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10:29 新浪港股

  “云锋有鱼杯”港股模拟大赛火热开赛,报名交易即有可能赢取60万大奖!【点此报名】

  新浪港股讯 11月8日,由格隆汇主办、新浪财经承担战略合作媒体的“决战港股2017海外投资系列峰会”在深圳举行,以下是国泰君安国际路演实录:

  严一力: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为大家介绍国泰君安,代号是2611。因为今天确实时间比较有限,所以简单讲一下公司情况,今天也是请到了公司的CFO李光杰先生,之后会跟大家进行问答环节。

  一、公司介绍

  简单介绍一下公司情况,我们从上面看到,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样,从1995年就在香港上市,2010年上市,到现在22年的时间,当中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从2011年到2016年复合增长是30%左右,净利润的复合增长也是非常高的。不单是财务数字增长非常快,业务多元化程度也是越来越多,一开始我们只是做经济,现在我们有金融产品、孖展业务、资产管理还有投行业务,所以这几块的增长非常高。母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控有我们65%的股权,母公司投资我们的时候是几千万的净资本,到现在是80多亿,母公司的投资回报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我们最后我们的受益人是上海市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这一块。

  投资还有一个亮点,去年拿到了标普和穆迪投资级评级,这个对于我们今后资本中介业务当中的资本成本的降低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今年年中这两个评级也是调升了我们的评级,所以下半年的资本成本还会降低。

  说到母公司,国泰君安证券在国内应该说从规模上是数一数二的,研究团队也非常强大,国泰君安国际是作为国泰君安证券的国际化平台,如果看客户的基数的话,母公司是1200万,我们现在是账户是13万,所以这大概是1%的占比,所以未来可以看到从母公司这边转接过来的潜力也是非常大。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像我们的客户大多数都是以国内背景的投资客,其实国内出来的投资客一开始不一定对高盛、美林非常熟悉,反倒是对国泰君安国际这个品牌非常熟悉,这也解释了我们90%的客户都是以国内背景为主的。

  我们的管理团队是非常稳定的,主席阎总和CFO李总加入到现在已经17年时间。公司配套的鼓励、股权机制也非常完备,所以员工也能感受到鼓励机制带给公司的活力。

  二、公司业务

  简单讲公司的业务,我们一开始最早是经济业务为主,但是在发展22年之后现在有贷款及融资,其实就是香港做的孖展业务加上企业融资就是投行业务,金融产品和做市是近两年来新的业务。资产管理在2015年慢慢加入到整个投资组合当中。孖展融资占到了51%,是一个高增长业务。另外企业融资和金融产品这两块的占比将近32%,跟上市时候的20%相比增加得非常快。反过来说经济业务刚上市的时候是占比57%,每年有一个增长,但是企业融资和业务产品增长率非常快,所以整个占比就下来。

  三、财务状况

  回顾一下过去几年的财务情况,我们是一家高增长、高派息,高持续性的一家公司,收入复合增长是在29%,总资产增长也是非常快速,派息也是在50%以上,我们在下半年派息比较多,但是今年上半年业绩非常好,财务状况也非常不错,应该说我们对未来是比较有信心的,所以我们就提高了派息比率。

  上半年的业绩创了历史新高,特别是收入、净利润、中期利息股息、年化ROE都是创历史新高,总收入同比上升29%到15.6亿,净利润上升到34%到7.26亿,中期股息是派息率是46%,因为在下半年会派得多一些,但是今年中期应该说财务状况非常好,所以我们对未来也非常有信心。

  上半年增长最主要的驱动力是三块,第一是企业融资,就是投行业务。第二是金融产品,第三是经济业务,因为经济业务上半年港股非常不错,所以我们也是相应去收这一波增长。另外成本的管理也是做得非常快,我们跟自己比,跟去年同期是47%,总的成本除以总的收入,去年是47%,今年上半年是44%,我们没有跟行业比,如果跟行业比的话一般是在60%左右,应该说成本一直控制得非常不错。

  公司上半年的收入分布上:今年上半年,贷款及融资41%,企业融资和投行的收入占比也是非常高,将近占到40%的比例,这两块的收入增长非常快,而且未来几年增长速度还是会持续

  成本收入比和财务成本,刚提到成本收入比是44%,财务成本上半年降低了5%,但是这并没有完全反映出来评级的提升对我们财务成本的影响,下半年我们会做更多的再融资,把旧的贷款用新的评级做再融资,所以成本相应会更低一些。

  股本收益回报率一般在行业当中是比较高的,一般是12%以上,今年上半年年化是达到了16.4%,相信在所有的券商当中也是算非常高的位置,我们对于今年的ROE的期望还是在15%左右,为什么我们会比较有信心,应该说杠杆是3.4到3.5倍,同行是四到五倍之间,而且我们建议重新计算,因为总资产还有代客持有的资产,把这些资产去掉之后,我们的杠杆只有两倍多一些,所以空间是非常大的,大家也知道杠杆和ROE之间的关系是比较紧密的,所以杠杆未来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

  四、业务板块

  今年上半年投行在财富管理,在信贷,在金融产品几个方面增长也是非常快,上半年投行做了7个IPO项目,债券发行做了30个,同期相比是做了17个,增速也是非常快,而保荐人做的交易数量一直在香港是排名第一的。第二个是财富管理业务增长的非常块,今年上半年引入了母公司的财富管理品牌,相应搭配做了一些非常不错的融资的优惠,所以上半年可以看到其实四月份刚刚开始推出,六月底仅仅三个月专业投资者也就是可投资资产是在800万以上的,数量是增长了1.25倍,所以这个对我们来说也是比较乐于看到的。相应上半年新客户平均资产节余是4倍,到了800万港币。

  信贷业务。信贷业务对于我们未来资金成本应该说下降是非常有帮助,因为当中有一些贷款的业务,其实是做一个资本中介的服务,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资金成本非常重要。

  从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也是非常不错,从我们客户的情况来看,个人投资者还是占到了78%的占比,网上交易占到80%,因为从2003年开始就有网上交易平台,所以到现在已经将近有14年时间,所以我们每年网上交易的系统都有更新,所以整个的用户体验也是非常不错的。按地域来看,投资者在我们这边不单可以买港股,还可以买美股,深港通、沪港通,还有其他国家大概是20多个国家的交易。都可以直接交易,这也是我们平台吸引力所在。

  财富管理对于我们高净值客户的增长效果,上半年是平均资产余额是将近800万,同期相比是提升了4倍这样的水平。投行业务上半年也是增长得非常强劲,主要是IPO和发债这一块,上半年IPO完成7个,去年同期是6个,债券同期是30个,去年是16个,增长也是非常不错。IPO的项目中第一是公司的上市完成得非常好,母公司是上半年最大的筹资金额,第二是九台农商行这边,是香港上半年第四大的筹资金额。这两家对我们上半年IPO收入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债券发行的情况,上半年债券发行业务做得非常多,因为我们跨的行业很多,像当代置业是房地产公司,还有香港航空,还有地域划分也非常多,当代置业是国内的,但是香港航空和英皇是香港的,很多人担心发展委收紧怎么办,其实对我们的影响不是非常大。

  上半年还有一个做的大家比较留意的,就是孖展业务就是融资业务的调整,因为上半年一路以来的马展增速速度非常高,但是在深港通开通之后,小股票的增长并不是非常大,所以我们就在年初的时候提出了主动去调整孖展余额的比例,通过很多的方式去调整。比如说之前融资的利率是7到8,4月份开始根据股东的流动性和市值设置定价,去年上半年整个收入是有些调整,但是这是我们看到的,所以在这之后报告也可以看到小股票进行了一些拨备,这也是上半年先于其他同业做到的点。金融产品这边还是增长的非常迅速,上半年上涨了68%,我们预计金融产品在未来两三年还可以翻一番。

  对于未来行业的机遇还是比较看好的,特别是A股纳入MSCI之后,因为我们的研究所跟A股研究所可以共享研究报告,所以对于境外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想去投资A股或者想更加了解A股,也可以从我们这边获取研究报告,所以对机构客户这一块的增长也是有帮助的。同时我们非常看好海外的资产配置,特别是高净值人口的资产配置,可能有一点大家没有意识到,其实在2017年中高净值客户56%的人已经完成了海外资产配置,所以这是为什么去年推出财富管理之后,配套了比较不错的融资优惠之后,高净值客户的增长非常迅速。所以我们还是认为短期内,虽然大家也看到资本管制对于资本出境确实是有影响,但是境外已经有一部分的高净值人口完成了资本配置,比如说UBS或者美林这种大行的,在三千万以上享受不到一个比较好的服务,但是我们瞄准的是800到2000万的消费人群,而且他们对于我们整个团队都是讲中文的团队,也是非常服气,所以这也是非常好的我们服务他们的机会。

  我这边介绍就到这边,请母公司的CEO执行董事李光杰跟大家进行问答环节。 

  李光杰:大家现场有没有想要了解的?因为今天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上半年整个港股上涨接近30%,证券板块上涨都是5%左右,所以说不定这是就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时点。

  提问:港股现在的IPO相对来说,国泰君安在国内的IPO还是举足轻重的,但是在港股从占比来看没有多少占比,公司的储备怎么样?今后发展的规划怎么样?因为这也是港交所制度和配合,公司这方面有没有考虑国内的某些项目能不能放到港交所上?跟咱们公司这一块的业务结算是怎么样的? 

  李光杰:首先投行香港公司已经做得非常强,因为过去三年从推介上市我们都已经是连续三年第一名,香港的投行跟国内投行是完全不一样的模式,国内基本的通道是非常有限的,只要能够上去的话,其实国内券商在投行上参与赚的钱并不多,很多人做三五年之后成功率很低,整个团队跑十多家的同时,最后跑出的就那一个,在香港投行为什么能收费比较多,投行做文件工作收费不是很多,财务顾问费一般是几十万美元,其实收费投行并不多,真正后面的承销部分,因为香港投行承销费一般在两点五到三点五的分成。假如一个项目资金量比较大的话,投行一个项目可以赚几千万。国内企业选择到香港上市一直都是一个讨论的焦点,因为国内相对来讲集资金额远远多过香港,但是香港只要盈利达标,整个上市过程中大概是半年没有问题,因为香港很多上市只要能够卖出去,很多公司会找像我们这种公司,为什么我们过去三年可以做第一,就是因为我们有比较大的客户基础,我们1995年成立,这么多年累计了一定的客户群,股票销售的时候跟同行相比有一定优势。你刚才说到我们总公司在推介项目上,他们也给我们做了很多的贡献,就像刚才在投行里提到的项目九台农商行,这是吉林分公司给我们推荐的,因为我们跟母公司的联动一直都有合作,客户选不选择到香港集资是他们一直以来的选择,因为你在国内选择上市,集资就会好很多,但是有不确定性。在香港你先上市,拿到上市资本之后再通过你的经营,在业绩上反应吸引投资者,这也是一个选择。 

  提问:未来几年这方面的规划?香港这边的业务怎么扩展?

  李光杰:大家可能看到投行这方面过去五年,应该基本90%的新IPO公司都是来源于国内的,所以这种形成下中资券商在投行上是有话语权的。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或者过去一段时间十个投行项目里有九个是中资券商参与,所以我们做投行一定会有优势,首先国内有一个比较大的平台,他们的三百多个营业户户,会给我们提供很及时的信息,所以我们投行管理,香港投行已经作为国内投行的一部分了,我们的投行的CEO基本都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国内总部上班。

  提问:跟国内的团队,比如说国内是承揽项目,咱们在香港发行承销,内部的分配机制大概是什么样的比例?

  李光杰:分配机制主要是看不同的公司,很多时候做项目的时候,前期有一个财务顾问,你看我们投行是有三块,一个是承销费用,还有财务顾问,财务顾问是一个企业决定上市,就已经给他们股权结构还有激励机制,都已经参与了,至于客户最终选择到美国上市,到香港上市还是到A股上市,要根据选择做不同优化,所以介绍之后一定会选择做不同的优化,再做最后的分成。这个分成我估计达到五五。

  提问:想问互联互通之后,像过去把资产转到海外,现在互联互通以后,很多A股可以通过国内的券商买回港股,这是不是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第二,因为A股的IPO也开始常态化了,会不会对港股的IPO有什么影响?H股的全流通您认为对香港的IPO有什么影响? 

  李光杰:第一个问题,我认为是一个中性偏好的,很多投资者可能通过互联互通可以直接买到大部分的港股的股票,但是我们的账户购买的品种是远远不止于港股,我们收入构成里面2016年有四分之一的佣金来源于美国股票,证明国内参与海外投资也走得很前了。为什么很多高端的投资者不单选择在国内通过互联互通去买港股,首先买卖成本相当之高,一来一回,换汇成本就占了不少的空间,而且假如人民币在贬值,通过这个方式是做不到抵抗人民币下跌的,因为最后卖掉港股之后,同时第一时间就必须要换成人民币,你在海外开一个账号,不单买港股,可以买很多股票,还可以买全球20多个主要的市场,他们的期货,也可以买保险产品,外汇产品,也可以买今年上半年非常好的结构化产品。因为香港今年上半年像很多债券的结构化产品,1到6月份很多产品的回报是30-40%,而且是非常稳定的,大部分是地产债券的回报。我们有个客户,他们的产品只是上半年三四个月就卖了200多亿,假如你不是只是买港股,通过深港通你的选择性就非常有限。因为在上半年整个大股票的走势还是不错,但是当你遇到一些熊市的情况下,想参与美国股票,想做空股票,就相当于会丧失这个机会。还有关于你刚才你讲的H股全流通,我们认为对我们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之前有很多投资者对他们的标的是非常有兴趣的,基于很多时候是不流通,其实有很多收购兼并,这次好像众安是第一次提出来做这个,你看众安真正的市值,流通盘只有60亿,这是比较小的,大部分属于不可流通,假如说在海外的重大并购,只能买30%以下,一旦全流通的话就有点像当年A股的全流通一样,这是非常大的机会,尤其是对中资同行,有很多收购的机会。 

  提问:你刚才讲涨了30%,证券也涨了不少,您认为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注意到在香港的中资券商最大的就是我们和海通,我看他们发展很迅猛,甚至很多地方超越我们,我们有没有什么应对? 

  李光杰:首先港股今年上半年上涨基本像腾讯、平安大股票上涨,银行应该也有20-30%,因为我之前一直做路演,很多投资者是认为券商受到这种互联互通包括加息周期,可能他们普遍不看好,其实按照我们业界,不管海通还是我们,国内大部分券商在香港都已经有分支机构了,因为我是2000年去香港,那时候去的时候还是少数派,那时候是80-90%是垄断在外资行手中,这一两年中资券商的话语权越来越高了,首先是投资群体,整个香港交易所有50%以上的交易是来源于国内的投资者,所以以后国内投资者话语权越来越大,我们也感觉到我们的经营环境是从来没有这么好的,你看我们不管每一个板块,经济业务整个市场上半年交易量是增加了13%,我们公司增加了55%,这就说明我们是完全跑赢整个市场的。还有你刚才说到同行,像我们这种中资券商第一梯队都是我们跟海通,我们两个是完全不一样的经营实体,你看我们是从2010年上市到现在,每年维持30%的增长,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可能你说到的有些同行超过我们的应该是收入规模,收入规模有时候不是真正的回报,因为上市之后,我们只在市场上集资过一次,母公司投了3980万,到现在我们累计给他们80亿,这是我们赚回来的,ROE这个市场上金融机构很少达到15%,而且为什么我们上半年有一个比较大的转折,以前是纯经济经营商,你的收入利润跟佣金、利息完全高度相关,以前这两块占了60-70%的占比,经过从2016年开始,我们做了很大的转变,我们是往国际投行的转变,所以你看到我们的投行业务、结构化产品的业务,占比已经到了60%的规模,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因为2013、2014、2015年,ROE一直在下降,每年大概下降1%,这就是反映了中资券商在香港的竞争,因为在汇率和利息上必须做让步,从2016年做了结构化转变,又开始一个拐点,今年上半年达到了16.4%,这应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我们觉得未来的两三年还是很有信心保持15%的派息指标,在同行里面应该算是比较优异的。至于你说到的业务,投行也说到进入A股的交易量,前几天比较好的时候达到1000亿,我估计有一半的交易量是假的,因为香港前15名的大投行,做了很多结构化产品,进行对冲的时候

  对当你买入的时候,他就必须在市场上买正股,这里面来回的交易量非常大,这部分是完全没有利润贡献的,而我们上半年55%的增长,这是完全真实的。

  提问:今年孖展风控收得比较紧是什么原因?财富管理业务上未来是什么思路?

  李光杰:首先孖展这个我们一直在做路演,在2016年底的时候有意识做这个风控,有很多中资券商在借贷上遭受了损失,而我们很早以前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阎总在去年就提出,流动性差的股票全面退出,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孖展余额下降了10%左右,我们做了很大的结构性优化,因为中资券商竞争无非就是不太好的股票孖展,像真正好的股票,像腾讯这种根本不需要去中资券商花6-8%的利息去借钱,所以这种情况下,因为整个中资券商的竞争很多小的股票竞争很激烈,我们利用这个机会主动推出了,以往这部分占的是50%,经过这段时间的优化,到了今年中期,这部分已经不到30%了,就是我们对一些比较流动性差的股票,基本就是选择了退出。

  为什么我们去做这个事情也是为了配合我们的财富管理,你看我们是收回流动性差的股票,收了接近30亿,但是我们的下降大概10亿左右,我们增加了很多,包括腾讯、汇丰、中资银行的贷款,这里面今年上半年已经增加了20-30亿的规模,所以一来一回下降只有10,但是结构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富管理方面,国家外汇管制对很多投资者,就是新增的投资者到海外投资是很大的曲线,即使你开了账户,他们也没有一个钱去进行,但是我们知道在海外中国投资者已经拥有了很庞大的资产,而且大家可能没有发现,现在很多企业到海外上市,包括阿里,很多在美国上市,其实他们这部分的资产一旦减持,是非常庞大的金矿,现在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不管是香港还是海外,一旦减持之后,这部分资产就是未来一个很大的财富管理开发对象。今年上半年我们只是从4月份开始做财富管理,短短的两三个月,我们已经吸纳了600多个,到了最近9月份,这部分客户已经有接近1千个,这部分对应的资产是不少于800万港币,相对于我们是上百亿的资产规模,这东西是很可观,基于这个财富管理上面可以做很多业务,可以卖保险产品、结构化产品,还有一些理财产品,这是要比正常的二级市场的交易利润高得多的板块。

责任编辑:白仲平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