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12月13日

李开复: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李开复: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创新工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以《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为题做了主题演讲。[详情]

格隆汇|2017年12月14日  19:57
刘煜辉:穿过中国经济的冰与火 寻找2018年投资剃刀
刘煜辉:穿过中国经济的冰与火 寻找2018年投资剃刀

格隆汇|2017年12月17日  21:42
涌容资产黄勇: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涌容资产黄勇: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13日  20:41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36家公司投资亮点解密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36家公司投资亮点解密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北京站将于12月13日在北京四季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举行。有36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将于会议当天举行路演。本文为大家解密分会场投资亮点![详情]

新浪综合|2017年12月05日  21:11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超重磅嘉宾揭晓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超重磅嘉宾揭晓

新浪财经|2017年12月04日  23:10

深圳站·11月08日

巴曙松: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巴曙松: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18日  18:41
广发证券沈明高: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逻辑
广发证券沈明高: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逻辑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08日  22:12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娜:互联网新消费的未来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娜:互联网新消费的未来

新浪综合|2017年11月13日  15:16
但斌:投资比的是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但斌:投资比的是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08日  22:35
“决战港股2017”投资峰会深圳场花絮
“决战港股2017”投资峰会深圳场花絮

新浪财经|2017年11月10日  12:00
美图公司路演:数据驱动 让世界更美
美图公司路演:数据驱动 让世界更美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4日  17:13
中外运航运路演:业务稳中求进 兼顾长远发展
中外运航运路演:业务稳中求进 兼顾长远发展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10:40
上实城开路演:深耕上海都市圈 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并重
上实城开路演:深耕上海都市圈 资产经营资本运作并重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10:37
嘉利国际路演:行业领先的机械部品生产商
嘉利国际路演:行业领先的机械部品生产商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3日  17:10
国泰君安路演:财务业绩展示竞争力 把握行业未来脉搏
国泰君安路演:财务业绩展示竞争力 把握行业未来脉搏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10:29
伟仕佳杰路演:多平台格局助力业绩飞速发展
伟仕佳杰路演:多平台格局助力业绩飞速发展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4日  15:18
和谐汽车路演:专注豪车汽车品牌 提高汽车金融渗透率
和谐汽车路演:专注豪车汽车品牌 提高汽车金融渗透率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10:23
熊猫绿能路演:提供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
熊猫绿能路演:提供全球领先的生态发展解决方案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4日  11:22
丽新集团路演:专注地产发展与投资 把握大湾区机遇
丽新集团路演:专注地产发展与投资 把握大湾区机遇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09:47
数字王国路演:引领VR行业发展 深耕虚拟社交领域
数字王国路演:引领VR行业发展 深耕虚拟社交领域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09:54
中软国际路演:行业领先的全球化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
中软国际路演:行业领先的全球化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4日  13:30
华显光电路演:携手华星光电 为手机屏幕升级潮备战
华显光电路演:携手华星光电 为手机屏幕升级潮备战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4日  13:23
亿胜生物路演:自有产品加第三方助力 提升市场份额
亿胜生物路演:自有产品加第三方助力 提升市场份额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5日  10:06
康哲药业路演:公司概况及产品概要
康哲药业路演:公司概况及产品概要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14日  11:33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错过:决战港股深圳站议程公布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错过:决战港股深圳站议程公布

新浪港股|2017年11月02日  21:41

会议预热

新浪财经与格隆汇邀您共襄盛会—“决战港股2017”
新浪财经与格隆汇邀您共襄盛会—“决战港股2017”

本次峰会获得超过30家金融机构、超30家国内一线媒体、超过200家港股优质上市公司的全程支持、覆盖和参与。将为国内海外投资者奉上年底港股投资的饕餮盛宴,值得您的期待。[详情]

新浪港股|2017年10月31日  14:21
杨灵修:2018年市场展望——离岸市场“在岸化”
杨灵修:2018年市场展望——离岸市场“在岸化”

   编者按: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今天峰会最后一站--广州站上,中信证券首席港股(海外)分析师杨灵修先生带来了《2018年市场展望:离岸市场“在岸化”》的主题演讲。杨灵修先生从两地互联互通以来的数据出发,认为未来3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新格局就是“互联互通”下的A/H两地市场融合,并进一步从明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配置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投资建议。杨灵修先生对香港市场的专业深度的分享,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海外投资领域的饕餮大餐,全程干货满满。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刚才杨飞总谈完一级市场投资机会,现在聊聊二级市场。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我给大家报三组数字。第一组,201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也就是我们俗说的FDI,达到1200亿美金。现在最新的数据,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在1200亿美金,而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1900亿美金,这里面的50%是通过香港市场。 第二组数据,关于香港市场,根据港交所统计,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在香港外部投资的占比已经达到22%,欧洲加上英国是36%,而美国是20%。我们之前传统认为香港市场是一个以欧美投资者为主导市场,现在至少应该改为欧、中、美主导的投资市场。 第三的数字是我们最近特别火的互联互通和港股通。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两年,整个港股通占到所有香港市场整体交易水平从不到1%变成现在的7%,所以我们现在在这里,也是有幸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是在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时代。刚才格隆博士也说道,我们要顺大势而为,在中国资本走出去,香港毫无疑问是我们的第一站。 刚才我提到最后一个数字,现在国内投资者占香港整个交易体量已经超过了7%。我们做股票投资有一个术语,当我们买一支股票买到5%的时候,叫做举牌。举牌之后第一个件事就是要去交易所报备一下,第二件事要到公司商量:我既然已经买到你们5%,你们是不是得给我们一个董事会的席位?所以同样的,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香港,给我们一个中国内地投资者一个董事会的席位呀?当然,我是开玩笑,是打个一个简单的比方。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离岸市场的在岸化》。我们看到未来的三年,A股、港股市场的融合会成为我们HK/China市场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一、“互联互通”下的A/H两地市场融合--未来3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新格局 看这张图,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发生的事情,国内投资者南向买入股票,这是根据中信的行业分类,港股通持股比例超过5%的板块已经占到所有板块三分之一,接近二分之一。 中信证券是国内第一家推出A+H跨两地市场分类的券商,这也是我自己在中信自己主导一个项目。 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么这一行业分类?第一就是我们过去看到非常多的机构投资港股类的一些产品;第二为了解答各位一直问我的一些问题,时常很多人问我,现在A股和港股都可以投,这二者之间的对比是怎样的?比如机械行业,A股港股的盈利增速、估值、PE、分红这些是怎样的?哪个高哪个低?大家可以来问我,也可以直接通过行业分类做数量的分析,我们都通过一些数据库终端免费向投资者提供。 那回到之前,我们看到行业里面有三分之一的行业,国内投资者持股的比重已经超过5%,这里面有些结构性的分化。比如我们看到几个比较大的板块,例如有色金属板块,其实里面有些个股持股比例已经超过20%,像洛阳钼业、紫金矿业。还有非常典型的汽车板块,国内投资者对汽车板块里面的长城、广汽,持股比例已经超过25%,但是比如吉利市值比例非常大,所以虽然国内投资者买了非常多的吉利汽车的,但整体持股比率是大概在10%左右。这就是板块内结构性分化,如果我们简单地看一个粗略的数字,比如国内投资者在香港持股数总体在5-7%,但是在个股方面,有些持股算是非常高的。 国内投资者布局港股,对香港整个二级市场的生态都产生一个深远的影响,我们把这个影响概括为一句话,叫做离岸市场的在岸化。这种离岸市场的在岸化会对它本身的投资的逻辑产生一些变化,如果要展开来谈的话,可能要花非常久的时间。如果简单地看他表象是什么?是一个估值中枢的提升。但这背后是投资逻辑的变化,我简单用两句话概括离岸市场的在岸化。 第一就是典型的香港投资者,从一个单纯对企业盈利周期变为看更长的中国产业发展周期判断。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买一个股票,不但要买未来一到两季度的盈利,我们买一个股票更多需要一些情怀,买一个公司未来的五年。这是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变化的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尾部风险、破产风险的容忍度在下降。其实过去的离岸投资者看到中国的国企的负债率很高,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如果这个市场是在岸化的市场,大家对他的容忍度会变高高。未来三年,我们会持续看到的变化的发生和深化。 2017年是港股的大牛市很多人在想,2017年港股是大牛市,2018年是不是继续是大牛市?这两张图回答给的问题。 我们横向对比的话,香港市场现在还是全球市场最便宜的市场,至少是之一。如果香港市场跟自己做对比的话,香港整体的估值水平大概在13倍左右,这13倍是过去五年的新高,但是如果我们看十年的数字,可能就是在十年的平均值上。为什么现在的估值是过去五年的最高位?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但是周期性的变化,也是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性盈利的复苏导致估值的提升,同样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即里面参与的群体发生变化,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离岸市场”在岸化的过程。 我们再看一级市场,这是我的同事做的表。不但是二级市场,可能更加激动人心的是,我们会看到明年在港交所的创新板改革下,一级市场明年将迎来一个大年。 这是今年整个香港市场的IPO,里面有大家非常熟知的名字,例如阅文集团、易鑫集团、众安在线,他们的在香港的公开发行的认购倍数是300倍、400倍,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明年我认为激动人心的不只是二级市场,而是在于香港资本市场改革之后,新兴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后带来整体交易量和整体市场布局的提升。 ▌ 二、2018年国内宏观政策环境--金融去杠杆、再通胀、改革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二级市场投资可以落实到哪些投资领域。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对明年的宏观判断。 刚才陶冬博士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对于做宏观研究的人判断明年的市场走势,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就是GDP和CPI,也就是经济增速和通胀。这是我们现在给出的对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的预测。我觉得这两个变量里面,第一个变量是GDP,虽然对经济学家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对我们投资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变量。更加有意思的领域是CPI和去杠杆,但我还是要先说一下GDP。我们对GDP的预测大概在6.8%,为什么并不是非常重要?只要中国的经济增速未来三年维持在6.5-7%的区间,6.6%或者6.8%都是可以的,短期的波动不是给市场带来重要的变化因素,如果整个GDP增速维持在6.5-7%的区间,这种稳定性对市场来说更加重要。 未来一到三年,可能是中国整个宏观环境、政策环境最最稳定的阶段。这种稳定性为投资带来两大影响:第一有利于国内资本配置股权类资产,在“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前提下;第二有利于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资产。因为海外资金更加看中的是整个经济的稳定性,或者说宏观环境的稳定性。 明年宏观最大的一个看点就是宏观的通胀和去杠杆,下面我们主要谈一下这些变量。 今年市场上讨论通胀的东西大家听得少,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感谢食品价格。 大家看细的这根红线,过去一年整个中国的通胀水平都在2%以下,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好的低通胀水平?因为过去6个月,中国食品通胀或占中国CPI30%的食品价格一直是负增长。我们看到中国核心通胀或者非食品价格在过去3月都已经在2.4%左右,如果明年整个食品价格从基数上变成正的增速,中国通胀会慢慢起来。在通胀情况下,对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胀价格的起来会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即宏观的紧缩。这可能是市场对明年最大的担心,特别是在去杠杆的情况下。 我们怎么样理解通胀跟去杠杆或紧缩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以为,CPI上涨,通胀起来,央行就要加息,就要紧缩。我认为这有点过于简单粗暴。 我们怎么样理解央行时而紧时而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目前可能有两个政策目标,第一个目标,也是最重要的是去杠杆,第二个目标要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即宏观稳定性。让企业赚钱、传统行业赚钱,反过来帮助去杠杆。 我们看到央行政策目标不是紧缩,央行政策主要目标是去杠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其实一个温和的通胀环境是有利于整个宏观体系去杠杆的。比如日本,日本为什么遭遇失去10年或者20年,正因为过去十年,日本一直通缩,不能消化体系内的泡沫或债务,这是过去的10年或者20年日本碰到的问题。温和的通胀其实是一个监管层可遇不可求的,能够帮助实体去杠杆。如果明年CPI缓慢上升,我们认为对市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会迎来更多的紧缩,因为其实我们需要一定的CPI,帮助实体消化杠杆。 这也是我们反复想跟投资者强调的,若是简单粗暴把价格、通胀起来等同于央行的紧缩,我们认为逻辑面是非常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更加多研究政策背后的逻辑。美联储加息以后,央行是象征性地加息5个bps的回购利率,而没有加市场预期的10个bps或者15个bps。这种象征性的意义使我们看到,央行想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情况下,帮助经济去杠杆。我们认为明年的整个GDP在6.6%-6.8%区间内,非常稳定。然后CPI会慢慢起来,但这不会让央行更加多的紧缩,除非美联储一直加息,有外部的压力,央行不得不那么做。 ▌ 三、恒指站上“3万点”,然后呢?--优质中国资产“再定价”和“新时代”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我们来说一下明年行业配置。 我们假设香港市场估值保持不变,我们对明年香港市场整体的业绩增速大概保持在15%,也就是说,我们的指数还有15%的空间,如果估值继续扩张还有20%甚至更高。 今年我们把行业分成两大块,一个是传统领域,一个是新兴经济。 传统领域大家今年都看到,今年整个传统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在煤炭、钢铁等去产能的行业。我们提到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过渡的过程中,其估值水平会抬升,但估值水平的抬升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伴随这个行业景气上行周期。这是我们今年在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看到的故事。盈利周期起来了,同时大家对它整个风险容忍度的上升,导致其表现非常好。 在传统领域还可能看到哪些板块的景气周期伴随着估值提升?我们认为在三个领域最有希望--油气板块、公用事业里的火电板块、航空板块。 油气板块方面,我们主要是依赖于油价的forecast。 我们看火电板块,这是我公用事业行业组同事做的测算。供给侧改革今年推进了一年,最受伤的是发电,因为煤价的上升导致发电公司的业绩被挤压得非常严重。 但香港市场有一个好处:估值如果是在业绩下滑的时候,可以降得非常低。也就是说,如果迎来业绩的复苏期,估值和业绩有戴维斯双击。按照我们的测算,如果明年电价上调1.5分/kwh,对应的业绩弹性是30-40%。如果煤价下降10%,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弹性是多少?40-50%。因为今年他们的业绩非常好,所以这是一个弹性非常高的领域。现在这些公司在现在的位置分红又是多少?6%,也就是说现在买入板块,相当于买了一个债券,并且买了一个有极大上行空间的资产。 第三个是航空,我们起了一个简单的名字,也叫供给侧改革,利于大家理解。什么叫供给侧改革?大家可以看到两张图,这是我们交运组同事做的:过去两年,航空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客坐率在上升,但是客公里的收益一直在下滑,导致业绩不怎么好。但是大家要注意到一个变化,上个月根据民航局的最新的指引,更注重准点率。这其实是中国未来所有传统行业的一个大趋势,注重质量,不要无限地扩张。 所以未来整个航空航线的扩张会下降5%左右。大家看一下客流量扩张是15%左右,也就是说明年整个航空业会迎来一波提价,提价对应的业绩弹性也是非常高的。按照我们的测算,1%的提价对应航空业绩增加是10%。 最后补充一下,我们在传统行业上仍然非常看好金融板块整体的发展。我们把中国的银行和海外的银行做了一个对比。红色代表中国的银行,蓝色代表海外的银行。基本上,中国银行在相同ROE水平,比国外的同行表现要好一些。 然后,新兴行业。因为时间有限,我简单介绍下我们对新兴行业的判断。明年我们会迎来两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上的变化。 第一,明年我们将进入十三五的第三个年头。十三五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研发费用占中国GDP2.5%。很可惜,过去两年这个比例只有2%左右。十九大之后,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大。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对新兴行业扶持会非常多。 第二个就是陶冬博士提到的美国的减税打响了第一枪,我们判断中国政府肯定会跟进。但这种跟进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跟进,最有希望落地的就是在先进制造业的减税,这是两个政策上很大的变化。 具体行业标的,第一个是云计算;第二是新兴行业的龙头-5G,这是未来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5G最早会在2019年推出。第三个是手机产业链,最近一些科技股有一些回调,担心全球对手机产业需求下降,我们看到全球需求可能进入一个温和增速期,但是中国手机产业链的世界份额在不断增加,现在中国手机供应链已经承担了全球70%的产能,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还有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认为港股市场有非常好的新兴成长的标的。 ▌ 总结 第一,未来三年,A股和港股的融合即我们看到离岸市场的在岸化,将是香港市场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第二,我们对于明年的宏观判断,我们认为GDP增速很重要,但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市场变量,最有意思的宏观关注变量在于通胀和政府去杠杆。我们时刻要记住的就是去杠杆才是政策目标,而非紧缩本身。所以我们判断,温和的通胀是有益于市场的。在传统行业,我们选了几类像航运、油气、火电、金融板块作为我们的配置重点。在新经济领域,我们看好5G、云计算、新能源等主要方向。 最后,我想说,我们有幸身处于一个“新时代”,一个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时代,互联互通的时代,期待与各位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杨灵修 | 格隆汇专栏作者 中信证券首席港股(海外)分析师 [详情]

格隆汇 | 2017年12月22日 21:40
IDG杨飞:一个一线风投人的年终反思与未来展望
IDG杨飞:一个一线风投人的年终反思与未来展望

   编者按: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今年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峰会最后一站--广州站上,IDG资本合伙人杨飞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一线风投人的年终反思与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杨飞先生于1997年加入IDG资本,成功投资过慧聪、携程、腾讯、金融界、百度等项目并获取巨大收益。本次活动现场,杨飞先生用通俗而又饱含智慧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了非常精彩的案列以及投资感受,现场朋友们受益匪浅。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一些投资的感受。IDG在中国做股权投资做的时间最长,有一些感受和案例分享给大家。 其实到达现场的人都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按莫言同志的说法,世界上的人没有那么复杂,分为两类,一类是穷人,一类是富人。富人追求刺激,穷人追求富贵。我们在现场,我想咱们不一定是特别富贵的人,因为特别富贵的人不到现场来,但我们也应该都不是穷人,如果是穷人也不会来现场,来现场也参与不了什么事。为什么我们这类人幸福呢?第一,你能看到比我们富贵的人,你有想追求做到的人,有方向、有目标;第二,你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还有人给你喝彩,你做点优秀的事,赚了钱,有人跟你分享。这就是我的人生观,我觉得这挺幸福。 今天我们特别感谢的就是格隆汇。我觉得咱们这次2017年收尾的时间,如果是中国发生的大事,排第一位的是格隆汇主办的决战港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股市在2017年是世界上表现最差的股市,格隆汇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到香港股市,因为香港是今年表现最好的股市。我特别问了一下主办方,什么叫“决战”,决战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活动,股票没有决战,是一个持续的战斗。所以咱们要不断胜利,连续胜利,所以今天我到达现场,是非常幸运的事。我幸运大家也幸运。 说到我们做股权投资和做决战港股这件事情有什么联系?一个是在价值投资方面。实际上世界发展到今天,没有资本红利就不富。大家更多关注头部公司,关注价值投资。实际上价值投资虽然是大家学巴菲特,学了很多年,还没有多少人成为巴菲特,但是巴菲特的投资观念却越来越深入人心,就是看公司的业绩成长,持续成长,长期持续成长,持续高成长,这成为我们研究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起点。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重要的事情是在研究这种价值投资的时候,可能一级市场的人更加深入,看得更加长远一些。作为一级市场基金,拿了钱是相对长期的钱,而且退出是需要时间周期和产业周期,根据周期做设计。 第二个事情实际上是一级市场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的信息,叫二级市场对称。所以对人的了解,对企业家的了解会更充分一些。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们这一类人,你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还是人。 其实我们现在从二级市场看,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像这类公司上市以后到现在,他们的市值都超过了万亿级别,实际上把人的投资财富观和想象力放大、扩展,一个公司我们现在看看,百亿、千亿甚至万亿,已经是现实,不是空想。什么样的公司才能成为百亿千亿的公司?特别是我们在投头部公司的时候,什么样的公司才能成为这种千亿公司? 我们除了看公司的产品、市场容量以外,重要的还要看掌控这个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人,他的梦想、他的执行力、他的素质、他的思想是怎样的。记得有一篇文章,说任正非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的企业管理,怎么就把华为搞成了现在世界一流的公司?其实在我刚入IDG的时候,我们见任正非,见了他们几个副总裁,当时我就有一个观点,我就问任正非是学什么的。当时大家说,任正非是从部队出来,学哲学的。于是我说华为的风险会小很多。为什么?学哲学的人学的是思物方法,所以会始终站在进步的前沿。实际上任正非能够把华为带到今天,这就跟他的思维方法有关系,不管是对市场、对人的认识,还是情商和管理,他能把华为人粘合在一起,一个目标一个梦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就今天的华为。 对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共同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想找风口。关注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是为了找风口,为什么要找风口?因为风来了,猪都会飞,投资的时候就会省力。 下面讲一下中国今年发生的大事。 第一个大事是十九大的召开。十九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关心也可以不关心,但跟我们的投资是密切相关的事情。第一个就是企业的兴衰。中国的机会和我们大会的召开相关,因为十九大以后,我们政局会更稳定,十九大给中国乃至世界描绘了一个10年、20年的发展愿景。现在我们看到世界上包括像早期的诺基亚、尼康、柯达等等企业,他们的兴衰有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国势带来的影响。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助于咱们企业从地区公司发展成全国公司,从全国公司发展成世界公司,从世界公司发展成世界强公司,在这一点上,对我们认识企业的价值和长期价值是有利的。所以如果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十九大和我们投资是密切相关的。你们稍微留心一下,可以看到中国有相当一批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世界级的公司,特别是在香港上市的中概股当中,他们的技术和市场都在世界范围内领先。这一方面不光是华为、小米、BAT,有相当一批公司成为这种(技术和市场都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如果真的进行价值研究,会研究出一批这样的公司,这都是和我们的国运相关联的。 第二件大事当然是乌镇互联网大会。乌镇互联网大会是我们IDG参与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乌镇本身是一个地名,同时也是一个景区,这个景区每年吸引了800万人,平均消费近千元,这些钱大部分都被乌镇这个景区收了,成为他们的利润。还有一个联系是雅达国际养生产业园,也是IDG参与投资的。我在去年开年会的时候看了一下乌镇,非常漂亮。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借的是好的景区,好的地方,但能在乌镇开同时也有政治因素。乌镇成为一个名镇是一种现象,这是什么现象呢?我和大家读几个数字。现在像腾讯是每一分钟有1600万条信息在微信,Facebook每分钟有90万人访问,谷歌每分钟有350万条搜索,每分钟在网上采购的金额是75万美元。通过数字我们看到,现在互联网成了一个成熟产业。今天我们讲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当中。同时我们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一方面,如果再产生BAT这种互联网公司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围绕着小米价值链、腾讯价值链这些公司,做成一个1亿美元乃至10亿美元的公司,机会会进一步增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看乌镇互联网大会,不仅要关心互联网江湖,由于乌镇互联网大佬集中,出现了很多东兴饭局等带来的故事,有人还觉得马云怎么在这个饭局当中出局了,产生了很多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引领世界的路上又迈了一步。以前我们在看我们的各个产业,包括消费品,我们去看这些产业的时候,世界都有很多公司压在我们的头上,使我们的产业总是成为二流的公司。但是今天我们通过乌镇互联网大会,我们看到很多服务在世界都是领先的,而且可能还会长期引领。我们做投资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 而从国家战略上讲,第一是网络,为什么中国现在是5G最先发力的国家?第二是新能源车。这都是国家发力的。就是要通过弯道超车,成为强国的标志,这种强国的支撑点就是在企业上,所以这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投资机会。 另一个大事呢,会下围棋的人了解得多一些,不下围棋的人也会知道,就是阿尔法狗和阿尔法狗现象。阿尔法狗(AlphaGo)是谷歌收购的下围棋的团队用deepmind 发明出来的。这个团队研究机器下围棋这件事情,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一直没有像今天一样震撼世界,惊动每一个人。这不是一盘围棋,这是一次智能机器人从智力上全面超越人的点。由此大家联想,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有这种可能,或者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将成为现实。这是阿尔法狗现象给人带来的思考。这种智能机器人不再是简单地替代人,它会有新的思维和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后续的事情是阿尔法狗自己和自己下棋。这件事情在70年代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的围棋高手吴清源先生提出的,左手和右手下棋,现在阿尔法狗就这样做,而它这样做的时候,现在所有世界高手看到它下棋,都认为它远远超过了人类,因为这不是提前的模仿,现在是它自己新的思维角度。另外Facebook的机器人自己发人类听不懂的语言,所以这个事情对人类来讲既是福音也是挑战。人类要如何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这是阿尔法狗所给人带来的一个思考。 还有一个喜茶现象的出现,幸运的是喜茶是我们投资的。喜茶有一个笑话,广州有一个领导,他问我们投了什么好项目,我说喜茶可以。我就跟他说了半天,他说什么喜茶,不就一杯茶吗?过了几天又在一起吃饭,他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啊,投了喜茶呢。出了什么事呢?他回家,见了他女儿,他女儿大概15岁。我记得那次当时就说跟他说你不知道回去问问你女儿。回去就被他女儿骂了一顿,说你怎么这么土,连喜茶都不知道还搞投资。所以他回来跟我说,这个项目怎么样,问了我很多细节。其实喜茶确实是一杯茶,但是它承载了什么,它的好喝、服务、品牌文化,这些都不要说了,这是创业者很年轻的想法,聂云宸他今年才25岁,上大学的时候就创办了企业,我当时给他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觉得他很年轻,十分坚定,创造力当时我还没发现,但他的冷静和逻辑,以及思路的清晰,是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所少有的。但是说到这里就完了吗?实际上这是一种网红经济现象,8-18岁这年龄段的小孩在想什么。 我们在座的人可以用你的企业成功,用你的投资成功去让你的邻居,你的亲戚,你的亲朋好友给你欣赏,这些小孩没有。他们可以跟家长要钱或者自己勤工俭学,买一个新的苹果手机可以炫耀,但一杯喜茶,20多块钱就可以发到网上炫耀一下,这是他真正的动力。我考虑过多次,作为企业要往前走,我们第一要用好这种网红现象;第二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第三要把产品的厚度和服务做成一种新式文化,让它永远传播。像这类公司,包括陌陌、YY、酷狗还有网络直播为什么能有今天?实际上刚才陶冬博士已经讲过,是网络带来的变化。 我现在给大家说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创业者的精神。为什么我们现在讲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领风骚的人是怎么想的?小鹏汽车上个星期发布了融资消息,这是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上投的一个重点。何小鹏本身是一个成功者,我想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他有钱,他创办了UC,30亿美元卖给阿里,他也是在阿里大娱乐板块的重要负责人,上个月他辞职,两年前拉了一个团队,从广汽拉的,做新能源汽车。他的产品不说了,我就说他和雷军的对话。他问雷军,你说我该不该出来创业?雷军跟他说,第一,你还打算一天工作14小时么?第二,你能不能不坐头等舱,特别是跟同事一起出差的时候,你能不能不坐头等舱?这两条你做不到,最好不要创业。后来何小鹏跟我说,一天工作14小时他肯定做得到,毕竟不到40岁,精力上也可以,但是不做头等舱好像有点难受。 所以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用古人的话是,我不跳火坑谁跳火坑?但是这个话要落在每天行为当中。你要有担当,不只是在大的事情,是在细节上能用这些话来要求自己。从投资者的角度,最早我们的老大叫周全,当时画了一个图,实际上这个图在做的每个人都会画。一张纸,横着画一条杠,竖着画一条杠,分成四部分,在一个格大事急,另一格大事不急,下面两个小事不急和小事急。有两种比较好说,大事急你一定去办,小事不急你一定不去办,但大事不急和小事急,大部分人都是做的小事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的。创业者一定要把分的清楚,虽千万人吾往也。你做为投资者有没有这样做?怎么样才能有一套好的方法,就是用五年的观点看价值,用一年的方法做投资。这样才能认识得深刻,做得才能好。用确定的事情战胜不确定的因素,这是我做投资的体会。 另外想和大家探讨,也是困惑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最近是把比特币的交易封了。这个事情我是双手赞成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的外汇还有一些管制,这也是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经济发展阶段和我们人群组成。现在外汇这个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来了数字货币,就是比特币,是不好的。由于人工智能的到来,实际上数字货币这个事情是不能轻视的。为什么比特币的市值一再创新高?一定是一些有先知的人在重视的这个事情。 最后一点,讲一讲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其实对人工智能这件事情,我认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一定是未来几十年人类要去实现的事情。其实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畏惧人工智能,一方面喜爱得不得了,这是一个进步的方向,不要怀疑,当然会造成人的进一步不公平也是一定的。人工智能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最前面应该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这件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比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还要深刻。然后就是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但这前面还有什么?5G。5G来了才能万物互联,这是一个路径,我也希望在座的投资者知道这个路径,就找到了方向。 谢谢大家。 [详情]

格隆汇 | 2017年12月21日 20:40
“决战港股2017”广州站6位神秘大咖揭晓
“决战港股2017”广州站6位神秘大咖揭晓

  “决战港股2017”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格隆汇将携手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云集一众大咖于12月20日(周三)齐聚广州举办最后一场“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这将是今年市场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港股活动,共襄盛举,万勿错过! 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媒体支持。 活动形式: 上午:主会场各领域知名人士演讲 下午:分会场优质香港上市公司路演 活动时间及地点: 12月20日 广州粤海喜来登酒店(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8号) 主会场议程: 超重磅嘉宾名单揭晓 周晓殷 香港‍‍交易所 市场发展科中国客户关系及市场推广部高级副总裁‍‍ 周晓殷先生任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中国客户关系及市场推广部高级副总裁,负责证券产品及其衍生品的销售。 在加入香港交易所之前,周先生任海外最大的中资资产管理公司,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一职,专门负责公司总体市场策略制定以及产品线开发。周先生于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香港证监会(“SFC”)投资产品部担任高级经理职务,负责与中国大陆监管机构的相关业务,包括RQFII 基金产品,基金互认等。 周先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学士学位、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以及多伦多大学罗特曼商学院MBA学位。自2004年起在香港开始从事金融行业工作,先后任职于法国兴业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雷曼兄弟亚洲有限公司、美林证券、西班牙对外银行、贝莱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海外大型金融机构。 陶冬 瑞信私人银行亚太区副主席 陶冬博士于2011年被评为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第一位,广受投资者欢迎。陶博士曾经出版过超过十本著作。 陶博士于1997年加入瑞信信贷,任亚太区首席经济师,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2016年7月由投资银行行部转任私人银行。加入瑞信之前,陶博士曾于香港宝源证券任职。 陶博士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美国犹他大学博获得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他曾于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1994年起常驻香港。 杨飞  IDG资本合伙人 杨飞先生于1997年加入IDG资本,成功投资过慧聪、携程、腾讯、金融界、百度等项目并获取巨大收益。此前他曾担任过广东省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发行部部长、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负责人、广东外经贸发展研究所咨询部主任。杨飞先生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1982年获理学学士,1989年获硕士学位。 杨飞同时也是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他长期从事证券业的管理,对国内证券市场演进过程熟悉。在资本经营、企业购并重组、上市融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2014年12月,杨飞入选福布斯中文网推出的2014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杨飞最牛的TMT项目是投资百度,而对于百度的投资也标志着IDG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创投圈的领军者之一。近几年杨飞先生的投资比较跨领域,高科技、医药、消费均有。其中包括2009年在A股上市的深圳日海通讯,2012年在A股上市的海南双成药业和深圳茂硕电源。消费类的投资则包括Kisscat鞋业,韩都衣舍、周黑鸭等,迅雷、3G门户、39健康网等也均有杨先生的参与。 杨灵修 中信证券首席港股(海外)分析师 加入中信前,杨灵修先生曾担任瑞银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巴克莱资本驻香港经济学家等职。 杨灵修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理学硕士,曾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包括《国际经济评论》(中国),《MIT Asian Economic Papers》(美国)等。 在2011-2017期间,杨先生及其所在团队也多次获得Asiamoney,FinanceAsia及“新财富”等多项市场评选第一至第三佳绩。 巫天华 老虎证券创始人兼CEO 他是极客,带领网易有道搜索团队探索技术前沿创新; 他是美股大咖,将爱好转化为老虎证券的一腔创业激情; 巫天华先生被《财富》杂志评选为“40岁以下商业精英”,他带领老虎证券快速成长为华人地区最大的美港股券商,荣膺“毕马威(中国)Fintech50强”、“胡润新金融50强”、“CB Insights全球金融科技250强”。 格隆 格隆汇创始人 格隆先生是华人海外投研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金融学博士,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 12月20日收官之战,我们将带领30家优质的上市公司汇聚一堂,每家公司将进行40分钟的路演及Q&A互动,各位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有机会与万洲国际、石药集团、海尔电器、比亚迪、众安在线、易鑫集团……等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具体名单请参考以下分会场议程安排图: Tel:0755-8633 2033 E-mali:business@gelonghui.com  [详情]

格隆汇 | 2017年12月17日 21:42
决战港股2017收官之战:走近30家上市公司
决战港股2017收官之战:走近30家上市公司

  “决战港股2017”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格隆汇将携手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云集一众大咖于12月20日(周三)齐聚广州举办最后一场“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这将是今年市场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港股活动,共襄盛举,万勿错过! 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为战略合作媒体。 12月20日收官之战,我们将带领30家优质的上市公司汇聚一堂,每家公司将进行40分钟的路演及Q&A互动,各位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有机会与万洲国际、石药集团、海尔电器、比亚迪、众安在线、易鑫集团……等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具体名单请参考以下分会场议程安排图: 在此,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联系方式: Tel:0755-8633 2033 E-mali:business@gelonghui.com  [详情]

格隆汇 | 2017年12月15日 23:12
李开复: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李开复: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格“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昨日的第三站北京站上,创新工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以《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为题做了主题演讲。李开复老师,作为中国青年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其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可谓传奇。2009年李开复老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培育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和众多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在演讲现场,李开复老师非常专业深度的分享了AI未来的发展和近期及长期存在的投资机会,为此我们第一时间整理了李开复老师今天的演讲内容并刊发出来,以飨格隆汇诸君。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又有机会来到格隆汇跟大家分享,去年格隆汇“决战港股”的演讲上讲过一些人工智能的基础,今天想来更多讲一下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有在中国的商机,以及创新工场现在在做的事情。也会提到在二级市场AI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冲击,当然也有很多现在我们可能面临的潜在的一些泡沫。 一、人工智能有强弱等级之分 人工智能从创新工场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现在大家讨论的题目已经比较聚焦,上次还是在谈很多未来、科幻,机器会不会控制人类。 现在大家谈人工智能基本分两种,其中所谓的强人工智能,就是说机器跟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跨领域思维,有策划的能力,有跨领域的常识,因此会有自我意识,会爱上人类或者控制人类。这些都是荒谬的,都是不存在的,虽然有一些所谓的大佬谈过他们会在若干年会发生,但是这是没有任何技术领域和工程基础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不再谈这个幻想的事情。 因为在座的都是很务实的投资人,没有什么强人工智能可投,如果有公司来跟你说,我做了一个新AI能够理解所有人的自然语言,你可以直接把他轰出去,因为这个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什么是弱人工智能?也就是说在单一领域,经过大量的数据,能够达到比人远远更精确的判断。比如说在围棋的领域阿法狗Zero,就能够学习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的累计,学一辈子20、30年到9段就不得了,阿法狗3天就二十几段,这是很标准的案例。还有在贷款的领域,AI比人更能判断该不该借钱给你。未来在投资领域,AI比人更能够判断该不该做一个投资。 所以在座的投资人,或许AI都会抢你们的饭碗,可是没有那么快,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你如果说需要很久的时间,其实并没有那么久,因为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有些领域会动的很快。 那AI智能未来即便是弱人工智能,也都是有很大的提升的,我们采用比较保守的财务机构普华永道数据来看,他们预测2030年,中国GDP中AI有20%的贡献,我个人认为会比这更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保守的财务机构,也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变化发生的巨大的价值,我们如果回去看,过去的十几年移动互联网可能也就产生这么多价值。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至少移动互联网级别的价值的产生,每一个投资人一定要仔细的观看。 二、人工智能应用的四波浪潮 那么谈弱人工智能其实还有4种不同的弱AI,今天既然要展开来讲技术和投资和创业的机会,我们就要把AI很负责的切分成4种,第一种是叫做互联网智能化,第二种是商业智能化,第三种是实体世界智能化,第四波是全自动智能化。 这四波所需要的创业人,所面临的商机所应该面对的投资策略都是不同的。如果有一个团队跟你说,我有一个很棒的AI团队,我们什么AI都投,是不太靠谱的。像创新工场我们4波浪潮有不同的合伙人来主导,有4个不同的团队来看,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所有的AI都是一回事,肯定不是这样。 那这4个机会来自于哪里?互联网AI是最早的,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再深入解释。互联网AI就是用最大量的互联网数据来训练AI,商业化AI就是把商业的数据拿来训练AI,用在已有的商业流程,比如说银行、保险、医院等等,实体世界的智能化,把过去不存在的数据捕捉起来,用它来做过去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所以第一、第二波浪潮是把可能的事把已有的数据用的更好,赚更多的钱,创造更多的机会。三是把过去没有的数据捕捉起来,做过去不能做的事情,所以这更厉害。第四波就是说我们不是捕捉数据、运用数据用数据做推测预测,而我们这个东西真的要跟人一样,能够能走能行动能摸能拿起来东西,就像科幻片的机器人一样,虽然没有强AI的动力,但是它可以走可以行动可以摸可以拿起东西,这四波的难度不一样的,但是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成熟的程度一定是有先有后的。 但是今天一天我们就可以把四波浪潮都投起来,只是你投资的时候投第四波可能就要期望它的应用跟普及也许还要5年到10年。第三波的话可能就会应用的比较快,那么第一波几乎是已经过去的事情。AI其实特别关键的就是大量的数据,有了数据这4件事情就都可以做了,没有数据是不可能的。 1、利用庞大的自然标注数据,互联网巨头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那第一波浪潮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BAT,或者说在美国谷歌、雅虎、facebook 、微软,大概也就是这7家公司。为什么这7家公司作为最早的崛起者?因为世界的这个量非常大,每天有多少数据量,有多少用户,我们其实都在产生数据,不仅在产生数据我们还在上面做小白鼠产生数据,还在做免费的数据标签的标注。 意思就是,当你在每一次用淘宝的时候,你的浏览轨迹,就被捕捉下来,你的淘宝账号,你用什么付费,看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买,考虑再三最后还没有买或者买了一个竞品,这一切都被捕捉下来。尤其在你买的那一刻的数据标注特别的重要。标注的是什么?标注像你这样的一个人在今天这样的时候,是会买这样一个货品的。所以淘宝能做什么,能不能用他的AI找类似的人在类似的时候,当他还不知道没想到这个货品的时候就当作一个广告推荐给他。 AI就是这么用,他做的事情就是一个推荐、预测、判断还有分类。所谓的分类就是比如说人脸识别,所谓的判断就是决定他该怎么做,我该买这支股票还是那支股票,所谓的预测就是说未来会怎么走,比如说这支股票下周会多少钱,下个月多少钱,这些预测也都是可以做的。 在互联网上我们每天在使用AI,还在帮它标注,那这些标注就成为它的训练样本,所以就有一大堆的淘宝用户每天点击每天购买,让我更清楚的预测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时候点击,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时候购买。因此在用户的获取变现转换,都可以把数字化做的更精确。 这就是BAT他们的巨大的优势,他们的流量是BAT的优势。一个在公司很值钱,可以用市值做很多的事情,还有就是品牌很大,用户的流量不要钱,用户的获取是因为天然的品牌和产品得到的,还有隐藏的优势用AI不断优化他的流程,不断提升竞争壁垒。 今天有人给你说给你1000亿做百度或者做淘宝,或者来做微信,你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可以把这个钱砸进去获取用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打造你的品牌,但是今天淘宝平均的数字你就没有办法超过。比如说他平均一个用户来到淘宝网站他可以赚到几块钱,这个数字他是经过十几年的运营的。他每天都有AI在背后算,我要怎么样去展示网页,给一个新来的用户看,才让他有最大的概率在我这里购买。 而且这些大公司很厉害,我们看一个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很多的数据,我们可以看一个公司的用户量、活跃用户量,可以看他的营收、利润,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都可以调整这4个按钮。你可以想像一下,淘宝用户这个季度已经远超预期了,我们要得到用户的留存,所以我们就把人工智能的学习的目标函数修改一下,这个月我们钱是要赚的,但更重要的是用户的时长,那么你看到的网页突然就变了,针对每一个用户不同的喜好页面会显示不一样,真的就是千人千面。 所以淘宝是可以调整,你看到的所有的网页来优化怎么样得到最高的营业额,怎么样得到最高的收益,怎么样得到最多的用户留存,怎么样得到更多的用户转发,怎么样得到更高的用户平均时长。一个公司的CEO把这4个综合说我们的战略怎么走,现在AI都可以做,AI给CEO说什么样的指标,最重要的背后就可以调整,这就是第一批浪潮最大的机会。 还能不能再投第一批浪潮?实际上不能再投了。第一批浪潮首先要有品牌和流量,当我们投一个新的流量入口,可以是像今日头条、快手这些有新的流量的公司,但是要先有流量后做AI的这类公司。投第一波的AI的话,只能投流量很大的公司,帮他把AI做好,赚更多的钱上市,所以反过来的话不是说不可能,是非常的困难。 美图也是一个案例,在座很多的美图的用户,美图每个人都在贡献数据,你在自拍就是在贡献数据。但是美图是怎么标注的,有人知道吗?自拍之后,假如说我们是用一个自动的自拍,美化度是2,然后自拍了以后,下面我可能做什么事情,三件事情:分享、储存或者删除。对美图来说意义是什么?分享一定是美的好的,储存也是美的不错的但是略差一点,但是删除的一定是美的不好的。所以美图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AI,收了一大堆的数据拿来做更多导致用户分享的美化效果,还有那些会导致用户储存的效果。 当然千人千面,所以每个人可能喜欢储存的不一样,也许中国人都喜欢白一点,但是非洲人喜欢白但是白一点点就可以了,那些在海滩的人还喜欢自己有点晒黑一点,这个还是要看个人的。 这些标注就让美图现在有一个很难撼动的地位,它的电商不能跟淘宝比,搜索不能跟百度比,但是它的照片尤其是自拍的,尤其是女孩子的自拍,一定是世界最多的,谁还能比它做出更美的效果?很困难。大量的AI的滚动,大量的数据,使AI滚动起来非常的重要。 2、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激活已有的数据,创造商业价值 第一波讲完了我讲第二波,第二波浪潮,很多的公司包括传统的公司,内部有很多的数据。过去你存数据可能就是为了一个财务、备份、合法等等的理由把数据存了,存了不当一回事,比如说医院的病例。银行每次的交易的记录,都不见得很重要。 但是今天AI来了我们如果要优化银行,银行要决定出一个新产品了,该推给哪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的推送一定是有限的,能不能把最合适的产品推给最合适的用户?因为推多了就会烦了,这就基于你过去存的数据。我要知道客户的可信度,用了多久我们的服务,存了多少钱。可能还有一些数据是我们没有的,没有的就要去猜,比如说我们其实很需要知道一个用户的身家,那么银行存款不见得会告诉你,但是有外部数据可以帮你猜出来。 我举一个美国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在花旗银行存了10万美元,但是有30栋房子,所以他的身家可能是3亿美元。一个很好的AI不但会把银行里的10万美元算出来,还会在美国的公共数据里面找出来,因此30亿美元的富翁,我们会推适合他的合适他的产品。银行推送广告的转化率,也就是你作为银行用户收到一个短信或者说一个电话,或者收到微信的推送,然后你的购买率经过AI提升65%,以前1万个人,100个人买,现在165个人买了,这对银行的利润增长非常巨大。 这些例子很多,二级市场的投资肯定是会用AI,现在还没用的很好,但是未来会开发,未来的AI角色会越来越大。现在大家讲量化,还是不是讲速度,讲智商?其实讲的是融合,是把各种各样的数据融合起来,不只是看股票的指数,看股票未来走势怎么走,还会把每一个季度的财报读进来,读的时候会看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管理团队,上季度说我们非常乐观,这个季度说我们乐观,少了非常两个字,AI就可以提出一个红灯让你做更聪明的判断。 AI可以容纳大量的数据,数据越多,做的越好,这些数据可以是多样性,一个分析报告的文字,还有股票的走势,还有社交网络的正向和负向,还有格隆汇说了什么,雪球上做了什么,这些全部可以综合起来,这是投资方面特别适合用大数据的。 而且不要认为只有二级市场,这次我到美国跟谷歌在投资委员会做了一个机器,不止是几个厉害的投资人,几个GP,几个合伙人在那投票,机器还要投一票。机器也就是各种的数据,有历史可以看到让机器投票得到的回报是多少。我们会看到以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会用到AI,但是你用AI你的数据一定要整理好,如果你是没有数据化的公司,不可能有AI,数字化以后还要去整理,整理以后需要专家,专家来帮助你调解。最开始是辅助,最后是协助,最后是机器来做,机器为主。 金融界根本就是一个人创造的虚拟数字游戏,根本就不适合人来做的,抱歉。但是它不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人写一首诗人抱着孩子是很自然的事情。金融界数字多,标注清楚,而且是非常客观,股票不是涨就是跌了,保险费不是涨就是没涨,贷款不是还了就是没还,没有模糊的空间,没有情感优势,所以是适合AI来做的。AI统治金融界应该是一个迟早的事情,当然也可能要20年,30年,也可能有些领域一两年就发生了,也可能二级市场更合适,也许天使投资更安全,这个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我觉得AI作为比人类更强的投资方法这个是确定的,然后在银行、保险等等领域都有机会。 医疗有没有机会?我觉得医疗的机会是特别巨大的,但是因为有数据的问题,有标注的问题,相比金融的数据量大,标注精准,医疗的就比较麻烦,我们协和级别的医生可以有多少来做标注,比如说癌症的医疗,活了就是正面,没活就不是正面。当一个人来他可能活10年20年,50年,数据累计太慢所以又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医疗我觉得真的应该做,但是不是那么容易做。 如果要投第二波浪潮的,我觉得是非常需要有一个懂大数据的CTO,不一定要是一个特别牛的AI的科学家,他要有务实的经验。他如果在谷歌的搜索,或者说百度的凤巢,做过这类的工程师是非常适合。还要有年轻的人懂调参数,还有懂商业经验的人做CEO,你做这个软件要卖给同行,要会卖,卖企业级软件并不是容易的事。 这波浪潮里,比较著名的是追一科技,他做的是客服,每一个客户发生的问题,要退货,或者有疑问,或者掉了一个充电器,针对运营商也好,银行也好,滴滴也好,会把用户交易纪录全部收进来,然后这些用户一般会给客服打分的,如果客服办的不满意,可能6个月以后不做这个服务了,可以作为大数据的标注。当然一个公司卖的产品是很有限的,在滴滴上面发生的事件投诉也就那么多,车子没来等等的,或者说在一个保险,或者我的花费,月费该怎么缴等等。 我们追一科技也开始在使用,也开始进入好几个大的银行,那么它的精确已经超过人类,客户满意度还在提升中,所以我觉得这是时间问题。中美的企业包括印度的外包就有2000万个客服,这些都会被集聚起来,客服被取代之后,一个聪明的机器客服是很会趁机帮你打品牌推销产品的,比如说我退了一个oppo 的手机,说要不要买一个小米,也不是说它更好,他也有一个目标,卖出这个产品是第二个目标。AI客服机器人推荐的一个链接点击率是50%,所以这会比百度的广告更有效,这会变成企业促销的工具。 3、实体世界的智能化 传统商业谈完了,我们来谈谈第三波浪潮。当我们把全世界过去没有储存的数据突然捕捉起来,然后拿它来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的天猫精灵,在捕捉我们的语音,这是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购物中心或者说一家商店,或者说美国的亚马逊,或者说有超级商店的这个投资,还有一些无人商店。无人商店其实是重要的部分,商店的无人其实就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说,用AI来识别谁买了什么东西,然后帮你去付账,然后经过这件事情让你觉得很酷,让你节省时间让你不用排队结账这是优势。 但是其实它更大的优势是什么,它是知道了你是谁,到了哪一排的货品,试穿了哪一件衣服,最后发现尺寸不符又是哪一件,或者说衣服太贵而没有买,这些视频语音都会捕捉起来然后回到公司的决策逻辑。一方面可以决定这个衣服大家都觉得贵,我要重新定价或者这件衣服不合身,穿上不好看,或者这个衣服红色好看,要有红色的就好,都可以捕捉下来。再一个可以预测数量,红色卖20件,蓝色卖5件,我们可以这样进货;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季节的人喜欢粉红色的长裙,那我们下个季度就多做一些。整个商店的流程就被完整起来,从产品的设计到最后的购买,还有用户的满意度。 听起来有点像未来很远的事情,但是Amazon Go已经开始推出了,阿里也在做尝试,我们投资的F5未来商店也会做,这个会很快推出,尤其是在中国。 这只是有关零售行业的,我们可以期待,这些是可以用在仓储、物流等领域的。我们看到一家公司外包给好多的小工厂,我们能不能放一些小摄像头来确保那些工人有在工作,要不然我们货物就来不了了。 我们在教育方面也投资了像盒子鱼,把线上线下课程都捕捉起来,这是一个对学生从教学、练习到测试的全方位的辅导,它将这些数据累积起来,然后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些未来都是会发生的。昨天我做了一个OMO的分享,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创新工场的微信公众账号,昨天发布了一个关于OMO的未来的文章,讲到了OMO会怎样颠覆零售、教育、交通等等领域。 OMO是什么意思呢?OMO就是线上线下完整的融合为一。那么要融合为一就必须用AI,因为要靠AI来预测它的一切需求行为,通过AI来捕捉线下的用户,然后在线上把数据结合起来。你可以想象未来,比如说你去买了一个电动牙刷,回家可能就发现,背后的线上已经开始问你两个月后要不要换牙刷头,这些东西线上线下都是会结合的。 关于语音视频方面,很多人可能听过相关的创业者说新的用户界面是通过手势、眨眼睛、说话来进行的,机器都可以听懂之类的。我觉得这样的项目一般就不要投了,因为如果真的要做出颠覆性的东西,已有的产品是不需要新的用户界面的,新的用户界面很难融入已有的界面。我们的电脑就是一个鼠标first 和键盘first 的产品,一定要塞语音已经塞不进去了,硬要做手势和摇一摇之类的,是没用的。手机是一个touch first,当然乔布斯发明手机的时候可以把它做成一个语音first的产品,但是他没有。像语音这样的只能用在车载比如说音箱,或者一个全新的产品,但是你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设计一个全新的用户体验,甚至你会需要一个非常强的产品经理,才可能做出新用户体验的机器。这一类有很多出来融资的AI公司,但是非常容易有陷阱,各位一定要小心。 这里举一个我们投资的例子,也是比较知名的旷视科技,face++,前段时间做了全世界AI公司最大的一轮融资。这个公司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我认为视觉是比语音更容易推动的,我以前是做语音的,所以我讲这个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视觉上是比较容易把问题切割小的,因为AI不能够了解完整的一个场景或者说懂一个人的大脑在想什么,但是AI是可以从看到的影像里识别出脸在哪里、杯子在哪里、车在哪里、车牌是几号、行人在哪里、会不会过街等,这些东西是可以切割出来的,把它当作单领域的简单的识别,不用很深的理解就可以做到。 我们可以看到,人脸识别作为一个单一的案例,face++是最早做这个领域的公司,现在的识别度非常得高,当时在德国马云也是特别去演示这个技术,现在它可以同时识别300万个人。如果我们有一个世界的通缉库,我们把它放在世界的每一个机场,这个通缉库也不可能超过300万个人,那么这些人基本上就是无处可逃了。这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商业价值,而且是更多的安全保证,让社会更加的稳定。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有一个城市用了face++,那些闯了红灯过马路的人的照片立马就会被拍下来,账单就直接寄到了家里。 4、全面自动智能化 第四波浪潮是全自动智能化,即AI可以动起来,可以走动,可能用轮子或者是脚,可以拿东西。当然这个的速度会比较慢,它不仅要用到机器学习的软件,还要有硬件,和学机械学电机的人一起来工作。它就不像AI爆发得那么快,会有一点难度,需要一些时间,但是都可以克服。我认为会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自动驾驶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催化剂。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是它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大概是全球10%到20%的GDP的价值,因为它不仅是影响买车的价值,还有出行的习惯、消费等,以后我们自动驾驶滴滴随叫随到,我们就不需要买车了,以后我们钱变多了,交通变好了,故障变少了,人的生命更安全了,随之而来的我们的保险也会下降。以后我们的车都是共享的,我们的停车库就可以激活拿来做别的用途了。我们的物流开始自动化了,比如说我要买很远的广西的橘子就非常容易了,价格非常低了,因为不是人来开而是机器来开,加上它是电动车和共享经济,所以机会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是全世界的公司都接受了自动驾驶必然到来,包括所有的车厂,它不像手机时代到来的时候,可能很多的PC公司还在说,PC为主,手机为辅,所以那时候很多的PC公司都死掉了。但是这次不一样了,传统的这些公司都已经投降了,每一家车厂都在说迟早是自动驾驶的世界,只是有些会说3年,有些会说20年,但是没有人会说它不会来。所以它的到来对整个经济的颠覆,提供的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一旦做成了,背后会有一个软件和硬件是能看、能听、能走、能知道环境一切。 那么是不是机器人的世界就到来了?我们看科幻小说,会期待有机器人帮我们迎客、做饭、打扫等等,这一天肯定是会来的,但是首先是有车,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然后按照几十万块钱做一台车,然后再几千块做一个机器人,到那一天我们就有福了,虽然还很早,但它一定会发生。 我们首先通过车把这些困难的问题用大量的资金,用高昂的售价解决了,才可能有机器人的那一天。而且我们认为机器人会先从赚钱的领域出来,而不是家庭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应该是先在工业出现,比如说富士康的董事就不断地来看哪些机器可以做得比人更好,在产品的良率、产品的识别以及简单的流水线的组合等方面,一步步地去克服,从价钱最高最好的地方往下移,一步步的来省钱。 在商业方面很多工作人类是不想做的,比如说我们投了一家生产摘草莓机器人的公司,其实机器很简单,用视觉识别看到草莓,然后把它摘下来不要弄坏就可以了;我们还投了一家生产洗碗机器人的公司,但它不是卖到家里,而是卖到餐馆的,很贵,要几十万美金,因为在美国,洗碗工是最容易闹情绪的,他虽然在餐馆环节不重要,但是突然没有人洗碗了,你的整个运营就崩溃了,所以有个洗碗机器的话,按照租赁的方法,是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一类可以帮你赚钱省钱的机器人会先发生,这也是我们主要投资的方向。简单的讲,我们的投资一方面是投无人驾驶,另一方面是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再者就是芯片了。 我们投无人驾驶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是能够一边收集数据一边学习,一边进步一边滚动,所以我们投的第一家无人驾驶就是驭势科技,他并不是一步登天在二环三环就可以跑,他想做的是非常务实的一个慢速车,可能会在景区、机场、物流等方面使用。下一步会先做一些慢速的车在真实的道路上跑,比如说清洁车或垃圾车,这些方面的安全性就会比较高。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无人驾驶,比如说矿区的送矿,走固定路线的大巴车,还有一些卡车、货车,因为它可以降低出事率,而且无人驾驶很适合在高速公路而不是小道路开。这些公司我就很看好,因为它是场景化的,是在一个场景里面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从这里面去获取更多的数据,让数据能够迭代,然后做到更难的场景,我觉得未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像谷歌、百度,都是先做简单的文字,之后再图片、视频、手机、机器人操作系统、语音、对话,然后现在都在做汽车,所以其实谷歌、百度的路线就是先解决简单的问题,打磨自身的技术,再越做越难。所以无人驾驶也是要先赶快推出,收集数据,再进入更难的场景,这是必然的过程。 所以刚才讲的4个领域都很不一样,但是AI需要的东西是一样的,这4种AI会在5种情况下进行工作:海量数据、客观精准自然标注、单一领域、超大计算量、顶尖AI科学家,我们以后的科研就是要克服这5个问题,海量数据能不能不要那么多,客观标注能不能少一点,单一的领域能不能做到多领域,计算量能不能做到便宜一点,能不能做到手机、摄像头里面,顶级的科学家能不能不要,能不能有一个平台让所有的工程师都可以做AI的科学家,这天发生的时候,我们的AI应用就会井喷了。 三、中国在AI领域的优势与机会 1、学术水平提升 虽然最顶级的、最有智慧的科学家大部分在北美,有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英国人,所有图灵奖的得主、院士、深度学习的发明者基本上看不到中国面孔,但是作为投资人,我们一点也不用担忧。我自己做过学术,学术人的思维是发明了什么东西赶快写一篇论文,尽快地投出去,然后让大家都知道是我发明的,这些人是乐于分享的。以前一篇论文发表要一两年,现在有的论文第二天就发表了,像最近的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文章,做完了甚至没有经过一个期刊的科学审阅就马上发出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有很多乐观的地方,比如我们的face++就打败了最厉害的谷歌、微软等。在国际识别竞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术的比例,在大量的文献里面,AI的比例从过去10年中的20%多提升到了40%。 2、AI人才金字塔全方位快速成长 很多顶级的创业者还有小朋友们都涌入了AI,一部分是当年非常有幸创立微软研究院的资深人才,他们都成为了领跑中国的AI大将,另外是我们的一代代的学生们,都成为了今天创业的主力,所以微软的人脉还是对我们创新工场有很大的帮助的。 3、巨大的市场,巨大的数据量 数据量越大,越有优势,中国的数据量是压倒全球的。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是美国的3倍,线下移动支付美国50倍,外卖是美国的10倍,共享单车是美国的300倍,这些数字都是有价值的,比如摩拜很清楚地掌握了每一个人什么时候上车开到什么地方,摩拜的传感器捕捉起来都可以产生价值。支付更不用说了,因为支付是我们真正的用钱说话的行为,将它记录下来一定是能够产生海量的价值的。 4、人工智能成为投资风口 当我在美国跟他们说,中国有6亿多人口彼此付费几乎没有佣金,而且每次最低转账可以是1块钱,美国人都惊呆了,因为美国人习惯了信用卡刷一次20美金,只能刷给商家,商家还要狠狠地抽3%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剥削行为,让信用卡已经没办法继续发展为更大的一个线下支付工具。而中国有了这个工具以后,我们可以说我们该买腾讯、阿里的股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业会成为一个井喷式的机会,创业者通过导致用户付费而从中赚钱的机会就更大了。 我们可以说如果今天中国没有移动支付只有信用卡,摩拜是做不起来的,也可以说美团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所以这些庞大的数据量带来的井喷的创业机会是特别巨大的。中国的AI投资已经成为一个风口,我们可以公正的讲一下,除了我们face++还有几个非常厉害的计算机视觉公司,这些随便哪一家都可以打败美国公司,因为我们是靠获取数据量的技术来取胜的。 谈到二级市场,比如A股的科大讯飞,美国的Nuance,有人说美国公司做全球市场,我们凭什么跟他打?但是中国的市场是单一的,是同语言的,是共通的,数据可以打通,AI可以直接运行,Nuance 做了50个语言,甚至更多,这就是50套AI,而中国是一套AI,可能它的总数据量不如人家的50套,但是它比别人的每一个语言都多3倍5倍甚至更多。 这其实也代表了中国的公司是更容易变通,更愿意往前冲的。哪怕科大讯飞已经成立20年,刘总每次见到我还是充满热情地继续往前冲,也愿意尝试各种生意模式,包括进入教育等领域。而Nuance 则是一直傻傻地固执地卖着语音识别的API,那么这种固守的美国式创业就看到他们的估值从原来的3比1到现在变成1比2。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差别,这些也会发生在中国的一些AI公司里面。 5、政策国情推动AI发展 中国的第五个优势就是政策的优势。美国政府也很关注AI,但是他们谈的问题都是相关的长期的法律道德问题。中国2017年7月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则》里面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就像五年计划一样,2020年要跟上全球领先国家的AI技术与应用,2030年要成为全球顶级的AI创新中心,十九大里面也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我们国内政府的认可和推动不止是一个口号,不止是一份白皮书,地方政府都在通过基金、人才补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 四、AI领域的挑战 第一,不够平台化,很少人会用,我们要试着解决它; 第二,GPU太贵,上次格隆汇的分享里,我说要投英伟达,如果你听我的话,应该赚了1倍以上了,现在还该不该买,我还要再考虑一下,因为股价很高,但产品确实很好,而且现在会有很多的挑战者出来; 第三,使用新技术,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传感器,这些会越做越多,越做越便宜; 第四,要在实体世界里实现帮助突破人类局限和极限的执行机构和器件,它会帮助人类克服很多的问题。 五、创新工场:致力成为中国顶级VC 最后是关于AI浪潮中的创新工场,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还是投天使轮、孵化器,我们下一步就是要跟你们对接,因为我们现在管理的整个资金量已经是100多亿了,我们投资的轮次可到A轮、B轮、C轮、D轮,天使其实已经不太投了。我们有很多的项目都要准备考虑上市,港股也是我们选择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投资领域的一些明星项目大家可以看一下: 去年全世界的VC里面创造最多独角兽的,我们是排第二三名,所以我们真的是能够创造出独角兽的。我们创造的这么多独角兽里除了AI领域,还有刚才已经讲到的摩拜、VIPKID、美图、暴走漫画等,为什么我们能够得到这么好的投资回报呢?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领域的浪潮来临之前,我们都会先布局,先布局就表示能够以更低的价钱进入得到更高的回报。 在AI领域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在中国,我们敢说我们是全世界最懂AI的VC,我自己在37年前开始做AI,我们有AI大军,有AI工程院,有14个AI博士,所以我们已经是ALL in AI,我们相信AI就是最重要的方向和浪潮,我们团队里投AI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有技术人,有博士,有MBA,我们拥有业界最完整的团队。我们AI领域的回报也是非常高的,还有非常成功的、非常有价值的公司,下图中的绿色代表着我们每一支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有这么多AI的大脑在我们的公司里面,我们肯定有很多关于AI的投资,有些是现在要发生的,有些可能要三五年或是十年,十年也可以投,那么你就要有一个够长的耐心和够长的基金来投这类的公司。 我们的工程院是我们投资机构的姐妹机构,它会帮我们看项目,了解项目,挖人,培训人,会补强我们AI全方位的能力。我们在做各种对AI产业的推动,因为我们既然有自信是最懂AI的VC,我们就让这个产业做大,因为我们一定会得我们应得的那一块蛋糕。我们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包括写书、讲座、夏令营、教孩子们以及推动有奖金的AI数据比赛等。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很多连接世界的事情。这对我们的投资很有帮助,因为很多好的科技案例还是会来自美国,所以我相信我们对全球的链接,无论是我认识的AI大牛,还是硅谷的投资机构,还是顶级的世界媒体,还有我正在写的第二本AI的书,都会帮助我们的品牌达到更高的提升,这就是我们VC+AI的模式,如果你想投AI的话,就投我们,谢谢! 问答环节 提问1:非常感谢李博士的演讲,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到AI的第四波浪潮的时候,讲到了无人驾驶汽车,您说过一句话,说机器人要从工业走向家庭必须首先是无人汽车的普及,我想请教一下这个背后的逻辑,谢谢。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普及化的高功能的家庭机器人今天是做不出来,因为一个真的能走、能动、能看、能听的机器人,今天做起来可能是几百万美金的代价。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无人驾驶把这些技术打磨出来,需要靠工业应用和商业应用来确认他们的行动是不会伤人的,是精确的等等,这个过程是要花很长的时间。 比如说当我们刚有汽车的时候,一个玩具汽车能够在家里开都需要很久的时间,因为当时的很多技术都还不成熟。大部分传统的行业,都是靠把一些很贵很难的技术突破,把过去一些不太工作的技术弄得可以工作,把过去贵的技术变便宜,这事需要让高端的愿意付这些钱的人去买单,最终这些技术变得便宜了才能进入家中。另 外,大家对机器人的期待很高,一个长得像人的东西走进家里,哪怕没有双脚没有下身,但那些机器人有人的身体有眼睛等,大家的期望值会很高,我会觉得这个东西要跟人一样聪明才行,所以人们会很失望。 所以我觉得人形机器人也好,高端的家庭机器人也好,现在是绝对做不出来的,给我100万美金也造不出来一台达到家庭期待的通用型的机器。这是不是代表家庭现在就不会有?不是的,像现在天猫精灵就是一两百块钱,他也有语音识别,两三千块钱就可以买一个小鱼在家,但这些不是机器人,只能说是智能家电,是用语音赋能的一点点AIDE 能力。 今天我要跟各位投资人特别分享的一点,有人跟你说要做家庭智能机器人,跟你说可以投多少多少的钱,一般来说大家不要考虑这种企业。自动化第四波浪潮的机器人,现在技术还没有成熟,还不能进入家庭,最终只有等技术慢慢的累积成熟后在进入到这个领域。谢谢! 提问2:我想问一下,通常一个产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利润率最高的都是在上游,随着产业的成熟,通过激烈的竞争,利润率会逐渐转移到下游,所以您认为2018年AI利润率最高的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您会怎样做投资决策? 李开复:如果现在从哪个公司赚钱最多的角度来说,那一定是那些有闭环,上下游通吃,大量数据垄断优势的公司,一个标准的公司可能是作为一个技术公司,它用2B的方法把东西卖出去,关于上下游,我觉得其实整体来说应该只有2个层,一个就是做AI技术,用它来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就是把它带进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的第四范式,经过他的渠道把产品卖到银行里,这可能就是一个比较标准化的2B的公司,或者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激光雷达,它比别人便宜很多,所以我希望通过百度或者经过北汽进入市场,把它卖出去。 一定程度上大部分AI公司都是2B公司,在现在阶段,也都是自己卖得比较多,然后开始有一些渠道,但是还没有那么多公司成立,所以还没有那么多的上中下游。一般来说2B的公司的爆发成长比较慢,所以大家投AI公司要有耐心,因为他不是一马上可以获得暴利的公司,他需要慢慢累计用户,比如说当第四范式拿下四大银行的单子,巨大的单子以后会有一些骨牌的效应,但是时间会比较慢,他是创立4年以后才拿下的,所以我觉得做早期投资需要耐心、需要眼光、需要技术的理解。所以为了不要太让大家失去积极性,我会整体建议大家如果不是AI模式就先不要投AI的早期项目,中期项目也要谨慎的一点,而且现在泡沫也比较大,我听你的口吻,你是一个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你回头来看这个产业链,现在这个产业链还是乱的,我觉得这个逻辑应该还不在现在的AI产业里面,AI真的是很困难的存活着,我觉得可能今天声音最大的AI公司有一半是不能存活的。 那些投AI的基金很多应该是要赔钱的,虽然这个领域我是超级看好的,但是我觉得大家早期的投资还是要非常的谨慎的。如果你还是想投资AI赚钱,你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公司,另外,未来一两年,在港股应该会出现一些不错的AI公司,还有我认为在PE端,最后一轮IPO的融资,你可以看一下这些项目,看这些项目很简单,你不要把他当作AI 的公司,纯看他的报表,再把AI加一点进去应该就差不多了,这样应该更符合你们的投资习惯和逻辑,这样可也会降低被AI概念忽悠,过早进入一些可能是泡沫式的估值的公司的概率。 浪潮迭起,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将引领一场比互联网影响更加深远的科技革命,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不仅在高科技领域,任何企业都需要尽早引入“AI ”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读完李开复老师的分享还未尽兴,那么在这里为你推荐李开复、王咏刚的《人工智能》一书。书中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携手解读: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与企业如何找到人机协作的新位置。[详情]

格隆汇 | 2017年12月14日 19:57
涌容资产黄勇: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涌容资产黄勇: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格“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今天的第三站北京站上,涌容资产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黄勇先生,为我们分享了《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国内的朋友对涌容资产可能有些陌生,但是相信大家看了黄勇先生的演讲后,对你未来在投资方面的征战过程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黄勇先生2011年创立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在黄先生带领下,涌容资产的管理规模不断的扩大实现了资产规模百倍的增长,他管理的基金,在海外市场一年就创造了高达123%的收益。为此我们第一时间整理了黄勇先生今天的演讲内容并刊发出来。 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感谢伟大的时代,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我还是有点紧张,尤其还是在李开复先生如此精彩的演讲之后。 刚才李开复先生在讲AI的主题,他说金融市场会被AI占据。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回到2017年,一年前我们在制定我们今年投资策略的时候,想了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AI能不能想得到? 一年前我也在思考我们怎么做2017年的投资,当时我看到全球的流动性结构。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支撑了全球流动性,在此环境下,美国和中国的很多优质公司,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投资于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获得最好的回报?后面我得出结论就是我们要投资这个世界上最头部的公司。这些最头部的公司包括全球最顶尖的品牌公司,比如说茅台;全球最顶尖的平台型公司,比如说腾讯、亚马逊;全球最顶尖的瓶颈资产型公司,我们投了日本做机器人减速器的公司harmonic。 基于这些我们去年做出的判断,今年我们在海外市场取得非常好的回报。回到AI,如果说机器在这个大环境里挑选这些数据出来,并且以这些重要数据做为执行策略,我认为还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景,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场景,机器在特定场景里可以战胜人,但是在多维度的复杂场景里面未必可以。 ▌2009年:投资港股始于09年的愚人节和10万元人民币 我们回到PPT,我是从09年的时候开始投资港股的,09年4月1号,成立了公司然后招了第一个员工,从父母那里获取10万元人民币这个天使投资,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今天的回报是多少。 当时的市场环境为什么让我急迫的要去投资香港市场?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件事件,香港的股票作为离岸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里面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很多公司,实际上也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公司,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跌了很多。 比如,鞍钢股份跌了93%,富力地产从45块钱跌到了2.3元,中国建材从38块钱跌到了1.46元,银河娱乐从9块钱跌到5毛钱。这些公司是因为什么原因跌了这么多呢?是因为这些公司真的都快死掉了吗?金融危机结束了之后这些公司会不会回来呢? 这些公司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正常的状态下都增加了杠杆,所以他们在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比较脆弱。但是金融危机过去以后,我们可以从这个中间得到什么机会呢?我觉得很简单,就是报复性的反弹机会。 在这个过去的8年里有2年,恒指上涨1万点的行情,其中一次就是在2009年发生的,2009年指数从11000点反弹到22000点。在这过程中,我就看到了机会,自己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带着身边的人从这个反弹中获益。 这样一个反弹也是非常惊人的,这些受金融危机影响暴跌的都是一些比较大市值的公司,所以后来鞍钢有6倍的回报,富力地产有7倍的回报,中国建材有12倍的回报,银河有7倍的回报。 我当时竭尽自己的全力忽悠身边所有的人加入到港股的市场中来,我打电话给我所有认识的人说,你们一定要参与到这波反弹当中去。这种努力让我们从一个10万块钱人民币开始的公司有拥有了在海外投资的基础。 ▌2012年:3年,10万元人民币到550万美金 从2009年到2012年的投资,我们在香港也有一些积累,但是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些失败让我意识到我们要用更加规范系统的方式去做投资 ,这些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我个人在思考问题的完整性和拆解逻辑的系统性上,是表现不足的。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扩充我们的团队,把我们从投资的逻辑严谨性上补充的更加完整。 虽然我们这个时候的规模还非常小,我们从550万美金开始了基金的运作。2012成立的这一年,我们的运气比较好,第一年就有了44.64%(未扣除费用)的回报率,我们第二年就拿到了 “Hedge Asia New Fund of 2013” 奖项,第二年我们更是取得了102.83%(未扣除费用)的投资回报。 在香港的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小股票的市场有效性不是特别强。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发现有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家公司叫华熙生物科技,在香港市场经验比较多一点的投资者可能就知道,这只股票在2012年到2013年短短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涨了10倍。开始涨就是从我们做为这个公司的比较大的投资人时,我们当时是华熙生物的第二大股东,是除大股东之外的最大的外部投资人,我们进去以后这个股票在很短的时间里涨了10倍。 我们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个公司的?我们在做全球的微整形行业研究时发现,材料进步让整形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以前的整形你是要动刀子,这种体验会比较差,包括后期的恢复,体验也比较痛苦。但是材料的进步,转变到可以通过注射完成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体验也比较好。 当时我们看到全球另外两只做相似业务的股票实际上已经涨了非常多,一个是Allergan,我们看到的时候已经是300亿美金,后来这个股票涨到1200亿美金;另一只Medy-Tox当时也是涨了10倍。 然后我们发现香港市场还有一家只有1亿美金的公司,这家公司当时PE只有10倍左右。我们研究了这家公司的业务结构之后发现,10倍的估值是按照工业领域的制药企业或者上游原材料企业这样的估值水平来给的。当时我就想有没有可能发生一种变化,这家公司的业务结构有没有从单纯制药变成向下游扩张的机会呢? 我在朋友的推荐下见到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我就跟他说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做这样一个变化,他们说确实是在考虑,变成向终端的整形医院提供成型的玻尿酸针剂。 我就觉得这里面的机会特别大,我就想我们是否有机会进入这家公司,后来我们就接下了华熙生物科技这家公司当时第二大股东手上的股票。我记得非常的清楚,当时的股价是2.5元,他们的第二大股东说要2.8元才愿意卖给我们。我当时没有犹豫,2.8元全部接下这批股票。 在二级市场我有一个判断,这家公司只要他的产品结构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转变,他的利润率的提升,也会让市场对他有一个新的认知,参与的投资人也会越来越多,他的估值也会提升。这个就是市场里面说的“戴维斯双击”。 这个案例也说明,香港市场作为一个离岸市场,通常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务的认知有很大的偏差,这就是香港市场不是很有效的地方所在,我们也会利用市场非有效性去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直到今天香港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这种机会,也感谢格隆汇的存在,让很多这样的机会得以挖掘出来。 我们的规模在这一年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有了比较大的增长,所以后来我们做这种市值比较小的公司就做的比较少了。 ▌2014年:独立判断,逆向思考——做空博彩! 2014年也有一个经典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我们在寻找市场投资机会的时候研究员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其中有一个研究员就说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多博彩。 他推荐的逻辑是,博彩现在的估值非常的合理,30倍的PE,然后隐含有30%到35%的增长。当时我看了一下,博彩的增长势头确实是比较好,整体市值2000亿美金,每天的营收是10到12个亿,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我本就是一个逆向思考思维的人,我们是不是还有没搞清楚的东西呢?博彩本质上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有这么多人去澳门赌钱,澳门的博彩业是有牌照的限制还是有供给的瓶颈?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做多这个行业的理由,而且这个行业也在扩张。但是我想问,这个业务的场景本质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拉斯维加斯的赌台数和房间数是澳门这么多倍,但是他的市值为什么却比澳门小很多? 后来我们发现澳门博彩的业务结构跟美国不太一样,在澳门赌钱更多是像百家乐这样比较简单的品类,并且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澳门博彩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叫叠码仔这样一个中介存在。叠码仔扩张业务的模式是,拉客户到赌场里赌钱,利用赌场给他的信贷期限开展客户,就是说你去赌钱可以先不用给钱,然后隔一段时间再把钱还上就行。 在经济周期向好的时候,去赌钱的大部分客户其实都是跟房地产相关的,也很容易输钱以后把资产变现还钱给赌场,叠码仔在这中间可以获得1.2%的返佣。这就吸引很多的人去成为叠码仔,甚至听说很多的夜总会的妈咪也去澳门做叠码仔了,这个事情就发展的非常快。 我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这真的就是一个带有消费场景、强周期属性的一个行业。实际上它跟货币的投放,房地产的景气有非常大的相关度,一旦房地产涨价的速度、资产变现的速度变慢,会不会传递到澳门,我以前赌钱可以马上变现还账,现在可能就变成需要3个月、6个月才还账。 我们跟踪这个行业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发现,中国有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不涨了,资产变现的速度变慢,还澳门赌场的钱也跟着变慢了。我们当时是安排了4个同事一起来做这个研究,有研究宏观的、有跟踪房地产价格的,还有派人专门到澳门深度访谈各个业务场景里面的人。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现在对于澳门赌场的违约率已经上升到2%到3%,只要违约率持续在这个水平上,叠马仔的生态是会被破坏的,业务已经不足以覆盖他们的亏损。 那我们判断,30倍的PE你看到30%的增长,但是这30%的增长可能就会消失。这30%的增长消失了,那么它的市值要跌到多少呢?我们判断,在你每天的数据不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就要跌到70%左右。 后来我们看这些公司的股价,金沙跌了70%,银河跌了77%,永利跌了82%,新濠跌了78%。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维度里面跌了这么多,对我们做对冲基金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做空期权来抓住这样一个投资机会。 ▌2017年:一个神奇的晚上,基金净值一夜之间上涨17%! 到了2017年也就是今年,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算是在投资理念、团队各方面都表现的比较成熟了。 我今天也分享一个今年给我们净值贡献最大的一个案例,我们以期权做多美国亚马逊的投资。 其实亚马逊这家公司我们也追踪了很多年,包括我们很多的理念还有对价值的判断,也是伴随着贝佐斯写给股东的信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对亚马逊这家公司长期的价值曲线是非常清晰的,亚马逊用他不断增长的现金流,然后再去投到他们自己熟悉的领域。从电商到云计算,从全球零售到IT服务,这么大的空间里面,亚马逊的竞争格局对他是非常有利的,我们认为这个公司的长期空间非常大。 今年7月底亚马逊股价达到1083的时候就开始调整,调整到930、940的时候,我们就思考说,这个公司有没有可能在未来三个月之内,涨到1100或者1200?涨到1100、1200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并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可以创造10倍回报的期权结构。像这么大市值的一家公司,如果说他的股价可以在3个月涨到15%-20%的话,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投资机会。 我们在研究这种可能性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出现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亚马逊AWS的业务。AWS业务在从81.5%的增速逐渐下降到预期只有30%多的时候,他需要重现出现一个向上的仰角。 我们跟踪亚马逊很久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时候我们捕捉到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就是亚马逊AWS有增加订单业务的边际改善的可能性。通用电气的Predix由自建laas改变计划转移到了AWS上,预计可以给AWS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占AWS业务的5%。从这一点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一些迹象,这个有可能会令亚马逊重新出现一个增速。 另外一个我们更加有信心的细节是,AWS有一个通讯采购设备供应商收入下降,推测是由于AWS的采购需求由原来40G逐渐提升到100G。 这两个细节凑在一起,我们就看到了在当时我们判断的这3个月的时间里,亚马逊的财报会出现一个AWS业务增速的仰角。后来这一天亚马逊发布财报,他的股价涨了13%,这个晚上很神奇,我们基金的净值一个晚上增长了17%,我们资产也增长了5000多万美金。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对于时间和结构的判断,我们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把一只股票的仓位做到超过100%。我们暴露的风险敞口实际上只有一个2%的期权,这个期权在这个晚上涨了7倍,所以这只期权给整个净值带来了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贡献。所以我们在一个标的上面做深度的研究带来的价值,就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带来巨大的回报。 ▌我们的投资理念分享:专注于投资世界上最优秀的头部企业 我做投资这么多年,我认为我自己有两个榜样,一个是巴菲特,一个是索罗斯。 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复合回报,巴菲特是53年,年复合回报是21.99%,累计3万倍的回报。索罗斯是33年,年复合回报是30.61%,累计取得5142倍的回报。 我们其实才刚刚完成一个中小跑,大概是5年的时间,最后我们觉得做到30年也许我们也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回报。 在这里有一些东西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们也是在投资这条路上踩过很多坑,受过很多挫折的,明白一些道理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说我们曾经买过一些公司,去抄底一些公司,后来发现这些企业其实很弱。后来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这句话对我来说价值非常大,芒格说,“投资于脆弱的企业等于犯罪”。 在过去一两年里面,我们也犯过的一些错误,所以后来我们价值观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我们专注于投资世界上最优秀的头部企业”。换句话,也就是说我们不愿跟这些看似优秀但实际上跟这些最伟大的公司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的公司为伍。 在我看来,投资系统一边是认知,一边是结构。 认知就是找到最有价值的投资标的的载体,对于商业世界深层次的规律进行探索,发现大格局的变化,以及和这些最优秀的头部公司和企业家在一起。做投资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在创造价值,而是利用我们的认知,去和这些载体一起实现我们的价值和回报。 结构实际上是穿越周期的长期取胜的关键,是关于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风险敞口,提升投资回报,并且让我们的投资组合有足够强的生命力,有足够强的包容度。当这两点变得比较清晰的时候,复利的回报途径才会变得比较清晰! 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提问1:黄总你好,感谢您的精彩的分享。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您作为来源于国内的基金,那您现在做海外投资这一块会不会有一定的局限和困难,您是如何做到这么高的业绩? 黄勇:其实我觉得人的认知其实是一个独立的,是一个比较反脆弱路径的进化系统。我个人觉得我跟身边任何其他做投资做得优秀的人,都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知识结构和他对这些理念的感悟,都是不太一样的。 其实我们在过去的8年里面,也是每次犯了错误就去反思,磕磕碰碰,对的东西坚持下来,错的东西pass掉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说我们坚持去投资世界上最优秀的这些超级的平台,超级的品牌,超级的瓶颈资源这样一个价值的理念,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已经犯过很多的错误了。 比如说我们在二级市场去买故事,可能是会受伤的;我们在这个里面去听消息,也是有可能受伤的。我们在做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样的公司是脆弱的,比如说在同质化的行业里面,第二名、第三名的公司都是脆弱的;一个依赖于不断并购的公司,他的这种增长有可能是脆弱的;一个只有短期利润没有长期现金流支持的公司,他是脆弱的,这些公司我们是不投的。 而那些长期给你带来回报的公司,可能包括商业世界里面一些深层次的规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断的学习,我们的学习系统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所以我特别感谢在我身边围绕着我的这个团队,他们跟我一起去探索相对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在这个价值观里面不断的去验证认知的正确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当我们得出确信度更高的想法的时候,我们敢于集中资金去做。我们可以很坦然的去拥抱波动,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投资人结构,我们现在的投资人里面没有人会对我们投资表现造成任何的干扰。 提问2:刚才我有很认真的听黄总您有讲到做空博彩和做多亚马逊的期权。您作为机构投资者,有非常系统化的跟踪、报表、尽调还有团队的决策,那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或者哪些范围领域去选择牛熊证或者涡轮呢? 黄勇: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其实我站在这里,我也在想我为什么去分享作为投资人的想法,我对于大家的建议或者说是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第一,我不建议大家去做特别高风险的产品。这种产品带给大家账户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做股票是一个维度的,就是我们把长期的价值判断清楚做好这个维度就够了。但是做期权有杠杆和损耗在里面,对绝大部分人来讲这个认知难度都会变得非常的大。 我的建议是大家用一种比较普世的常识的智慧去做投资,买一些特别好的公司长期持有,比如说A股的,像茅台啊、美的啊、恒瑞啊,海外的像腾讯啊、阿里巴巴啊,中国平安。这些公司他们创造价值的天花板远远没有到来的时候,去赚容易的钱,不要去赚太高难度的钱,赚太高难度的钱会受伤。对于我们这样有能力去赚一些高难度的钱的人来讲,我觉得我们赚的绝大部分的钱也是容易的钱,也不是很难赚的钱,去赚很难赚的钱就很容易掉到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我觉得商业价值很多都是很简单的,你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清楚,这件事情别人复制他的难度你想清楚,他的长期增长空间想清楚,公司现在是不是在创造强劲的现金流,业务有没有受到损害,你需要做的是把这些都想清楚。不要想着去赚那些特别难赚的钱,你就可以避免一些陷阱,如果说我们可以每一年都坚持做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复利的回报也是非常惊人的。 提问3:感谢黄总,今天收获很多。黄总认识你快10年了,你刚才提到了巴菲特也好,索罗斯也好,你也提到认知的这个事情,看别人做并不难,难的是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克服追涨杀跌,克服很多的诱惑,身边这些诱惑实在是太多了,黄总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谢谢。 黄勇:我从2003年开始做外汇交易员,2006年做A股,2009年开始做港股到全球投资,我觉得我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一件事情,就是把知行合一做到最好。很多的理念,很多的话,在我早期学习投资的时候,这些理念我们都知道,巴菲特的书会告诉你怎么做,芒格的书也会告诉你怎么做。但是真的把这些东西坚持下来,我觉得是在实践中一次次的遇到挫折,受到伤害,然后不断的去反省学习深化的过程。你说这个怎么样才能做到更好的知行合一,我觉得要更加自律一点,更加努力一点。 其实我觉得我进步最大的阶段还是来自于我从2012年开始有了这个团队之后。我在给我们的团队、在给他们输出价值观的时候,我也在反省我输出的价值观是不是对的。所以团队之间的这种相互的价值观输入输出,互相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让我的思路变得更加的清晰了。 投资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但是投资也需要共同的成长,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格隆汇会说“众行者远”。 [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12月13日 20:41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36家公司投资亮点解密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36家公司投资亮点解密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北京站将于12月13日在北京四季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举行。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为战略支持媒体。同时,有36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将于会议当天举行路演。本文为大家解密分会场投资亮点! 希望今天收到留言那位朋友已改签。 格隆汇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重磅嘉宾及会议流程请点击: 【北京站•超重磅嘉宾隆重揭晓】格隆汇“决战港股2017” 2018年 陪你一起去看恒指4万点 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 12月13日 北京 四季酒店 不见不散! [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12月05日 21:11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超重磅嘉宾揭晓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超重磅嘉宾揭晓

  新浪财经讯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北京站将于12月13日在北京四季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举行。 本场活动绝对是一场难得的海外投资视听盛宴,干货满满,演讲嘉宾均是超重量级的金融大咖。活动当日,格隆汇创始人格隆先生会为大家带来“多歧路,今安在?—— 中国核心资产再定价的逻辑与路径”主题演讲,剖析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创新工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将讲述“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解读AI时代来临中的机遇;涌容资产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黄勇先生将分析2015年以来的海外投资发展良机,谈谈“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博士将探讨“后十九大的中国经济和市场展望”,分析十九大后的投资征战新天地。在此,格隆汇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聆听大咖们的投资分享,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同时,有36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将于会议当天举行路演。 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为战略支持媒体。 主会场议程 超重磅嘉宾介绍 李开复 创新工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演讲主题: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创立创新工场,担任首席执行官,专注于科技创新型的投资理念与最前沿的技术趋势。目前创新工场已经投资300个项目,管理总额80亿人民币的双币基金。2016年秋季创办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致力于利用最前沿的AI技术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此之前,李开复博士曾是谷歌中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期间开创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曾服务于苹果、SGI等知名科技企业。 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李开复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李开复获选为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院士,并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影响全球100位年度人物之一。李开复博士发明过十项美国专利,发表逾百篇专业期刊或会议论文,并出版过七本中文畅销书。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演讲主题: 后十九大的中国经济和市场展望 刘煜辉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年金理事会理事,招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特聘专家顾问,紫金山·鑫合银行家俱乐部首席专家,江苏银行独立董事,《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财经》、《财新传媒》特约撰稿人。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刘煜辉先生曾任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黄勇 涌容资产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 演讲主题: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黄勇先生于2011年创立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在黄先生的带领下,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有着丰富全球市场投资经验的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资产管理规模的百倍增长。 黄先生本人从事全球范围内的二级市场研究投资长达15年,他秉持着独立、逆向的投资原则,带领团队总结最核心的商业规律,深入研究有潜力的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及事件,追求投资价值实现。黄先生管理的全球对冲基金Yong Rong Global Excellence Fund,从2012年7月放申购至今5年,取得了总计606%的超高投资回报。更在亚洲区域脱颖而出,获得Hedge Asia New Fund of the Year 2013奖项,2016年正式纳入HFRI Index。 格隆 华人海外投研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 演讲主题:多歧路,今安在?—— 中国核心资产再定价的逻辑与路径  格隆先生是华人海外投研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金融学博士,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 分会场议程 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决战港股2017”活动全程免费,参会者均可获得精美礼品。如有疑问,快来咨询0755-8633 2033,邮箱business@gelonghui.com。 [详情]

新浪财经 | 2017年12月04日 23:10
刘央:“央”在香港这17年
刘央:“央”在香港这17年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今日特此分享在第二站上海站上西京投资集团主席兼投资总监刘央女士的精彩演讲。 刘央女士作为第一代中国基金经理,在投资领域被公认为具有市场标杆地位的中国投资专家。这一次在活动现场刘央女士倾情开讲,以《央在香港这17年》为主题,从价值投资到趋势投资,从香港市场到A股市场,结合自身17年来的实战经验,刘央女士运筹帷幄,全面深刻地讲解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投资领域的饕餮大餐。 以下为演讲全文: 格隆汇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跟格隆汇谈到他们今天在上海举办的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一看题目“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我就说这个话题我肯定是当仁不让。刚才李迅雷老师讲的内容非常干货,特别实际的一些基本面的数据和方法论,那么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相对虚一点的,关于投资香港的情况和一些人性的方面,因为投资真的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我把我的演讲主题里的“我”改成了“央”,“央”在香港这17年,言外之意这也是一个符号,因为现在还是央妈说了算。 17年,我在摸索这么多年后有没有什么可以跟小伙伴们分享的一些东西,比如说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模式或者是投资理论?刚刚主持人已经把我介绍得天花乱坠了,我觉得你们什么都不需要记住,只需要记住一点:我在香港17年,我还活着,而且还活着挺滋润的就够了。 年轻的时候我是这样的,现在我是这样的,我想说岁月还是很沧桑的。香港这个地方水那么深,我也被淹过,但还是学会了游泳。特别纠正的是大家都叫我是女巴菲特,我觉得我肯定是女的,所以翻译时国内的一些媒体就加一个“女”字,我想说其实人家在《南华早报》上是叫Ms.Buffet。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在被冠以这个名字之前,根本不知道巴菲特是谁,从那时候开始我才读他的书,读了十本左右,这才使得我在践行这17年的投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自己一点小小的体会。 1、从价值投资到趋势投资 我觉得从价值投资向趋势投资的过程,是一个精进的过程,一个进升的过程。基本上价值投资论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已经被所有的投资领域里面专业的同伴、教授、专家宣传了很久。我认为这一价值投资理论其实有点误导,所以今天我就先分享一下这个,然后再分享香港的一些情况。 李迅雷老师讲到资产配置和布局时,特地讲到了板块以及后周期,实际上以我自己的理解,李迅雷老师跟大家分享的他的投资战略,跟价值也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讲到的是周期。投资也是特别有周期性的,如果我们能在正确的周期做正确的事情,基本可以说你的胜算比例是大于50%。 价值投资理论就是buy low sellhigh,但是谁能超过上帝这只手或者政府这只手呢?我认为能够做到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如果你能精进自己一点,不要在纵向上考虑价值,而是把时间的周期横向展开,就出现了趋势,就是周期性的考量,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投资生涯没那么辛苦了。接下来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趋势投资论。 我在清华五道口的MBA班讲课,侧重投资应用学,其实是探索和头脑风暴的过程。我第一课就讲到了这个,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是因势而异的,是没有定论的,但是趋势是有定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究格局,为什么讲究周期前、中、后期。李迅雷老师刚才的演讲其实呼应了我对趋势投资论的认知内容。 趋势到最后实际上就是让你做一个鼠目寸光或者是价值投资的人,不要看每天、每个月甚至是每一年的周期变化。如果你跟趋势紧紧的配合,特别是中国的趋势,特别是在Fintech金融科技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决战已经开始了。现在如果你要看,肯定不会看金属等传统行业了,你要看Fintech,要走金融化,要看精准医学,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所谈的趋势。 所以未来十年请大家关注一些比较有格局的东西,格局就是有维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横轴一个纵轴,一定是三维、四维、五维的,这个发展的趋势就是引领投资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如果你在这方面耕耘的话,就不会被短期的走势干扰到,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市场上有太多的人谈论价值投资,包括很多海外的基金经理,跟他们讨论,他们都会讲自下而上。主要是看一些价值洼地,看股票的内在价值,是不是低估了等,我觉得这都是比较初级的。我们下一个阶段是要会看,给你一个时间段,比如说2018年,你投资或者重仓的行业、领域应该要在趋势方面有什么独到的地方。 关于资产配置,如果是给自己管钱无需想那么多,但是作为职业的经理人,为机构投资者或公众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话,你不得不考虑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需要考虑的有几点,刚才李迅雷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了。 第一,地域,因为你处的地域和别人不一样,那钱一定是从低往高走的,另外就是momentum在哪趋势就在哪,momentum起来的话猪也可以飞了,现在中国的趋势是力增上扬的,不谈中国你就不要做投资了。 第二,货币,就是外汇资产和本币,就算是美国人也要考虑未来1—2年以美元计价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这两个相比我怎样对冲,怎样减少风险。 第三,长线和短线,也就是周期,有的周期长一点,甚至是看不到周期,有的周期波动非常大。这就是最终决定我们在哪个行业重仓,在哪个国家重仓,在哪个货币重仓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这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图,我想强调的是为什么都说中国的黄金十年来了?很简单,概括如下两点: 第一,中国人有钱了,第二个中国的中产阶级形成了。如果在十年前我们说中国有一个非常睿智的“Middle  Class”(中产阶级),人家会认为我们吹牛,但是今天我们说有了中产阶级,因为大家会考虑自己的财富未来5—10年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即所谓的趋势发展。如果中产阶级不考虑这些,就是对自己、家庭和公司不太负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未来的5—10年为什么必须重仓中国。这个理论也是由趋势引导出来的。 指数(MSCI)是有自己的偏好的,不太喜欢A股和民营、私营企业,但是我认为未来5—10年最突出的就是民营、私营企业和A股。虽然理论上有大把的数据支撑,但MSCI指数给A股的比重才12~15%,跟中国未来整个的发展趋势相比,这还是严重低估了。这就是傲慢与偏见,这是人的本性。怎样纠正傲慢与偏见呢?那就是靠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多几个像美的、茅台这样的公司出现的话,投资趋势一定是会转到中国的。 刚才说的都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民族品牌,上面这张图的指数是传统的基金经理必须要看的,因为你的机构投资人会不断地问你,你为什么能跑赢指数呢?指数里面都是特别好的公司,今年基金经理跑赢指数的概率为零,因为指数加入了腾讯。所以说未来对指数的理解和挑战是艰巨的,作为我们职业经理人不看指数是不客观的。 我认为A股和港股之间目前没有可比性,虽然MSCI指数曾经是港股为主,今年A股被纳入了,但是这两个市场的投资人背景不同。未来5—10年我们可以将他们加在一起,这样就有了刚才我所讲的趋势,这样在我们未来5—10年的投资中才有更大的胜算。 MSCI明晟)本身是上市公司,所以它的运作是比较中性的。我们作为传统的投资人,如果在未来5—10年再抱着价值不放,不看这个趋势布局的话,很难做到资本的双向流动,很难占领资本双向流动的先机。因为每次MSCI发布标的变化的时候指数都会大跳涨,它会给你一些预期。年初参加Bloomberg港股研讨会时,我跟悲观,我说A股今年会有点艰难,因为不稳定因素太多,坏人太多了,把他们清除了以后, A股的机会才会到来,我自己认为明年下半年A股可能会有一轮好的变化。这也包括MSCI把A股加进去了,这样一些先行者一定会提前开始布局,这一点是非常好理解的。 2、对香港市场的分享 香港市场既规范有复杂,永远不能被忽视,这就是李迅雷老师说的罗湖这边和罗湖那边,虽然一河之隔,一个小时的车程,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加深对香港市场的感性认识。 这个指数其实是代表了香港的变化,MSCI今年宣布明年加入A股,这个市场本来是没有A股的,今年上升了50%之多,主要被超大型股票拉升的,把这腾讯、阿里剔除了,这里面的还有巨大长尾也就是小股票,他们都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香港市场有三个特点: 第一、非常规范化,基本上很难做坏事。首先是那些千股都受到了惩罚,要么消失要么停牌了,在香港邪门歪道不用想了。其次就是它的规范导致很多买壳、卖壳的行为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成本比较高。我是中财的,我们的校友很多最近都是主动来谈要买香港市场,我认为这就引导出了第三个特点,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很出色的基金经理,请你到香港来试试水,真的要来,否则你的职业生涯就不够完美。 第二、香港是货币战争的聚焦点,我们现在讲货币战争还在进行,为什么说美元资产、人民币资产呢,美元和人民币交叉火力的重灾区就是香港,特别是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之后,香港市场一直跑输。为什么跑输?就是因为人民币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有机构投资者资产外流,很多的资产流出香港后一直没回来,直到今年3月份以后才逐渐回流。所以香港市场过去两三年都是跑输大市的。我们说货币战争是现代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的导火线,直到今天,香港的货币战争还没有进入剧烈交火,我认为还是处于引燃的阶段,并没有爆发。 在2000年以前几乎没有民营、私营企业来香港上市,而恰恰是由于民营和私营的登陆导致了港股市场的重大变化。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民营、私营企业?因为我赚到了他们的钱,我跟他们一起成长和发展,所以我一直是为民营、私营企业摇旗呐喊的。民营企业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们赚钱的机会是巨大的,腾讯、阿里巴巴就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 第三、过往资金的流入、流出都是以香港为支点和桥头堡向外辐射的,但从2017年成为资金双向流动和实际投资的元年。从今年开始,香港不再是华尔街的香港,香港已经变成为中国大陆的香港。很多数据支撑着这种说法,基本上国企的金控公司全在香港了,窗口公司全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平台了,吸引了许多在海外受教育的、有智商和天赋的人才都回到香港发展了。香港这个地方真的是卧虎藏龙,是各方神圣大显神通的擂台。。 第三个特点导致了香港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规则略发生变化,就是变得无比趋势了,反而价值投资洼地的特点没有被继续地体现。像SOE这样一些金控公司来香港,他们基本上就买SOE,你们想一下他们的风险,基于他们国营企业的特点,他们是不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的,当然也很难拿到更高的回报。 另外,香港市场在2015年最后的一个季度是很糟糕的,基本上跌了20%,所以导致大把的钱流走了,那时候还没有大陆的钱流进去,中间大概是有两年的落差。这些钱他们是怎样投资大陆或者是香港的股票呢?就是做ETF,ETF成本很低又能享受指数的回报,所以今年做得最好的就是ETF。越傻越好,跟着指数走就行了,反而很多勤奋的基金经理很难跑赢大市。 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这就是基于巴菲特先生的理论,他的回报就是在若干年都是跑赢S&P指数的。例如最近的大学基金,他们在过去十年都跑输了指数,但是巴菲特老先生还是很牛地跑赢了。 但是为什么巴菲特能长期跑赢?其实他完全可以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他说是价值投资,他价值投资的理论被谁弘扬了?被哪个市场炒得这么热呢?是被中国人夸大和膜拜了。中国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于是就研究人家,研究半天总结出他是价值投资的鼻祖,实际上在便宜的时候谁都是,但是今天巴菲特其实还是投的趋势。 另外,我不认为华尔街能够放弃了香港,因为放弃了香港就等于放弃了巨大的低成本融资的市场。在资本配置上,无论是人民币、美元的跨界配置,还是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资产组合市场,现在它的投资组合在整个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里面,按照趋势,所占的绝对比重是与年俱增的。华尔街不可能放弃香港这个风水宝地,就是因为香港钱的流动太方便了,就是因为专业人士太装了,就是因为这一市场相对于A股来说赚钱太容易了。所以说未来5—10年,你们一定要为自己和未来的财富管理找到基金,这是一个机会,至少30%以上的资产分布是通过港股通、深港通和债股通等投到香港的,投了香港就是投了亚洲,投了香港就是投了全世界。 香港是以美元和港币计价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一代人是可以看到的,这种港币、美元挂钩的布林顿森林货币体系一定会被打破,未来的香港就是港币和人民币的游戏了,所以香港作为一个大的资产配置的目标,你能不配置吗?你必须从现在就开始配置。最近的一个数据是近100支股票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按照我们的价值投资理论,同一支股票,为什么香港的股票比A股便宜30%?不就是因为钱不能自由流通,如果钱能自由流通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两地跨界的资产配置,不要把人民币、港币、美金放在一起看,港币就是港币,美金就是美金,人民币就是人民币,如果现在就以这样的趋势布局,每一次港币和人民币的调整你都是有胜算的。 既然要讲趋势,那么就必须要从价值开始。把巨无霸拿走,比如说腾讯,几乎把所有的组合加起来都不如它一家大,香港现在的股票基本是在13倍预期的市盈率这一区间。所以贵吗?不贵。便宜吗?也不便宜。如果你继续用ETF,经过了2017年的投资以后,2018年你的投资必须是Smart Money,你一定紧跟周期了。 我的团队给我做了非常好的周期性趋势分析,现在你必须重仓50%以上在三类资产上: 第一个是健康医疗的大蓝海,这是关于人的,我们中产阶级到了今天这个阶段,有了房子和车子后的需求就是活得更精彩、更长寿,就像大家都开始跑马拉松了。所以健康医疗是必须要重仓的,就这三个月,健康医疗一下子就涨了20%。 第二个是与城市金融化挂钩的板块。包括互联网现在的金融化,这个我觉得应该投。 第三个是新型高端消费。其实高端消费都不便宜了,基本上都是在30倍市盈率左右,但是如果增长也是30%的话就不用说了,其实有这种增长的国家和行业已经不多了,但是中国还有。 刚才提到的金融化的产品我再细分一下,就是汽车产业链和手机产业链。因为这两个是我们最大的消费品,而且到今天来看是可以不断更换的。以前买一个汽车可能要10年,现在一年就想换新车,而且越来越便宜。手机也是,五花八门,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时尚或者进取的人,你肯定得有两台手机或者是不断地换手机,不断地换手机其实是在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这两类其实都是在后周期,后周期的股票找高端消费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看它的价值和价格了,因为如果大家都是往这个方向靠拢,那就一定是推高的,而且你还能换别的吗?既然已经在这么好的投资环境里了,持有了这么好的股票,你每一次的卖出都必定是一次痛苦的抉择。所以我跟大家分享2018年这三类股票大家必须重仓。 在香港,H股、红筹股、民营、私营等企业股票特别奇怪,他们交易的参与者和交易模式、行为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在这样一个香港市场,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H股就是长期低迷的,海外投资人对H股是最没有信心的,就今年升得多,所以将MSCI这个指数推高了。为什么呢?它是一种趋势,就像沪港通、深港通。为什么它们会把指数推高呢?因为第一批来的钱不是Smart  Money,资金只是跟着指数走,甚至是主力军国企的投资模式主导的。 所以再强调一下,下一轮一定是红筹股和民营、私营企业的天下,如果从刚才我跟你们分享的三个行业里面,找到十支民营私营的龙头,基本上2018年你就是赢家。怎样找到这十支呢?那肯定是基金经理天天琢磨,他的专业和职业就是要跑赢大市,如果你不跑赢大市,你只是一个合格而不是出色的基金经理,如果想做一个出色的基金经理,我找的这十支肯定不在指数里面,要是在指数里面谁都一样。 所以我们是从3000支股票里面,将其中的500支民营、私营企业拿出来,每一支来分析。这十只股票从2018年开始,它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我能不能是一个先行者,先买了全部在时点上的,时点构成了趋势,每一个点最后形成了一个趋势。趋势都来了,你在哪儿?价值投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是过去三十年被美国华尔街追捧的他们自己的投资Model,就是沃伦▪巴菲特理论。所以中国必须要创造出自己的理论,就是趋势投资论。 现在趋势来了吗?现今升了50%是趋势来了吗?还没来! 你们看看我们这个点数,到今天虽然升了50%,但还在中间值的下行,而且还没有看出它是否会挑战2007年11月份的高峰,2007年11月是100,我们现在才58、60,就是我们要涨将近100%才能追上2007年的高点。 所以说现在投资港股是恰逢其时,这也是为什么格隆先生以及我今天会想跟大家分享这些,机会在民营、私营企业里面大大存在的。 3、我们的基金 再说一下我自己的基金——西京中国基金,你看基金波动非常大,在最差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这支公募基金是我在2003年非典时期成立的,它很有意思,最高10亿美金,最低是现在6000万美金。最高的时候我赚了7倍,我自己的钱也在里面。然后过去了这三年,今年我才刚刚起来,所以说我为什么三年没有出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呢?我在琢磨我怎么就跑输大市,为什么呢?但是把历史拉长上来讲,还是有一百多以上的跑赢指数的。 但是今年,如果把两支大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拿走的话,我跑赢指数200%。跑赢指数这件事现在变得越来越难,真的是第八个猜想,不是复利,是第八个猜想。就是基金经理,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基金经理,未来有可能成为黄金十年脱颖而出的基金经理,怎样跑赢大市?这个基金没有任何五花八门的窍门,就是一个特别纯朴的、传统的基金,有多少钱投多少钱,不去借钱全部投资也不做仓位。原因是在都柏林上市的基金,是非常苛刻的基金,不让在仓位调整。投资人给你的钱,他自己做了仓位调整,他买了长期债券,他持有现金,他做了对冲了,给你的钱为什么没有作为?一定要全部投出去!对我来说,有钱我就必须投,赎回必须给人卖。坚持到今天就是一种理念,今年我就开始上升了,开始实施我的趋势投资论。 今年我重仓了健康、医疗行业,它们前6个月没怎么变化,突然美国的生物市场上升了100倍,中国的上升了50倍,开始起来了,就是到了后周期,然后我毫不犹豫地重仓了汽车和手机,我的汽车股票先起来了,手机股票也快起来了。基本上香港上市的五支最大的汽车我全买了,而且升得特别好。所以我想说,这就是趋势投资,根本不看他们是多少价钱,就是看哪个业绩好。 比如有一个汽车4S店企业,是唯一一家做汽车金融盈利的上市公司,他在汽车金融化方面的盈利今年已经占了30%以上,试想一下他在4S店企业中的唯一性和差别性,所以你能拿谁和它比?,所以说4S店未来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汽车金融化的趋势来了。这个店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是去年全年的盈利,最重要的是老板特别厚道,每一次能买自己的股票时,每天都在买。这事跟价值有关系吗?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全部都是趋势。你们可以查一下那支股票是什么,后面还有50%的升幅。 接着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贯通法就是结合TopDown和Bottom Up的结合。其实把他俩加起来挺难的,因为价值投资是不看Top Down的,就看Bottom Up。比如说这个行业和所有的行业比,它便宜了,那这看的就都是过去的数字。你看到一支股票访问了十次公司,觉得它特别好就买了,但是行业突然做了一个收购兼并,另外一支小弟弟变大哥哥了怎么办?被收购的那个公司起来了,虽然他的盈利没有你买的这支好,可是它的表现超好,因为他有动力,他在做事情。 所以我还是强调一下,一定要看到资本双向流通使得好的公司会越来越好,使得那些价格非常低迷的行业龙头迅速地崛起,这就是沪港通、深港通产生以后在香港引起的巨大变化。 Top Down就是说主要是看政治风险和货币风险。Bottom Up是看具体的某个行业的深挖洞,Top Down就是自上而下广积粮,然后让我们得以简单粗暴地赚大钱。在座的肯定都持有好几辆车,现在都讲什么系,那宝马系跑完了是不是就该跑奔驰了,就是这个汽车板块,这就是投资机会。我们想想那些伟大的分析员说汽车好,就是看中了自上而下的趋势投资。所以我拿我自己的基金(这个基金过去三年是跑输大市的),用趋势法去验证,我未来三年是否可以回到以前的辉煌,继续跑赢大市。 再说A股,刚才李迅雷老师列出了很多十几倍涨幅的股票。我们在A股的布局是只重仓20家公司。一个基金经理能够做到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投资的不多,为什么不多?因为他信心不够强,为什么信心不够强?因为想赚快钱,东张西望没有看自己的本心。 所以投资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修行自己的内心,克服自己的劣根性。人的劣根性是什么?两个,恐惧和贪婪。做投资的你又不能没有恐惧,你又不能没有贪婪,没有贪婪你就应该当和尚,现在和尚也挺贪婪的。所以怎么办?我们又要克服恐惧和贪婪,又要在恐惧和贪婪中找到你自己的平衡,你能在睡觉的时候觉得这钱我赚了,能够继续睡,而且还能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挺难的,不是说我自己做到了,我也正在修行。 A股的基金组合我只拿了20支股票,我们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0%,而换手率仅为20%,也就是说5年了这20支股票才换手一次,十年才换手两次,其中一些股票今天都还能继续投的,比如股价已经涨了十几倍的美的、比如我们基金组合在50块钱时就买入,而股价曾经超过人民币700元的茅台。一个股票长线被人持有,而且你卖掉了还想买回来,这种股票在中国真的不多,屈指可数。那天我数了一下,也就10支股票,这10支我买了可以传承给我儿子。所以未来10年我们能找到的赚十倍股票的机会,应该是比过去十年多的。 我管理A股的特点,一个是换手率低,还有一个是一定要确认这家公司的东西是真实的。确认真实的过程就是我们练就看家本领的过程。我们的长线投资组合曾经被对冲基金狙击了很多次。在2008年,在公开资料显示我们的投资组合中有25支股票持仓超过5%,随后当中的20支股票就成为对冲基金狙击的对象。这是25支爆出来的,还有没爆出来的呢?敢问有多少人在经历如此冲击之后还敢重仓?重仓是需要勇气和本事的! 我的同事在日本管理的基金表现也不错,他投了100支,我说20支我都管不过来,那么多的陷阱和坑,你这100支怎么投啊?所以我才明白了,这就是人性。他都不用看那100个公司就有100支的组合,请问在座的你敢投中国100个公司吗?这个造成的结果是市盈率一定会升,好的会越来越好,因为你试错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很多人还没开始投呢,华尔街的钱还没正式进来呢,他们不都跑了吗,猪肥了宰了一批吗?现在还在养吗? 所以未来5—10年,希望我们是杀猪的人而不是被宰的人。 以下两个案例请允许我吹吹牛。 东威高今天还在,民营私营企业,创业板转到成主板,而且成功地跟美敦力结婚,然后又让美敦力赚了一大笔钱走了。这是一个很棒的案例,摩根史丹利协助公司配股,几十亿配股10多分钟被抢光。每一次的升和变跟投资的价值、PE都没有任何关系,加进指数以后就升了5倍,所以一定要找那些未来可以加进指数的公司,这一点特别重要,也特别考验人。 这个公司是做医疗器械的,开始是做那种有涂层可溶解的心脏支架,后来发展到生产血液透析耗材及相关医疗设备领域。基本上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后面的大老板,都是靠CFO努力地在市场上推荐股票,他是第一支加进指数的。美敦力有多重要呢?每当中国市场发生大事件,那这个事件就是导向,你要对每次的事件进行努力地学习和了解。所以我特别欣赏那些长期跟踪中国股市的战略家,看他们对事件的分析和总结,每一次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导致这个公司出现大的升和卖空的机会。 最后是美即控股,这支股票我们赚了7倍,在那个时候还是挺难的。这家公司在香港市场一下就上去了,800多倍的超额认购 ,上市当晚的庆功会邀请我去发言,这是我第一次在上市庆功会上将会,记忆深刻。它的产品价格是日本SKII品牌的1/5,,10块钱1片,特别为中国爱美女性定制的,这个品牌如今已经归属欧莱雅了。 这两个案例其实就是说明了一件事,第一,民营、私营企业在本行业做得有意思了,赢得一定市场第五轮就一定有人收购你,要么就是你收购别人。第二,真的要有民族品牌,品牌战略非常关键,是周期性的布局,我们需要花大把的时间研究。美即为什么突然就有名了呢?美即上了《非诚勿扰》节目,“美即面膜,停下来享受美丽”,使得它的品牌力量妖魔化,用现在的语言就是瞬间吸粉无数。我跟做欧莱雅全球负责收购兼并的老先生聊天,我说你们外国人从来不用面膜,我们中国人都用面膜,我们面膜到处都贴。欧莱雅这样一家市值几百亿欧元的公司唯独没有进入中国庞大的面膜市场,而我们就这样把他们“忽悠”了。如果今天这家公司再卖,就没有那么值钱了,美即真的非常幸运,可以在行业最高峰被欧莱雅收购,而股价也因此而推高,所以外国人也有钱多人傻速来的。 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刘央,西京投资集团主席兼投资总监,被誉为“金融街的女巴菲特” [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11月25日 21:10
王磊: 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行新趋势
王磊: 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行新趋势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今日特此分享在第二站上海站上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CEO王磊先生的精彩演讲。 这一次在活动现场王磊先生以《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行新趋势》为主题,从港股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港股定价权的争夺、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机遇等三个方面全面解读了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资策略。王磊先生深度专业的演讲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港股投资的饕餮大餐。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格隆汇的邀请。这次我想跟各位分享对港股三个发展趋势的解读和看法。第一是港股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第二是港股定价权的争夺;第三是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机遇。 一、港股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 “港股中资化”这个说法提得并不多。两个市场的发展逻辑是独立的,但是资金的互联互通把两个市场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港股的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 1、一级市场的港股中资化已经完成 如果从时间上梳理,港股中资化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实际上是在香港市场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演进的。港股中资化现象首先从一级市场开始。过去20年里,香港已成长为一个世界瞩目的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中国内地企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使港交所每年雄踞全球集资排行榜龙头。 港交所的2000多只股票中,中资股票数量接近50%,而这50%来自于中国内地的企业贡献了超过60%的港股整体市值,更贡献了接近80%的交易量。在一级市场上香港已经完成了中资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港股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的国际板。 2、互联互通加速港股二级市场的中资化 2014年,港交所推出了港股通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划。港股通开通三年,累积成交量达到了33,270亿港元,南下资金长期保持净流入达到了6,375亿港元,对港股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持作用。 目前港股通占港股总流通市值只有5.3%左右,而港股通的交易量却占到了港股主板总交易量的12.9%。根据华泰证券研究预测,明年南下资金占港股主板总交易量有望升至20%。港股估值定价权之争愈发激烈,二级市场的中资化已经拉开了序幕。 二、港股定价权之争硝烟四起 港交所官方数据显示,港股通中,深、沪两市排名前十活跃度的股票中,四万亿港币市值的腾讯排第一,两边都上榜的还有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和吉利汽车。在恒指涨到3万点的这一波牛市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引领牛市中整个地产板块的价值重估,而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以吉利汽车为代表,包括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金融也完全实现了价值的重估。 上图的柱状图代表了港股通持股市值,橙点表示港股通持股占自由流通盘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南下资金的影响力越大。最高的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达到12%。港股通持股市值较高的房地产板块这一比例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由于样本包含了不少香港地产股,若只看内房股,这个比例将超过10%。由于港股通大量南下资金的涌入,汽车和地产两个板块在2017年迅速跑赢大市,形成了板块集聚效应。 这一幅图中的柱状图是按照传统外资的估值体系形成的各板块港股历史估值区间,中间的黑点表示当前的估值水平,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是目前处于历史估值区间最高端。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的价值重估无疑说明了中资对于港股估值体系的影响力。根据欧美市场现状形成的惯性思维来推理,国外投资者认为汽车是一个夕阳板块。习惯了这个估值逻辑的美欧大行的研究报告一直压制着港股汽车行业的估值。中资的投行不断地发掘中国汽车行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发展规律,发挥自身A股研究和港股研究的一体化优势,不断地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和研究报告,传递汽车行业的真正投资价值,使市场认同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汽车行业的高增长性,激发了这轮港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价值的重估。 互联互通加速了定价权的博弈,我们骄傲地看到中资投行的研究力量和投行力量在不断地成长。最近权威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机构投资者)发布的研究排名显示,大中华区排行前四名中资已占两席, 华泰位列其中。 以华泰为代表的中资力量正在崛起,这一崛起的过程对机构投资人对于港股的价值判断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定价权之争的主力军。凭借中资投行对中国宏观经济、行业周期与中资投资者的深入理解,在上千亿资金南下的今天,外资固守的从欧美移植过来的传统估值体系不断被中资投行打破。 三、香港全面拥抱新经济企业上市 1、港股缺乏新经济企业的历史原因 有一句话说“科技的纳斯达克,金融的联交所”,意思是指香港的股市是由金融板块支撑,而美国纳斯达克是由科技股独领风骚。这里的科技泛指新经济企业。 香港上市公司市值排行前十中,金融股有5只,能源股有3只,而美股前十大中,金融股和能源股都只有1只,科技股却占了5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第一这正是香港股市一级市场中资化的结果。过去十年主导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地产和能源是内陆企业的龙头,从而也成为港股的龙头。 第二是香港一直没有从本世纪初的网络泡沫中走出来。1999年底创业板开板后不久Tom.com的上市也曾引得万人空巷。到了今天,当年雄心勃勃的香港数码港却变成了大片的住宅楼盘,科技企业的发展步履蹒跚。 第三是香港上市规则一直坚持同股同权,不承认AB股的结构,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TMT企业只能转投美国。 2、港股已开始全面拥抱新经济企业的上市 前面讲的是历史,但不要低估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学习能力,新经济正在成为港股市场新宠。2015年,香港IPO融资中新经济企业只占3%,但是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激增至33%。 从港股IPO发行来看,新经济是今年港股的主旋律。众安、阅文、雷蛇和易鑫纷纷在港上市,其中阅文IPO认购锁定资金超过5,200亿港币,几乎创了港股IPO冻资规模的新纪录。香港市场对新经济企业已经热情高涨,新经济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3、港股是新经济企业上市更佳的选择 以前科技公司上市地往往是美国,这一趋势正在发生改变。除了港交所以更为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经济企业在港上市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企业的自身选择。中国新经济企业已从1.0时代演进至2.0时代,不再是C2C(Copy To China),过去只要将美国的新盈利模式移植到中国,中国巨大的市场就会孕育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赴美上市时,只要对标纳斯达克的领先企业,以“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谷歌”去营销就能取得高估值。 中国新经济企业发展至2.0时代,已经不是仅仅靠C2C,而是有大量超越欧美的创新业务模式,比如美团,它最初的业务模式是借鉴Groupon,却逐步发展了美团外卖,美国因为没有中国物流的廉价优势,大规模的外卖无法发展。再比如中国的ofo共享单车,网红经济映客直播,还有大厅里封闭间的KTV友唱等,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新模式,在纳斯达克并不能轻易获得认同。 4、未盈利企业也能在香港上市 很多企业家、投资者有个错觉,认为香港上市条件和A股类似,必须盈利才能上市,未盈利企业只能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实不然。按照香港上市规则,企业满足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算满足了上市条件: 1)第一种盈利测试条件,即3年盈利不少于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盈利不低于2000万港元,再前两年总共盈利不低于3000万港元; 2)第二种收入/市值测试条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入达到5亿港元,相当于4亿多人民币,如果企业能证明上市后市值超过40亿港元就可以上市,我相信很多新经济企业B轮的估值都能达到40亿港元; 3)第三种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条件,将市值要求进一步放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入达到5亿港元,上市后市值超过20亿港元,三年合计经营性现金流达到1亿港元即可满足条件。 美图和雷蛇正是选择适用上述第二种收入/市值测试条件,在没有实现利润盈利的情况下登陆了香港主板,获得了高于美国市场的估值和认同。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王磊 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CEO [详情]

新浪综合 | 2017年11月24日 20:11
杨灵修:2018年市场展望——离岸市场“在岸化”
杨灵修:2018年市场展望——离岸市场“在岸化”

   编者按: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今天峰会最后一站--广州站上,中信证券首席港股(海外)分析师杨灵修先生带来了《2018年市场展望:离岸市场“在岸化”》的主题演讲。杨灵修先生从两地互联互通以来的数据出发,认为未来3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新格局就是“互联互通”下的A/H两地市场融合,并进一步从明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配置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投资建议。杨灵修先生对香港市场的专业深度的分享,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海外投资领域的饕餮大餐,全程干货满满。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刚才杨飞总谈完一级市场投资机会,现在聊聊二级市场。在开始我的演讲之前,我给大家报三组数字。第一组,2015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也就是我们俗说的FDI,达到1200亿美金。现在最新的数据,外商直接投资还是在1200亿美金,而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1900亿美金,这里面的50%是通过香港市场。 第二组数据,关于香港市场,根据港交所统计,中国大陆的投资者在香港外部投资的占比已经达到22%,欧洲加上英国是36%,而美国是20%。我们之前传统认为香港市场是一个以欧美投资者为主导市场,现在至少应该改为欧、中、美主导的投资市场。 第三的数字是我们最近特别火的互联互通和港股通。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两年,整个港股通占到所有香港市场整体交易水平从不到1%变成现在的7%,所以我们现在在这里,也是有幸处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是在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时代。刚才格隆博士也说道,我们要顺大势而为,在中国资本走出去,香港毫无疑问是我们的第一站。 刚才我提到最后一个数字,现在国内投资者占香港整个交易体量已经超过了7%。我们做股票投资有一个术语,当我们买一支股票买到5%的时候,叫做举牌。举牌之后第一个件事就是要去交易所报备一下,第二件事要到公司商量:我既然已经买到你们5%,你们是不是得给我们一个董事会的席位?所以同样的,我们是不是要问一下香港,给我们一个中国内地投资者一个董事会的席位呀?当然,我是开玩笑,是打个一个简单的比方。 所以,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离岸市场的在岸化》。我们看到未来的三年,A股、港股市场的融合会成为我们HK/China市场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一、“互联互通”下的A/H两地市场融合--未来3年,中国资本市场面临的新格局 看这张图,这是我们过去两年发生的事情,国内投资者南向买入股票,这是根据中信的行业分类,港股通持股比例超过5%的板块已经占到所有板块三分之一,接近二分之一。 中信证券是国内第一家推出A+H跨两地市场分类的券商,这也是我自己在中信自己主导一个项目。 我们为什么会做这么这一行业分类?第一就是我们过去看到非常多的机构投资港股类的一些产品;第二为了解答各位一直问我的一些问题,时常很多人问我,现在A股和港股都可以投,这二者之间的对比是怎样的?比如机械行业,A股港股的盈利增速、估值、PE、分红这些是怎样的?哪个高哪个低?大家可以来问我,也可以直接通过行业分类做数量的分析,我们都通过一些数据库终端免费向投资者提供。 那回到之前,我们看到行业里面有三分之一的行业,国内投资者持股的比重已经超过5%,这里面有些结构性的分化。比如我们看到几个比较大的板块,例如有色金属板块,其实里面有些个股持股比例已经超过20%,像洛阳钼业、紫金矿业。还有非常典型的汽车板块,国内投资者对汽车板块里面的长城、广汽,持股比例已经超过25%,但是比如吉利市值比例非常大,所以虽然国内投资者买了非常多的吉利汽车的,但整体持股比率是大概在10%左右。这就是板块内结构性分化,如果我们简单地看一个粗略的数字,比如国内投资者在香港持股数总体在5-7%,但是在个股方面,有些持股算是非常高的。 国内投资者布局港股,对香港整个二级市场的生态都产生一个深远的影响,我们把这个影响概括为一句话,叫做离岸市场的在岸化。这种离岸市场的在岸化会对它本身的投资的逻辑产生一些变化,如果要展开来谈的话,可能要花非常久的时间。如果简单地看他表象是什么?是一个估值中枢的提升。但这背后是投资逻辑的变化,我简单用两句话概括离岸市场的在岸化。 第一就是典型的香港投资者,从一个单纯对企业盈利周期变为看更长的中国产业发展周期判断。也就是我们通俗说的买一个股票,不但要买未来一到两季度的盈利,我们买一个股票更多需要一些情怀,买一个公司未来的五年。这是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变化的第一个趋势。 第二个趋势,投资者对国有企业的尾部风险、破产风险的容忍度在下降。其实过去的离岸投资者看到中国的国企的负债率很高,大家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如果这个市场是在岸化的市场,大家对他的容忍度会变高高。未来三年,我们会持续看到的变化的发生和深化。 2017年是港股的大牛市很多人在想,2017年港股是大牛市,2018年是不是继续是大牛市?这两张图回答给的问题。 我们横向对比的话,香港市场现在还是全球市场最便宜的市场,至少是之一。如果香港市场跟自己做对比的话,香港整体的估值水平大概在13倍左右,这13倍是过去五年的新高,但是如果我们看十年的数字,可能就是在十年的平均值上。为什么现在的估值是过去五年的最高位?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但是周期性的变化,也是中国经济在供给侧改革性盈利的复苏导致估值的提升,同样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即里面参与的群体发生变化,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离岸市场”在岸化的过程。 我们再看一级市场,这是我的同事做的表。不但是二级市场,可能更加激动人心的是,我们会看到明年在港交所的创新板改革下,一级市场明年将迎来一个大年。 这是今年整个香港市场的IPO,里面有大家非常熟知的名字,例如阅文集团、易鑫集团、众安在线,他们的在香港的公开发行的认购倍数是300倍、400倍,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明年我认为激动人心的不只是二级市场,而是在于香港资本市场改革之后,新兴公司在香港上市之后带来整体交易量和整体市场布局的提升。 ▌ 二、2018年国内宏观政策环境--金融去杠杆、再通胀、改革 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二级市场投资可以落实到哪些投资领域。 首先我们要讨论一下对明年的宏观判断。 刚才陶冬博士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对于做宏观研究的人判断明年的市场走势,最重要的两个变量就是GDP和CPI,也就是经济增速和通胀。这是我们现在给出的对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的预测。我觉得这两个变量里面,第一个变量是GDP,虽然对经济学家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对我们投资来说并不是主要的变量。更加有意思的领域是CPI和去杠杆,但我还是要先说一下GDP。我们对GDP的预测大概在6.8%,为什么并不是非常重要?只要中国的经济增速未来三年维持在6.5-7%的区间,6.6%或者6.8%都是可以的,短期的波动不是给市场带来重要的变化因素,如果整个GDP增速维持在6.5-7%的区间,这种稳定性对市场来说更加重要。 未来一到三年,可能是中国整个宏观环境、政策环境最最稳定的阶段。这种稳定性为投资带来两大影响:第一有利于国内资本配置股权类资产,在“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前提下;第二有利于海外资金配置中国的资产。因为海外资金更加看中的是整个经济的稳定性,或者说宏观环境的稳定性。 明年宏观最大的一个看点就是宏观的通胀和去杠杆,下面我们主要谈一下这些变量。 今年市场上讨论通胀的东西大家听得少,为什么?因为我们需要感谢食品价格。 大家看细的这根红线,过去一年整个中国的通胀水平都在2%以下,为什么我们有这么好的低通胀水平?因为过去6个月,中国食品通胀或占中国CPI30%的食品价格一直是负增长。我们看到中国核心通胀或者非食品价格在过去3月都已经在2.4%左右,如果明年整个食品价格从基数上变成正的增速,中国通胀会慢慢起来。在通胀情况下,对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胀价格的起来会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即宏观的紧缩。这可能是市场对明年最大的担心,特别是在去杠杆的情况下。 我们怎么样理解通胀跟去杠杆或紧缩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以为,CPI上涨,通胀起来,央行就要加息,就要紧缩。我认为这有点过于简单粗暴。 我们怎么样理解央行时而紧时而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目前可能有两个政策目标,第一个目标,也是最重要的是去杠杆,第二个目标要保持一定经济增速即宏观稳定性。让企业赚钱、传统行业赚钱,反过来帮助去杠杆。 我们看到央行政策目标不是紧缩,央行政策主要目标是去杠杆。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其实一个温和的通胀环境是有利于整个宏观体系去杠杆的。比如日本,日本为什么遭遇失去10年或者20年,正因为过去十年,日本一直通缩,不能消化体系内的泡沫或债务,这是过去的10年或者20年日本碰到的问题。温和的通胀其实是一个监管层可遇不可求的,能够帮助实体去杠杆。如果明年CPI缓慢上升,我们认为对市场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会迎来更多的紧缩,因为其实我们需要一定的CPI,帮助实体消化杠杆。 这也是我们反复想跟投资者强调的,若是简单粗暴把价格、通胀起来等同于央行的紧缩,我们认为逻辑面是非常有问题的,我们需要更加多研究政策背后的逻辑。美联储加息以后,央行是象征性地加息5个bps的回购利率,而没有加市场预期的10个bps或者15个bps。这种象征性的意义使我们看到,央行想在保持一定经济增速的情况下,帮助经济去杠杆。我们认为明年的整个GDP在6.6%-6.8%区间内,非常稳定。然后CPI会慢慢起来,但这不会让央行更加多的紧缩,除非美联储一直加息,有外部的压力,央行不得不那么做。 ▌ 三、恒指站上“3万点”,然后呢?--优质中国资产“再定价”和“新时代”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我们来说一下明年行业配置。 我们假设香港市场估值保持不变,我们对明年香港市场整体的业绩增速大概保持在15%,也就是说,我们的指数还有15%的空间,如果估值继续扩张还有20%甚至更高。 今年我们把行业分成两大块,一个是传统领域,一个是新兴经济。 传统领域大家今年都看到,今年整个传统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在煤炭、钢铁等去产能的行业。我们提到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离岸市场向在岸市场过渡的过程中,其估值水平会抬升,但估值水平的抬升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伴随这个行业景气上行周期。这是我们今年在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看到的故事。盈利周期起来了,同时大家对它整个风险容忍度的上升,导致其表现非常好。 在传统领域还可能看到哪些板块的景气周期伴随着估值提升?我们认为在三个领域最有希望--油气板块、公用事业里的火电板块、航空板块。 油气板块方面,我们主要是依赖于油价的forecast。 我们看火电板块,这是我公用事业行业组同事做的测算。供给侧改革今年推进了一年,最受伤的是发电,因为煤价的上升导致发电公司的业绩被挤压得非常严重。 但香港市场有一个好处:估值如果是在业绩下滑的时候,可以降得非常低。也就是说,如果迎来业绩的复苏期,估值和业绩有戴维斯双击。按照我们的测算,如果明年电价上调1.5分/kwh,对应的业绩弹性是30-40%。如果煤价下降10%,对这些公司的业绩弹性是多少?40-50%。因为今年他们的业绩非常好,所以这是一个弹性非常高的领域。现在这些公司在现在的位置分红又是多少?6%,也就是说现在买入板块,相当于买了一个债券,并且买了一个有极大上行空间的资产。 第三个是航空,我们起了一个简单的名字,也叫供给侧改革,利于大家理解。什么叫供给侧改革?大家可以看到两张图,这是我们交运组同事做的:过去两年,航空公司最大的问题是客坐率在上升,但是客公里的收益一直在下滑,导致业绩不怎么好。但是大家要注意到一个变化,上个月根据民航局的最新的指引,更注重准点率。这其实是中国未来所有传统行业的一个大趋势,注重质量,不要无限地扩张。 所以未来整个航空航线的扩张会下降5%左右。大家看一下客流量扩张是15%左右,也就是说明年整个航空业会迎来一波提价,提价对应的业绩弹性也是非常高的。按照我们的测算,1%的提价对应航空业绩增加是10%。 最后补充一下,我们在传统行业上仍然非常看好金融板块整体的发展。我们把中国的银行和海外的银行做了一个对比。红色代表中国的银行,蓝色代表海外的银行。基本上,中国银行在相同ROE水平,比国外的同行表现要好一些。 然后,新兴行业。因为时间有限,我简单介绍下我们对新兴行业的判断。明年我们会迎来两个非常重要的制度上的变化。 第一,明年我们将进入十三五的第三个年头。十三五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研发费用占中国GDP2.5%。很可惜,过去两年这个比例只有2%左右。十九大之后,对新兴行业的扶持力度明显增大。在未来的十三五期间,对新兴行业扶持会非常多。 第二个就是陶冬博士提到的美国的减税打响了第一枪,我们判断中国政府肯定会跟进。但这种跟进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跟进,最有希望落地的就是在先进制造业的减税,这是两个政策上很大的变化。 具体行业标的,第一个是云计算;第二是新兴行业的龙头-5G,这是未来非常明确的一个方向,5G最早会在2019年推出。第三个是手机产业链,最近一些科技股有一些回调,担心全球对手机产业需求下降,我们看到全球需求可能进入一个温和增速期,但是中国手机产业链的世界份额在不断增加,现在中国手机供应链已经承担了全球70%的产能,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还有集成电路和新能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们认为港股市场有非常好的新兴成长的标的。 ▌ 总结 第一,未来三年,A股和港股的融合即我们看到离岸市场的在岸化,将是香港市场的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 第二,我们对于明年的宏观判断,我们认为GDP增速很重要,但可能不是最主要的市场变量,最有意思的宏观关注变量在于通胀和政府去杠杆。我们时刻要记住的就是去杠杆才是政策目标,而非紧缩本身。所以我们判断,温和的通胀是有益于市场的。在传统行业,我们选了几类像航运、油气、火电、金融板块作为我们的配置重点。在新经济领域,我们看好5G、云计算、新能源等主要方向。 最后,我想说,我们有幸身处于一个“新时代”,一个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时代,互联互通的时代,期待与各位一起成长、一起学习。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杨灵修 | 格隆汇专栏作者 中信证券首席港股(海外)分析师 [详情]

IDG杨飞:一个一线风投人的年终反思与未来展望
IDG杨飞:一个一线风投人的年终反思与未来展望

   编者按: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今年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峰会最后一站--广州站上,IDG资本合伙人杨飞先生为大家带来了《一个一线风投人的年终反思与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杨飞先生于1997年加入IDG资本,成功投资过慧聪、携程、腾讯、金融界、百度等项目并获取巨大收益。本次活动现场,杨飞先生用通俗而又饱含智慧的语言,与大家分享了非常精彩的案列以及投资感受,现场朋友们受益匪浅。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一些投资的感受。IDG在中国做股权投资做的时间最长,有一些感受和案例分享给大家。 其实到达现场的人都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按莫言同志的说法,世界上的人没有那么复杂,分为两类,一类是穷人,一类是富人。富人追求刺激,穷人追求富贵。我们在现场,我想咱们不一定是特别富贵的人,因为特别富贵的人不到现场来,但我们也应该都不是穷人,如果是穷人也不会来现场,来现场也参与不了什么事。为什么我们这类人幸福呢?第一,你能看到比我们富贵的人,你有想追求做到的人,有方向、有目标;第二,你在追求富贵的过程中,还有人给你喝彩,你做点优秀的事,赚了钱,有人跟你分享。这就是我的人生观,我觉得这挺幸福。 今天我们特别感谢的就是格隆汇。我觉得咱们这次2017年收尾的时间,如果是中国发生的大事,排第一位的是格隆汇主办的决战港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中国股市在2017年是世界上表现最差的股市,格隆汇把我们的注意力带到香港股市,因为香港是今年表现最好的股市。我特别问了一下主办方,什么叫“决战”,决战是一个吸引注意力的活动,股票没有决战,是一个持续的战斗。所以咱们要不断胜利,连续胜利,所以今天我到达现场,是非常幸运的事。我幸运大家也幸运。 说到我们做股权投资和做决战港股这件事情有什么联系?一个是在价值投资方面。实际上世界发展到今天,没有资本红利就不富。大家更多关注头部公司,关注价值投资。实际上价值投资虽然是大家学巴菲特,学了很多年,还没有多少人成为巴菲特,但是巴菲特的投资观念却越来越深入人心,就是看公司的业绩成长,持续成长,长期持续成长,持续高成长,这成为我们研究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起点。而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重要的事情是在研究这种价值投资的时候,可能一级市场的人更加深入,看得更加长远一些。作为一级市场基金,拿了钱是相对长期的钱,而且退出是需要时间周期和产业周期,根据周期做设计。 第二个事情实际上是一级市场由于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的信息,叫二级市场对称。所以对人的了解,对企业家的了解会更充分一些。所以经常有人问我们这一类人,你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们总是强调第一要素是人,第二要素是人,第三要素还是人。 其实我们现在从二级市场看,像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像这类公司上市以后到现在,他们的市值都超过了万亿级别,实际上把人的投资财富观和想象力放大、扩展,一个公司我们现在看看,百亿、千亿甚至万亿,已经是现实,不是空想。什么样的公司才能成为百亿千亿的公司?特别是我们在投头部公司的时候,什么样的公司才能成为这种千亿公司? 我们除了看公司的产品、市场容量以外,重要的还要看掌控这个企业的创业者和管理人,他的梦想、他的执行力、他的素质、他的思想是怎样的。记得有一篇文章,说任正非既不懂技术,也不懂财务,半懂不懂的企业管理,怎么就把华为搞成了现在世界一流的公司?其实在我刚入IDG的时候,我们见任正非,见了他们几个副总裁,当时我就有一个观点,我就问任正非是学什么的。当时大家说,任正非是从部队出来,学哲学的。于是我说华为的风险会小很多。为什么?学哲学的人学的是思物方法,所以会始终站在进步的前沿。实际上任正非能够把华为带到今天,这就跟他的思维方法有关系,不管是对市场、对人的认识,还是情商和管理,他能把华为人粘合在一起,一个目标一个梦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成就今天的华为。 对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共同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想找风口。关注各种各样的事情也是为了找风口,为什么要找风口?因为风来了,猪都会飞,投资的时候就会省力。 下面讲一下中国今年发生的大事。 第一个大事是十九大的召开。十九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关心也可以不关心,但跟我们的投资是密切相关的事情。第一个就是企业的兴衰。中国的机会和我们大会的召开相关,因为十九大以后,我们政局会更稳定,十九大给中国乃至世界描绘了一个10年、20年的发展愿景。现在我们看到世界上包括像早期的诺基亚、尼康、柯达等等企业,他们的兴衰有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有国势带来的影响。一个强大的中国有助于咱们企业从地区公司发展成全国公司,从全国公司发展成世界公司,从世界公司发展成世界强公司,在这一点上,对我们认识企业的价值和长期价值是有利的。所以如果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十九大和我们投资是密切相关的。你们稍微留心一下,可以看到中国有相当一批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和正在成为世界级的公司,特别是在香港上市的中概股当中,他们的技术和市场都在世界范围内领先。这一方面不光是华为、小米、BAT,有相当一批公司成为这种(技术和市场都在世界范围内领先)。如果真的进行价值研究,会研究出一批这样的公司,这都是和我们的国运相关联的。 第二件大事当然是乌镇互联网大会。乌镇互联网大会是我们IDG参与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乌镇本身是一个地名,同时也是一个景区,这个景区每年吸引了800万人,平均消费近千元,这些钱大部分都被乌镇这个景区收了,成为他们的利润。还有一个联系是雅达国际养生产业园,也是IDG参与投资的。我在去年开年会的时候看了一下乌镇,非常漂亮。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借的是好的景区,好的地方,但能在乌镇开同时也有政治因素。乌镇成为一个名镇是一种现象,这是什么现象呢?我和大家读几个数字。现在像腾讯是每一分钟有1600万条信息在微信,Facebook每分钟有90万人访问,谷歌每分钟有350万条搜索,每分钟在网上采购的金额是75万美元。通过数字我们看到,现在互联网成了一个成熟产业。今天我们讲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当中。同时我们意识到,互联网是一个成熟的产业,一方面,如果再产生BAT这种互联网公司非常困难;另一方面,围绕着小米价值链、腾讯价值链这些公司,做成一个1亿美元乃至10亿美元的公司,机会会进一步增多。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看乌镇互联网大会,不仅要关心互联网江湖,由于乌镇互联网大佬集中,出现了很多东兴饭局等带来的故事,有人还觉得马云怎么在这个饭局当中出局了,产生了很多故事。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引领世界的路上又迈了一步。以前我们在看我们的各个产业,包括消费品,我们去看这些产业的时候,世界都有很多公司压在我们的头上,使我们的产业总是成为二流的公司。但是今天我们通过乌镇互联网大会,我们看到很多服务在世界都是领先的,而且可能还会长期引领。我们做投资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 而从国家战略上讲,第一是网络,为什么中国现在是5G最先发力的国家?第二是新能源车。这都是国家发力的。就是要通过弯道超车,成为强国的标志,这种强国的支撑点就是在企业上,所以这会给我们提供很多投资机会。 另一个大事呢,会下围棋的人了解得多一些,不下围棋的人也会知道,就是阿尔法狗和阿尔法狗现象。阿尔法狗(AlphaGo)是谷歌收购的下围棋的团队用deepmind 发明出来的。这个团队研究机器下围棋这件事情,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一直没有像今天一样震撼世界,惊动每一个人。这不是一盘围棋,这是一次智能机器人从智力上全面超越人的点。由此大家联想,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有这种可能,或者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将成为现实。这是阿尔法狗现象给人带来的思考。这种智能机器人不再是简单地替代人,它会有新的思维和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后续的事情是阿尔法狗自己和自己下棋。这件事情在70年代世界公认的世界第一的围棋高手吴清源先生提出的,左手和右手下棋,现在阿尔法狗就这样做,而它这样做的时候,现在所有世界高手看到它下棋,都认为它远远超过了人类,因为这不是提前的模仿,现在是它自己新的思维角度。另外Facebook的机器人自己发人类听不懂的语言,所以这个事情对人类来讲既是福音也是挑战。人类要如何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这是阿尔法狗所给人带来的一个思考。 还有一个喜茶现象的出现,幸运的是喜茶是我们投资的。喜茶有一个笑话,广州有一个领导,他问我们投了什么好项目,我说喜茶可以。我就跟他说了半天,他说什么喜茶,不就一杯茶吗?过了几天又在一起吃饭,他说你怎么这么厉害啊,投了喜茶呢。出了什么事呢?他回家,见了他女儿,他女儿大概15岁。我记得那次当时就说跟他说你不知道回去问问你女儿。回去就被他女儿骂了一顿,说你怎么这么土,连喜茶都不知道还搞投资。所以他回来跟我说,这个项目怎么样,问了我很多细节。其实喜茶确实是一杯茶,但是它承载了什么,它的好喝、服务、品牌文化,这些都不要说了,这是创业者很年轻的想法,聂云宸他今年才25岁,上大学的时候就创办了企业,我当时给他谈这个事情的时候,也是觉得他很年轻,十分坚定,创造力当时我还没发现,但他的冷静和逻辑,以及思路的清晰,是在他这个年龄段的人所少有的。但是说到这里就完了吗?实际上这是一种网红经济现象,8-18岁这年龄段的小孩在想什么。 我们在座的人可以用你的企业成功,用你的投资成功去让你的邻居,你的亲戚,你的亲朋好友给你欣赏,这些小孩没有。他们可以跟家长要钱或者自己勤工俭学,买一个新的苹果手机可以炫耀,但一杯喜茶,20多块钱就可以发到网上炫耀一下,这是他真正的动力。我考虑过多次,作为企业要往前走,我们第一要用好这种网红现象;第二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第三要把产品的厚度和服务做成一种新式文化,让它永远传播。像这类公司,包括陌陌、YY、酷狗还有网络直播为什么能有今天?实际上刚才陶冬博士已经讲过,是网络带来的变化。 我现在给大家说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创业者的精神。为什么我们现在讲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三五年?领风骚的人是怎么想的?小鹏汽车上个星期发布了融资消息,这是我们在新能源汽车上投的一个重点。何小鹏本身是一个成功者,我想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没有他有钱,他创办了UC,30亿美元卖给阿里,他也是在阿里大娱乐板块的重要负责人,上个月他辞职,两年前拉了一个团队,从广汽拉的,做新能源汽车。他的产品不说了,我就说他和雷军的对话。他问雷军,你说我该不该出来创业?雷军跟他说,第一,你还打算一天工作14小时么?第二,你能不能不坐头等舱,特别是跟同事一起出差的时候,你能不能不坐头等舱?这两条你做不到,最好不要创业。后来何小鹏跟我说,一天工作14小时他肯定做得到,毕竟不到40岁,精力上也可以,但是不做头等舱好像有点难受。 所以什么是企业家精神?用古人的话是,我不跳火坑谁跳火坑?但是这个话要落在每天行为当中。你要有担当,不只是在大的事情,是在细节上能用这些话来要求自己。从投资者的角度,最早我们的老大叫周全,当时画了一个图,实际上这个图在做的每个人都会画。一张纸,横着画一条杠,竖着画一条杠,分成四部分,在一个格大事急,另一格大事不急,下面两个小事不急和小事急。有两种比较好说,大事急你一定去办,小事不急你一定不去办,但大事不急和小事急,大部分人都是做的小事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做的。创业者一定要把分的清楚,虽千万人吾往也。你做为投资者有没有这样做?怎么样才能有一套好的方法,就是用五年的观点看价值,用一年的方法做投资。这样才能认识得深刻,做得才能好。用确定的事情战胜不确定的因素,这是我做投资的体会。 另外想和大家探讨,也是困惑的一件大事,就是中国最近是把比特币的交易封了。这个事情我是双手赞成的。因为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我们的外汇还有一些管制,这也是非常适合我们现在经济发展阶段和我们人群组成。现在外汇这个问题还没解决的时候,来了数字货币,就是比特币,是不好的。由于人工智能的到来,实际上数字货币这个事情是不能轻视的。为什么比特币的市值一再创新高?一定是一些有先知的人在重视的这个事情。 最后一点,讲一讲人工智能的路线图,其实对人工智能这件事情,我认为怎么重视都不过分,一定是未来几十年人类要去实现的事情。其实人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畏惧人工智能,一方面喜爱得不得了,这是一个进步的方向,不要怀疑,当然会造成人的进一步不公平也是一定的。人工智能这一天一定会到来,但最前面应该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这件事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比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还要深刻。然后就是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但这前面还有什么?5G。5G来了才能万物互联,这是一个路径,我也希望在座的投资者知道这个路径,就找到了方向。 谢谢大家。 [详情]

“决战港股2017”广州站6位神秘大咖揭晓
“决战港股2017”广州站6位神秘大咖揭晓

  “决战港股2017”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格隆汇将携手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云集一众大咖于12月20日(周三)齐聚广州举办最后一场“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这将是今年市场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港股活动,共襄盛举,万勿错过! 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媒体支持。 活动形式: 上午:主会场各领域知名人士演讲 下午:分会场优质香港上市公司路演 活动时间及地点: 12月20日 广州粤海喜来登酒店(广州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208号) 主会场议程: 超重磅嘉宾名单揭晓 周晓殷 香港‍‍交易所 市场发展科中国客户关系及市场推广部高级副总裁‍‍ 周晓殷先生任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中国客户关系及市场推广部高级副总裁,负责证券产品及其衍生品的销售。 在加入香港交易所之前,周先生任海外最大的中资资产管理公司,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一职,专门负责公司总体市场策略制定以及产品线开发。周先生于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在香港证监会(“SFC”)投资产品部担任高级经理职务,负责与中国大陆监管机构的相关业务,包括RQFII 基金产品,基金互认等。 周先生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学士学位、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以及多伦多大学罗特曼商学院MBA学位。自2004年起在香港开始从事金融行业工作,先后任职于法国兴业银行亚洲有限公司、雷曼兄弟亚洲有限公司、美林证券、西班牙对外银行、贝莱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海外大型金融机构。 陶冬 瑞信私人银行亚太区副主席 陶冬博士于2011年被评为第一财经金融价值榜机构首席经济学家第一位,广受投资者欢迎。陶博士曾经出版过超过十本著作。 陶博士于1997年加入瑞信信贷,任亚太区首席经济师,专注于中国经济研究。2016年7月由投资银行行部转任私人银行。加入瑞信之前,陶博士曾于香港宝源证券任职。 陶博士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获得学士学位,美国犹他大学博获得经济学硕士与博士学位。他曾于中国、美国及日本任职,1994年起常驻香港。 杨飞  IDG资本合伙人 杨飞先生于1997年加入IDG资本,成功投资过慧聪、携程、腾讯、金融界、百度等项目并获取巨大收益。此前他曾担任过广东省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发行部部长、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负责人、广东外经贸发展研究所咨询部主任。杨飞先生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1982年获理学学士,1989年获硕士学位。 杨飞同时也是国家重点课题“中国地区发展战略研究”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有一定造诣。他长期从事证券业的管理,对国内证券市场演进过程熟悉。在资本经营、企业购并重组、上市融资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2014年12月,杨飞入选福布斯中文网推出的2014年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 杨飞最牛的TMT项目是投资百度,而对于百度的投资也标志着IDG在互联网泡沫之后开始逐渐成为中国创投圈的领军者之一。近几年杨飞先生的投资比较跨领域,高科技、医药、消费均有。其中包括2009年在A股上市的深圳日海通讯,2012年在A股上市的海南双成药业和深圳茂硕电源。消费类的投资则包括Kisscat鞋业,韩都衣舍、周黑鸭等,迅雷、3G门户、39健康网等也均有杨先生的参与。 杨灵修 中信证券首席港股(海外)分析师 加入中信前,杨灵修先生曾担任瑞银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巴克莱资本驻香港经济学家等职。 杨灵修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获美国华盛顿大学理学硕士,曾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包括《国际经济评论》(中国),《MIT Asian Economic Papers》(美国)等。 在2011-2017期间,杨先生及其所在团队也多次获得Asiamoney,FinanceAsia及“新财富”等多项市场评选第一至第三佳绩。 巫天华 老虎证券创始人兼CEO 他是极客,带领网易有道搜索团队探索技术前沿创新; 他是美股大咖,将爱好转化为老虎证券的一腔创业激情; 巫天华先生被《财富》杂志评选为“40岁以下商业精英”,他带领老虎证券快速成长为华人地区最大的美港股券商,荣膺“毕马威(中国)Fintech50强”、“胡润新金融50强”、“CB Insights全球金融科技250强”。 格隆 格隆汇创始人 格隆先生是华人海外投研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金融学博士,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 12月20日收官之战,我们将带领30家优质的上市公司汇聚一堂,每家公司将进行40分钟的路演及Q&A互动,各位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有机会与万洲国际、石药集团、海尔电器、比亚迪、众安在线、易鑫集团……等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具体名单请参考以下分会场议程安排图: Tel:0755-8633 2033 E-mali:business@gelonghui.com  [详情]

决战港股2017收官之战:走近30家上市公司
决战港股2017收官之战:走近30家上市公司

  “决战港股2017”目前已经进入尾声,格隆汇将携手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云集一众大咖于12月20日(周三)齐聚广州举办最后一场“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这将是今年市场上最后一场大规模的港股活动,共襄盛举,万勿错过! 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为战略合作媒体。 12月20日收官之战,我们将带领30家优质的上市公司汇聚一堂,每家公司将进行40分钟的路演及Q&A互动,各位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有机会与万洲国际、石药集团、海尔电器、比亚迪、众安在线、易鑫集团……等30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面对面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具体名单请参考以下分会场议程安排图: 在此,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联系方式: Tel:0755-8633 2033 E-mali:business@gelonghui.com  [详情]

李开复: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李开复: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格“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昨日的第三站北京站上,创新工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以《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为题做了主题演讲。李开复老师,作为中国青年人心目中的精神偶像,其个人学习,工作经历可谓传奇。2009年李开复老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创新工场立足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培育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和众多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在演讲现场,李开复老师非常专业深度的分享了AI未来的发展和近期及长期存在的投资机会,为此我们第一时间整理了李开复老师今天的演讲内容并刊发出来,以飨格隆汇诸君。 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又有机会来到格隆汇跟大家分享,去年格隆汇“决战港股”的演讲上讲过一些人工智能的基础,今天想来更多讲一下人工智能的应用,还有在中国的商机,以及创新工场现在在做的事情。也会提到在二级市场AI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冲击,当然也有很多现在我们可能面临的潜在的一些泡沫。 一、人工智能有强弱等级之分 人工智能从创新工场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现在大家讨论的题目已经比较聚焦,上次还是在谈很多未来、科幻,机器会不会控制人类。 现在大家谈人工智能基本分两种,其中所谓的强人工智能,就是说机器跟人一样,有七情六欲有跨领域思维,有策划的能力,有跨领域的常识,因此会有自我意识,会爱上人类或者控制人类。这些都是荒谬的,都是不存在的,虽然有一些所谓的大佬谈过他们会在若干年会发生,但是这是没有任何技术领域和工程基础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不再谈这个幻想的事情。 因为在座的都是很务实的投资人,没有什么强人工智能可投,如果有公司来跟你说,我做了一个新AI能够理解所有人的自然语言,你可以直接把他轰出去,因为这个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什么是弱人工智能?也就是说在单一领域,经过大量的数据,能够达到比人远远更精确的判断。比如说在围棋的领域阿法狗Zero,就能够学习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的累计,学一辈子20、30年到9段就不得了,阿法狗3天就二十几段,这是很标准的案例。还有在贷款的领域,AI比人更能判断该不该借钱给你。未来在投资领域,AI比人更能够判断该不该做一个投资。 所以在座的投资人,或许AI都会抢你们的饭碗,可是没有那么快,还需要一点时间。但是你如果说需要很久的时间,其实并没有那么久,因为在大数据的推动下,有些领域会动的很快。 那AI智能未来即便是弱人工智能,也都是有很大的提升的,我们采用比较保守的财务机构普华永道数据来看,他们预测2030年,中国GDP中AI有20%的贡献,我个人认为会比这更多。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保守的财务机构,也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变化发生的巨大的价值,我们如果回去看,过去的十几年移动互联网可能也就产生这么多价值。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至少移动互联网级别的价值的产生,每一个投资人一定要仔细的观看。 二、人工智能应用的四波浪潮 那么谈弱人工智能其实还有4种不同的弱AI,今天既然要展开来讲技术和投资和创业的机会,我们就要把AI很负责的切分成4种,第一种是叫做互联网智能化,第二种是商业智能化,第三种是实体世界智能化,第四波是全自动智能化。 这四波所需要的创业人,所面临的商机所应该面对的投资策略都是不同的。如果有一个团队跟你说,我有一个很棒的AI团队,我们什么AI都投,是不太靠谱的。像创新工场我们4波浪潮有不同的合伙人来主导,有4个不同的团队来看,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所有的AI都是一回事,肯定不是这样。 那这4个机会来自于哪里?互联网AI是最早的,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再深入解释。互联网AI就是用最大量的互联网数据来训练AI,商业化AI就是把商业的数据拿来训练AI,用在已有的商业流程,比如说银行、保险、医院等等,实体世界的智能化,把过去不存在的数据捕捉起来,用它来做过去不可能存在的事情,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所以第一、第二波浪潮是把可能的事把已有的数据用的更好,赚更多的钱,创造更多的机会。三是把过去没有的数据捕捉起来,做过去不能做的事情,所以这更厉害。第四波就是说我们不是捕捉数据、运用数据用数据做推测预测,而我们这个东西真的要跟人一样,能够能走能行动能摸能拿起来东西,就像科幻片的机器人一样,虽然没有强AI的动力,但是它可以走可以行动可以摸可以拿起东西,这四波的难度不一样的,但是没有绝对的先后顺序,成熟的程度一定是有先有后的。 但是今天一天我们就可以把四波浪潮都投起来,只是你投资的时候投第四波可能就要期望它的应用跟普及也许还要5年到10年。第三波的话可能就会应用的比较快,那么第一波几乎是已经过去的事情。AI其实特别关键的就是大量的数据,有了数据这4件事情就都可以做了,没有数据是不可能的。 1、利用庞大的自然标注数据,互联网巨头成为第一批受益者 那第一波浪潮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BAT,或者说在美国谷歌、雅虎、facebook 、微软,大概也就是这7家公司。为什么这7家公司作为最早的崛起者?因为世界的这个量非常大,每天有多少数据量,有多少用户,我们其实都在产生数据,不仅在产生数据我们还在上面做小白鼠产生数据,还在做免费的数据标签的标注。 意思就是,当你在每一次用淘宝的时候,你的浏览轨迹,就被捕捉下来,你的淘宝账号,你用什么付费,看了什么东西却没有买,考虑再三最后还没有买或者买了一个竞品,这一切都被捕捉下来。尤其在你买的那一刻的数据标注特别的重要。标注的是什么?标注像你这样的一个人在今天这样的时候,是会买这样一个货品的。所以淘宝能做什么,能不能用他的AI找类似的人在类似的时候,当他还不知道没想到这个货品的时候就当作一个广告推荐给他。 AI就是这么用,他做的事情就是一个推荐、预测、判断还有分类。所谓的分类就是比如说人脸识别,所谓的判断就是决定他该怎么做,我该买这支股票还是那支股票,所谓的预测就是说未来会怎么走,比如说这支股票下周会多少钱,下个月多少钱,这些预测也都是可以做的。 在互联网上我们每天在使用AI,还在帮它标注,那这些标注就成为它的训练样本,所以就有一大堆的淘宝用户每天点击每天购买,让我更清楚的预测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时候点击,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时候购买。因此在用户的获取变现转换,都可以把数字化做的更精确。 这就是BAT他们的巨大的优势,他们的流量是BAT的优势。一个在公司很值钱,可以用市值做很多的事情,还有就是品牌很大,用户的流量不要钱,用户的获取是因为天然的品牌和产品得到的,还有隐藏的优势用AI不断优化他的流程,不断提升竞争壁垒。 今天有人给你说给你1000亿做百度或者做淘宝,或者来做微信,你是不可能成功的。你可以把这个钱砸进去获取用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打造你的品牌,但是今天淘宝平均的数字你就没有办法超过。比如说他平均一个用户来到淘宝网站他可以赚到几块钱,这个数字他是经过十几年的运营的。他每天都有AI在背后算,我要怎么样去展示网页,给一个新来的用户看,才让他有最大的概率在我这里购买。 而且这些大公司很厉害,我们看一个公司的财报可以看很多的数据,我们可以看一个公司的用户量、活跃用户量,可以看他的营收、利润,每一个互联网巨头都可以调整这4个按钮。你可以想像一下,淘宝用户这个季度已经远超预期了,我们要得到用户的留存,所以我们就把人工智能的学习的目标函数修改一下,这个月我们钱是要赚的,但更重要的是用户的时长,那么你看到的网页突然就变了,针对每一个用户不同的喜好页面会显示不一样,真的就是千人千面。 所以淘宝是可以调整,你看到的所有的网页来优化怎么样得到最高的营业额,怎么样得到最高的收益,怎么样得到最多的用户留存,怎么样得到更多的用户转发,怎么样得到更高的用户平均时长。一个公司的CEO把这4个综合说我们的战略怎么走,现在AI都可以做,AI给CEO说什么样的指标,最重要的背后就可以调整,这就是第一批浪潮最大的机会。 还能不能再投第一批浪潮?实际上不能再投了。第一批浪潮首先要有品牌和流量,当我们投一个新的流量入口,可以是像今日头条、快手这些有新的流量的公司,但是要先有流量后做AI的这类公司。投第一波的AI的话,只能投流量很大的公司,帮他把AI做好,赚更多的钱上市,所以反过来的话不是说不可能,是非常的困难。 美图也是一个案例,在座很多的美图的用户,美图每个人都在贡献数据,你在自拍就是在贡献数据。但是美图是怎么标注的,有人知道吗?自拍之后,假如说我们是用一个自动的自拍,美化度是2,然后自拍了以后,下面我可能做什么事情,三件事情:分享、储存或者删除。对美图来说意义是什么?分享一定是美的好的,储存也是美的不错的但是略差一点,但是删除的一定是美的不好的。所以美图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AI,收了一大堆的数据拿来做更多导致用户分享的美化效果,还有那些会导致用户储存的效果。 当然千人千面,所以每个人可能喜欢储存的不一样,也许中国人都喜欢白一点,但是非洲人喜欢白但是白一点点就可以了,那些在海滩的人还喜欢自己有点晒黑一点,这个还是要看个人的。 这些标注就让美图现在有一个很难撼动的地位,它的电商不能跟淘宝比,搜索不能跟百度比,但是它的照片尤其是自拍的,尤其是女孩子的自拍,一定是世界最多的,谁还能比它做出更美的效果?很困难。大量的AI的滚动,大量的数据,使AI滚动起来非常的重要。 2、以业务流程为中心,激活已有的数据,创造商业价值 第一波讲完了我讲第二波,第二波浪潮,很多的公司包括传统的公司,内部有很多的数据。过去你存数据可能就是为了一个财务、备份、合法等等的理由把数据存了,存了不当一回事,比如说医院的病例。银行每次的交易的记录,都不见得很重要。 但是今天AI来了我们如果要优化银行,银行要决定出一个新产品了,该推给哪个用户?因为每个用户的推送一定是有限的,能不能把最合适的产品推给最合适的用户?因为推多了就会烦了,这就基于你过去存的数据。我要知道客户的可信度,用了多久我们的服务,存了多少钱。可能还有一些数据是我们没有的,没有的就要去猜,比如说我们其实很需要知道一个用户的身家,那么银行存款不见得会告诉你,但是有外部数据可以帮你猜出来。 我举一个美国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在花旗银行存了10万美元,但是有30栋房子,所以他的身家可能是3亿美元。一个很好的AI不但会把银行里的10万美元算出来,还会在美国的公共数据里面找出来,因此30亿美元的富翁,我们会推适合他的合适他的产品。银行推送广告的转化率,也就是你作为银行用户收到一个短信或者说一个电话,或者收到微信的推送,然后你的购买率经过AI提升65%,以前1万个人,100个人买,现在165个人买了,这对银行的利润增长非常巨大。 这些例子很多,二级市场的投资肯定是会用AI,现在还没用的很好,但是未来会开发,未来的AI角色会越来越大。现在大家讲量化,还是不是讲速度,讲智商?其实讲的是融合,是把各种各样的数据融合起来,不只是看股票的指数,看股票未来走势怎么走,还会把每一个季度的财报读进来,读的时候会看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说管理团队,上季度说我们非常乐观,这个季度说我们乐观,少了非常两个字,AI就可以提出一个红灯让你做更聪明的判断。 AI可以容纳大量的数据,数据越多,做的越好,这些数据可以是多样性,一个分析报告的文字,还有股票的走势,还有社交网络的正向和负向,还有格隆汇说了什么,雪球上做了什么,这些全部可以综合起来,这是投资方面特别适合用大数据的。 而且不要认为只有二级市场,这次我到美国跟谷歌在投资委员会做了一个机器,不止是几个厉害的投资人,几个GP,几个合伙人在那投票,机器还要投一票。机器也就是各种的数据,有历史可以看到让机器投票得到的回报是多少。我们会看到以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会用到AI,但是你用AI你的数据一定要整理好,如果你是没有数据化的公司,不可能有AI,数字化以后还要去整理,整理以后需要专家,专家来帮助你调解。最开始是辅助,最后是协助,最后是机器来做,机器为主。 金融界根本就是一个人创造的虚拟数字游戏,根本就不适合人来做的,抱歉。但是它不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人写一首诗人抱着孩子是很自然的事情。金融界数字多,标注清楚,而且是非常客观,股票不是涨就是跌了,保险费不是涨就是没涨,贷款不是还了就是没还,没有模糊的空间,没有情感优势,所以是适合AI来做的。AI统治金融界应该是一个迟早的事情,当然也可能要20年,30年,也可能有些领域一两年就发生了,也可能二级市场更合适,也许天使投资更安全,这个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是我觉得AI作为比人类更强的投资方法这个是确定的,然后在银行、保险等等领域都有机会。 医疗有没有机会?我觉得医疗的机会是特别巨大的,但是因为有数据的问题,有标注的问题,相比金融的数据量大,标注精准,医疗的就比较麻烦,我们协和级别的医生可以有多少来做标注,比如说癌症的医疗,活了就是正面,没活就不是正面。当一个人来他可能活10年20年,50年,数据累计太慢所以又带来一些问题,所以医疗我觉得真的应该做,但是不是那么容易做。 如果要投第二波浪潮的,我觉得是非常需要有一个懂大数据的CTO,不一定要是一个特别牛的AI的科学家,他要有务实的经验。他如果在谷歌的搜索,或者说百度的凤巢,做过这类的工程师是非常适合。还要有年轻的人懂调参数,还有懂商业经验的人做CEO,你做这个软件要卖给同行,要会卖,卖企业级软件并不是容易的事。 这波浪潮里,比较著名的是追一科技,他做的是客服,每一个客户发生的问题,要退货,或者有疑问,或者掉了一个充电器,针对运营商也好,银行也好,滴滴也好,会把用户交易纪录全部收进来,然后这些用户一般会给客服打分的,如果客服办的不满意,可能6个月以后不做这个服务了,可以作为大数据的标注。当然一个公司卖的产品是很有限的,在滴滴上面发生的事件投诉也就那么多,车子没来等等的,或者说在一个保险,或者我的花费,月费该怎么缴等等。 我们追一科技也开始在使用,也开始进入好几个大的银行,那么它的精确已经超过人类,客户满意度还在提升中,所以我觉得这是时间问题。中美的企业包括印度的外包就有2000万个客服,这些都会被集聚起来,客服被取代之后,一个聪明的机器客服是很会趁机帮你打品牌推销产品的,比如说我退了一个oppo 的手机,说要不要买一个小米,也不是说它更好,他也有一个目标,卖出这个产品是第二个目标。AI客服机器人推荐的一个链接点击率是50%,所以这会比百度的广告更有效,这会变成企业促销的工具。 3、实体世界的智能化 传统商业谈完了,我们来谈谈第三波浪潮。当我们把全世界过去没有储存的数据突然捕捉起来,然后拿它来做有意思的事情,比如说我们的天猫精灵,在捕捉我们的语音,这是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在购物中心或者说一家商店,或者说美国的亚马逊,或者说有超级商店的这个投资,还有一些无人商店。无人商店其实是重要的部分,商店的无人其实就两个部分,一个就是说,用AI来识别谁买了什么东西,然后帮你去付账,然后经过这件事情让你觉得很酷,让你节省时间让你不用排队结账这是优势。 但是其实它更大的优势是什么,它是知道了你是谁,到了哪一排的货品,试穿了哪一件衣服,最后发现尺寸不符又是哪一件,或者说衣服太贵而没有买,这些视频语音都会捕捉起来然后回到公司的决策逻辑。一方面可以决定这个衣服大家都觉得贵,我要重新定价或者这件衣服不合身,穿上不好看,或者这个衣服红色好看,要有红色的就好,都可以捕捉下来。再一个可以预测数量,红色卖20件,蓝色卖5件,我们可以这样进货;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季节的人喜欢粉红色的长裙,那我们下个季度就多做一些。整个商店的流程就被完整起来,从产品的设计到最后的购买,还有用户的满意度。 听起来有点像未来很远的事情,但是Amazon Go已经开始推出了,阿里也在做尝试,我们投资的F5未来商店也会做,这个会很快推出,尤其是在中国。 这只是有关零售行业的,我们可以期待,这些是可以用在仓储、物流等领域的。我们看到一家公司外包给好多的小工厂,我们能不能放一些小摄像头来确保那些工人有在工作,要不然我们货物就来不了了。 我们在教育方面也投资了像盒子鱼,把线上线下课程都捕捉起来,这是一个对学生从教学、练习到测试的全方位的辅导,它将这些数据累积起来,然后线上线下相结合,这些未来都是会发生的。昨天我做了一个OMO的分享,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创新工场的微信公众账号,昨天发布了一个关于OMO的未来的文章,讲到了OMO会怎样颠覆零售、教育、交通等等领域。 OMO是什么意思呢?OMO就是线上线下完整的融合为一。那么要融合为一就必须用AI,因为要靠AI来预测它的一切需求行为,通过AI来捕捉线下的用户,然后在线上把数据结合起来。你可以想象未来,比如说你去买了一个电动牙刷,回家可能就发现,背后的线上已经开始问你两个月后要不要换牙刷头,这些东西线上线下都是会结合的。 关于语音视频方面,很多人可能听过相关的创业者说新的用户界面是通过手势、眨眼睛、说话来进行的,机器都可以听懂之类的。我觉得这样的项目一般就不要投了,因为如果真的要做出颠覆性的东西,已有的产品是不需要新的用户界面的,新的用户界面很难融入已有的界面。我们的电脑就是一个鼠标first 和键盘first 的产品,一定要塞语音已经塞不进去了,硬要做手势和摇一摇之类的,是没用的。手机是一个touch first,当然乔布斯发明手机的时候可以把它做成一个语音first的产品,但是他没有。像语音这样的只能用在车载比如说音箱,或者一个全新的产品,但是你这么做的时候一定要给他设计一个全新的用户体验,甚至你会需要一个非常强的产品经理,才可能做出新用户体验的机器。这一类有很多出来融资的AI公司,但是非常容易有陷阱,各位一定要小心。 这里举一个我们投资的例子,也是比较知名的旷视科技,face++,前段时间做了全世界AI公司最大的一轮融资。这个公司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我认为视觉是比语音更容易推动的,我以前是做语音的,所以我讲这个应该是比较客观的。视觉上是比较容易把问题切割小的,因为AI不能够了解完整的一个场景或者说懂一个人的大脑在想什么,但是AI是可以从看到的影像里识别出脸在哪里、杯子在哪里、车在哪里、车牌是几号、行人在哪里、会不会过街等,这些东西是可以切割出来的,把它当作单领域的简单的识别,不用很深的理解就可以做到。 我们可以看到,人脸识别作为一个单一的案例,face++是最早做这个领域的公司,现在的识别度非常得高,当时在德国马云也是特别去演示这个技术,现在它可以同时识别300万个人。如果我们有一个世界的通缉库,我们把它放在世界的每一个机场,这个通缉库也不可能超过300万个人,那么这些人基本上就是无处可逃了。这些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商业价值,而且是更多的安全保证,让社会更加的稳定。另外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有一个城市用了face++,那些闯了红灯过马路的人的照片立马就会被拍下来,账单就直接寄到了家里。 4、全面自动智能化 第四波浪潮是全自动智能化,即AI可以动起来,可以走动,可能用轮子或者是脚,可以拿东西。当然这个的速度会比较慢,它不仅要用到机器学习的软件,还要有硬件,和学机械学电机的人一起来工作。它就不像AI爆发得那么快,会有一点难度,需要一些时间,但是都可以克服。我认为会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自动驾驶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催化剂。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是它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大概是全球10%到20%的GDP的价值,因为它不仅是影响买车的价值,还有出行的习惯、消费等,以后我们自动驾驶滴滴随叫随到,我们就不需要买车了,以后我们钱变多了,交通变好了,故障变少了,人的生命更安全了,随之而来的我们的保险也会下降。以后我们的车都是共享的,我们的停车库就可以激活拿来做别的用途了。我们的物流开始自动化了,比如说我要买很远的广西的橘子就非常容易了,价格非常低了,因为不是人来开而是机器来开,加上它是电动车和共享经济,所以机会是非常大的。 第二个是全世界的公司都接受了自动驾驶必然到来,包括所有的车厂,它不像手机时代到来的时候,可能很多的PC公司还在说,PC为主,手机为辅,所以那时候很多的PC公司都死掉了。但是这次不一样了,传统的这些公司都已经投降了,每一家车厂都在说迟早是自动驾驶的世界,只是有些会说3年,有些会说20年,但是没有人会说它不会来。所以它的到来对整个经济的颠覆,提供的创业机会和投资机会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一旦做成了,背后会有一个软件和硬件是能看、能听、能走、能知道环境一切。 那么是不是机器人的世界就到来了?我们看科幻小说,会期待有机器人帮我们迎客、做饭、打扫等等,这一天肯定是会来的,但是首先是有车,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然后按照几十万块钱做一台车,然后再几千块做一个机器人,到那一天我们就有福了,虽然还很早,但它一定会发生。 我们首先通过车把这些困难的问题用大量的资金,用高昂的售价解决了,才可能有机器人的那一天。而且我们认为机器人会先从赚钱的领域出来,而不是家庭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应该是先在工业出现,比如说富士康的董事就不断地来看哪些机器可以做得比人更好,在产品的良率、产品的识别以及简单的流水线的组合等方面,一步步地去克服,从价钱最高最好的地方往下移,一步步的来省钱。 在商业方面很多工作人类是不想做的,比如说我们投了一家生产摘草莓机器人的公司,其实机器很简单,用视觉识别看到草莓,然后把它摘下来不要弄坏就可以了;我们还投了一家生产洗碗机器人的公司,但它不是卖到家里,而是卖到餐馆的,很贵,要几十万美金,因为在美国,洗碗工是最容易闹情绪的,他虽然在餐馆环节不重要,但是突然没有人洗碗了,你的整个运营就崩溃了,所以有个洗碗机器的话,按照租赁的方法,是可以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所以这一类可以帮你赚钱省钱的机器人会先发生,这也是我们主要投资的方向。简单的讲,我们的投资一方面是投无人驾驶,另一方面是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再者就是芯片了。 我们投无人驾驶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是能够一边收集数据一边学习,一边进步一边滚动,所以我们投的第一家无人驾驶就是驭势科技,他并不是一步登天在二环三环就可以跑,他想做的是非常务实的一个慢速车,可能会在景区、机场、物流等方面使用。下一步会先做一些慢速的车在真实的道路上跑,比如说清洁车或垃圾车,这些方面的安全性就会比较高。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无人驾驶,比如说矿区的送矿,走固定路线的大巴车,还有一些卡车、货车,因为它可以降低出事率,而且无人驾驶很适合在高速公路而不是小道路开。这些公司我就很看好,因为它是场景化的,是在一个场景里面解决一个真实的问题,从这里面去获取更多的数据,让数据能够迭代,然后做到更难的场景,我觉得未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像谷歌、百度,都是先做简单的文字,之后再图片、视频、手机、机器人操作系统、语音、对话,然后现在都在做汽车,所以其实谷歌、百度的路线就是先解决简单的问题,打磨自身的技术,再越做越难。所以无人驾驶也是要先赶快推出,收集数据,再进入更难的场景,这是必然的过程。 所以刚才讲的4个领域都很不一样,但是AI需要的东西是一样的,这4种AI会在5种情况下进行工作:海量数据、客观精准自然标注、单一领域、超大计算量、顶尖AI科学家,我们以后的科研就是要克服这5个问题,海量数据能不能不要那么多,客观标注能不能少一点,单一的领域能不能做到多领域,计算量能不能做到便宜一点,能不能做到手机、摄像头里面,顶级的科学家能不能不要,能不能有一个平台让所有的工程师都可以做AI的科学家,这天发生的时候,我们的AI应用就会井喷了。 三、中国在AI领域的优势与机会 1、学术水平提升 虽然最顶级的、最有智慧的科学家大部分在北美,有美国人、加拿大人和英国人,所有图灵奖的得主、院士、深度学习的发明者基本上看不到中国面孔,但是作为投资人,我们一点也不用担忧。我自己做过学术,学术人的思维是发明了什么东西赶快写一篇论文,尽快地投出去,然后让大家都知道是我发明的,这些人是乐于分享的。以前一篇论文发表要一两年,现在有的论文第二天就发表了,像最近的一个关于国际象棋的文章,做完了甚至没有经过一个期刊的科学审阅就马上发出来了。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现在有很多乐观的地方,比如我们的face++就打败了最厉害的谷歌、微软等。在国际识别竞赛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学术的比例,在大量的文献里面,AI的比例从过去10年中的20%多提升到了40%。 2、AI人才金字塔全方位快速成长 很多顶级的创业者还有小朋友们都涌入了AI,一部分是当年非常有幸创立微软研究院的资深人才,他们都成为了领跑中国的AI大将,另外是我们的一代代的学生们,都成为了今天创业的主力,所以微软的人脉还是对我们创新工场有很大的帮助的。 3、巨大的市场,巨大的数据量 数据量越大,越有优势,中国的数据量是压倒全球的。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是美国的3倍,线下移动支付美国50倍,外卖是美国的10倍,共享单车是美国的300倍,这些数字都是有价值的,比如摩拜很清楚地掌握了每一个人什么时候上车开到什么地方,摩拜的传感器捕捉起来都可以产生价值。支付更不用说了,因为支付是我们真正的用钱说话的行为,将它记录下来一定是能够产生海量的价值的。 4、人工智能成为投资风口 当我在美国跟他们说,中国有6亿多人口彼此付费几乎没有佣金,而且每次最低转账可以是1块钱,美国人都惊呆了,因为美国人习惯了信用卡刷一次20美金,只能刷给商家,商家还要狠狠地抽3%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剥削行为,让信用卡已经没办法继续发展为更大的一个线下支付工具。而中国有了这个工具以后,我们可以说我们该买腾讯、阿里的股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基础上,创业会成为一个井喷式的机会,创业者通过导致用户付费而从中赚钱的机会就更大了。 我们可以说如果今天中国没有移动支付只有信用卡,摩拜是做不起来的,也可以说美团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大,所以这些庞大的数据量带来的井喷的创业机会是特别巨大的。中国的AI投资已经成为一个风口,我们可以公正的讲一下,除了我们face++还有几个非常厉害的计算机视觉公司,这些随便哪一家都可以打败美国公司,因为我们是靠获取数据量的技术来取胜的。 谈到二级市场,比如A股的科大讯飞,美国的Nuance,有人说美国公司做全球市场,我们凭什么跟他打?但是中国的市场是单一的,是同语言的,是共通的,数据可以打通,AI可以直接运行,Nuance 做了50个语言,甚至更多,这就是50套AI,而中国是一套AI,可能它的总数据量不如人家的50套,但是它比别人的每一个语言都多3倍5倍甚至更多。 这其实也代表了中国的公司是更容易变通,更愿意往前冲的。哪怕科大讯飞已经成立20年,刘总每次见到我还是充满热情地继续往前冲,也愿意尝试各种生意模式,包括进入教育等领域。而Nuance 则是一直傻傻地固执地卖着语音识别的API,那么这种固守的美国式创业就看到他们的估值从原来的3比1到现在变成1比2。这样的一个巨大的差别,这些也会发生在中国的一些AI公司里面。 5、政策国情推动AI发展 中国的第五个优势就是政策的优势。美国政府也很关注AI,但是他们谈的问题都是相关的长期的法律道德问题。中国2017年7月推出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则》里面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就像五年计划一样,2020年要跟上全球领先国家的AI技术与应用,2030年要成为全球顶级的AI创新中心,十九大里面也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提为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我们国内政府的认可和推动不止是一个口号,不止是一份白皮书,地方政府都在通过基金、人才补助等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 四、AI领域的挑战 第一,不够平台化,很少人会用,我们要试着解决它; 第二,GPU太贵,上次格隆汇的分享里,我说要投英伟达,如果你听我的话,应该赚了1倍以上了,现在还该不该买,我还要再考虑一下,因为股价很高,但产品确实很好,而且现在会有很多的挑战者出来; 第三,使用新技术,研发低成本、高性能的传感器,这些会越做越多,越做越便宜; 第四,要在实体世界里实现帮助突破人类局限和极限的执行机构和器件,它会帮助人类克服很多的问题。 五、创新工场:致力成为中国顶级VC 最后是关于AI浪潮中的创新工场,千万不要认为我们还是投天使轮、孵化器,我们下一步就是要跟你们对接,因为我们现在管理的整个资金量已经是100多亿了,我们投资的轮次可到A轮、B轮、C轮、D轮,天使其实已经不太投了。我们有很多的项目都要准备考虑上市,港股也是我们选择的重要方向之一,我们投资领域的一些明星项目大家可以看一下: 去年全世界的VC里面创造最多独角兽的,我们是排第二三名,所以我们真的是能够创造出独角兽的。我们创造的这么多独角兽里除了AI领域,还有刚才已经讲到的摩拜、VIPKID、美图、暴走漫画等,为什么我们能够得到这么好的投资回报呢?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领域的浪潮来临之前,我们都会先布局,先布局就表示能够以更低的价钱进入得到更高的回报。 在AI领域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是在中国,我们敢说我们是全世界最懂AI的VC,我自己在37年前开始做AI,我们有AI大军,有AI工程院,有14个AI博士,所以我们已经是ALL in AI,我们相信AI就是最重要的方向和浪潮,我们团队里投AI有中国人,也有美国人,有技术人,有博士,有MBA,我们拥有业界最完整的团队。我们AI领域的回报也是非常高的,还有非常成功的、非常有价值的公司,下图中的绿色代表着我们每一支投资所得到的回报。有这么多AI的大脑在我们的公司里面,我们肯定有很多关于AI的投资,有些是现在要发生的,有些可能要三五年或是十年,十年也可以投,那么你就要有一个够长的耐心和够长的基金来投这类的公司。 我们的工程院是我们投资机构的姐妹机构,它会帮我们看项目,了解项目,挖人,培训人,会补强我们AI全方位的能力。我们在做各种对AI产业的推动,因为我们既然有自信是最懂AI的VC,我们就让这个产业做大,因为我们一定会得我们应得的那一块蛋糕。我们做了很多公益的事情,包括写书、讲座、夏令营、教孩子们以及推动有奖金的AI数据比赛等。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很多连接世界的事情。这对我们的投资很有帮助,因为很多好的科技案例还是会来自美国,所以我相信我们对全球的链接,无论是我认识的AI大牛,还是硅谷的投资机构,还是顶级的世界媒体,还有我正在写的第二本AI的书,都会帮助我们的品牌达到更高的提升,这就是我们VC+AI的模式,如果你想投AI的话,就投我们,谢谢! 问答环节 提问1:非常感谢李博士的演讲,我想请教一个问题,您刚才讲到AI的第四波浪潮的时候,讲到了无人驾驶汽车,您说过一句话,说机器人要从工业走向家庭必须首先是无人汽车的普及,我想请教一下这个背后的逻辑,谢谢。 李开复:我觉得一个普及化的高功能的家庭机器人今天是做不出来,因为一个真的能走、能动、能看、能听的机器人,今天做起来可能是几百万美金的代价。所以我们需要通过无人驾驶把这些技术打磨出来,需要靠工业应用和商业应用来确认他们的行动是不会伤人的,是精确的等等,这个过程是要花很长的时间。 比如说当我们刚有汽车的时候,一个玩具汽车能够在家里开都需要很久的时间,因为当时的很多技术都还不成熟。大部分传统的行业,都是靠把一些很贵很难的技术突破,把过去一些不太工作的技术弄得可以工作,把过去贵的技术变便宜,这事需要让高端的愿意付这些钱的人去买单,最终这些技术变得便宜了才能进入家中。另 外,大家对机器人的期待很高,一个长得像人的东西走进家里,哪怕没有双脚没有下身,但那些机器人有人的身体有眼睛等,大家的期望值会很高,我会觉得这个东西要跟人一样聪明才行,所以人们会很失望。 所以我觉得人形机器人也好,高端的家庭机器人也好,现在是绝对做不出来的,给我100万美金也造不出来一台达到家庭期待的通用型的机器。这是不是代表家庭现在就不会有?不是的,像现在天猫精灵就是一两百块钱,他也有语音识别,两三千块钱就可以买一个小鱼在家,但这些不是机器人,只能说是智能家电,是用语音赋能的一点点AIDE 能力。 今天我要跟各位投资人特别分享的一点,有人跟你说要做家庭智能机器人,跟你说可以投多少多少的钱,一般来说大家不要考虑这种企业。自动化第四波浪潮的机器人,现在技术还没有成熟,还不能进入家庭,最终只有等技术慢慢的累积成熟后在进入到这个领域。谢谢! 提问2:我想问一下,通常一个产业在刚开始的时候,利润率最高的都是在上游,随着产业的成熟,通过激烈的竞争,利润率会逐渐转移到下游,所以您认为2018年AI利润率最高的是上游、中游还是下游,您会怎样做投资决策? 李开复:如果现在从哪个公司赚钱最多的角度来说,那一定是那些有闭环,上下游通吃,大量数据垄断优势的公司,一个标准的公司可能是作为一个技术公司,它用2B的方法把东西卖出去,关于上下游,我觉得其实整体来说应该只有2个层,一个就是做AI技术,用它来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就是把它带进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的第四范式,经过他的渠道把产品卖到银行里,这可能就是一个比较标准化的2B的公司,或者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激光雷达,它比别人便宜很多,所以我希望通过百度或者经过北汽进入市场,把它卖出去。 一定程度上大部分AI公司都是2B公司,在现在阶段,也都是自己卖得比较多,然后开始有一些渠道,但是还没有那么多公司成立,所以还没有那么多的上中下游。一般来说2B的公司的爆发成长比较慢,所以大家投AI公司要有耐心,因为他不是一马上可以获得暴利的公司,他需要慢慢累计用户,比如说当第四范式拿下四大银行的单子,巨大的单子以后会有一些骨牌的效应,但是时间会比较慢,他是创立4年以后才拿下的,所以我觉得做早期投资需要耐心、需要眼光、需要技术的理解。所以为了不要太让大家失去积极性,我会整体建议大家如果不是AI模式就先不要投AI的早期项目,中期项目也要谨慎的一点,而且现在泡沫也比较大,我听你的口吻,你是一个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你回头来看这个产业链,现在这个产业链还是乱的,我觉得这个逻辑应该还不在现在的AI产业里面,AI真的是很困难的存活着,我觉得可能今天声音最大的AI公司有一半是不能存活的。 那些投AI的基金很多应该是要赔钱的,虽然这个领域我是超级看好的,但是我觉得大家早期的投资还是要非常的谨慎的。如果你还是想投资AI赚钱,你可以参考一下美国的公司,另外,未来一两年,在港股应该会出现一些不错的AI公司,还有我认为在PE端,最后一轮IPO的融资,你可以看一下这些项目,看这些项目很简单,你不要把他当作AI 的公司,纯看他的报表,再把AI加一点进去应该就差不多了,这样应该更符合你们的投资习惯和逻辑,这样可也会降低被AI概念忽悠,过早进入一些可能是泡沫式的估值的公司的概率。 浪潮迭起,未来已来,人工智能将引领一场比互联网影响更加深远的科技革命,颠覆现有的商业模式,不仅在高科技领域,任何企业都需要尽早引入“AI ”的思维方式。如果你读完李开复老师的分享还未尽兴,那么在这里为你推荐李开复、王咏刚的《人工智能》一书。书中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携手解读:人工智能时代,个人与企业如何找到人机协作的新位置。[详情]

涌容资产黄勇: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涌容资产黄勇: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格“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 在今天的第三站北京站上,涌容资产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黄勇先生,为我们分享了《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国内的朋友对涌容资产可能有些陌生,但是相信大家看了黄勇先生的演讲后,对你未来在投资方面的征战过程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黄勇先生2011年创立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在黄先生带领下,涌容资产的管理规模不断的扩大实现了资产规模百倍的增长,他管理的基金,在海外市场一年就创造了高达123%的收益。为此我们第一时间整理了黄勇先生今天的演讲内容并刊发出来。 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感谢伟大的时代,第一次站在这么大的舞台我还是有点紧张,尤其还是在李开复先生如此精彩的演讲之后。 刚才李开复先生在讲AI的主题,他说金融市场会被AI占据。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回到2017年,一年前我们在制定我们今年投资策略的时候,想了一些什么问题?这些问题AI能不能想得到? 一年前我也在思考我们怎么做2017年的投资,当时我看到全球的流动性结构。欧洲和日本的负利率支撑了全球流动性,在此环境下,美国和中国的很多优质公司,都得到了非常好的发展。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投资于什么样的公司才能获得最好的回报?后面我得出结论就是我们要投资这个世界上最头部的公司。这些最头部的公司包括全球最顶尖的品牌公司,比如说茅台;全球最顶尖的平台型公司,比如说腾讯、亚马逊;全球最顶尖的瓶颈资产型公司,我们投了日本做机器人减速器的公司harmonic。 基于这些我们去年做出的判断,今年我们在海外市场取得非常好的回报。回到AI,如果说机器在这个大环境里挑选这些数据出来,并且以这些重要数据做为执行策略,我认为还是比较困难的。我认为投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景,它不是一个特定的场景,机器在特定场景里可以战胜人,但是在多维度的复杂场景里面未必可以。 ▌2009年:投资港股始于09年的愚人节和10万元人民币 我们回到PPT,我是从09年的时候开始投资港股的,09年4月1号,成立了公司然后招了第一个员工,从父母那里获取10万元人民币这个天使投资,其实他们也不知道今天的回报是多少。 当时的市场环境为什么让我急迫的要去投资香港市场?就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件事件,香港的股票作为离岸金融市场在金融危机里面受到的打击是最大的。很多公司,实际上也是中国非常优秀的公司,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跌了很多。 比如,鞍钢股份跌了93%,富力地产从45块钱跌到了2.3元,中国建材从38块钱跌到了1.46元,银河娱乐从9块钱跌到5毛钱。这些公司是因为什么原因跌了这么多呢?是因为这些公司真的都快死掉了吗?金融危机结束了之后这些公司会不会回来呢? 这些公司有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他们在正常的状态下都增加了杠杆,所以他们在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比较脆弱。但是金融危机过去以后,我们可以从这个中间得到什么机会呢?我觉得很简单,就是报复性的反弹机会。 在这个过去的8年里有2年,恒指上涨1万点的行情,其中一次就是在2009年发生的,2009年指数从11000点反弹到22000点。在这过程中,我就看到了机会,自己成立了一个投资公司,带着身边的人从这个反弹中获益。 这样一个反弹也是非常惊人的,这些受金融危机影响暴跌的都是一些比较大市值的公司,所以后来鞍钢有6倍的回报,富力地产有7倍的回报,中国建材有12倍的回报,银河有7倍的回报。 我当时竭尽自己的全力忽悠身边所有的人加入到港股的市场中来,我打电话给我所有认识的人说,你们一定要参与到这波反弹当中去。这种努力让我们从一个10万块钱人民币开始的公司有拥有了在海外投资的基础。 ▌2012年:3年,10万元人民币到550万美金 从2009年到2012年的投资,我们在香港也有一些积累,但是也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些失败让我意识到我们要用更加规范系统的方式去做投资 ,这些让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我个人在思考问题的完整性和拆解逻辑的系统性上,是表现不足的。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扩充我们的团队,把我们从投资的逻辑严谨性上补充的更加完整。 虽然我们这个时候的规模还非常小,我们从550万美金开始了基金的运作。2012成立的这一年,我们的运气比较好,第一年就有了44.64%(未扣除费用)的回报率,我们第二年就拿到了 “Hedge Asia New Fund of 2013” 奖项,第二年我们更是取得了102.83%(未扣除费用)的投资回报。 在香港的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小股票的市场有效性不是特别强。我们在2012年的时候发现有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这家公司叫华熙生物科技,在香港市场经验比较多一点的投资者可能就知道,这只股票在2012年到2013年短短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涨了10倍。开始涨就是从我们做为这个公司的比较大的投资人时,我们当时是华熙生物的第二大股东,是除大股东之外的最大的外部投资人,我们进去以后这个股票在很短的时间里涨了10倍。 我们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个公司的?我们在做全球的微整形行业研究时发现,材料进步让整形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因为以前的整形你是要动刀子,这种体验会比较差,包括后期的恢复,体验也比较痛苦。但是材料的进步,转变到可以通过注射完成整个过程,时间很短,体验也比较好。 当时我们看到全球另外两只做相似业务的股票实际上已经涨了非常多,一个是Allergan,我们看到的时候已经是300亿美金,后来这个股票涨到1200亿美金;另一只Medy-Tox当时也是涨了10倍。 然后我们发现香港市场还有一家只有1亿美金的公司,这家公司当时PE只有10倍左右。我们研究了这家公司的业务结构之后发现,10倍的估值是按照工业领域的制药企业或者上游原材料企业这样的估值水平来给的。当时我就想有没有可能发生一种变化,这家公司的业务结构有没有从单纯制药变成向下游扩张的机会呢? 我在朋友的推荐下见到这个公司的创始人,我就跟他说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做这样一个变化,他们说确实是在考虑,变成向终端的整形医院提供成型的玻尿酸针剂。 我就觉得这里面的机会特别大,我就想我们是否有机会进入这家公司,后来我们就接下了华熙生物科技这家公司当时第二大股东手上的股票。我记得非常的清楚,当时的股价是2.5元,他们的第二大股东说要2.8元才愿意卖给我们。我当时没有犹豫,2.8元全部接下这批股票。 在二级市场我有一个判断,这家公司只要他的产品结构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转变,他的利润率的提升,也会让市场对他有一个新的认知,参与的投资人也会越来越多,他的估值也会提升。这个就是市场里面说的“戴维斯双击”。 这个案例也说明,香港市场作为一个离岸市场,通常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业务的认知有很大的偏差,这就是香港市场不是很有效的地方所在,我们也会利用市场非有效性去获得比较好的回报。直到今天香港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这种机会,也感谢格隆汇的存在,让很多这样的机会得以挖掘出来。 我们的规模在这一年也就是2012年的时候,有了比较大的增长,所以后来我们做这种市值比较小的公司就做的比较少了。 ▌2014年:独立判断,逆向思考——做空博彩! 2014年也有一个经典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当时我们在寻找市场投资机会的时候研究员会给我们一些建议,其中有一个研究员就说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做多博彩。 他推荐的逻辑是,博彩现在的估值非常的合理,30倍的PE,然后隐含有30%到35%的增长。当时我看了一下,博彩的增长势头确实是比较好,整体市值2000亿美金,每天的营收是10到12个亿,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的问题。 但是我本就是一个逆向思考思维的人,我们是不是还有没搞清楚的东西呢?博彩本质上是什么样的场景呢?有这么多人去澳门赌钱,澳门的博彩业是有牌照的限制还是有供给的瓶颈?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做多这个行业的理由,而且这个行业也在扩张。但是我想问,这个业务的场景本质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拉斯维加斯的赌台数和房间数是澳门这么多倍,但是他的市值为什么却比澳门小很多? 后来我们发现澳门博彩的业务结构跟美国不太一样,在澳门赌钱更多是像百家乐这样比较简单的品类,并且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澳门博彩业务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叫叠码仔这样一个中介存在。叠码仔扩张业务的模式是,拉客户到赌场里赌钱,利用赌场给他的信贷期限开展客户,就是说你去赌钱可以先不用给钱,然后隔一段时间再把钱还上就行。 在经济周期向好的时候,去赌钱的大部分客户其实都是跟房地产相关的,也很容易输钱以后把资产变现还钱给赌场,叠码仔在这中间可以获得1.2%的返佣。这就吸引很多的人去成为叠码仔,甚至听说很多的夜总会的妈咪也去澳门做叠码仔了,这个事情就发展的非常快。 我就在思考,有没有可能这真的就是一个带有消费场景、强周期属性的一个行业。实际上它跟货币的投放,房地产的景气有非常大的相关度,一旦房地产涨价的速度、资产变现的速度变慢,会不会传递到澳门,我以前赌钱可以马上变现还账,现在可能就变成需要3个月、6个月才还账。 我们跟踪这个行业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发现,中国有一些地方的房地产价格不涨了,资产变现的速度变慢,还澳门赌场的钱也跟着变慢了。我们当时是安排了4个同事一起来做这个研究,有研究宏观的、有跟踪房地产价格的,还有派人专门到澳门深度访谈各个业务场景里面的人。最后得到的结论是,现在对于澳门赌场的违约率已经上升到2%到3%,只要违约率持续在这个水平上,叠马仔的生态是会被破坏的,业务已经不足以覆盖他们的亏损。 那我们判断,30倍的PE你看到30%的增长,但是这30%的增长可能就会消失。这30%的增长消失了,那么它的市值要跌到多少呢?我们判断,在你每天的数据不增长的情况下,股价就要跌到70%左右。 后来我们看这些公司的股价,金沙跌了70%,银河跌了77%,永利跌了82%,新濠跌了78%。在这样的一个时间维度里面跌了这么多,对我们做对冲基金的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做空期权来抓住这样一个投资机会。 ▌2017年:一个神奇的晚上,基金净值一夜之间上涨17%! 到了2017年也就是今年,我觉得我们现在可以算是在投资理念、团队各方面都表现的比较成熟了。 我今天也分享一个今年给我们净值贡献最大的一个案例,我们以期权做多美国亚马逊的投资。 其实亚马逊这家公司我们也追踪了很多年,包括我们很多的理念还有对价值的判断,也是伴随着贝佐斯写给股东的信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对亚马逊这家公司长期的价值曲线是非常清晰的,亚马逊用他不断增长的现金流,然后再去投到他们自己熟悉的领域。从电商到云计算,从全球零售到IT服务,这么大的空间里面,亚马逊的竞争格局对他是非常有利的,我们认为这个公司的长期空间非常大。 今年7月底亚马逊股价达到1083的时候就开始调整,调整到930、940的时候,我们就思考说,这个公司有没有可能在未来三个月之内,涨到1100或者1200?涨到1100、1200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可能并不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可能是一个可以创造10倍回报的期权结构。像这么大市值的一家公司,如果说他的股价可以在3个月涨到15%-20%的话,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个投资机会。 我们在研究这种可能性的时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出现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亚马逊AWS的业务。AWS业务在从81.5%的增速逐渐下降到预期只有30%多的时候,他需要重现出现一个向上的仰角。 我们跟踪亚马逊很久也花了很多时间研究,这时候我们捕捉到两个细节,第一个细节就是亚马逊AWS有增加订单业务的边际改善的可能性。通用电气的Predix由自建laas改变计划转移到了AWS上,预计可以给AWS带来10亿美元的收入,占AWS业务的5%。从这一点我们其实已经看到一些迹象,这个有可能会令亚马逊重新出现一个增速。 另外一个我们更加有信心的细节是,AWS有一个通讯采购设备供应商收入下降,推测是由于AWS的采购需求由原来40G逐渐提升到100G。 这两个细节凑在一起,我们就看到了在当时我们判断的这3个月的时间里,亚马逊的财报会出现一个AWS业务增速的仰角。后来这一天亚马逊发布财报,他的股价涨了13%,这个晚上很神奇,我们基金的净值一个晚上增长了17%,我们资产也增长了5000多万美金。 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对于时间和结构的判断,我们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把一只股票的仓位做到超过100%。我们暴露的风险敞口实际上只有一个2%的期权,这个期权在这个晚上涨了7倍,所以这只期权给整个净值带来了百分之十几的回报贡献。所以我们在一个标的上面做深度的研究带来的价值,就有可能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带来巨大的回报。 ▌我们的投资理念分享:专注于投资世界上最优秀的头部企业 我做投资这么多年,我认为我自己有两个榜样,一个是巴菲特,一个是索罗斯。 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一个非常合理的复合回报,巴菲特是53年,年复合回报是21.99%,累计3万倍的回报。索罗斯是33年,年复合回报是30.61%,累计取得5142倍的回报。 我们其实才刚刚完成一个中小跑,大概是5年的时间,最后我们觉得做到30年也许我们也能够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回报。 在这里有一些东西还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实我们也是在投资这条路上踩过很多坑,受过很多挫折的,明白一些道理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比如说我们曾经买过一些公司,去抄底一些公司,后来发现这些企业其实很弱。后来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这句话对我来说价值非常大,芒格说,“投资于脆弱的企业等于犯罪”。 在过去一两年里面,我们也犯过的一些错误,所以后来我们价值观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我们专注于投资世界上最优秀的头部企业”。换句话,也就是说我们不愿跟这些看似优秀但实际上跟这些最伟大的公司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的公司为伍。 在我看来,投资系统一边是认知,一边是结构。 认知就是找到最有价值的投资标的的载体,对于商业世界深层次的规律进行探索,发现大格局的变化,以及和这些最优秀的头部公司和企业家在一起。做投资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说我们在创造价值,而是利用我们的认知,去和这些载体一起实现我们的价值和回报。 结构实际上是穿越周期的长期取胜的关键,是关于如何提高效率,如何降低风险敞口,提升投资回报,并且让我们的投资组合有足够强的生命力,有足够强的包容度。当这两点变得比较清晰的时候,复利的回报途径才会变得比较清晰! 谢谢大家! 问答环节 提问1:黄总你好,感谢您的精彩的分享。我在想一个问题,就是您作为来源于国内的基金,那您现在做海外投资这一块会不会有一定的局限和困难,您是如何做到这么高的业绩? 黄勇:其实我觉得人的认知其实是一个独立的,是一个比较反脆弱路径的进化系统。我个人觉得我跟身边任何其他做投资做得优秀的人,都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地方,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知识结构和他对这些理念的感悟,都是不太一样的。 其实我们在过去的8年里面,也是每次犯了错误就去反思,磕磕碰碰,对的东西坚持下来,错的东西pass掉的这样一个过程。比如说我们现在,为什么说我们坚持去投资世界上最优秀的这些超级的平台,超级的品牌,超级的瓶颈资源这样一个价值的理念,实际上是因为我们已经犯过很多的错误了。 比如说我们在二级市场去买故事,可能是会受伤的;我们在这个里面去听消息,也是有可能受伤的。我们在做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样的公司是脆弱的,比如说在同质化的行业里面,第二名、第三名的公司都是脆弱的;一个依赖于不断并购的公司,他的这种增长有可能是脆弱的;一个只有短期利润没有长期现金流支持的公司,他是脆弱的,这些公司我们是不投的。 而那些长期给你带来回报的公司,可能包括商业世界里面一些深层次的规律,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是不断的学习,我们的学习系统是由一个团队来完成的。所以我特别感谢在我身边围绕着我的这个团队,他们跟我一起去探索相对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在这个价值观里面不断的去验证认知的正确性和结构的严谨性。当我们得出确信度更高的想法的时候,我们敢于集中资金去做。我们可以很坦然的去拥抱波动,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投资人结构,我们现在的投资人里面没有人会对我们投资表现造成任何的干扰。 提问2:刚才我有很认真的听黄总您有讲到做空博彩和做多亚马逊的期权。您作为机构投资者,有非常系统化的跟踪、报表、尽调还有团队的决策,那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或者哪些范围领域去选择牛熊证或者涡轮呢? 黄勇: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其实我站在这里,我也在想我为什么去分享作为投资人的想法,我对于大家的建议或者说是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第一,我不建议大家去做特别高风险的产品。这种产品带给大家账户的波动是非常大的,做股票是一个维度的,就是我们把长期的价值判断清楚做好这个维度就够了。但是做期权有杠杆和损耗在里面,对绝大部分人来讲这个认知难度都会变得非常的大。 我的建议是大家用一种比较普世的常识的智慧去做投资,买一些特别好的公司长期持有,比如说A股的,像茅台啊、美的啊、恒瑞啊,海外的像腾讯啊、阿里巴巴啊,中国平安。这些公司他们创造价值的天花板远远没有到来的时候,去赚容易的钱,不要去赚太高难度的钱,赚太高难度的钱会受伤。对于我们这样有能力去赚一些高难度的钱的人来讲,我觉得我们赚的绝大部分的钱也是容易的钱,也不是很难赚的钱,去赚很难赚的钱就很容易掉到别人精心设计的陷阱里。 我觉得商业价值很多都是很简单的,你把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清楚,这件事情别人复制他的难度你想清楚,他的长期增长空间想清楚,公司现在是不是在创造强劲的现金流,业务有没有受到损害,你需要做的是把这些都想清楚。不要想着去赚那些特别难赚的钱,你就可以避免一些陷阱,如果说我们可以每一年都坚持做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那么复利的回报也是非常惊人的。 提问3:感谢黄总,今天收获很多。黄总认识你快10年了,你刚才提到了巴菲特也好,索罗斯也好,你也提到认知的这个事情,看别人做并不难,难的是克服自己人性的弱点,克服追涨杀跌,克服很多的诱惑,身边这些诱惑实在是太多了,黄总您是否可以介绍一下您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谢谢。 黄勇:我从2003年开始做外汇交易员,2006年做A股,2009年开始做港股到全球投资,我觉得我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一件事情,就是把知行合一做到最好。很多的理念,很多的话,在我早期学习投资的时候,这些理念我们都知道,巴菲特的书会告诉你怎么做,芒格的书也会告诉你怎么做。但是真的把这些东西坚持下来,我觉得是在实践中一次次的遇到挫折,受到伤害,然后不断的去反省学习深化的过程。你说这个怎么样才能做到更好的知行合一,我觉得要更加自律一点,更加努力一点。 其实我觉得我进步最大的阶段还是来自于我从2012年开始有了这个团队之后。我在给我们的团队、在给他们输出价值观的时候,我也在反省我输出的价值观是不是对的。所以团队之间的这种相互的价值观输入输出,互相成长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也让我的思路变得更加的清晰了。 投资是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但是投资也需要共同的成长,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格隆汇会说“众行者远”。 [详情]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36家公司投资亮点解密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36家公司投资亮点解密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北京站将于12月13日在北京四季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举行。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为战略支持媒体。同时,有36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将于会议当天举行路演。本文为大家解密分会场投资亮点! 希望今天收到留言那位朋友已改签。 格隆汇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重磅嘉宾及会议流程请点击: 【北京站•超重磅嘉宾隆重揭晓】格隆汇“决战港股2017” 2018年 陪你一起去看恒指4万点 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 12月13日 北京 四季酒店 不见不散! [详情]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超重磅嘉宾揭晓
“决战港股2017”北京站超重磅嘉宾揭晓

  新浪财经讯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北京站将于12月13日在北京四季酒店(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举行。 本场活动绝对是一场难得的海外投资视听盛宴,干货满满,演讲嘉宾均是超重量级的金融大咖。活动当日,格隆汇创始人格隆先生会为大家带来“多歧路,今安在?—— 中国核心资产再定价的逻辑与路径”主题演讲,剖析当今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创新工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博士将讲述“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解读AI时代来临中的机遇;涌容资产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黄勇先生将分析2015年以来的海外投资发展良机,谈谈“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博士将探讨“后十九大的中国经济和市场展望”,分析十九大后的投资征战新天地。在此,格隆汇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聆听大咖们的投资分享,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同时,有36家优质香港上市公司将于会议当天举行路演。 本次活动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为战略支持媒体。 主会场议程 超重磅嘉宾介绍 李开复 创新工场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演讲主题:人工智能四波浪潮与机会 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创立创新工场,担任首席执行官,专注于科技创新型的投资理念与最前沿的技术趋势。目前创新工场已经投资300个项目,管理总额80亿人民币的双币基金。2016年秋季创办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致力于利用最前沿的AI技术为企业提供人工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此之前,李开复博士曾是谷歌中国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期间开创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并曾服务于苹果、SGI等知名科技企业。 李开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以最高荣誉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同时,李开复获得香港城市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李开复获选为美国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的院士,并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影响全球100位年度人物之一。李开复博士发明过十项美国专利,发表逾百篇专业期刊或会议论文,并出版过七本中文畅销书。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演讲主题: 后十九大的中国经济和市场展望 刘煜辉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人民币交易与研究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年金理事会理事,招商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特聘专家顾问,紫金山·鑫合银行家俱乐部首席专家,江苏银行独立董事,《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财经》、《财新传媒》特约撰稿人。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和商业银行。刘煜辉先生曾任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黄勇 涌容资产创始人及首席投资官 演讲主题:一个海外对冲基金经理的八年征战 黄勇先生于2011年创立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公司首席投资官。在黄先生的带领下,涌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有着丰富全球市场投资经验的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资产管理规模的百倍增长。 黄先生本人从事全球范围内的二级市场研究投资长达15年,他秉持着独立、逆向的投资原则,带领团队总结最核心的商业规律,深入研究有潜力的投资标的的基本面及事件,追求投资价值实现。黄先生管理的全球对冲基金Yong Rong Global Excellence Fund,从2012年7月放申购至今5年,取得了总计606%的超高投资回报。更在亚洲区域脱颖而出,获得Hedge Asia New Fund of the Year 2013奖项,2016年正式纳入HFRI Index。 格隆 华人海外投研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 演讲主题:多歧路,今安在?—— 中国核心资产再定价的逻辑与路径  格隆先生是华人海外投研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金融学博士,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 分会场议程 诚邀各大机构投资者及个人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 “决战港股2017”活动全程免费,参会者均可获得精美礼品。如有疑问,快来咨询0755-8633 2033,邮箱business@gelonghui.com。 [详情]

刘央:“央”在香港这17年
刘央:“央”在香港这17年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今日特此分享在第二站上海站上西京投资集团主席兼投资总监刘央女士的精彩演讲。 刘央女士作为第一代中国基金经理,在投资领域被公认为具有市场标杆地位的中国投资专家。这一次在活动现场刘央女士倾情开讲,以《央在香港这17年》为主题,从价值投资到趋势投资,从香港市场到A股市场,结合自身17年来的实战经验,刘央女士运筹帷幄,全面深刻地讲解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投资领域的饕餮大餐。 以下为演讲全文: 格隆汇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在跟格隆汇谈到他们今天在上海举办的这个活动的时候,我一看题目“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我就说这个话题我肯定是当仁不让。刚才李迅雷老师讲的内容非常干货,特别实际的一些基本面的数据和方法论,那么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相对虚一点的,关于投资香港的情况和一些人性的方面,因为投资真的是一个修行的过程。 我把我的演讲主题里的“我”改成了“央”,“央”在香港这17年,言外之意这也是一个符号,因为现在还是央妈说了算。 17年,我在摸索这么多年后有没有什么可以跟小伙伴们分享的一些东西,比如说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模式或者是投资理论?刚刚主持人已经把我介绍得天花乱坠了,我觉得你们什么都不需要记住,只需要记住一点:我在香港17年,我还活着,而且还活着挺滋润的就够了。 年轻的时候我是这样的,现在我是这样的,我想说岁月还是很沧桑的。香港这个地方水那么深,我也被淹过,但还是学会了游泳。特别纠正的是大家都叫我是女巴菲特,我觉得我肯定是女的,所以翻译时国内的一些媒体就加一个“女”字,我想说其实人家在《南华早报》上是叫Ms.Buffet。这里跟大家分享我在被冠以这个名字之前,根本不知道巴菲特是谁,从那时候开始我才读他的书,读了十本左右,这才使得我在践行这17年的投资过程中,能够总结出自己一点小小的体会。 1、从价值投资到趋势投资 我觉得从价值投资向趋势投资的过程,是一个精进的过程,一个进升的过程。基本上价值投资论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已经被所有的投资领域里面专业的同伴、教授、专家宣传了很久。我认为这一价值投资理论其实有点误导,所以今天我就先分享一下这个,然后再分享香港的一些情况。 李迅雷老师讲到资产配置和布局时,特地讲到了板块以及后周期,实际上以我自己的理解,李迅雷老师跟大家分享的他的投资战略,跟价值也没有什么关系,主要讲到的是周期。投资也是特别有周期性的,如果我们能在正确的周期做正确的事情,基本可以说你的胜算比例是大于50%。 价值投资理论就是buy low sellhigh,但是谁能超过上帝这只手或者政府这只手呢?我认为能够做到的可能性不大。然而如果你能精进自己一点,不要在纵向上考虑价值,而是把时间的周期横向展开,就出现了趋势,就是周期性的考量,这时候你就会发现你的投资生涯没那么辛苦了。接下来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趋势投资论。 我在清华五道口的MBA班讲课,侧重投资应用学,其实是探索和头脑风暴的过程。我第一课就讲到了这个,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是因势而异的,是没有定论的,但是趋势是有定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讲究格局,为什么讲究周期前、中、后期。李迅雷老师刚才的演讲其实呼应了我对趋势投资论的认知内容。 趋势到最后实际上就是让你做一个鼠目寸光或者是价值投资的人,不要看每天、每个月甚至是每一年的周期变化。如果你跟趋势紧紧的配合,特别是中国的趋势,特别是在Fintech金融科技方面,中国与美国的决战已经开始了。现在如果你要看,肯定不会看金属等传统行业了,你要看Fintech,要走金融化,要看精准医学,这些其实都是我们所谈的趋势。 所以未来十年请大家关注一些比较有格局的东西,格局就是有维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横轴一个纵轴,一定是三维、四维、五维的,这个发展的趋势就是引领投资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如果你在这方面耕耘的话,就不会被短期的走势干扰到,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市场上有太多的人谈论价值投资,包括很多海外的基金经理,跟他们讨论,他们都会讲自下而上。主要是看一些价值洼地,看股票的内在价值,是不是低估了等,我觉得这都是比较初级的。我们下一个阶段是要会看,给你一个时间段,比如说2018年,你投资或者重仓的行业、领域应该要在趋势方面有什么独到的地方。 关于资产配置,如果是给自己管钱无需想那么多,但是作为职业的经理人,为机构投资者或公众提供专业理财服务的话,你不得不考虑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需要考虑的有几点,刚才李迅雷老师也跟大家分享了。 第一,地域,因为你处的地域和别人不一样,那钱一定是从低往高走的,另外就是momentum在哪趋势就在哪,momentum起来的话猪也可以飞了,现在中国的趋势是力增上扬的,不谈中国你就不要做投资了。 第二,货币,就是外汇资产和本币,就算是美国人也要考虑未来1—2年以美元计价和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这两个相比我怎样对冲,怎样减少风险。 第三,长线和短线,也就是周期,有的周期长一点,甚至是看不到周期,有的周期波动非常大。这就是最终决定我们在哪个行业重仓,在哪个国家重仓,在哪个货币重仓的至关重要的方面。 这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图,我想强调的是为什么都说中国的黄金十年来了?很简单,概括如下两点: 第一,中国人有钱了,第二个中国的中产阶级形成了。如果在十年前我们说中国有一个非常睿智的“Middle  Class”(中产阶级),人家会认为我们吹牛,但是今天我们说有了中产阶级,因为大家会考虑自己的财富未来5—10年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即所谓的趋势发展。如果中产阶级不考虑这些,就是对自己、家庭和公司不太负责任,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未来的5—10年为什么必须重仓中国。这个理论也是由趋势引导出来的。 指数(MSCI)是有自己的偏好的,不太喜欢A股和民营、私营企业,但是我认为未来5—10年最突出的就是民营、私营企业和A股。虽然理论上有大把的数据支撑,但MSCI指数给A股的比重才12~15%,跟中国未来整个的发展趋势相比,这还是严重低估了。这就是傲慢与偏见,这是人的本性。怎样纠正傲慢与偏见呢?那就是靠我们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崛起,多几个像美的、茅台这样的公司出现的话,投资趋势一定是会转到中国的。 刚才说的都是中国的自主品牌、民族品牌,上面这张图的指数是传统的基金经理必须要看的,因为你的机构投资人会不断地问你,你为什么能跑赢指数呢?指数里面都是特别好的公司,今年基金经理跑赢指数的概率为零,因为指数加入了腾讯。所以说未来对指数的理解和挑战是艰巨的,作为我们职业经理人不看指数是不客观的。 我认为A股和港股之间目前没有可比性,虽然MSCI指数曾经是港股为主,今年A股被纳入了,但是这两个市场的投资人背景不同。未来5—10年我们可以将他们加在一起,这样就有了刚才我所讲的趋势,这样在我们未来5—10年的投资中才有更大的胜算。 MSCI明晟)本身是上市公司,所以它的运作是比较中性的。我们作为传统的投资人,如果在未来5—10年再抱着价值不放,不看这个趋势布局的话,很难做到资本的双向流动,很难占领资本双向流动的先机。因为每次MSCI发布标的变化的时候指数都会大跳涨,它会给你一些预期。年初参加Bloomberg港股研讨会时,我跟悲观,我说A股今年会有点艰难,因为不稳定因素太多,坏人太多了,把他们清除了以后, A股的机会才会到来,我自己认为明年下半年A股可能会有一轮好的变化。这也包括MSCI把A股加进去了,这样一些先行者一定会提前开始布局,这一点是非常好理解的。 2、对香港市场的分享 香港市场既规范有复杂,永远不能被忽视,这就是李迅雷老师说的罗湖这边和罗湖那边,虽然一河之隔,一个小时的车程,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加深对香港市场的感性认识。 这个指数其实是代表了香港的变化,MSCI今年宣布明年加入A股,这个市场本来是没有A股的,今年上升了50%之多,主要被超大型股票拉升的,把这腾讯、阿里剔除了,这里面的还有巨大长尾也就是小股票,他们都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香港市场有三个特点: 第一、非常规范化,基本上很难做坏事。首先是那些千股都受到了惩罚,要么消失要么停牌了,在香港邪门歪道不用想了。其次就是它的规范导致很多买壳、卖壳的行为不那么容易了,因为成本比较高。我是中财的,我们的校友很多最近都是主动来谈要买香港市场,我认为这就引导出了第三个特点,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个很出色的基金经理,请你到香港来试试水,真的要来,否则你的职业生涯就不够完美。 第二、香港是货币战争的聚焦点,我们现在讲货币战争还在进行,为什么说美元资产、人民币资产呢,美元和人民币交叉火力的重灾区就是香港,特别是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汇改之后,香港市场一直跑输。为什么跑输?就是因为人民币的巨大变化导致了所有机构投资者资产外流,很多的资产流出香港后一直没回来,直到今年3月份以后才逐渐回流。所以香港市场过去两三年都是跑输大市的。我们说货币战争是现代社会一切政治经济的导火线,直到今天,香港的货币战争还没有进入剧烈交火,我认为还是处于引燃的阶段,并没有爆发。 在2000年以前几乎没有民营、私营企业来香港上市,而恰恰是由于民营和私营的登陆导致了港股市场的重大变化。为什么我这么喜欢民营、私营企业?因为我赚到了他们的钱,我跟他们一起成长和发展,所以我一直是为民营、私营企业摇旗呐喊的。民营企业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我们赚钱的机会是巨大的,腾讯、阿里巴巴就是最典型的成功案例。 第三、过往资金的流入、流出都是以香港为支点和桥头堡向外辐射的,但从2017年成为资金双向流动和实际投资的元年。从今年开始,香港不再是华尔街的香港,香港已经变成为中国大陆的香港。很多数据支撑着这种说法,基本上国企的金控公司全在香港了,窗口公司全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平台了,吸引了许多在海外受教育的、有智商和天赋的人才都回到香港发展了。香港这个地方真的是卧虎藏龙,是各方神圣大显神通的擂台。。 第三个特点导致了香港市场参与者的游戏规则略发生变化,就是变得无比趋势了,反而价值投资洼地的特点没有被继续地体现。像SOE这样一些金控公司来香港,他们基本上就买SOE,你们想一下他们的风险,基于他们国营企业的特点,他们是不愿意承受更多的风险的,当然也很难拿到更高的回报。 另外,香港市场在2015年最后的一个季度是很糟糕的,基本上跌了20%,所以导致大把的钱流走了,那时候还没有大陆的钱流进去,中间大概是有两年的落差。这些钱他们是怎样投资大陆或者是香港的股票呢?就是做ETF,ETF成本很低又能享受指数的回报,所以今年做得最好的就是ETF。越傻越好,跟着指数走就行了,反而很多勤奋的基金经理很难跑赢大市。 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这就是基于巴菲特先生的理论,他的回报就是在若干年都是跑赢S&P指数的。例如最近的大学基金,他们在过去十年都跑输了指数,但是巴菲特老先生还是很牛地跑赢了。 但是为什么巴菲特能长期跑赢?其实他完全可以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他说是价值投资,他价值投资的理论被谁弘扬了?被哪个市场炒得这么热呢?是被中国人夸大和膜拜了。中国人好奇心强、求知欲强,于是就研究人家,研究半天总结出他是价值投资的鼻祖,实际上在便宜的时候谁都是,但是今天巴菲特其实还是投的趋势。 另外,我不认为华尔街能够放弃了香港,因为放弃了香港就等于放弃了巨大的低成本融资的市场。在资本配置上,无论是人民币、美元的跨界配置,还是中国作为一个独立的资产组合市场,现在它的投资组合在整个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里面,按照趋势,所占的绝对比重是与年俱增的。华尔街不可能放弃香港这个风水宝地,就是因为香港钱的流动太方便了,就是因为专业人士太装了,就是因为这一市场相对于A股来说赚钱太容易了。所以说未来5—10年,你们一定要为自己和未来的财富管理找到基金,这是一个机会,至少30%以上的资产分布是通过港股通、深港通和债股通等投到香港的,投了香港就是投了亚洲,投了香港就是投了全世界。 香港是以美元和港币计价的,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一代人是可以看到的,这种港币、美元挂钩的布林顿森林货币体系一定会被打破,未来的香港就是港币和人民币的游戏了,所以香港作为一个大的资产配置的目标,你能不配置吗?你必须从现在就开始配置。最近的一个数据是近100支股票同时在香港和内地上市,按照我们的价值投资理论,同一支股票,为什么香港的股票比A股便宜30%?不就是因为钱不能自由流通,如果钱能自由流通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所以你要做的就是两地跨界的资产配置,不要把人民币、港币、美金放在一起看,港币就是港币,美金就是美金,人民币就是人民币,如果现在就以这样的趋势布局,每一次港币和人民币的调整你都是有胜算的。 既然要讲趋势,那么就必须要从价值开始。把巨无霸拿走,比如说腾讯,几乎把所有的组合加起来都不如它一家大,香港现在的股票基本是在13倍预期的市盈率这一区间。所以贵吗?不贵。便宜吗?也不便宜。如果你继续用ETF,经过了2017年的投资以后,2018年你的投资必须是Smart Money,你一定紧跟周期了。 我的团队给我做了非常好的周期性趋势分析,现在你必须重仓50%以上在三类资产上: 第一个是健康医疗的大蓝海,这是关于人的,我们中产阶级到了今天这个阶段,有了房子和车子后的需求就是活得更精彩、更长寿,就像大家都开始跑马拉松了。所以健康医疗是必须要重仓的,就这三个月,健康医疗一下子就涨了20%。 第二个是与城市金融化挂钩的板块。包括互联网现在的金融化,这个我觉得应该投。 第三个是新型高端消费。其实高端消费都不便宜了,基本上都是在30倍市盈率左右,但是如果增长也是30%的话就不用说了,其实有这种增长的国家和行业已经不多了,但是中国还有。 刚才提到的金融化的产品我再细分一下,就是汽车产业链和手机产业链。因为这两个是我们最大的消费品,而且到今天来看是可以不断更换的。以前买一个汽车可能要10年,现在一年就想换新车,而且越来越便宜。手机也是,五花八门,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时尚或者进取的人,你肯定得有两台手机或者是不断地换手机,不断地换手机其实是在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 这两类其实都是在后周期,后周期的股票找高端消费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看它的价值和价格了,因为如果大家都是往这个方向靠拢,那就一定是推高的,而且你还能换别的吗?既然已经在这么好的投资环境里了,持有了这么好的股票,你每一次的卖出都必定是一次痛苦的抉择。所以我跟大家分享2018年这三类股票大家必须重仓。 在香港,H股、红筹股、民营、私营等企业股票特别奇怪,他们交易的参与者和交易模式、行为模式完全不同。所以在这样一个香港市场,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说H股就是长期低迷的,海外投资人对H股是最没有信心的,就今年升得多,所以将MSCI这个指数推高了。为什么呢?它是一种趋势,就像沪港通、深港通。为什么它们会把指数推高呢?因为第一批来的钱不是Smart  Money,资金只是跟着指数走,甚至是主力军国企的投资模式主导的。 所以再强调一下,下一轮一定是红筹股和民营、私营企业的天下,如果从刚才我跟你们分享的三个行业里面,找到十支民营私营的龙头,基本上2018年你就是赢家。怎样找到这十支呢?那肯定是基金经理天天琢磨,他的专业和职业就是要跑赢大市,如果你不跑赢大市,你只是一个合格而不是出色的基金经理,如果想做一个出色的基金经理,我找的这十支肯定不在指数里面,要是在指数里面谁都一样。 所以我们是从3000支股票里面,将其中的500支民营、私营企业拿出来,每一支来分析。这十只股票从2018年开始,它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我能不能是一个先行者,先买了全部在时点上的,时点构成了趋势,每一个点最后形成了一个趋势。趋势都来了,你在哪儿?价值投资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那是过去三十年被美国华尔街追捧的他们自己的投资Model,就是沃伦▪巴菲特理论。所以中国必须要创造出自己的理论,就是趋势投资论。 现在趋势来了吗?现今升了50%是趋势来了吗?还没来! 你们看看我们这个点数,到今天虽然升了50%,但还在中间值的下行,而且还没有看出它是否会挑战2007年11月份的高峰,2007年11月是100,我们现在才58、60,就是我们要涨将近100%才能追上2007年的高点。 所以说现在投资港股是恰逢其时,这也是为什么格隆先生以及我今天会想跟大家分享这些,机会在民营、私营企业里面大大存在的。 3、我们的基金 再说一下我自己的基金——西京中国基金,你看基金波动非常大,在最差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刺激。这支公募基金是我在2003年非典时期成立的,它很有意思,最高10亿美金,最低是现在6000万美金。最高的时候我赚了7倍,我自己的钱也在里面。然后过去了这三年,今年我才刚刚起来,所以说我为什么三年没有出来跟大家进行交流呢?我在琢磨我怎么就跑输大市,为什么呢?但是把历史拉长上来讲,还是有一百多以上的跑赢指数的。 但是今年,如果把两支大的阿里巴巴和腾讯拿走的话,我跑赢指数200%。跑赢指数这件事现在变得越来越难,真的是第八个猜想,不是复利,是第八个猜想。就是基金经理,在座的各位有很多是基金经理,未来有可能成为黄金十年脱颖而出的基金经理,怎样跑赢大市?这个基金没有任何五花八门的窍门,就是一个特别纯朴的、传统的基金,有多少钱投多少钱,不去借钱全部投资也不做仓位。原因是在都柏林上市的基金,是非常苛刻的基金,不让在仓位调整。投资人给你的钱,他自己做了仓位调整,他买了长期债券,他持有现金,他做了对冲了,给你的钱为什么没有作为?一定要全部投出去!对我来说,有钱我就必须投,赎回必须给人卖。坚持到今天就是一种理念,今年我就开始上升了,开始实施我的趋势投资论。 今年我重仓了健康、医疗行业,它们前6个月没怎么变化,突然美国的生物市场上升了100倍,中国的上升了50倍,开始起来了,就是到了后周期,然后我毫不犹豫地重仓了汽车和手机,我的汽车股票先起来了,手机股票也快起来了。基本上香港上市的五支最大的汽车我全买了,而且升得特别好。所以我想说,这就是趋势投资,根本不看他们是多少价钱,就是看哪个业绩好。 比如有一个汽车4S店企业,是唯一一家做汽车金融盈利的上市公司,他在汽车金融化方面的盈利今年已经占了30%以上,试想一下他在4S店企业中的唯一性和差别性,所以你能拿谁和它比?,所以说4S店未来的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汽车金融化的趋势来了。这个店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是去年全年的盈利,最重要的是老板特别厚道,每一次能买自己的股票时,每天都在买。这事跟价值有关系吗?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全部都是趋势。你们可以查一下那支股票是什么,后面还有50%的升幅。 接着跟大家分享一下,所谓的贯通法就是结合TopDown和Bottom Up的结合。其实把他俩加起来挺难的,因为价值投资是不看Top Down的,就看Bottom Up。比如说这个行业和所有的行业比,它便宜了,那这看的就都是过去的数字。你看到一支股票访问了十次公司,觉得它特别好就买了,但是行业突然做了一个收购兼并,另外一支小弟弟变大哥哥了怎么办?被收购的那个公司起来了,虽然他的盈利没有你买的这支好,可是它的表现超好,因为他有动力,他在做事情。 所以我还是强调一下,一定要看到资本双向流通使得好的公司会越来越好,使得那些价格非常低迷的行业龙头迅速地崛起,这就是沪港通、深港通产生以后在香港引起的巨大变化。 Top Down就是说主要是看政治风险和货币风险。Bottom Up是看具体的某个行业的深挖洞,Top Down就是自上而下广积粮,然后让我们得以简单粗暴地赚大钱。在座的肯定都持有好几辆车,现在都讲什么系,那宝马系跑完了是不是就该跑奔驰了,就是这个汽车板块,这就是投资机会。我们想想那些伟大的分析员说汽车好,就是看中了自上而下的趋势投资。所以我拿我自己的基金(这个基金过去三年是跑输大市的),用趋势法去验证,我未来三年是否可以回到以前的辉煌,继续跑赢大市。 再说A股,刚才李迅雷老师列出了很多十几倍涨幅的股票。我们在A股的布局是只重仓20家公司。一个基金经理能够做到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投资的不多,为什么不多?因为他信心不够强,为什么信心不够强?因为想赚快钱,东张西望没有看自己的本心。 所以投资是一个非常美妙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要修行自己的内心,克服自己的劣根性。人的劣根性是什么?两个,恐惧和贪婪。做投资的你又不能没有恐惧,你又不能没有贪婪,没有贪婪你就应该当和尚,现在和尚也挺贪婪的。所以怎么办?我们又要克服恐惧和贪婪,又要在恐惧和贪婪中找到你自己的平衡,你能在睡觉的时候觉得这钱我赚了,能够继续睡,而且还能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挺难的,不是说我自己做到了,我也正在修行。 A股的基金组合我只拿了20支股票,我们的年化收益率超过30%,而换手率仅为20%,也就是说5年了这20支股票才换手一次,十年才换手两次,其中一些股票今天都还能继续投的,比如股价已经涨了十几倍的美的、比如我们基金组合在50块钱时就买入,而股价曾经超过人民币700元的茅台。一个股票长线被人持有,而且你卖掉了还想买回来,这种股票在中国真的不多,屈指可数。那天我数了一下,也就10支股票,这10支我买了可以传承给我儿子。所以未来10年我们能找到的赚十倍股票的机会,应该是比过去十年多的。 我管理A股的特点,一个是换手率低,还有一个是一定要确认这家公司的东西是真实的。确认真实的过程就是我们练就看家本领的过程。我们的长线投资组合曾经被对冲基金狙击了很多次。在2008年,在公开资料显示我们的投资组合中有25支股票持仓超过5%,随后当中的20支股票就成为对冲基金狙击的对象。这是25支爆出来的,还有没爆出来的呢?敢问有多少人在经历如此冲击之后还敢重仓?重仓是需要勇气和本事的! 我的同事在日本管理的基金表现也不错,他投了100支,我说20支我都管不过来,那么多的陷阱和坑,你这100支怎么投啊?所以我才明白了,这就是人性。他都不用看那100个公司就有100支的组合,请问在座的你敢投中国100个公司吗?这个造成的结果是市盈率一定会升,好的会越来越好,因为你试错的可能性非常小,而且很多人还没开始投呢,华尔街的钱还没正式进来呢,他们不都跑了吗,猪肥了宰了一批吗?现在还在养吗? 所以未来5—10年,希望我们是杀猪的人而不是被宰的人。 以下两个案例请允许我吹吹牛。 东威高今天还在,民营私营企业,创业板转到成主板,而且成功地跟美敦力结婚,然后又让美敦力赚了一大笔钱走了。这是一个很棒的案例,摩根史丹利协助公司配股,几十亿配股10多分钟被抢光。每一次的升和变跟投资的价值、PE都没有任何关系,加进指数以后就升了5倍,所以一定要找那些未来可以加进指数的公司,这一点特别重要,也特别考验人。 这个公司是做医疗器械的,开始是做那种有涂层可溶解的心脏支架,后来发展到生产血液透析耗材及相关医疗设备领域。基本上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后面的大老板,都是靠CFO努力地在市场上推荐股票,他是第一支加进指数的。美敦力有多重要呢?每当中国市场发生大事件,那这个事件就是导向,你要对每次的事件进行努力地学习和了解。所以我特别欣赏那些长期跟踪中国股市的战略家,看他们对事件的分析和总结,每一次发生的事件是怎样导致这个公司出现大的升和卖空的机会。 最后是美即控股,这支股票我们赚了7倍,在那个时候还是挺难的。这家公司在香港市场一下就上去了,800多倍的超额认购 ,上市当晚的庆功会邀请我去发言,这是我第一次在上市庆功会上将会,记忆深刻。它的产品价格是日本SKII品牌的1/5,,10块钱1片,特别为中国爱美女性定制的,这个品牌如今已经归属欧莱雅了。 这两个案例其实就是说明了一件事,第一,民营、私营企业在本行业做得有意思了,赢得一定市场第五轮就一定有人收购你,要么就是你收购别人。第二,真的要有民族品牌,品牌战略非常关键,是周期性的布局,我们需要花大把的时间研究。美即为什么突然就有名了呢?美即上了《非诚勿扰》节目,“美即面膜,停下来享受美丽”,使得它的品牌力量妖魔化,用现在的语言就是瞬间吸粉无数。我跟做欧莱雅全球负责收购兼并的老先生聊天,我说你们外国人从来不用面膜,我们中国人都用面膜,我们面膜到处都贴。欧莱雅这样一家市值几百亿欧元的公司唯独没有进入中国庞大的面膜市场,而我们就这样把他们“忽悠”了。如果今天这家公司再卖,就没有那么值钱了,美即真的非常幸运,可以在行业最高峰被欧莱雅收购,而股价也因此而推高,所以外国人也有钱多人傻速来的。 今天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刘央,西京投资集团主席兼投资总监,被誉为“金融街的女巴菲特” [详情]

王磊: 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行新趋势
王磊: 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行新趋势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今日特此分享在第二站上海站上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CEO王磊先生的精彩演讲。 这一次在活动现场王磊先生以《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行新趋势》为主题,从港股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港股定价权的争夺、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机遇等三个方面全面解读了港股大时代下的跨境投资策略。王磊先生深度专业的演讲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港股投资的饕餮大餐。 以下为演讲全文: 感谢格隆汇的邀请。这次我想跟各位分享对港股三个发展趋势的解读和看法。第一是港股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第二是港股定价权的争夺;第三是新经济企业在香港上市的机遇。 一、港股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 “港股中资化”这个说法提得并不多。两个市场的发展逻辑是独立的,但是资金的互联互通把两个市场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港股的中资化进程不断加速。 1、一级市场的港股中资化已经完成 如果从时间上梳理,港股中资化并不是从今天才开始,实际上是在香港市场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演进的。港股中资化现象首先从一级市场开始。过去20年里,香港已成长为一个世界瞩目的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中国内地企业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使港交所每年雄踞全球集资排行榜龙头。 港交所的2000多只股票中,中资股票数量接近50%,而这50%来自于中国内地的企业贡献了超过60%的港股整体市值,更贡献了接近80%的交易量。在一级市场上香港已经完成了中资化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港股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的国际板。 2、互联互通加速港股二级市场的中资化 2014年,港交所推出了港股通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计划。港股通开通三年,累积成交量达到了33,270亿港元,南下资金长期保持净流入达到了6,375亿港元,对港股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支持作用。 目前港股通占港股总流通市值只有5.3%左右,而港股通的交易量却占到了港股主板总交易量的12.9%。根据华泰证券研究预测,明年南下资金占港股主板总交易量有望升至20%。港股估值定价权之争愈发激烈,二级市场的中资化已经拉开了序幕。 二、港股定价权之争硝烟四起 港交所官方数据显示,港股通中,深、沪两市排名前十活跃度的股票中,四万亿港币市值的腾讯排第一,两边都上榜的还有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和吉利汽车。在恒指涨到3万点的这一波牛市中,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引领牛市中整个地产板块的价值重估,而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以吉利汽车为代表,包括汽车制造、汽车销售、汽车金融也完全实现了价值的重估。 上图的柱状图代表了港股通持股市值,橙点表示港股通持股占自由流通盘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南下资金的影响力越大。最高的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达到12%。港股通持股市值较高的房地产板块这一比例处于中等水平,主要是由于样本包含了不少香港地产股,若只看内房股,这个比例将超过10%。由于港股通大量南下资金的涌入,汽车和地产两个板块在2017年迅速跑赢大市,形成了板块集聚效应。 这一幅图中的柱状图是按照传统外资的估值体系形成的各板块港股历史估值区间,中间的黑点表示当前的估值水平,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是目前处于历史估值区间最高端。 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的价值重估无疑说明了中资对于港股估值体系的影响力。根据欧美市场现状形成的惯性思维来推理,国外投资者认为汽车是一个夕阳板块。习惯了这个估值逻辑的美欧大行的研究报告一直压制着港股汽车行业的估值。中资的投行不断地发掘中国汽车行业的特点以及行业发展规律,发挥自身A股研究和港股研究的一体化优势,不断地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和研究报告,传递汽车行业的真正投资价值,使市场认同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汽车行业的高增长性,激发了这轮港股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板块价值的重估。 互联互通加速了定价权的博弈,我们骄傲地看到中资投行的研究力量和投行力量在不断地成长。最近权威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机构投资者)发布的研究排名显示,大中华区排行前四名中资已占两席, 华泰位列其中。 以华泰为代表的中资力量正在崛起,这一崛起的过程对机构投资人对于港股的价值判断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是定价权之争的主力军。凭借中资投行对中国宏观经济、行业周期与中资投资者的深入理解,在上千亿资金南下的今天,外资固守的从欧美移植过来的传统估值体系不断被中资投行打破。 三、香港全面拥抱新经济企业上市 1、港股缺乏新经济企业的历史原因 有一句话说“科技的纳斯达克,金融的联交所”,意思是指香港的股市是由金融板块支撑,而美国纳斯达克是由科技股独领风骚。这里的科技泛指新经济企业。 香港上市公司市值排行前十中,金融股有5只,能源股有3只,而美股前十大中,金融股和能源股都只有1只,科技股却占了5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第一这正是香港股市一级市场中资化的结果。过去十年主导中国经济增长的金融地产和能源是内陆企业的龙头,从而也成为港股的龙头。 第二是香港一直没有从本世纪初的网络泡沫中走出来。1999年底创业板开板后不久Tom.com的上市也曾引得万人空巷。到了今天,当年雄心勃勃的香港数码港却变成了大片的住宅楼盘,科技企业的发展步履蹒跚。 第三是香港上市规则一直坚持同股同权,不承认AB股的结构,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TMT企业只能转投美国。 2、港股已开始全面拥抱新经济企业的上市 前面讲的是历史,但不要低估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学习能力,新经济正在成为港股市场新宠。2015年,香港IPO融资中新经济企业只占3%,但是到了2017年,这一比例激增至33%。 从港股IPO发行来看,新经济是今年港股的主旋律。众安、阅文、雷蛇和易鑫纷纷在港上市,其中阅文IPO认购锁定资金超过5,200亿港币,几乎创了港股IPO冻资规模的新纪录。香港市场对新经济企业已经热情高涨,新经济企业在香港资本市场找到了肥沃的土壤。 3、港股是新经济企业上市更佳的选择 以前科技公司上市地往往是美国,这一趋势正在发生改变。除了港交所以更为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经济企业在港上市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企业的自身选择。中国新经济企业已从1.0时代演进至2.0时代,不再是C2C(Copy To China),过去只要将美国的新盈利模式移植到中国,中国巨大的市场就会孕育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赴美上市时,只要对标纳斯达克的领先企业,以“中国的亚马逊”、“中国的谷歌”去营销就能取得高估值。 中国新经济企业发展至2.0时代,已经不是仅仅靠C2C,而是有大量超越欧美的创新业务模式,比如美团,它最初的业务模式是借鉴Groupon,却逐步发展了美团外卖,美国因为没有中国物流的廉价优势,大规模的外卖无法发展。再比如中国的ofo共享单车,网红经济映客直播,还有大厅里封闭间的KTV友唱等,中国有越来越多的新模式,在纳斯达克并不能轻易获得认同。 4、未盈利企业也能在香港上市 很多企业家、投资者有个错觉,认为香港上市条件和A股类似,必须盈利才能上市,未盈利企业只能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其实不然。按照香港上市规则,企业满足以下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算满足了上市条件: 1)第一种盈利测试条件,即3年盈利不少于5000万港元,最近一年盈利不低于2000万港元,再前两年总共盈利不低于3000万港元; 2)第二种收入/市值测试条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入达到5亿港元,相当于4亿多人民币,如果企业能证明上市后市值超过40亿港元就可以上市,我相信很多新经济企业B轮的估值都能达到40亿港元; 3)第三种市值/收入/现金流测试条件,将市值要求进一步放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收入达到5亿港元,上市后市值超过20亿港元,三年合计经营性现金流达到1亿港元即可满足条件。 美图和雷蛇正是选择适用上述第二种收入/市值测试条件,在没有实现利润盈利的情况下登陆了香港主板,获得了高于美国市场的估值和认同。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王磊 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CEO [详情]

李迅雷:2018年宏观经济展望与大类资产配置
李迅雷:2018年宏观经济展望与大类资产配置

   来源: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由格隆汇全力打造、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今日特此分享在第二站上海站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中泰证券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先生的精彩演讲。 作为一名长期坚持独立思考,尝试用不同的角度去解释经济的增长,探索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内在逻辑的经济学开拓者,李迅雷老师对看似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总能以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并给人以智慧的启迪。这一次在活动现场李迅雷先生倾情开讲,以《2018年宏观经济展望与大类资产配置》为主题,对国内经济发展态势进行了深刻解读,从周期性投资回落下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到美联储加息大背景下国内货币政策的判断,从房地产整体疲弱下的结构性机会再到消费难有起色条件下下游高端产品的配置逻辑,再加上通过历史数据处理选择投资标的等实战经验分享。 李迅雷先生高瞻远瞩,全面深刻的讲解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投资领域的饕餮大餐。为此格隆汇第一时间整理并刊发此次演讲内容,以飨诸君。  以下为演讲全文: 谢谢格隆汇的邀请,我今天将通过宏观视角自上而下地对2018年的资产配置做一个基础性分析,并提出个人粗浅的看法。 2018年经济增速回落,周期崛起将被证伪,可增加新兴行业配置 2018年整体来讲经济增速是回落的,很多人一听经济增速回落就不太高兴,会觉得经济增速回落,那么投资收益肯定不好。因为大家都记住了一句话,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反过来说,如果说经济不好的话股市也不好。我觉得大家对“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理解是有很大问题的,一是倒推经济不好股市就不好的逻辑未必成立,如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长期高增长,但是股市却总是大幅波动,股市涨幅远不如美国股市,虽然美国经济增速远不如中国。二是大家把GDP增速高低与经济好坏等同起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大家对于经济好不好的理解是有很大的问题。经济好不好的评判标准不是只有GDP增速,GDP它是一个流量指标,而经济好不好主要是看经济运行质量,包括经济结构与效率。 这次十九大就提出来,未来经济发展就是要从过去的高速度增长变成高质量的增长,可见是质量比速度更加重要。美国股市为什么这么好?因为美国的经济质量好,美国的GDP增速不足中国的1/3,但是美国股市却能屡创历史新高,因为他们上市公司的ROE很高,大约比中国A股平均ROE高出近一倍。所以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一定是指股市所反映的经济运行质量如何,而不是数量如何。 今年全年的GDP 增速估计是在6.8%,因为2017年下半年GDP的增速不是6.7%,就是6.8%的水平,不会到7%。所以全年综合下来,就应该是6.8%,不可能6.9%,因为大家都看到四季度经济的增速回落了。 今年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增速明显回落,消费增速略有回落,那么,为何GDP增速还能高于去年呢?这是因为对GDP的贡献来自于出口,今年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为中国的经济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全球股市表现也比较好,投资的逻辑就是看好全球的经济复苏,资本市场蕴含了很多机会。去年的GDP增速是6.7%,其中净出口对GDP拉动了负0.5个百分点,如果不是去年全球经济疲软导致中国出口的负增长,则去年力度大于09年的巨额投资所创造的GDP应该要比今年高,即为7.2%;而今年的GDP增速在扣除净出口因素后,应该是回落的。所以我们判断经济周期时不要看得太短视,中国经济就GDP增速而言,处在长期的下行通道中,就质量而言,在限产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背景下,似乎有提高迹象。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话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ROE水平都得到了提高,所以投资前景预测,要看经济效率是否有改善,质量指标比较重要。 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投资拉动的,对于这一判断一定要毫不含糊。当然,投资也要区分好坏的,哪类投资是好的,哪类是不好的。从下面图片可以看到,不好的部分其实是黄颜色的部分,好的部分是绿颜色的部分和红颜色的部分,就是红蓝色的和绿颜色的,绿颜色是劳动质量。 红蓝颜色的是指ICT,ICT包括信息设备、通信设备、软件投资等投入,就是有技术含量的投资,即所谓的产业升级。这些年来如BAT,还有做软件的,做电子通讯的这些表现都比较好。这说明中国经济正处在产业升级之中。黄色部分是传统产业,像基建投资、房地产,中国经济高度依赖黄颜色代表的产业,但是令人欣喜的是ICT投资也在增加,尽管比较缓慢。最近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新旧动能转换,也就是新的动能主要是指红框里面的蓝色部分能够提升,那对经济的质量提升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就当今中国而言,稳增长主要还是依赖于传统产业投资,但是这条路越走越窄,这就是为什么经济增速要回落,不会有新周期的原因。因为靠传统的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对稳增长的边际效应在减弱,或许再过三、五年,传统投资说不定会出现负增长,同时,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则在不断萎缩。我们可以看到下面灰色的部分是制造业,红色部分是房地产,紫红色部分是基建。随着投资增速回落,制造业的比重越来越小,这也是说明所谓的中周期——设备更新周期并未启动。 总之,中国经济增长还是靠投资拉动的格局没有变化。很多人说中国经济现在不是靠消费拉动吗?消费对GDP的贡献占到64.5%,但是大家不明白的一点是,中国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超过投资(资本形成),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纵向的比较,温故知新。其实也可以横向比较,如与美国比的话,你会发现美国的投资只占GDP的20%,中国的投资要占GDP的80%,对GDP的贡献比例,美国的投资也是20%,中国投资贡献的均值在40%以上。所以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这样一种模式在短期内还是没办法改变的。但作为我们证券投资来讲,要避免把大比例资金配置到一些低效率的周期性板块上,比如说像基建投资的持续高增长,使得一些周期性板块的股价出现大幅上涨,但是这些公司的ROE很难持续走高,像钢材、水泥、有色等,看起来价格涨得挺多的,但是这个周期性,就是价格会涨也会跌,如果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需求下降呢?它不像成长性行业是能够持续高增长的。 为什么说2018年的经济增速将回落?我认为核心问题在于民间投资回落。我发现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低于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因为制造业投资里面很大部分是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增速为什么会回落呢?它不一定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关键还是投资回报率的预期降低了。如2011年以前,融资成本也很贵,但民间投资增速基本都在30%以上,往后在不到6年的时间回落速度非常快。10月份公布的民间投资单月的增速只有1.2%。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投资机会在减少、预期报酬率在下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则是经济在转型,传统的制造业投资放缓,但是新兴服务业的投资在增加,这个本身来讲也是给我们资本市场带来了结构性投资的机会。但因为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拉动,所以包括房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年还都是回落的,同时,消费增速趋降,明年的出口不会比今年更好,故从GDP增速这个经济指标来看并不乐观。 但是,我觉得经济增速回落是一件好事,这次十九大报告显示,高层不再注重GDP了,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过去因为稳增长总要落实到稳GDP,这种对GDP的过度看重其实是不明智的。而十九大提出来要提高经济质量,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是正解。比如日本、韩国、德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GDP增速都是打对折的,甚至是比对折还要多。人家经济就成功转型了,所以我在很早之前就一直强调这个观点,只有经济增速下来才能够实现转型,经济不可能高速增长时转型,高速增长就是将原有模式不断强化,如果一定要维持高增长,最终将导致经济崩盘,这个结果一定成立。 为何经济增速下行一定是一个正常现象呢?道理很简单,由于老龄人口加速,城市化到了后期,人口流动性下降,从而导致经济增速放缓。此外,当经济体量足够大了,增量对存量的比重必然会下降。 我们由于过度依赖于投资,所付出的代价也是蛮大的,比如说财政赤字不断增加,2016年财政部口径的赤字率是3%,但是算上广义的财政赤字率是9.4%。由此所带来的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的债务水平的上升,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去杠杆,为什么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杠杆率的水平快速上升会带来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那么,供给侧改革、金融去杠杆,让经济脱虚向实,实行金融收缩,对我们的投资活动又会有什么样影响呢?大家都在担心,金融去杠杆会使得资本市场失血,使得资本市场投资机会减少,总体看,大家对于这一次的金融工作会议,包括十九大所提出来的金融方面的调控还是比较担忧。但我始终认为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从金融收紧的方面来讲,确实使得金融行业的扩张难以持续下去,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金融大国了,GDP中国跟美国的差距大概是美国的2/3,但是金融业的增加值跟美国更接近了,因为美国的金融业占GDP的7.2%,而中国的金融业占GDP的8.4%,所以金融的过度扩张确实会带来很多的隐患,引发国内资产的泡沫。所以从投资角度来讲,应该是要规避泡沫,来寻找价值低估领域的这样一个投资路径。 另一方面,如果说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过度收紧货币,过度抬高利率又会触发金融危机,因此,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度的把握非常重要,使得宏观调控需要有很高的艺术性,既不能控制过紧也不能放得过松,所以要把握好这一度,于是,十九大就提出了双支柱的金融调控模式——相当于与从单手操控到双手操控。 从2011年中国经济减速以后,尽管债务水平不断上升,但经济增速上不去了。这意味着经济逐步步入存量主导的阶段,过去是增量主导,所以导致了一些趋势性机会,如房地产投资。在过去十五、六年里面都是维持一个只涨不跌的大幅上涨的趋势。但是进入到一个存量经济主导阶段,房价可能是有涨有跌,有些区域会继续涨,有些会跌。股票市场也是如此,过去的股价指数总是大跌大落,现在上证综指逐步走向平稳,就像我这张图上的指数比较平稳,但是比较平稳带来的是结构性机会,如果这个结构性机会不把握好,收益率就会比较差。如今年三分之二的股票是下跌的,主板优于创业板,港股优于A股。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可以提供以下一些思路: 我们发现,中国的研发投入越来越多,研发投入按照十三五要求,到2020年要占到GDP比重的2.5%。当然现在大概是2.2%左右,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关键的问题是在于主要投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说,哪方面投入比重高,投资机会就越多。我们看到,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在电器机械和汽车制造业、医药等行业较多。但是从总量来看有下面黄颜色的三块:计算机、汽车、医药。 有投入必然是有产出,投入多意味着产业升级的机率大,肯定是要重点关注,我国巨额的研发费用主要是投在哪些方面,这个跟其他的国家又有什么区别?我发现中国的研发费用大部分是政府投入、国有企业的投入,民间资本的投入比较少,政府投入哪些,民间投入哪些,这些对于我们看重哪个行业会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从相关的行业投入计算机的领域比较多,投入电子比较多,所以带来的哪些行业有机会,我不是研究这些行业但是从宏观角度来讲就是要看钱投哪里去,像中国的量子卫星或者又是搞航母又是搞激光武器,通讯网络从3G到5G等到,一系列巨大的投入,这些对哪些上市公司最受益,这对于资产配置的意义重大。 比如说半导体行业,那也是政府巨额投入的战略性行业,此前巨额地投入一直没有满意的回报,但是最近效应显现出来了。为什么呢?有一个逻辑,说是摩尔定律放缓了,过去摩尔定律是一年半到两年内,芯片内的零部件容量翻一倍,因此中国一直追赶不上,如果摩尔定律放缓,即技术进步放缓,这给中国赶上的机会。中国在芯片方面的进口是很大的,高达1.8万亿人民币,据说超过原油的进口额。这块如果能从部分替代变成完全替代,将可以给中国半导体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这会是一个很大的故事,这个故事能不能成为现实还很难说,但是我们看到政府还在继续投入,设立的半导体产业基金总和是万亿级的,这就是中国的特色,中国的优势。比如说中国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是愿意下重手的,如光伏产业、通讯、大飞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如果我们看得更长远的话,这些行业是不是有获得几倍收益的机会? 2018年货币政策和债市的几个判断 从当前经济形势和货币政策的特征看,我有几个判断。如前所述,期望金融市场出清不大可能,这次又推出银行、信托、保险、证券等行业统一尺度的资产管理的新规,要统一监管,这个对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冲击又是巨大的。今后,金融板块会出现分化,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的货币政策和MPA双支柱调控模式是不可能让市场出清的,毕竟金融行业在GDP的占比这么高,必然要维持金融行业的基本稳定。从国际比较看,去杠杆的力度都是有限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去杠杆都是结构性的。 如美日在去杠杆过程中,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也是会有所回落的,居民的杠杆率也会有所回落,但政府必然要加杠杆,这是为了稳定经济,为了弥补社保的缺口,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他们的政府杠杆率水平还是会上升的。很多政策目标都是理想化的,无论是普金还是特朗普,他们的承诺也都没有兑现。 总体来讲,明年的宏观政策环境应该不会过紧,当然也有几个不确定性。比如说明年会不会加息,这是一个得到比较关注的问题。涉及加息的因素很多,首先要考虑到美联储是不是会连续加息,明年加息加几次?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还是超预期好的,欧洲的GDP三季度的GDP增速高于美国。这里再啰嗦一句,看一个经济体是否见底回升,回升力度是否大,看看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知道了。今年以来,发达经济体都步入了加息周期,而中国按兵不动,说明中国经济政策的用意是为了止跌,而非抑制其上行,否则早就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了。 其次要看中国的经济增速怎样,如果2018年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比较大的话,那么这样货币政策收紧就没空间了。第三,还要看中国的通胀率水平如何。我觉得明年通胀会比今年略高一点,但是不会出现明显的通胀压力。每年到岁末这个时候,大家对通胀预期就会抬升,2015、2016年都是如此,今年2017年这个时候又是如此。但是发现2016年和17年的CPI都是低于预期。此外我观察了27年,发现还有一个特点,中国的通胀率是与GDP挂钩的,GDP增速不能上升的话,通胀其实也是很难起来的。 第四个考虑因素就是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升值还是贬值?个人认为贬的可能性大一点,但是应该还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应该还是在7以内。如果是这样的话,要提高利率也没有太大的必要。所以综上所述,我觉得明年名义利率应该不会提高,就是官方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的概率不大。但是不排除央行在操作利率上,根据流动性的好坏,根据美联储加息的节奏来做调整。 回头看一下,2017年宏观对冲的最好策略就是做多沪深300指数期货,做空国债期货。但今年年初没有哪家研究机构提出过这样的投资策略。今年市场利率水平的上行,出乎很多人意料,因为大部分人还是从宏观经济走势和通胀的角度看市场利率的变化趋势,但忽视了今年社会投资回报率水平总体上升的因素,也就是质量好于数量,长期以来,大家都比较关注总量数据而忽视了质量数据。 目前十年期国债利率水平接近4%,有的说在顶部,有的说在底部,我觉得收益率偏高位的概率大些,但4%不一定封得住,可能还上去,但最多也就到4.5%的水平了。明年依然还是一个结构性机会大于趋势性机会的这样一个行情。债券市场做多的机会或在明年下半年,但依然不是债券的大年,要防范信用债的违约风险。 2018年房地产:整体疲弱下的结构性机会 对于房地产来讲的话,我觉得整体还是比较疲弱。2018年,销量的负增长也是大概率事件。2013年商品房销量创历史最高点以后,大家都认为今后销售总面积(13亿平方米)不会超过2013年了,谁知道过了两年以后后,到2016年房地产销量又创了新高,今年又是创了新高。明年大概率就是销量增速的回落,即出现负增长。 下面这张图,说明什么?住宅的价格和销量走势总是一致的,也就是价增量升,价跌量减。这就表明了房地产买卖其实还是带有很鲜明的投资属性,如果说是商品属性的话,那就应该是价跌量升,薄利多销。投资品的属性就是价升量增,价跌量减的。因为当今房地产更具投资属性,所以明年商品房价格整体会有所回落。因为量回落了,价格也会下跌。 为什么我没有说会大幅回落,而且到2020年之前我都不大认为房价会出现大幅度的回落,因为房价大幅回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在这个前提下维持稳定,房子、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大起大落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控目标。 明年年初可能最为热议的是房产税立法问题,因为随着房地产的销量出现回落,土地拍卖收入、与房产相关的税收收入等都将减少。因此,明年两会是否会把房产税纳入立法计划,值得关注。不过,我的判断是,按照如今的一城一策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产税要真正落地尚需时日。 在总体不乐观的前提下,我认为,房产投资的结构性机会依然还是有。投资房地产来讲,主要是看两个指标,一个是人口流向,一个是资金流向。从人口流向来说,中国目前大城市的人口还是不算多,上海常住人口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比重只有3.13%,而纽约占到美国城市人口的比重为7%,是上海的2倍多,日本、英国、韩国、法国最大城市的占比就更多了,所以中国大城市人口集聚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但中国严格限制超大城市人口的流入,所以可能会给某些超大城市周边城市带来人口的集聚和增长,从而推动该地域房价的上涨。总体看,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流动过程基本上到后期了,但是人口在城市之间的流动仍方兴未艾。 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上海人口从2012—2016年减少了28.3万,这里讲的是剔除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出生人口-新增死亡人口)后的净流动人口,即上海净流出28.3万。 这就表明了什么?将人口的自然生长因素去除之后,上海是净流出,江苏也是的。但是长三角地区内的江西、安徽、浙江人口还是净流入,所以我看好长三角地区的结构性机会,但对津冀地区相对不看好,为什么?因为全部都是流出的,如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河北全都是净流出。 人口净流入表明了当地出现产业发展机会、投资机会、就业机会以及综合服务供给方面的机会。从人口流向的角度看,我还是看好珠三角地区,尤其是广东经济充满活力。从人口流向看,江苏和浙江的差距拉大了;从产业发展看,江苏以传统产业为主,浙江有了很多新兴产业,说明人口流向与产业发展是相关的。江苏的人口老龄化全国排名第三,第一是重庆,第二是四川,第三就是江苏了,所以它面临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些经济活力不足问题。因此,投资上市公司也要看看上市公司董事长的年龄多大,年龄过大动力和活力肯定不足的,年轻的话就更具创造力,更有理想,所以投资楼市和股市的很多逻辑其实也是一致的。 人口流动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我大概算了一下,东部地区地域面积占全国的1/3,但是人口占到一半多,GDP要占到超过一半。但东部地区的经济集中度我觉得远远不够,从全球来讲,1%的陆地面积创造全球50%的GDP,未来中国核心城市创造GDP越来越多,一些偏远地方的GDP占比会越来越少,人口也会越来越少。 此外,房地产投资的结构性机会还表现在高铁、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地理的改变上,如下图,经济的经济地理正在被不断改变,高铁的沿线城市房价显然高于附近的非沿线城市。 2018年的消费难有起色——为何2017年可以配置下游高端消费品 行业配置一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配置策略,板块很多,行业可以分为39个,大的像周期性板块,分为中游、上游、下游,另一个是新兴行业的成长性板块,此外还有大消费板块。我认为周期性板块2018年没有太多的机会,成长性板块投资机会可能非常好,我们讲到新旧动能的转换,如果新动能只占经济体量的10%,旧动能占90%,这是没办法转换的。故中国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让新动能占比接近50%才能转换。从10%上升到50%的话,还有4倍的成长空间。比如光伏发电只占总发电量的2%,如果未来占比能够达到20%,则还有9倍的空间,故成长性板块应该会有很大的上涨幅度。 为什么要跟大家强调消费呢?主要还是在于三大逻辑,一个是投资拉动消费。举个例子,房地产投资这几年很大,居民买房就是要有一个“家”,所以这两年与“家”相关的行业股价表现都比较好,家电行业、家具行业、家装行业、家庭厨卫用品行业等都表现较好。二是投资拉动模式下,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速快于中低收入群体,故奢侈品的消费会增加。最近大家热议的是茅台,茅台是一个典型的高端白酒,属于奢侈品,其实不仅仅是茅台,今年以来,有很多的高端消费品的价格都在上涨,且销量上升。 关于高收入群体收入上升幅度大的依据,我都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得出的结论。大家对这两张图可能没注意到:一张是基尼系数,从2016年年初开始回升,基尼系数什么意思呢?就是贫富差距。2016年以后贫富差距又开始扩大了,我不知道2017年是多少,肯定比2016年要高。为什么基尼系数扩大呢?最简单、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房价涨了,拥有房地产越多的高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增加。 右边这张图也是进一步印证了贫富差距扩大现象。大家一定要记住中位数这个概念。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个平均数,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是指统计样本中按收入高低排序时,处在中间的那个数。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现在会场上共有300个人,且300个人的合计年收入为3000万(当然是低估在座各位收入水平了,远不止3000万,只是假设为3000万),也300个人平均年收入为10万,如果大家的收入都很平均,从高到低排序,第150个(中位数)嘉宾的收入也是10万。这时,如果马云也到会场了,那么,大家年收入的平均数将变成多少呢?那就至少扩大100倍,到人均1000万了。所以说,马云只要一进会场,大家的人均年收入都被平均了,所以平均数是会误导的,但是中位数的,原来300个人进来一个马云就是301个人,或许中位数变成12万了,差异并不大,不会因为马云入场发生巨大的变化,所以大家一定要关注到中位数。 大家可以发现,2016年3月份以后,中位数(红线)向下穿越平均数,红线下滑了,平均数(蓝线)的走势则比较平缓。说明有“小马云们”进场了,中低收入群体被平均了。就资产配置而言,就应该选择生产奢侈品和高档用品的消费类上市公司,因为富人收入增长更快。如果穷人收入增长更快的话,那我们就投资低端消费品企业,如买康师傅方便面、买红星二锅头的生产厂商(如果已经上市的话)。但是这几年低端白酒的销量减少,方便面销量大幅度下降,啤酒的销量也在下降,因为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放缓,国家统计局数据说,2016年农民工的名义收入增长只有6.6%,低于城镇居民10%以上的名义可支配收入增速。 下面这张图:啤酒、白酒、红酒的销量变化,只有以中高端收入群体为主要消费群体的红酒销量是上升的,啤酒(中低收入群体为主要消费者)和白酒(占总销量90%的白酒为低端和次低端)的销量都在下滑。 白酒销量增速为什么下降,同时茅台销量却增长了那么多,这恰恰是说明了高端与低端白酒消费在分化,我们在看这张图,2017年全国白酒总销量增速预期为零增长,而茅台销量增速估计超过要20%,高端和次高端销量在白酒总销量的占比只有5%左右,低端和次低端白酒要占到90%,但在七年以前,即2010年白酒销量增速创新高,高达36%,同时茅台的销量增速为26%,这是否说明当时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比富人更快呢?查了一下统计局数据,确实如此。那时候各个省纷纷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全国平均提高20%,结果导致了白酒销量的大幅度增加,但是今年就不一样了,现在我国的人力成本已经大幅提升,成为海外直接投资减少的主要原因。所以,政策上要抑制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因为收入的上升以后会带来劳动成本的提高,会对投资带来不利。十九大的报告虽然提出居民收入水平,但“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一个是跟GDP增速挂钩,第二个是跟劳动生产率水平挂钩,说明今后居民收入增速会放缓,但对高端消费还是可以继续看好。 通过历史数据选择投资标的 总体看,2018年投资机会应该还是比较多的,但如何来配置资产,我不妨以历史数据来说明问题。我在2002年作为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组织研究员撰写《未来蓝筹》,每个行业推荐一个未来能够成为行业龙头的股票,共推荐了30支股票,十五年后,其中有12只股票成为了行业龙头股或行业内最有竞争力的蓝筹股,命中率为40%。 如果去讨论命中率的高低,其实意义不大,因为即便选中了行业龙头,也未必可在15年后获得高收益,如宝钢、振华港机、华能国际等虽然仍是行业龙头,但15年的累计回报率并不高,因此,选好行业更重要。回顾这15年来众多行业的跌宕起伏,发现传统的行业,比如说钢铁行业、机械行业的整体回报率不够高,但新兴成长性行业、大消费行业的龙头股则可以获得超高回报率。如有民族品牌的大消费板块中的白酒,虽然我们当时没有选中茅台(超过100倍的回报率),而选了五粮液,五粮液在15 年当中有超过18倍的回报率。这15年来,凡是有民族品牌的个股都涨得很好,包括云南白药、同仁堂、片仔癀、阿胶等,民族品牌无一例外地给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高回报,说明民族品牌是稀缺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给我们的投资者还是以非常高的回报。 又如,水泥行业中的海螺水泥、家电行业的青岛海尔都是行业龙头或次龙头,涨幅可观。根据中泰证券研究所对过去十年行业平均涨幅的排序,医药生物行业排名第一,家电、汽车等排名都非常靠前。不过,由于当年研究员所推荐的是生产化学原料药的哈药,结果十五年间只获得与上证综指同幅度的涨幅,如果推荐恒瑞制药,则可以获得70倍的涨幅。汽车行业如果能够选中真正的龙头股上汽集团,则回报率也可以达到15倍。由此可见,大消费中的行业龙头可以获得超高回报。 为什么医药生物板块的涨幅在过去15年中排名第一的?医药板块在15年前是很小的行业,大家都不愿意覆盖,研究员觉得做医药行业太没劲,小市值,现在基本上成为前五大行业了,这跟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收入水平增长是相关的,如恒瑞医药它是生产抗癌药的,我没有研究过该公司,我只是看到有关文献说,人口老龄化会使得癌症的发病率大大提高。有人说是因为空气污染、环境污染导致的癌症发病率的提高,但我看北欧是癌症发病率最高的,空气质量最好环境很好为什么发病率高呢?因为寿命长。河北空气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很差,但是河北的癌症得病率明显低于江苏,因为江苏是人口老龄化排名第三的省份,人口越长寿,越到高龄,这一过程中得癌的机会就越高,同理,西藏的癌症发病率最低,因为预期寿命低于所有省份。所以人口老龄化是导致了抗癌药的需求量大幅提升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不是环境污染。中国既面临人口老龄化,又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增加,这或许就是医药板块涨幅最大的逻辑。 在此,我给大家提一个醒,从长期看,行业之间的股价表现差距是巨大的,短期则体现为风水轮流转。比如说大家今年上半年都看好钢铁行业,但是从过去十年看,钢铁行业表现都非常差的,39个行业中排名是倒数第二。10年前,证券行业也曾被一致看好,在2006到2007年间,券商股的涨幅都超过10倍以上,但长期表现为什么这么差,排名倒数第四?这是因为这个证券业基本上不允许负债,故很难做大。保险行业相对表现比较好,因为可以高负债且长期负债。证券、保险、银行这三个板块的表现迥异,背后有更具体的逻辑,时间关系我不多展开来。我的建议是,在资产配置上还是要坚持长期投资,在众多行业内选一个成长性新兴行业的龙头股,或许未来十年能够涨十倍。 有一个曾经做过我的研究员的基金经理,他也是《未来蓝筹》的作者之一,投资业绩非常好,他从2004年起管理的一只基金,在11年里的总回报率为768%,年化回报率21%。他的投资方法就是寻找有十倍以上上涨潜力的股票。其实,他的投资逻辑类似于PE投资,即所投项目若能实现上市,其中一单的回报率就有可能覆盖其他投资的“潜在损失”。每次卖方去路演,他就说,你能给我推荐一只能涨10倍的股票吗?而不是只有20%、30%上涨空间的股票。因为市场波动导致你的买卖失误是很难克服的。一般的股票,在市场大跌的时候都不能幸免,如果你能买对一个有足够成长空间的股票,虽然它未必能真的涨十倍,它一定就能覆盖投资所有的成本。 下面这是我们未来看好的投资板块。当然也是供大家参考。 因为我们这个活动叫叫决战港股,即从全球化视野去配置外汇资产和国际定价证券资产,这是非常好的投资思路。这个逻辑我很早就讲过,因为人民币规模是全球第一,人民币M2规模超过美国加上日本之和。 这么大的货币规模,如果你配置的全是人民币资产,那么肯定配置结构上是扭曲的。而在人民币资产里,若全是配置房地产,那就是严重扭曲的。故要纠正资产配置的扭曲。如果你随便到哪个发达经济体去问居民家庭的资产配置结构,至少有20%配置在海外,越小的国家,海外配置的比例越高。 因此对于中国来讲,这么巨大的人民币规模应该是要配置一些海外资产。海外资产包括外汇、大宗商品、贵金属、股票等等。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新兴市场的汇率其实是很不稳定的,在过去43年当中,新兴市场的货币组合对于美元大概贬值了80多倍。这不是一个天方夜谭的数据,而是一个很严酷的事实。但是发达经济体的货币组合,比如说日元、澳元这些发达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升值了15%,43年的波动幅度是很稳定的,所以配置外币还是应该选择发达经济体的货币。 我曾经在两年前(2015年末)一篇文章中写过一句话,我说隔着一条深圳河,一边是全球估值最高的股市(创业板),一边是全球估值最低的股市(港股市场)。两年多过去了,港股的表现远好过创业板。这对投资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选择,即应该投资低估值且有增长潜力的公司。尽管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处在在估值洼地的股价能起来,或许有可能3-5年不起来,但需要有信念,需要执着,知行合一。2018年全球经济还是很不错,处在一个经济回暖过程中,中国经济增速虽然下行,但是经济质量在提升,中国经济正在朝一条西方经济学理论从未覆盖过的道路前行,相信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依然存在。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详情]

巴曙松: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巴曙松: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编者按: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作为战略合作媒体支持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 首站深圳站上,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教授为到场嘉宾作了精彩演讲。此次巴教授以《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对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的思考以及互联互通这一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创新模式所带来的机会,整场演讲,视野宏观,干货满满,极具参考价值。为此我们根据录音第一时间整理并刊发出来,以飨诸君。 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讲座之前特别祝贺一下记者朋友,今天是记者节,有记者朋友曾说“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从这一点看来,香港资本市场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投资者所了解,可以说既有像格隆汇这样市场化的传播平台的努力,也有我们很多媒体记者共同的努力,在此感谢各位记者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的友好合作,谢谢大家! 从去年格隆汇开会到现在这一年,港股也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作为一名研究人员,今天我想梳理一下香港交易所最近几年战略形成的一些大的市场环境、理论逻辑、制度框架,以及下一步政策推动的方向和重点给大家做一个交流。这些看法仅仅代表个人作为研究人员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 历史上,当一种主要货币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时,常经历一次国际资产格局的重大调整 人民币国际化,我们把它放在更长的时间纬度上来看,可以从此前的其他货币的国际化中找到启发。当一个货币要融入到国际体系里面的时候,如果这个货币原本不在国际体系里面,同时实体经济层面这个经济体已经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而国际金融层面又相对滞后的时候,往往当时的国际金融体系会出现比较大的调整阶段。 第一阶段:1929年-1971年,美元融入全球体系,替代英镑成为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领导者 我们从金融史的角度来看。第一阶段,在1944年的时候,在经历大萧条之后的美国已经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经济体,GDP占到全球的50%,黄金储备占全球的60%以上,但当时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英镑主导的。由此面临实体层面美国经济的扩张和金融层面国际货币体系中英镑的主导这样一种情况,所以带来了当时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洗牌。这个动荡的阶段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为标志,代表美元融入到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个阶段,1971年-2008年,日元、西德马克等货币融入全球体系,并开始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框架也有它的缺陷,其中就包括美国的贸易逆差大幅度扩张,在当时,这个贸易逆差里面主要的逆差国来自于日本和西德,约占75%。所以此时实体层面有日本经济和西德经济的崛起,金融层面有日元和西德马克在国际体系里面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由此也带来了当时市场的波动。以1985年的广场协议和1987年的罗浮宫协议划一个段落,我把它理解为是日元和西德马克开始融入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 2008年至今,全球货币体系面临再次变革动力,重点是如何定价人民币资产 所以目前要和历史做一个类比的话,从近期来看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实体层面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在不断地上升,但是在国际金融体系里面占比实际还是非常低的,以今年外汇储备的占比来看,美元是64.5%,欧元19%,日元、澳元、加元都比人民币的占比高出一截,可以看到类似前面第一、第二阶段的情景又在重现,这是实体层面中国经济的扩张和金融层面在国际体系里很少见到人民币计价的资产的差异,这之间的反差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比重:融入全球体系的进程刚刚起步 以人民币纳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为标志,判断人民币融入全球体系这个过程开始启动。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初始占比10.92%,排在第三位,再细分它的计算方式,其中有10个百分点左右来自贸易计价结算中的人民币运用,而不到1%则来自于在国际金融体系里面人民币计价的资产带来的贡献,由此也可以看到在金融领域人民币计价资产发展还相对滞后。 顺应全球金融格局转变和中国经济转型,中国资本全球配置,由传统的资本流入(FDI)转为资本输出(ODI) 现在我们谈中国资本对外配置、资本项目要提高兑换程度、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说要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实体经济有这个现实的需求。在过去三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们重点是吸引外资流入,弥补中国本土的储蓄缺口、资本缺口。而现在居民、企业都有海外配置的需求,就像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欧美等地到中国沿海等地一样,现在中国很多的制造业,如昆山、东莞等地的制造企业都转到了泰国、越南、印尼等地。另外,很多需要转型升级的企业要进行跨境并购来带动自身的资源全球配置,所以对于资本的跨境流动管制的放松需求很大。 2014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开始超过外商的直接投资,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也就是说中国不再仅仅只是吸引外商投资,也是国际市场上一个积极、活跃的的对外投资市场主体,说明是企业和居民都有这样一个资产全球配置来提升效率的客观需求。 “追赶型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周期:从GNP到GDP的经济周期转变    在讲资产海外配置的时候,我们可以用GDP和GNP的差别来说明。在经济起飞时期,GDP增长很快,无论是日本的资金、韩国的资金在其他任何国家的市场上都是统计成所在国的GDP。但如果按GNP来算,就是中国经济快速成长,让很多欧美的资金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所以就统计成了他们国家的GNP,而这些发达经济体的增长在GNP的衡量方面,未必会像现在显示的那么慢。从九十年代之后,我们看到主要的发达国家的GNP大幅度超过GDP,就说明他们在向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大量的投资中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也就是为什么能解释日本迷失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还是可以保持比较高的生活水准。而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居民和企业积极对海外进行资产配置,使他们分享了以中国为代表的活跃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的成果和收益。很多大家非常熟悉的海外上市的公司股票,早期的A轮、B轮、C轮,以至于上市之后的主要股东,往往是欧美和日本资金等。中国应当有条件汲取这些经验,在下一阶段促进居民资产的全球化配置,来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成果。 如何在“一带一路”全方位开放倡议框架下,促进人民币融入国际体系 现在看人民币国际化有一个有利的条件,那就是正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 那么现在谈人民币国际化,有一个有利的条件。比如说正在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从地图上来看, 所谓“一带一路”从经济地理研究者的角度去理解,就是把以中国为代表的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连接起来。在这些连接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多优势的产业,是有定价能力的,也就是说你可能在向欧美出口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未必能有多大的自主权,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圈里面,中国的货币选择等方面的主动决策空间则会更大。实际上也是这样,在8·11汇改之后很多对外投资受到了严格的监管,比如房地产、媒体、娱乐、足球俱乐部等行业的对外投资有不少下滑了差不多百分之七八十,但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却在稳步上升。 “互联互通”与资本项目开放相辅相成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在实体经济巨大需求的推动下,在中国的对外开放领域中资本项目的开放和资产的海外配置将会逐步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从目前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放开程度来看,全世界也没有哪一个经济体或多边组织对货币在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做过清晰的界定,只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前对经常项目可兑换有界定。 那么全球自己认为自己是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经济体有六十多个。我们对比了这六十多个国家,发现它们之间外汇管制的程度实际上差异很大。有一些国家的货币的外汇管制实际上比人民币管的还严,但也宣称自己的资本项目是可兑换的。那么中国现在离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差异有多大呢?目前可以看到资本项目完全不可兑换子项目仅剩三项,主要是非居民境内发行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产品业务。如果这三项也突破了,中国基本上也可以宣布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基本实现可兑换了。 这三个项目又都涉及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比如非居民的海外企业到中国发股票,难点在什么地方?这些海外的大企业本来在它的现在上市的国际交易所流动性很好,筹资也很便利,它要整体按中国的上市制度、会计制度重新去编一套材料,它的运行成本会增大很多,但是它可能也没得到什么其他额外的好处,所以积极性不是太大。怎么化解这个问题?其实沪港通、深港通为这个框架提供了可能。它们可以用原来在欧美沿用的交易和信息披露这些制度在香港交易所挂牌。在香港交易所发起IPO的同时,也同时容许通过沪港通、深港通向内地的投资者发新股,这就是所谓“新股通”。也就是说把海外优秀的上市公司和进入中国内地新发行股票的资本项目管制里面很难突破的一条,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的框架来做突破,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产品工具也是类似的道理。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秘密” 在三十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很难说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因为衡量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之一是它的金融活动里边投资和融资双方的国际化、多元化程度。当时的香港,它的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一些本土的上市公司,它的投资方、投资者也主要是香港本土的投资者,所以当时的香港主要是服务于香港本土的企业,在一个相对局限的本土市场来做投融资,这种融资格局怎么能说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 而现在可以说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了,如今每天的交易量70%左右的是交易来自内地和其他市场的一些上市公司,而这些交易量的投资者有大概百分之四五十来自于非香港的海外投资者,同时这个比例还在上升中。所以是海外的投资者来投资来自其他市场的﹑主要是内地的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公司,这种情况下它才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平台。 历史上香港是怎么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方面有来自内地的上市公司,发股票、发债券,是有筹资需求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的投资者就是来自国际的资金,在内地改革开放初期只有少数风险承担能力强的海外投资者敢跨境来做直接投资,但有大量国际的资金想进入内地市场找不到渠道,怎么办?香港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把中国内地的企业弄到香港来发股票、发债券,海外的钱吸引到香港来投资这些股票,这也就实现了资金的需求方和资金供给方之间的匹配。仅仅靠这两类市场主体,使得香港一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现在一个新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呢?除了上述这两个主体还活跃之外,另外有两个新的主体也出现了。这也就是刚才我跟大家说的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首次超过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指标。这也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和居民开始有了海外资产配置的需要,而这个时候国际市场确实也有大量资金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香港交易所该做的事情是什么?香港市场的机会在什么地方?就是为内地的居民和企业的国际化配置提供平台,同时吸引全球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来促进内地居民资产配置的“家门口”的国际化。 沪港通/深港通—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创新模式 香港可以把国际市场上中国投资者想要投、喜欢投的产品都拿到香港,就像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去香港购物一样,香港这个时候可以做一个金融市场上的超级shopping mall,构建一条完整的不同类型的金融产品线摆在这些架子上,而中国内地的投资者进入香港市场的时候,他们就不用跑到那么远,为了买美股半夜十点半爬起来交易,而只需要在亚洲时区内、在家门口就实现资产国际化配置。 我们发现香港金融市场还有许多新的一些机会,这几乎是从目前国际金融市场上许多金融中心都少见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同时有四类活跃市场主体的发展机会。一方面企业还在源源不断地过来筹资,海外投资者还在过来投资这些企业,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中国内地的投资者要走出去的时候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产品来做投资和风险管理、资产配置,也需要吸引各种海外的产品。所以这四类主体在香港交汇,所以香港要做的新课题就是要建立跨市场的互联互通平台,提供各种各样金融产品选择的平台,跨多资产类别的平台,来为内地的居民和企业的国际化配置提供专业支持。 这一点在香港交易所的功能演变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香港交易所集团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股票交易所,还是一个交易所的集团。下属的有联交所、期货交易所、各种清算结算机构等,五年前还全资收购了伦敦金属交易所。而这背后的逻辑也就是要打造一个完整的金融产品线平台,大家可以不用再去横跨时区到不熟悉的法律环境中去做投资,而是仅通过自己家门口,通过中国内地券商就可以下单,像自己买卖深圳、上海的股票一样,便捷地通过香港,在亚洲时区在自己家门口实现国际化的资产配置。 下面我再讲讲互联互通大致的一些进展,首先对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大框架以及制度特征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第一,交易总量过境,实现最大价值发现。这个意思就是你现在通过你中国内地的证券账户下单,你的交易总量是要过境到香港交易所去撮合成交,而这就得要保证市场要有非常强的流动性。 世界上有很多的交易所做互联互通都没成功,其中有一个很小的技术性的原因就是时差。一边开市,一边不开市,交易总量不过境,价格发现不够便捷透明。所以经常有人会说,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之后,下一步中国内地交易所是和哪个国际城市的市场联通,是不是又会有对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分流?我个人作为研究人员的看法其实是非常期待这种跨市区的联通能做成的,因为在这么难的情况下它都能做成,就相当于在青藏高原建高速公路,如果这都建成了,在我们珠三角、长三角等平原地带建高速公路是不是应该建的效率要更高呢。所以我们再看我们对沪港通深港通的切身体会,如果不是香港独特的地位,很多制度创新可能就不是那么容易进行,在合作过程中,很多小的细节障碍很可能就足够使其推不出来,比如说这两边市场假期如何协调就不容易。 第二,结算净量过境,实现最小跨境流动。这也就是说买卖先轧差,轧差完了之后再过境,这样资本流动的规模就会小些。 第三,人民币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因为大家买卖的时候是用人民币去买的,而海外你买的时候,海外那个地方却是港币和美元资产,所以这里就有一个汇率转换的问题。而为了减缓大家买卖港股对汇率可能造成的影响,目前的制度设计就有意把货币的兑换放到了境外,所以人民币是到境外换汇,实现全程回流。相当于是用人民币买了海外的港币和美元资产 前段时间8·11汇改的时候就有一个说法,现在人民币有贬值压力,所以通过沪港通、深港通买港股就能够对冲汇率贬值压力,这个判断对不对?答案应当是不一定,可以对冲也可以不对冲,这取决于你的交易方案,买的是什么标的。比如你买的这个上市公司虽然在香港挂牌用港币,但实际上它主要的业务收入来源、资产负债都是人民币的,人民币一贬值,资产负债同步也贬值,它的股价也就会跌下来。你感觉汇率那边好像对冲了,实际股价也跌下来了。所以你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对冲这个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贬值的风险的话,要买的应当是港股通中、上市公司里非人民币资产占主导的公司。 但是市场总是很有趣的。我们从实际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内地的投资者根本不在乎这些短期因素,从到目前为止的数据分析,就是无论汇率贬值还是升值,流入香港的资金量是稳步的上升的,并没有明显受阶段性汇率升值或者贬值的影响。 第四,结算交收全程封闭,实现资金的全面监控。这也就是一个资金流动的闭环。这也就是为什么8·11汇改大家都担心人民币阶段性贬值可能导致资金外逃的时候,决策层却取消了沪港通深港通的总限额。如果说资金一流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你的资金跑出去了,那它怎么可能会取消这个总限额呢?这就凸显了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资金流出的平台,而主要是一个资产海外配置的平台。也就是说你如果配置了港股,你可以在这个时候享受港股的投资收益承担风险,把人民币的投资资产转换成了香港上市公司的资产。如果你卖出了,还是在封闭的交易结算体系中按原路返回。 第五,本地原则为主,主场规则优先。本地指的是投资人所在的市场,这句话也就是说让你们按照自己原来习惯的交易方式来买卖。就好像一个伦敦的投资者,假如在伦敦的金融机构开户了,它还是可以像原来一样跟伦敦交易所的经纪人说,“来,给我买2000股深交所的某某股票”。这也就是说在两边,他都不用去改变他原来习以为常的交易习惯,而且还会受本国监管者的保护,这样也就实现了一个交易的连接。 所以港股通达到的效果,就是用比较少的市场制度的改变,以有序可控的方式来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和资产的国际配置。作为投资者来说你不用再跨时区了,作为发行人、上市公司来说,你打开股东的名册你会发现以前只有深圳和上海的投资者,现在忽然发现还有韩国、日本、伦敦的投资者是你的股东。 虽然联通,市场依然主要以各自的市场周期运行 目前可以通过沪深港通投资的内地及香港的上市公司比率已经占两地总市值的五成以上了,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主要资产。 总体来看,港股通下的交易量占香港市场交易量的整体比重在稳步的上升,2017年7月在5.8%,虽然很小,但是也起到了很好的活跃市场的作用。尽管现在才百分之五点几,但是跟原来没有的时候相比,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增力量,而且增长的空间还很大。 而且从趋势来看,总体南下海外配置的资金跟人民币阶段性贬值还是升值的关联度不明显。投资者自己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还是做了一个转换,比如有贬值压力的时候,我们能明显观察到中国内地投资者配置非人民币资产的上市公司会多一些,有升值压力的时候配中国内地的资产、上市公司多一些,但总体上还是稳步上升的。而这其中港股的优质标的是吸引内地投资者的一个主要板块。同时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结论,就是目前占总体交易量的占比还非常低,还不具备改变当地市场交易习惯的力度,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观察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A/H股溢价指数。 有不少的朋友在做一个很重要的布局,就是沪港通在启动之前,大家觉得这个逻辑很简单,两个有差异的水面连通起来了,肯定慢慢会拉平,所以有不少的资金构建的交易策略就是希望A/H股溢价指数收缩。但让他们意外的是沪港通启动之后的一段时间,A/H股溢价指数后来有一段时间还扩大了。这个虽然让人很疑惑,不过值得思考的,因为目前港股通总体的占比还比较小,而真正决定这一个市场波动周期的还是它本土的投资者群体,交易监管发行的体系。所以你虽然连通起来了,但是这几个投资者的群体还是很不一样,而他们也就很可能都在各自按照各自的波动周期在运行。 对于海外的投资者来说,在投资中国时,要中国政治、文化、社会有深入的了解,才会更好的理解中国内地投资者的一些投资行为及市场表现,海外当然也有它们自己的惯例,中国内地的投资者要熟悉也需要时间,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个市场既是连通的,但还是在按各自的习惯去波动。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给诸位配置资产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备选的资产。如果说涨跌都一样,那你何必还再去多配一下呢? 港股通南下资金的持股特点:内地投资者喜欢投什么 第一个,从上面图片可以看出,大家对金融领域的投资标的还是很在意、很喜欢的。这些投资资金进出方便,流动性也好。 第二个,就是房地产投资。在中国内地房地产企业要上市或者借壳什么的比较麻烦,往往房地产销售出乎意料地好的时候,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往往也没有什么好的标的可以买,因此香港市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可以看到在这个深港通十大成交股里面,有四个是当时销售数据非常好的地产。 另外内地的新经济行业在港股市场交易量上升的幅度也很快,如果考虑香港交易所刚刚结束设立创新板咨询意见等,这一部分的上升势头还会更明显。 此外适应内地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它们的交易在港股通中也非常活跃。 下面这个是不同时间段的情况,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观察。比如2014年互联互通推出的时候,中国内地的投资者买的最多的实际是恒生中型指数,中型指数往往是香港市场覆盖的比较充分的,两地估值差异比较大的。现在在海外特别是香港市场上,通常一个基金覆盖一百支、两百支股票就已经很不辞错了,还有大量的公司没有分析师去覆盖。所以我们中国内地投资者一看这么好的公司,估值这么低,就开始投资这些中型股,但是由于初期的资金量占比太小,反而这一部分投资收益还不是那么可观。 不过中国内地资金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还是很强,我们可以发现,到了2016年之后,它们迅速意识到这个市场还是一个外资主导的市场,所以外资在买什么,中国内地的资金很快也会跟着在买。于是2016年我们看到,中国内地资金迅速转移到综合指数、大型股指数,而中型股的占比则降下来了,这也就是2014年、2015年、2016年我们看到的大中小型股投资占比的变化,这说明我们中国内地资金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很快就可以适应我们新的市场环境。 到底内地资金喜欢哪些行业? 可以看到中小型成分指数现在又开始重新成为内地资金关注的重点。中型股指数成份股里持股主要是什么呢?通常市场分析会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在什么地方?在转型,从投资基础设施转型到了消费驱动,消费占25%-27%,但是从去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复苏情况来看,对房地产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还很大,所以你可以看地产建筑业占16%-18%,金融类占11%,信息科技占9%,工业类股票占10%。小型股里边深港通下面的信息科技行业的交易比重独占1/5,这也凸显了深圳交易所里这些信息科技类的股票的交易活跃程度,而创新型股票也是国际市场关注的一个很重要的投资渠道。 这个就是我刚才说的A/H股的溢价指数。 通过观察港股分别对比沪市的和深市的A/H溢价指数,可以看到沪市的A/H溢价情况和整体的大致趋势差不多。深市的A/H溢价更大,但深港通开通之后也开始收敛。A/H股溢价或折价的水平反映了两个市场整体的价格差异,也说明了这两个市场虽然连通了,但总体还是存在着很多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投资者群体的差异。这个差异其实也反映了我们中国内地投资者的机会,因为在这个平台上,中国的投资者也好,中国的投行也好,还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最后我讲一个香港历史上的故事,证明不同的投资者在不同的平台上可能具有不同的信息优势。1841年英国悍然占领香港之后,在初期,英国人规定,华人在香港是不能买地买房的,只是到了轩尼诗担任总督时这一任开始,华人才开始可以买房了,所以由此也启动了香港自开埠以来第一次的房地产牛市。 那个时候的沟通和交流工具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从伦敦下一个指示,飘洋航海过来香港要几个月,这些决策的信息从源头上香港华人很少知道,而英商团体他们有信息优势,往往可以提前获取这些信息,因此他们做了一个什么决定,即如果这些房屋的设计、安全、规划等不符合英国标准,那房地产的交易就是作废的。所以这一部分提前获取信息的英商就大量卖出,多数不知情的华人们则不知道这个趋势,反而开始大量买房买地,这也形成了香港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以房地产为载体的财富转移。因为在当时的房地产交易的平台上,从信息的源头和传播看,英国人是有信息优势的。 所以我想这个故事的启发是,在沪港通、深港通的平台上,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实际上也是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只要你要对这个公司有了解,你可以比海外的投资者们更方便地去调研,去合理地评估它的投资价值。而很多海外投资者则不太方便有这个条件。 比如说如果要向海外投资者解释同仁堂的投资价值,可能就需要费很大的劲跟海外投资者讲,同仁堂生产六味地黄丸,是当年张仲景先生的老方子,其中有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这个给在座的诸位讲,大家一听就明白了,但是海外的投资者他们却不一定能马上就懂。所以由此来看,海外投资者对目前的香港的上市公司的覆盖研究并不充分,或者是不一定具有信息优势,那这一部分上市公司他们怎么能给它合理估值呢?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中国内地投资者很重要的一个机会。 另外这也是我们中国内地投行进行国际化很重要的一个平台。因为你自己直接去海外市场做国际化,你要在它的主场去熟悉规则来拓展客户并不太容易,但在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这个平台,就提供了诸位、以及一些中资的投行、资产管理机构在特定的客户群体、特定的上市公司、特定的业务领域有可能有一定的信息优势,去帮助你们拓展国际化业务、进行国际化资产配置,所以说港股通和债券通这种互联互通的机制,是很重要的一个国际资产配置的平台。 谢谢各位!以上看法仅仅代表本人个人的看法,不代表任何机构,谢谢。 【作者简介】 巴曙松,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详情]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上海站议程公布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上海站议程公布

  继“决战港股2016”全国八场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成功引爆港股市场之后,今年,乘着“港股通”与“H股全流通”的东风,格隆汇“决战港股”再次起航。本次峰会将有超过两百家上市公司、逾三千名机构投资者、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到场参会。新浪财经为本次峰会的战略合作媒体,关于本次峰会的全部内容,请参看新浪财经专题报道:《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第二站将于11月21日(周二)在上海隆重召开。 ▌主会场议程: ▌演讲嘉宾介绍: 本次会议嘉宾阵容强大,邀请来自监管层、实业圈、投资圈等领域的5位大咖,携手30家在港上市重点公司高管,超过20家媒体进行会议全程报道,更有网络直播,实时互动,共同探讨海外资产配置,“决战港股”。 一、 廖艺先生——香港交易所市场发展科中国客户关系及市场推广部副总裁  廖艺先生于2011年1月加入香港交易所,主要负责香港交易所证券产品在内地的推广工作,同时也负责交易所行情数据产品在内地的推广与销售。在加盟香港交易所之前,曾任职于跨国咨询公司,有多年金融市场咨询工作经验。廖先生曾获复旦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次活动,廖艺先生将以《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新动力》为主题进行演讲。 二、刘央女士——西京投资集团主席兼投资总监    刘央博士自2003年担任西京投资管理(香港)有限公司投资总监,2009年起担任西京投资集团主席。 西京投资集团在上海、新加坡、爱尔兰和开曼群岛设有子公司,是一家有着23年历史的专注于亚洲(尤其是大中华区域)投资的精品资产管理公司。刘女士作为第一代中国基金经理,她的投资生涯始于中国股市元年 - 1993年。2004年香港南华早报始称她为Ms. Buffet。她在投资领域被公认为具有市场标杆地位的中国投资专家。刘女士的职业生涯创下了多个第一:1993年创建及全球第一只封闭式中国基金,即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信瀚中国投资基金。 加入西京投资后,她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个中国医疗健康基金并在2015年发起了全球第一只投资中国文化娱乐产业的私募股权基金。 在2009年12月20日星期日出版的英国泰晤士报上,刘女士被选为未来十年最家喻户晓的中国之星,并且是唯一入选的金融界人士,也是唯一的女性。2010年6月被对冲基金杂志与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联合选为 “明日之星-未来十年的蓝筹对冲基金经理”之一。于2011年5月3日当选亚洲投资者杂志(Asian Investor)“亚洲资产管理业25位最具影响力女性”。2012年3月被福布斯杂志(Forbes)选为“亚洲25位最具影响力商界女性”之一。2012年及2013年,连续两年被美国财富杂志(Fortune)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女性”之一。 本次峰会,刘央女士将以《我在香港十七年》为主题讲述她不寻常的投资生涯,分享她对香港市场的若干看法。 三、 李迅雷先生——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             李迅雷先生现任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所所长、齐鲁证券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同时还担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人大财经委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等。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特约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委员。 李先生从事宏观经济、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研究20多年,曾先后任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海通证券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编著、翻译经济及证券类书籍多部,并在各类学术性刊物上发表论文、研究报告百余篇,所主持各类课题曾多次获奖。 作为最早从事国内证券市场研究的人士之一,李先生曾多次被权威媒体推选并赋予“本土杰出研究领袖”、“上海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年度最佳首席经济学家”等荣誉。 本次峰会,李迅雷先生将以《2018年的经济趋势与市场机会》为主题做演讲。 四、王磊博士——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CEO                    王磊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CEO;王先生长期在国内顶尖投行和华尔街国际知名投行从事管理和投行业务开发执行工作,曾任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中国投行副总裁、日本野村证券执行董事和工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在长期国内和国际复合的投行工作中,其主持和参加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金额和跨国并购交易金额累计超过1500亿美金。 其中重要项目包括中国铝业148亿美金收购力拓,中国华能30亿美金收购新加坡大士能源,匹克体育、华熙生物香港私有化回归A股,以及工商银行、中国人保、友邦保险、中信证券、中国华融、中国大唐等大型境内外IPO项目。 本次峰会王磊先生将为大家以《港股大时代下跨境投行新趋势》为主题进行演讲。 五、 格隆博士——格隆汇创始人                      格隆博士是金融学博士,也是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2014年创办了格隆汇,目前格隆汇已经成长为全国海外投研第一平台。 本次峰会,格隆博士将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当下做多中国的逻辑、胜率与路径》为主题进行演讲。 ▌分会场议程: 诚邀投资者踊跃报名,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大咖的投资经验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近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近况,精准捕捉投资机会。 同时,诚邀优质港股上市公司报名“决战港股2017”北京场(12月13日)及广州场(12月20日)的路演活动,把握这次难得的与内地机构投资者、高净值投资者的交流机会,向内地海外投资群体全面、立体地展示公司价值。 [详情]

“决战港股2017”投资峰会深圳场花絮
“决战港股2017”投资峰会深圳场花絮

  编者按:11月8日由格隆汇主办,香港交易所全城支持,新浪财经战略合作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成功举办,现场展现了精彩的活动花絮。 虽然活动9点才正式开始,但是八点左右,就有很多投资者陆续赶过来签到。不到一会,签到处就排起了长龙,投资者们的热情和对这次活动的重视可见一斑。 参会人员陆续进场,在大厅浏览格隆汇的宣传版,格隆汇最新版APP支持实时行情哦,还有更多沪、深港通数据持仓的超实用工具,赶紧扫码装一个! 8:35分,活动还没开始,偌大的会议厅就已经坐满啦,门口走道更是围了很多晚到的投资者,叫酒店帮忙加了两排椅子也还是不能满足全部需求呢。 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来自观澜财经的柯岚激情洋溢的声音中,本次“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深圳站正式开始。 主持人:“会场非常火爆,单单就我们深圳站的活动,已经有超过两千人报名,但是因为会场的限制,最多只能容纳八百位。但是很多投资者还是不远万里赶过来,站在会议厅后面,不放过这次一年一次的难得的学习机会,一个和众多投资者交流投资心得体验的机会。” 巴曙松教授:《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活动开始,首先登台演讲的嘉宾是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教授。巴曙松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巴曙松教授指出,现时的互联互通已经让三地市场形成了一个互联互通的良好生态圈。在中国资本市场,沪港通、深港通是一种属于开放的创新。互联互通可以以最小的本地市场制度改变,以有序可控的方式实现中国内地资产化。他同时也指出,互联互通自开通以来,港股通占香港市场交易的比重在稳步上升,且未来上升的空间很大。 巴曙松教授最后指出,信息优势在投资中非常重要。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这个平台,就提供了诸位在特定的群体、特定的上市公司、特定的业务领域有可能有一定的信息优势,而且可以拓展国际化业务,进行信息国际化配置,是很重要的平台。祝国内所有的投资者用好港股通这么一个平台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我们的能力边界范围内实现高效率的国际资产配置,更好地分享市场成长带来的成果。 沈明高博士:《新时代的经济逻辑》 接下来登场的嘉宾是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沈明高博士。沈博士给我们带来的演讲是《新时代的经济逻辑》。 沈博士在演讲中提到,目前政策方向已经逐步明确,例如房地产政策收紧将持续,房地产作为资产的流动性下降;金融去杠杆继续,推动利率上升;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带动PPI上升。对于未来,我们应该关注细分行业龙头,因为细分行业龙头表现将持续好于其竞争对手。同时优质的标的进入MSCI,进入MSCI有利于外资投资者对其进行投资;此外,随着中国人均GDP上升,海外资产配置将成为一个大趋势。他还指出此时可预见的四个机会:经营性租赁、可转债、不良资产处置,以及证券化。 沈博士最后总结说,未来三十年将是很不一样的三十年,是一个对中国来讲很重要的、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投资的机会应该侧重城市化,跟城市化相关的消费升级。未来资本一定更加开放,会双向流动,未来10年使我们投资者们的黄金十年。我们要在保住自己的财富的前提下,实现财富增值。 但斌先生:《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如果说巴曙松教授和沈明高博士为我们未来的投资指明了大的方向,那具体到我们投资者改如何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呢?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但斌先生分享了他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心得。但斌先生1992年开始其证券、期货研究与投资生涯,从业以来保持稳定出色的投资业绩。 但斌先生长期致力于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基础研究,对投资哲学有深刻思考。作为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擅长把握结构性机遇及挖掘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深受广大投资者仰慕和喜爱。他这次给我们带来的是《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但斌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对于投资,得投资伟大蓝筹公司,与时代巨人同行。最伟大的公司提供的不只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且投资是比谁看得远,看谁更能坚持。对于选择,只有从企业本身出发才能挣到钱,切勿从投机出发。但斌先生在演讲中谈到了他对于网易、茅台、平安这些公司的投资,他说真正的未来能够长存的,能够让我们战胜阿尔法狗的的投资就是分析企业。选择好的企业,并和这些好的企业一起成长,我们投资才能走的更远。 李娜女士:《互联网新消费的未来》 如果说但斌先生分享了在二级市场上如何进行价值投资,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李娜女士则带来了一级市场的投资心得。她的演讲主题是《互联网新消费的未来》。 她指出,目前消费者的变化呈:移动化、碎片化、内容化、个性化、体验化、社群化方向在改变。在消费行为变化的时候,消费产业也在不断地进行变化。在当前互联网变成人们的类似于“水电煤”工具的情况下,就要在这当中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例如由互联网+往智能+的变化,人物场景深入融合,万物互联、大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闭环、产业内部的智能化升级改造。这样,在技术和数据的驱动下,全面改造传统产业,从而演化出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新资源。 李娜女士最后表示,从港股的投资机会来讲,众安也好,阅文也好,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未来会有更过的消费升级主题、联网优化升级主题在香港上市,我们投资者应当努力去发掘这些机会。 几位嘉宾讲完,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然而,会场依然爆满,一些投资者们已经站了整整一上午。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等今天活动的最后一篇演讲,那就是格隆汇创始人—格隆博士的演讲。 格隆:《中国经济90年:从何处来,去往何处?》 格隆先生是华人海外投资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金融学博士,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他这次带来的演讲是《中国经济90年:从何处来,去往何处?》。 格隆先生讲到,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要明白自己的位置。他从历史的大格局出发,指出未来经济走向,将会从旧改、棚改入手,在租赁方面,提高租金收益率、加税也是必然的,继续供给侧,做更好更强的国企。他最后讲到,这是一个美好世界,我们一定要投资,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午的活动在投资者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了,大家的热情一路上涨,大咖的演讲受其影响不自觉的就拉长了演讲时间,原本将于12点10分结束的峰会延迟到了将近一个小时,上午的演讲持续了四个小时。到格隆先生演讲结束已经是下午一点钟,但是现场的观众依旧是热情满满丝毫不愿意结束,直呼听得不过瘾。 而紧接着下午将会进行优秀上市公司的路演活动。此次路演涵盖了36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其中包括:美图公司、丽珠医药、中国石化、花样年控股、宝龙地产、当代置业、龙光地产等等,分为6个场合同时进行。 虽然上午下午的活动间相隔时间非常短,但丝毫没有影响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热衷,下午路演的大厅依旧场场火爆。 首先是备受投资者瞩目的美图公司! 还未开始会场早已人满为患,过道上也挤满了投资者们。而且在Q&A环节中反应相当热烈。 其它会场也均是座无虚席。 [详情]

沈明高: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 保住财富然后实现增值
沈明高:未来十年是黄金十年 保住财富然后实现增值

  11月8日,格隆汇一年一度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峰会在深圳召开,证券时报.e公司作为本次会议的协作媒体之一,小e全程参与了峰会论坛,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沈明高博士,为在场嘉宾分享了新时代的经济逻辑。 沈明高认为,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里提出很多新的判断,比较重要的有三个。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新矛盾中提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很可能在未来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通过一系列对比测算,沈明高认为中国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中国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的出口国。 第二,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6%,也就是说全球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产生在中国,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第三,从我国的人均资本存量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上升速度非常快。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仅仅是美国的四分之一,所以投资仍有潜力。 沈明高认为, 过去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现在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增长还会上升,但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实际上十九大确立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 反过来讲,有几个政策需要收紧。 第一,房地产政策的收紧。第二,金融去杠杆。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第四,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另外,现在强势退推行的环保督察,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基于多种因素,沈明高判断,GDP明年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低于今年是大概率事件。 关于未来的投资主题,沈明高认为总体上来讲有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未来可能是代表了一个相对周期的趋势。 首先,偏好消费, 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看,个人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5%左右。相对来讲,企业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在下降。说明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消费驱动的时代。 另外,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细分行业的龙头还会有更好的成长机会。中国的A股加入MSCI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可能长达5-10年。在这个过程中外国投资者会比较持续地关注盈利确定性比较高的细分行业的龙头。 从制造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大的企业相对来讲在研发投资,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比较明确、明显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要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的原因。 另一个投资的方向,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沈明高认为,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是休闲需求。包括公共医疗、教育等等行业。 最后一个投资方向,是资本市场的机会。沈明高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重资产要转向未来的轻投资。比如租赁行业,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产轻量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 简单总结一下,在沈高明博士看来,第一,未来30年和过去30年会完全不同,对于投资者来讲,新时代要有新的思维,新的逻辑。第二,新时代对中国来讲是一个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波折。第三,投资的机会应该侧重城市化,跟城市化相关的消费升级。轻资产是一个方向,制造业的升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最后还要合理考虑自己的资产配置。 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未来海外资金有流入的机会,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未来一定是资本双向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沈明高在演讲的最后表示,未来十年是黄金的十年,要守住财富,然后实现增值。 附:沈明高演讲原文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这个活动,我主要是从事宏观方面的研究,刚刚巴曙松博士介绍了很多关于沪、深港通方面的资料。我觉得确实是像巴曙松博士说的,现在大家也可以看到资金双向流动热度在不断上升,确实也是由于我们深圳和香港所处的大湾区的独特位置,互联互通会是未来五到十年都是会有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新时代的经济逻辑》,大家一听都知道,这是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 在十九大报告里提了很多新的判断,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这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上涨,但我们现在发展得不太平衡、不太充分,这两个之间的矛盾怎么样来解决?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底是什么,这个在未来的新时代很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满足,所以这当然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确实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所以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这三方面:新时代到底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投资机会?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探讨。 ✦ 一、经济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里面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内容,是讨论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到2049年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政府这次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我们需要做一些判断,我们要想象一下中国在2049年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从现在到那时候的过程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 中国目前来讲,左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上面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你可以看到,按照2010年的美元计价,中国现在综合的人均GDP有将近7000美金,按照现在的美元计大概是8000美金多一点,相当于美国1934年人均GDP的水平,相当于日本1957年的时候,以及韩国1987年的水平。 右边这张图,我是把这几个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也就是1934年之后的美国,1957年之后的日本,1987年之后的韩国,把不同的国家按照人均GDP接上中国。你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GDP大概是7000美金,但是未来走势有一些差别。 这张图最上面的是日本,黑颜色的是美国,中间是韩国。美国先往下再往上,主要是因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基本上是1957年到1990年大概的33年,也就是我们现在到2049年。加上韩国,也就是说我们会有3条不同的路径。 我们假设中国按照日本来走,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有可能达到3.8万美金,按照2010年的美元来算,到那个时候实际上这个水平会高得多。如果按照美国来走就只有2.3万美金,因为中间有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的韩国可能更加可比,在2.3万美金到3.8万美金之间,如果你取一个平均数,大概就是3万美金左右。 按照日本来算,从现在到2049年,日本那时候的GDP增长速度平均是5.3%。所以告诉我们第一点的就是,即使我们按照日本快速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不需要6%以上的增长,5%或者更低,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一个类似于日本过去33年走过的路。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如果要达到2049年日本代表的水平,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含义。 第一,我们要能够成功达到日本那时候的阶段,因为我们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非常高了,这是我们跟日本最大的第一点不同。 第二,我们要能够跨越中等收入社会陷阱,意味着当我们的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之后,我们很难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陷于停滞,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还有第三个比较不那么重要,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就是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上个世纪有三大预言,刚开始说前苏联要超过美国,第二个是说德国,二战以后说德国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第三个预言当然是日本。但这三个国家,三个经济体,前苏联是解体,基本上都没有实现。中国我个人认为是第四大预言,这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是我想说,这个过程可能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一些努力。 刚才给大家看了一个总的大的图景。中国跟美国、日本到底有什么不同?有几个不同。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你可以看到日本,像在1957年的时候,这是日本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那个时候只有3%、4%左右,而红颜色的是中国。我们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想象一下,日本是从这个时候,1957年开始进行经济增长的,而我们已经是在那个高位,再要实现30年5%的增长,我们假设是以日本为目标的话,这首先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日本在快速发展的33年中,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而我们已经在享受了全球化好处之后,还要实现33年比较快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有可能是4%,有可能是5%,但我们假设以日本为目标,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制造业。这个是制造业占全球的份额,虚线是日本,这个图是从1980年开始的,所以可以想象一下,1957年的时候日本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显然是不到10%,可能是5%左右,这个数据现在没有。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5%,也就是说现在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已经是在中国生产了。所以中国目前已经充分地享受了工业化的好处,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那么我们的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前面这两个图就告诉了大家,跟日本当年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在全球化、工业化之后又要再上一个台阶,要实现现代化的强国。 还有就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潜力的。左边这个图是人均资本存量,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虚线是韩国,红颜色的是中国。 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你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它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是以投资为主。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要跟美国比的话也只是它的四分之一,所以说投资还是有潜力,只是说要向过去这样快速增长,如果要向这样的斜率上去的话,赶上美国可能用不了多少年,这个就要看我们的负债能力能不能匹配。 过去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我们现在又要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还会上升,但投资增长速度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潜力最明显的是城市化。右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按照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是60%,这个实际上相当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跟这些国家,当初经济发展占人均GDP 7000美金左右,最可比实际上是城市化率。而按照户籍城市化率来比,我们实际的城市化率还是要低的。 我们看到前面几张图,中国已经不落后于美国、日本当年的水平,但城市化率明显落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30年要继续保持一个合理的,4%-5%的增长速度,可能城市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跟城市化相关的投资,我个人认为还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部分。 最后一个就是技术进步、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蓝色的这条线是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水平。虚线红线的是中国,中国过去的上下波动很大,但最近你可以看到,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比美国还是要稍微好一点,但好不了太多。这个当然是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所以前面的这几个图给大家做了很多对比分析,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未来30年如果我们想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资产架构泡沫大规模破灭风险; 第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社会陷阱; 第三、赶超美国,把美国作为赶超的对象; 第四、主要的机会是在城市化; 第五、技术创新,新经济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部分。 ✦ 二、再平衡新政 第二部分,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因为过去中国经济非常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体现在很多方面,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等等。实际上十九大给出了一个方向,基本上是非常明确了,我们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反过来讲,我们有几个政策可能是要收紧的。 第一,大家现在也可以感受到,房地产政策的收紧,这个趋势很可能持续。 第二,金融去杠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市场利率市场上是在上升的。 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可能还是会持续。 第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专门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要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大家知道基础设施投资今年还是以PPP为主导的公私合营的资金作为投资主力,背后主要的投资方是政府、国有企业。 最后一点,环保督察,现在也是在强势推行。我觉得这个对改善环境是非常需要的,但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所以在短期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政策方向非常明确,会对短期的经济带来一些影响。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复苏主要是两个因素。 第一,出口。这个图给大家看的就是从1993年到现在,蓝颜色的线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也就是发达国家的需求。红颜色是中国的出口。[详情]

但斌:投资比的是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但斌:投资比的是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编者按:在11月8日格隆汇举办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上,但斌先生分享了他25年来的投资感悟。新浪财经为峰会的战略合作媒体,获权发布。 但斌先生在会议现场。 以下为根据演讲实录整理,未经作者本人审核: 《穿越时间的河流,静待玫瑰盛开》 以下为演讲全文: 非常高兴有机会跟格隆汇的朋友们就投资分享一下我的心得。我是25岁从业,现在到了5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我觉得每隔5年我对投资的理解都非常不一样。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从业以来对投资的体会,前面巴曙松老师还有我们沈明高博士,他们的演讲数据都很全面很专业,我只是就我个人25年的从业经历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投资的理解,求同存异。 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谁敢重仓、谁能坚持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国和全世界经济环境的看法。 我们做投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我觉得就是你现在所处的角度,你现在站在世界的哪一个位置。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就是我们现在还是不错的。 但是在过去,比方说2007年,我在读中欧EMBA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教授给我们上课,罗列了一堆的经济数据后,给了一个非常悲观的结论。当时我向这个教授提问说,“教授,按您的分析和逻辑,中国有没有未来?”他斩钉截铁地说,“没有!” 但是今天我们看到沈明高博士和巴曙松老师的分析,感觉我们中国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一个很著名的教授,在2007年的时候告诉你中国没有未来的话,比方说我们班90%是做企业的,那我们是不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卖掉,把房子卖掉,去移民? 如果那时你卖掉企业、房子离开中国,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会非常遗憾?所以我们说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在最难的时候,你对国运的看法很重要 我们知道2008年发生过两件事,除了奥运会,另一件事就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我们今天听了几位教授的演讲后,觉得现在是欣欣向荣,但如果你身处2008年你会怎么想? 你会预计到世界行进到2017年会是现在这样的景象么?很难。 我们回过头来看,2007年到2017年,这是中国最黄金的一段时光。 所以说你在200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在你最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对中国的看法很重要。所有的投资都取决于你的眼光。 中国这一段时期类似于美国的哪一个时期呢?我个人倾向于用两个人作比较。1912年摩根说过,做空美国是会破产的。另外,巴菲特是1956年开始做投资的,处于美国经济占全世界的比重上升并将往下行的过程。我们中国目前应该是横跨了美国两个时代,甚至是第三个时代,我们中国目前是处于这样一个上升的结果。 前面沈明高博士说过,现在中国的人均GDP是八千美金,相当于美国1934年时候的水平。在现在这个大背景下,预计 2025年前中国经济规模会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到205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会是美国的两倍。 所以总的来说,在这样的国家里面做投资是非常幸运的。而且在有记载的历史当中,中国90%的时间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在这样的国家里面理当有很多的企业能够比美国的企业表现的更加出色。     我从业25年,有一家公司的股价表现的比美国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还好。是哪一家公司呢?网易。     网易是我从业25年我看到曾经尝试去买入的一支股票,虽然当时没有成功,这个股票是涨了2600倍。可惜的是这些真正最好的,体现中国发展的、最出色的这些互联网公司是在美国,或者是在香港上市的,我们中国的内地投资人错失了一代互联网的机会。但这些公司体现了中国的活力,体现了一个长期的大的背景下的战略变化。     这个图是我两个月前在哈佛商学院一个教授做的,他用这个图讲中美两国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很简单,在2004年的时候美国是一个大球,中国是一个小球,到了2024年,中国变成了大球,美国变成了小球。 大家可以想象再过10年,中国如果有10艘航空母舰,有200或500架歼-21,如果有2000枚或5000枚的核导弹,我想中国就是真正崛起了,就不会有什么洞朗事件了。 我还举个例子,大家去过波士顿的都知道,哈佛商学院与本科之间中间有个河叫查尔斯河,有座桥已经修了十几年了还没修好。教授跟我们说,保证你们明年来的时候这座桥还没有修好。我把这个例子跟一个台湾朋友聊,他说太对了,不仅是美国,欧洲也一样。他有个LP是德国人,家乡有一座桥,1970年立项准备修,一直到2001年才把桥修好。 这个教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北京三元桥的维修。我们88个同学可能都太忙了,因为相对来说都是很精英的一些企业家,我们不知道北京维修三元桥花了多长时间。有人说一年,有人说几个月,那个教授给我们展现的时间是48个小时。 在美国、欧洲几十年修不好一座桥,在中国,复杂的多得多的桥48个小时就能修好,这就是中国。 行业龙头会有所表现 如果我们说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比美国还好,那么到底有哪些行业会受益呢? 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长一点,比方说从1978年到2002年,这个时期美国发展不错的行业,估计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总的来说应该也是不错的,比如像化妆品、医药品、软饮料、烟草,很多说中国的茅台(600519,股吧),靠茅台能强国吗?肯定不会强国的,但中国除了茅台以外,其他的腾讯、华为、阿里巴巴的表现都非常出色。 美国大家可以看到菲利普莫里斯,生产万宝路香烟的企业,大家可以看看它的走势图,涨了一百多年,美国的崛起不仅是苹果、谷歌等等,还有麦当劳、肯德基。 我记得我1989年第一次吃麦当劳的时候感觉很幸福,但是现在吃你还感觉很幸福吗?我们年轻的时候吸万宝路香烟感觉很幸福,现在不会了,现在吸中华。星巴克刚来中国的时候,女孩子坐在星巴克里感觉很小资,但现在可能你觉得坐在茶馆里感觉更舒服。 所以真正的崛起,肯定是全面的崛起,在崛起过程中,所有的龙头行业都会有所表现,在美国是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在中国也是一样。但是我们中国有我们传统的文化,比如说涪陵榨菜(002507,股吧),比方说海天味业(603288,股吧),比方说中国的茅台,他们有民族文化习性的东西,总的来说这些行业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表现。 实际上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有一个很大的回撤。有人问我茅台能不能长久,我想说文化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风俗、宗教、文化这些的变化频率是100年到1000年。2009年我看到了这个表时就选了一个行业,就是化妆品,当时化妆品行业就一家公司,上海家化(600315,股吧)。     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把赚钱当成一种信仰 那我们说中国为什么有未来?不仅仅是茅台这样的一个白酒文化的变迁需要很长的时间,中国为什么有未来?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到中国能突破中等社会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核心点。     我是1992年到深圳的,那时股票刚刚发行。大家看到了图片中这个女孩子吗?我觉得这个女孩子是中国突破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秘密,为什么? 在座有很多女性,如果你走在街上一个男士突然从后面抱住你,你就会马上“啪”一个巴掌然后报警。但图片上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让别人紧紧地抱住她?为了赚钱。 可以这么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像我们一样把挣钱当信仰。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但赚钱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信仰,这种东西是几千年的风俗习惯、传统宗教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你可以看,在中国历史上战争很频繁,每隔一百年、三百年改朝换代,每次战争就把一切砸个稀巴烂。 但是只要有几十年的太平岁月,我们中国就会积聚很多的财富。 比方说改革开放到现在是39年,中国马上将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真的是稳定100年甚至更长远的岁月,中国人创造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在中国做投资和财富管理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做投资风控很重要,选择好的企业 但是在一个长期的,我们说一个上升的经济体当中,这个市场本身也是波澜起伏的。摩根1912年说做空美国是会破产的,但是中间会发生金融危机。巴菲特1956年开始做投资,曾经经历过越战,美国滞涨时期18年只涨了一个点,等等的岁月。 所以其实投资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我从业25年,我每隔几年都有一次跌幅超过50%,甚至持续3-5年情况。 我们说中国改革开放39年,很多人是用错误的理念赚了很多钱。比如说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为什么中国的首富都是许家印、王健林?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改革开放39年当中,房地产市场从来没有像我们股票市场这样,出现房价跌过50%、地价跌过20%而且持续3-5年的情况。 打个比方说2008年,如果房价跌50%,地价跌20%、30%,持续到2013年,许家印会破产,王健林会破产。但大家做投资的都经历过这样,刚过去的2015年,股票市场跌过50%而且一直持续低迷到现在。所以做投资风控很重要,需要不断认清现实,不断学习。     当然有一种办法是能穿越这种变化的,那就是选择好的企业。我在伦敦的时候碰到了曹德旺先生,也就是福耀玻璃的董事长。如果你在1993年顶部的时候买福耀玻璃,至今回报是47倍;如果很幸运是1994年底部的时候买福耀玻璃,至今回报是167倍。当然,如果你在1994年底部的时候买云南白药,至今回报是570倍。     当然还有网易,网易自2001年互联网泡沫之后,上涨超过2600倍。     赚了一百倍,很郁闷地跳楼自杀了。因为你只买了100股,辜负了这个时代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案例,说一个投资人在一个股票上赚了一百倍,然后很郁闷地跳楼自杀了。为什么?因为他只买了100股。比方说你买了网易赚了一百倍,很郁闷地跳楼自杀了。为什么? 因为你只买了100股,就辜负了这个时代。我比这个人更惨,我连100股都没买。 投资我个人觉得是比谁看得远,能坚持。实际上我在2001年的时候就大概率认为互联网行业未来会成为一个主流的行业,所以我动员朋友拿了100万美金去买三个公司,搜狐、网易、新浪,只要赌对一家公司,我们就赢了。我们的钱打到了美林证券,美林证券的客户经理告诫我的朋友千万别买这三个公司,这三个公司会破产。 我那个客户一听,害怕就没买那三个公司。 但段永平先生买了200万美金,赚了200倍,4亿美金。这很多了吧?但他也很遗憾,如果不卖,现在就变成52亿美金了。 投资最难的地方:卖了一只股票,用更高的价位买回来 很多人问投资难在哪里?比方说我100万的美金买了网易,但如果我被一点噪音或一个危机影响,我赚9倍就卖掉了,我准备等跌了再买回来,但这个公司没跌,甚至涨到12块钱、15块钱、20块钱,从此以后这个公司跟你没有关系了。 深圳有一帮非常出色的投资人,我觉得他们是真正深度价值投资者。他们把所有的钱买入一支股,不是买一百股,这是真正深入价值的投资者。但即便是他们,对企业的研究很透彻,上面这种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很难处理的,这是关乎人性的考验。就是我如果卖了一只股票,后面要用更高的价位买回来,哪怕是经过长时间锤炼都是很困难的。 能够战胜尔法狗是靠什么?还是靠分析企业 但我们说你怎样才能赚到10倍、100倍、2000倍?哪一种投资哲学才能帮你赚到10倍、100倍、2000倍的钱?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投资体系的变化是两种,一个是量化。我认为量化的未来是阿尔法狗、苹果狗、谷歌狗,这些狗与狗之间的较量。比方说我以前一个同事,师从美国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目前也在做投资,她告诉我他们从来没有输过,而且只接亿元美金以上的客户。你想,你怎么跟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团队去拼? 还有一种,我买了网易,不动行不行?而钱会往有眼光的人手里集中,谁更有智慧这个钱就会往他这集中,阿尔法狗会加速你对企业洞察的实现。比方说过去你用十几年实现了2600倍,他可能会用十年的时间加速,因为机器可以让人看得更远。 我们说未来真正能够长存的,能够战胜所谓的阿尔法狗等等这些是靠什么?还是靠分析企业。     比方说你怎么理解网易的商业模式,怎么理解过去愤怒的小鸟,还有全世界找精灵的游戏,现在没人玩了,但是像网易三款主要的游戏,持续玩了十几年还在增长。如果大家能持续10年、20年还在玩王者荣耀,他就会从一个项目变成一个长期有现金流的估值方式,这个公司的估值方案就会发生变化。另外这家公司在所有的细分领域他都是排名第一、第二的,所以这些东西才会让一个公司赚到这么多的钱。 所以在我们的价值体系、哲学思考中,我们认为只有从企业的本身出发,才能真正赚到钱,这也是我们东方港湾成立以来一直在学习的东西。 我们是2004年成立的,当时成立了一批大概是12家这样的公司,但我们跟他们走的路不太一样,他们一开始就发行了基金,我们是专户理财。在2004年—2007年,我们主要是以专户作为管理方式,到了2007年,我们才发行了第一支基金。但总体来说我们选择的这些公司,比如贵州茅台(600519,股吧)、云南白药,万华化学(600309,股吧),就像我的书《时间的玫瑰》说所说,这些公司经过了时间的沉淀,绽放了他们的魅力,现在都很出色,股价也都在创新高。     《时间的玫瑰》里面也有提到,在2008年的时候,我们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就是无论碰到经济危机还是行业危机,像2012年、2013年白酒危机的时候我们都一股茅台都没有卖出过,反而还在持续买入。 但这两次的教训太惨痛了,2007年的时候管理的规模是33亿左右,到了2008年变成了8个亿了。2012、2013年白酒危机期间茅台跌了60%多,但是我们买了其他的股票弥补了茅台的损失,所以我们收益率还是在-2%左右。但这两次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2015年危机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我在达晨创投基金年会上曾有一个发言,我说“ A股有可能会发生类似1987年的股灾”,汲取前几次的教训,碰到可能系统性风险的时候我们会选择了把其他的股全都卖掉,只留茅台和平安。 但是当危机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把平安全部都卖掉,茅台也卖了90%。很多人在网上质疑我们,但是我们做基金的跟巴菲特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差异很大。比方说你的基金是0.8的止损线的话,如果跌破止损线,就算再起来也跟你没关系了,因为已经把你清盘了,所以基金的商业模式还是非常不一样的。 做基金投资的,如果你有一个很大的回撤,比如刚才我们说的有一个60%的回撤,你想弥补这个回撤非常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弥补。     这是我们海外的情况,海外稍微好一点,数据比较全,像我们过去十三年的复合收益率是23%,国内是25.49%。我们东方港湾成立以来,一直有在做海外投资。但是我们在2016年犯了一个错误,我们有9支基金去参与海外的私有化,我们就在30多家宣布私有化的公司中选择了4家董事会已经通过了私有化方案的公司,想套利10%到15%。但2016年的6月份证监会就不让这些公司回来了,所以我们有了一个10%的回撤。 你去投机的话,不是这次死就是下次死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很多人投机是能赚钱的,但我每次投机都失败,屡试不爽。但是如果你从企业出发,你的投资基本是没问题的。很多中国人是靠错误的理念赚了很多钱,包括房地产,像我们股票也是一样。如果在座的绝大部分的人认为中国A股是政策市场,那2015年你会输的很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在2015年第一轮下挫的那段时间里出现了很多利好消息,我有一个老同事给我打电话,他5000点已经跑了,他说这是我们这个年龄最后一次发大财的机会,如果你认为政策很重要,跑了以后你会不会买进去? 那时候他的4个亿买进去了,还融了两倍的资金,大概八个亿,就没了。不过好在他给了老婆两千万的私房钱,所以说在座的男士如果想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给老婆多一点私房钱,至少要分一半,这样至少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后来熔断的时候他向太太把两千万要了回来,不过他又干了什么事呢,他1:6杠杆的时候又进去了,然后就彻底没有了。所以说在座各位女士,如果你先生给你私房钱千万要紧紧拿住,不要都给,最多给一半。当然这只是开玩笑。 我从业了25年,各路英雄好汉都见过,但真正能够长存的,像芒格现在已经93岁,巴菲特现在88岁,像他们一样唯一能够真正干到100岁还能干的就是从企业出发的投资。你去投机的话,不是这次死就是下次死,反正早晚得死。 腾讯和茅台:要和企业家站在一样的角度甚至比他站的更高才能赚钱 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公司,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去思考企业的。 比如茅台,他的商业模式非常简单。改变文化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需要一百年到一千年。中国只要白酒文化不变,赤水河的水在流淌,当地糯米高粱还在生长,茅台就像金山。水和粮食酿造,毛利率90%-92%,净利率50%。大家都知道这个很赚钱,但如果你想仿造的话就会把你抓起来。她比金山还值钱,永不枯竭的金山。茅台在历史上只有两次市值比库存价值低的,一次是2003、04年的时候,库存酒的价值200亿,市值112亿;另一次2012年、2013年的白酒危机的时候。 很多人会说茅台腐败等等,茅台的供不应求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富强,中产阶层的崛起!你只有基于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长期坚持,如果你基于一个错误的价值观你的投资是不可能长久的。 茅台目前的阶段是处于戴维斯双击阶段,也就是量的增长和价格的提升。如果它今年的销量是2.68万吨,那么它未来提高到8万吨的话,那就还有3倍空间,如果出厂价819到1650,那就还有1倍空间。二三得六,如果今年茅台的净利润为250亿,那乘以6就是1500亿净利润,哪怕只有10倍PE,就是1.5万亿市值;20倍PE就3万亿,30倍就是4.5万亿了。这个是保守的,未来茅台增长的空间绝对不止这些。     一个好的企业是需要不断挖掘的。今年以来茅台的生肖酒表现挺好的,年初的时候我跟他们领导说你们的酒能不能出个春夏秋冬,他们领导说我们要出百家姓的,如果前五十个姓每年发售20吨,那就是1000吨的增量,500多个姓就要一万多吨。 所以说什么是好的企业?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会创造需求的。 发行一个基金什么时候能赚钱?就是买到了好的企业才能赚钱。 我们2007年发行了的一只基金茅台仓位很重,但到2015年时只赚了一倍,如图,如果你在2007年高点买茅台,直到2016年才开始赚钱,而茅台中间经历了两次60%多的下跌,所以投资是非常难的。哪怕是中国最好的公司,如果你的投资不恰当,也是有很大的风险。当然除非你能一直在最恰当的位置买进卖出,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想尝试着想做到,但是做不到。 如果你是公开基金一定做不到的,因为有0.8的止损线一直压着你。所以巴菲特伟大不在于2007年他拥有了470亿的财富,而是在于他的投资是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在于他的理念,还有他的运作方式,这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这是我们用血泪的教训换来的一张表,我们在2008年与2012年、2013年亏了那么多的钱总结了这么一张表,这是用几十亿换来的代价,是真正的干货。当时我们犯了一个什么错误?2007年的时候茅台的利润是28亿,在13年是151亿,利润增加了四倍多,但是市盈率一直在跌,静态市盈率从73倍跌倒了8.8倍,就是赚了这么多钱,还弥补不了市盈率的损失,所以说投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另外一家企业是腾讯。 我觉得马化腾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金融课。你要跟马化腾称兄道弟经常喝酒的话你能不能在腾讯上赚到大钱?不一定,为什么?据说腾讯上市之后,马化腾的爸爸就把腾讯卖掉了;我有一个朋友在和我吃饭时和我说,他原来买了很多腾讯,他老婆和马化腾的老婆关系很好,马化腾老婆一见到她就说腾讯怎么不好,所以他8000万股很早就卖掉了。     我在2006年的4月份在一个朋友账户里面在12元左右买了70%的腾讯,2001年我错失了网易,对腾讯就没有犹豫了。但我买完了腾讯之后,我朋友去找当时腾讯的COO问他腾讯怎么样,COO说没大戏,每年最高只能增长30%,当时这个人有3000万股,如果不卖的话有1.5亿股。     我们投资比的是什么?比谁看的远,看的准,你一定要站的比马化腾看得还远。为什么?就算你和马化腾称兄道弟天天一起喝酒都不一定能赚到钱,因为连马化腾都在卖股票,2008年他在卖,前一段时间他又在卖,他一卖完又大涨。 所以如果你是在仰视这些企业家的话是很难赚钱,作为投资人你一定要独立思考。 思想没有禁区,一定要和企业家站在一样的角度甚至比他站的更高才能赚钱。如果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是VR、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无人驾驶,从云计算的角度去考虑,我在美国的话会买亚马逊,会买微软,会买谷歌;我在中国的话会买腾讯、阿里巴巴。在A股呢,我会买茅台而不是买乐视。 如果中国能够有注册制的话,就能让更多中国最好的企业到我们这里。要是腾讯4块钱、中石油1块五、 网易1块钱能在A股上市,被中国投资者投资,我们的创业板由这些公司来组成的话,我们中国的A股市场会表现的比美国纳斯达克还好。 总体来说,投资就是从企业出发,跟随这个时代来发展,然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谢谢大家。[详情]

但斌:有人炒股赚100倍还跳楼 因只买100股辜负这时代
但斌:有人炒股赚100倍还跳楼 因只买100股辜负这时代

  在今天格隆汇举办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上,但斌先生分享了他25年来的投资感悟。 演讲有点长,基金君给大家理了一下重点: 1. 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2. 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比美国还好,未来所有龙头行业都会有表现,特别是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企业。 3. 中国能突破中等社会陷阱,毕竟全世界没有像中国这样的国家14亿人把赚钱当信仰。在和平年代,中国人创造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在中国做投资和财富管理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 4. 投资最难的事情之一,是以更高的价位买以前卖掉的股票。 5. 为什么在2015年股灾时曾卖出90%茅台:以前伤的太重,我们是管理基金的,不止损产品就得清盘。 6. 很多中国人靠错误的理念赚了很多钱,但我每一次投机都失败。而只要从企业出发一般是没问题的。 7. 投资要特别注重风控,如果房地产波动也像股市一般,跌幅也达50%,地价跌20%,而且持续3到5年,我估计许家印会破产,王健林会破产。 8. 为什么有人炒股赚了100倍还跳楼自杀了?因为只买了100股,辜负了这个时代。 9. 茅台的商业模式很简单,中国只要白酒文化不变,赤水河的水还在流淌,当地糯米高粱还在生长,那么茅台依旧会是一家值钱的好公司。 10. 投资腾讯一定要站的比马化腾还远,因为马化腾一路在卖。仰视企业家很难赚钱,作为投资人一定要独立思考,你的思想没有禁区,你一定是要跟企业家一样的角度甚至比他更高才能赚钱。 以下为演讲实录: 《穿越时间的河流,静待玫瑰盛开》 我是25岁从业,现在到了50岁,25岁、30岁、35岁、40岁、45岁、50岁,我觉得每隔5年,对投资的理解都不一样,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只是我从业以来对投资的体会和理解,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含。 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中国和全世界的看法。因为我觉得做投资最关键的一点是什么?就是你现在所处的角度,你所站的位置到底是在世界的哪一个位置? 在过去,比方说我在2007年读中欧EMBA的时候,有一个很著名的教授给我们上课,罗列了一堆的数据给了一个很悲观的结论。当时我向那个教授提问,按你的分析和逻辑,中国有没有未来?他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今天我们看到沈老师(沈高明)和巴老师(巴曙松)谈到对中国经济的分析都感觉不错,但是如果一个很著名的教授在2007年的时候告诉你中国没有未来的话,我们班90%的同学是企业主,那是不是要把自己的企业卖掉,把房子卖掉移民?如果那时你卖掉企业、房子离开中国,十年后的今天是否会非常遗憾?所以我们说投资比的是谁看得远、看得准、敢重仓、能坚持。 我们知道2008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个是奥运会,另一个就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如果你身处2008年你会怎么想?2008年的时候我们的总理说过一句话,2008年是中国经济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2009年我们总理又说过一句话,2009年是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以来最艰难的一年;2010年他又说过中国经济怎么难……回过头看,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的都不错。 看好未来中国经济发展 我们回顾来看,这是中国最黄金的一段时光。你在2007年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候,在最难的时候你对中国的看法,这个很重要,所有的投资都取决于你的眼光。我们说中国这一段时刻类似于美国的哪一个时刻?我用两个人做比较。1912年摩根说过,做空美国是会破产的。你看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占比是一个上升期,巴菲特1956年开始做投资,处于美国经济占全世界的比重上升并将往下行的过程。我们中国目前应该是横跨了两个时代,甚至是第三个时代,我们中国是处于这样一个上升的结果。 中国就是处于这样的大背景下,到2025年前后中国经济规模会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到2050年中国经济规模会是美国的两倍,所以总的来说,在这样的国家里面做投资是非常幸运的,而且在有记载的历史当中,中国90%的时间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所以在这样的国家里面理当有很多的企业比美国表现的更出色。我从业25年,这个图片里有一家公司,表现的比美国的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还好,是哪一家公司?网易。网易是我从业25年我看到曾经尝试去做的一支股票,这个股票涨了2600倍,可惜的是这些真正最好的、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出色的公司是在美国、香港上市的,我们中国的投资人错失了一代互联网的投资机会。但这些公司体现了中国的活力,体现了这样一个长期的大背景战略。 这个图是我两个月前在哈佛商学院我们一个教授做的,他的资料上说他曾经当过(类似于)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他讲中美两国的比较,我们可以看,这个图很简单。在2004年的时候美国是一个大球,2014年两国平衡,2024年,中国变成了大球,美国变成了小球。 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再过10年,中国如果有10艘航空母舰、有200到500架歼20,有2000枚或5000枚的核导弹,我想中国就是真正崛起了。而且中国的效率很高,这个教授举了个例子,查尔斯河上有座桥,修了十几年到现在都没修好;同样的我一个台湾朋友也给我介绍说,德国有一座桥1970年立项准备修,一直到2001年才把那个桥修好。然而这个教授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了一个视频,北京三元桥的维修,我们88个同学可能都太忙了,不知道我们北京维修三元桥花了多长时间维修,有人说一年,有人说几个月,那个教授给我们展现的是48个小时。在美国、欧洲几十年修不好一个桥,在中国比它复杂的多得多的桥48个小时就能修好,这就是未来的中国。 未来所有龙头行业都会有表现 如果我们说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比美国还好,那么到底哪些行业会受益? 我们把跨度拉长一点,比方说1996年到2006年,总的来说行业,比如像化妆品、医药品、软饮料、烟草,很多人说中国的茅台,靠茅台能强国吗?肯定不会强国的,但中国除了茅台以外,其他的腾讯、华为、阿里巴巴表现都非常出色,在这张表上来看,大家可以看到菲利普莫里斯,生产万宝路香烟的企业,大家可以看看它的走势图,涨了一百多,美国的崛起不仅是苹果、谷歌等等,还有麦当劳、肯德基,我记得我89年在前门旁边第一次吃肯德基的时候感觉很幸福,现在你还感觉很幸福吗?现在不会了。星巴克刚来中国的时候,可能女孩子坐在星巴克里感觉很小资,但现在你觉得坐在茶馆里可能感觉更舒服。 真正崛起是一种全面的崛起,这种崛起,所有的龙头行业都会有表现,在美国是这样的情况,我相信在中国也是一样,只是我们中国有我们传统的文化的东西。比如说海天味业,比方说中国的茅台,他有中国文化习性的东西,总的来说这些行业会有一些比较好的表现。 当然我觉得投资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我们在2008年金融危机有一个很大的回撤。2009年我看到了这个表时就选了一个行业,就是化妆品。当时化妆品行业就一家公司,上海家化。 中国能突破中等社会陷阱 毕竟全世界没有像中国这个国家14亿人把赚钱当信仰 另外,我们说真正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未来的是什么? 真正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到底是什么?这个表很重要,有很多的理解,比方很多人理解茅台能不能长久存在,我们说文化的东西,风俗、传统、宗教、文化是很难改变的,其变化频率是一百年到一千年,那我们说中国为什么有未来?不仅仅是茅台这样的一个白酒文化的变迁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中国为什么有未来?这个图我觉得是中国会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核心点。 我是1992年到深圳的,股票风波刚刚结束,大家看到了这个女孩子吗?我觉得这个女孩子是中国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秘密,为什么?因为在座有很多女性,如果你走在街上一个男士突然从后面抱住你,你可能马上打一个巴掌然后报警,但这个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她抱着别人,别人也紧紧抱住她,为了赚钱。 可以这么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像中国这样,14亿的人这么多人把挣钱当信仰。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但赚钱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信仰,这种东西潜藏于几千年的风俗、习惯、传统宗教文化之中。你可以看,在中国历史上战争很频繁,每隔几十年、一百年、三百年改朝换代,换代以后砸个稀八碎烂。但是只要有个几十年的太平岁月,我们中国就会又集聚很强大的财富。 比方说改革开放现在是39年,中国马上将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真的可以稳定发展到100年能有更长远的岁月,中国人创造的财富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说在中国做投资和财富管理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事。 很多中国人靠错误的理念赚了很多钱 但我每一次投机都失败 但是在一个长期的,我们说一个上升的经济体当中,这个市场本身也是波澜起伏的。比方说摩根时代做空美国会破产,像巴菲特也是1956年开始做投资,曾经经历过越战,美国滞涨时期18年只涨了一个点等等的岁月,所以做投资比较悲惨。我从业25年,每隔几年都有一次跌幅超过50%,而且可能持续3-5年的情况。 我们说中国改革开放39年,很多人是用错误的理念赚了很多钱,比如说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为什么中国首富是许家印和王健林,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中国改革开放39年当中,房地产市场从来没有像我们做股票市场这样,房价跌过50%、地价跌过20%、30%,而且持续3-5年的情况。如果有一次,比方说2008年,如果房价跌50%,地价跌20%、30%,如果持续到2013年,我估计许家印会破产,王健林会破产。但我们做股票的经常经历这种情况。刚刚过去的2015年,跌50%而且低迷到现在,所以做投资风控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不断认清现实,包括我们也在不断学习进步。 当然有一种办法是能穿越这种变化的。比方说,像我今年十一期间在伦敦,正好碰到了曹德旺先生,我们说如果选择好企业,在93年顶部你买入福耀玻璃的话大概是43倍的回报;如果很幸运买到底部的话,是167倍;如果更有洞察力的话,比方说买到云南白药的话,哪怕最高点是146倍,最低点是570倍。 为什么有人炒股赚了100倍还跳楼自杀了? 因为只买了100股,辜负了这个时代 这个公司就是网易。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案例,说一个投资人在一个股票上赚了一百倍,然后很郁闷地跳楼自杀了。比方说你买了网易赚了一百倍,很郁闷地跳楼自杀了。为什么?因为你只买了100股,就辜负了这个时代。我比这个人还惨,我连100股都没买。 我个人认为投资是比谁看得远、看的准、敢重仓、能坚持。实际上我在2001年的时候就大概率认为互联网行业会成为一个主流的行业,所以在2001年的时候我动员了一个朋友拿100万美金去买三个公司,搜狐、网易、新浪,赌一个行业,三个公司有一家胜出就赢了。钱打到了美林证券,美林证券的客户经理告诫我的朋友千万别买这三个公司,这三个公司会破产。我那个客户一听,害怕就没买那三个公司。但段永平先生买了200万美金,赚了200倍,4亿美金。这很多了吧?但他也很遗憾,如果不卖,现在就变成52亿美金了。 投资最难的事情 是以更高的价位买以前卖掉的股票 那我们说投资难在哪里?比方说我这100万的美金,如果买了网易,如果稍微有一个噪音或其他的影响、一个危机,10块卖掉了,赚了9倍卖掉了,如果我准备跌了再买回来,但这个公司没跌,反而涨到12块钱、15块钱、20块钱,从此以后这个公司跟你没有关系了。 深圳有一帮非常出色的投资人,我觉得他们是真正深度价值投资者,他们常把所有的钱买入一个企业,而且是大钱,不是买一百股,是把自己所有的身价拿来买一只股票,这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即便是这种人,对企业研究很深很透,遇到这个问题也是很难处理的,这是对人性的考验。就是我卖了一支股票,再用更高的价位买过来,这是非常难的,哪怕是经过很长期的时间锤炼都是很难的。 人要战胜阿尔法狗 还是得靠分析企业 但我们说你怎样才能赚到10倍、100倍、2000倍等等,哪一个投资体系才能赚到这个钱?比方说未来投资体系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是两种,一个是量化,我认为量化未来基本是阿尔法狗、苹果狗、谷歌狗等等,这些狗与狗之间的较量。比方说我以前一个同事,师从美国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目前也在做投资,她告诉我他们从来没有输过,而且只接亿元美金以上的客户。你想,你怎么跟诺贝尔奖获得的团队去拼? 还有一种,我买了网易,不动行不行?而钱会往有眼光的人手里集中,谁更有智慧这个钱就会往他这集中,阿尔法狗会加速你对企业洞察的实现。比方说过去你用十几年实现了2600倍,他可能会用十年的时间加速,因为机器可以让人看得更远。 未来真正能够长存的、能够战胜所谓的阿尔法狗等等这些是靠什么?还是靠分析企业。 比方说你怎么理解网易的商业模式。比方说像过去愤怒的小鸟,还有全世界找精灵的游戏,现在没人玩了。但是像网易三款主要的游戏,持续玩了十几年还在增长。大家玩王者荣耀,如果这款游戏能持续10年、20年大家还在玩,对公司的贡献就会从一个一次性项目变成一个能够长期贡献现金流,这个公司的估值方式就会变。另外在所有的细分领域他都是排第一、第二的,所以这些东西才会让一个公司赚到这么多的钱。 所以在我们的价值体系、思考当中,我们认为只有从企业出发,本身才能赚到钱,所以这也是我们东方港湾成立以来一直在学习的东西。 为什么在2015年股灾发生时曾卖出90%的茅台 以前伤的太重,我们是管理基金的 作为学习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者,无论碰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还是2012年、2013年白酒行业危机,我们一股茅台都没有卖出过,反而在买进。但这两次的教训太惨痛了,2007年时我们管理的规模是32亿左右,但到2008年时变成8个亿了,有亏的有赎回的;还有2012年、2013年茅台跌了60%多,为什么那两年我们是2%、3%的回撤,因为我们买的其他的股票弥补了茅台的损失,但这两次的教训实在太深刻了, 在2015年危机没有发生的时候,2015年6月初我在达晨创投基金年会上有一个发言:“A股可能会经历一次类似1987年的股灾”,在面临可能碰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我们把其他的股票都卖掉,就留了茅台和平安,但危机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把平安全卖掉,茅台卖了90%,很多人质疑我们、骂我们。但其实我们管理基金和巴菲特的商业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或者说差异很大。比方说你的基金是0.8元止损的,如果击穿0.8元,那股价再起来就跟你没关系,因为已经把你清盘了。 另外,做投资、做基金的,如果你有一个很大的回撤,例如60%,你想弥补这个非常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弥补。 投机不是这次死就是下次死 早晚得死 反正我自己的总结是很多人投机是能赚钱的,但我每次投机都失败,屡试不爽。而只要从企业出发一般是没问题的。我刚才说了,很多人是靠错误的理念赚了很多钱,包括房地产,像我们股票也是一样,可能如果你觉得A股是政策市的话,那2015年你会输的很惨,比方说在第一轮下挫的时间里,当时中国政府出了很多利好,我有一个老同事给我打电话,说这是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最后一次发大财的机会了。他5000点已经跑了,如果你认为政策很重要,跑了以后你会不会买进去?他4个亿买进去了,还融资两倍8个亿。就没了。 好在他给了他太太2000万私房钱,在座的男士,如果想从事这个行业,一定要给老婆多点私房钱,至少留一半,这样至少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人是很难改。他什么时候输光的?那就是熔断的时候,他跟他太太要回2000万的私房钱,1比6的杆杆又进去了,然后又没了。所以说各位女士,以后你先生给你私房钱,你一定要守住,不要都给,至少给一半,开个玩笑。 我个人从业了25年,各路英雄好汉都见过但真正能够长存的,就像芒格93岁了,巴菲特现在88岁。唯一能够90岁、100岁还能干的都是从企业出发的。你去投机的话,反正不是这次死就是下次死,早晚得死。 我是这么看茅台的 另外我跟大家分享两个公司,因为我们公司是自下而上的风格,我们到底是怎么去思考企业的。 比方像茅台,他的商业模式很简单,我刚才说了,改变文化很困难,需要百年至千年。中国只要白酒文化不变,赤水河的水还在流淌,当地糯米高粱还在生长,水和粮食酿造,毛利率90%-92%,净利率50%。而且你知道这个东西很赚钱,想仿造就会把你抓起来。她比金山还值钱,永不枯竭的金山。茅台在历史上只有两次市值比库存价值低的,一次是2003、04年的时候,库存酒的价值200亿,市值112亿;另一次2012年、2013年的白酒危机的时候。 很多人说茅台腐败等等,如果你基于一个错误的价值观你是不可能长期持有的,茅台的供不应求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富强,中产阶层的崛起!你只有基于正确的价值观才能长期坚持。茅台这一家公司是非常简单的公司,我是这么认为的。目前茅台处于戴维斯双击阶段。所谓戴维斯双击,一个是量的增长,一个是价格的提升。如果它今年的销量是2.68万吨,那么它未来提高到8万吨的话,那就还有3倍空间,如果出厂价819到1650,那就还有1倍空间,二三得六。如果今年茅台的净利润为250亿,那乘以6就是1500亿净利润,哪怕只有10倍PE,就是1.5万亿市值;20倍PE就3万亿,30倍就是4.5万亿了。 另外大家可以看,1951年一瓶茅台是1块2毛8,现在是819元,但如果拍卖一瓶1951年的茅台酒大概是200万。所以说茅台理论上来说是一个非常值钱的一家公司。另外,一个好的企业是需要不断挖掘的,是会创造需求的,如年份酒、生肖酒、还有未来的百家姓酒。 什么是好的企业?茅台就是这种伟大的企业。我们说这么一个伟大的企业,你想赚钱吗?比如说你2004年投资1个亿,现在是100亿,但你要知道,我们2007年正好发了一个基金,持有茅台很重的仓位,你买了一个基金什么时候能赚钱?8年9年这个时候才能赚钱。我们的基金赚了一倍,而茅台中间两次跌了60%多,你说一个人给你一笔钱,差不多八年、十年没有赚钱,最后赚了1倍,投资是非常难的。哪怕是中国最好的公司,如果你的投资不恰当确确实实也是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巴菲特的伟大不在于2007年拥有了那么多的财富,而是在于他很年轻的时候想明白了许多道理,然后用一生的岁月来坚守,不仅仅是在于他的理念,还有他的资金运作方式,所以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另外这种用“血”的教训换来的一张表,我们在2008年亏了那么多的钱总结了这么一张表,这是真正的干货,这是用几十亿换来的代价。 当时我们犯了一个什么错误?2007年的时候茅台的利润是28亿,到了2013年是150亿,利润增加4倍多;但是他的静态市盈率却从73倍跌到8.8倍,就是赚了这么多钱,还弥补不了他的市盈率损失。我们说这是茅台,换一个企业呢?你把它代进去就知道它面临多大的风险,隐含的收益是多少。所以说投资是非常难的事情。 买腾讯一定要站的比马化腾还远 因为马化腾一路在卖 另外一家企业是腾讯。我觉得马化腾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金融课。你要跟马化腾称兄道弟经常喝酒的话你能不能在腾讯上赚到大钱?不一定,为什么?据说腾讯上市之后,马化腾的爸爸就把腾讯卖掉了;我有一个朋友在和我吃饭时和我说,他原来买了很多腾讯,他老婆和马化腾的老婆关系很好,马化腾老婆一见到她就说腾讯怎么不好,所以他8000万股很早就卖掉了。 我在2006年的4月份在一个朋友账户里面在12元左右买了70%的腾讯,2001年我错失了网易,对腾讯就没有犹豫了。但我买完了腾讯之后,我朋友去找当时腾讯的COO问他腾讯怎么样,COO说没大戏,每年最高只能增长30%,当时这个人有3000万股,如果不卖的话有1.5亿股。 所以说我们投资比的是什么?比谁看的远,看的准,你一定要看的比马化腾还远,因为马化腾一路在卖股票。2008年他在卖,你要是跟马化腾经常喝酒、吃饭,你在买他股票,他在卖;前一段时间他又在卖,卖完又大涨。 所以如果你仰视这些企业家很难赚钱,作为投资人一定要独立思考,你的思想没有禁区,你思考一定是要跟企业家一样的角度甚至比他更高才能赚钱。 如果你认为人类的未来是VR、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无人驾驶等决定的,那么在美国你应该买亚马逊,微软,谷歌等,在中国会买腾讯、阿里巴巴,华为,华为还没有上市。很多人觉得我们在A股买茅台,不知道我在海外买这些股票。 如果中国能够有注册制的话,让中国最好的企业到我们这里,腾讯、网易、好未来等等都在我们这里上市,我们的创业板会表现的会比美国纳斯达克牛得多得多。所以说,如果投资是从这些企业出发,跟随这个时代出发,我们应该会取得优异成绩!因为时间的原因我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详情]

广发证券沈明高: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逻辑
广发证券沈明高:新时代的中国经济逻辑

  编者按:由格隆汇主办的“决战港股”海外投资嘉年华系列峰会正相继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广州四大核心城市隆重展开,各路投资大咖齐聚一堂,与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分享牛市盛宴。11月8日,决战港股首站在深圳东海朗廷酒店召开,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沈明高博士的精彩演讲。 此次沈博士以《新时代的经济逻辑》为主题,就新时代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存在什么样的影响,以及有什么投资机会进行分享探讨,干货满满,极具参考价值。为此我们根据录音第一时间整理并刊发出来。 新浪财经为“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的战略合作媒体,获得授权发布。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以下为演讲全文: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这个活动,我主要是从事宏观方面的研究,刚刚巴曙松博士介绍了很多关于沪、深港通方面的资料。我觉得确实是像巴曙松博士说的,现在大家也可以看到资金双向流动热度在不断上升,确实也是由于我们深圳和香港所处的大湾区的独特位置,互联互通会是未来五到十年都是会有非常好的一个机会。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新时代的经济逻辑》,大家一听都知道,这是十九大习总书记提出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了新时代。 在十九大报告里提了很多新的判断,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有这三点: 第一、中国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向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质量。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上涨,但我们现在发展得不太平衡、不太充分,这两个之间的矛盾怎么样来解决?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底是什么,这个在未来的新时代很可能会得到比较好的满足,所以这当然是一个新的投资方向。 第三、中国经济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怎么样提高效率,确实是我们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所以我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这三方面:新时代到底对我们来讲意味着什么?对短期经济和长期经济存在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投资机会? 下面我从这三个方面给大家做一些探讨。 ✦  一、经济进入新时代 十九大报告里面其中有一段很重要的内容,是讨论未来30年的经济增长,到2049年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政府这次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增长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我们需要做一些判断,我们要想象一下中国在2049年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从现在到那时候的过程会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和挑战。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方面。 中国目前来讲,左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上面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你可以看到,按照2010年的美元计价,中国现在综合的人均GDP有将近7000美金,按照现在的美元计大概是8000美金多一点,相当于美国1934年人均GDP的水平,相当于日本1957年的时候,以及韩国1987年的水平。 右边这张图,我是把这几个国家在未来的发展,也就是1934年之后的美国,1957年之后的日本,1987年之后的韩国,把不同的国家按照人均GDP接上中国。你可以发现,中国目前的GDP大概是7000美金,但是未来走势有一些差别。 这张图最上面的是日本,黑颜色的是美国,中间是韩国。美国先往下再往上,主要是因为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基本上是1957年到1990年大概的33年,也就是我们现在到2049年。加上韩国,也就是说我们会有3条不同的路径。 我们假设中国按照日本来走,会是一个什么情形? 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有可能达到3.8万美金,按照2010年的美元来算,到那个时候实际上这个水平会高得多。如果按照美国来走就只有2.3万美金,因为中间有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的韩国可能更加可比,在2.3万美金到3.8万美金之间,如果你取一个平均数,大概就是3万美金左右。 按照日本来算,从现在到2049年,日本那时候的GDP增长速度平均是5.3%。所以告诉我们第一点的就是,即使我们按照日本快速发展的过程来看,中国GDP的增长速度不需要6%以上的增长,5%或者更低,也完全有可能实现一个类似于日本过去33年走过的路。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如果要达到2049年日本代表的水平,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含义。 第一,我们要能够成功达到日本那时候的阶段,因为我们不同阶段的时候我们的房地产价格已经非常高了,这是我们跟日本最大的第一点不同。 第二,我们要能够跨越中等收入社会陷阱,意味着当我们的人均收入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之后,我们很难实现技术上的突破,经济增长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讲陷于停滞,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还有第三个比较不那么重要,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口,就是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中国的总量GDP要超过美国,现在看来并不是一个特别困难的事情。 但上个世纪有三大预言,刚开始说前苏联要超过美国,第二个是说德国,二战以后说德国要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第三个预言当然是日本。但这三个国家,三个经济体,前苏联是解体,基本上都没有实现。中国我个人认为是第四大预言,这是最接近,或者最有能力超过美国的一个经济体。但是我想说,这个过程可能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需要一些努力。 刚才给大家看了一个总的大的图景。中国跟美国、日本到底有什么不同?有几个不同。 第一,中国已经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你可以看到日本,像在1957年的时候,这是日本出口占全球的比重,那个时候只有3%、4%左右,而红颜色的是中国。我们目前的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经是14%,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 想象一下,日本是从这个时候,1957年开始进行经济增长的,而我们已经是在那个高位,再要实现30年5%的增长,我们假设是以日本为目标的话,这首先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也就是说日本在快速发展的33年中,充分享受了全球化的好处,而我们已经在享受了全球化好处之后,还要实现33年比较快的增长。这个增长速度有可能是4%,有可能是5%,但我们假设以日本为目标,这是第一个不同。 第二,制造业。这个是制造业占全球的份额,虚线是日本,这个图是从1980年开始的,所以可以想象一下,1957年的时候日本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显然是不到10%,可能是5%左右,这个数据现在没有。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是25%,也就是说现在四分之一制造业的产值已经是在中国生产了。所以中国目前已经充分地享受了工业化的好处,但未来30年还要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那么我们的制造业能不能升级,这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前面这两个图就告诉了大家,跟日本当年的不同,我们已经是在全球化、工业化之后又要再上一个台阶,要实现现代化的强国。 还有就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还是有潜力的。左边这个图是人均资本存量,黑颜色的是美国,蓝颜色的是日本,虚线是韩国,红颜色的是中国。 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你可以看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它的上升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是以投资为主。但我们的人均资本存量要跟美国比的话也只是它的四分之一,所以说投资还是有潜力,只是说要向过去这样快速增长,如果要向这样的斜率上去的话,赶上美国可能用不了多少年,这个就要看我们的负债能力能不能匹配。 过去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还是靠加杠杆,我们现在又要进入一个去杠杆的时代,人均资本存量增长还会上升,但投资增长速度常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所以说投资还是会有潜力,但不会像过去这样这么快地支持经济增长。 我个人认为中国未来潜力最明显的是城市化。右边这个图,红颜色的是中国的城市化率,目前按照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是60%,这个实际上相当于美国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日本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水平,相当于韩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也就是说我们跟这些国家,当初经济发展占人均GDP 7000美金左右,最可比实际上是城市化率。而按照户籍城市化率来比,我们实际的城市化率还是要低的。 我们看到前面几张图,中国已经不落后于美国、日本当年的水平,但城市化率明显落后。也就是说中国经济未来30年要继续保持一个合理的,4%-5%的增长速度,可能城市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事情,跟城市化相关的投资,我个人认为还是未来非常重要的部分。 最后一个就是技术进步、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左边这个图蓝色的这条线是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代表了技术进步的水平。虚线红线的是中国,中国过去的上下波动很大,但最近你可以看到,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实际上在下降,比美国还是要稍微好一点,但好不了太多。这个当然是未来可持续增长的最重要源泉。 所以前面的这几个图给大家做了很多对比分析,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未来30年如果我们想成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资产架构泡沫大规模破灭风险; 第二、避免掉入中等收入社会陷阱; 第三、赶超美国,把美国作为赶超的对象; 第四、主要的机会是在城市化; 第五、技术创新,新经济永远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部分。 ✦  二、再平衡新政 第二部分,目前十九大提出的政策核心是再平衡。因为过去中国经济非常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体现在很多方面,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等等。实际上十九大给出了一个方向,基本上是非常明确了,我们就是要更加重视质量,更加重视效率,更加重视新的增长动力。反过来讲,我们有几个政策可能是要收紧的。 第一,大家现在也可以感受到,房地产政策的收紧,这个趋势很可能持续。 第二,金融去杠杆。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市场利率市场上是在上升的。 第三,供给侧改革的去产能,可能还是会持续。 第四,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专门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终身制,国有企业要去杠杆,也就意味着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也面临压力。大家知道基础设施投资今年还是以PPP为主导的公私合营的资金作为投资主力,背后主要的投资方是政府、国有企业。 最后一点,环保督察,现在也是在强势推行。我觉得这个对改善环境是非常需要的,但可能会带来经济的放慢。所以在短期来讲,我个人认为这个政策方向非常明确,会对短期的经济带来一些影响。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复苏主要是两个因素。 第一,出口。这个图给大家看的就是从1993年到现在,蓝颜色的线是发达国家的进口增长,也就是发达国家的需求。红颜色是中国的出口。 你可以看到包括这次出口的反弹,无一例外,我们还是依赖于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只有当发达国家的增长加快的时候,中国的需求才会加快。当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的时候,我们完全靠外国的消费者来消费,这样的可持续性实际上是在下降的。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的出口增长速度会比今年要慢一些,当然还是可能会保持一个相对不错的水平,因为全球经济总体上出现了一些复苏。 第二,房地产。大家知道,中国经济的增长离不开房地产的发展,离不开房地产的投资,这一点是共识,要想增长就要有房地产。 大家可以看到,就像左边这个图,我们房地产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信贷约束,左边这个图蓝色的线是居民的中长期贷款的正常数,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借的中长期贷款,其中主要部分是房贷。红颜色的是二手房价指数,你可以看到是明显领先的,所以说信贷周期领先于房地产价格周期。 如果这一轮的周期也同样成立的话,房价的增速面临下降基本是一个确定事件,除非我们信贷再大幅度放松。我想说信贷放松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像过去这样大幅度的放松,这与十九大提出的方向是不符合的。 右边的图告诉我们上市公司的盈利跟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速是高度相关的。蓝颜色是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的增长速度,黄颜色这条线是A股非金融企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增长,这两点是高度相关的。当房地产出现下行周期的时候,我们上市公司总体面临下行压力。 为什么房地产那么重要?主要是房地产的产业链特别长。一般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产业链影响了中国三分之一的GDP的活动,实际上每个人,包括我们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是受房地产产业链影响的,所以房地产的投资反而会成为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 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说今年,金融去杠杆之后,中国利率上升的比美国更快。红颜色的是十年期国债中国减掉美国的利率水平,你可以看到最近,这个逆差上升到了这个水平,而没有达到今年的最高水平,但已经非常接近,我们的十年期国债利率水平现在是3.9%,美国只有2.3%。所以说美国这两年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美联储加了两次息但是美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是下降的,美元是贬值的。 昨天我在跟一个朋友也在讨论这个问题,这是为什么?基本上有两个结论: 第一,欧洲的发展甚至日本的经济相对美国要好; 第二,市场对特朗普政策的信心还是不足。 所以下一步如果特朗普政策的减税政策实施下来的话,如果落地的话,明年或许会对美元有所支持,美国的利率水平也可能会反弹。 右边这个图告诉我们什么?蓝颜色的线是人民币的汇率,红颜色的是中美利差,这两个值负相关。右边的图告诉我们人民币跟出口增速也是高度负相关的,当人民币升值的时候,明年我们的出口还是会有负面影响。所以今年的两个动力,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出口,明年都会面临一些压力,所以宏观来讲,我觉得GDP明年的增长速度有可能会低于今年,这基本上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  三、投资新主题 最后我就想跟大家讨论一下未来投资的主题。基于前面的分析,这是一个大的框架分析,我们对未来的投资总体上来讲有几个方向。 第一,未来可能是代表了一个相对周期的趋势。首先,我们是偏好消费,相对要避免投资驱动的行业。 刚才我给大家介绍过了,投资我们有潜力,但增长速度肯定会下降。过去有很多行业,包括今年,有一些投资驱动的行业表现不错,但这很可能是不能持续的。 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看,你可以看到,我们右边红颜色的是个人消费信贷占GDP的比重,现在已经达到了25%左右,实际上上升速度很快。相对来讲,企业的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重在下降。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消费驱动的时代。 右边的图也可以告诉大家,红颜色的是消费对GDP的贡献,已经远超蓝颜色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所以你说中国进入了一个消费的时代,更确切地说是我们在开启一个以消费为主的时代。 第二,我们一直很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细分行业的龙头还会有更好的成长机会。 首先,我一个多月前在台北,跟台北的一些客户做了交流,他们说1995年台湾股市加入了MSCI,从此开启了台湾细分行业几年的牛市,这是台湾经验证明的。 中国的A股加入MSCI是一个非常渐进的过程,可能长达5-10年。在这个过程当中外国投资者会比较持续地关注盈利确定性比较高的细分行业的龙头,我觉得这个趋势大家可能要把握。 其次,刚才提到经济放慢的时候,环保督察等这些政策出台的时候,行业集中度确实是在明显提高。我觉得有些行业集中度已经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些行业才刚刚开始。所以未来有一些中小企业倒闭可能是不可避免的,行业龙头的市场份额会继续提高。 再次,从制造业升级的角度来看,大的企业相对来讲在研发投资,在产业升级方面有比较明确、明显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细分行业的龙头,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比较中长期的投资的主题。 第三个主题我叫做再定价。这是一个听起来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意思,实际上包括今天上市的阅文,包括很多资产的价格未来很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变化。市场出现变化很重要的原因是利率,我认为左边的图比较重要,是这些国家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减掉名义GDP的增长数。中国在很长时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是明显低于名义GDP,大概多达15个百分点。 红颜色的是中国,淡红色的是印度,其他国家,像灰色的是日本,绿色的是韩国,蓝色的是美国。在发达国家当中,它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般是比较接近他的名义GDP增长速度,中国可能是从2012年、2013年之后缺口开始大幅的收窄。 我们真正感受到中国经济放慢,压力比较大的时候,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这是我们企业,特别是做制造业的,当下已经能感觉到我们的直接成本在上升。直接成本上升这是一个相对概念,当业绩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利率还在上升的时候,实际上我们企业的财务成本都在上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资金成本的提高,未来有些资产的价格会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 我是有一个判断,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资产的价格,比如这瓶水现在值一块钱,这是在我们目前的利率水平下,或者是在我们目前的发展周期下可能就是一块钱。但五年之后也可能是两块钱,也可能是五毛钱,所以说我们对当下持有资产的未来价格走势需要高度关注。 刚才巴曙松博士ppt里有好几个图,我这个图跟他有一些呼应。纵轴是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在企业持有的非本币资产,也就是持有的外汇资产,下面横轴的是GDP,G20二十个国家,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左下角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右上角是发达国家,中国就是这个红点。 也就是说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你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老百姓、企业持有的非本币资产一定会上升。为什么要持有非本币资产?主要就是一个资源配置的概念。所以说当中国未来的结构出现调整,当人均GDP增长的时候,资产的国际化配资也是大势所趋。 最近周小川行长也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发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他一直会逐渐往前推进。当然,我们现在有沪港通、债券通、基金通等等,所以总体上来讲我们老百姓配置非人民币资产的可能性也在上升。这是一个来规避国内市场风险的策略。 第四,制造业和消费双升级,这个是同步进行的。制造业的升级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的提高,这个是我画的中国第二产业人工成本占第二产业GDP的比重,1997年只有25%,现在提高到了45%,所以中国的人工成本占整个第二产业GDP的比重上升是非常明显的,这是我们的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我们老百姓的收入也在增加。 所以说,一方面,人工成本的提高迫使企业实现升级。另一方面,收入的增加也提高了我们老百姓消费的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制造业和消费双升级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还有一个投资的方向刚刚我也提到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到底是什么需求?有很多方面,而且有很多个性化的需求,但我觉得一个比较大的方向是休闲需求,几乎是肯定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其他的国家,当收入增长的时候,实际上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在减少。我们现在常规的休假还没有,但我觉得未来休闲的时间和消费的增加肯定是大势所趋。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包括公共医疗、教育。 说一下公共医疗,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支出的水平,中国是最左边的,蓝颜色的是公共的医疗卫生支出,黄颜色的是个人的医疗卫生支出。这是中国、美国、法国、日本跟韩国。 你可以看到美国、法国、日本甚至韩国蓝色的都比中国要高很多,一般是要到6%以上,但中国只有3%,我们政府在公共医疗卫生支出方面占GDP的比重至少要增加一倍。个人的平均水平是3.9%,也有支出增加的可能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未来消费升级的方向非常明确。消费主导的经济跟制造业或者说投资主导的经济,最大的不同是后者更加倾向于多元化,多元化的意思就是定制化的服务,这是未来很重要的投资方向。 最后一个机会我觉得是资本市场的机会。 我的基本看法就是中国经济会从重资产转向轻资产,包括像今天上市的阅文,这家公司是相对来讲比较轻资产的行业,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过去的重资产要转向未来的轻投资、轻资产的策略。 在这样的策略上给我们金融机构带来的主要机会我觉得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租赁,我个人非常看好租赁行业,租赁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资产轻量化,是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其次,可转债、不良资产处置还有证券化这些方面都会产生非常好的机会。这些变化已经在发生,而且会进一步深度地发生,这可能是我们金融深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  总结 我在这主要是说这么多,主要是给大家简单总结一下。 第一,我觉得未来30年跟我们过去30年看到的会完全不同。我们在座的有不少投资非常成功,都是老司机,老司机未来会碰到新情况,新时代到底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就像我们之前并不明确了解供给侧改革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说新时代大家要有新的思维,要有新的逻辑。这是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新时代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真的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波折,我提到的风险有,比如说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赶超美国的风险等等。 第三,投资的机会应该侧重城市化,跟城市化相关的消费升级。轻资产是一个方向,制造业的升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最后还是要合理考虑我们自己的资产配置。我相信我们现在资本市场的开放会逐步推进。三年、五年之后,我觉得我们的沪港通、深港通,刚才巴曙松博士讲的特别复杂的图可能会进一步简化,简化之后大家就不需要受那么多的约束,就有可能比较好的在全球配置资产。 中国要从现在走向一个强国,很难想象中国的资本账户一直是封闭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过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资本市场是不开放的,何况我们未来要变成第一大经济体,所以说资本市场的开放是大势所趋。 资本市场的开放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贬值,因为人民币资产刚才也提到了,作为一个配置资产,全球投资者有很大的配置需求。中国GDP比重占全球的16%,但我们跟很多大的海外投资者交流,他们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可能也只有1%、2%左右,这也是未来资金流入的机会。 所以中国的资本市场开放,未来一定是资本双向流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十年我觉得是黄金的十年,祝大家首先保住自己的财富,第二,实现财富增值! 谢谢大家! [详情]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错过:决战港股深圳站议程公布
生命中有些邀约不容错过:决战港股深圳站议程公布

  来源:港股那点事 生命中,有些人,转过身,就从此陌路; 生命中,有些事,错过了,就再无挽回; 有些机会,是一生一次的! 有些邀约,是不容错过的! “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首场深圳站蓄势待发,格隆汇2017年将再度引爆内地与香港资本圈的投资风潮。 继2016年全国八场嘉年华系列峰会成功引爆港股市场之后,今年,乘着“港股通”与“H股全流通”的东风。格隆汇“决战港股”将再次起航。本年度“决战港股”由腾讯Fintech全程独家冠名,香港交易所全程支持。 老虎证券、华盛通、玖富证券、云锋基金、创新工场、IDG、红杉资本、天风证券、华泰金控、广发证券(香港)、中泰证券、腾讯自选股、腾讯理财通和腾讯微黄金合力协办。 新财富、HKIRA、中信证券、国金证券、南方东英、安信证券、安信国际、上投摩根、汇添富(香港)、大成基金和兴业全球基金全程战略支持。 战略合作媒体为新浪财经,本次亦获得腾讯证券、同花顺、东方财富网、e公司、创业家APP、虎嗅网、观澜财经、36Kr、金融界、中金在线、证券之星、摩尔金融、中国财富网等诸多媒体的大力支持。  “决战港股2017”活动将全程获得伟仕佳杰和宝龙地产的战略赞助。 接下来,首场深圳站 超重磅嘉宾名单隆重揭晓!!!! 巴曙松教授 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演讲题目 为人民币资产定价:人民币融入全球货币体系带来的变革趋势 巴曙松教授,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还兼任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银监会中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十三五”国家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等。 巴曙松教授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先后担任中国银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长、中银香港助理总经理、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等职务,曾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以及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担任高级访问学者,还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基础研究领域“国际经济金融结构”的首席专家。巴教授被誉为是2006-2015年中文文献经济学领域被引用频次最高的中国学者(《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7年)。 巴教授多次以金融专家身份参加中国金融领域的决策者主持召开的专家座谈会,并曾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先后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担任管理职务,是同时熟悉中国金融市场实际业务运作、金融政策制定以及金融理论研究的金融专家,在巴塞尔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资产管理(迄今已经坚持十一年每年出版一本年度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银行业发展与银行家调查(迄今已经主持研究并发布年度银行家调查报告中英文版八年)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主要著作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巴塞尔III与金融监管大变革》、《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年度报告等。巴教授曾获全球青年领袖奖(世界经济论坛,2009) 沈明高博士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 演讲题目:新时代的经济逻辑     沈明高先生2001年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在加入广发证券之前,沈先生曾任花旗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主管、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财新智库莫尼塔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        2012年,沈明高先生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具实力的30位银行家”;他带领的花旗中国研究团队在《机构投资者》杂志的“全亚洲研究团队”评选中于2014年排名第三,于2015年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领域中排名第三。沈先生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发展经济学、微观金融和转型经济等,并在美国《发展经济学》杂志、《经济行为与组织》杂志和《世界发展》杂志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但斌先生 深圳市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演讲题目: 穿越时间的河流与伟大企业共成长 但斌先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得中欧商学院EMBA学位。1992年开始其证券、期货研究与投资生涯,从业以来保持稳定出色的投资业绩。主要著作《时间的玫瑰》,被评为2007-2008年度最畅销经济书刊。        但斌先生为中国八大私募基金经理代表之一,并于2015年受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聘任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15位委员之一。 但斌先生长期致力于股票、期货等金融市场的基础研究,对投资哲学有深刻思考。作为著名的价值投资者,擅长把握结构性机遇及挖掘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其新浪微博拥有高达1126万粉丝,深受广大投资者喜爱。 李娜女士 云锋基金董事总经理 演讲题目:互联网新消费的未来 2010年初,作为创始团队加入云锋基金,负责TMT行业投资。负责投资的主要项目包括:搜狗(已退出)、阿里健康(HK0241)、陌陌(纽交所上市,MOMO)、大麦网(国内最大的娱乐票务公司,已退出)、VIPKID(国内最大的线上少儿英语培训公司)、小猪短租(国内最大的共享短租平台)、二更(国内最大的短视频MCN)等。 格隆博士 华人海外投资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 演讲题目: 中国经济90年: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格隆先生是华人海外投资第一平台--格隆汇创始人,金融学博士,首届新财富最佳研究员,国内首批出海投资者之一,拥有20年境内外跨市场投资经验,曾先后就职于国内三大基金公司与香港最大中资保险公司,分别担任研究总监与投资总监,管理资产规模过千亿,对A股、港股、美股等境内外各投资领域,都有丰富的经验积累以及独到的眼光与见解。 峰会首站,我们将带领36家优秀的上市公司汇聚一堂,每家公司将进行40分钟的路演及Q&A互动,各位机构投资者及高净值个人投资者将有机会与中国平安、中国石化、中国燃气、金蝶国际、龙光地产、安踏体育、康哲药业、丽珠医药、美图公司等广大投资者喜爱的港股上市公司,直接面对面沟通,我们将好公司,一网打尽。 路演公司名单 格隆汇的宗旨是让每一个个人投资者都能享受到最专业的研究服务,让每一个个体投资者的海外投资之路都不再孤单艰难。 生在这个港股大时代,见证和参与这个大时代,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荣耀。 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 深圳·东海朗廷酒店 2017年11月8日 [详情]

新浪财经与格隆汇邀您共襄盛会—“决战港股2017”
新浪财经与格隆汇邀您共襄盛会—“决战港股2017”

  曾记否,2016年底,格隆汇在全国八大城市举办“决战港股2016”—海外投资系列峰会,成功引爆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关注。随后,港股在内地南下资金的推动下,走势冠绝全球。年初至今累计涨幅30.28%,成功创出十年新高。 今年,格隆汇“决战港股”将再次起航,本年度活动,“决战港股”将由格隆汇主办,由腾讯Fintech全程独家冠名,并将邀请香港交易所全程支持。将获得超过30家金融机构、超30家国内一线媒体、超过200家港股优质上市公司的全程支持、覆盖和参与。将为国内海外投资者奉上年底港股投资的饕餮盛宴,值得您的期待。 “决战港股”获得老虎证券、华盛通、玖富证券、云锋基金、创新工场、IDG、新财富、HKIRA、天风证券、华泰金控、广发证券(香港)、中泰证券、腾讯自选股、腾讯理财通、腾讯微黄金、中信证券、国金证券、南方东英、安信证券、安信国际、上投摩根、汇添富(香港)、大成基金、兴业全球基金等众多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新浪财经将作为本次峰会的战略合作媒体,全平台展现峰会内容。 “决战港股2017”活动亦将全程获得上市公司,伟仕佳杰和宝龙地产的战略赞助。 上午聆听监管层(香港交易所)和金融大咖的投资分享;下午与众多优质上市公司高管零距离沟通,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精准捕捉未来的投资机会。 关于“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的最新进展,敬请持续关注格新浪港股官网(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新浪港股微信公众号、隆汇官网(www.gelonghui.com)、关注微信公众号“港股那点事”,参会人员报名入口将于11月1日前后开通,敬请期待。 活动排期 2017年11月08日(周三)深圳 2017年11月21日(周二)上海 2017年12月13日(周三)北京 2017年12月20日(周三)广州 活动贯穿11月-12月,欢迎国内广大海外投资者莅临参会。[详情]

小调查

微博推荐

更多

联系我们

Tel:0755-86332033
E-mali:business@gelonghui.com

报名参会

新浪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