷款总额突破6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6%。截至2018年末,该行净利差2.37%,较上年提升0.25个百分点,净息差2.56%,较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存款总额达到881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增幅10.86%,贷款总额达到633亿元,较年初增长31.8亿元,增幅5.30%。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净利差2.48%,净息差2.70%,较年初均有提升。 资本充足率略微下降,不良率有所反弹 截至2018年末,张家港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65%、11.94%、11.94%,较上年末增加2.72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2018年7月,该行曾发行25亿元可转债。截至一季度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58%、11.15%、11.15%,较年初有所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2018年末的不良率为1.47%,今年一季度末略有上升,至1.53%。这也是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下降后首次反弹。2018年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23.85%,较上年提升38.2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2.31个百分点,达到221.54%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该行在机构改革方面有较大动作。2018年该行构建了构建对公业务集中运营、零售业务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完成对本地基层支行的全面机构改革,形成“7+2+16+1”机构设置,即7家中心支行、2家综合支行、16家零售支行、1家对公支行,2018年该行新开设了苏州分行和江阴支行。 张家港行称,目前该行形成了苏州、无锡、南通3家分行为支柱,拥有省内外14家异地支行、2家控股村镇银行并投资5家农商行的区域性银行格局。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澎湃新闻 | 2019年04月28日 08:23
多家上市农商行业绩出彩:营收强势 净利增速平稳
多家上市农商行业绩出彩:营收强势 净利增速平稳

  ⊙张艳芬 ○编辑 陈羽 作为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商行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上市农商行2018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效果渐次呈现。 在A股上市的7家农商行中,除青岛农商行之外,其余6家银行均来自江苏省,且均集中于苏南地区。截至4月26日,已经有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紫金银行等发布了2018年报业绩,部分银行发布了2019年一季报。 从2019年一季报看,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和紫金银行三家农商行盈利能力超过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其中,江阴银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41.15%。只是由于计提拨备等因素,该行净利润增速并没有跟上,一季度末该行实现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5.93%。 紫金银行和常熟银行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净利增速大幅超过去年。截至3月末,紫金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09亿元、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6%、15.34%;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37亿元、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5%、20.96%。 梳理2018年报数据来看,多家上市农商行的营收和净利也取得了两位数增长。 从营业收入看,江阴银行、张家港行、紫金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以及无锡银行在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6亿元、29.92亿元、42.3亿元、58.24亿元、31.50 亿元以及3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9%、23.94%、16.77%、16.55%、15.54%以及11.95%。 从净利润看,常熟银行、无锡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以及江阴银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86亿元、10.96亿元、12.54亿元、8.02亿元、8.36亿元、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3%、10.11%、10.20%、9.72%、9.57%、6.05%。 相对于营业收入的强势飙涨,多家农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则表现平稳。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去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平缓了相关业绩增速,而农商行的贷款中多为风险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计提拨备的力度更不会小。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坚持“支农支小”的金融生力军,虽然上市农商行披露数据各有差异,但总体看,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占据农商行总贷款的大头。以常熟银行为例,该行贷款户数达25.35万户,户均贷款36.61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之比分别为65.05%和67.79%。该行服务县域及乡镇的网点135家,占该行江苏省内所有分支机构和网点的91%。[详情]

上海证券报 | 2019年04月28日 07:02
杭州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4% 不良率降至1.45%
杭州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4% 不良率降至1.4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杭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4% 不良率降至1.45% 每经记者:肖乐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4月26日,杭州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资产总额9210.56 亿元,较年初增加880.81亿元,增幅10.57%;负债总额8638.92亿元,较年初增加827.47亿元,增幅10.59%;贷款总额3504.78亿元,较年初增加666.43亿元,增幅23.48%,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38.05%;存款总额5327.83亿元,较年初增加841.56亿元,增幅 18.76%,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比例61.67%。 杭州银行2018年年报截图 2018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0.54亿元,同比增长20.77%;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54.12亿元,同比增长18.94%。从利润表构成来看,非息净收入增长较快,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加大,2018年杭州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9.92亿,同比增长14.06%,非息净收入30.62亿,同比增长65.13%;资产减值损失计提60.1亿元,同比增加14.84亿元,增幅32.79%。 展开剩余56% 截至2019年一季末,杭州银行总资产9346.01亿,较2018年末增长1.47%,一季度实现营收52.94亿,净利润18.15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64%和19.25%。 2018年,杭州银行资产质量继续好转,不良贷款率及关注类贷款比例双降。2016年至2018年末,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1.59%和1.45%。关注类贷款比例1.26%,较上年末下降1.59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2.06%,较上年末下降57.58个百分点,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74.07%,较上年末下降45.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6%,较上年末提高44.97个百分点。 杭州银行2018年年报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杭州银行持有41%股份的杭银消费金融也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18年末,杭银消费金融经审计总资产为89.46亿元,净资产为4.76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2.92亿元,实现净利润2040.33万元。2017年,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16.71亿元,净资产为4.56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4991.04万元,净利润-3459.84万元。 杭州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定下了2019年经营目标,计划2019年末资产总额较2018年末增长7%左右,2019年净利润力争实现12%以上的增长,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4%以内。[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27日 11:55
建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渐显
证券市场周刊 | 2019年04月26日 16:54
成都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7亿增55% 逾期贷款39亿
成都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7亿增55% 逾期贷款39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6日讯(记者马先震 田云绯) 4月24日晚间,成都银行(601838.SH)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5.90亿元,同比增长20.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18.95%;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0亿元,同比减少127.93%。  在利润分配方面,成都银行拟以总股本36.12亿股为基数,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3.50元(含税),共计人民币12.64亿元。上述分配预案执行后,余下的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  截至4月25日收盘,成都银行报9.15元,跌幅1.40%。 截至2018年末,成都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922.85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3.2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8.30亿元,同比增长25.00%。负债总额为4610.09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2.57%。其中,吸收存款3522.92亿元,同比增长12.63%。 2018年,成都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96.74亿元,同比增长29.63%。其中,利息收入186.85亿元,同比增长30.45%,主要由于生息资产规模增加;利息支出90.11亿元,同比增长31.34%,主要由于付息负债规模增加。 截至2018年末,成都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34.31亿元,同比增长55.26%。其中,贷款减值损失为27.17亿元,同比增长46.89%。 截至报告期末,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8.54亿元,较上年末的25.19亿元增长13.28%;不良贷款率1.54%,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7.01%,较上年增长35.60个百分点。  2018年末,成都银行逾期贷款余额39.15亿元,同比下降16.36%。其中,逾期1天至90天金额为11.18亿元,上年同期为13.87亿元;逾期90天至1年金额为12.72亿元,上年同期为13.06亿元;逾期1年至3年金额为10.20亿元,上年同期为17.50亿元;逾期3年以上金额为5.04亿元,上年同期为2.38亿元。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8年末,成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08%,较上年增长0.4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5%,较上年增长0.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4%,较上年增长0.67%。  年报显示,2018年,成都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税前薪酬合计1014.46万元。其中,仅一位高管年薪超百万,其副董事长何维忠年薪为139.10万元。[详情]

新浪财经综合 | 2019年04月26日 10:41
六大行年报131次提及金融科技:争相携手BAT治"顽疾"
六大行年报131次提及金融科技:争相携手BAT治

  原标题:六大行年报131次提及金融科技:银行争相携手BAT治“顽疾”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孟扬 上市银行2018年经营业绩已披露完毕,“金融科技”成为银行年报里的热词。2013年以来,国内互联网金融兴起、金融科技高速发展,工农中建交等大行开始集中携手BAT,加速自身转型。2018年,“金融科技”则进一步成为银行年报“标配”。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国有六大行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共131次。由年报数据不难发现,银行金融科技展现出“高投入,高增长”的趋势。为了提升落地效率,节省研发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各家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也同样如火如荼。建设银行与蚂蚁金服,农业银行与度小满金融(原“百度金融”),中国银行与腾讯……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携手金融公司。比如去年实现独立运营的度小满金融已与超过500家金融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展开合作。 依托自身优势,金融科技企业正在从智能获客、智能风控和智能机器人客服三个方面入手,切实协助银行解决“客群从哪来”、“怎样经营客群”和“怎样保证安全”三个难题。 客群从哪来 如何广泛获客,是银行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 中国的人口达13.9亿,其中一半人口是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这些人群中月收入2001-5000元群体占比最高,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人群占比为24.1%。 通过携手拥有场景优势的金融科技企业,银行能够将这部分优质用户转化为可经营的客群资源。对于银行来说,从头开始达成这个目标并不容易,但对于立足于此的金融科技巨头来说则是驾轻就熟。 以度小满金融为例,其可授信用户数已有3.3亿,信贷注册用户数6600万,申请用户数达1700万,未来可服务用户群体达3亿以上。同时,智能获客技术将获客转化率提升20倍。 在度小满金融与温州银行的实际合作中,从2017年初到年中的半年内,创造了累计放款2060亿元,贷款余额27亿元的佳绩。在这段时间内,温州银行增加了客户22.49万,整个资产质量保持较好的水平,累计发放款64.47万笔。 怎样经营客群 如何经营客群,留住大量优质用户,是银行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难题。 通过客服交流,金融机构能够解决客户的困惑及问题,并且及时提醒用户逾期可能,避免自身与客户的无谓损失。但是,痛点还是那个问题:8亿用户,银行该安排多少人力?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发展报告2017》显示,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客服中心从业人员为5.12万人,人工电话接听量10.73亿次。 这一数据表明,即使每人每年只向客服打2次电话,要接纳好8亿网民的加入,也需要银行客服的整体人数翻一倍,但人工智能则为银行走出这一困境提出了新办法。 在刚过去不久的2019年春节,百度与央视合作发红包的那段时间,度小满金融的智能机器人客服的数据体现了这一应用的更多可能。整个春节活动期间,度小满智能语音机器人客服完成了近96%的用户在线咨询,服务总人数超过百万人,节省了上千名人工客服人力成本。 度小满金融技术人员一举保证最高1.5万用户可以在同一时间进入客服。其智能语音机器人客服在2019年大年初一接受用户查询的峰值达到了每秒5000多次。 怎样保证安全 如何保证客群质量,是银行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金融科技则能将小额分散的金融需求,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管控。 据了解,目前度小满金融的风控技术已经能够完成对信贷全链条的完整覆盖。在贷前,能通过对灰中介进行挖掘和评分,通过多头监控系统捕获异常状况,能够指引合作机构进行防范。在贷中,金融科技已能够实现通过获取用户实时行为数据,对账户进行实时监控和分类管理,并降低资产风险。 度小满金融相关业务人员透露:“2018全年,度小满‘磐石’金融科技开放平台下的‘福尔摩斯’反欺诈系统累计拦截3万多名高风险客户,对中介和黑产团伙拦截率为96.8%。发现团体性欺诈案件3起,涉及被骗用户数270人,共处理涉及冒贷案件290人,其中确认被冒贷的客户80%通过关联网络确认作案嫌疑人。目前,‘福尔摩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百信、农行、招行等金融机构。” 获客、客群经营、风控,是银行数字化转型中无法绕过的关卡,金融科技则正在协助银行解决这三个难题。金融科技企业拥有从中国互联网风口之始就积累下的海量场景和技术,银行拥有深厚的金融底蕴,二者携手前进已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全新模式。[详情]

广发银行2018年净利润微增4.85% 升级银保协同模式
广发银行2018年净利润微增4.85%  升级银保协同模式

  原标题:广发银行2018年净利润微增4.85% 三方面升级银保协同模式 来源:经济观察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老盈盈4月30日,广发银行发布了2018年年报。该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93.20亿元,同比增长17.39%;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4.85%。2018年广发银行总资产2.3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879.35亿元,增长13.89%。贷款余额1.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51%,存款余额1.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28%。 2019年伊始,广发银行完成了股份增发,新募集资本297.84亿元,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1.7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1%,分别较年初大幅上升1.07和1.40个百分点。该行不良贷款率1.45%,拨备覆盖率151.06%。 2018年信用卡全年新发卡超千万张,达到1002万张,累计发卡量6994万张,较年初增长22.47%,透支余额4,855.01亿元,较年初增长28.18%。报告期内实现总收入496.50亿元,同比增长31.41%。报告期末,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30%,较年初降低0.27个百分点。 广发银行表示,2018年该行银保协同继续推进,全年新增联名借记卡和信用卡合计超过90万张,在该行有机构的地区实现国寿代发工资全覆盖;代理国寿首年期缴保费8.43亿元,在国寿银保渠道占比17.17%,上升至第二位,代销安保基金378.08亿元;综合金融投融资业务规模超过1,000亿元,国寿系统在该行现金管理交易金额达3,233.66亿元,较上年增加2,091.47亿元,新增托管资金规模1,267亿元,新发放联名捷算通卡3.3万张。 在协同模式上也从三方面进行了创新升级。团金业务创新推出“投融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广四大增值业务模式、七类产品组合,落地多个重点项目;零售金融业务形成黄金会员联合会销、银行+保险团体客户联合服务、支行职场结对子三大互动模式,在93个城市试点“白金项目”;与国寿海外公司合作,为该行个人高净值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旅游意外保障等跨境增值服务。 2019年,广发银行将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一是聚焦目标客群深度营销做大客户基础,推动负债业务“量”“质”双升;二是推进公司金融“主战场”战略,巩固信用卡领先优势,发展消费金融、普惠金融,推动资产业务高质量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双轻”业务,拓展低资本占用、低资产规模且效益较优的项目;四是强化金融科技,做强重点平台打造智慧金融新模式,融合线上线下,加强全渠道服务,做好客户高频需求场景连接,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五是与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继续深化银保协同,推进总部营销,做好“投融资+”业务合作。[详情]

南京银行发布2018年报和今年1季报:主要指标呈现增长
南京银行发布2018年报和今年1季报:主要指标呈现增长

  来源:南京银行 4月29日,南京银行正式发布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全面亮出最近15个月来经营发展的“成绩单”。总体看,南京银行经营业绩稳中有升,战略转型亮点纷呈,结构优化可圈可点,内生增长动力强劲,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步伐。中国银行业协会公布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南京银行位列第22位,在全国城商行中排名第四。 经营稳健,营收净利实现两位数增长 去年以来,南京银行经受住了经营的承压和市场的考验,坚定不移推进转型,持之以恒优化结构,全力提高质量和效益,保持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势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谱写新的篇章。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南京银行资产总额1.24万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8.95%;营业收入274.06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0.3%;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7亿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4.5%;基本每股收益1.26元,较2017年同期增长15.6%;每10股拟派发现金红利3.92元,现金派发总额33.25亿元,为历年最高。 进入2019年,南京银行更是紧抓经营发展不放,一鼓作气实现漂亮的“开门红”。截至一季度末,资产总额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营业收入86.91亿元,同比增长3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2亿元,同比增长15%;净资产收益率较2018年末的16.96%又有所上升。同时,该行近年来坚持“轻资产、轻资本”的经营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资本对经营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连续两季保持在8.5%以上;净利差逐季上升,达2.08%,自2017年以来首次突破2%。这些经营指标显示,该行保持了持续稳健的经营发展和价值创造能力,尤其是全年营业收入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双双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业绩表现在同业中颇为亮眼。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南京银行在实现营收和净利两位数增长的同时,其资产质量总体较为稳定。今年一季末不良贷款率0.89%,连续多年控制在1%以下,一直处于同业较优水平,同时拨备覆盖率始终维持上市银行较高水平,继续保持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 聚力实体,“1+3”重点行动计划齐头并进 南京银行不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切实提升服务质效,将此作为全行战略转型的发力点。2018年该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产配置,全年新增贷款超过900亿元,增幅23.5%,在总资产中占比超过4.3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占全行新增资产的比重达85%。 2018年,南京银行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22条措施”,积极为民营企业纾困解困,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同时,以服务民营企业、实体经济的“三大计划”为抓手,打造全方位服务体系,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其中的“鑫火计划”,综合运用各类投行产品服务上市公司等实体企业,夯实基础客户群体,在全行的推广初见成效;“淘金计划”,进一步完善方法和路径,加大考核力度,客户数与业务量稳步增长;“鑫伙伴计划”扩大目标客群与认定标准,加强与零售条线的联动,客户总数达 1931 户,较年初增长 697 户。全行结成的“鑫伙伴”客户已有120家成功登陆新三板,15家企业入选2018年南京市“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名单。 2019年刚开年,围绕转型发展这一核心任务,南京银行又推出升级版的“1+3”行动计划,以推动全行实体客户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其中的“1”就是扩群行动,侧重于客户数量的扩大;“三大计划”则侧重于客户质量的提升。今年一季度,该行“1+3”行动计划齐头并进,举措扎实,取得了较好进展。 深化转型,“两大战略”实施迈出坚实步伐 大零售和交易银行构成了南京银行转型发展的“两大战略”,过去的15个月,这两个战略推进成效进一步显现。 年报及季报显示,南京银行大零售战略提速换挡,零售业务在整体板块的贡献度稳步提升。2018年,该行坚持零售消费金融和零售客户财富管理两大重要业务发展方向:消费金融业务多元化获客渠道巩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自主经营业务基础进一步夯实,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网络金融试水线上投融资产品,搭建聚合支付应用,拓宽互联网渠道引流获客;信用卡业务打通网申渠道,实现全流程电子发卡;私人银行强化公私联动,战略客户批量营销有力开展。至2018年末,个人银行业务营业收入43.3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5.81%,比2017年提升了3.91个百分点;实现营业利润10.66亿元,较去年增加了3.97亿元。据了解,南京银行在整合传统消费贷款的基础上,近来推出线上化“你好e贷”产品,旨在打造成为有代表性的拳头和特色产品。 交易银行战略全面推进落实,业务已初具规模。2018年,该行交易银行客户规模、数量与综合收益同步增长,实现中间业务收入3.53亿元,同比增加13.6%;全年落地48个集群式供应链项目,拓展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188户;获批境外机构贷款业务资质,落地首单境外银团贷款。今年一季度,该行数据供应链整体框架、业务制度和项目管理机制也已初步搭建完成。 科技支撑,金融科技赋能全行发展 科技是金融的关键要素,科技与金融进一步深度融合,正从金融运行的基础支撑演变为金融创新服务的引领者。2018年南京银行完成了IT治理咨询项目,持续构建度量管理体系,顺利通过高成熟度评估,成为江苏省银行业第一家、全国城商行第一家通过该评级的机构。 数据显示,近年来南京银行把握银行业科技发展趋势,对信息科技的投入始终保持较高力度。2018年该行信息科技投入4.7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73%,这一比例即便在整个上市银行中也居于领先水平。2019年,该行将继续保持对信息科技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强度,加大重大项目开发力度,支撑大零售金融、交易银行、普惠金融等场景打造,助力全行经营效能提升和转型发展。据悉,该行在今年经营预算中将安排不少于6亿元,用于信息科技的研发建设。 南京银行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2018年在全国城商行中率先设立数字银行管理部,全面贯彻数据治理监管指引,初步搭建全行数据治理架构。同时,与多家知名外部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探索智能化领域的创新项目。2018年成功完成14个数据平台项目群建设的投产。未来,该行将坚持向“经营数据化”和“管理数据化”转型,深入开展数据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打造数据产品超市。 该行的“鑫云+”互金平台致力于做中小银行和行业平台的连接者。2018年,“鑫云+”已经完成与25个知名平台的对接,实现8家支付通道的接入,并且在消费金融、小微贷款、聚合支付、账户服务、投资理财、资产证券化等多个产品领域开展密切合作。截至2018年末,平台累计获客近千万,贷款账户超过2500万户,存款账户超过17万户,累计发放贷款超过 820亿元,贷款余额350亿元,日贷款交易峰值达到100万笔。 专注小微,普惠金融践行社会责任 南京银行一直践行“责任金融”理念,始终坚持服务普惠金融的初心,坚守支持实体经济的本源,把发展普惠金融作为重要使命,围绕支持小微、“三农”、“双创”等领域积极布局。在总行专设普惠金融部,总分行协同推进普惠金融业务发展,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截至2018年末,普惠金融贷款余额为247.03亿元,较年初增长88.43亿元,占全行新增贷款比例10.80%,连续两年完成定向降准目标。多年来,该行在南京地区科技文化贷款的市场份额超过50%,领先优势明显。 该行创新服务理念,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阶段前移,更大范围服务于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全面推动“苏科贷”产品的应用,升级现有“鑫科保”产品;积极对接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创新推出“技术交易贷”产品;响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鑫融合”“鑫人才”“鑫高企”及“鑫转化”产品,不断拓宽产品覆盖面;连续多年组织“鑫智力杯”创新创业大赛,2018年活动共吸引700余家企业参加报名,筛选150余家开展深入合作,为更多科创企业提供金融活水。 据了解,南京银行还与地方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合作推出“鑫农保”业务模式,服务区域优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支持现代农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强化合规,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始终是银行经营的生命线,南京银行2018年资产质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该行2018年和2019年一季度不良贷款率为0.89%,始终将其控制在1%内,在上市银行中保持了较为领先的水平。 记者了解到,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南京银行落实监管要求,不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质量。,深入推进各类检查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提升内部管理;全面评估不良资产,采取多种方式清收处置问题资产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准,风险缓释水平较高,风险抵补能力较强。在中银协公布的2018年“陀螺”评价体系中,南京银行位列“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城商行”组第四位,充分反映了该行的稳健发展能力。 2019年该行仍将全力管控好资产质量,强化审慎风险管理偏好,从客户经营和风险防控两方面入手,不断加强和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抓好客户集中度管理,执行好各类风险限额,健全资产质量管控长效机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同时该行持续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坚守合规底线,推动合规文化建设。启动实施“鑫盾工程”,进一步完善内控体系,构建权责清晰的员工行为管理模式体系,真正将合规文化融入到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详情]

渤海银行不良双升 上市计划只字未提
渤海银行不良双升 上市计划只字未提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近日,渤海银行公布了该行2018年年报。该行去年实现营收231.75亿元,同比下降8.05%;而净利润则为70.8亿元,同比增长4.83%。 虽然净利润表现不错,但渤海银行去年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率“双升”。截至2018年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104.17亿元,比当年年初增加23.07亿元;不良贷款率1.84%,比当年年初上升0.1个百分点。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渤海银行不良率已经连续多年攀升。2015年、2016年、2017年这三年的年底,该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35%、1.69%和1.75%。 渤海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是未上市的三家股份制银行,其上市进展备受关注。2018年,渤海银行成功解决了信托持股的问题,为上市扫清了最大障碍。近些年来,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但在2018年的年报中,渤海银行对于上市只字未提。 对于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以及上市的最新计划,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渤海银行相关负责人,其表示“不接受采访”。随后记者发邮件至该行官网留下的邮箱,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发力消费金融 2018年年底,渤海银行资产总额1.03万亿元,比2017年年末增长3.18%,在股份制银行里面算是规模较小的。在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中,广发银行资产规模已经突破2万亿元,恒丰银行资产规模在1万亿元左右。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渤海银行正在发力消费金融业务。报告期内,该行零售贷款年末总额1678.40亿元,增速达到41.28%,余额占比29.58%,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时高于公司贷款11.96%的贷款增速。 “在股份制银行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很多年前就开始布局信用卡业务、消费金融业务等。目前,很多中小型银行通过助贷业务间接发力消费金融,这是一个捷径,可以快速做大规模。”华南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零售业务战略的推动下,近两年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整体发展快速,部分银行的消费金融业务与助贷机构合作开展。 “助贷机构往往具有消费场景、借款用户、互联网技术等优势,而银行具有牌照和低成本资金的优势。助贷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能够发挥双方各自优势,并且逐步提升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能力。当然,双方的合作需要在合规、责任主体清晰的前提下进行,银行也要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能急于求规模而放松风控标准,否则也可能造成坏账风险的上升。”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向记者解释称,在2017年底的现金贷整治政策开始,银行与助贷机构的合作逐步受到监管。 在对公贷款投向方面,渤海银行排名靠前的行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时代周报记者梳理,不良率较高的是制造业,达到10.69%;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为7.57%。 另外,渤海银行采矿业不良率攀升的幅度明显,2017年年底不良率为0.99%,2018年年底达到9.25%。 年报未提上市 作为三家未上市的股份制银行之一,渤海银行的上市进程一直备受外界关注。渤海银行成立时,通过设立信托计划引入近200名信托股东(合计持股10%),持股人数突破200人在当时成为一大创新。但这随后成为渤海银行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其增资扩股和上市的重大阻碍。 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拟IPO企业如果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这三类股东之一,即需要先清理完这三类股东才能上市,因此信托计划是彼时渤海银行上市之路的最大障碍。 年报显示,去年渤海银行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为,天津信托退出,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海实业”)、圣恩纳实业(天津)有限公司、天津象合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接手了天津信托持有的该行全部股权。 泛海实业一家独大,接受了8.06亿股,占转让股份的94.82%。到了去年年末,泛海实业代替天津信托成为该行的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为9.49%。不仅如此,泛海实业还参与到了渤海银行正在进行的第三轮增资扩股中。 截至去年年底,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61%,一级资本充足率8.61%,资本充足率11.77%,各级资本充足率均符合监管要求。 渤海银行有12家股东,主要股东为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5%、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持股19.99%、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3.67%、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1.67%、泛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持股9.49%、天津商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8.00%。其中,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投资控股为天津市国资委一级下属企业。 信托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该行上市的最大阻力已经消失。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近些年该行高层在多个场合均有提及上市计划。 最近一次是在去年年底。2018年12月20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渤海银行董事、副董事长、渣打银行大中华区战略发展总监冯载麟谈道:“我们都希望将渤海打造成一个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中资银行,因为我们有上市的目标,所以,渤海的企业治理架构需要符合上市银行的标准。” 2017年6月27日,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也曾表示,渤海银行争取在2017年下半年启动上市进程。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之间,品牌知名度的差异是非常大的,尤其对小银行而言,不实现上市,就不会有全国性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也会有限。“上市对中小银行声誉的提升,作用是非常大的,市场开拓也会更容易些。”曾刚表示。[详情]

江苏银行里程碑:资产规模超两万亿城商行增至三家
江苏银行里程碑:资产规模超两万亿城商行增至三家

   原标题:资产规模超两万亿城商行增至三家 来源 证券时报 记者 刘筱攸 总资产规模首次站上两万亿——这是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江苏银行创出的里程碑式业绩。至此,国内两万亿俱乐部的城商行升至三家,分别为北京银行(截至一季度末2.64万亿元)、上海银行(2.06万亿元)和江苏银行(2.005万亿元)。 同时,江苏银行一季度营收111.25亿元,创出29.18%的同比增幅;净利润37.71亿元,同比增幅14.4%。该行不良率与2018年末的1.39%持平,然而,成本收入比大幅下降两个多百分点至26.11%,打出今年“开门红”。 不良率五年来最低 作为江苏省内唯一一家省属和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江苏银行得益并且反哺了区域经济。 以披露了详细数据的2018年报为准,江苏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在去年末达到1220亿元,较年初增长16.89%;其制造业贷款新增量排名江苏省内第一,占全省增量的三分之一。因为江苏省内先进制造业聚集,其先进制造业贷款又在该行制造业贷款总额中占比达到41.86%,一年提升了3.84个百分点。 在民营经济扎堆的长三角地区,2018年,江苏银行向实体经济投放贷款总额达3000亿元,对接服务实体企业超4000家。2018年末,该行小微贷款余额超过3600亿元,完成“两增两控”。去年该行率先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的20条举措,同时率先创设挂钩民营企业债券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为江苏省纾困基金提供资金支持;此外,涉农贷款增速保持江苏省内同业领先,对苏北12个省重点帮扶县(区)贷款增速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4.74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力将贷款资源倾斜至区域实体经济的同时,去年末和今年一季度末江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维持在1.39%,较2018年初下降了0.02个百分点,创5年来新低。此外,证券时报记者发现,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保持在1以下,资产质量继续改善。同时,该行拨备覆盖率在一季度由203.84%提升至210.76%。 打造对公三大特色 各家银行都在着力打造自身特色和拳头产品,不少银行把力气花在了零售上。记者了解到,江苏银行并未高开高打地强调零售战略,但却积极借力外部渠道,将零售拳头产品做大。 截至去年末,该行直销银行个人客户数在业内首超3000万,管理客户资产近400亿元,累计交易金额1万亿元。此外,江苏银行还在业内率先自建开源大数据技术平台,引入47大类外部数据源,为打造其智慧金融高地打下数据基础。 数据显示,2018年,江苏银行全行零售贷款同比增长超过40%,储蓄存款余额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2018年末全行消费贷余额1056亿元,增幅超过80%。 差异化展业方面,记者了解到,江苏银行希望在科创、绿色、跨境业务板块持续塑造业务特色,打造名片级业务。 2018年报显示,该行科技金融持续保持江苏省内第一: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17亿元,在对公实贷中占比提升2.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授信客户覆盖率提升2个百分点,领先优势持续巩固;作为国内第二家赤道银行(第一家是兴业银行),全行绿色信贷余额796亿元,较年初增长18.3%。 此外,江苏银行绿色信贷占对公贷款比例12.9%,较年初提升0.7个百分点,绿色信贷余额和占比在江苏省内均排第一。跨境金融在城商行板块保持领先,2018年国际结算量达1360亿美元,同比增长10%;自贸区业务快速增长,总资产217亿元,较年初增长51%。[详情]

张家港行一季度净利增速13.9% 不良率微升至1.53%
张家港行一季度净利增速13.9% 不良率微升至1.53%

  张家港行一季度净利增速13.9%,不良率微升至1.53% 澎湃新闻记者 郭钰 来源:澎湃新闻 4月26日晚间,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行,002839.SZ)披露了2018年度年报及2019年一季度业绩报告。 截至2018年末,张家港行总资产1134.46亿元,同比增幅10%;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较年初增长9.5%至1242.4亿元。2018年全年,张家港行实现营业收入29.92亿元,同比增长23.9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5亿元,同比增长9.44%;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13.9%。 横向比较来看,张家港行2018年的净利润在6家江苏上市农商行中排名第5,营业收入排名末位。2018年该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9.39%,较2017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在江苏6家上市农商行中排在第4位。 一季度零售贷款占比首次突破30% 值得注意的是,张家港行2018年力推零售转型,从指标来看初见成效。截至2018年末,该行个人贷款占到贷款总额的29%,而上年末这个数字为23%。今年一季度末,该行贷款余额增加近32亿元,其中个人贷款占比首次突破三分之一,达到30.32%,个人贷款增速8.39%,公司贷款增速3.56%。个人贷款增速高于公司贷款。 截至2018年末,该行个人存款占到存款总额的43.82%。今年一季度末,该行零售存款占比进一步上升至46.6%。其中个人存款增速15.65%,公司存款增速6.99%。个人存款增速高于公司存款。 截至2018年末,张家港行存款总额接近800亿元,较年初增长12.7%,贷款总额突破600亿元,较年初增长22.6%。截至2018年末,该行净利差2.37%,较上年提升0.25个百分点,净息差2.56%,较上年提升0.23个百分点。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该行存款总额达到881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增幅10.86%,贷款总额达到633亿元,较年初增长31.8亿元,增幅5.30%。截至一季度末该行净利差2.48%,净息差2.70%,较年初均有提升。 资本充足率略微下降,不良率有所反弹 截至2018年末,张家港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5.65%、11.94%、11.94%,较上年末增加2.72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0.12个百分点。2018年7月,该行曾发行25亿元可转债。截至一季度末,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58%、11.15%、11.15%,较年初有所下降。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2018年末的不良率为1.47%,今年一季度末略有上升,至1.53%。这也是不良贷款率连续六个季度下降后首次反弹。2018年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23.85%,较上年提升38.25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末,该行的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下降2.31个百分点,达到221.54%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该行在机构改革方面有较大动作。2018年该行构建了构建对公业务集中运营、零售业务网格化管理的新模式,完成对本地基层支行的全面机构改革,形成“7+2+16+1”机构设置,即7家中心支行、2家综合支行、16家零售支行、1家对公支行,2018年该行新开设了苏州分行和江阴支行。 张家港行称,目前该行形成了苏州、无锡、南通3家分行为支柱,拥有省内外14家异地支行、2家控股村镇银行并投资5家农商行的区域性银行格局。 (本文来自于澎湃新闻)[详情]

多家上市农商行业绩出彩:营收强势 净利增速平稳
多家上市农商行业绩出彩:营收强势 净利增速平稳

  ⊙张艳芬 ○编辑 陈羽 作为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农商行是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上市农商行2018年报和2019年一季报的陆续披露,农商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效果渐次呈现。 在A股上市的7家农商行中,除青岛农商行之外,其余6家银行均来自江苏省,且均集中于苏南地区。截至4月26日,已经有常熟银行、江阴银行、无锡银行、苏农银行、紫金银行等发布了2018年报业绩,部分银行发布了2019年一季报。 从2019年一季报看,常熟银行、江阴银行和紫金银行三家农商行盈利能力超过去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20%。其中,江阴银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1亿元,同比增长41.15%。只是由于计提拨备等因素,该行净利润增速并没有跟上,一季度末该行实现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增长5.93%。 紫金银行和常熟银行今年一季度的营收净利增速大幅超过去年。截至3月末,紫金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2.09亿元、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86%、15.34%;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37亿元、4.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25%、20.96%。 梳理2018年报数据来看,多家上市农商行的营收和净利也取得了两位数增长。 从营业收入看,江阴银行、张家港行、紫金银行、常熟银行、苏农银行以及无锡银行在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6亿元、29.92亿元、42.3亿元、58.24亿元、31.50 亿元以及31.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09%、23.94%、16.77%、16.55%、15.54%以及11.95%。 从净利润看,常熟银行、无锡银行、紫金银行、苏农银行、张家港行以及江阴银行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4.86亿元、10.96亿元、12.54亿元、8.02亿元、8.36亿元、8.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3%、10.11%、10.20%、9.72%、9.57%、6.05%。 相对于营业收入的强势飙涨,多家农商行的净利润增速则表现平稳。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去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从而平缓了相关业绩增速,而农商行的贷款中多为风险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计提拨备的力度更不会小。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坚持“支农支小”的金融生力军,虽然上市农商行披露数据各有差异,但总体看,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占据农商行总贷款的大头。以常熟银行为例,该行贷款户数达25.35万户,户均贷款36.61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占总贷款之比分别为65.05%和67.79%。该行服务县域及乡镇的网点135家,占该行江苏省内所有分支机构和网点的91%。[详情]

杭州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4% 不良率降至1.45%
杭州银行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4% 不良率降至1.4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杭州银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8.94% 不良率降至1.45% 每经记者:肖乐 每经编辑: 卢九安 图片来源:摄图网 4月26日,杭州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资产总额9210.56 亿元,较年初增加880.81亿元,增幅10.57%;负债总额8638.92亿元,较年初增加827.47亿元,增幅10.59%;贷款总额3504.78亿元,较年初增加666.43亿元,增幅23.48%,贷款总额占资产总额比例38.05%;存款总额5327.83亿元,较年初增加841.56亿元,增幅 18.76%,存款总额占负债总额比例61.67%。 杭州银行2018年年报截图 2018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0.54亿元,同比增长20.77%;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54.12亿元,同比增长18.94%。从利润表构成来看,非息净收入增长较快,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加大,2018年杭州银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39.92亿,同比增长14.06%,非息净收入30.62亿,同比增长65.13%;资产减值损失计提60.1亿元,同比增加14.84亿元,增幅32.79%。 展开剩余56% 截至2019年一季末,杭州银行总资产9346.01亿,较2018年末增长1.47%,一季度实现营收52.94亿,净利润18.15亿,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6.64%和19.25%。 2018年,杭州银行资产质量继续好转,不良贷款率及关注类贷款比例双降。2016年至2018年末,其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62%、1.59%和1.45%。关注类贷款比例1.26%,较上年末下降1.59个百分点;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82.06%,较上年末下降57.58个百分点,其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比例74.07%,较上年末下降45.3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56%,较上年末提高44.97个百分点。 杭州银行2018年年报截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8年,杭州银行持有41%股份的杭银消费金融也实现较快增长。截至2018年末,杭银消费金融经审计总资产为89.46亿元,净资产为4.76亿元,2018年营业收入2.92亿元,实现净利润2040.33万元。2017年,杭银消费金融总资产16.71亿元,净资产为4.56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4991.04万元,净利润-3459.84万元。 杭州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定下了2019年经营目标,计划2019年末资产总额较2018年末增长7%左右,2019年净利润力争实现12%以上的增长,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4%以内。[详情]

建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渐显
建行负债端成本压力渐显

  本刊特约作者 刘链/文 根据 建设银行 公布的2018年年报,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88.91亿元,同比增长5.99%;实现净利润2546.55亿元,同比增长5.11%。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6%,比2017年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从营收层面来看,在2018年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的背景下,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增速基本保持平稳,但净利润增速环比有所下降。2018年全年,建设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9%,增速比前三季度微升0.05个百分点。其中,净利息收入增速受净息差收窄的不利影响,比前三季度下降1.94个百分点,表明其净利息收入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另一方面,手续费与佣金净收入增速延续稳中有升的态势,2018年,建设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4.45%,比前三季度提升1.38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了净利息收入下滑的负面影响。此外,受拨备计提力度加大的影响,建设银行净利润增速环比略降。2018年,由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层面都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建设银行拨备计提力度逐季加大,全年信用减值损失同比增长18.55%,增速比前三季度提升3.82个百分点。受拨备计提力度加大的影响,建设银行2018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仅为5.11%,增速比前三季度放缓1.11个百分点。 从资产质量层面来看,考虑到2018年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建设银行仍能实现不良贷款率的微降和拨备覆盖率的提高,实属不易。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6%,比前三季度下降0.01个百分点,比2017年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同比、环比均实现下降。而且,从更长的时间来看,从2016年下半年以来,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稳步改善的态势。由于建设银行资产分类真实性较高,其改善趋势并未受到2018年银行业不良认定趋严的负面影响。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仅为60%,与同业相比,不良认定的严格性与资产质量的真实性由此可见一斑。由于建设银行在四季度进一步加大了拨备计提力度,使得2018年年末的拨备覆盖率环比大幅提升13.21个百分点至208.37%,拨备覆盖率水平在四大行中排第二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表现不错,但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长却有一定的压力。2018年下半年,建设银行资产端平均收益率上行幅度小于负债端成本率上行幅度,对公司利息净收入的增长形成一定的压力,如果未来这一趋势延续的话,则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增速短期内还将继续承压。不过,在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普遍低迷的大环境下,建设银行2018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速逐季上升,对营收的贡献凸显。其中,电子银行业务、托管业务、投行业务、担保承诺业务手续费表现明显好于行业平均水平。随着资管新规影响的逐渐弱化,建设银行理财业务收入降幅将会逐渐收窄,其对中间业务收入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减弱。 存款增长压力增大 根据2018年年报,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规模达到23.22万亿元,同比增长4.96%,环比小幅下降0.56%。其中,贷款同比增长6.29%,环比小幅下降0.05%;存款同比增长4.55%,环比下降0.69%。在资产规模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建设银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99%,净息差为2.31%,同比增长10BP,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7.48%,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4.45%,成本收入比为26.42%,同比下降53BP;此外,虽然建设银行年化ROA 为1.13%,同比保持不变,但年化ROE为14.04%,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建设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5.11%,与前三季度6.4%的同比增速相比小幅回落1.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拨备计提力度加大所致,拨备前净利润同比增长7.5%,增速仍保持稳定。建设银行2018年实现营收同比增长5.99%,其中,手续费收入在信用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带动下增速提升,比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至4.4%。净手续费收入增速回升,从结构上看,占比较高的银行卡手续费、电子银行仍保持较快增长,而理财收入和代理业务同比下滑幅度略有缩窄。 但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速比前三季度放缓2.2个百分点至7.5%,一方面是由于资产规模增速的乏力,建设银行四季度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资产规模环比下降0.6%;另一方面,四季度息差也小幅下降,建设银行2018年全年息差为2.31%,低于前三季度2.34%的水平,表明四季度单季息差有所下降,息差的收窄主要是由于存款增长压力的增大,存款成本比2018年上半年提升5BP带动付息负债成本提升3BP,与此同时,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比2018年上半年仅上行1BP。也就是说,尽管报表显示的拨备前利润仍保持稳定增长,但实际上建设银行四季度存款成本有所抬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拖累息差小幅收窄,未来这一变化趋势仍值得关注。 除了资产规模增速有所放缓外,建设银行资产结构开始向零售领域倾斜,而对公存款增长承压。截至四季度末,建设银行总资产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5%、-0.6%,其中,贷款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6%、0,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达到57.6%。把信贷结构拆分来看,建设银行信贷资源进一步向零售端倾斜,新增贷款中有73%投向零售贷款,零售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提升2.12个百分点至42.4%,其中,按揭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2.8%、15.6%。另一方面,从负债端来看,截至四季度末,建设银行存款同比、环比增速分别为5%、-0.7%,其中,活期存款占比为53.5%,存款规模总体保持稳定。但从结构上来看,2018年,建设银行总存款的增长主要依靠竞争激烈的零售存款拉动,相比之下,对公存款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对公存款规模比上半年末下降3.6%。根据中银国际的分析,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存款集中交存央行的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能是导致对公存款规模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后续仍需关注零售转型对存款增长产生的影响。 而2018年四季度单季净息差下行与资产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有关。从统计数据上看,建设银行四季度单季净息差的下行主要原因是资产端结构的调整,贷款占比下降,其他相对低收益资产占比上升,而从负债端看,存款占比略有下降,但是付息率上升。存款平均付息成本比2018年中期上升5BP至1.39%,其中,个人定期存款的付息成本上升较多。与此同时,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略有下降,从总量上看,加回ABS后的贷款总额同比增长8.6%,略有放缓。从结构上看,由于票据规模增速较快,占比上升,零售贷款占比基本保持稳定,而对公贷款占比略有下降。对公新增贷款的主要行业是房地产、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零售贷款的新增主要集中在按揭与信用卡贷款。在负债端方面,活期存款占比保持稳定,占比为55%。从存款的新增结构来看,主要来自于定期存款的增长,尤其是个人定期存款增长。 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6%,环比下降1BP,拨备覆盖率为208.37%,环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从不良结构上看,建设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略有上升,受ABS业务以及债转股业务快速增长的影响,全年不良核销净转出额大幅上升。但是由于净生成比率也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因此,总体不良率基本保持稳定。从各类贷款的不良结构变动情况来看,建设银行零售贷款中信用卡和消费贷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但是由于总体占比较低,对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影响不大。在对公业务方面,除了传统制造业外,近三年新增较多的传统低风险行业贷款不良贷款额增加较多,其中以电力和水利公用事业为主,需要继续跟踪这些行业不良率的变动趋势。 分季度来看,建设银行四季度不良率环比下降1BP至1.46%,不良率连续四个季度呈下行改善趋势,根据测算,建设银行四季度单季不良生成率为0.76%,环比保持稳定。关注类贷款占比为2.81%,环比下降1BP。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建设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不良贷款的比值仅为60.1%,表明其不良认定标准非常严格。在2018 年进一步加大拨备计提力度(同比增速达到26.8%)的基础上,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同比、环比分别增长37.3个百分点、8.2个百分点至208.4%,拨备充足度较为夯实,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3.83%,资本充足率为17.19%。 总体来看,除了净利息收入增速有所承压以外,建设银行较为真实的资产质量与较为充足的拨备水平是其未来业绩增长的蓄水池。 中原证券 分析认为,2018年下半年,建设银行资产质量表现仍好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逾期贷款占比较6月末下降0.15个百分点,且低于2017年年末0.02个百分点,缓解市场因2018年上半年逾期率上升而产生的担忧;第二,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较二季度末改善 0.01个百分点至2.81%。在净息差小幅收窄的情况下,建设银行扎实的资产质量与较高的拨备覆盖水平将为公司业绩保持稳定增长留足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尽管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拨备覆盖进一步夯实,但考虑到2018年四季度建设银行资产规模和净息差环比微降的因素,及2019年息差上升空间受资产端整体定价下行的制约以及拨备计提力度的加大,建设银行未来盈利增速的上行空间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 资产端收益率下滑 根据中泰证券的分析,建设银行这份2018年年报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亮点:其一,营收保持6个百分点的高增长,由净手续费增长与子公司成本大幅节约共同拉动所致。其二,资产质量总体保持平稳。不良率的环比下降、逾期率较半年度的下降,拨备对不良的覆盖能力增强。其三,资本内生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大幅提升49BP。当然,中泰证券同时也指出了年报中的两点不足:其一,四季度净利息收入环比下降4.5%,其中,生息资产规模略低于三季度,环比零增长,四季度单季年化净息差为2.09%,环比下降13BP。其二,考虑到加回的因素,不良净生成率实际上也有所上升。 具体来看,建设银行2018年全年实现营收保持平稳,在2018年经济形势并不是很好的背景下,6个百分点的高增速对于像建设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而言,实属不易。在管理费增多的拖累下,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速环比三季度微降0.3%;归母净利润在拨备计提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增速下滑1.3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末、2018年上半年末、2018年三季度末、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营收、PPOP、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7%、6.8%、7.2%、7.2%,3.9%、6.7%、7.7%、7.5%,5.4%、6.3%、6.4%、5.1%。 如果把建设银行2018年业绩同比增长进行拆分,结果如下:正向贡献业绩因子为规模、息差、成本、税收。负向贡献因子为非息、拨备(非息未剔除新准则影响)。细看各因子贡献变化情况,边际对业绩贡献改善的是:1.税收节约持续正向贡献。2.非息收入对利润同比增长的负向贡献减弱。边际贡献减弱的是:1.四季度规模增速稍放缓;2.息差收窄、对利润同比贡献度减弱;3.四季度成本节约较三季度递减;4.拨备计提力度持续加大。 对银行而言,任何时候资产质量情况都是市场非常关注的问题。那么,建设银行2018年的资产质量情况究竟如何呢? 整体来看,2018年全年,即使放在同业的大背景下看,建设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也是审慎的,我们可以多维度看不良率、逾期率以及拨备的情况。数据显示,建设银行的逾期与不良不存在剪刀差,加上其对不良的认定历来是持比较审慎的态度,因此,在加大不良认定的前提下,我们仍看到建设银行不良率环比下降1BP至1.46%、逾期率比上半年末下降 14BP至1.28%;而且,拨备对不良的覆盖能力增强,环比上升 13个百分点至208%,由此可以大体判断,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整体资产质量仍是较为平稳的。 根据年报,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即四季度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环比变动与累积数的变化是否相悖?中泰证券分析认为,预计是四季度折现回拨较多所致。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折现回拨比2017年同期多增近1400亿元,也比2018年上半年显著增加。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建设银行单季年化不良净生成实则为(不良变动+核销+净转出-折现回拨),累积不良净生成为(不良变动+核销+净转出),折现回拨的高增长使累计积数与单季数出现了较大的背离。 由此可见,建设银行在2018年净转出率增长较大,2018年全年净转出近1100亿元,比2017年同期多增800多亿元。净转出的激增与公司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增多而导致转出的损失准备金额增加较多有关。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被证券化的信贷资产为4473亿元,2017年同期为1534亿元,同比多增近3000亿元。截至2018年年末,债转股落地金额为1534亿元,2017年同期为1008亿元,同比多增近500亿元。 综上所述,从2018年全年来看,前三季度,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净利息收入,建设银行均保持增长态势,但进入四季度,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净利息收入环比下降 4.5%,息差环比收窄,资产规模与三季度持平,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数据显示,建设银行四季度净利息收入环比下降4.5%,其中,生息资产规模略低于三季度,环比基本是零增长;四季度单季年化净息差为2.09%,环比下降13BP,利息收入的下降主要来自息差的环比收窄。息差的收窄主要是资产端收益率的下滑,四季度资产端收益率环比下行10BP,负债端付息率也微升了3BP。资产端主要是信贷结构变动与利率走低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总体贷款占比环比下降约0.1个百分点,较低收益率的债券投资占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且利率走低。另一方面,信贷构成中收益率较低的票据占比大幅提升,且票据收益率持续下行。由于三季度海外与子公司贷款单独提出,三季度、四季度的贷款结构不可比,因此,我们来比较年底与半年度的情况,截至2018年年末,票据占比提升1.4个百分点,收益率则下降了0.3个百分点;债券投资收益率下降5BP(预计小微投放也有部分让利)。而在负债端,存款占比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表明存款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存款压力拉升付息率,存款成本有所抬高。这一点在未来一段时间仍需密切关注。 从资产负债增速及结构来看,建设银行四季度存贷款规模增速均有所放缓。资产端的变化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贷款总体保持同比6.5%的增速,加回ABS同比增长8.7%,增速比三季度有所放缓。其中,2018年下半年,票据达到同比129%的高增速;个贷占比则平稳在13个百分点,对公预计出表较多,规模比2017年同期下降。第二,四季度债券投资同比高增长,预计主要是地方债投资增多所致。第三,在流动性宽松的货币环境下,同业融出保持稳定高增长。负债端主要是存款增长有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在2017年低基数的基础上存款同比增速仍有所放缓。 建设银行资产负债在结构上的变化是:资产端贷款占比微降0.1个百分点至59.6%,债券投资占比提升0.6个百分点至24.8%;负债端存款占比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84.1%,绝对值仍维持高位。 从信贷与存款的角度进行分析,2018年,建设银行按揭贷款与票据实现高增长,而对公存款规模略降。年报显示,建设银行2018年资产端信贷投向为压降对公贷款,而按揭贷款和票据则实现高增长。2018年全年,建设银行对公贷款比年初新增占比下降1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末新增占比大幅下降,预计有部分转向ABS。下半年,建设银行对制造业和批零压降较多,风险较低的房地产贷款新增投放较多。与此同时,按揭贷款也在发力,个人按揭新增占比为70%。此外,票据增长也较多,全年票据新增占比达21%。整体来看,这种变化是行业经营处境的缩影,在下半年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银行业加大对低风险优质资产的投放力度,建设银行也不例外。 再来看负债端存款情况,2018年,建设银行活期存款稳定在54%左右的占比。从客户结构看,对公存款受对公贷款压降的影响,同比负增长1.3个百分点。 从净非息收入的角度来看,建设银行手续费与净其他非息收入增速均回升。2018年,建设银行净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4.5个百分点,主要为占比较高的代销回暖、电子银行收入高增长拉动所致,净其他非息收入在子公司收入回升、成本大幅节约下实现同比17个百分点的增长,其中,子公司成本支出同比下降17%。2018年,建设银行成本收入比同比下降9BP,四季度单季年化成本收入比为 36.6%,比2017年下降9BP,其中,管理费同比增长5.1%,费用同比增速比三季度的4.2%略有提升。 截至2018年年末,建设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83%、14.42%、17.19%,环比分别增长49BP、50BP、96BP,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大幅提升49BP,核心一级资本的高增长主要由资本内生所驱动,资本内生特性凸显。风险加权资产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预计利润留存贡献资本充足率提升30BP,剩余部分预计由公允价值价值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带来,权益表“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及其他”环比大幅增加177亿元。不过,建设银行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升则是二级资本债的补充所致,2018年年底,建设银行发行了400亿元二级资本债。(证券市场周刊)[详情]

成都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7亿增55% 逾期贷款39亿
成都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7亿增55% 逾期贷款39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26日讯(记者马先震 田云绯) 4月24日晚间,成都银行(601838.SH)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成都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5.90亿元,同比增长20.0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49亿元,同比增长18.95%;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00亿元,同比减少127.93%。  在利润分配方面,成都银行拟以总股本36.12亿股为基数,每10股分配现金股利3.50元(含税),共计人民币12.64亿元。上述分配预案执行后,余下的未分配利润结转下一年度。  截至4月25日收盘,成都银行报9.15元,跌幅1.40%。 截至2018年末,成都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922.85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3.29%。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858.30亿元,同比增长25.00%。负债总额为4610.09亿元,比上年度末增长12.57%。其中,吸收存款3522.92亿元,同比增长12.63%。 2018年,成都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96.74亿元,同比增长29.63%。其中,利息收入186.85亿元,同比增长30.45%,主要由于生息资产规模增加;利息支出90.11亿元,同比增长31.34%,主要由于付息负债规模增加。 截至2018年末,成都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34.31亿元,同比增长55.26%。其中,贷款减值损失为27.17亿元,同比增长46.89%。 截至报告期末,成都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8.54亿元,较上年末的25.19亿元增长13.28%;不良贷款率1.54%,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7.01%,较上年增长35.60个百分点。  2018年末,成都银行逾期贷款余额39.15亿元,同比下降16.36%。其中,逾期1天至90天金额为11.18亿元,上年同期为13.87亿元;逾期90天至1年金额为12.72亿元,上年同期为13.06亿元;逾期1年至3年金额为10.20亿元,上年同期为17.50亿元;逾期3年以上金额为5.04亿元,上年同期为2.38亿元。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8年末,成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4.08%,较上年增长0.42%;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5%,较上年增长0.67%;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4%,较上年增长0.67%。  年报显示,2018年,成都银行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税前薪酬合计1014.46万元。其中,仅一位高管年薪超百万,其副董事长何维忠年薪为139.10万元。[详情]

北京银行:首家净利润超200亿城商行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银行:首家净利润超200亿城商行是如何炼成的

  北京银行:党建引领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拥抱数字化转型 来源:北京商报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北京银行在新时代深化转型、变革创新,成绩斐然、亮点纷呈的一年。2019年4月24日,北京银行发布了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向广大投资者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作为国内城商行的“领头羊”,北京银行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6.77%至200.02亿元,也成为国内城商行中年度净利润首家突破200亿元的“佼佼者”,在实现行稳致远、建设“百年银行”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坚实步伐。在这背后,是北京银行人孜孜不倦、夜以继日的不懈奋斗创造的胜利果实,在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时代大潮下,北京银行主动拥抱转型,打造了轻资本运营业务结构、探索智慧化风控的领先模式。 缔造神话 首家净利润超200亿元的城商行是如何炼成的 2018年,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绩效继续稳步提升,资产规模突破3.3万亿元,年度净利润超过200亿元,城商行“领头羊”地位更加彰显。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达到3.31万亿元,其中表内资产2.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3%;贷款总额1.26万亿元,增幅17.15%;存款总额1.39万亿元,增幅9.25%。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02亿元,同比增长6.77%,成为首家净利润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营业收入554.88亿元,增长10.2%;净息差1.88%,同比提升8个BP;成本收入比25.19%,人均创利接近140万元,经营绩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2019年一季度,北京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单季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3.34亿元,增幅9.49%,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亮眼的业绩表现背后,是北京银行深化零售转型、做精对公业务、金融市场业务“两高两轻”业务定位的体现,这样的发展模式也进一步奠定了北京银行业务发展的坚实基础。 在零售业务方面,北京银行持续深化“一体两翼”战略,推进线上、线下渠道智能融合。报告期内,北京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7%,全行贡献占比提升2.2%,其中利息净收入增长25.8%。资金量余额突破6500亿元,储蓄规模达到2901亿元,增幅15.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6.2个百分点,个贷规模达到3635亿元,增幅17.8%,储蓄、个贷实现全国市场份额及行内占比“双提升”。数据显示,该行零售客户数达2050万户、银行卡发卡量突破2500万张,客户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零售业务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北京银行“富民直通车”特色品牌首创互联网+农村金融跨界合作先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上线App 4.0;推出国内首张丝绸之路主题银行卡、首款“萌力星球卡”IP信用卡、品牌金条“京禧金”等特色产品;智能机具的零售业务迁移率达到80%,已实现70%以上网点覆盖;自主研发搭建网贷平台,推出自有线上消费贷;落地21国联合签证中心并首创全流程线上签证业务;推出“工会卡”十大服务体系,惠及近7万家企事业单位员工。 同时,北京银行在公司业务领域加大了稳存增存力度,人民币公司存款迈上万亿元新台阶,年末余额达到10514亿元,较年初新增756亿元,增幅7.75%。报告期内,北京银行发布企业手机银行App“京管+”,打造新型移动对公金融服务平台;发布“e商融”交易市场综合服务方案,打造“供应链金融+资金存管”线上创新业务模式;中标北京市规土委账户项目、人社部央保卡项目,进一步强化与中央部委及北京市财政的合作关系;投资银行累计承销发行债券204只,同比增幅42.7%,发行只数跃升北京市场首位,承销规模1418.3亿元,同比增幅33%。 金融市场业务则深化“高效能、高转速、轻资本、轻平台”发展战略,高收益资产占比较年初提升2.13个百分点,核心资产加权平均收益率较年初提升54BP,外币资产利差较年初提升53BP;联合SWIFT发布“一带一路”专属金融服务品牌“丝路汇通”,创新设立理财业务中心,持续发挥利润“增长极”、结构“平衡器”、客户“黏着剂”职能作用。 与此同时,北京银行持续完善区域布局,宁波分行获批开业,南通分行获批筹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北京银行全行分支机构总数达到650家,其中一级分行14家、二级分行11家,服务覆盖范围更加广阔。 双轮驱动 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特色发展模式 1996年,北京银行在原90家北京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而成,自成立伊始就确立了“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战略定位。作为以“北京”命名的银行,北京银行始终将服务首都建设作为首要战略定位,聚焦首都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和实体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不断加大资源投入、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供给。 2018年,北京银行围绕北京“三件大事”、“三大攻坚战”,不断强化特色金融供给和金融服务保障,成为世园会全球合作伙伴及唯一金融合作单位;首家成立城市副中心分行,成立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内首家支行——潞城支行,在城市副中心区域内已拥有10家综合性网点和4家社区支行,全力服务市属单位账户平移和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为延崇高速公路、北京新机场综合服务楼等一批重点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在发展过程中,北京银行始终紧跟国家战略、首都建设、产业转型大方向,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文化创意、节能减排等信贷支持薄弱领域小微企业发展,打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品牌。例如,北京银行创新设立中国银行业首家“文化创客中心”、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深化科技金融+文化金融“双轮驱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获得北京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为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银行创新设立总行级科技金融创新中心,推出“前沿科技贷”,主动“向前一步”加大对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与中关村管委会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三年1200亿元授信支持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会员总数超过1.8万家,为近3000家会员企业提供贷款近千亿元。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454亿元,增幅23%,累计为2.5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贷款超5000亿元,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及新三板创新层挂牌的北京企业中,北京银行客户占比分别达89%、87%、80%。 在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方面,北京银行设立首家银行系文化创客中心,搭建“跨界合作窗口、创业孵化空间、资源共享引擎、成长共赢舞台”四位一体服务平台;业内率先推网络电影供应链融资方案“票房宝”,创新推出“书香贷”特色产品和“文租贷”特色服务方案。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708亿元,增幅25%,累计为近6500户文创企业提供贷款2500余亿元,市场份额始终位居北京市首位。 北京银行优异的服务业绩也得到了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2018年4月,北京市委领导对北京银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肯定北京银行过去一年的工作,要继续为首都发展作出新贡献”。 不忘初心 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北京银行持续下沉服务重心,聚焦小微、民企、农户、市民四个维度加大普惠金融发展力度,并在全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小微企业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承载着推动国民财富增长的历史使命。从我国的实践看,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以及50%以上的税收。去年以来,监管层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对于北京银行来说,服务中小微企业既是响应监管的号召,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具体实践上,北京银行完成小微预审批模型一期上线;推进发票大数据系统对接与小微网贷平台建设;推出续贷产品“永续贷”,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贴合旅游休闲消费升级趋势,创新推出面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行业特色产品“农旅贷”等。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小微企业公司贷款余额4256亿元,同比增685亿元,增速19%,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单户授信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贷款同比增速30.8%,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户数高于上年同期,实现“两增”目标。文化、科技金融贷款余额分别达708亿元、1454亿元,增速均超过20%,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与此同时,小微业务不良贷款率0.94%,较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低于全行整体不良率。据了解,北京银行已累计为5万多小微企业主提供信贷服务,个人普惠金融贷款增速达到32%。 “不以规模定门槛、不以出身定政策”已经成为北京银行成立以来始终践行的信贷文化,作为一家地方性中小银行,北京银行全力服务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伴共赢成长。 2018年11月1日,国家领导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在党中央召开民企座谈会当天,北京银行召开 “守初心·秉真心·用匠心”心系民营经济助力企业发展座谈会,邀请7家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座谈并发言交流。通过深入交流,北京银行切实感受到民营企业发展的不易,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1月20日,北京银行首次推出与中债增进公司联合创设的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这是银行间市场首单以AA评级民企发行的CP作为标的债券的CRMW。北京银行也成为首家创设CRMW的首都金融机构,有力提振首都地区民营企业发债信心,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范本。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民营企业公司贷款余额2612亿元,较年初新增364亿元,在“2018北京民营企业百强”榜单304户民企中,北京银行客户占比超60%。 在服务广大农户、市民百姓方面,北京银行也做出诸多尝试:深化“富民直通车”品牌特色,首开互联网+农村金融跨界合作先河、首推京东联名富民卡、首创移动服务站模式,累计建设各类服务站点近300个,富民卡累计发卡达80万张。截至2019年一季末,“京医通”项目已覆盖北京27家三级及以上医院,35个院部,累计发卡1951万张,社保卡绑定数539万次,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预约挂号入口。 顺势而为 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 经过23年的发展,北京银行多项经营指标均已走在同业前列,总资产从200多亿元增长至3.31万亿元,23年增长近165倍。2018年,北京银行按一级资本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千家大银行中排名从上年的第73位大幅跃升至第63位,连续五年跻身全球百强银行。 在世界品牌实验室品牌价值排行榜中,北京银行品牌价值达到449亿元,较上年大幅提升84亿元,位列中国银行业第7位。特别是,2018年10月,北京银行作为中方唯一金融企业代表参加中荷经贸论坛,并在国家领导人与荷兰首相吕特的共同见证下,与荷兰ING集团共同签署设立合资银行的谅解备忘录,成为中国中小银行积极参与中国金融开放进程的最新成果和标志性事件。 站在国内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时代背景下,北京银行选择主动出击,将“数字化转型”上升至全行核心战略层面。在北京银行的2018年年报“公司发展新举措”一节中,“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居于首位。北京银行表示,将推出“四项机制”,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打造线上业务专业团队,全方位开启建设数字化银行的新征程。 为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落地,北京银行成立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围绕数字化转型推出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跨线联动的专业评估机制、执行有力的项目落地机制、有力的督办和后评价机制“四项机制”,以敏捷化的体制机制带动科技创新与业务创新的敏捷开展。同时,落实“移动优先”战略,据了解,北京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4.0版本,人均使用时长提升116%,人均启动次数提升34.95%,日均活跃人数提升26.84%。 另外,北京银行成立线上业务专业团队,线上贷款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线上贷款业务授信客户突破400万户,授信金额超700亿元,放款余额超100亿元,不良率保持较低水平。高标准建成可满足未来50年科技发展需求的顺义科技研发中心,创新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模型实验室,加强数据仓库平台与大数据平台建设,打造“智慧服务”、“智慧风控”、“智慧营销”、“智慧运营”体系,全面助推全行数字化转型。 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已近在眼前。在业绩发布会上,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透露,北京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近日将挂牌运营。 除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北京银行还希望借助ING Bank N.V的直销银行经验,投资设立中外合资银行。2019年3月,北京银行宣布,拟投资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将借鉴ING Bank N.V直销银行成功发展经验,借助金融科技打造全新数字化银行品牌,力争成为积极响应并践行中国金融开放相关重大举措的标杆。 牢筑“防火墙” 发展与稳健并行 风险管理是银行的生命线,曾经历过从死到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难忘历程的“京行人”更加深知风险防控对一家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北京银行坚持以“严控增量、化解存量”为抓手,加大不良“双控”力度,建立动态化、差异化风险跟踪督导机制。作为国内第一家建成风控指挥中心的商业银行,北京银行实现全口径风险监测、全流程风险防控、全机构指挥互动,提升风险防控智慧化水平,风险管理得到持续加强,资产质量始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1.46%,拨备覆盖率217.51%,拨贷比3.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3%、9.85%、12.07%,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1个BP。今年一季度,北京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截至2019年一季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4%,拨备覆盖率214.11%,拨贷比3%,风险抵御能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 报告期内,北京银行严格落实银行业市场乱象治理和监管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全面风险管理,加快风控指挥中心二期建设。持续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建立“一人一表”独立风险管理考核机制,加强风险协同联动管理,强化信贷投向引导和业务规划,进一步促进全行业务转型。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持续提升体系文件的有效性、适用性。 张东宁曾表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北京银行坚决打击违纪违规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化解力度,加快风控指挥中心建设,确保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时刻紧绷合规经营的“紧箍咒”、时刻敲响风险防控的“警示钟”,为中央“站好岗、放好哨”,为首都百姓“看好家、护好院”。 红色引擎 深化“党建+”特色模式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实现了政治定力与市场活力的完美融合。 北京银行坚持以“党建+”引领全行改革发展各领域,扎实推进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举办3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轮训班”、召开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两优一先”评选活动、聚焦“B+T+X”体系和“一规一表一册一网”载体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充分激发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好“四种形态”,深入开展行内巡察和“送廉政教育”活动,有效维护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事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纪律保证、作风保证。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北京银行加快改革创新的重要一年。张东宁表示,北京银行将紧密围绕“党建引领、数字转型、传承文化、防控风险、永续发展”的工作主线,积极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各项监管要求,加快推进金融科技子公司建设、理财子公司和中外合资银行设立申请等重点工作,不忘初心、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一往无前,以更加优异的发展业绩续写北京银行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年银行”的新篇章,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详情]

不良率连升5年的银行都有谁? 华夏银行等五机构上榜
不良率连升5年的银行都有谁? 华夏银行等五机构上榜

  来源:轻金融 有人欢喜有人忧。 当四大行的不良率,在2018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时,仍有部分上市的中小银行(包括A股和H股)的不良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 而不少中小银行的不良率上升趋势,已经持续了多年,却仍未有好转。轻金融统计发现,一共有5家中小银行,连续5年,每一年的不良率都在持续上升。 这5家银行都有谁呢? 按2018年不良率高低排列,它们分别是:郑州银行(2.47%)、华夏银行( 1.85%)、民生银行(1.76%)、天津银行(1.65%)、重庆银行(1.36%)。有2家是股份行,3家是城商行。 一、郑州银行 不良率大幅“跳涨”! 从上图不难看出,作为首家A+H股上市的城商行,郑州银行的不良率在2018年大幅飙升了0.97个百分点,从年初的1.5%上升到年末的2.47%。郑州银行还是目前上市银行中不良率最高的银行,也是少有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的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降了28%)。 与此同时,2018年末郑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只有154.84,相比年初下降了53个百分点。 发生了什么? 对不良率上升原因,郑州银行的解释,是“受区域环境制约、信用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影响,同时根据监管要求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总额与不良贷款率上升。” 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 从产品类型划分的不良贷款来看,郑州银行2018年对公和零售贷款不良率全线上升: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不良率上升至2.94%,较上年上升1.19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率上升至1.74%,较上年上升0.84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2018年郑州银行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从1.75%上升到了3%;个人消费贷不良率从0.83%上升到了2.38%;购车贷款不良率从0.18%上升到了3.18%。 按行业划分的贷款及不良贷款情况 郑州银行公司贷款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1)制造业、(2)住宿和餐饮业、(3)批发和零售业以及(4) 农、林、牧、渔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27%、3.39%、2.49%、5.24%。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2018年郑州银行制造业不良率出现翻倍,且上升到了两位数。 随着郑州银行加大计提力度和不良确认严格度,未来不良率会不会好转呢? 二、华夏银行 2018年12月,华夏银行定增遇阻,遭证监会十连问:高达261亿元的“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为何没计入不良贷款?彼时,华夏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未划归为不良贷款的金额达261.5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66%”。 随着年报公布,华夏银行资产质量仍然存在压力。2018年末,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8.09 亿元,比上年末增加 52.12 亿元;不良贷款率 1.85%,比上年末上升 0.09 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行业分布来看,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5.64%、4.56%、4.5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 0.66、 0.65、1.12 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地区分布中,华北及东北地区不良贷款率为 2.37%,较上年末上升 0.49 个百分点,华南及华中、华东、西部地区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72%、 1.42%和 1.38%,分别较上年末下降 0.27、0.09 和 0.19 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认为,华夏银行不良逾期偏离度仍然待修复。不良/逾期90 天以上贷款提升18ppt至68%,但仍明显低于100%,待2019 年进一步清理修复。 三、民生银行 2018年,民生银行加大不良贷款专业化处置力度,核销转让不良资产消耗拨备高达584.21亿元。不过,不良贷款总额仍有538.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9.77亿元,增幅12.48%;不良贷款率1.76%,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同时,拨备覆盖率134.05%,比上年末下降了21.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36%,比上年末下降0.30个百分点。 从不良贷款行业集中度来看,2018年民生银行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占比都出现下降,不过金融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上升较为明显。 从不良贷款区域来看,民生银行在华东地区的不良贷款下降明显,其他地区都出现上升。 不过,随着核销力度不断加大,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在慢慢出清,逾期贷款连降三年。 四、天津银行 2018年末,天津银行的不良贷款为47亿元,较前一年增加人民币9.9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4%,上升0.14个百分点,天津银行称,不良率上升主要由于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资产。 按行业划分的不良公司贷款分布情况 天津银行的不良公司贷款主要包括来自制造业及批发和零售业。 其中,制造业不良率从2.56%上升到了5.41%;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从3.61%上升到了4.74%;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则从6.74%上升到了49.92%。 太恐怖了,这意味着天津银行在采矿业的贷款,一半都形成了不良。 按地域划分的不良贷款分布情况 从不良贷款地域来看,2018年,天津银行在山东地区的不良率翻倍;在天津和河北的不良率也有所上升;在上海地区的不良率在明显下降。 五、重庆银行 2018年末,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28.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81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36%,较上年末上升0.01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2018年重庆银行公司类不良贷款余额为20.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7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03个百分点至1.57%;零售类不良贷款余额为8.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4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上升0.10个百分点至1.24%。 不难看出,无论是公司类还是零售类,不良贷款都出现双升,不过好的现象在出现。重庆银行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占比和余额出现双降,拨备覆盖率也有比较大的提升。[详情]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破200亿城商行 不良率微升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破200亿城商行 不良率微升

  北京银行成首家净利润破200亿城商行 不良率微升 新京报讯(记者 侯润芳)北京银行昨日夜间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该行2018年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02亿元,同比增长6.77%,成为首家净利润突破200亿元大关的城市商业银行。不过,2018年不良贷率较2017年有所上升,增加了0.22个百分点。此外,子公司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简称“北银消费金融”)转亏为盈。 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行表内外总资产达到3.31万亿元;公司资产总额25728.65亿元,较年初增长10.43%。负债总额23787.31亿元,较年初增长10.48%。2018年度归母净利润200亿元,同比增长6.77%;成本收入比25.19%,人均创利超过130万元;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4.88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02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0.20%和6.77%。 不过,该行2018年的不良贷款率有所增加,拨备覆盖率下降。年报显示,2016年、2017年、2018年该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7%、1.24%、1.46%。根据本行口径统计,2016年、2017年、2018年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10%、12.34%、12.03%,2018年较2017年下降31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33%、9.86%、9.8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14%、8.83%、8.89%。此外,2016年、2017年、2018年近三年北京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56.06%、265.57%、217.51%,2018年较2017年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年报显示,北银消费金融转亏为盈。 作为国内第一家挂牌营业的消费金融公司,近年北银消费金融颇受关注。北京银行发布2017年年报显示,2017年北银消费金融给北京银行带来2800万元的亏损;若按北京银行占其35.29%的持股比例估算,那北银消费金融2017年全年则亏损约7934万元。 2018年年报显示,北银消费金融转亏为盈。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395521万元,全年投放个人消费贷款405432万元,存量客户达到111万户,全年实现净利润3475万元。 此外,在昨日的业绩发布会上,北京银行董事长张东宁表示,北京银行的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近日将挂牌运营。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编辑 刘晓阳 校对 柳宝庆[详情]

成都银行资产突破5000亿大关 2018营收净利均双位数
成都银行资产突破5000亿大关 2018营收净利均双位数

  成都银行资产突破5000亿元大关 去年营收净利均“双位数” 财联社(北京,记者李然)讯,4月25日深夜成都银行(601838.SH)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截至一季度末,该行总资产突破5000亿元大关至5088.86亿元;2018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5.90亿元、46.49亿元,同比增长20.05%、18.95%,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同时,该行继续夯实资产质量,截至2018年末不良率为1.54%,继2017年降至2%以下后继续降低;拨备覆盖率连续提升至237.01%,高出监管要求近100个百分点。 不过,2018年该行中间业务收入有所下滑,在利息净收入增长29.63%的同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21.50%,其中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收付及委托、投资银行业务等业务收入均有所减少。进入一季度,这个趋势有所逆转,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大幅增长40.52%。 营收净利均“双位数”增长 2018年,该行持续推动资产增长、大力拓展负债业务、努力培育新业务增长点。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行总资产为4922.85亿元,一季度进一步增长至5088.86亿元;总贷款为1858.30亿元,增长25.00%,贷款中以公司贷款为主;总存款3522.92亿元,增长12.63%,存贷比为53.72%。 2018年全年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增长20.05%、18.95%,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据业绩快报和年报数据看12家城商行有上海银行、宁波银行等7家城商行达成这一成绩。资产收益率为1.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6.04%,在同类型银行中处于较为领先水平。 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增长30.45%,利息支出增长31.34%,最终利息净收入为96.74亿元,增长29.63%。“主要是生息资产规模增加,”该行解释称。 2018年该行资产质量进一步好转,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总额为28.54亿元,不良率1.54%;关注类贷款总额为34.93亿元,比例降至1.88%,不良贷款偏离度低于100%。此外,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37.01%,高于监管140%的要求近100个百分点。 “一方面通过制定信贷政策指引,强化客户准入,营销优质客户,强化贷款全流程管理,在源头上控制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现金清收、转让、诉讼以及核销等方式,加快存量不良贷款处置,”该行表示。 中间业务收入需持续发力 财报显示,2018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3.08亿元,同比下降21.50%,占营业收入比重为2.66%,较2017年近一步降低。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中理财及资产管理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收付及委托、投资银行业务、担保鉴证业务及其他都有所减少,仅清算和结算业务收入有所增长,同时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也大幅减少,“主要是银行卡手续费支出减少,”该行表示。 不过,从一季度财报看,这一情况有所改观,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8816.8万元,同比增长40.52%,“主要是手续费收入增加,手续费支出减少,”该行解释称。 据悉该行在高度重视个人理财等中间业务服务发展的同时还大力发挥与与四川锦程消费金融的协同合作,2018年四川锦程消费金融总资产为33.05亿元,营业收入2.30亿元,净利润7647.93万元,扭转了2017年增速下降的局面。 此外,2018年该行还探索构建“大零售”转型业务格局,个人贷款余额为488.46亿元,增长26.29%,略高于总贷款增速,其中主要以个人购房贷款为主,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贷款和信用卡透支增长仍缓慢。 今年一季度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开门红”,分别为30.03亿元、12.67亿元,同比增长16.89%、22.78%;不良率继续降至1.51%,拨备覆盖率为230.73%。[详情]

北京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超200亿元 同比增6.77%
北京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润超200亿元 同比增6.77%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杜冰 本报讯 记者杜冰报道 4月24日,北京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年报显示,该行2018年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0.02亿元,同比增长6.77%。营业收入554.88亿元,增长10.20%;净息差1.88%,同比提升8个BP;成本收入比25.19%,人均创利接近140万元,经营绩效保持上市银行优秀水平。 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表内外总资产达到3.31万亿元,其中,表内资产2.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43%;贷款总额1.26万亿元,增幅17.15%;存款总额1.39万亿元,增幅9.25%。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46%,拨备覆盖率为 217.51%,拨贷比为3.1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93%、9.85%、12.07%。 2019年一季度,北京银行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单季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3.34亿元,增幅9.49%,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率降至1.40%,拨备覆盖率为214.11%,拨贷比为3.00%,风险抵御能力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详情]

西安银行交A股首份"成绩单" 零售转型进入"快车道"
西安银行交A股首份

  原标题:西安银行交A股首份“成绩单” 来源 北京商报 西北第一家A股上市银行首份 “成绩单”出炉。4月23日,西安银行披露2018年全年业绩经营情况。2018年西安银行总体经营情况持续向好,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在以“规模、效益、质量、资本”实现动态均衡发展的战略导向下,资产质量也不断向好。2019年是西安银行上市元年,这一年里,西安银行在研判金融业态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乘风顺势,稳中求进,持续推动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打造西部领先的上市银行”的总体发展战略愿景,深化改革创新,加速转型发展。 营收净利双位数增长 据西安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西安银行总资产为2434.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存款总额1559.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9%;贷款总额1327.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9%。盈利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全年,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59.7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1%,其中利息净收入大幅上升22.8%,主要得益于净生息资产日均余额的增加和收益率的上升。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62亿元,同比增长10.82%。每股净资产4.99元,每股收益0.59元,同比增幅分别达12.9%和11.32%,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西安银行切实把“防风险、抓重点、补短板”贯彻到各项经营管理工作当中,实现全机构、全风险类型和全业务品种风险管理全覆盖以及各类资产资本和风险拨备的全覆盖。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2%,同比降低0.04个百分点,逾期90天以上贷款和不良贷款的比例下降至92.41%。西安银行2018年资本充足率为14.17%,较上年上升0.3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87%,较上年上升0.28个百分点。 2019年对西安银行非比寻常, 3月1日,西安银行正式登陆上交所主板,成为西北地区首家A股上市银行。西安银行董事长郭军表示,“上市后,西安银行将紧跟经济转型步伐,以更加成熟的姿态、更加主动的作为,依托资本市场,瞄准行业先进,完善公司治理,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把更高质量、更具智慧的金融服务带给每个企业、每个家庭和每个消费者,与区域经济互生共赢,一路同行”。 零售业务转型进入“快车道” 在2018年里,西安银行零售业务转型深入推进。在信用卡方面,拓展“人才贷”、“车位分期”、“装修金”等多种场景下的信用消费贷款,提供全天候金融服务方案。消费金融业务全年开展笔数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47.53%、232.46%;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发卡量新增5.2万张,同比增长229.88%;信用卡持卡客户实现交易317.71万笔,交易额达4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34%和23.84%。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是该行的直销银行。西安银行持续提升“新丝路Bank”直销银行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获客能力与服务水平。截至报告期末,直销银行管理产品规模达232.49亿元。 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西安银行也不遗余力,制定了差异化授信政策和“标准化”审批服务模式,时限更短、服务更细、覆盖更广。同时,加强贷后管理力度,严格执行风险事项报告及处置机制。截至2018年末,西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41亿元,增幅21.74%,小微企业贷款客户数4804户,全年累计新增发放小微企业贷款142.84亿元。此外,西安银行还专门制定了“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授信政策,重点支持“一带一路”中能源、冶金、化工、高新技术、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截至2018年末,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贸易融资近千万美元,提供跨境结算达4000多万美元。 “三大战略机遇”求发展 2019年是西安银行上市元年,这一年里,西安银行在研判金融业态发展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乘风顺势,稳中求进,持续推动数字化、特色化、综合化转型,打造西部领先的上市银行”总体发展战略愿景。 西安银行用“十个着力”,实现“十个提升”来总结未来的发展方向,一是着力深化战略规划,提升战略引领能力。二是着力优化公司治理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三是着力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四是着力强化公司零售业务,提升市场竞争地位。五是着力拓展业务资质牌照,提升综合竞争能力。六是着力优化信贷管理体系,提升服务实体能力。七是着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提升数字银行能力。八是着力加快运营体系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效益。九是着力深化人才绩效管理,提升目标导向作用。十是着力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提升战斗堡垒作用。 除了加速科技化转型外,西安银行也充分认识到资管新规带来的市场划分及增加盈利来源的重大机遇。对理财子公司的建立,西安银行副行长王欣透露,“我行已经从客户分类和培育、IT系统建设、提升产品设计及投资管理能力、引进培养估值核算人员等多个方面构建新的理财业务体系。将从尝试发行低风险、波动较小的净值型产品开始,逐步丰富产品种类进行业务转型,并择机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详情]

西安银行:2018年净利润23.62亿元 增长10.82%
西安银行:2018年净利润23.62亿元 增长10.82%

  新浪财经讯 4月23日消息,西安银行披露2018年年报及2019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59.76亿元,较上年增长21.31%;净利润23.62亿元,增长10.82%;每股收益0.59元。不良贷款率1.2%,较上年下降0.04个百分点。公司拟每10股分配股利1.6元(含税)。今年一季度,西安银行实现净利润6.995亿元,同比增长15.02%。 [详情]

净利润增速垫底,民生银行2018年缘何滑铁卢?
净利润增速垫底,民生银行2018年缘何滑铁卢?

  原标题:小微式微 民生求生 作者:苏黎 民生5年来的战略转型是在“瞎折腾”? 一顿操作猛如虎,仔细一看原地杵——复盘民生银行近五年业绩,似乎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在二十多家已披露年报的银行中,归母净利润增速以1.03%徘徊在垫底边缘——这是民生银行2018年全面改革转型第一年交出的成绩单。再往前看,自2015年起民生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未超过5%。盈利指标表现平平,资产质量也亮起红灯。近五年来,民生银行不良率一路上行,从2014年的1.17%逐年攀升至2018年的1.76%,而拨备覆盖率却一路下行。 这五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民生银行懈怠了吗?不。 从实践来看,民生银行素来以积极进取的风格著称,这几年也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甚至多项业务都在同业中扮演“改革先锋”的角色。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靠小微业务起家:民生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曾高达48%  谈起民生的“发家史”,还得从小微业务说起。 作为业内第一家发力小微业务的银行,民生于2009年率先推出“商贷通”,旨在为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商户提供包括快速融资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同年,民生银行正式将小微业务定位核心战略之一。 随后,民生银行逐年实现了小微业务从量到质的突破:从2010到2013年相继跨越了1000亿、2000亿、3000亿元和4000亿元大关。到2014年,民生银行全年小微贷款发放额达到453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027亿元,小微客户总数达到291万户,直逼300万户关口。甚至在巅峰时刻,民生银行2013年的小微贷款占全行贷款比例最高达26%。 5年时间,民生银行打造出小微金融的金字招牌,也当之无愧收获了“小微之王”桂冠。凭借着这张王牌,民生银行的业绩也高歌猛进。 “小微金融业务在09-12年曾取得辉煌的成绩,是这段时期民生银行高ROE(25.2%,2012)、高估值(1.5XPB,2012)的重要推手,其08-12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48%。”天风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指出。 而小微业务背后的核心推手,就是民生银行时任董事长——董文标。 作为一家股权结构较分散的民营银行,作风强势的董文标在担任民生银行董事长8年间多方斡旋,保证股东之间相互制衡,又不影响业务发展。然而,这种微妙的平衡在董文标离职后被彻底打破。与此同时,民生的小微业务也日渐式微。 2014年8月,执掌民生银行近20年的董文标正式离职。伴随着这位灵魂人物的离去,民生也开启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后董文标”时代:民生战略转型眼花缭乱 要说这五年,民生银行确实也没闲着。在传统银行纷纷发力转型之际,民生银行也折腾出不少动静。 “凤凰计划”是洪崎接棒董事长后提出的首份转型规划。 2014年5月,民生银行成立“应对利率市场化重点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业工作小组,启动了“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提升规划”项目。2015年1月,民生银行召开“应对利率市场化能力提升规划项目成果汇报及实施安排讨论会”,洪崎在会上将该项目命名为“凤凰计划”,寓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5年2月8日,民生银行正式启动凤凰计划,推进全面战略转型和经营管理体系再造。 “这是为了同董切割,(民生)抛弃了中小微战略。”一位资深银行业人士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在董文标离开的第二年,对民生银行来说可谓是跌宕起伏。2015年,在经历了董事长、行长变动后,民生银行又在二级市场遭到“野蛮人”安邦举牌。内忧外患,危机四伏。在此背景下,民生银行的战略调整显得异常重要,这关乎到它们接下来几年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凤凰计划”共分为七个模块,分别是战略聚焦与治理模式、资产负债匹配和流动性管理、风险管控模式管理、综合定价能力提升、成本管理与效率提升、人才管理与领导力提升、IT平台与数据管理。在此战略框架下,民生银行先是将“砍刀”指向小微业务。根据凤凰计划的长期目标,未来小微将与零售、公司业务,各占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小微权重将大幅降低。在大零售框架下,民生开始集中火力推广社区银行。此外,在组织架构方面,民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事业部改革…… 实践证明,轰轰烈烈凤凰计划并未让民生涅槃,包括社区银行在内的诸多项目最终也是一地鸡毛。 “民生银行原来以中小企业为战略方向,虽然激进粗放,但战略方向不应调整,这几年转型其实很盲目,往哪里转不清楚。”前述资深银行人士分析指出。 的确,这几年招行稳守“零售之王”宝座,平安来势汹汹欲打造金融科技帝国,浦发逐渐发力数字生态银行。而民生,昔日的“小微之王”在近几年不断调整战略,却愈发让外界看不懂。 “凤凰计划”破产后,2017年底,民生银行董事会又审定了《改革转型暨三年发展规划方案》,确定了“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的战略定位。2018年,是民生银行全面改革转型的第一年。而就在这全面转型的第一年,民生银行交出的成绩再次让投资者大跌眼镜。 复盘2018:净利润增速垫底 资产质量承压 纵览已出炉的上市银行2018年财报,在所有实现净利正增长的银行中,民生银行以1.03%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垫底,创下近五年来新低。 2018年,尽管民生银行归母净利润首次突破500亿元,但净利润增速却以1.03%徘徊在垫底的边缘。除了郑州银行以-28%的净利降幅位居行业最后,已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均实现净利润增长。其中,宁波银行以19.84%领跑,招行以14.84%位居第二位,民生银行则以1.03%排在最后。 从收入结构来看,民生银行利息收入呈现大幅下降趋势。2018年,该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跌11.41%。对此,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解释称,由于新金融工具有关会计准则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形成的收益不再计入利息收入。按照还原口径分析,利息净收入则为增长。 在中间业务收入方面,民生银行2018年非利息净收入实现了38.73%的大幅增长,但主要靠“其他非利息净收入”,该部分收入主要是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汇兑收益组成。而另一方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增0.81%。其中,代理业务手续费、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佣金分别下降23.86%、45.8%。 不仅盈利能力疲弱,民生银行资产质量也逐渐承压。 回顾民生银行近五年不良率,竟是一路攀升。从2014年到2018年间,不良率分别为1.17%、1.6%、1.68%、1.71%、1.76%。而另一方面,民生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却是一路下降。近五年,该行拨备率分别为182.2%、153.63%、155.41%、155.61%、134.05%。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生银行“补血”压力也不容小觑。根据监管要求,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2013),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9.5%,其他银行在此基础上分别少一个百分点,即8.5%。而民生银行2018年底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6%,距离监管红线高出不到一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民生银行这几年交出的成绩单是“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更是创下净利润增速新低。但曙光在于,小微业务又重现升势。2018年末,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4069.3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7.91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总贷款的13.38%。 那么,兜兜转转饶了一大圈,在经历了多番眼花缭乱的战略调整和业务改革后,此番小微业务重回主战场,能挽救民生银行于“瞎折腾”之中吗?[详情]

民生银行不良率上涨 主业风险犹存
民生银行不良率上涨  主业风险犹存

   日前,民生银行发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并进行了分红——每10股派发人民币3.45元,计现金分红151.05亿元。这是近三年来民生银行分红占净利润比率最高的一次,达到30.01%。但此次大手笔分红,却被外界称为“打肿脸充胖子”。 如今,摆在民生银行面前的,不仅是银行主营业务存在一定风险、屡次因业务违规领取罚单等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或许也显示出其内控方面存在隐忧。 不良率连续上涨 降低拨备或为粉饰利润 对于民生银行2018年的业绩来说,其实不乏亮点。据其年报显示,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67.69亿元,同比增长124.88亿元,增幅8.6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3.27亿元,同比增长5.14亿元,上增1.03%。 但在光鲜的业绩背后,有市场人士则表示,如果追究其归母净利润的增长原因,得到的答案却并非是业务扩张带来的业绩增长。而真正的增长原因,是依托所得税税费下降所带来的的成本收缩。而按照上述人士计算,若刨去所得税下降的因素,其利润总额实际上同比下降了2.93%。 此外,突破500亿大关的不良贷款余额,也成为了民生银行将要面对的又一难题。据年报显示,2018年,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率,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2.48%与0.05%。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民生银行不良率第八年上涨,由2011年的0.63%一路上涨到2018年的1.76%。 数据来源:民生银行历年年报 在此背景下,本报告期民生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也较上年末下降了33.03亿元,拨备覆盖率也随之出现了21.56%的大幅下调。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计提不良贷款拨备会直接冲减当期利润,高拨备会导致银行本就不乐观的利润减少,财报的数据将会变得更加难看。而减低拨备或许也是民生银行为了粉饰利润的无奈之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在年报中表示,本报告期拨备覆盖率按照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银监发【2018】7号)的规定执行。该规定要求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至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2.5%,并对各股份制银行实行差异化动态调整的拨备监管政策。 据财经网粗略计算,民生银行如果按照旧的监管规定,将拨备覆盖率继续维持在150%的水平,按照民生银行本报告期的不良贷款余额为538.66亿元计算,公司的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大约在808亿元左右,那么此次将需增加大约95亿元的贷款损失准备。这将大幅度吞噬公司2018年的利润,并导致归母净利润同比出现明显下滑。 实际上,民生银行在此前的净利润情况,便已不容乐观。据历年年报显示,其归母净利润在近些年一直保持增长,但整体增速却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末,民生银行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仅为1.03%。 主业存在一定风险 无论是不良增长还是资本承压,都与民生银行资产质量不高、主业收入风险大脱不了干系。 民生银行的年报显示,在“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综合服务的银行”的三大战略定位中,其以“民营企业的银行”作为首位。与此同时,年报也表示,2018 年,民生银行累计发放民企贷款 1.37 万亿元,占累计发放对公贷款的 66.74%(含贴现);截至 2018 年末,民营企业贷款占对公贷款的比重达到55%。但在这组数据的背景,财经网则发现,民生银行对公贷款的不良率为1.54%,其中,公司类不良贷款合计约281.74亿元,占总不良贷款的52.3%。 此外,主营业务存在的风险性给民生银行的影响,也在年报数据中或许有所体现。2018年,该行贷款和垫款损失准备大幅上升,同比上升35.52%。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30,567.4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524.39亿元,增幅9.00%,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为50.99%,比上年末上升3.48个百分点。其中,公司贷款和垫款占比为59.74%。与此同时,该行利息净收入为766.8亿元,全年同比下滑11.41%。而2017年,这一直指标为下滑8.59%。此外,民生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不容乐观。截至2018年末,公司贷款和债券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达到82%,高于行业69%的平均水平。 对此,申万宏源在研究报告中表示:“民生银行一直以来都以积极进取的经营风格著称,截至2018年末,公司贷款和债券投资在总资产中占比达到82%,高于行业69%的平均水平。展望未来,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和银行对于民营和小微企业风险敞口的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会提升,而资产配置激进的银行净息差和资产质量下行风险更大。” 在进一步分析了民生银行不良情况后,申万宏源给出了总结性陈词:“这意味着(民生银行)未来拨备计提压力的加大和盈利增速的放缓。”并将民生银行评级下调至减持。 业务屡次违规 内控引人质疑 由此看来,民生银行的实际业绩,并不如大笔分红及年报所提及的那般光鲜,频频被罚更是使其失去了几分光彩。据财经网粗略统计,开年四月以来,民生银行因其违法违规行为,被罚没资金累计已近1500万元。罚单涉及问题包括违反支付结算规定、个人贷款资金被挪用、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 据银保监会显示,4月16日,大连银保监局公布了一批罚单,其中,民生银行一家独领11张。因掩盖资产真实质量,小微联保授信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部分信贷资金回流本行作承兑汇票保证金等,民生银行被累计罚没金额350万,4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而在此之前,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行,还因为违法违规发放贷款被青岛银保监局作出了没收违法所得356.3万元、罚款356.3万元,罚没合计712.6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此外,民生银行是支付清算类业务违规的“代表性”机构,去年更是收到了央行史上最大罚单,去年年3月16日傍晚,央行官网发布了对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新兴支付清算中心)违规开展清算业务的处罚公告,包括没收违法所得合计处罚金额分别为约1.63亿元。 更有甚者,据公开资料显示,曾有民生银行员工因涉嫌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罪在法院接受审理。该员工在没有真实贸易的情况下,违规开具近11亿元承兑汇票。相关证据显示,其违规开具票据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银行的存款业务量。 “民生银行之所以要铤而走险违规经营,与其民营小微企业业务占比较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了获取小微企业更高的利润,民生银行不在乎较低的违法违规成本。”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财经网表示:“频繁的领取巨额罚单说明其内控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会对银行的口碑及形象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见叶落而知秋,从一张张业务违规的罚单当中,似乎可以一窥民生银行带着几分困窘的内貌。而十大股东之一的证金公司选择“用脚投票”,持股比例由一季度的4.08%降至年末的2.87%,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态度。毕竟对于以资本立足的银行来说,若是基石不稳主业难安,再怎样的美化利润,也都是“掩目捕雀”而已。 【作者:王欣宇】(编辑:王欣宇)[详情]

紫金农商行一季报出炉:营收增超34.8% 净利增15%
紫金农商行一季报出炉:营收增超34.8% 净利增15%

  紫金农商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3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15.34%。其中,利息净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达37.6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763.6万元,同比增长高达79.34%。 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尚未结束,一季报却已拉开序幕。 4月22日,紫金农商行(601860)率先晒出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单。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该行总资产突破2000亿元,达到2094.2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8.42%。 营收方面,紫金农商行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2.09亿元,同比增长34.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15.34%。其中,利息净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达37.6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763.6万元,同比增长高达79.34%。 资产质量方面,该行不良贷款余额较2018年末的14.74亿元增加1.77亿元达16.51亿元,但不良贷款率较2018年末的1.69%下降0.01个百分点到1.68%。值得注意的是,紫金银行不良贷款率自2015年来保持持续下降趋势,表明该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紫金农商行是一家扎根南京市的老牌农商行,与南京地区经济增长紧密结合。作为重要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市经济发展基础条件优异。 紫金银行称,将首先通过调整优化资产结构、提高盈利、调整风险加权资产增速等内源性方式补充资本,未来适时发行普通股、可转债、永续债、优先股等符合监管规定的资本工具补充一级资本,通过择机发行二级资本债券等方式补充二级资本,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完善资本结构。[详情]

上海银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65%
上海银行2018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65%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周轩千 本报讯 记者周轩千报道 日前,上海银行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2018年是上海银行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的开局之年。上海银行2018年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核心指标持续改善,实现营业收入438.88亿元,同比增长32.49%;利息净收入299.37亿元,同比增长56.60%;拨备前利润345.84亿元,同比增长39.7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34亿元,同比增长17.65%。 2018年末,上海银行资产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0277.7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17%;贷款余额为8506.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11%,占总资产比重为41.95%,较上年末提高5.22个百分点;存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达到10424.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7%,占总负债比重为55.87%,较上年末提高0.24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1.14%,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332.95%,较上年末提高60.43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3.80%,较上年末提高0.66个百分点。[详情]

上海银行:2018年净利润180.34亿元 同比增长17.65%
上海银行:2018年净利润180.34亿元 同比增长17.65%

  新浪财经讯 4月19日消息,上海银行4月19日晚间披露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38.88亿元,同比增长32.49%;净利润180.34亿元,同比增长17.65%。基本每股收益1.56元。公司拟每10股转增3股并派现4.5元。[详情]

华夏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01亿 逾期贷款达551亿
华夏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201亿 逾期贷款达551亿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9日讯 华夏银行(600015.SH)昨日晚间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华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22.27亿元,同比增长8.8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54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09.35亿元,上年同期为-878.28亿元。 截至2018年末,华夏银行资产总额为26805.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84%;负债总额为24618.6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3%。 在利润分配方面,华夏银行拟以总股本153.87亿股为基数,每10股现金分红1.74元(含税),分配现金股利26.77亿元。 2018年,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为515.38亿元,同比增长8.92%。其中,利息收入为1160.36亿元,同比增长15.77%;利息支出644.98亿元,同比增长21.89%。 截至2018年末,华夏银行资产减值损失211.17亿元,同比增长20.0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201.86亿元,同比增长22.95%。 截至报告期末,华夏银行的贷款总额为16135.16亿元,比年初增加2194.34亿元,增长 15.74%。其中,不良贷款余额298.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12亿元;不良贷款率1.85%,比上年末上升0.09%。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分别为5.64%、4.56%、4.5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0.66、0.65、1.12个百分点。 2018年末,华夏银行逾期贷款余额551.17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49亿元,占比3.42%,比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 报告期末,华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158.59%,较上年同期上升2.08个百分点。 在资本充足率方面,截至2018年末,华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3.19%,一级资本充足率10.4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7%。 2018年,华夏银行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税前报酬总额为1292.16万元。其中,仅三位高管年薪超百万。董事、董事会秘书赵军学年薪259.87万元;职工监事孙彤军年薪164.04万元;职工监事李琦年薪109.42万元。[详情]

上市银行的“夸夸群2018”
上市银行的“夸夸群2018”

   作者:既见君子 银行年报中的各项金融数据备受各界关注,而各行年报中的董事长致辞、行长致辞,却存在着不一样的看点。 2018年上市银行年报已陆续出炉。银行年报中的各项金融数据备受各界关注,而各行年报中的董事长致辞、行长致辞,却存在着不一样的看点。 董事长、行长的致辞,通常会简单列举汇报年度银行经营业绩的具体数据,回顾去年经营情况、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董事长、行长们妙语连连,纷纷“点赞”自家银行业绩,展望未来发展方向,颇有一种“银行业务我家强”的意味,如果将这些致辞放在一起,完全可以组成一个 “夸夸群2018”。 五大行沉稳:工行经受风浪 建行善用“最温柔的手术刀” 五大行立足稳健经营,“稳”“稳中求进”是致辞中绝对的高频词汇。然而稳健之外,也不乏看点: 工行行长谷澍:体量越大,经受的风浪越大。在谈及工行的过去一年时,谷澍写道:“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治行理念和治行方略的认识和运用。必须以战略指引方向。体量越大,经受的风浪越大,越需要发挥战略的“风向标”和“定盘星”作用。”2018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976亿元,同比增长4.1%,盈利稳健。 农行董事长周慕冰:立足三农,“再造一个农业银行”。周慕冰表示,2018年农行“以服务乡村振兴为总抓手,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普惠性和专业化水平。更加聚焦精准、突出重点,推动金融扶贫取得更大成效。”“未来农行将着力打造客户体验一流的智慧银行、“三农”普惠领域最佳数字生态银行,努力“再造一个农业银行”。 ”年报显示,2018年农行农户贷款实现2499.87亿元,同比增长21.3%,主要是由于服务三农的互联网化新型信贷产品“农银惠农e 贷”的投放。 中行董事长陈四清: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我们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扎实推进新时代全球一流银行建设。”陈四清这样写道:“我们全力服务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做好“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累计为沿线项目提供授信支持超过1,300 亿美元,资产质量保持优良水平。” 建行董事长田国立:用金融这把“最温柔的手术刀”纾解经济社会“痛点”。总结建行的2018年,田国立使用8个强势排比,总结了建行的8个方面。同时他表示“建设银行人以“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为奋斗目标,用我们的耐心和坚忍不拔,用金融这把“最温柔的手术刀”纾解经济社会“痛点”。”年报显示,建行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房源超一千万套,并与全国326 个地级及以上行政区域签订了平台合作协议。 交行董事长彭纯: 百拾交行薪火赓续。2018年是交行创立110周年。彭纯写道:“作为中国最为悠久的民族金融品牌,交行跨越历史沧桑,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发展同向同行。百拾年积淀的深厚底蕴和文化力量,让我们面向未来更添底气和自信。” 股份行精彩:招行“王者归来” 中信带来“寒冬中的温暖” 相比五大行的沉稳,股份行的董事长、行长们的文笔就显得更加亲民,致辞中不乏热点“网红”词汇。 招行:王者归来,穿越周期。客户是与时光同行的最大底气。董事长李建红写道:“招行保持战略定力,以优异的经营成绩,在“王者归来”的道路上愈走愈实,硕果累累。”而行长田惠宇则在致辞中写道:“2018年,市场饱经风霜,招商银行依然穿越周期,硕果盈枝。”年报显示,2018年招行储蓄客户和零售客户总数分别达到1亿和1.25亿,分别增长17%和18%;“招商银行”与“掌上生活”App累计用户数达到1.48亿,增长43%,其中月活跃用户(MAU)突破8,100万。公司客户数突破180万,增长18%,当年新开户突破40万户。田惠宇这样写道:“客群基础加速增厚,是我们与时光同行的最大底气。” 浦发:敢为人先成就浦发基因,奋斗最可贵。浦发董事长高国富表示:“2018年是浦发银行成立25周年。二十五载恢宏发展成就,凝聚着浦发人的激情、汗水与智慧,敢为人先的精神成了浦发银行与生俱来的基因” 行长刘信义写道:“回首2018,奋斗最可贵。在全体浦发人的共同努力下,浦发银行集团总资产达6.29万亿元,较年初增2.48%。”年报显示,浦发银行在《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强”排名第25位,上升2位;《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227位,上升18位。 中信:让小微企业主“在2018年寒冬中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董事长李庆萍写道:“一位服装加工行业的小微企业主,受益于本行中小供应商贷款,2018年年底之前提早让应收账款变为现款,解决了多年来饱受困挠的催收应付账款问题,用他的话讲,“在2018年寒冬中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我们为此感到欣慰。”。年报显示,2018年末,中信银行在银保监会“两增两控”考核口径下,实现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36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45亿元,增幅48.45%。 光大:点赞2018,大鹏扶摇乘风起。光大董事长写道:“点赞2018,大鹏扶摇乘风起。” “光大银行的成绩备受各方瞩目:5 月,穆迪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正面”;7 月,在英国《银行家》杂志评选的“2018年全球银行1,000 强”榜单中列第39 位,较去年大幅跃升10 位”。年报显示,2018年光大营业收入达1,102.44 亿,增长20.03%。实现净利润337.21亿,增长6.67%。 平安银行:科技标签将更加醒目。平安银行董事长表示:“平安银行几经变革,不断发展,而立之年的我们,已成为一家零售特色鲜明、科技优势领先的商业银行。”在金融科技的具体方面,他写道:“近十年来,平安集团累计科研投入超过500亿元,创立了10多家新科技公司、25个科技研发实验室和6大科技创新研究院,累计申请科技专利超过12,000项。” 浙商银行:时间不会停止,脚步不会停滞。浙商银行董事长表示,2018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浙商银行“在奋进中书写了精彩的浙商答卷”。年报显示,浙商银行集团总资产164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5%;全年实现营收390亿元,较上年增长13.89%。“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时间不会停止,我们前进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滞。” 城商行蝶变,农商行立足本源 2018年,A股迎来了4家城商行:长沙银行、郑州银行、青岛银行和紫金银行。而农商行也有许多变化。 长沙银行:追寻属于全体长行人的大海与星辰。“2018年,对长沙银行而言的确非比寻常。”董事长朱国玉激动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夙愿得偿、乘风破浪的一年;这也是艰难困苦、劈波斩浪的一年。但无论得到还是失去,快意还是困顿,我们初心不变、雄心不改,始终在追寻属于全体长行人的大海与星辰。”2018年9月26日,长沙银行正式登录上交所;2018年末,长沙银行总资产5,266.3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2%,一举登上5000亿的资产平台。 郑州银行:筑梦前行,涅槃蝶变。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这样说:“筑梦前行,涅槃蝶变。2018年,是载入郑州银行史册的一年。本行历经二十年风雨兼程,几代郑银人呕心沥血,成功实现A股挂牌上市,首开国内城商行“A+H”双资本市场先河。” 青岛银行:立足本省,业务条线亮点纷呈。青岛银行行长王麟写道:“2018年,本行紧密围绕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快信贷投放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公司、零售和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条线亮点纷呈”。2018年,青岛银行IPO获批,并于2019年1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山东省内首家A股上市银行,全国第二家A+H股上市城商行。 紫金银行:2018 年收获颇丰。行长汤宇在致辞中写道:“2018 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公司成为首家A 股上市省会城市农商行。过去的一年,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稳健有力的步伐。公司资产总额和存款规模分别迈上1900 亿元和1100 亿元的新台阶,营业收入、净利润保持两位数增幅,经营势头良好。” 重庆农商行: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董事长刘建忠写道:“我们扎根重庆,深耕县域和农村。打通金融活水流向三农和实体经济的最后一公里,服务了重庆80%的人口,扶持了全是50%的小微企业成长壮大。”行长谢文辉表示,2018年重庆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500亿元,占比超过重庆的1/4”。 董事长、行长们的“题外话” 上市银行“夸夸群2018”除了给自家银行“点赞”之外,还有不少“题外话”。 工行行长谷澍:衷心感谢易会满。“易会满先生具有超高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善于洞察和把握金融规律,勤勉务实,专注投入。” 谷澍表示在易会满的带领下,工行“展现了大行风范、大行气象”,并对易会满在任期间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中信董事长李庆萍:广招人才,为优秀员工骄傲。“有一位理财经理,从半路出家到如今管理着近15亿元的资产,为了客户,兢兢业业,这是她成功实现工作“逆袭”、赢得客户信任的秘籍。我为她感到骄傲。”同时,李庆萍董事长还不忘为中信金融科技打了一则广告:“我们超越金融多一点还是科技多一点的争论,加强金融科技创新。未来,我们将全面构建金融科技生态系统,欢迎更多金融科技创新人士加入。” 2018年银行业面对金融环境变化各自探寻发展之路,上市银行“夸夸群2018”可谓亮点十足,而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正如长沙银行董事长朱国玉在致辞中所言:“传统银行,俨然就是那颗即将撞上木星的“流浪地球”,要改变行将毁灭的宿命,唯有拼死一搏、点燃自己、调转航向、冲破藩篱,进入一方更加浩瀚和瑰丽的宇宙。” 2019年,上市银行能交出怎样的成绩单,“夸夸群2019”又将如何延续,我们拭目以待。[详情]

华夏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208.54亿元 同比增5.22%
华夏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208.54亿元 同比增5.22%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华夏银行今日公布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722.27亿元,同比增长8.80%,较上年同期提高5.1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8.54亿元,同比增长5.22%,较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经营效益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年报显示,2018年华夏银行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截至年末,公司总资产规模达到26805.80亿元,较年初增加1716.53亿元,增长6.84%;贷款总额16135.16亿元,较年初增加2194.34亿元,增长15.74%;存款余额14924.92亿元,较年初增加585.85亿元,增长4.09%。 据了解,公司2018年继续深耕零售客户战略,通过加大重点客群的发展培育,不断完善客户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末,公司客户规模稳步增长,个人客户增长14.89%,其中,贵宾客户增长19.74%,私人银行客户增长16.02%,社区个人客户增长50.72%,信用卡有效客户数增长25.26%。公司个人存款余额2740.43亿元,较上年增长7.67%。 根据年报,2018年华夏银行业务结构持续优化,中间业务收入大大提高。具体包括:信用卡新增发卡529.4万张,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约40%;贸易金融加强轻型化业务发展,国际结算量、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约20%;网络金融业务向价值中心转变,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68%;投资银行业务方面,债券承销规模增长48.95%。 此外,公司更加注重成本管理。据了解,通过践行存款分类管理,公司有效地节约了资金成本。此外,公司还从量、价、效三方面进行成本精细化管控。华夏银行2018年全年成本收入比为32.58%,同比下降0.38个百分点。 业务稳步提升的同时,华夏银行2018年还完成了定增募资,通过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25.65亿股,募集资金292亿元,将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3.19%,为公司以后的业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资本基础。(韩宋辉)[详情]

华夏银行去年净利209亿 不良贷款率连续6年上升
华夏银行去年净利209亿 不良贷款率连续6年上升

  华夏银行2018年净利209亿同比增5%,不良贷款率连续6年上升 华夏银行保本和同业理财规模大幅压降。 郝昕瑶 4月18日下午,华夏银行(600015.SH)公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该行总资产规模达到26,805.80亿元,较年初增加1,716.53亿元,增长6.84%;其中贷款总额16,135.16亿元,较年初增加2,194.34亿元,增长15.74%;存款余额14,924.92亿元,较年初增加585.85亿元,增长4.09%。 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722.27亿元,同比增长8.80%,较上年同期快5.10个百分点;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54亿元,同比增长5.22%,较上年同期增加4.50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722.27亿元,同比增加58.43亿元,增长8.80%,比去年同期快5.10个百分点;资产收益率0.81%,净资产收益率12.67%。 资产质量方面,2018年该行不良贷款率1.85%,比上年末上升 0.09 个百分点。界面新闻注意到,该项指标自从2012年起至2018年已经连续6年上升。不良贷款余额298.0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2.12亿元;其中关注类贷款余额715.9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4.64 亿元,关注类贷款率 4.44%,比上年末下降0.1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由2017年156.51%提升至158.59%。 资本充足率方面,2018年华夏银行完成非公开发行普通股股票25.65亿股,募集资金约292亿元。该行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3.19%,一级资本充足率10.4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47%,对比2017年皆有明显补充。 报告显示,为结合监管要求和客户需求,适度压降同业业务,保持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华夏银行2018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6,135.16亿元,较年初增加2,194.34亿元,增长15.74%;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7.23亿元,较年初减少384.80亿元,下降95.71%;存放同业款项218.71亿元,较年初减少349.95亿元,降幅高达61.54%。 从贷款投放具体情况来看,报告期末该行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的比例与年初相比有明显下降,分别为15.47%下降至12.96%和12.13%下降至10.02%。而房地产业、票据贴现以及个人贷款和垫款与年初相比则有明显占比提升,分别为6.85%提升至7.39%、1.18%提升至2.42%和23.18%提升至26.77%。 华夏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在坚守合规经营基础上,加快理财子公司筹备进程,加强产品研发创新和资产管理投资研究能力,积极调整理财资金结构,强化流动性管理,大力开发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推动资管业务稳健发展。 报告期内,为遵循监管政策导向,华夏银行积极调整理财产品结构,停止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对非保本理财产品主动调降同业理财规模,理财业务整体规模呈现一定幅度的下滑趋势,全行共发行理财产品4,512只,销售金额合计25,218.96亿元,降幅3.25%;报告期末,全行存续理财产品1,865只,理财产品余额5,766.92亿元,降幅24.81%。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4,693.17亿元,降幅33.23%。在该行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中,个人理财产品余额3434.61亿元,同比增长25.29%。 在具体的业务利润收入方面,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华夏银行理财业务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降一倍以上。2018年该项金额为31.78亿元,占比15.79%;而在2017年该项收入为69.81亿元,占比34.14%。 在个人客户与零售客户方面,报告期末,该行个人存款余额2740.43亿元,比上年增加195.30亿元,增长7.67%,增长贡献持续提升。个人客户增长14.89%,私人银行客户增长16.02%。消费信贷客群增长12.52%,个人理财客群增长18.59%,社区个人客户增长50.72%。 此外,报告期末,华夏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104.83亿元,比上年增加363.98亿元,增长20.90%。信用卡新增发卡529.4万张,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约40%。 2018年该行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格局亦有重大改变,债券类占比由2017年的97.94%下降至35.78%;票据类则由2.06%大幅提升至64.22%。 (本文来自于界面)[详情]

华夏银行: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208.54亿 同比增5.22%
华夏银行: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208.54亿 同比增5.22%

  新浪财经讯 4月18日消息,华夏银行晚间披露了公司2018年年报。 年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华夏银行总资产规模达到 26,805.80 亿元,比年初增加1716.53 亿元,增长 6.84%;贷款总额 16135.16 亿元,比年初增加 2194.34 亿元,增长15.74%;存款余额 14924.92 亿元,比年初增加 585.85 亿元,增长 4.09%。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08.54 亿元,同比增加10.35 亿元,增长 5.22%,比去年同期快 4.50 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 722.27 亿元,同比增加 58.43 亿元,增长 8.80%,比去年同期快 5.10 个百分点;资产收益率 0.81%,净资产收益率 12.67%。 [详情]

农商行陷生存怪圈:不良攀升 贷款集中度高或为主因
农商行陷生存怪圈:不良攀升 贷款集中度高或为主因

  原标题:不良率攀升 农商行陷生存怪圈 来源:北京商报 随着商业银行年报的相继披露,底子薄弱、“垒大户”情结严重的农商行资产质量情况也浮出水面。4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60家农商行(包括已上市及未上市)2018年年报及2019年同业存单发行计划发现,近六成农商行披露了2018年末不良率数据,其中有18家农商行不良率上升,15家农商行不良率有所下降,2家农商行不良率与年初持平。在分析人士看来,农商行不良率上升与客户群体单一、贷款集中度高以及监管部门降低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要求等因素有关,未来应开展差异化竞争来缓解“垒大户”情结。 18家农商行不良率上升 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了53份非上市农商行年报及同业存单计划、7份A股及H股上市农商行年报。在这60份农商行年报及同业存单计划中,有35家农商行披露了2018年末不良率,其中内蒙古乌拉特农商行、濮阳农商行、湖北咸宁农商行、武汉农商行、山西临猗农商行、黑龙江建三江农商行、湖北襄阳农商行、河南兰考农商行等18家农商行2018年末不良率较年初有所上升。 内蒙古乌拉特农商行2018年末不良率进入“4”字头,达到4.1%,较年初上升1.63个百分点。湖北咸宁农商行不良率逼近4%,为3.74%,较年初上升了1.07个百分点。另外,濮阳农商行、黑龙江建三江农商行、武汉农商行、湖北襄阳农商行不良率进入“3”时代,分别为3.55%、3.2%、3.59%、3.64%;河南兰考农商行、张家界农商行的不良率也分别达到2.96%、2.3%。 根据湖北襄阳农商行2018年年报,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78亿元,较2017年末的2.59亿元大幅增加3.19亿元;不良率为3.64%,大幅上升1.7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上升使得拨备计提不充足,该行的拨备覆盖率由256.25%降至152.66%,接近监管要求120%-150%的红线。 另一家“3”字头不良率的银行是黑龙江建三江农商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率为3.2%,比年初上升了1.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85.93个百分点至153.51%,也接近监管要求的120%-150%拨备红线。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也有不少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出现明显好转。比如,贵州乌当农商行2018年末不良率为11.75%,虽然仍处于较高水平,但是比年初下降了3.22个百分点。此外,内江农商行、云南蒙自农商行、江苏如皋农商行、新疆喀什农商行等2018年末不良率也均较年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此外,在上市农商行中,目前已有江阴农商行、无锡农商行等7家A股及H股农商行披露了2018年年报。由于上市农商行保持了较好的资产质量控制能力,除重庆农商行和九台农商行外,其他5家农商行不良率均出现下降。 事实上,个别农商行、农信社等小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滑坡、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等问题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注意。审计署日前公布的2018年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显示,7个地区的部分地方性金融机构存在不良贷款率高、拨备覆盖率低、资本充足率低、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其中,河南省存在不良率高的问题,截至2018年底,河南浚县农商行等42家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超过5%警戒线,其中超过20%的有12家,个别商业银行贷款不良率超过40%。另外,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部分金融机构存在掩盖不良资产的问题:2016-2018年,河北银行、河南中牟农商银行、山东滕州农商银行等23家金融机构通过以贷收贷、不洁净转让不良资产、违反五级分类规定等方式掩盖不良资产,涉及金额72.02亿元。 贷款集中度高或为主因 农商行不良率上升与当前整体经济环境不佳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贷款集中度高、抗风险能力较弱。 比如,湖北咸宁农商行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行前五大贷款行业分别为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这五大行业贷款合计占贷款总额的59.53%,其中第一大贷款行业农林牧渔业余额占比高达15.68%。 对于湖北咸宁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东方金城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去年7月出具的评级报告中指出,该行对公贷款中房地产、建筑等行业贷款占比较高,行业投放较为集中,不利于信用风险分散。同时,该行2017年末关注类贷款占比达28.27%,未来信贷资产质量存在较大下行压力。 不止非上市农商行,上市农商行同样也面临贷款集中度高的现象。重庆农商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该行不良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不良率分别高达4.27%、3.44%和2.14%,其中制造业不良率较2017年末大幅上升了2.06个百分点。 对此,恒丰银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丽娟认为,一般而言,农商行主要依托当地经济,与当地经济有着较大的关联性,这也容易造成其贷款集中度高等问题,同时加上农商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及风控能力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容易导致不良率上升的现象。 另外,监管部门关于降低不良贷款偏离度的要求也使得农商行坏账风险暴露。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近期对武汉农商行开具的评级报告指出,2018年以来,该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划入不良贷款,201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50.56亿元,较年初大幅增长23.25亿元;不良率为3.59%,较年初上升1.38个百分点。 在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看来,农商行的主要客户群体都是农村或者基层的小微工商户,整体的信用水平和盈利能力都相对较弱,再叠加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对小微和农民的收益影响可能会更为显著,从宏观层面上决定了农商行不良率会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农商行涉及的相关行业也面临低迷的局面,比如农产品市场一直呈现持续走低的状况,进而也影响到农商行的相关业务。 差异化竞争化解“垒大户”情结 事实上,长期以来,农商行受限于地域、客户资源和员工素质等方面因素,已成为坏账暴露的重灾区。而随着金融去杠杆、监管趋严,农商行面临的不良资产压力依然存在。 银保监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但是较2017年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其中,农商行的不良率为3.96%,虽然较上季度末下降0.27个百分点,但是与2017年末相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指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商行的不良率仍有上升趋势。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表示,整体来看,农商行本身涉及的领域是一个较为低增长的领域,这种情况跟诸多商业银行的业务本身有一定的差别,所以如果整体经济增长放缓,政策对三农的支持不到位的话,很容易带来更高的不良率。 而在农商行整体资产质量承压的背后,应开展差异化竞争来疏解“垒大户”情结。王丽娟表示,贷款集中度高会增加农商行的不良风险,尤其是当地经济发生问题时,对农商行的影响会更大。所以,农商行需要提升经营、管理和风控能力,同时,也要有丰富的产品来服务客户,满足多类型客户的需求。 肖磊也指出,农商行需要更多差异化的信贷措施,能够很好地借助当地的信用中介来完善信贷数据的积累,持续做深耕化的服务,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未来资产的质量,降低不良率。 “农商行应依靠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倾斜,使得综合融资成本尽量降低。同时,政策也应使得农商行的业务相对适当扩大,除存贷款业务外,适当增加一些衍生业务,让农商行的收入多元化,增加抵抗风险的综合能力。另外,农商行还要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改善盈利模式和产品质量。”王剑辉补充道。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详情]

银行发力普惠金融 科技赋能成绩亮眼
银行发力普惠金融 科技赋能成绩亮眼

  原标题:科技赋能 银行发力普惠金融 来源:经济参考报 根据银行日前公布的2018年年报,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加大了普惠金融业务的整体布局力度,去年整体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也较快。在开展业务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来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进行风险防控。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普惠金融的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其根本在于普惠金融的思路和逻辑与做大企业有很大差异,需要一套独立的、具有差异性的服务思路、运营体系和监管体系。 成绩亮眼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考核机制,激励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从近日各行公布的2018年年报来看,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加大了在普惠金融的投入力度。 国有大行自2017年起陆续落地普惠金融事业部。年报显示,各大银行普惠金融相关机制在不断健全,普惠金融贷款增速也较快。建行在2018年率先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全行战略进行部署安排,全面规划布局,制定了普惠金融战略三年规划。截至2018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6310.17亿元,较上年增加2125.15亿元,增幅50.78%。农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银保监会“两增两控”监管口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9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07亿元,同比增速28.9%,高于全行贷款增速。中行年末普惠金融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0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26%,也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工行在总行和一级分行层面设立普惠金融推进委员会,承担三农信贷政策推进和统筹管理职能。 作为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的主力军,中小银行也纷纷发力普惠金融。长沙银行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其“两增两控”新增小微企业贷款54.70亿元,普惠金融贷款新增55.23亿元,“两增两控”和普惠金融达到监管要求,连续两年定向降准达第二档要求。宁波银行也在2018年创新升级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 科技赋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展普惠金融业务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也纷纷运用各类互联网和技术手段,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效率以及进行相关风险的控制。 在日前举行的CPCP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客户保护与赋能国际研讨会上,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表示,金融科技提供了一种新的效率模式和效率途径,一方面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改变了风险甄别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另一方面移动互联也改变了客户对金融的认识,使得银行获取客户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他介绍称,建行利用大数据来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出了“五化”模式和“三一”模式,“五化”是指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控险和综合化服务,“三一”是一站式服务、一分钟放款、一价式收费,这是数据和数字金融推动线上作业、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体现。 中信银行年报也显示,以“网络化、数据化、智能化”为目标,积极打造线上融资渠道,实现贷款申请、合同签订、提款还款的全流程线上化、自助式办理。中信银行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开发自动化审批和智能化贷后风控模型,实现普惠金融业务的参数化管控和快捷化处理。 张为忠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要做好线上线下结合,进行优势互补。“客户的成长和综合服务、深度服务的需求,仅通过技术是很难解决的。因此,传统银行的优势要充分发挥出来。传统银行经过多年的深耕市场,建立了庞大的网点机构和众多的客户经理等多层级人员,能更好地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因此,要整体性、系统化地思考,要在精准营销、细分金融生态场景、启发用户金融需求、提供综合服务及风险控制等多方面进行进一步重新调适和优化组合,将线上线下优势加法互补,提升触达客户和服务客户的能力。”他说。 亟待差异化 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普惠金融已经成为金融机构重点布局方向,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做普惠金融的思路和逻辑与做大企业有很大差异,需要一套独立的具有差异性的服务思路、运营体系和监管体系。 “从信贷资源上来看,过去大银行更多地服务大行业、大企业,转做普惠市场,在资源配置方式上、规模安排上、组织体系跟进上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过去我们在普惠金融方面的资源配置效率是比较低的,配置方式和节奏适应性是不强的。”张为忠坦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秘书长刘澄清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有资金优势,且还拥有众多全国性的网点,“除了自己做之外,还可以赋能给中小金融机构。”不过,他也表示,大银行已经积累了一批大企业客户,做普惠金融的话意味着要去服务底层客户。服务普惠金融客户和服务大企业客户的思路和逻辑不一样,因此,银行的普惠金融事业部一定要单独进行绩效考核,且在风险容忍度上要更高些,利率水平也要和一般贷款有一定差异。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汤烫建言,要设立专门的普惠金融银行,“中国的普惠金融市场非常非常大,我们要有专门的普惠金融银行,专门做普惠金融的机构,并且给普惠金融制定一套专门的监管制度,机构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则,可享受相应的补贴。”[详情]

贵阳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32亿元 逾期贷款近50亿
贵阳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32亿元 逾期贷款近50亿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7日讯 贵阳银行(601997.SH)4月15日晚间发布了2018年年度报告。2018年,贵阳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6.45亿元,同比增长1.3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7亿元,同比增长13.39%;实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9.75亿元,同比减少283.09%。 在利润分配方面,贵阳银行拟以总股本22.99亿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9.19亿元(含税);以资本公积按每10股转增4股,合计转增9.19亿股,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后,注册资本由22.99亿元变更为32.18亿元。 截至4月16日收盘,贵阳银行报15.07,涨幅10.00%。 截至2018年末,贵阳银行资产总额为5033.26亿元,较年初增长8.45%;负债总额为4674.83亿元,较年初增长6.62%。 贵阳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2018年贵阳银行的利息净收入为110.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8.61亿元增长1.89%。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总额的87.51%。 2018年,贵阳银行资产减值损失为36.19亿元,同比下降3.56%。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项目为31.91亿元,占比88.17%。 截至报告期末,贵阳银行的贷款总额1703.0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23.06亿元,较年初增长6.24亿元。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66.05%,较上年同期下降 3.6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5.95%。 2018年末,贵阳银行的逾期贷款金额为49.97亿元,较年初减少0.67%。 此外,截至2018年末,贵阳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12.97%,较上年同期上升1.41%;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22%,较上年同期上升1.68%;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61%,较上年同期上升0.10%。 2018年,贵阳银行现任及报告期内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税前报酬总额为916.31万元。无一高管年薪超百万,仅有八位高管年薪超60万。 董事长陈宗权年薪69.90万元;董事李忠祥(离任)年薪68.52万元;监事长张正海年薪79.76万元;副行长夏玉琳年薪63.13万元;副行长梁宗敏年薪64.12万元;副行长张伟年薪60.97万元;董事会秘书董静年薪84.61万元;行长李忠祥(离任)年薪68.52万元。[详情]

五大行年赚超万亿 超过19个中石油、28个茅台
五大行年赚超万亿 超过19个中石油、28个茅台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期,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了2018年年报。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以下统称“五大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称“净利润”)合计达10088亿元,平均每天盈利27.64亿元,可以称得上“日进斗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五大行在利润大幅增长的同时,对于存贷款之间利息差额的依赖程度依然较高,有3家银行的净利息差呈现增大趋势。 五大行到底有多赚钱? 两桶油、五大房企均远逊五大行 五大行2018年净利润合计同比增长4.66%,增幅比2017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按照2018年净利润排名,从高到低依次是 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 净利润2977亿元 建设银行(601939.SH,0939.HK) 净利润2547亿元 农业银行(601288.SH,1288.HK) 净利润2028亿元 中国银行(601988.SH,3988.HK) 净利润1801亿元 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 净利润736亿元 从2010年合计约0.54万亿元到现在过万亿元,五大行净利润8年间增长了87%。 按照年度净利润数量级对比,和五大行体量比较接近的非银行类上市公司,只有中石化和中石油。但如果比较近8年的利润增长,即使是占垄断地位的两桶油也完败于五大行。 2010年,两桶油净利润合计2106亿元,五大行利润总和5383亿元,两桶油净利润合计是五大行总和的39%,比五大行的利润总和少3277亿元。到了2018年,两桶油净利润1157亿元,只有五大行净利润的11%,相差近9000亿元,差距越拉越大。 2010年时,中石油年度利润和建设银行相当,中石油当年净利润1399亿元,建设银行1348亿元,中石油比建设银行还多51亿元。2018年则完全相反,建设银行的净利润增至2547亿元,而中石油的净利润已降至526亿元,建设银行的净利润已是中石油的4.84倍,两者相差2021亿元。 两桶油不灵,五大房地产公司也不在话下。 中国最大的5家房地产企业,碧桂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万科+保利地产, 2018年的净利润总和为1411亿元,仅为五大行净利润总和的14%。 如前所述,五大行中,除交通银行的净利润未达千亿元外,其他4家银行的净利润都超过了千亿元,即使是排在倒数第二的中国银行净利润高达1801亿元之多。也就是说,除交通银行外,五大房企的利润总和比不过其他4家银行的任何一家。 毛利率最高、最不愁销路的贵州茅台更是无法与五大行相比。2018年,贵州茅台的净利润为352亿元,即使是五大行中体量最小的交通银行,其净利润也是贵州茅台的两倍;利润最高的工商银行则是贵州茅台的8倍。 2017年时,五大行净利润之和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的28%,比全部2322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净利润之和高383亿元。 万亿利润哪里来? 五大行利息净收入占比达73.77% 五大行2018年获得如此靓丽的利润数据,谁是最大的贡献者? 2018年,五大行贷款余额增加8.53%,利息净收入增加7.7%,增幅比2017年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五大行2018年利息净收入为2.02万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3.77%,创出近3年新高(编者注:比2017年高0.3个百分点,比2016年高3.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五大行对于“牌照红利”的依存度在提高。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农业银行对利息收入依赖最重 从国际经验来看,利息收入占比越高,应对利率市场化冲击、抵御经济周期冲击能力越弱。国际大型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比在55%~60%左右,而国内五大行中,除了交通银行占比61.56%外,另外4家银行占比都在71%以上。在国内银行的对比中,五大行的利息收入占比也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 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其中一个指标是净息差(编者注:净息差=利息净收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100%,净息差越高,说明贷款效率越高,与制造业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有些类似)。2018年,五大行净息差均有增长。 以五大行4.5万亿~15万亿元的贷款规模,净息差即便只增加一点,对净利润影响也是巨大的。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净利息差增大,工行、农行、建行赚钱更容易 而另一个指标表现银行吸收存款和放贷间差距的指标,是净利息差(编者注:指平均生息资产总额的平均收益率与平均计息负债总额的平均成本率间的差额,也有银行称为净利差,本文统一称净利息差)。差距越大,银行越容易获得收益。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2018年净利息差全部呈增大态势;交通银行2018年净利息差微降0.01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未公布此指标,但其贷款利息率增长高于存款利息增长率。公告数据显示,中国银行客户存款平均利率从2017年的1.52%升高到2018年的1.63%,客户贷款平均利率则从3.91%升至4.22%。 在存款利率上升幅度不显著的情况下,净利息差越大,贷款者的成本将越高。 上述现象或已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上布置下半年要重点做好的四项工作中,第一项就是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利息收入占比提升时,最能体现银行中间业务盈利能力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一般会呈现下降趋势。例如,2016—2018年工商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从21%降至19%;农业银行同期下降最多,下降4.92个百分点,至13.05%;交通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最高,近3年都在20%左右。[详情]

12家城商行去年不良贷款合计440.8亿元 9家不良双升
12家城商行去年不良贷款合计440.8亿元 9家不良双升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2家上市城商行去年不良贷款合计440.8亿元 9家银行不良双升 每经记者 张卓青     每经编辑 姚祥云     各大银行2018年年报陆续披露,作为上市银行中数量最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在过去一年资产质量表现如何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12家上市城商行2018年年报,包括1家A股上市银行:宁波银行;2家A+H股上市银行:青岛银行、郑州银行,以及9家H股上市银行。 截至去年末,上述12家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共计440.8亿元,其中有9家出现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双升的情况,12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为1.73%。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2018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03万亿元,较上季末减少68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3%,较上季末下降0.04个百分点。而近期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则认为,2019年我国商业银行新增信贷的风险程度或将小幅提高。 郑州银行和中原银行不良率最高 2018年末,在12家上市城商行中,两家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银行——郑州银行和中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于前列,分别为2.47%和2.44%。同时,这两家银行的不良率增速也较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原银行在去年营收同比增速31%的情况下,净利润却大幅下降39.4%;郑州银行去年营收同比增长9.44%,净利润却下滑28.53%,其发放贷款及垫款减值准备同比增长了52.41%。 截至201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规模最大的是盛京银行和中原银行,且不良贷款余额增长也较快。盛京银行去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为64.42亿元,同比增长55%;中原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则达到了62.07亿元,同比增长70.38%。 对于不良贷款余额增长的原因,多家银行都表示去年受到“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的监管政策的影响,采用了更加严格的五级分类标准,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这12家上市城商行的不良贷款偏离度均小于1,也就是说,12家上市城商行均已执行将90天以上逾期贷款纳入不良贷款的政策。去年6月,监管明确要求各银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计入不良贷款之中,逾期90天以上贷款在贷款五级分类中至少计入次级贷款,各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将相应提高。 不良贷款的增长也加大了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压力,按照央行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银行可参照以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对于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 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银行资产减值损失,综合来看,12家上市城商行的资产减值损失都呈现出增长态势,有些银行的增幅甚至达到了三位数以上的水平,比如盛京银行(356.2%)、中原银行(237.8%)以及九江银行(114.6%)。 拨备覆盖率方面,宁波银行和泸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分别为521.83%和319.36%,拨备覆盖率最低的两家是郑州银行和中原银行,分别为154.84%和156.11%,下降幅度也比较显著。 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是不良贷款的一大重灾区,记者统计发现,12家上市城商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总额约为130亿元。其中,盛京银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达21.81亿元,位列榜首。而郑州银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达13.27%,为12家上市城商行最高,不良贷款余额为19.12亿元。 另外,天津银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占该行不良贷款总额的47.6%,批发和零售业占比35.5%;重庆银行的采矿业不良贷款率则达到了16.4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12家城商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普遍下降,青岛银行表示,个人贷款不良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不断优化个人信贷资产结构,个人住房贷款保持平稳增长,适度增加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同时稳步发展线上消费性贷款。 (本文来自于每经网)[详情]

贵阳银行2018年净利增速放缓至13.39%
贵阳银行2018年净利增速放缓至13.39%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4月15日晚间,贵阳银行发布2018年业绩报告显示,该行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26.45亿元,同比增长1.3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37亿元,同比增长13.39%,这一增速较2017年的23.98%大幅下降了10.59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贵阳银行的资产规模扩张已明显减速。截至2018年末,该行资产总额超过5000亿元,达到5033.26亿元,较年初增长8.45%,而2017年末这一增速高达24.67%;存款余额3124.79亿元,较年初增加149.48亿元,增长5.02%;贷款余额1703.05亿元,较年初增加447.90亿元,增长35.69%。 从业务结构来看,贵阳银行的营业收入主要来自利息收入。该行2018年实现利息净收入为110.66亿元,同比增长1.89%,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7.5%。同时,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12.19亿元,较2017年的14.14亿元减少13.77%。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贵行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3.06亿元,较年初增长6.24亿元;不良贷款率1.35%,较年初上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6.05%,较年初下降3.67个百分点;拨贷比下降0.01个百分点至3.60%。 此外,贵阳银行还披露了该行前十大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分布情况。截至2018年末,该行批发和零售业的不良贷款率最高,为5.95%;其次为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为2.5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不良贷款率为1.03%。此外,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低于1%。[详情]

五大行年报:去年新增贷款一半流向楼市
五大行年报:去年新增贷款一半流向楼市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 北京报道 在市场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与国家政策的落地效果密切相关。 近期,上市银行陆续披露了2018年年报。其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以下统称“五大行”)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称“净利润”)合计达10088亿元,平均每天盈利27.64亿元,可以称得上“日进斗金”。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发现,五大行2018年新增的5.13万亿元贷款中,个人住房贷款额度达2.53万亿元,几乎占据了新增贷款的半壁江山;对房地产行业贷款也在大幅增长,除交通银行外,另外4家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长均在千亿元左右。 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相反,五大行对于制造业的贷款整体在减少。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对制造业企业的贷款分别减少586亿元、529亿元、459亿元、109亿元,只有交通银行保持增长。 这也引发了一些业内人士的讨论:大量贷款流入非金融领域重点支持的房地产业,五大行对实体经济,尤其是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到底有多大?企业的融资成本如何能降下来?中国银行业,尤其是五大行,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能不能达到中央决策层的目标和要求? 截至2018年底,五大行个人贷款余额占比39%,比年初提升了1.91个百分点;对公司贷款余额占比59%,比年初下降了2.53个百分点。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贷款余额总量的30%,比年初提升了1.76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个人贷款余额占比的变化,与各部门贷款净增量密切相关。 2018年五大行新增贷款4.54万亿元,对个人贷款增加2.77万亿元,个人新增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61%。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净增加2.32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1% 2016年、2017年,五大行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占新增贷款总额的67%、53%,2018年的占比虽然下降,但仍占据半壁江山,且多数流向个人。 央行数据显示,虽然增速回落,但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仍呈快速增加态势。2018年末,全社会人民币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同比增加17.8%,增速回落4.4个百分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计算五大行年报数据,显示五大行2018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增加15%,增速回落3.9个百分点,略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建设银行似乎对个人贷款情有独钟。2018年,建设银行对个人贷款净增6777亿元,对公司贷款减少了94亿元。近3年,该行对个人贷款净增加2.05万亿元,对公司净增加0.99万亿元,前者是后者的两倍有余。2015年,建设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和增量就保持在同业首位。2018年,其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仍居同业首位,净增加5917亿元。 工商银行2018年个人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为39%,比年初增加了两个百分点。去年工商银行对个人新增贷款6911亿元,其中94%是个人住房贷款,净增量居同业之首。 交通银行对个人和公司的新增贷款分别为2257亿元和49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4倍有余。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2018年新增贷款的40%。 五大行均称,对个人住房贷款是满足自住房需求。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购房者由于有住房抵押给银行,坏账率非常低,因此银行非常倾向于扩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 2018年,五大行对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编者注:不良贷款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期末客户贷款总额×100%)为0.41%~0.94%,而对公司贷款的不良贷款率则达1.78%~2.37%。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庭阳  工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最多 2018年初,监管层严控银行信贷和信托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企融资难度增加。 不过,五大行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颇为一致:除个人住房贷款净增加2.32 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额的51%外,2018年对房地产行业贷款(编者注:包括发放给主营业务为房地产行业企业的房地产开发贷款、经营性物业抵押贷款等)也大幅增长。 2018年,五大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总额为4383亿元。 工商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最多,达1103亿元。对此,工商银行称,该行择优支持棚户区改造贷款业务,开展租赁住房业务等,对商用房开发贷款和商业性棚户区改造贷款业务则从严控制。 建设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1080亿元。该行称,其重点支持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农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979亿元;中国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949亿元。这3家银行与工商银行的数据基本接近。 交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贷款净增加最少,为272亿元。交通银行称,公司在2018年开展了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排查和监测,建立“僵尸企业”滚动排查和减退压降机制。同时,交通银行认为,2019年需要警惕债务压力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风险。 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对2380位银行家的调查显示,尽管地产公司抵押担保品大部分时候是土地储备或楼宇,理论上是中国较优质的担保品,但依然有45%的银行家认为2018年信贷投资应该首先要限制房地产行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建设银行制造业贷款减少最多 与对房地产业的“青睐”不同,五大行2018年虽加强对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但除了交通银行对制造业贷款维持净增加外,其他4家银行对制造业贷款出现净下降,呈现收缩态势。 建设银行2018年对制造业贷款净减少586亿元,居五大行之首。自2015年开始,建设银行的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3.71%升至5.89%。此后,该行对制造业贷款余额开始下降。建设银行公告显示,2018年,该行对企业实施名单制管理,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年内减少了57亿元。 同期,工商银行对制造业企业贷款减少529亿元,农业银行对制造业贷款减少了459亿元,中国银行对制造业企业贷款和垫款减少了109亿元。 工商银行称,该行加强了对高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2018年在先进制造业、物联互联领域的贷款增长较快;农业银行则进一步明确火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行业预警区域划分和光伏扶贫电站准入标准;中国银行称,其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和严重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投放,对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大力支持。 银行对制造业贷款净减少,或出于商业利益的考量。 注:中国银行公布对各行业贷款风险评价指标是“减值比率” 数据来源:各大银行年报   数据列表:《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孙庭阳  2018年,除交通银行外,另外4家银行都公布了对各行业贷款的不良贷款率。4家银行的公告数据显示,制造业不良贷款率高居各行业第二名。 以工商银行为例,2012—2018年,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1.61%提升到5.76%,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虽然也从0.88%提升至1.66%,但信用风险还是较低。 工商银行在年报中介绍,制造业不良贷款增加,主要是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以及产能严重过剩领域部分企业经营情况下滑,贷款违约所致。[详情]

贵阳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51.37亿 同比增长13.39%
贵阳银行2018年实现净利润51.37亿 同比增长13.39%

  新浪财经讯 4月15日消息,贵阳银行发布公告,2018年度实现净利润51.37亿元,同比增长13.39%;拟10转4派4元。[详情]

金融科技成上市银行年报热词 3种方式助力智能化转型
金融科技成上市银行年报热词 3种方式助力智能化转型

  “金融科技”成上市银行年报热词,三种方式助力智能化转型 金融科技之风愈吹愈盛。过去五年中,国内银行业围绕金融科技、数字化和开放银行等方面纷纷实施创新战略,掀起了一股转型浪潮。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发展金融科技是多数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 尽管多数银行未直接公布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但从2018年年报中也可窥见金融科技的一席之地。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金融科技”是各个银行年报的高频词,不管是国有大行,还是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均有涉及,可以说是“年报标配”。有分析认为,金融科技频被提及反映了各上市银行对智能化转型的重视和探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通常有三种模式,并且已有不少银行成立了股权直投基金去投资金融科技初创企业。不过在科技赋能给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银行也面临着复合型人才稀缺、场景应用难拓展以及互联网公司跨界竞争等多方的挑战。 “金融科技”成年报高频词 从网点大堂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到系统后台的精准客户画像,从以往的经验风控到如今的系统风控,从追求丰富流量入口的传统单一模式到聚焦于数据治理、底层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技术加持下,各大银行的业务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背后是银行真金白银的投入,这在年报中里也可窥得一斑。 翻看各大商业银行的年报可以发现,着力“金融科技”的笔墨颇多,但也存在差异。国有大行里,以建行、交行和农行为主,建行正依托金融科技,寻求第二增长曲线;而在相对市场化的股份行中,对金融科技的拥抱积极性更甚,一些银行支持金融科技转型的力度空前;城商行和农商行中,对金融科技的态度分化较为明显,有个别银行正大力引进金融科技人才。 具体而言,国有大行的财报中,累计出现金融科技这一关键词近百次,其中建设银行的有效涉及数量最多,为44次,其次是交行和农行,分别为21次和17次,再者是工行和中行,为10次和6次。 对于建行来说,近几年在金融科技领域发力较猛,2018年更是启动了新一轮的金融科技战略,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并将金融科技渗透到了各个业务层面,如个人金融业务、资金业务、风险管理、精准扶贫等。 交行亦将“科技赋能”提升到战略新高度,加速推进集团智能化转型。其依托“互联网+”在业内首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资产证券化平台。交行称,近年来研发投入逐年提升,2018年信息科技投入较上年增长6.10%。 股份行中,多数银行将金融科技看作是顺应时代潮流变革的利器,特别是在监管趋严、竞争加剧的当下,发展较好的银行有不少是率先进行了金融科技化转型。招商银行在年报中有70次提到了“金融科技”,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分别有29次、18次和17次,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则为8次和3次,但浦发银行所强调的数字化生态银行建设与金融科技有异曲同工之处。 年报显示,一直被业内视为零售学习标杆的招行银行2018年在信息科技方面的投入达65.02亿元,同比增长35.17%,是该行营业收入的2.78%。招行称,2018年,董事会决定将增设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额度由“上年税前利润的 1%”提升至“上年营业收入的 1%”,并且为了加快向“金融科技银行”转型,决定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体预算额度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本行经审计的营业收入(集团口径)的3.5%。 平安银行同样明确了科技方面的投入。年报称,2018年该行科技投入大幅增加,IT资本性支出25.75亿元,同比增长82%;2018年末,全行科技人力较上年末增长超过44%。除此,平安银行还在去年制定了IT三年(2019-2021)发展规划,确定了“未来三年整体科技能力进入股份制银行第一梯队,部分领域成为引领者”的整体目标。 至于城商行和农商行,在严控风险和回归本源驱使下,正在探讨金融科技的业务赋能,不过已有个别银行跑在了前头,在信用下沉的同时加大金融科技的投入,宁波银行、青岛银行就是如此,两者在年报中提及“金融科技”分别为19次和18次。 宁波银行行长罗孟波在致辞中提到,公司经过持续积累和不断投入,科技水平已在同类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公司2019年将建成新数据中心,投入使用后将与现有数据中心组成业内领先的双活数据中心架构,将有力支撑公司各项业务持续发展。” 布局金融科技的三种模式 通常来看,银行在布局金融科技上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依靠银行传统的信息部门,二是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三是和外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就各银行年报披露信息而言,多数银行开展的是“内生+外部合作”模式或“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内生+外部合作”方式常见于中小银行。它们在自身研发的基础上,采购第三方解决方案,不仅可提升自身产品科技水平,也可共同运营,实现流量分成、风险分担;另外,银行也会与第三方互联网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以联合开发或者外包开发的方式,获得相应的服务。 作为已与多家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的公司,氪信科技创始人兼CEO朱明杰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金融科技目前正迎来一波系统性的发展机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升级对于银行而言,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银行有技术服务方面的需求,另外,如何将技术与具体业务结合起来,也是银行着重思考的问题。 朱明杰还称,银行在业务上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风控管理上,因为这块业务的有效信息密度较大,即在需要数据驱动的同时,信息密度又相对较大。 金融科技子公司可帮助银行扩大研发和落地应用场景。一家股份行的信息科技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金融科技子公司可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提升银行内部系统架构的升级,特别是对大数据的处理能力,并且基于数据运用,更进一步地升级服务渠道,改造银行传统网点的服务模式,打造智能服务生态。 目前,已有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及民生银行6家上市银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他们在向内输出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在寻求面向外部的同业或非银机构之间的合作。 除了上述方式外,银行投资金融科技公司也渐成主流。据了解,目前业内的主要投资模式为成立企业内部风投基金(以下简称“企业VC”)、设立加速器计划和作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传统的风投基金。 麦肯锡发布的《2018年全球数字化银行的战略实践与启示冬季刊》中提到,相对传统风投基金, 企业VC更着重投资标的与母公司的协同,除了单纯的财务回报,更是要在被投企业与银行间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把技术产品嵌入到 银行体系。 浦发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黄炜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浦发银行子公司就成立了股权直投基金去投资筛选出来的科技初创企业。黄炜表示,在合作机制上,浦发银行致力于建设科技合作共同体,这不同于传统银行和公司点对点的甲乙双方合作,而是将短期的交互转为长期的合作,深度对接业务场景和技术研发,并且打通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银行、企业、研究机构等在内的供应链上下游关系,将最终用户连接起来。 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发力金融科技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多方的挑战,不仅有行业内部的竞争压力,也有外部互联网公司在金融领域的开疆拓土。建设银行在年报中提到,展望未来,金融科技巨头加快由客户端向商户端渗透,搭建信用、支付、理财、保险、信贷、营销等服务生态,逐渐形成资金闭环,跨界竞争趋势更加明显。 中信建投银行业分析师杨荣亦分析,目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试图通过金融科技输出增加收入来源。对此,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时需明确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精准创新,以实现业务的拓展和增长。  [详情]

招行为保存款代价多付两成三 瘸腿难题始终未解
招行为保存款代价多付两成三  瘸腿难题始终未解

  2018年末,招商银行公司贷款业务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为45.1%,上年末该项占比为46.67%。同时,次级贷款迁徙率及信用贷款不良率也录得不小涨幅 《投资时报》研究员  金丽 “资产荒”来势汹汹,尽管手持“弹药”金融机构却面临无处可投的烦恼。大概有一种无奈就叫作“天空中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 “一方面,受存款竞争、理财产品同质化等因素影响,机构负债端收益下降缓慢;另一方面,自2018年货币趋向宽松以来,可投资产收益不断下降,符合机构风险偏好、收益较高的资产越来越少。”东方金诚首席债券分析师苏莉日前表示。 对公业务本就是短板的招商银行(600036.SH)则更挠头,“资产荒”叠加近年来对同业业务的重拳监管,长期“瘸腿”的局面恐一时难以扭转了。 在近年来债券、信托违约高发的背景下,银行贷款质量也不断承受考验,而一心追赶交通银行(601328.SH)老五地位且在市值上已大幅领先91%的招商银行,其资产质量相关指标也不太好看。 数据显示,招商银行次级贷款迁徙率大幅上升,从2017年的69.28%上升到2018年的80.73%,3个月以内的逾期贷款和逾期3年以上的贷款也在上升,甚至就连其引以为傲的信用卡业务,现在也出现不良滋长的问题。 存款成本率提升 即便是号称“零售之王”的招商银行,在当前存款压力加大这个行业性问题上,也同样难以独善其身。 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末,该行客户存款总额为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28%。但这一增长来之不易,背后其较以往显然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代价—客户存款利息支出619.87亿元,同比大增23.16%。 据招商银行年报解释,除了规模增长影响外,还受到同业竞争加剧和客户存款回报要求提高等因素影响,致使存款成本率有所上升。在计息负债项下,该行2018年末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达1.45%,而2017年该数据为1.27%;同时,应付债券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平均成本率也有所提升,2018年末这两项数据分别为4.27%和3.15%,上年末则分别为3.02%和1.77%。 《投资时报》研究员还注意到,该行公司客户定期存款比例下降明显,相应活期存款客户上升。报告期末,公司客户活期存款占公司客户存款的比例为63.97%,较上年末上升5.94个百分点。活期存款提升意味着要计提更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在取消了存贷比考核后,近年来外部形势的变化事实上并未让银行方面的揽存压力减轻多少,反而有日渐严重的趋势。 Wind数据显示,自2009年12月至2014年8月,人民币存款增速均为两位数。2014年9月人民币存款增速为9.3%,自此开启个位数增长时代。去年2月以来,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均在9%以下。央行数据表明,截至2019年2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87.23万亿元,同比增长8.3%。 而长期存款资金成本却呈现出趋势性上涨势头。据融360大数据监测数据显示,近三年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整体上升,其中2018年四季度末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1个百分点。 分期限来看,2018年一年以内期限定期存款利率表现平稳,两年、三年、五年期限在下半年上涨明显。 据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显示,2018年12月,三年、五年期限存款利率均值分别为3.333%和3.445%,均为2018年的最高值。可以看出,银行在长期稳定负债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存款理财化是存款增速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高收益率增加了银行揽储压力,导致银行负债成本增加。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在金融强监管影响下,金融市场流动性波动加大,货币基金等产品拉大了与存款市场收益率的差距,分流了一部分居民存款。尽管近期理财产品收益有所下降,但仍广受投资者欢迎。 对公偏弱不良滋生 对公业务对中资银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且一直是银行业最主要的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来源。本质上讲,过去银行业的“黄金十年”正是对公信贷业务的“黄金十年”。在中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和中间业务发展成熟之前,对公业务注定是其生存的根本,也是对利息差贡献最多的业务。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各银行分支行长从履历看,大都是对公业务出身。目前就连原本定位于服务小微、三农的农商行,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对公业务。 对公业务实力较强的银行主要集中在国有大行以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银行,招商银行尽管是零售业务的翘楚,但对公业务却一直相对偏弱。 除了前述同业定期存款下降,该行公司贷款业务占比也在进一步下降。数据显示,2018年末,招商银行公司贷款业务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为45.1%,2017年末该项占比为46.67%。 “2018年下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基本面下行等因素影响,本公司公司贷款增速有所放缓。”招商银行在年报中直言不讳。该行预计,“2019年,企业有效融资需求仍将保持低位,优质资产来源预计进一步收缩,同时,货币政策仍将延续合理充裕基调,市场利率总体保持低位,企业直接融资对公司贷款的替代效应也将更为明显,预计本公司贷款增速较2018年小幅放缓。” 资产质量方面,招商银行次级贷款迁徙率大幅上升,从2017年的69.28%上升到2018年的80.73%。同时,3个月以内的逾期贷款和逾期3年以上的贷款也有所上升。2018年末该行有197.31亿元逾期3个月以内的贷款,在贷款总额占比0.5%,2017年末这组数据为161.78亿元和0.46%;逾期3年以上的贷款为66.95亿元,占比0.17%;2017年末仅为27.62亿元,占比0.08%。 另外,已重组贷款的逾期情况亦不容乐观。2018年末招商银行已重组贷款为227.66亿元,占贷款总额百分比为0.58%,较2017年出现上升;2017年末已重组贷款总额为180.09亿元,占贷款总额百分比为0.51%。其中逾期超过90天的已重组贷款2018年末为162.18亿元,占贷款总额比重为0.41%;2017年末这组数字分别为112.93亿元和0.32%。 去年以来贸易类企业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较大,并进一步传导至银行业。具体到招商银行,其2018年贸易融资不良率上升明显。该行年报中称,贸易融资受规模下降,以及个别大户不良生成影响,期末不良率1.57%,较上年末提高0.62个百分点。 信用卡业务多年来始终是招商银行的一个金字招牌,发卡量持续攀升。2018年末,招行信用卡流通卡数8430.44万张,同比增长34.98%;流通户数5802.93万户,同比增长23.61%。 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大踏步前进,产生的不良贷款也在滋生。银行贷款分类中,信用贷款业务主要指信用卡业务。2018年末,招商银行信用贷款不良金额为97.5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74%,较2017年有所上升;上年这两项数据为78.44亿元和0.72%。[详情]

上市行资产质量前瞻:迁徙率分化 关注类贷款占比普降
上市行资产质量前瞻:迁徙率分化 关注类贷款占比普降

  来源: 证券时报 记者 张雪囡 刘筱攸 证券时报记者调查22家上市银行2018年报发现,“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与不良贷款率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就目前披露相关数据的15家上市银行而言,4家银行不良率升高,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走高;6家银行不良率降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同样下降。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正在加速分化:优者更优秀,而劣者的不良远未出清。 不良率与关注类迁徙率趋势相近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越低就意味着资产恶化的比例越小。”一位股份制银行高管向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不良率与关注类贷款迁徙率的变化应该是正相关。” 在已披露2018年年报的22家上市银行(含H股)中,超过50%的不良贷款率较2017年增加;农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及青岛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 除港股上市的几家银行未详细披露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外,有7家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降低,分别为招行、建行、农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郑州银行和青岛银行。7家银行中,除了郑州银行外,其余6家2018年的不良率都降低。 截至2018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46%,较上一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20.19%,同比降低4.07个百分点;招商银行不良贷款率1.36%,较上一年末下降0.2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为26.06%,比2017年的26.58%减少0.52个百分点。 此外,不良率升高的银行(邮储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走高。 16家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下滑 记者发现,上述22家上市银行中,仅6家(中信银行、青岛银行、甘肃银行、浙商银行、天津银行和长沙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占比较2017年有所增加,其余16家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工商银行、平安银行及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下滑最大——工商银行2018年关注类贷款占比2.92%,同比下降1.03个百分点;平安银行则是同比减少0.97%;民生银行关注类贷款占比为3.38%,同比减少0.68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银行对五级分类结构的继续优化,部分银行在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同时,关注类贷款的占比也出现下滑。例如,招商银行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呈现双降的同时,关注类贷款占比也在下降,期末关注类贷款占比1.51%,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次级类、损失类贷款占比均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拨备覆盖率已处高位 有业内人士称,如果将来监管要求银行进一步收紧不良容忍度,那么拨备覆盖率也将进一步上升。对于银行来说,现在的拨备覆盖率已经处于高位——大多数上市行都在去年加大了风险抵御,将拨备覆盖率上调。 记者统计发现,六大国有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大幅上升。其中,工行2018年拨备覆盖率上升21.69个百分点至175.76%;建行拨备覆盖率上升37.29个百分点至208.37%;邮储银行拨备覆盖率上升22个百分点至346.8%。 同时,诸多股份行及城商行的拨备覆盖率也呈上涨趋势。招商银行拨备覆盖率358.18%,较上年末提高96.07个百分点;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达521.83%,同比增加28.57%。 值得一提的是,7家上市银行的拨备覆盖率逆势降低,分别是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甘肃银行、郑州银行、中原银行和江西银行。其中,甘肃银行、郑州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均同比减少超过50%。 对拨备变动的主要原因,中信银行的解释有二:一是该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趋严,对于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二是该行加大了不良资产处置及核销力度,对于拨备消耗增加。[详情]

广州农商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50亿 已逾期贷款85亿
广州农商银行去年贷款减值损失50亿 已逾期贷款85亿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1日讯(记者 蒋柠潞) 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农商银行” 01551.HK)近日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06.67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3.3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26亿元,同比增长14.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92.18亿元,上年同期为43.88亿元。 广州农商银行2015年至2017年共进行三次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16.31亿元、16.31亿元、19.62亿元。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资产总额为7632.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75.76亿元,其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净额为3649.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92.66亿元;负债总额为7077.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04.73亿元,其中,客户存款为5423.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6.63亿元。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利息净收入为132.72亿元,同比增长13.49%。其中,利息收入为294.46亿元,同比增长0.89%;利息支出为161.74亿元,同比减少7.53%。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减值损失为59.69亿元,同比增长657.62%。其中,信用减值损失为58.30亿元,其他资产为1.39亿元,同比减少11.31%。 广州农商银行年报显示,因新金融工具准则与财务报表相关的披露要求,2018年减值损失包含合并损益表中信用减值损失和其他资产减值损失,2014年至2017年减值损失为资产减值损失。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信用减值损失中,发放贷款和垫款为50.18亿元,拆出资金为15.8万元,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贷款和垫款为2.72亿元,金融投资为4.11亿元,其他为1.29亿元。 其他资产减值损失中,商誉为1.24亿元,其他为1485.9万元。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7%,同比下降0.24%;拨备覆盖率为276.64%,同比增长89.89%。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客户存款总额为4971.97亿元,上年同期为4491.26亿元。其中,公司存款为2196.96亿元,上年同期为1809.87亿元;个人存款为2207.87亿元,上年同期为2059.24亿元;其他存款为567.14亿元,上年同期为622.15亿元。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贷款和垫款总额3779.8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39.76亿元,增幅28.56%。其中,公司贷款为2660.39亿元,上年同期为1925.41亿元;个人贷款为1083.54亿元,上年同期为962.52亿元;票据贴现为35.96亿元,上年同期为52.19亿元。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已逾期贷款金额为84.51亿元,上年同期为59.65亿元。其中,逾期至90日(含90日)金额为39.87亿元,上年同期为18.01亿元;逾期90日至1年(含1年)金额为24.64亿元,上年同期为7.83亿元;逾期1年至3年(含3年)金额为9.34亿元上年同期为24.24亿元;逾期3年以上金额为10.65亿元,上年同期为9.57亿元。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4.28%,上年同期为12.00%。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0%,上年同期为10.69%;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3%,上年同期为10.72%。 2018年,广州农商银行董事及监事薪酬合计为829万元。其中,董事长王继康薪酬合计115万元、副董事长易雪飞薪酬合计115万元。关键管理人员薪金、酬金及福利总额为2428万元。[详情]

邮储银行发力中间业务转型 金融科技再加码
邮储银行发力中间业务转型 金融科技再加码

  原标题:邮储银行多点发力中间业务转型 金融科技再加码 理财业务潜力大 被纳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序列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下称“邮储银行”)公布了首张亮眼的成绩单: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2612.45亿元,同比增长16.18%;净利润达到523.84亿元,同比增长9.80%;而不良贷款率仅为0.86%,不到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拨备覆盖率达到346.80%,为行业平均水平近两倍,较上年末提升22.03%。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2018年同比增长13.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 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邮储银行拟任董事长张金良在该行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邮储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上是重要的流动性提供者。客户优势上,邮储银行的个人客户是5.78亿,这是一个富矿,这是今后最重要的一个成长点;渠道优势上,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广大农村地区老百姓需要一些面对面的有温度的沟通、有温度的服务;资金优势上,存款占负债总额的比重高达95%,在存款总额当中个人存款所占的比重高达87%,为中国所有银行中最高者。 中收增速超两位数 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形成表内资产或负债、创造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展示的是银行收入结构,可再细分为银行卡、代理、理财、结算清算、托管、投行咨询、担保承诺等子业务。一般而言,中间业务收入越高意味着银行收入和业务的多元化程度越高。 当下,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外部环境依旧复杂,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银行业整体面临利差收窄、局部风险暴露压力加大等挑战,加大中间业务收入将是银行转型突破口之一。 和同业相比,邮储银行虽然中间业务起步晚,但发展快,空间大。邮储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全行中间业务同比增长13.3%,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速。 2018年,邮储银行中间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29.5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信用卡新发放764万张,同比增长11%,结存卡量达到2310万张,同比增长35%。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资产管理规模8145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 另外,邮储银行投行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债券承销额达1084.56亿元,同比增长228.65%,连续两年增长率超200%;并购贷款新增65.27亿元,年末余额超100亿元;成功发行国内最大规模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RMBS)产品,成功发行我国西部地区首单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在“双创”票据、扶贫票据、跨境并购等创新产品上实现突破。 邮储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张学文在发布会上表示:“中间业务是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升银行经营质效的重要手段,邮储银行将在多个重点领域发力,推动中间业务收入快速发展。” 具体来看,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将深入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为客户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产品,推进理财子公司筹备工作;信用卡业务方面,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不断丰富产品体系;投行业务方面,进一步做大市场、做优客户,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托管业务方面,抓住理财净值化转型契机,发挥代销渠道优势,推动托管业务快速发展。 理财业务发展潜力大 在资管新规以及理财新规的影响下,存续余额降低、非标资产持续退出等同样的现象在多家银行已披露的年报有所显现,“积极转型”、“平稳过渡”成为银行理财业务的主题词。 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市场上主要存在预期收益型和净值型两种类型根据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对资产管理产品应当实行净值化管理,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趋势已然明朗。 对于邮储银行而言,早在2017年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该行就提前谋划,按照“规范先行、平稳过渡、严控风险”的指导思想,制定了产品转型为主线、系统建设为重点、运营提升为支撑的转型方案。 在转型和发展布局上,邮储银行全面推进理财业务的净值化转型工作,制定了“一主三辅多策略”的发展布局,即以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以定期开放式产品、封闭式产品、投资周期型产品为辅,以多策略产品为补充。 同时,邮储银行积极应对资管新规发布带来的挑战及机遇,深化行内业务板块联动,还以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及资产证券化等业务为重点,持续推进业务转型发展。同时,强化风险管理,保障托管业务平稳运行。 2018年,邮储银行的资管业务转型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145.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4%;全年投放净值型理财产品60只,占比由年初的不到1%提升至11.18%。 在发布会上,邮储银行副行长徐学明用“两小一大”概括了该行目前的理财情况:转型的压力小。截至2018年底,在邮储银行存量理财业务中,需要刚性兑付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的占比仅19%,开放式产品占比达70%;非标理财产品回表的压力小。截至去年年底,邮储银行理财非标产品占比为13%,相对同业占比较低。 “邮储银行理财业务发展潜力大。”徐学明表示,邮储银行拥有近4万个网点,5.78亿客户,并且70%的网点分布在县以及县以下的地区。未来,邮储银行将依托网络优势,发挥县域地区理财业务发展潜力,为县域地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理财服务。 此外,邮储银行已于2018年底对外发布公告,拟出资80亿元筹建理财子公司。针对业内关注的理财子公司筹备情况,徐学明介绍,邮储银行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目前筹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具体包括组织架构搭建、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开发、人员招聘、内控体系及投研能力建设等。此外,邮储银行已于今年年初启动了人员招聘工作,新招录的近百名同业专业人才将于6月份到岗。 加码金融科技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持续升温,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金融机构战略布局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探索金融科技的道路上,邮储银行“运筹”已久。早在2014年,邮储银行正式确立“科技引领”的信息化战略,并于2016年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划,确立了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定位,全面推动互联网金融规划落地。 在大数据应用方面,邮储银行于2013年开始布局大数据,并于2015年上线了大数据平台,目前数据总容量达到22.2PB,在国内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邮储银行通过大数据平台广泛服务于客户信用风险评级、客户画像、客户获取等业务领域,并继续推广大数据平台的应用范围,持续深挖大数据的应用价值。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持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福费廷业务、托管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应用规模和区块链服务平台的合作范围。目前,邮储银行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托管系统上线距今已有两年时间,成效显著,原有业务环节缩短了60%~80%,极大地提升了交易效率。 在云技术的应用方面,邮储银行已建成了企业级私有云平台,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互联网渠道全面实现云平台部署。目前,邮储银行通过云平台的交易量超过了1.7亿笔/天,占全行电子渠道交易量的60%以上,在有效提高应用系统弹性扩容能力的同时,也节省了信息化投资。 2018年,邮储银行以手机银行为重点持续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客户规模、业务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手机银行、个人网银全面迭代更新,场景建设取得新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手机银行客户数首次突破2亿户,达到2.18亿户,并推出了围绕“个性化、智能化、场景化、开放化”打造的手机银行4.0版本,持续提升客户体验,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首次超过90%。 张金良表示,邮储银行推进智能化转型,将紧跟时代步伐,狠抓金融科技,改进金融服务模式,将加强大数据应用,加强智能化营销、智能化服务、智能化风控,打造智能化场景,把银行服务融入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场景当中去。[详情]

五大行制造业贷款占比缩减 房地产信贷为股份行大头
五大行制造业贷款占比缩减 房地产信贷为股份行大头

  原标题:五大行制造业贷款占比缩减,房地产信贷仍为股份行“大头” 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以银行贷款为代表的间接融资体系,一直在我国的社会融资规模中占据绝对份额。 那么,2018年银行贷款额度究竟流入了哪些行业、撤出了哪些行业?不同的行业又是如何影响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不良的重灾区出现在哪儿? 五大行缩小制造业贷款占比 截至到目前,已有包括5大国有行、6家股份行、4家城商行和4家农商行披露了截至2018年的业绩报告。 第一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上述19家银行的合计贷款余额(合并报表,下同)较年初增加了9.45%,增速较2017年有所回落,但该回落的现象主要是受贷款规模较大的5大国有行影响,除了国有行以外,包括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贷款余额增速均较2017年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而从具体的贷款结构来看,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两个行业的贷款余额依旧在国有五大行的公司贷款构成中占比最高,基本达到15%以上,然而,这个现状可能在明后两年出现变数。 一个可以看到的趋势是,五大行正在逐年缩小对于制造业贷款的占比,比如建设银行2014年制造业贷款的占比为22.82%,金额达到14462.59亿元,但此后连年下滑,截至2018底,已经收缩至12601.79亿元,占比16.85%。 同样的,工商银行对制造业的贷款占比从2014年的21.58%缩至2018年底的16.66%、中国银行从29.04%缩至23.51%、交通银行从25.10%缩至18.99%,农业银行从26.46%缩至18.22%。 另外,采矿业和批发零售业也是被压缩的对象,交通银行在2014年投向批发零售业的贷款余额为3330.03亿元,2018年仅为2467.06亿元,农业银行更是将批发零售业的贷款余额压缩了近一半,其在对公贷款中占比从2014年的11.41%下降至2018的5.6%。 谁是房贷主力 被释放出来的信贷空间主要用于加大了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等政府支持领域的投放。 近年来,五大行一直在加大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投放力度。截至2018年底,工农中建交在该领域的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21.98%、20.47%、16.60%、19.20%和18.72%。 在股份行的对公贷款中,信贷流向趋势与国有五大行基本一致,但结构稍有差异。对于绝大多数股份行来说,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主要出口,尤其是房地产行业,近两年股份行对其支持的力度明显提升,在贷款结构中,房地产业占据着相当的话语权。 城商行、农商行的贷款结构与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域特色。 根据目前披露的情况来看,不同的城商行信贷偏好也所不同,比如,宁波银行的贷款大户是制造业,而且从近三年的数据来看,其制造业的贷款余额占比不降反增,走出了与其他银行不一样的趋势。 长沙银行的投放重点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郑州银行则偏爱批发和零售业,但其在对公贷款总额中的占比也趋向下降。 农商行的信贷投放相对更加集中。截至2018年底,江阴银行对纯农业贷款的支持占江阴市银行业总规模的90%以上,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86%,民营企业占比 78%,制造业占比50%,制造业贷款占比远高于无锡银行业28%和江苏省银行业16%的平均水平。 无锡银行则在努力提升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支持力度,贷款余额占比已达3成。 而在个人贷款中,房贷依旧是五大行的主力,其中交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该行个贷余额的6成左右,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比超过7成,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则超过8成。 股份行中,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该行个贷余额约4成,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超过3成,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的房贷占比近两年呈下滑趋势,且光大银行去年的个人消费贷款增速迅猛,同比增长近2.5倍。 行业、区域直接影响不良生成 从信贷投放的区域分布来看,尽管国有五大行和股份行的贷款区域分布较为分散,但整体而言,东北地区的贷款投放量占比相对国内其他区域来说是最少的,基本在5%左右。 银行的信贷投放量与区域经济高度相关。国家发改委2月26日发布的《201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监测报告及2019年投资形势展望》显示,根据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数据,2018年中部、西部地区拟建项目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30.1%、26.3%,东部地区增长3.1%,而东北地区下降14.5%。 目前,东北地区仍处在产业转型关口,叠加经济增速较慢、人口外流、政府债务高企等问题,投资增长压力较大。不过,尽管信贷投放量不大,但整个区域的不良贷款率在可控的较低范围内。 第一财经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情况综合来看,目前区域不良发生率较高的主要集中在环渤海湾,行业则主要集中在批发与零售业、制造业、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而且这些行业近年来还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多家银行披露的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普遍在5%-7%之间,批发零售业不良最高则超过10%。 天风证券研报认为,对公贷款中,信贷的行业投向直接影响其不良生成率,因此优化公司贷款的行业结构是信贷业务中的重要内容,银行需要结合外部形势变化,调整贷款投放领域,并会考虑优先支持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业。[详情]

中关村银行迎来新行长 去年净利猛增1312.24%
中关村银行迎来新行长 去年净利猛增1312.24%

  中关村银行迎来新行长肖瑞彦 去年净利润猛增1312.24%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朱丹丹 北京报道 在行长一职空缺一年半后,北京中关村银行终于迎来了新任行长! 4月8日,中关村银行发布公告称,2019年4月1日,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核准肖瑞彦董事、行长任职资格。自2019年4月2日起,肖瑞彦正式就任该行董事、行长。 不过,本报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10日12时,该行官网高管团队中尚未更新肖瑞彦的信息,仅显示董事长郭洪、副行长暴冰、监事长易晓三人。 此外,中关村银行2018年度经营业绩快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227.96%,净利润0.90亿元,同比增长1312.24%。报告期末,资本充足率36.20%,不良贷款率为0。 中关村银行终于迎来新行长 资料显示,中关村银行于2017年7月16日正式开业,其由用友网络、碧水源、光线传媒、东方园林等11家中关村知名上市公司共同发起建立,注册资本为40亿元。其中,用友网络出资11.92亿,持有设立后北京中关村银行的29.80%股权,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碧水源出资10.8亿元,持有设立后北京中关村银行的27%股权。除用友网络、碧水源外,光线传媒和东方园林分别出资3.96亿元和3.96亿元,并列第三股东之位,持股比例均为9.9%。此外,持股比例超过5%的还有东华软件。其他股东分别为华胜天成、东方雨虹、梅泰诺、鼎汉技术、旋极信息、恒泰艾普。 当时经核准的高管团队包括:董事长郭洪,行长王萌,副行长暴冰,首席信息官梁勇,首席人才官王海茹,风险总监方兴,审计部负责人赵凌宇。 简历显示,王萌曾长期任职于北京银行,历任北京银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北京银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部副总经理,北京银行南京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北京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等职务。 不过,在中关村银行开业刚过3个月的2017年10月,王萌就因个人原因向该行股东大会、董事会提出辞去执行董事和行长职务,经第一届董事会第2次会议以及第2次临时股东大会审批通过。 此后,中关村银行行长一职的人选备受关注。 直到4月8日,中关村银行发布公告称,2018年12月10日,中关村银行董事会批准聘任肖瑞彦为该行行长人选; 2018年12月12日,该行股东大会批准选举肖瑞彦为该行执行董事。4月1日,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核准肖瑞彦董事、行长任职资格。自2019年4月2日起,肖瑞彦正式就任该行董事、行长。 据悉,肖瑞彦为贵州银行原董事长。贵州省政府在2012年9月任命原民生银行杭州分行行长肖瑞彦为贵州银行首任董事长兼行长。不过,2018年5月,该行总行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宣布肖瑞彦不再担任贵州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同意其调中国银行工作。 而《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10日12时,该行官网高管团队中尚未更新肖瑞彦的信息,仅显示董事长郭洪、副行长暴冰、监事长易晓三人。 去年中关村银行净利润猛增1312.24% 一直以来,民营银行的高管离职的现象频现。 比如2018年4月中旬,吉林亿联银行原行长戴兵因个人原因辞职;同年4月底,重庆富民银行原行长闵路浩也离职等等。 针对高管 “闪离”现象,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曾向本报记者分析指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首先,大多数民营银行的股东能够对银行的经营和发展施加较大的影响,高管层在经营管理上的决策权力受到制约,且容易与股东产生意见上的分歧。第二,当前金融严监管环境下,民营银行存贷款业务难以与传统银行竞争,创新业务受到限制,导致业务发展缓慢,管理层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那么,开业以来,中关村银行的业绩如何? 本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中关村银行实现了盈利。 根据中关村银行发布的2018年度经营业绩快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实现营业收入4.33亿元,同比增长227.96%,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1312.24%。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31.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4.59%。 “2018年本行营业收入的增长得益于总资产规模的扩大,和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中关村银行表示。 此外,业绩快报还显示,报告期末,该行资本充足率36.20%,不良贷款率为0,贷款拨备率2.9%。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本文来自于华夏时报网)[详情]

青岛银行A股首秀成绩 2018年净利20亿营收创历史最高
青岛银行A股首秀成绩 2018年净利20亿营收创历史最高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 鲁网4月10日讯(记者 鲁珊珊)2019年1月,青岛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银行.002948.SZ)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银行,也是全国第二家“A+H”股上市城商行。近日,青岛银行在其A股上市后首秀的舞台上交出了满意的答卷,营收和净利都实现了大跨步增长。 青岛银行发布的2018年度报告显示,到2018年末,青岛银行资产总额达到人民币3176.59亿元,营业收入73.72亿元,同比增长32.04%;净利润约人民币20.43亿元,同比增长7.34%;存款总额为人民币1779.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14%;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269.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42%。 青岛银行在年报中表示,营业收入73.72亿元,比上年增加17.89亿元,增长32.04%,主要由于该公司优化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贷款规模增长较快,同业资产和负债适度收缩,并持续提升收益能力。 同时,青岛银行披露了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息人民币2.00元(含税)。以该行股本总额4509690000股为基础计算,拟派发现金股息总额人民币9.02亿元。 青岛银行成立于1996年11月,总部设在山东省青岛市,前身是青岛城市合作银行、青岛市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积累,青岛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控、IT 建设等方面持续提升,已经形成“治理完善、服务温馨、风管坚实、科技卓越”的发展特色。2015年12月,青岛银行H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19年1月,青岛银行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青岛银行业务发展立足青岛,辐射山东。报告期末,已在济南、烟台、威海等山东省主要城市设有 14 家分行,分支机构总数达到 134 家,并先后成立了科技支行、文创支行等特色支行。2017 年 2 月,青岛银行发起设立了青岛青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鲁珊珊)[详情]

信用卡拐点已至?2018年分期收入占比首超利息
信用卡拐点已至?2018年分期收入占比首超利息

  原标题:信用卡拐点已至?2018年分期收入占比首超利息(附图表) 来源: 消金界 信用卡危机要来?“共债”问题爆发?消费信贷饱和? 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有关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问题被广泛关注,其中信用卡业务成为焦点核心。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银行2018年的财报数据最能反映真实情况。 通过查阅各家银行财报有关信用卡业务的内容,我们发现,在2018年最大的几点变化,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卡发卡量保持高速增长,但与2017年比,增速放缓明显。 2、农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1亿张,成为“亿张俱乐部”第5位成员。 3、2018年下半年,工行、建行、平安都收缩了新增发卡量,但浦发银行“姿态独特”。 4、2018年招行的信用卡消费额高达3.79万亿元,第2名是交通银行。 5、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最高,达2.15%,同比上升了0.08个百分点。 6、2018年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首超利息收入,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1.信用卡发卡增速明显放缓 工行下半年累计发卡净减少500万张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3%,但增速比2017年的26.35%低了近10个百分点。 根据银联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12月末,银联数据客户银行信用卡有效卡量近1.4亿张,同比增长34%,较2017年50.31%的增速也有较大下降。结合来看,与2017相比,2018年整个银行业的信用卡发卡量和有效卡量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长水平,不过增速明显放缓。 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超7000万张的银行增速相对温和,大多在15%以内,工商银行增速最慢,同比增长了5.59%;累计发卡不足7000万张的银行增速基本在30%以上,邮储银行增速最快,同比增长46.95%,不过其累计发卡量较少,只有2391万张。 图1 全国性银行信用卡2018发卡量及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从信用卡累计发卡量来看,工行仍居首位,高达1.51亿张,超过其他银行一个身位。 意外的是,招行并没有公布2018年底的累计发卡量和新增发卡量数据,2018年末的信用卡规模不得而知。 不过,从其公布的流通卡量数据来看,2018年下半年流通卡量仍然为净增长,但环比增速从上半年的19.53%降至下半年的12.94%。因此猜测其累计发卡量较上半年末仍有所增长,但增速放缓。 图2 全国性银行2018年信用卡新增发卡量情况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从各银行2018年新增发卡来看,农行新增发卡量1801.06万张,位列首位,这也使得它的累计发卡量达到1.03亿张,成为继工行、建行、招行和中行外之后,信用卡“亿张俱乐部”新成员;中信、平安、浦发和光大的新增发卡量也在1500万张以上。 从新增发卡量的同比增长率上看,2018年全年,大多数银行新增发卡维持在一个10%左右的比较温和的增长率上,民生银行的低至3.91%;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表现突出,同比增长率分别高达64.05%和43.44%;浙商银行虽整体信用卡规模和其他信用卡大行不在一个量级,但2018年的新增发卡量依然收缩了29.45%。 不过,将2018年全年的数据拆分来看,不难看出,2018年下半年,工行、建行、平安、邮储和浙商银行都在下半年收缩了新增发卡量,工行下半年的新增发卡量为-500万张,即2018年底的累计发卡量比2018年上半年末还减少了500万张;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虽全年同比增长率突出,但2018年下半年的环比增速也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浦发银行的姿势比较独特,2018年上半年新增发卡量环比减少了14.01%,下半年环比增速却高达72.86%,整体呈现出来2017年下半年狂热推广—2018年上半年收缩—2018年下半年又奋力追赶的情形。 2.各银行下半年贷款余额增速下滑 四家银行卡贷余额超5000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2018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5.4万亿元,同比增长23.40%;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24万元,同比增长5.66%。 具体各家银行来看,建设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最高,为6513.89亿元;其次,工商银行、招行和交行这几家银行也都超过5000亿元;平安银行紧随其后,贷款余额4732.95亿元。 图3 全国性银行截至2018年末 信用卡贷款余额(亿元)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从卡贷余额全年同比增长率来看,平安银行最高,高达55.88%;其次是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均在30%以上。 但是,与2018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对比来看,11家银行中,8家银行全年增速都有所放缓,交行和建行更是下降了超10个百分点;与其它8家不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贷款余额规模则在2018年下半年激增,招商银行略有上涨。 3.信用卡卡均交易额同比略降 招行全年总消费额近4万亿元  银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银联数据客户银行信用卡卡均交易金额为6.34万元,较2017年略有下降,不过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7%,交易笔数同比增长47%,业务收入整体较2017年增长36%,其中有53家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过亿元。 从各个银行来看,公布了2018年度信用卡消费交易额的13家银行中,全年交易额的排行榜名次与2018年上半年基本无差异,只有浦发银行以500多亿元的微弱优势,反超农业银行。 其中,招行的信用卡消费额最高,高达3.79万亿元,稳居冠军宝座;交通银行的交易额也突破3万亿元,建行、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紧随其后,都在2.5万亿以上;邮储银行和浙商银行最低,全年信用卡消费额不足1万亿元。 图4 全国性银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额(万亿元)及同比 数据来源:各银行年报 从同比增长率来看,3家银行超过50%。其中,浙商银行由于基数较小,增速高达176.02%;平安银行和浦发银行也都在50%以上;国有银行中,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增长较快,工行、建行和农行相对稳健,增幅在20%以内;其他银行都在25%-40%之间。 4.多因素导致信用卡不良率攀升 银行开始倾向保守策略  图5 全国性银行2017、2018年信用卡不良率(%)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从披露不良率的10家银行来看,7家信用卡不良率同比有所上升,6家不良率超过1.5%,信用卡大行的资产质量整体有所下降。 其中,民生银行的不良率最高,达2.15%,同比上升了0.08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不良率1.85%,仅次于民生银行,但升幅最大,达到0.61个百分点;浦发、邮储、平安、浙商和建设银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建行不良率仍然最低,不到1%。 在这种大环境下,依然有3家银行控制住了信用卡的不良率,招行跟去年持平,为1.11%;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个百分点,分别为1.52%和1.66%,不过整体质量仍处于行业中等水平。 多数信用卡大行不良率上升,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现象严重,再加上发卡量和贷款余额增速放缓,导致信用卡不良率更加凸显出来。 另一方面,监管环境趋严,银行对不良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90天以上逾期不可再长期停留在关注类贷款,必须划归为不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某些银行不良率的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开始倾向于保守策略,申卡和批额都比以前谨慎。 不过,与2017年相比,整个银行业的信用卡资产质量尚可,整体风险仍然在可控范围之内。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末,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85万亿元,环比增长23.20%。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环比增长18.93%,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5%,占比较2017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 5.信用卡业务逐渐回归冷静 非息收入增速提高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发现,与2017年的大爆发相比,2018年,尤其是下半年,主要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增速下降,各家银行逐渐回归冷静。 一方面,各家银行之前纷纷把信用卡作为零售金融转型的重要抓手,且近几年监管政策趋严导致的大量个人借款需求需要新的出口,银行自然想抓住这个良好发展机会,最终导致部分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执行策略上比较激进,用户下沉过猛,但是风控模型和运营经验却没有跟上。 加上受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和“逃废债”现象趋向严重,两年信用卡“大跃进”的不良后果开始逐渐显现,银行也在2018年下半年意识到这一点,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申卡人核准,实时监控用卡行为,及时调整风险较高的用户的用卡额度,严重的甚至限制其消费行为。 另一方面,各银行在2018年更加积极地发掘信用卡的盈利空间,除了常规的信用卡的贷款业务,还推出各种分期产品和延期还款产品,解决用户的短期资金周转问题。 这些产品一方面巩固了银行信用卡的竞争力,一方面也成为信用卡的重要增收手段。 根据银联公布的数据,2018年银联数据客户的信用卡分期收入占比36.7%,超越占比30%的利息收入,成为信用卡业务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具体到单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虽然和银联数据结果有所差异,但依然可以看出,非息收入越来越受银行的重视,赶超利息收入指日可待。 2018年,招行、浦发、中信、民生和光大银行公布了自己的信用卡业务收入情况,3家银行披露了自己的信用卡非息收入。 其中,中信银行信用卡非息净收入为308.15亿元,占信用卡业务收入的66.96%,其中分期业务收入193.10亿元;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总收入最高,总额为667亿,其中非利息收入207.22亿元,占比31.07%,同比增长38.95%;民生银行的非息收入为280.73亿元,增速也高达34%。 整体来看,不良率的“抬头”给银行敲响了警钟,未来银行在信用卡“量”的基础上将会更注意“质”的追求,但也不会因此举步不前。预计2019年信用卡业务规模仍会保持稳健增速。 除了引进更多征信数据优化风控模型外,银行将会针对信用习惯良好的用户,开发更多关联产品,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扩展用户的信用能力,增加信用卡的客均盈利空间。[详情]

从银行卡到App 解密招行金科谋局
从银行卡到App 解密招行金科谋局

  来源:北京商报 “判断一家企业的竞争力,当年看财务指标,中期看客户结构,长远看经营模式。在金融科技战略推动下,我们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曲线正在悄然改变。”在招商银行32岁生日之际,这家以零售业务及创新变革见长的银行掌门人田惠宇如是说。近年来,银行业的创新举措频频,网点瘦身、直销银行、金融科技、开放银行等尝试层出不穷。面对国有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强势布局,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来势汹汹,招行仍在谋变,意图拓展银行的服务边界,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 全面无卡化 4月8日,招行迎来了32岁生日,当日,招行开盘后的市值突破9000亿元,伴随股价屡创新高,招行市值已位居全球银行业前十名。 纵观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招商银行的“零售之王”称号令人印象最为深刻。年报数据显示,2018年招商银行零售营业收入1232.57亿元,同比增长16.04%,占营业收入的52.69%;零售税前利润572.27亿元,同比增长20.24%,占该行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7.22%。 客户数量方面,截至2018年末,该行零售客户数突破1.25亿户,达到12541.44万户(含借记卡和信用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17.61%;管理零售客户总资产余额68021.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5%。信用卡业务更是成为该行零售业务的重头戏之一。截至2018年末,招行信用卡流通卡数8430.44万张,较上年末增长34.98%,流通户数5802.9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3.61%。 耐人寻味的是,招行零售业务崛起的重要标志正是“一卡通”,如今,这家银行却启动了“全面无卡化”改造。这背后是利用App打造大金融生态的更大野心。田惠宇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18年,金融科技银行建设逐步由点及面、由产品到体系、由业务到组织文化。2018年率先实现网点“全面无卡化”,“银行卡只是一个产品,App却是一个平台,承载了整个生态”。 8104.67万人 从卡到App,背后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服务渠道迁移,而是商业逻辑的重大变化。根据年报,招行2018年持续通过数字化平台职能的强化向零售业务全方位赋能,使得平台体系、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都向“全客群、全产品、全渠道”的方向优化。去年招行两大App的7.0版本正式迭代上线,其中掌上生活App在7.0改版中尝试跳出金融属性,重点探索高频生活场景,将“生活”提到中心地位。 这样的改造成效从招行两大App运营情况也可看出端倪。2018年,“招商银行”与“掌上生活”两大App累计用户数达到1.48亿户,增长43%;月活跃用户(MAU)达8104.67万,较上年末增长47.24%。 事实上,商业银行的互联网改造在十余年前就已开始,主要银行的网银、App布局均全面落地。但最让银行感到痛心、无奈的,就是App打开频次低、使用黏性差。互联网企业垄断了高频的生活场景,并以此为阵地向金融服务扩张。因此,让App内涵“丰富”起来,是与互联网App一争高下的必要举措。 如今看来,招行的尝试已然收到成效,非金融业务在两大App流量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两大App分别有27.11%和44.21%的流量来自非金融服务,41家分行335个网点建立了线上店,这表示两大App已摆脱金融场景的低频束缚,融入到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中。另外,两大App已成为获客的主流渠道,借记卡线上获客占比17.89%,信用卡数据获客占比61.21%。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反映客户的“旅程”,银行应借助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面对国有大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强势布局,以及金融科技公司的来势汹汹,招行仍有危机感。在年报致辞中,招行董事长李建红坦言:““变”是当今时代的主基调,展望未来,我们面对的变化之广、之快、之深,前所未有。如何应对?唯有抓住金融科技应用不断深化的重大机遇,聚焦科技引领,推动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和变革。” 在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看来,传统商业银行虽然客户较多,但是很多银行把客户当做吸储工具,转化较差,客户价值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因此,市净率较低。目前来看,招行是想通过吃喝住行、保险基金国债银行理财等综合服务不断提高App打开率,努力打造一个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金融和其他生活服务最大程度转化客户。 65.02亿元 事实上,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加速重塑金融行业版图。面对金融科技的影响,招行从2015年提出实施“移动优先”,2017年明确“金融科技银行”定位,将金融科技视为推进“轻型银行”转型下半场的核动力。可见招行一直存在危机感。零售业绩的快速提升离不开金融科技的支撑。 年报显示,招行持续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去年信息科技投入65.02亿元,同比增长35.17%,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78%,同比提高0.46个百分点。全行累计申报金融科技创新项目931个,其中304个项目已投产上线,“金融科技银行”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尤其是在2018年年报中,金融科技一词出现了74次之多,如此高频足以表明招行下一步的落子重点。 据悉,在2017年,招行就宣布将上年税前利润的1%作为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2018年又将该项目基金的投入提高到上年营业收入的1%。在近期,招行拟修订公司章程,提出每年投入金融科技的整体预算额度原则上不低于上一年度本行经审计的营业收入(集团口径)的3.5%。 田惠宇表示,“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银行3.0时代正在到来,它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运营模式,拓展银行的服务边界,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招行的金融科技转型领先同业,早期是从零售业务端开始,目前金融科技在公司业务端也发挥越来越多作用,未来将是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的全面改造。“未来银行业务科技化、智能化、移动化、开放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升,一方面绝大多数业务都可以通过自身App来快速完成,另一方面将金融服务嵌入到外部场景中。”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详情]

盛京银行增收不增利:净利大降三成 核心指标连年下滑
盛京银行增收不增利:净利大降三成 核心指标连年下滑

  原标题:盛京银行增收不增利 净利润大降三成 时代周报记者 曾令俊 发自广州 近日,盛京银行公布了一份难言理想的2018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58.85亿元,同比增长19.9%;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为51.29亿元,同比减少32.3%。 不仅是自身业绩不理想,盛京银行在与同行的竞争中也渐落下风。盛京银行是东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银行,但在近年的竞争中,锦州银行后来居上,净利润等核心指标已遥遥领先于盛京银行。锦州银行虽未公布2018年年报,但截至当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收96.72亿元,净利润达43.4亿元。 仅从净利润指标来看,锦州银行的半年业绩与盛京银行全年相差无几。从市值看,截至4月8日,两者差距更大,锦州银行市值为544亿港元,盛京银行约241亿港元,后者不到前者的一半。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盛京银行去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剧增356.2%至64.01亿元。面对盈利下滑等局面,盛京银行将如何改善这种情况?时代周报记者近日向该行发送采访提纲,但截稿时未获回复。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监管部门加强了对资产分类准确性的考核,加速银行真实不良暴露,不良贷款处置和核销力度大幅增加;二是IFRS9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推行,需要计提减值的金融资产范围扩大。 核心指标连续六年下滑 在2017年资产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之后,2018年年末,盛京银行总资产9854.33亿元,比年初减少451.84亿元。该行称,资产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和业务结构优化所致。 除了资产规模之外,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该行去年多项经营指标均呈现下滑趋势。该行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减少61.1%,2018年为6.27亿元,2017年为16.1亿元;该行去年兑汇损失为28.83亿元,而在2017年该行兑汇收益为4.76亿元,同比减少705.8%。 核心指标看,该行的净利差由2017年的1.36%减少至2018年的1.33%,净利息收益率由2017年的1.50%减少至2018年的1.43%。对于下降的原因,盛京银行表示,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降造成的,具体为收益率较高的金融投资和发放贷款和垫款平均收益率下降,以及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的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盛京银行的上述两项指标已经连续六年下滑。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该行净利差连续四年数据分别是2.17%、2.07%、2%、1.65%;净利息收益率20132016年连续四年数据分别是2.39%、2.32%、2.14%、1.75%。 “这说明该行的获利能力连续下滑,盈利能力逐年下滑,这主要与该行的资产配置、负债结构以及不良资产比例等相关。”华南某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据记者梳理,盛京银行去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剧增356.2%至64.01亿元。事实上,已披露年报的港股上市银行中,多家银行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大幅度增长,中原银行、九江银行等资产减值损失的同比增幅均超过100%。 从资产充足率看,盛京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为8.52%,比上年末下降0.52%;资本充足率为11.86%,比上年末下降0.99%。时代周报记者梳理,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已经连续四年下滑,2014年能到达11.04%,此后连年下滑。 截至2018年年末,盛京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64.42亿元,同比上涨55%;不良贷款率1.71%,较上年末上升0.22个百分点。从近年的不良贷款率指标来看,盛京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20142017年,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0.44%、0.42%、1.47%、1.49%。其中,截至2018年年末,该行制 造业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5.37%。 回A股暂无进展 该行在年报中并未提及回归A股计划。 事实上,盛京银行一直有A股上市梦。2009年,盛京银行曾经启动A股上市计划,由于A股暂停IPO和股东数量等因素,上市最终未成行。2014年12月,盛京银行选择先登陆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第四家在H股挂牌的城商行。 2015年11月,盛京银行重新提出回A申请,计划发行不超过6亿股,拟登陆深交所中小板。在上市无进展的情况下,2017年3月,该行公告,宣布决定撤回A股上市申请。但就在当月,辽宁省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争取盛京银行、锦州银行早日完成回归A股。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彼时正值该行高管以及股东变动的时期。2016年9月底,盛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张玉坤因工作安排,已辞任盛京银行董事。直到2017年6月,辽宁银监局核准了张启阳担任盛京银行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该行8个多月董事长空缺的日子终告结束。 此前,盛京银行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但随着恒大集团的入驻,该行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016年4月,恒大集团斥巨资买入盛京银行股权,成为盛京银行第一大股东。截至2018年年末,恒大集团总计持有该行17.28%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沈阳恒信持股比例为8.28%。[详情]

零售银行转型路径:从经营“银行”到经营“零售”
零售银行转型路径:从经营“银行”到经营“零售”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赵萌 近日,上市银行2018年度业绩报告相继披露,“零售”再一次毫无悬念地当选年报关键词之一,据统计,“零售”一词在招商银行业绩报告中出现多达33次。 实际上,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金融监管趋紧的背景下,零售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的增利“利器”。《金融时报》记者通过梳理年报发现,从银行机构类型来看,股份制银行零售转型表现明显优于国有大型银行以及城商行;从业务类型来看,信用卡与房贷成为2019年零售业务增利主力军。 然而,应该看到的是,尽管不少银行已开始推动零售转型浪潮,但不可否认,传统银行机构在理解、获取和经营零售客户方面的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仍远远不及互联网玩家。专家认为,在“用户主导”的未来市场中,零售银行需要从经营“银行”转变为经营“零售”,而如何实现这种转变,传统银行仍需要走一条很长的探索之路。 部分银行零售利润贡献抢眼 近年来,一些银行大力布局零售业务,而这一动作在近两年持续加码。零售业务逐渐成为银行创收的“发动机”,零售、个人业务的营业收入、利润增速大幅提升,在全部营业收入、利润中的占比持续提升。 招商银行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该行零售营业收入占整个营业收入比例超过50%,2017年这一数字为49%。进一步来看,2018年招商银行零售营业收入1258.46亿元,同比增长16.11%,占该行营业收入比重同比上升1.56个百分点;税前利润582.63亿元,同比增长20.34%,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9.34%。 而处于全力转型零售状态中的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利润中的占比更高,对全行贡献超过了半壁江山。该行年报数据显示,零售业务营收618.83亿元,同比增长32.5%,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3%;零售业务净利润171.29亿元,同比增长9.2%,在净利润中占比为69%。 由此可见,随着在收入、利润中的占比持续提升,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各家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除了零售业绩位于前列的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之外,其他几家股份制银行在2018年也有不俗的零售业绩表现。 光大银行年报显示,该行2018年零售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为42.19%,同比提升3.47个百分点,截至报告期末,零售客户达9047万户,较2017年年末增长15.65%。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的零售利息、非利息收入也快于利息、营业收入的总体增长。2018年,民生银行零售收入564.09亿元,同比增长17.12%,占比为37.57%,同比提高2.35个百分点;零售业务非利息净收入347.54亿元,同比增长38.61%,在非利息净收入中占比为64.4%,同比上升16.45个百分点。 信用卡与房贷是零售主力 梳理上述零售利润贡献显著的上市银行年报不难发现,信用卡与住房按揭担当着各家银行零售信贷投放增长的主力。 数据显示,招商银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长27.74%,平安银行则大幅增长76.1%,其他部分股份制银行信用卡透支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在房贷投放方面,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房贷规模同比增长了11%至22%左右。 具体来看,截至2018年年底,招行信用卡流通卡数8430.44万张,同比增长34.98%,流通户数5802.93万户,同比增长23.61%,该行未披露当年新增发卡量。浦发银行则累计发卡5650.54万张,同比增长37.26%;流通卡数3750.36万张,同比增长39.5%;平安银行同期流通卡量达5152万张,同比增长34.4%。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同期累计发卡量6705.69万张、6052.73万张、4954.72万张,2018年新增发卡量1526.4万张、1748.61万张、1080.86万张。 大量增加的信用卡发卡量,带来了透支和信用卡贷款的增长。截至2018年年底,招商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5755元,同比增加约841元,增幅为17%;平安银行此类贷款余额4732.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9%。中信银行、浦发银行2018年的信用卡交易额也分别达到2.08万亿元、1.8万亿元,贷款余额4420.46亿元、4333.29亿元,同比增长32.63%、3.65%。光大银行与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额同比增长34.18%、36.7%,待收、透支余额同比增长33.75%、32.5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月份,银保监会首席风险官、新闻发言人肖远企曾表示,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更加重视零售业务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优化金融结构,促进行业回归本源良性发展、推动优化直接融资结构、推动机构优化客户结构。 从经营“银行”到经营“零售” “2019年,我们继续强化零售业务,强调数字化、平台化,推进智慧化管理、营销和服务,构建场景化服务生态圈。”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吕天贵表示。 不难发现,零售业务的拓展离不开甚至需要依靠金融科技的支持,纵观上市银行年报,商业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逐步提升,而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给银行零售业务带来的不只是技术上的支持,还有更多的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未来几年,金融科技将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管理思维、业务模式进行全方位的渗透与融合,将成为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要驱动力。他建议,银行要明确发展战略,保持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在零售银行业务上投入资源,借助金融科技深度转型。同时,还要秉持“开放银行”的理念,积极开展与外部机构的深度合作。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传统银行机构在理解、获取和经营零售客户方面的能力和市场敏感度仍远远不及互联网玩家。在这样的紧迫形势下,传统银行也并非无所作为,领先的零售银行已经比较好地接纳、吸收并借鉴了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思路,通过拓展全渠道体系和场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尝试建立自己的流量和服务闭环。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以往谈到零售银行,人们大多习惯从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角度去看待其变革和发展。因此,即便是在零售转型呈现浪潮式发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银行并不清楚零售转型怎样才算成功,而只能通过零售业务规模增长和占比提升来证明资源投入是有效的。 受访专家表示,在用户主导的未来市场中,零售银行需要从经营“银行”转变为经营“零售”,从提供金融服务转变为响应用户需求。至于如何实现这一转变,零售业态的变迁以及国内“新零售”的创新应用将给零售银行未来的发展打开新的视野和思路。[详情]

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头 警惕共债风险传导
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头 警惕共债风险传导

  齐琦 [所谓共债,是指在多个平台上同时存在债务的现象。典型共债者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超出收入能力可负担的消费需求,进而产生借贷需求。2018年信用卡逾期贷款率上升,源于2017年末现金贷新政导致的网贷平台大面积倒闭和2018年中P2P集中爆雷,测算显示,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可能因此上升17个基点至1.50%。] [测算显示,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可能因此上升17个基点至1.50%,2019年上半年或为高点。]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吃息差的日子就要过去了,各家银行开始发力零售、中间业务寻求转型。 就零售业务来看,信用卡早已成为各家银行比拼的重要阵地。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同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也出现抬头迹象。 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现象或是银行信用卡不良抬头的原因之一,但总体来看银行风控审慎,整体资产质量可控。 上市银行发卡量和交易额大幅增长 根据多家上市银行2018年年报披露的数据,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信用卡业务占据市场主要份额,发卡量和交易额普遍实现大幅增长。 从发卡量来看,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2018年累计发卡量均过亿;股份制行中,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累计发卡数量同比增速较快,均在30%以上。 2018年新增发卡量方面,农业银行高达1800万张,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均超过1700万张,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亦超过1000万张。 截至2018年底,招商银行全年实现信用卡交易额3.8万亿元。平安银行全年实现信用卡交易额超过2.7万亿元,同比增长76.1%。此外,光大银行交易额约2.3万亿元,中信银行突破2万亿元,浦发银行则为1.8万亿元。 信用卡发卡量、交易额的增长,提升了各家银行分期手续费和利息等方面的收入。具体来看,招商银行2018年信用卡利息收入459.79亿元、非利息收入207.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9%、38.95%;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全年实现总收入552.78亿元,同比增长13.39%;中信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460.23亿元,同比增长17.81%;光大银行信用卡营业收入实现390.39亿元,同比增长39.43%。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对第一财经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消费替代投资是当下趋势,银行因此在贷款投向上加速向零售转型,其中信用卡业务被银行视作零售业务抓手,包括在资源、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卡,打开了流量瓶颈,在产业链层面为新增发卡的爆发式增长奠定基础。此外,相比其他消费金融类产品,信用卡在品牌效应、利率、便捷度等方面也有优势,更易受到用户青睐。多种因素合力作用下,信用卡迎来高速增长期。 透支额度高增长,不良抬头 但在信用卡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透支额度也保持了高增长态势。信用卡不良贷款风险增加,多家银行不良率呈抬头之势。 根据年报数据,浦发银行2018年信用卡透支余额为4333.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65%;不良贷款余额78.32亿元,不良率1.81%,较上年末上升0.49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1.85%,同比上升0.61个百分点,而民生银行在2017年信用卡不良率就已突破2%,截至2018年年底为2.15%。招行相对平稳,截至2018年末,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11%,与上年末持平。 薛洪言认为,银行为追求开卡量的增长,在客户准入门槛上或有所放松,客群的下沉会造成不良率的提升。不过,银行业信用卡不良率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不会对其信用卡业务战略和消费金融行业本身带来明显的影响。过去三年间,银行信用卡业务策略是以量取胜,三年时间新增派发2.5亿张信用卡,从2018年数据看,增速已经趋缓,银行信用卡策略也临近从求量到求质的拐点。 结合央行近日发布的《2018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来看,2018年全年,银行卡信贷规模保持增长,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比下降。截至2018年末,银行卡授信总额为15.40万亿元,同比增长23.40%;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为6.85万亿元,同比增长23.33%。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788.61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16%,占比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对第一财经表示,信用卡领域的风险整体还是可控的,但部分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有上升势头,主要还是跟其风险偏好有关,加大了一些个人经营性贷款的投放,但我国整体信用卡快速发展也是近两年的事,而且不存在过度授信,整体风控较为审慎,所以整体风险可控。 警惕共债风险传导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同步攀升的现象并非偶然,此前部分股份制银行信用卡发展战略较为激进,发卡量竞争呈现白热化状态,弱化风控作用后可能引入一些资质不佳、共债情况较为严重的客户。 其中,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现象引发风险传导,可能导致信用卡不良率更加凸显。 所谓共债,是指在多个平台上同时存在债务的现象。典型共债者的产生,往往来源于超出收入能力可负担的消费需求,进而产生借贷需求。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三季度的信用卡逾期贷款率上升,缘于2017年末现金贷新政导致的网贷平台大面积倒闭,2018年中又出现P2P集中爆雷,测算显示,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可能因此上升17个基点至1.50%,2019年上半年或为高点。银行整体不良率将因此上升约2个基点。 薛洪言认为,消费金融的大发展、各类放贷机构百花齐放,以共债为纽带,强化了不同机构间信用风险传染链条,但共债之所以引发行业普遍忧虑,主要的原因是信息孤岛效应下,大家对共债的真实情况不清楚。 此外,随着监管环境趋严,银行对不良的认定标准更加严格,90天以上逾期不可再长期停留在关注类贷款,必须划归为不良,一定程度上也导致银行不良率的上涨。 上述业内人士预测,宏观环境叠加行业因素影响下,2019年信用卡市场规模会继续扩张,但增幅会有所回落。具体而言,今年信用卡市场的发展预计将呈现出三类特征:一是聚焦场景化搭建,通过打造日常高频场景的生态圈来扩大零售业务规模;二是加强科技应用,依托金融科技发挥其在信用卡使用中的赋能作用,例如客户服务中的语音交互等;三是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在风控流程中的参与度,通过精细化运营提升运作效率。[详情]

银行高管薪酬众生相:净利下滑 董事长最多降薪395万
银行高管薪酬众生相:净利下滑 董事长最多降薪395万

  原标题:银行高管薪酬众生相:净利下滑三成, 董事长们最多降薪395万 陈洪杰 若净利润大幅下滑,银行董事长、行长们的年薪会下降吗? 第一财经记者在已经公布的近30份2018年银行年报中发现,去年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盛京银行3家银行净利润下滑均在30%以上。高管们的工资则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其中,中原银行董事长窦荣兴年薪降低了395万元,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降薪10万元,盛京银行董事长张启阳2017年薪酬为224万元(2017年6月9日~12月末),2018年年薪达到324万元。 就6家国有大行而言,2018年净利增长稳健,增速在4%以上,不过受制于“限薪令”,董事长、行长们的工资均在75万元以下。2018年薪酬位居首位的是交通银行董事长彭纯,税前收入为72.45万元。 净利润大降,董事长薪资增减不一 中原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实现净利润24.15亿元,同比下降14.24亿元,降幅37.1%。主要原因是“执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并足额计提减值准备的监管政策,采取更为审慎的风险分类标准,充分计提风险准备,计提资产减值损失68.52亿元,较上年增加48.23亿元,增幅237.8%”,中原银行解释称。 净利润下滑较大,中原银行的高管带头降薪。窦荣兴降薪395万元,2018年税前总薪酬为102万元,而2017年为497万元;执行董事胡相云降薪302万元,2018年税前总薪酬仅为32.6万元,2017年税前总薪酬为335万元;行长王炯降薪146万元,2018年税前总薪酬为305万元,2017年税前总薪酬为451万元。仅仅这三位高管共降薪843万元。 郑州银行2018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59亿元,同比下滑30%。同样的,王天宇的薪酬也稍有下调,从2017年的222.7万元降到2018年的212.6万元。江西银行2018年净利润下滑4.6%,江西银行董事长陈晓明2018年年薪为268万元,同比减少了25万元。 不过,并不是所有净利下滑的银行高管工资也随之下调。盛京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51.29亿元,同比减少32.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由2017年的16.13亿元减少至2018年的6.27亿元。盛京银行董事长张启阳2018年年薪为324万元,其2017年年薪(2017年6月9日~12月末)为224万元。公开资料显示,张启阳在2017年6月9日就任盛京银行董事长一职。 另外,14家非国有大行的净利润均处于正增长状态,银行董事长、行长们的工资有升也有降,从整体上来看,银行高管年薪呈微增趋势。例如,民生银行2018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上升1%,董事长洪崎年薪涨了7300元;平安银行2018年净利润增长7%,董事长谢永林的年薪增长了10万元;浙商银行2018年净利润增长5%,董事长徐仁艳年薪增长了58万元;哈尔滨银行董事长郭志文在2018年年薪增长了84万元。 也有一些银行的净利润虽然增加,但是高管们的工资降了下来。例如,招商银行2018年净利润虽增加了15%,但是行长田惠宇年薪却降了53万元;中信银行2018年净利润增长4.6%,副行长方合英的年薪降低了10万元。 六大行盈利超万亿,高管薪酬均在75万以下 作为金融业的中流砥柱、“市场稳定器”的六大国有银行虽然2018年净利润增速仍在4%~10%之间,发展稳健,不过,由于“限薪令”的执行,与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相比,六大行董事长和行长们的薪酬水平低了一大截。 2018年年报显示,工商银行净利润为2987亿元,同比增长4.09%;农业银行净利润2028亿元,同比增长5.08%;中国银行净利润1801亿元,同比增4.45%;建设银行净利润2546.55亿元,同比增长5.11%;交通银行净利润736.3亿元,同比增长4.85%;邮储银行净利润523.84亿元,同比增长9.80%。六大国有银行净利润总和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4.9%。 不过,其中薪酬最高者是彭纯,税前收入为72.45万元。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税前总薪酬为71.13万元;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税前收入为70.39万元。 上市银行高管年薪差异非常大,如以浙商银行董事长徐仁艳555.16万元年薪和工商银行原董事长易会满67.29万元的年薪相比,二者有7倍多的差距。 “从董事和高管薪酬角度来看,应当考虑缩小限薪令的适用范围,扩大市场化选聘的职位;优化六大国有银行执行董事与高管人员的薪酬结构,试点与长期业绩挂钩的激励工具,促进高管人员在风险承担和业绩之间的平衡追求等。”德勤中国副主席及中国金融服务业领导合伙人吴卫军表示。[详情]

高管频“换血” 多家上市银行现人事变动
高管频“换血” 多家上市银行现人事变动

  来源: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吴限)近期多家银行再现人事变动。4月7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不少于8家大中型银行披露人事变动公告,其中不乏银行董事长、行长级别人员调整信息。 近日有消息显示,交行董事长彭纯将出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一职,该行即将出现董事长一职空缺。对此,交行总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切以公告为准。3月下旬,另一家国有大行建设银行行长一职出现调整。建行公告显示,该行行长王祖继因年龄原因退休,在当日披露的该行董事会2019年第二次会议决议公告中,确定了新行长人选为刘桂平。 不止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也频繁出现高管辞职的情况。2月26日,中信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执行董事、行长孙德顺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执行董事、行长、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主席、委员及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 在副行长级别人员调整方面,招商银行2月发布公告称,该行副行长朱琦和赵驹生因工作需要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同日,招行董事会会议同意聘任汪建中、施顺华为副行长。3月8日晚间,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副行长吴鹏因工作原因,辞去该行副行长职务。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与2016年银行高管“离职潮”不同的是,这一轮行长、董事长离职主要以工作调动和到龄退休等原因为主。北京科教大学金融工程系教授刘澄表示,目前来看,很多银行高管离职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正常的任期届满到龄退休,不再担任相关的银行领导职务;另一方面是正常的工作调动,通常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密集调动期,从这一点来看,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出现调整也是合情合理的。[详情]

往年财报

微博推荐

更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