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红烛基金创始人、秘书长李娟出席并以《为了让红烛的坚守更有意义》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发生改变。我也是因为这一年发生变化,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年末的一天和朋友聚会。席间一位朋友提到生养他的村庄,这些年唯一没有变化的是村小老师,他们的身份从过去的“民办教师”变成“代课教师”,工资从过去的每月十几块变成一百多块,这些乡村代课教师生活艰苦,又没有机会学习深造。他感到很痛心!三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乡村教师的现状似乎还停留在过去。朋友对我说:“李娟,你是我们当中最具备条件的,你能不能挑头为乡村教师做点什么?” 朋友说的现状是个案,还是普遍,我有些疑惑,于是我在网上查阅到了大量反映乡村代课教师生活现状和困境的信息。尤其让我震惊的是,我看到一本叫《国之痛》的书,书中反映的代课老师的现状让我夜不能寐。我决定去偏远的地区看一看,我要了解最真实的代课教师现状。 2009年的正月十六号,我选择了这样寓意吉祥圆满的日子启程,去了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等边远的地区。 调研的第一站是白云村小学,因为留守儿童无人接送,白云村小学是当时没有被“撤点并校”,侥幸保留了下来的。说是小学,其实不过就是只有十个孩子的教学点。这十个孩子分属于三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只有一位老师。这间教室是每年300元租借的老乡民房,屋子里安放着按当地人习俗给老人准备的寿材。竹篱笆外面敷的一层薄土,随着风吹日晒大多已经脱落,冬日的寒风几乎没有过多的遮挡,就这样刺骨的吹进教室。我看到孩子们冻得通红的脸和满手的冻疮。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刺痛我的不仅仅是这样的条件和孩子们的可怜,和伍理才老师交流之后,我崩溃了!因为做代课教师工资微薄,伍老师的儿子因为从小患病,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8岁时突发离世……。儿子去世后的第二天,他来不及收拾自己悲伤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到学校上课。当走进教室看到和儿子一般大活蹦乱跳的学生时,他再也忍不住趴在讲桌上大声痛哭,孩子们也抱着老师哭成一团。他说这是他从教39年来上得最艰难的一天课!听完这个故事,我蹲在地上哭了很久,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可以去安慰这位父亲,我有些后悔不该让伍老师回忆这段往事。我唯有用痛哭平复我的心情,向伍老师致歉和致敬。 这次的调研对我的震动是巨大的,当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我发现伍老师不过是千千万万个乡村代课教师的缩影。代课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教师群体,他们在特殊时期弥补了乡村公办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虽然他们有限的知识储备可能还达不到一个合格的教师水平,但他们身处基础教育的最底层,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了农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因为没有在编身份,他们无法享受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同工同酬,大多生活困难,举步为艰。物质的匮乏、身心的疲累与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形成巨大反差,他们仅仅靠着良知与责任艰难前行。在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的是清澈如水的光芒,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而在这些代课老师脸上,看到的却是对家人的无限愧疚和无奈,看到的是对未来的深深迷茫……。我看到太多,却无法言尽一切 一开始我也无法理解或苟同这种被称为奉献的东西,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我问伍理才老师:“您为什么不放弃”?他告诉我:“面对家庭的困难我也曾想到过放弃,出去打工。但是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无法拒绝。如果我不教,这些孩子们怎么办?”后来,当我面对无数这样真实鲜活的生命,我终于明白他们最朴素的情怀,这就是他们坚守的的理由。 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些乡村老师,他们是千千万万个乡村儿童的引路人,他们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红烛!他们理应受到尊敬和爱戴。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对乡村儿童来说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因为在现阶段的农村,只有他们才留得住、扎得深。过去离不开他们;未来,更需要他们! 要让代课教师有尊严的活!我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帮不到他们,但多一个发声,就多一份力量。只要有人听得见,他们就有希望!就这样,2009年,以“帮助老师就是帮助孩子”为理念的公益基金成立了,名字就叫红烛。红烛基金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集社会各界之力帮扶那些扎根乡村的代课教师,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教学素养及教学技能、唤醒他们生命的自信与尊严。 早期,红烛的公益方向偏重于针对代课教师的扶贫帮困,当时我们发起一个“春千元温暖计划”,就是在过年的时候给家庭困难的乡村代课教师每人发一千元的春节慰问金。 我们去过的代课老师家基本都是家徒四壁。古尧小学的莫济伟老师说,他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已经三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因为有了这一千块钱,他终于可以和八十岁的老母亲一起过年了;门屯小学黄常增老师说,本来他已经打算放弃教书出去打工赚钱,这一千块钱让他感受到了温暖,让他感受到了坚守的意义,于是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计划,安心扎根乡村的三尺讲台。 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感动到哭。记忆特别深刻是一次在田林县的发放现场。一位中心校的校长突然走到中间,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含着眼泪说:“我是一位中心校的校长,今天带我们中心校的代课老师过来,我太感动了,这些代课老师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来关心他们。” 一千块真的不多,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但对于这些代课老师来讲,他们说这是第一次拿到“巨款”。更重要的是,这一千块钱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认可。班爱花老师说“钱多少不重要,有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认可,再苦再累我们也觉得值得。” 2015年我们在凤凰县慰问时,隆久金老师告诉我们说:“因为红烛千元温暖行动的影响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我们的工资涨了一倍,教育局还给我们这样一师一校的学校标配修建了新校舍。” “春节千元温暖行动”我们执行了6年,共计资助代课老师1798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随我们深入一线实地采访报道,因为这样的呼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也加快了代课老师转正的步伐,1500多名代课老师因此而转为公办教师,许许多多乡村代课教师的命运得到了改变。 除了千元温暖计划,我们还为无力承担孩子学业的代课教师寻找资助方;为改善村小教学条件,我们捐建校舍、建电脑教室;为让师生能用上热水,我们安装太阳能等等。除了扶贫帮困和硬件设施改善外,从12年开始我们还对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015年,我接到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李科长的电话。他告诉我因为红烛持续三年在当地的培训,当地的乡村教育质量连年提升,孩子们的成绩已远远超过巴中市其他县区。也因为红烛在当地的影响力,推动了当地政策的调整。全区八百多名乡村代课教师全部转正。听到这个消息我惊讶而欣喜!更惊喜的是,除巴中外,广西、甘肃的几个市县,凡是获得过我们培训证书的老师,在评级评职中都有5~25分不同的奖励政策。 除了在当地为乡村老师开展培训,我们还请老师们来北京参观学习,圆他们的北京梦。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也作了报道。通过在北京的学习,很多老师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有了自信。龙歪村小学的宋利教师,她的教学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县、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但每次转公办考试,都因为面试紧张,一直未能通过。2014年暑期参加完北京的培训后,克服了心里的障碍,第二年就顺利地通过各项考核,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投入,随着精准扶贫的力度,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乡村代课教师或通过考试、或因为政策调整,绝大部分已经逐步得到解决,转为他们梦寐以求的公办教师。身份虽然已经得到改变,但我们更清楚,这些乡村教师是缺乏教育资源的一批人,他们接受的教育有限,培训的机会又少,知识老化,已经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为他们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势在必行。因此,从17年开始,我们集中了公益方向,主要针对这些乡村教师开展培训。 我们的培训慢慢凝炼成“爱国、平等、尊重、承担”的红烛精神。在我认为,所有的坚守和奉献,无不因为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才会有心甘情愿的承担,才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为有了过去六年的培训积累和经验,再加上近十年的公益历程,我们深知乡村教育缺什么,乡村教师需要什么?红烛培训可以说是专门为乡村教师量身打造的,他们的底子薄弱,需要从实际现状出发。因此,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基础课程以外,还涵盖了包括班级管理、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国学、国防等内容。培训方法在提升理论的基础上,更侧重实操性,让老师们能学以致用。另外,红烛的讲师必精挑细选,他们不但是一线专业技能一流的教师,对帮扶乡村教师有着朴素的初心,且有着自己独特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 今年暑期,我们在成都举行十一个区县220位乡村老师的培训时,有两天因为电力故障停电,我们的讲师在没有话筒、没有PPT显示的情况下,展现了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偌大的培训会场虽然闷热难耐,但却没有一位老师退场。我记得有一节课是刘学平老师讲的《语文任你玩》,他是我们十二期培训一期都没落下的金牌讲师。他通过让两位老师上台做游戏的方式,指导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来写好作文,怎样打开教学思维让课堂变得生动精彩。刘老师的课让老师们醍醐灌顶 “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为了将培训再落实,我们还有每周六晚上的线上培训课程来巩固老师们所学的知识。讲师们也会线上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很多老师还将我们培训的课程内容和红烛精神总结,带回学校给其他老师做二次培训。红烛培训,被乡村老师们称之为是永不结业的班集体,是刻进骨子、融进血肉里的培训。我们不仅收获了学员老师们发自肺腑的感谢,也收获了教育部门的认可。 荣获19年全国模范教师的黄玉英老师说,这是她从教三十来年,参加过最正规、最打动人心、最有效的培训。河北青龙县教体局的李局长在培训总结上说:“红烛的培训是实实在在的培训,是接地气的培训。”李局长还号召老师们学习红烛精神,发扬红烛精神。培训也重新燃起了老师们的教育梦和对使命感的认知。樊梦萍老师在培训结业晚会上说“我们那的年轻教师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我也很迷茫,不知道是不是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参加完培训我有方向了,乡村教育需要我们这些年轻教师。” 一转眼,红烛十年过去了。这十年经历的太多,无数的人和无数的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5个省、91个贫困区县、5000多名乡村教师、1400多所村小、近10万学生受益。无数的老师命运得到改变,无数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无数的他们逐渐打开视野,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敢于承担。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全国各类比赛并获奖,有的还被选为村干部,有的反哺做红烛的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像一开始提到的白云村伍里才老师,他早已转为公办教师调到了中心校任教,白云小学已不复存在。他受红烛影响,发愿做红烛人,这些年他通过我们搭建的企业家平台,已经为115位当地的贫困学生找到一对一的资助,累计资助款项150多万元。他也多次获得省级和市级的荣誉和奖励。北更乡中心校的蒙晓梅老师,她现在已经成长为十九大党代表,她说“我缺的,红烛有,只有红烛需要我,我随时待命。”作为红烛的铁干志愿者,她一直扎根村小坚持志愿服务,用她的故事和精神去引领更多的老师。 十年红烛,从一开始关心乡村代课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尊严;到第二阶段,替乡村代课教师发声,引起社会关注,帮助他们寻找机会,促进代课老师的转正,解决他们机会的不平等;到第三个,也就是现在的阶段,让他们接受到优质的培训和讲师资源,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帮助他们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每一步每一程都有无数人和无数的力量在推动前行,这是无数红烛人共同的照亮。十年红烛坚守就是为了让乡村教师这一支支红烛的坚守有意义、有温暖、有尊严。这就是我和红烛人终身的使命和坚守的意义!为了这束光,能照得更远、更亮,希望你一起来参加,为教育、为孩子、为希望![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教授李光伟出席并以《把糖尿病关入牢笼》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是位医生,我行医已经将近五十年。在这五十年的历程里,我见过无数的让我高兴和让我为难的事情,但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给病人看一次病,然后好几年他就不用再治疗了。 最近有一个河南的小伙子来找我看病,他得的是糖尿病,很轻微的糖尿病。我就很奇怪:河南有那么多的好医院,你为什么不去到那儿看病呢?他说因为我爸爸十五年前得糖尿病,到你这来住院两周,然后到现在十五年,也不打针,也不吃药,血糖都是好的。我得了糖尿病以后,我爸爸告诉我,你一定要到北京去找李大夫! 我也碰到好多让我非常为难的事情,我最害怕的就是肥胖的糖尿病病人。我见过一个病人,也有肥胖,也有糖尿病,也有高血压,三年心脏放了两个支架,七年时支架都放不成了,就得要搭桥,然后过了几年又因为糖尿病烂脚指头,脚掌烂一个大窟窿,好多年都不愈合。我们问他任何的事情,他脸上都毫无表情,你看他无助的眼神,谁都心里头非常的难受。老的糖尿病人肥胖了很多年,控制饮食他也控制不了,增加运动也运动不了,所以说我们医生最为难的,就是这些病人。这不是一、二人的事情,我们中国有1亿多的糖尿病人,还有将近1.5亿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的后备军就是拼命的要挤进变成糖尿病的队伍。 糖尿病给我们造成危害,一个是寿命要缩短10年,另外就是遭罪。他得心梗一次以后,他就害怕第二次,因为第一次把命保住了,第二次就难说了;然后他的脑卒中、偏瘫,一次脑卒中没偏瘫,他得两三次脑卒中,最后他偏瘫了,有人喂他就吃饭,每人喂就不吃饭,你说能有什么生活质量。 那么,在30年前我们就去大庆这个城市做调查,我们发现有630例新得的糖尿病人,是喝糖才能诊断的糖尿病病人,从来没到医院去看过病。这些人在30年里有58%的人都去世了;我们还有一批血糖完全正常的人,30年才有30%的人去世,所以单独就一个高血糖为标志的人群,就把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就分的特别的清楚。 我是一个内分泌的医生,天天看糖尿病,但是我在2010年,我65岁的时候,阜外医院的院长请我去给他们成立一个内分泌科。因为他们那里心脏病的病人,很多人都有糖尿病,而他每年要有2000多次会诊,我一看不得了,每天要吃20片药的病人多的不得了,但即使这种治疗也没有阻挡住糖尿病害人的脚步,反而掏空了大家的腰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到处可见。 脱离糖尿病的苦海有希望吗?有希望!我为什么这么有底气跟大家说这个话呢?就是因为有叫“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它是在30年前发生在大庆市。当时为什么要到大庆去做这个“糖尿病预防研究”?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外国人说中国是贫油的国家,我们石油工人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80年代国家在大庆就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就有全国各地的包括兰州、克拉玛依、四川的石油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十几万人,还有几万十几万的复员军人都转移到大庆去开发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当时油产量占全国一半的石油产量,所以大庆人对国家的建设就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国家对它的回报是什么?就是在当时我们还拿粮票、油票、肉票,饼干票去买食品,买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在大庆已经开始工厂发油、发糖、发粮食,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但是后来人拉肩扛的会战时期过去以后,好多人都退休在家买一个黑白电视,在家吃好东西,开始长胖。先胖先得病,先富裕起来的人先得病,所以这个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糖尿病能不能被预防,它这么害人,我们能不能预防糖尿病呢?在当时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糖尿病病能不能预防。我的老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的老主任潘孝仁教授,他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时候,他说要做一件全世界都没做的事。他认为他做基础的脂蛋白研究,它超不过外国人,因为外国人又有钱基础又好,他要做什么?他说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不知道糖尿病能不能预防,我们在中国要做一个糖尿病能不能预防的研究,要给全世界做一个榜样。 我们当时从卫生部就申请了5万元人民币,开展了全世界第一个用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大庆研究”对全世界的贡献,就是在全世界,包括欧洲、美国开的所有的糖尿病大会,每一次都得提到中国的“大庆研究”,因为中国的大庆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这个研究开展以后的十年,美国人才做了跟我们同样的研究。在中国的大庆研究10年以后,全世界就有了一个糖尿病预防研究的热潮,但是总体来说我们中国的大庆研究是带头羊。我们的研究者当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了一些讨论,然后30年前一个上午10点左右,我们就到了大庆,包括我的老师、包括美国的一些专家、还有大庆市的一个院长胡英华教授,在大庆开始做糖尿病预防研究。 我们做了好多的研究的方案,因为全世界没有先例。我们到底怎么做?要做多少人?做多长时间?我们最初设计要做八年,但是我们做了六年的结果就轰动了全世界。 当时大庆有28万成年人,我们做了11万人次。就是他吃完饭以后做一个血糖测试,超过6.7,我们认为就高一点,然后这些人一共5000人,我们都给他喝糖以后,做糖耐量实验、测空腹一小时、两小时的血糖。当时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标准挑出来一部分是糖尿病,一部分糖尿病的后备军,还有一部分是好人,是做对照组的。然后我们要培训我们的医生,因为要标准化,所有的研究都要标准化,我们把当地三十三个诊所的医生都叫来,培训他们怎么去问病人、怎么去动员他们、怎么抽血、怎么喝糖,就办培训班,还有开病人的座谈会。 我们怎么去做干预?因为糖尿病是吃的多,运动的少,然后就得糖尿病了,所以说我们想让你少吃点、多活动点可能就会不得糖尿病了。当时我们研究经费特别少,我们不可能买药去做干预,然后就生活方式干预。这种方式干预,你让他少吃饭,多干活,他干吗?非常的困难,我们就要中等程度的生活方式干预,就是说你先我们规定的一个量,然后的话不限制,再多做也行。太厉害的生活方式干预他不接受,受不了,一天让他又少吃东西,什么都不让吃,他也不干,老运动呢,他说我一天干活挺累的了,我也不能做那么多的运动。所以说中等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每一个小组做教育,然后我们非常的简单,我们分饮食组、运动组,饮食加运动组、还有一个对照组。饮食组,胖子跟瘦子有点差别,瘦子少吃糖少喝酒,胖人的话就限制一天要吃多少热卡,另外还有少吃油,要降低体重,一个月降低二、三斤体重,这是饮食主;运动组每天至少做一个运动单位的运动,大概消耗80千卡的热量,但是你做一、二、三个单位量都行,我们不管,但是至少做一个;饮食加运动组,就是饮食做一点,运动也做一点,给那种太严格的饮食也做不了,太严格的运动也做不了的人。然后我们就开始做干预,运动有运动强度大的,有运动强度轻的,运动强度要比较大,就做10分钟就行,运动强度比较轻,比如遛弯散步,你可能就做30分钟就行,你愿意选哪种都行。 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全世界都如此。你要去让他做这个干预,你说了他没听见了、听见了没理解、理解了不执行、执行也坚持不了几天,所以我们必须得在第一年里有10次的教育,就面对面的去问他你是怎么吃饭的、你是怎么运动的?第一年要10次,以后的2~6年里就是三个月一次,然后半年一次,以后每两年一次。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嘛,你老跟他见面,他也不好意思了,然后他就形成习惯了以后,就一直可以长期坚持。所以我们做了本来要八年才结束,我们到第6年一总结,发现无论胖人、瘦人,运动、饮食、和饮食加运动组,全都比不干预组要好,糖尿病能下降40%左右,无论胖人、瘦人全都得到了好处。 不光是六年得到了好处,以后我们又做了二十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到第20年的时候,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下降。少吃饭多活动,除了在你干预期间的预防糖尿病以外,在干预以后有些人养成一个好习惯了,他这一辈子都得到好处。这个研究我们在中国是很成功的,但是美国、芬兰也做这方面的研究,比我们晚8~10年,这三个研究就证明这一段时间你认真运动、认真控制饮食了,血糖平整后,还会有一段时间在起作用。我们中国人做了6年的干预,到第20年的时候还有40%糖尿病的下降,芬兰做了三年,他到第7年的时候也看到有40%的下降,美国做了三年半的干预,到第10年的时候,发现有24%的下降,这三个研究就是全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的里程碑,但是我们中国是做得时间最长的,我们共同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是有长期的后效应。你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做糖尿病的后备军的干预,不干预行不行?结果研究证明不干预真是不行。到第20年的时候,糖尿病的后备军有93%的人都变成了糖尿病、有17%的人眼睛都快瞎了、有44%的人至少得了一次心梗脑梗、有33%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到第30年的时候,我们又随访,有50%的人都去世了、50%以上的人发生了心梗脑梗或心衰、还有50%的人发生了脑卒中,这三个50%谁都不想要。糖尿病的后备军人群中,到第30年的时候,死掉了55% ,我们再看看糖尿病的人群什么时候能死掉55%?要23年!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后备军的人群在使劲追着糖尿病的人群,它只比糖尿病的死亡晚七年。你不去干预到底行还是不行? 我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30年得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你不能预防20年、30年,你六年不变为糖尿病行不行?我们证明在六年之内变成糖尿病,和六年之内变成健康人,发生心衰、心梗和脑梗的机会要差得很多,糖尿病的人有68%都发生了一次脑梗、心梗或心衰,那么变成正常的人只有46%;另外关于失明、肾衰竭、截肢的人能减多少?发生糖尿病的人有38%,转成健康的人只有15%发生;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脏、脑血管病变下降了30%,微血管病变包括眼睛、肾脏、截肢就下降了60%。这就是在你六年之内就别变成糖尿病就行。这个研究数据成为美国最大的糖尿病的学术会议今年二十个新闻其中的一个中国的新闻,给全世界100多家媒体发布。 大庆研究使得中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在全世界处于一个领先地位,我们不仅仅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而且证明生活方式干预有长期的预防糖尿病的作用,除此以外还能够减少大血管病变、减少微血管病变。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中,枚乘《七发》讲:“且夫出與入辇,命曰撅委之际;……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长期坐车腿就不会走路,就会萎缩,天天吃好吃的,又香又脆,但是最后就烂肠子,这是我们老祖宗早就认识到的。但是现在你看吃自助餐的人,什么好吃的东西端着一大盘子都不嫌多。我们现在讲的“病从口入”,你别是不干净的东西,吃饭以前先洗手,不是光是这个,我们还要合理的搭配,要能量、要维生素,既不要营养过剩,也不要营养不良,这个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 现在我在全国还在做一个研究,我给它总结叫“500111”:每天运动半小时,一周要运动5天,这是“5”;不喝甜饮料就是“0”;晚饭以后的零进餐,晚饭后不吃东西了,这是“0”;胖人每顿饭要少一两粮食,这是“1”;蔬菜至少要一斤,这是“1”;另外每周出去吃饭最多出去一次,这是“1” 。 预防糖尿病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希望能够长期地预防,但是你如果不能坚持做到长期的预防,你至少注意前六年就行了。这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的数据表明,前六年的时候,糖尿病的后备军每年以10%的速度向糖尿病靠近,可是干预过了六年,就每年以2%的速度向糖尿病靠近,所以说你只要把前六年干预,你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处。 我们中国的大庆研究不仅仅是对中国糖尿病预防有非常大的贡献,而且推动了全世界的糖尿病的预防。在全世界(学术界),没有人不知道大庆研究,我的外国比在中国还有名。30年前的大庆,是干打垒,住着低矮的土房子,30年以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口也是现在有几百万人。 当时参加大庆研究的那些人,很多都远离了糖尿病,到现在还非常健康的生活,但是我们做研究的,我的老主任潘孝仁在20年前就去世了,我们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他都没看见。他是大庆研究的开创者,非常有远见,在30年前还吃不饱饭的时候,他就想到将来你们吃饱饭的时候要少吃点,别得病。 过了30年以后,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小伙子,现在都白发苍苍了,我今年都74岁了。 中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带动了全世界的糖尿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关心糖尿病, “2019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就是;控制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 糖尿病不是你个人的事,你看得了糖尿病以后,每天打完针才能去吃饭,还有的不好意思,人家吃饭到饭厅去,他吃饭得先到打针。打胰岛素不是不好,打胰岛素是把你血糖降下来,你再自己控制饮食,将来就不打胰岛素了,你别说我打了胰岛素以后以为血糖就好了,就找朋友吃饭去了,这打胰岛素都白打了;而且你得病了还要影响你的孩子,你吃那好东西,夫人和孩子也跟着吃,丈夫是糖尿病,夫人是糖尿病,儿子也是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健康地生活,主要的是取决于什么?有60%都是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健康钥匙是在你自己的手里,我们大庆研究证明,六年的认真生活方式干预,可以20~30年轻松地度日。当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变成习惯,就能把糖尿病关入牢笼。最后我们希望今天到场的朋友们,能够把一些消息带回去: 你是健康的人,就牢记初心,千万别染坏习惯,要坚持你现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了,你要下定决心缩食健身,消灭将军肚,要防糖尿病于未然。我的老师说,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脱缰的野马,但你别变成糖尿病,就是把马关进马圈,它跑也跑不远; 如果已经是糖尿病,一定要早治疗,要早达标,力争过十年、二十年以后别心梗、别脑梗、别心衰、别失明,另外要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用药以后也不能放松,要和肥胖抗争,要终身追求一个健康的体重。 我今天要让大家带回的信息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远离糖尿病,回归正常态。[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会员郝晓光出席并以《刷新世界观的新地图》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叫黄晓光,来自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那么,我今天的题目是《刷新世界观的新地图》,这个新地图今天大家手里已经拿到了。 传统的世界地图或者说是通行的世界地图,在我们国家已经用了400多年。我们看这张1949年版的《现代世界大地图》,与现在我们使用的,在格局上是一样的,细节上有一些变化。大家看到了在这张图上外蒙古还在咱们国家之内,因为是1949年的图嘛,但是格局上都是咱们中国处在地图的中央偏左,没有变化,细节当然变化很多。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第一版中文世界地图什么时候诞生的?第一版是在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由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咱们广东肇庆绘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咱们中国并不在地图的中间偏左,而是在最右端。那么当时明朝对国家、对天下、对世界的认识是什么呢?“世界唯中国独大,余皆小,且野蛮”,也就是当时把中国和世界基本上画等号,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那么有没有外国?有,余皆小!就是有星星点点的,很小的,且野蛮,没有文明可言。当时我们认为世界和中国就是这样,可“西洋地理学家置中国于地图之极东一角,则怒”。我们认为世界这样,中国这样,你现在给我们看一个另外的,世界这么大,中国也不大,而且在边上,受不了,则怒。利玛窦是来传教的,一看惹怒当局了,惹怒了明朝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便把地图的中央子午线进行了投影转绘,将中国的位置绘在了地图的中间,搞了个变通。大家看一下,世界和中国还是这么大,但位置进行了调整,由最右边的极东一角变成了中间偏左,这个位置咱们已经很熟了。也就是说中文版的世界地图一开始中国不是中间偏左,但是很快就变成了中间偏左,并且延续到现在。从格局上,北美、南美、亚洲、欧洲、非洲几大洲基本都出来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目前在中国大概存有三四张,其中有两张比较有名气的我都看过。 传统的世界地图在全世界只有两版,也就是利玛窦绘制的这两版,我是说格局,就是咱们中国常用的,也叫亚太版,亚洲太平洋国家也用,因为它太平洋是完整;另一张就是咱们中国在最右边的,在东边又叫大西洋版,又叫欧美版,就是大西洋很完整,他是太平洋就分开了。 我们从这版地图比较下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关系。澳大利亚和南极洲面积应该差不多,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的面积关系是什么?南极洲比澳大利亚大一倍多,但是在传统图上来看,十几倍?!怎么回事?为什么400多年没人管呢?没人管,咱们中国人来管。 传统的世界地图,它的纵线都是经线,横线是纬线,我们把它叫做经线世界地图。经线世界地图,我们看到北京至纽约,中美隔着太平洋,也就是说美国在咱们东边;大家再看第26次南极科考的航线,它就是一个“8”字形,这个都是有问题的。那么经线世界地图出现了什么问题?经线世界地图要投影绘制,它相当于把地球仪(我形象地把它比做成苹果)切开放在一张纸上进行光线的照射,然后把上面的线条投影到这张纸上去,那么这张纸就是世界地图,这样就进行了球面到平面的转化。那么咱们看,你把苹果按纵向切开,也就是相当于沿经向切开,这苹果的两瓣就相当于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当然南、北半球也在上面,但是就严重失真。所以说传统的世界地图,无论是亚太版、欧美版,或者叫太平洋、大西洋版,它都是沿经线(纵向)把苹果切开,它表达的是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南、北半球虽然也在图上,它的地理关系就严重失真。 你既然纵切苹果表达的是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我要表达南、北半球呢?太简单了,当然横切苹果。横切苹果相当于沿纬线切割地球,我叫纬线世界地图,它表达的就是南、北半球的比例关系,当然东、西半球就对不起了。 我们再看看传统的两张世界地图,都是经线世界地图,你叫亚太版(太平洋版),或者欧美版(大西洋版),它的正规的名字就是两张经线世界地图:东半球版、西半球版。有了东半球版、西半球版,那下面两张,当然就是纬线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南半球版。当然北半球版你也可叫北冰洋版,南半球版可以叫印度版,但是它的学名北半球版、南半球版。这就是新编世界地图,它是两张纬线世界地图,所以说咱们的世界地图就是双经双纬。 双经与双纬的比较就太明显了,咱们还是说南极洲。南极洲在咱们新编世界地图上就很漂亮,但在咱们传统世界地图上就很大,并且它的方向也有问题。你看这三大洲:非洲、澳洲、南美洲,它们本来跟南极洲是个环抱的三角形关系,那么在咱们传统世界地图上,就是一平行的;再看看咱们北半球版的北冰洋,这北冰洋很厉害,整个陆地系统围绕北冰洋诞生,可是在经线世界地图上,北冰洋在上头,好像跟咱们陆地没什么关系。所以后来我们起个名字把北冰洋叫做“世界的地中海”。 创新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是赤裸裸的原创,彻头彻尾的原创,全世界都没见过的。我们公的公式,我们发表的论文,我们的查询报告都是没有问题的。各种应用也都是史无前例的应用:军事、南北极科考、大洋科考。咱们海洋的极地科考,首先应用;在环球的大洋科考采用;海洋局的一位领导感谢我们,把我们的作品制成了灯箱,在海博会上展览;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北斗导航,北斗导航一开始提出来卫星信号就布设在在太平洋上,后来我们就提出应该布设北冰洋,那么后来国家就采纳了我们的计划,国防部的网站也对我们进行了表彰,《解放军报》甚至写这样一篇文章“这会不会是改变世界的地图”;现在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有几十个版本,光今日头条这个平台连发4次。 所以我们清楚了,新编世界地图,跟传统世界地图,它不是说我比你好,不是的,相当于它是互相补充,构成了双经双纬的概念。 大家再看北京至纽约航线,你跨太平洋要19000公里,跨北冰洋11000公里,直接过北极点。你跨太平洋,美国在咱们东边,你跨北冰洋,美国在咱们北边,11000公里和19000公里,少8000公里,它的战略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一位部级领导,咱们自然资源部的,他也是对我们新编世界地图进行了强大的支持,他直接在自然资源部的广告牌上尖锐、简单地提出这个问题:美国在咱们中国的东边吗?错,是北边;中美隔着太平洋吗?错,是北冰洋。我非常感谢陆部长这两句话,把我们新编世界地图之魂说出来了。 我们再看第26次南极科考航线,你明明是圆周的环形航线,并且把南极洲套在里面,是环南极洲航行,可是在咱们传统世界地图上,它走的是个“8”字,并且把南极洲给搁外头了。本来是个环行,你来个“8”字,本来在里头,你搁在外头,当然是有很大问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提出方案之后,就立即进行了轨道的结算,并且国家采纳了我们的计划、修改了原计划,这是我们的论文;最近我们新编世界地图又获得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的采用,新编世界地图又一次完成了应用领域高层的拓展,对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三沙市的建立,竖版中国地图得以出版,同咱们的竖版世界地图,二者相得益彰。 2017年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同时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新战略,我们就编制了《冰上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地图》,这个地图是内部出版,现在已经在北极科考应用,在发改委的杂志上已经发表。 新编世界地图,分为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南半球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竖版世界地图,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北半球版现在又编制了《冰上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地图》,为表达习主席提出的战略思想再立新功;咱们国内的顶级智库“人大重阳”,他们写了个报告的前言这样说:翻开世界地图,人们很容易有一个印象,去美国要往东走,去欧洲要往西走,然而这种印象可能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这个词我是不敢用的,但是别人用,我在这里给引用了。错的原因是什么呢?普通的横版世界地图是一个效果,其实把地图竖起来,中美最短的是北冰洋,要说绘制《冰上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地图》,传统的世界地图简直绘制不出来。 新编世界地图,它难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它的投影参数的确定非常难。我们设计了几十种,这一种是正轴投影,比如说赤道,你怎么不放在中间?我放在中间了,草图我也绘了,但有个什么问题呢?南美洲被分开了。所以最后我们经过几十种的尝试,终于圆满地给出了现在的方案。它的严肃性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等;它的复杂性在于,有多少个城市涂层?需要将近300个图层,有60000多要素要处理。 我们在国际上发表,国外的科学家都为拿到我们的世界地图感到高兴。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同时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国际上的一个顶级的智库~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采用我们的世界地图,世界地图终于完成了从西方到东方,又从东方到西方的历史轮回,也就是说过去师傅教我们,现在我们教师傅。 2017年法国第二大报纸整版报道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中国,世界的中心,这一观察地球的视角富有革命性,它变更了西方的图示,已被中国国防系统采用。同时我们也获得各种荣誉:《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都是整版报道。 我们的世界地图2014年终于得以出版,新编世界地图正在走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的万户千家,给人们带来崭新的科学理念。2014年出版,到目前已经再版15次,几十万份。 “世界地图全家福”,以东西南北四个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准确和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新编世界地图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上海特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韩农出席并以《养活70亿人的新农业》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现在,关心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人越来越多了,因此消费有机果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消费者心里总有个“梗”,就是 - 太贵了! 果蔬作为老百姓的刚需产品,而且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超出常规果蔬5-10倍的价格无法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我们都知道,虽然化学农业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由一定的威胁,但毕竟让我们度过了吃饱的阶段,而有机农业维护生态环境,产品安全无残留,可以让我们吃的更好更安全,但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价格,就让有机农业远离大众了。 高价格是一个有机农业不可逾越的障碍吗?有机农业只能是为小众人群服务吗? 在中国,很多有机农场二十几年来,硬生生地把有机果蔬-这个老百姓的刚需产品整成了所谓的“稀缺产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他们认为就应当贵!理由嘛很多,比如: 1、土壤改良耗时费力,有机肥投入大,成本高。 2、有机种植“自然生长”时间长,增加成本。 3、病虫害多损失大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等等 乍一听,这些理由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既然他们说的这些是现实,为什么几十年都解决不了呢?90年代,一台大哥大手机卖到几万元,是我们当时工资水平的上百倍!现在一台智慧手机的价格不到一个月的工资!靠的是什么?yes,当然是技术进步! 果蔬是人民生活的刚需产品,不管什么理由,贵就没道理。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行业的发展不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找各种贵的理由,掩盖行业生产力落后的本质,这是十分危险的。 从2008年开始我们做有机农业技术体系,首先遇到的就是土壤改良问题,以往的办法都是依靠自然恢复或者秸秆还田,或者使用有机肥,要达到有机土壤规定的有机质2.5%以上,需要长达3-5年乃至8-1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长的时间对于有机农业来说简直是致命的高成本! 我们在山西的试验基地养了很多鹅,有很多没来得及处理的鹅粪堆到地头,里面有很多虫卵,工人们随手就把它们放在地里旋耕,过了不到一个月时,我偶然翻土时发现,里面的虫卵并没有孵化出幼虫,而是变成一些残片。再取土样检测,发现土壤中也没有有害菌泛滥。我们做农业总是被告知:没腐熟的生粪肥不能直接入地,可是我发现的这个现象表明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 再深入研究后又发现,过去的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或者堆肥做有机肥还田)方法,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很少,秸秆类的有机物中的碳有70%都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这不是增加了碳排放吗? 这里面,有个问题被忽视了,过去的研究和理论都没有把土壤微生物当做重点。我猜想,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土壤微生物太复杂了,是个巨大的黑箱,我们能够认识的土壤微生物不足5%,做试验很难做出来直接的关联性,不好发论文;另外一个就是传统理论认为秸秆中的木质素腐殖化变成有机质是主要的固碳途径,微生物的贡献很小,不到5%。 真相往往就藏在最基本的原理中,既然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最终成为二氧化碳,也可以大量繁殖自身成为数量庞大的细胞群体,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除了水之外就是碳! 这下,我们找到了土壤改良的突破点:土壤微生物! 怎么做呢?只要我们能够扩充壮大土壤中的“好的”微生物种群,我们称之为“土著优势菌”,抑制那些“坏的”,就能够一举两得:把秸秆中的碳更多地固定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同时把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有害菌、有害虫卵压制甚至消灭。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一做就是十年!我们在中国北中南各地进行试验和验证,创新了理论,找出了新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快速低成本生态化改良土壤的目标,秸秆中的碳固定在土壤中的比例从30%提高到了50%,土壤有机质提升到2.5%的时间从10年缩短到2年!同时,控制甚至消灭了有害菌、有害虫卵的威胁,而且原来土壤中的农残和抗残都被消除了! 这个革命性的突破,解决了低成本快速改良土壤的问题,使得土壤地力具有可持续性,就有机农业种植生产的成本来说,差不多解决了一半。 说到有机农业,必须提到一个关键词:循环。循环既是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受朋友之托,在山西推广沼气罐。当时我们给一些农户免费安装沼气罐。装好之后不久,农户就反馈了,除了说跑冒滴漏这些小问题以外,最主要的是,他们种的蔬菜一两个月从种到收就结束了,你那个沼气罐进料后要3个月才能出料,跟不上趟啊。 通过考察调研和深入研究,我发现,原来,沼气厌氧发酵的效率几十年没什么长进!比如,厌氧发酵的主要效率指标,叫单位容积产气率,几十年前是0.3,现在还是0.3!周期长、效率低就是沼气厌氧发酵的瓶颈! 怎么能提高效率、突破这个瓶颈呢呢? 我们考察了国内多家沼气设施,发现都是常压发酵的,专业的厌氧发酵教科书上面写了“当厌氧发酵压力超过8000帕斯卡之后,产气将停止”。凭借科学常识,我感觉这个说法有问题,我们都知道,甲烷菌是在地球上存活了数亿年的古细菌,即便在现在上万米深的海底高压环境下都有甲烷菌,凭什么沼气池就只能在常压下呢?会不会这就是效率低周期长的原因呢? 沿着这个思路,我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所有参与人员每天泡在文献里、实验室里、设备试验现场里,我们身上带着旁人讨厌的、厌氧发酵的特殊臭味度过了800个日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结果出来了,我们做出来了特石变压厌氧生物发酵装置,单位容积产气率这个指标比传统技术提高了足足10倍!,而且发酵消化时间缩短到只需14个小时就达到95%的消化率!这个装置也通过了国家级的技术评审鉴定。 这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什么?就是各种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生活污水、禽畜粪便等)当天,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既解决了废弃物的高效率循环利用,又能大幅度降低种植的生产成本,因为这些快速发酵的有机肥几乎是无成本的! 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绝大多数人把目光投向了替代品,比如生物农药、黑光灯、黄板蓝板,还有索性用纱网把生产区都覆盖起来防止害虫进入等。结果呢?投入高、效果差。病虫害几乎成了有机农业生产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除了用药杀虫,难道就没有别办法吗? 在一次去内蒙古考察的途中,开车经过了大片草原和原始森林,别人在看风景,我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大自然中的植物没有被害虫吃光呢? 带着这样的感悟,我思考了两个问题:其一,目前农业种植流行的是单一品种大规模种植,大部分的害虫都是所谓“寡食性害虫”,单一品种大规模种植的的作物,无异于为这些害虫提供了巨大食物来源,对于很多繁殖一代时间仅十几天的害虫而言,其种群的迅速扩大是无法阻挡的,即使用很毒的化学农药,也抵挡不住害虫很快进化抵抗的能力。其二,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就像自然界的草原和森林,无数种植物混杂,同时衍生了无数种生物天敌,各种昆虫之间相生相克,形成了巧妙地平衡。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设计了一套系统,首先,在整个生产区域中,以条带的形式,人工种植多种植物和安排生物天敌栖息地,人为再造生物多样性,吸引大量生物天敌定居。其次,在每个生产单元中混杂种植多品种的作物,干扰害虫,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生态平衡的目的。 从中国的北中南三个地区,我们进行了长期的试验验证,结果非常好,200亩以上的面积,经过两年时间,基本上可以形成天敌-害虫的平衡,对虫害的控制可以达到80%,在辅助一些生物制剂,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机农业标准下对虫害的良好控制。 就这样,有机农业最头疼的病虫害问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实现不减产同时降低成本的目标。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有机果蔬生产成本高、价格高的那些理由,贵只是结果,因是什么?缺乏科学技术! 我们通过土壤改良、废弃物循环、生态条带这三项核心技术,就解决了有机农业的主要瓶颈,大幅度提升了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再配合上有机种植养殖管理技术、水系净化技术等形成的一整套基础产业化技术体系,我们就能生产出高品质、高产量的有机农产品,但投入并没有增加,成本则大幅度下降。 这样,就解决了有机农产品贵的问题。 化学农业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有威胁。 传统的自然农业,包括目前很多的小型有机农场,虽然做到了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但是无法复制、更无法大规模生产,成本高、价格高成为进入大众市场的障碍。 我们用了十余年的时间,研发并在国内各地实地验证了“特石模式”,所谓“特石模式”就是一套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它涵盖快速低成本土壤改良、快速低高效率废弃物循环、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以及有机种植养殖和标准化作业管理等组成的基础技术体系,应用这个模式的结果简单描述就是“两高两低”(欧盟有机品质、不低于化学农业的产量、与化学农业相近的成本和很高的投入产出比),是可以替代化学农业的完整的基础技术体系。 我们已经在山西、上海、广东、成都、武汉、甘肃等地都建立样板基地,分别是纯生产型和一二三产融合的基地,面积从200亩到3000亩,这些基地的产品产量都达到了常规种植的产量,标准都是欧盟有机认证,出场价格仅比常规产品高0.5-1倍。 这套体系,由创新的基础理论、有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集成和类似于ISO9000的标准化作业管理,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可以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从全球70亿人口的角度,站在有机农业产业化的高度看未来农业的发展,一定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既要满足人们对物质不断增长的需求,也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师古而不泥古。简单地复古去做农业是社会的倒退,农业的发展一定是向前行而不是往回走。我们要继承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集成应用先进的、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提高有机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特石团队用了十年的实践走出了一小步,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到这个改变当中,让可持续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可以养活、养好地球上70亿人!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艺术史和文化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丝绸之路数字三维全景地图》项目负责人费新碑出席并以《实证 • 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说开去》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四年前因为工作关系到良渚遗址考察,一到现场全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让我非常吃惊,为什么说我们中华文明存在了五千年,说这个题之前,我们知道今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就是7月6日,在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际上这件事就是经过努力,我们不但通过决议已经成为名录,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已被世界承认,随后我们知道在国家层面,通过电台报纸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经过2004年到2016年的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完整的清晰的证明了文明存在有五千年。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谁最开始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司马迁在研究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以后,经过天文测算,大约在五千年前,一个叫黄帝的人,是中华民族的始源。他是这样讲的:黄帝者,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土是土地的土,土还有德性,而且是瑞祥的德性,什么意思?土是厚德载物,也表明了我们是一个农耕民族,这是最开始的一种说法。随后历代历朝把中华文明五千年就作为一个定论,一个历史的定论,延续到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通电全国,把黄帝纪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始源。这个结论一直到今天我们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也延续这个说法。 在我们三本最经典的书籍里面,我们都是这么记载: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权威的,由国家出版的;一个是翦伯赞的《中外历史年表》;第三个是《中国历史年表》,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的,包括新版,全是把黄帝纪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始源。算下来就应该是五千年,所以印证了孙中山的一句话:“叫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就成了一个定论了。 但是这个定论在世界的考古学,而且是现代考古学的学术界,形成了疑问,在一大批学者当中,以丹尼尔对文明的判定作为一个标准。这个判定是什么?第一,一定要有五千人以上的城池;第二,一定有礼仪的建筑;第三,一定要有文字的记载。由此中华文明被排斥在外,因为我们没有文字记录。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讲一下现代考古,现代考古是19世纪末开始的,当然第一人就是拿破仑,征服埃及的时候,带了167个学者去发现了地面的古代遗址。这个地区在考古学上我们叫新月形地带,然后有一块碑,就是图片上面这一块叫罗塞塔,现在在伦敦博物馆,上面有象形文字。所有的象形文字,正是因为罗塞塔第二段有现在活体文字希腊文的释义使这块被破译了。埃及就有了一个准确的历史编年,算下来公元前3300年,因此就应该是五千年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是在伊朗,下面这一个叫贝希斯敦铭文,是纪念大流士征服高墨达的一个铭文。这个文字是楔形文字,文字下面也是一个活体文字是波斯文,也成了一个解读的可能,因此两河流域也是有准确编年的一个历史。 我们国家由于没有这样的释读,所以我们讲五千年的时候受到了现代考古学的疑问。这个疑问实际上在学术界也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以现代考古学为主。在讲文明的时候,在全世界的学术界,一般是以新石器时代为一个上下年限,准确的说就是1万年到2000年,这个时代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作为文明的一个鉴定标准,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脱离了蛮荒,走入了文明,那么它的标准就有国家形态,就有社会分工等等一切,包括我们现在看到西方考古所确定的准确的编年。我们现在知道的有两本书是影响非常大的,由学术界波及到全社会,而且是国际社会,一本是《全球通史》,它确定的中华文明是公元前1500年。另外一本是《剑桥上古史》,10个编委里面有两个中国人,有一个还是我的同学,他们把中国的商代是作为中国的第一王朝,这样算下来,中国只有3300年左右。他们引用的现代考古证据,主要是我们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发现的甲骨文。甲骨文对商代的存在有一个严格的编年,它只承认到这一点,因此还短2000年。 第二种观点是我这写的叫感性的肯定,实际上是以历史文献学来对中国有多长历史做一个表述,里面最有名的是黑格尔,马克思,杜兰特。黑格尔最有名的一本书叫《历史哲学》,他说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面描述的更为清晰,他讲: “亚细亚地区特别是以中国,它的文明存在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有国家组织存在;第二个有社会分工,第三个有大型的灌溉工程;实际上指的是农业。杜兰特在耗尽自己一生经历写《世界文明史》时候,也采用了这个观点,当然他们除了历史文献以外,还带有强烈的对中华文明尊重的感情成分,所以我说是感性的肯定。 这两种观点带来的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就是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个不确定的,模糊的概念。因此,我们国家为了确认中华文明五千年,做了一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五千年乃至五千年以上,我们新石器时代有多少遗址呢,我这儿用的是谭其骧老先生的中国上古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地图,实际上现在还比它多,一共有7000多处。我们是有丰富大量的遗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另外在200万平方米以上的遗址我们有6个,100万平方米,以上的20余个,然后其他的就不计其数,已经考古发掘的是400座。 中华文明有没有五千年呢?如果按西方标准,我们的最大的短板就是文字。实际上在考古当中,我们能够看到非常多的亚文字叫字符刻画,除了甲骨文以外有仰韶文化的陶瓷刻符,有马家窑的陶瓷刻符,有江苏高邮龙池的瓷板刻符,还有良渚古城遗址680个字符。李学勤先生曾经有一个解读,大概这一段文字他破译的意思是一个姓朱的人上山打猎。当然它没有成系列,它是断断续续的,这是我们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另外我们有接近10万件陶瓷,主要集中在甘肃,我们叫的马家窑文明,大量的非常精美的陶瓷彩绘的。 我在欧洲这一线考察,从安纳托尼亚山一直到扎格罗斯山考察的时候。我也见到过好多今天在打仗的领域,包括叙利亚很多我们叫叙利亚风格的此类陶瓷。当时第一个发现陶盆的安德森就认为,中国文化文明是来自于西方,因为看到是近似的这种陶瓷,当然后来他自己对自己的这一学说他已经持否定态度了,但是我们国家的遗存高于其他国家。另外,在我们新石器时代还有大量的神灵崇拜,上面一个是浙江河姆渡的鸟崇拜,我们在中国方位学上,我们是属于朱雀。在河姆渡五千年以前就有了。还有红山文化的女神,同时还有大家看到的龙的崇拜。因此如果按西方的三个标准,我们也有非常丰厚的遗存,基于这个情况,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始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历史上线里面,对6大新石器遗址,进行详细的,重新考察或者探源。这个里面它们分别是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这是黄帝时代;第二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这是饶的时代;然后第三是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这是这是禹夏时代;第四是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这是夏启时代;第五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这是夏的中晚期;最后一个是良渚古城,我们在这6个遗址里面看到,除了良渚遗址是长江中下游以外,上面5遗址都集中在黄河,一个“几”字形向东拐,从西安再往东拐的这一段路。而且现在发现的考古遗址全部都是以黄帝为首,一个文化年代没有断裂,有着完整文化序列的考古遗存。整个工程经过三个时期,十余年,9个课题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来自于我们当时设定的9个目标。考古遗存发掘出来,当然包括年代测定,古环境研究,礼仪制度研究,乃至包括与中外其同时期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一共是9个。 我们得到这样的六个中华文明的五千年的特征: 第一个是城市建筑,我们有完整的城市建筑,我讲的这三个文明区域都是上了百万平方米,然后它的文化区域都是几十平方公里,非常庞大; 第二,我们有王权聚落,以王权为中心,走出氏族时代,开始出现国家时代; 第三是农业和畜牧业,农业是我们国家一个最大特征,所以马克思讲到大型的灌溉工程,我们在良渚就发现了。它和希腊文明不一样,迈锡尼因为全是山地,它是以贸易为主。畜牧业我们发现大量的绘有家畜的陶瓷,农业我们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把它分成两种,一种是北方的粟作文明;二就是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我们在江西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的稻粒,种子已经在18000年左右,所以历史文明非常长,农业是我们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四是手工,手工业的除了陶器,铁器,铜器,我们最精美的是玉器,良渚是玉器的经典,非常漂亮,这种玉琮天圆地方的玉琮。 最后一个是文字图符,我在这里用的是文字,不是准确的有完整的文字形态,因为现在数量很少。我们甲骨文大概是四万五千个字,现在破译了将近两万字,那个是很完整的,但是我们现在在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都比较,断断续续不多,目前正在进行破译,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六个特征。因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做了一个结论,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五千年从未间断的,具有长度,广度,高度的原生文明。”世界在同时期的文明,都是中间断裂的。我们在埃及考察的时候,现在是阿拉伯人,我们在伊朗高原考察的时候,现在也是波斯人,阿拉伯人,还有很多阿塞拜疆人,那么我们中国基本上还是以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的组合,一个族群在这儿延续着自己五千年的文明系统,这是全世界唯一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 由于工程证明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而且得到了世界遗产的肯定,我们从国家层面到世界层面都得到了认定,这个文明就实打实的锤击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它实际上是中国的方案,那么这个方案对世界其他文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世界遗产对中华文明的四个表述: 第一是文化遗产没有讲文明遗产,因为文化范围小于文明指代更清楚,更明确,更便于操作,而且是古城遗址。 第二再也不纠缠历史编年问题,换句话说,在联合国组织里面,不把这些学者的关于文明三个定义不纠缠于此,因为每个文明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是强调每个文明的特征的描述,你这个国家只要你把你自己的文明讲清楚了,我就认可你承认你。 第四,目前看来,在新石器时代,五千年以上的中华文明,材料丰富,地域广阔,历史悠久。 这个是四个定论我们国家由于世界遗产组织的公允,客观,科学,严肃的这种态度,我们国家除了申报已经成功的殷墟遗址和良渚遗址以外,我们国家还有两个备选的遗址,一个是东北的辽河老哈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第二一个是长江上游的古蜀文明。如果这四个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这四个文明都被认定和认可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新石器时代五千年以上的文化系统就构成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涵盖全国面积的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优质遗产,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再回到丹尼尔的这三个标准,由于中国成功的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我们就看看到了丹尼尔三个标准的局限,因为一个理论不能描述全部的现实的时候,这个理论是有缺陷的,那么它的缺陷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他的地域的局限性,在丹尼尔时代,包括他的老师克拉克洪以及柴尔德,他们这个时代他们所有的考古都集中,在我刚才说的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形地带,从伊兹密尔到亚历山大港,沿着海边,然后再向东走,安纳托利亚山到扎格罗斯山,一直到今天就是伊朗的霍尔木兹海峡。他们主要的考古遗址,因为欧洲文明遗存比较少,他们也找自己的文明的源生点,他们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那么东方他没有顾及。比如说与我们同时代的印度的哈拉帕文明,由于只有印章,印章也是图符,他们不把它作为历史编年,当然包括中华文明,还有其他。连他自己的迈锡尼文明希腊本土的,他们也未予承认,所以它是有局限性。第二,他认知上也出现了以偏盖全,我们从认知论上,你的个案不能涵盖全世界。第三,科学性的问题以绝对的一丝不差的文字纪年来,描述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是不太科学的,因此丹尼尔的文明的标准,实际上被我们国家这一次的申遗成功就不攻自破。 我们国家给世界各地的新石器文明一个什么样的启示?我这里用了良渚古城遗址的陶罐,你们现在可以到良渚博物馆去看,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朱红的陶罐,上面是天象图,然后众星点点。那么这张图和旁边附着的几张图,一个是我们的甲骨文,一个是玛雅图像,一个是迈锡尼的金面具,一个是印度河流域的印章,然后还加上他自己的费斯托斯盘,在地中海中央有一个克里特岛,里面有一个克鲁斯王朝,也是在五千年以上,但是欧洲人没有承认,因为他有一种文字叫线性文字,因为这个盘面B是带有图像的被破译了,但是A线性文字,A没有破译,他们也给放弃了,丹尼尔的局限就出来。 我们现在通过这张中心图片,我们看的,它可以象征性的描述全世界在五千年文明以上的一个现象,是遍地硕果,各显特色,星光灿烂,因此如果以中国方案能够给予世界闻名的认定与借鉴和实践的话,那么我们整个世界文明将是灿烂的星空。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C100仿生双液压膝关节发明人、中国梦肢队队长程宝军出席并以《一双丈量人生高度的腿》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叫程保军,来自河南省漯河市,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曾有过三年的军旅生涯,参加过98年长江抗洪抢险,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1年4月27日的一次意外车祸,导致我双腿截肢,后来却因为感染,先后进行了三次截肢手术,最终留下了双腿截肢的终身残疾。 半年之后,装上假肢的我,整体呆在家里,不愿出去见人,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另一方面,当时的假肢穿着很不舒服,走着不得劲,根本不能像现在这样轻松行走。我是一大一小双腿截肢,需要安装性能好的假肢膝关节才能保证走路安全,然而需要的假肢费用接近10万元左右,像我这样的普通家庭,失去收入能力后,根本就承受不起。未来30多岁的我,还要更换好几次假肢,我简单的算了一下,大约需要近百万元,而事故全部的赔偿款,还不够更换我假肢的费用,真的是无能力去承受。 不愿出门,我就在家开始琢磨,能不能把我的假肢拆解了?看看它到底为啥穿着不舒服,走着不得劲。我突发奇想:我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做两条假肢呢?想了就开始干,仅凭自己的热情,还有在部队接触过机械知识,我便开始尝试改造我的假肢。于是,我买来简单的材料,开始模仿着做了起来,因为膝关节是整条假肢最贵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所以我就选择了做关节。如果穿上性能不好的膝关节假肢,走路腿是直的,不好看,也不容易打弯,最重要的是不安全,特别是走下坡路,很容易摔跤。 因为每个人走路习惯都不同,我的习惯是需要硬一点的,当时买的假肢有点软,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走路的要求。于是我就想着投入了几千块在他们的基础上改进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搞好了,关节的上方,走多了,用久了,容易开叉产生间隙,有框量,这样走路又不舒服了,于是我又给它设计成抱轴的形式,这样它不会产生间隙和框量了;过了没多久又发现走路多了缓冲块下方的调解件,在压缩多了之后会往下退丝,我又设计从下面打了小孔,用小螺丝给它固定住,这样它就能一直保持我调整好的那个角度和状态;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渐渐搞明白了假肢其中的原理。我就想着干脆自己给自己做吧,这样就可以把补偿款省下来留给孩子上学。 这一干就是2年多时间,我自己设计制作的假肢终于问世了。可好景不长,我用的是普通铝材不耐用,套很容易磨损出现间隙,甚至断裂,这次的失败让我很失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啥也干不好,一度想放弃了。可是,没过多久又好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为我知道原因出在了材料上。几年制作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甚至有一次把房间的东西都砸了,两个月都不想进去,太难了,太难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家无所事事的我,脑子里不自觉的总结了一下,分析这次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是不是材料再换换,把哪个零件改改,就可以了。 几年折腾的过程中,我一步步摸清楚了膝关节里每一个零件所起的作用,哪个零件调整到什么位置,会让假肢穿起来更舒服,如果不舒服,它的原因是什么,我都一清二楚。因为这是我自己要穿的,只有我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需要,我能精准到令我穿着不舒服是液压缸里的哪一道环,哪一个微孔出了问题,我都能感受到。 生活还得继续,我不做出来,我以后的假肢费都没法解决,于是我就继续做。我是双腿截肢,要可以在路上正常行走,不能遇到一些小坡,小台阶就把我难倒了,起码我要能应付正常的路况,能自如的行走。经过6年多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无数次的尝试、修改、验正、调试。仅仅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液压油,我就从国内到进口,先后试用了十多种,最后终于找到一款合适我假肢用的。 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也是个“坑”,在不断的尝试中,我的工具,我的材料都在不断升级,费用也在快速增加。一开始投入几千块,慢慢的上万,虽然投入越来越多,但经过一步又一步的改进,我觉得花的钱都值,我的假肢功能更完善了,这也就让我越来越坚定,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要不然,当年事故赔给我的钱就全搭进去了。这6年里,我做的假肢从整体上改进了4代,如今我的小小关节里有80多个零件,除了其中的5个螺丝钉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其他都是我自己画图设计制作出来的。 终于,我穿上了自己制作的假肢,站了起来,走了起来。我兴奋地一次给自己做了十条关节,我想这下够我穿到老了,不愁了。我还跑到我们的残友QQ群里嘚瑟,给他们发照片,告诉他们说: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我再也不用再买了。”朋友们开始恭喜我,有的朋友说:“反正你做了十条,卖我一条呗。”也有朋友说:“看你双腿假肢穿着都能走的这么好,我这单腿截肢的穿上之后一定比你走的还要好。”还有位女残友说:“程哥,我们女孩子也想要,你能再做漂亮一点吗?” 我们的QQ群就这样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我刚开始做的这十条确实有些粗糙,不够美观,既然大家都想要,我就把它再美化一下,干脆把它当成即将上市的产品,毕竟这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假肢了,于是我就又开始忙活起来。这时的我心里觉得满满的,满是干劲,因为有这么多好朋友的期待能和我一样站起来,走出去。我自己经历过了这样的困境,我特别能理解残友们的期待,能有一条轻松行走的假肢关节是多么重要。同时,这也是我截肢之后第一次发现我自己活着有用了,有价值了,我不再是那个茫然的废人了,我有了自己的方向,不仅我自己站起来了,我还能帮助更多的人站起来,这也让我越来越自信。 把假肢设计美观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论我走到哪儿,我都要把腿亮出来,我不会用裤子把假肢挡起来,后来我总结为“假肢裸露穿,勇敢做自己”。我认为:只有你从内心里不在意这件事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能站起来。 我给我做的假肢起名“C100”!为什么叫C100呢?C是中国英文字母的首字母,我姓程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也是C。100,我想让大家百分百满意。 我穿着自己做的假肢,走的很轻松自然,刚开始省内的朋友比较近,从网上看到后就慕名而来,慢慢的就在我们的圈子里传播开了。现在穿着我的假肢的朋友,已有遍布全国21省市,近200人了。我在帮他们装假肢,教他们走路的和之后交往聊天时发现,很多人能站起来了,能走了,但是心里依然很自卑,窝走不出家门,融入不进社会。为了让他们真的能从心里上也站起来,走出去,于是在2018年5月8日,我在漯河组织创建了中国梦肢队。以“中国梦肢队,传递正能量”为己任!“假肢裸露穿,勇敢做自己”为特色。把大家组织起来经常做一些活动。让在家里走不出来的人能够看到,虽然我们残疾了,但是也能和正常人一样能够走出去。我们组织队员先后去过北京,上海,等全国很多地方。也受过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的邀请,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媒体的争相报道。 在去八达岭爬长城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能不能上去都是个问题,但是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人,爬长城对我们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我一样双腿截肢的队员芬芬说:“我能走出湖北来到北京,今天还能爬长城,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事情,今天就算累死我也要爬上去看看。”我们每个人爬上去之后内心都对自己有一种莫大肯定的。在爬长城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同行游客的一致点赞和鼓励,他们一直在给我们喊加油,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其中有一位大姐,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原本我已经爬不动了,看到你双腿穿着假肢还在奋力攀爬,你给了我莫大的动力,我今天一定要爬到最高处,太谢谢你们了。 2019年5月,中国梦肢队受邀参加敦煌戈壁无人区挑战赛活动,当时队员们既担心又兴奋,就想着我们肯定走不下来,能亲自看看沙漠是什么样子,体验另一种环境就好了。活动中主办方隔一段就会有一辆救援车,救援队员会向你伸出大拇指,如果你回他大拇指就表示你还继续能走,如果不回复就表示你需要上车被收容,你将会被拉到下一个营地。在茫茫戈壁,在我们行走过程中,很多人会主动与我们合影,健全人都会向我们投来钦佩的目光,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都会为我们加油,没想到中国梦肢队的队员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氛围下,能激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斗志和毅力,我们一段一段的走下来了。其中有个叫韩煜的队员,一直走在我们队伍的最前面,并且超越了很多健全人,一共四天,其中有两天他完成了,赛事方规定的全部赛程,总共走了78公里。有人开玩笑说因为我们是铁脚,不会磨泡。其实在收到邀请时我也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108公里,还都是戈壁沙漠,一方面担心队员的身体,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我的关节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但我又想我的假肢以后要更多的人使用,就必须考虑的各种环境,那么一定要经历这样的考验。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我的关节能否经受住一天沙漠戈壁这样恶劣的天气,一天几十公里高强度的考验,所以在我的行李中我额外多放了两个备用关节,带着我的工具,以防突发事件。很开心的是,我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两个关节除了增加了行李的重量外,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我们有一名叫臧彩楼的队员,他是全国自强模范,曾受邀到全国各地做励志演讲,也受到过习主席的亲自接见。以前他都是拄着双拐去演讲,现在他可以穿着假肢站着演讲几个小时都不成问题。臧老师说,扔掉双拐,解放了双手,这样让他的演讲更有激情和肢体表现力了。就在前两个月我们一起参加洛阳的公益活动,我们一起爬上来99级台阶,零距离欣赏洛阳龙门石窟大佛。 50多岁来自陕西的王军正是某知名品牌重工机械的全省代理,因为不差钱,他一直穿着十几万的假肢,但是一直走不好,不愿意穿假肢走路。在看到我的报道后也慕名来到我这里,说他之前的假肢太笨重,不灵活,走路姿势也不好看。在换上我的C100后,现在走路非常灵活,行动自如。大哥对比他之前穿的关节后,激动地跟我说:“保军,你做的这件事,真的是帮助残友的大好事,你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下,我也要加入梦肢队,咱们一起努力!”他不但自己给梦肢队捐款,他还号召有爱心的企业给梦肢队捐款,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队员陈陈是江西人,十年前因为车祸截肢,残疾之后的陈陈近十年几乎不出家门。2018年夏天,他来漯河装假肢都是被家人硬逼着过来的。当穿上假肢训练的几天之后,陈陈脸上的笑容也跟着他越走越熟练的步伐一样,越来越多。不久前陈陈的妹妹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自从出事后哥哥天天在家里阴着脸,我爸爸妈妈脸上也从次没见过笑容了,一家人都不快乐,就好似家里有一层阴影笼罩着一样。自从他从漯河回来,哥哥脸上总是挂着笑,我们一家人脸上也都挂上了灿烂的笑容。您帮了我哥哥一个人,就等于帮助我们一家人,让我们整个家庭焕发新春。”到了秋冬季陈陈家的橘子丰收了,他不但给我寄来了橘子,还开始积极想办法帮助家里卖水果,我们梦肢队的秘书长赵民强去年就帮他销售出去了200多箱。 非常荣幸,在2019年6月,我受到邀请,参加了中国社创之星的评选,我和我们的秘书长二人,第一次乘坐豪华游轮走出了国门,去到了日本。更幸运的是我获得了此次活动的金奖,我们决定把获得的一万元奖金捐助给10位家庭贫困的残友安装假肢。 现在梦肢队越来越壮大,有越来越多的残友真正的从心理上站了起来。我们残缺的只是肢体而已,只要我们去努力,同样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同样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我的仿生双液压膝关节C100外观专利已经申请下来了,我还提交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我希望这个专利也能很快批复下来,这样我就可以找到合作伙伴,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批量生产它。健全的朋友可能不了解,和我的C100功能相似的假肢关节,国外品牌的售价在6到10万之间不等,而我的仅需要2万左右,因为我的收入能维持我的生计就可以了,我想帮助更多的人。不仅是中国人,还可以出口国外,用我的余生帮助世界上所有和我一样的朋友们。 在中国梦肢队2019年9月22日,我们隆重召开了中国梦肢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第一次我们仅有16个人,但是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坚信中国梦肢队的“站起来,走出去,富起来”战略三步走一定可以实现。[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来自美国的爵士鼓音乐家安咚咚出席并以《即兴,是从热爱到一生为之准备的释放》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些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我认为音乐是没有偏见的,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我第一次觉得音乐对我而言竟然有如此大吸引力,大概是小学4年级,我第一次在电视频道MTV上看到了美国摇滚乐队Faith No More 的曲子 Epic的 MV。当时电视里播出来,那种失真的吉他声,强大的鼓声,还有那么好听的副歌旋律,我惊呆了,竟然还有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那会儿还是用磁带听音乐,现在00后很多都不知道磁带是什么了吧。为了寻找epic专辑的磁带,我每次路过唱片店,都会走进去看看,最终我找到了这个磁带并且买了下来。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每天都会反复地听很多遍,找朋友玩的时候也会带着它,想让朋友们也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就算和父母乘车外出,也要在车里循环播放着。 就这样,我一旦迷上了某一个乐队的专辑或曲子或什么的,就真的离不开他们了,有一段时间,我脑子里全是音乐,根本想不了其他东西。一遍遍地听完了也停不下来,还得再放,甚至睡觉的时候,我会调到“循环模式”,这样就可以在睡觉的时候不断地听,让他们成为我梦里的配乐。音乐,在这个时候就像是食物,我必须有这个东西,要不然我会生活得很不开心。 初中的时候,我的几个朋友突然找我,说想邀请我加入他们的乐队,做鼓手。我在这之前没有玩过乐器,但是因为我太喜欢音乐了,觉得组乐队会很有趣,就答应他们了。可是我没有鼓啊,怎么办?我就找了一些锡制的大罐子、盘子和碗当鼓,用铅笔敲击,打鼓还需要一个脚踏板,我没有啊,最后在地上放了个订书机当我的专属踏板。我们的排练地点在朋友家,所以每次我就用一个袋子把我的鼓拎过去,这套鼓我用了整整一年。我们那时候主要是玩翻唱,玩一些我们当时比较喜欢的曲子,玩的非常开心。在家里练习的时候,我会放一些我最喜欢的曲子跟着练,假装我就是那个乐队的鼓手。我一个表哥也是玩架子鼓的,有一天,他说要换一套新鼓,可以把旧的那套送给我,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姑姑把鼓送到我家里时,我超级开心,就想做梦的一样,我也有一套鼓啦!再之后,我参加了学校的交响乐队、打击乐队和爵士大乐队,与此同时我也一直跟朋友们组乐队继续排练,演出,甚至还去录音棚录音,我们录音的那个磁带到现在我还有。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很害羞,玩音乐我发现有另一种方式去表达情感,然后那时侯偶尔我们乐队会去朋友家参加一些活动演出,我还记得我可以用音乐告诉他们我的情感,当时发现这是很有趣的东西。同时,玩音乐也让我增强了自信,我找到方向感了,我要走职业乐手的路,全身心投入到音乐里。为了具有更加专业的音乐表演能力,我大学选择了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选择了爵士表演专业。 在研一寒假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Anthony,我在地铁站里遇到一个乐队指挥,他们乐队要去中国巡演,缺一个打击乐手,你有没有兴趣呀?”我想了想,说可以呀!就这样我在2009年和2010年的跨年期间第一次来到了中国,我们去了广州、深圳、北京、海尔滨等,总共在南北10多个城市进行了巡演。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去哈尔滨演出,我们已经登机了,但因为哈尔滨下大雪,飞机广播不能起飞,要等,有可能航班会取消。等了很久还是不能起飞,大家开始烦躁起来,突然乐团里的一些成员拿出来乐器,小提琴,单簧管,长笛什么的,开始在飞机里面玩音乐,因为我是打击乐手,我没办法把我的鼓拿出来,所以我就给其他成员出一些好的点子,让乘客们和我们即兴互动。我记得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也突然很开心了,本来在飞机等待很久又很无聊的情况忽然变成一个愉快的经历,后来飞机能起飞我们就去哈尔滨了。 其实我们学校周边就有一个华人区叫法拉盛,从中国回来之后,我就觉得,诶,好像对华人区和华人文化有不同角度的认识了。于是开始自己更认真的学汉语,在周围找了一些中国朋友,跟他们聊天,吃饭,练口语。 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和2011年跨年期间,我又跟着这个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了三、四个星期左右。这期间我就觉得,中国文化太有意思了,汉字也特别酷,方言也很有意思,我记得在杭州有句方言意思是“不付钱,就走了,在餐厅蹭饭”读起来是“贼儿饭”,当然中国还有很多美食,民族乐器也非常吸引我。 回国后,我就想要不然我就搬去中国吧,我就能更好地体验这种文化氛围,没准我的汉语水平也能更好了呢!就这样,我搬到了杭州,我在杭州师范大学教了几年音乐。后来我发现,北京的音乐氛围更好一些,于是,我就搬来北京了,在北京一所音乐学院教课,同时也和许多乐队进行合作演出。 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学生,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看到你的偶像,你会觉得他们特别厉害?我听到过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学生说他的协调性好,有的学生说他的速度特别牛,也有的学生会说因为他长的比较帅……而在我看来,成功的音乐家都是从心底里热爱音乐的,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 我也经常会问我的学生们,你学习音乐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你纯粹爱上了音乐吗? 在我教学的经验里,发现所有只管技术的学员永远会有缺乏音乐性,这样实际上会特别阻碍你当职业乐手的发展,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艺人想跟你合作。我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经常是从我的经验出发,因为我作为职业乐手,我活跃在这个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会如实地把当一个职业乐手的实际情况,你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包括你对音乐的态度,你的对于音乐的概念告诉我的学生们。当一个比较丰富的乐手,不是从书本里可以学出来的,而是要直接参与,要做一个比较活跃于音乐氛围里面的人,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本来是一种感觉,它表达了你内心情绪或故事。 我有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就特别知道这点,虽然只是学生,但是很多乐队都找他一起合作了。因为我现在也在做很多音乐比赛的评委,我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玩技巧,敲鼓的时候转鼓棒,打得也非常快,跟曲子的情感都没什么太大关系,我想这可能就是现在大环境导致的。我觉得,玩音乐还是要保持自我,因为音乐是很纯粹的。 爵士乐很讲究即兴,但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什么是即兴。也许因为一些说唱节目,跟大家接触过最多的“即兴”应该是“freestyle”了,大家看电视、现场或者听周围的人来上一段的时候,都会觉得,哇,他们好厉害啊,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可以这么有节奏的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用音乐表达出来。 大家知道“即兴”到底是什么吗?即兴不是说随心所欲地或者随机的弹唱,敲击乐器。 即兴是在有多重积累下的释放。“即兴”算是参与以音乐的语言在当下创作的一种形式。看乐谱演奏出来某一首作品就像一位读者阅读一本小说似的。读者是以他的语言能力和把握去理理解小说里讲的内容,因此他还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力去诠释该内容所形成脑子里独特的场景。即兴就像跟别人对话,你不知道具体会说什么,但按照所聊的内容你大概知道会用什么词语来组织起来你的思路和说话的内容。在聊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灵感或意外,会忽然想出一些从来没说过的说法或者思路,这是即兴偶尔会发生的惊喜,且即兴的大师都会经常遇到这些惊喜。即兴也许也像讲一个故事,就如你曾经读过的小说,看过的电影,或听人说话,只不过你没有书能朗读,没有剧本能看,没有录音能听,完全是你靠记忆重新讲那个故事,因此,虽然你讲的故事的内容跟原来的差不多,但讲故事的细节和语法以及词语会有变化。也许即兴是在当下从零编一个故事,而不是从曾经固定下来的故事出来的。 我今天的演讲算不算即兴呢?其实也是的,我在台下已经准备了很多天内容,但是上台之后随着大家的反应,我要及时调整我的内容,用我很有限的汉语水平去重新演绎我的演讲内容。总的来说,即兴是一个特别强大的能力,像能控制魔法一样。即兴,是从热爱到一生为之准备的释放! 最后,我希望大家也能享受音乐,热爱音乐。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朱进出席并以《外星生命和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要讲的不完全是天文学,因为讲到外星人的时候,我想它其实跟我们可能就有关系了,外星人本身它也不单纯是我们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今天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从我或者说从我们天文的角度怎么看这个事儿。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个问题,从我们天文学的角度,宇宙中大概有1万亿个星系,对吧?我们银河系里面有一千多亿个恒星,银河系里面的行星的数,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的数目大概也是1万亿。我认为基本上从天文学家的角度我们会认为,即使就在银河系里面有1万亿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只有一个地球行星上有生命,这个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我的观点,可能也能代表很多天文学家观点,我们会认为外星人一定是有的,就是在这么多的天体里面,刚才我说的1万亿再乘1万亿,这么多天体里它一定会有。地外生命本相对外星人是一个更普遍的现象,而且我个人的观点可能地外生命,也许在宇宙里面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发现。 那么说起外星人,我给大家也稍微的介绍一个专科的,从我们的角度介绍UFO的情况,UFO本身它其实是不明飞行物,如果大家仔细关注我们平时的媒体经常就会有UFO的报道,经常有人说UFO,我们实际上是把UFO跟外星人是连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或者我们平时生活里面,如果你遇到一些你觉得解释不了的现象,很多人就会把它说UFO或者说是外星人,因为外星人你可以想象,就是说如果真有的话,肯定不一定都跟我们一样,或者一定会比我们更傻的,但是肯定也有很厉害、有更聪明的,所以当你遇到一个解释不了的事的时候,有些人会倾向就直接说是外星人干的,那你就不用解释了。但实际上,我们严格的说UFO,它只是不明飞行物,那么如果你去看媒体上有关UFO的所有的这些报道,你会发现我这里列出几类,第一种就是实际上,你真看见天上有一个东西在飞,我们叫不明飞行物,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对你来讲就是UFO,所以UFO一定是存在的。 UFO肯定存在这个没问题,因为它是不明飞行物对吧?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例子,甚至飞机,当你不知道它是个飞机的时候,它就是一个UFO,包括我们最近一些年比较有意思的目击事件,其实很多是跟我们的航天发射有关,或者跟我们的军事任务有关系。比如说反导实验等等,你会发现那个现象出来,可能大家就会看到就会觉得特别奇怪。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像地面射灯反射在云层上,就看着光斑在乱动,还有一种情况其实就是你看见天上有一个东西,但是它其实没动,但是如果你拿摄像机去拍他的话,你拍着的时候手再一抖,你放大一下,然后它对焦又不好,一会它又自动调焦,你其实也会拍到一个。 这都是例子,而且这些例子其实也都被有些专家,包括个别的天文学家会说,这东西肯定不是我们地球人能做出来,言外之意当然这跟外星人有关,但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它其实只是一个恒星或者是行星。如果大家真的有这种事,你把当时你观测的时间、地点记下来,如果当时天晴的话,你回过头来再拿手机找清楚软件,你一查就知道,这个东西它其实比如说是天狼星,或者比如说是什么金星,这种情况我们遇到过很多次,因为遇到的事太多了,所以在这告诉大家,当你看见一个东西不动,它就已经不能叫不明飞行物了。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媒体上现在说的,可能包括国内国外的媒体很多的UFO的照片,大家看照片或者视频,很多时候其实我没看见东西,我就想拍风景,我拍个照片或者录一段视频,我拿回家一看,上面有一个小圆的东西在天上的,像这种情况下,它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当然可能是一个小虫子就从这儿飞过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鬼相,就是我们天文学里折反射式望远镜现象,就是我们拍星星,如果有一个亮星在我们视野里面的话,由于反射系统的构造的问题,光学问题,其实它的在底边上,就是它在探测器上下,会反射回去,会在它关于视场中心对称点会产生一个假的像,这个东西你肉眼看不见的,其实现在这个灯就在这,大家拿手机去拍这个灯,你不要把这个灯搁到中间,你把这个灯搁到你手机的左上角,你去看你右下角一定会出来两个UFO,如果我把这两个灯搁在我手机的右上角的话,它一定会在左下角出两个,这是我们知道的事,但是你要看媒体上很多UFO就好多都是这样,当然也有的时候是一些比如说摄像的时候镜头边缘的金属框反光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东西以外,也还有个别的极少数的情况确实是人为的做出来的,因为现在PS技术,其实想做这个东西是很容易的,所以这个也是在网上流传比较多的。当然也仍然确实是有个别的,我觉得是有个别的案例现在看上去可能不太容易解释,我觉得这是不能排除的,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光目击、光说了,你要只听他说的,有的时候这事确实比较麻烦,以前包括央视他们采访的时候,就会去给人做测谎什么的,但这种事我觉得你再怎么测谎,你即使测出来你觉得他骗你,其实这件事你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但这种事我觉得除非它是一个有很多不同地方,大家都报告类似的事,你还可以研究一下,这种是单一的,这种一个人这么说的,我用科学的办法去研究它,所以这是我觉得可以存疑,先搁那这个就不管了,比如一个人天天坚持说他和外星人一起吃过饭。 那么从我现在的结论就是我认为,至少是我或者我们,比如说北京UFO研究会,我也是在研究会里面,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案例,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案例能够真的说明UFO不明飞行物,是跟外星人的飞船(飞碟)有关,我们把它叫飞碟,其实UFO它不是飞碟,但是UFO是很普遍。这是我要说的。 在很早以前,在1960年的时候,其实天文学家就试图用射线,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来自我们太空中不同方向的现代信号,希望能够收到外星人的,比如说外星人正在听广播或者看电视这样的信号,地外文明搜寻一直做到现在,这个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特别确凿的证据。 同时还有一个就是主动的我们给外星人发信号。 这个其实就先做一个武仙座球状星团M13,曾经在1974年,本来我们射电望远镜接收信号的时候,要发信号,因为球状星体,这一个方向里边它特别密,有上千颗恒星,这里每一个亮点其实都是一个太阳,它周围都有可能绕它转的地球这样的大石头,那么上面有可能有外星人,这个信号里面其实含有我们地球人信息已经发出去了,以光速发出去,但是它离我们是两万五千年光年远,所以这个信号得两万五千年以后才到,他们如果有我们现在地球人的科技水平,有我们FAST中国天眼这样的东西的话,他可能会知道我们在跟他联系,然后他再回我们一句话也得再走两万五千年之后。 这个不用管,这是我们的fast中国天眼,他的好多科学研究目标里面其中有一个就是希望去搜寻外星人的信号,如果有外星人,比如说离我们几千光年远,它真的几千年前就能看电视的话,或者听收音机的话,只要我们知道,就能知道他在哪儿,同时我们还要寻找绕着其它恒星转的这些行星,这些系外行星。 这是开普勒望远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4112个系外行星,基本上分布在大概3000多个恒星周围,其中有600多个恒星,它周围是已经被发现不止一个行星了,这是截止到前几天的一个数据,大家可能听说右上角这个叫开普勒452b对吧?这是我们地球人第一次在一个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里面,发现了一个类地的行星,当时说“地球大表哥”,其实这事也还没有那么确认,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是延时类的,也不知道它的大气,等我们下一代光学望远镜有了以后,我们未来就能够去探测这些系外行星,希望拍他们的光谱,就能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生命。当然这里还是发现了很多,它对一个大概10万个恒星连续拍了好多年,然后去观测每一个恒星亮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多数都是不变的,但是有系外行星的话,那么它的亮度隔一段时间就会暗一会儿,我们就知道系外行星了。同时它也其实发现了几个就像这样的,有些行星它的亮度的变化慢慢下来的,不是一下来下来的,这个慢慢下来,其实是非常难解释的,当时的解释有人说:戴森球,这有可能跟外星人特别有关了,但是现在到目前为止,这件事应该说我们还是可能有其它的解释的。 这个是一个更好玩的,就是两年前,天文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来自太阳系以外的,我们叫恒星系小天体奥陌陌,你看它那轨道,假如说这是黄道面的话,以特别高的地方进来,进来以后特别快的速度,离地球很近,然后就飞出去了,飞出去的时候被我们发现,当时从它的光度变化发现这个东西是一个长条,长方比1比10,大概400米乘40米这么大的一个东西,这当然是非常奇怪,当时就有人说是外星人派来侦察我们的,而后来发现,它不是严格按照太阳的引进一个双曲线轨道,其实还有别的因素,比如说因为当时拍发现它不是彗星的没有质量损失,那么现在的,最新的去年发现如果拿太阳光压解释的话,大概凑合能解释,但是要求这东西必须得特别薄,就跟我们现在发射的光帆一样,特别薄,小一毫米的厚度,所以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特别奇怪的东西,有人马上算出来咱们银河系里面像这样的恒星系的小天体大概是一百亿亿亿,后面26个零这么多个,所以估计未来几年还会有,所以有人在考虑我们可能要发射一个探测器,绕太阳先转着,这一发现它马上去这上去拍,不像现在这个就拍不着了。 大家看银河,其实我们现在肉眼看到这几千颗星星,其实都是一个我们叫做星系的一个更大的一个天体系统,离我们太阳比较近的一些天体,这张照片其实是我们太阳所在的一个更大的一个天体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星系,那么星系是我们宇宙里面相对来讲算是一个比较基本的一个单位。我们现在天文学研究其实已经知道我们整个的宇宙是一百三十七亿岁,已经一百三十七亿年了。 那么再然后我们可观测宇宙的空间范围,如果拿光速来衡量就是一秒钟三十万千米速度走一年的时间,我把它叫一光年,这是一个长度单位。那么我们的可观测宇宙的大概的空间范围是1000亿光年。所以大家可以想象想一下,在这么大的时间空间范围里面,我们会发现很多亲戚,这是我们知道的一个很大的天体系统,实际上我们的星系本身在整个的宇宙里面的星系的数目,大概会是一个1万亿左右,1万亿左右这个数可能误差会稍微有些大,也可能是几千亿,我们太阳所在的星系,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是大家都经常听到的。银河系本身它是一个直径大概是10万光年,像大盘子一样,中间是有一个球,这球状分布好多的星星分布在大盘子盘面上和球上,直径是10万光年。 那么这里有多少?我们银河系有多少个恒星呢?差不多这个数目是一千多亿个,我们银河系就是宇宙里面的普通的一个星系,我们银河系里面就有一千多亿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这样的话其实像我们太阳本身是一个有八个行星,对吧?还有好多的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都在绕太阳转,至少也是一个上百亿的这样的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只是银河系里面的普通的一个恒星。这张照片是我们从太阳这个方向,向周围拍过去的照片,如果因为我们太阳正好在银河系的大圆盘的盘面上,在盘面上,基本上在中心到边缘中间的地方,所以我们太阳到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是2.6万光年,这样的话如果我从太阳这个地方朝着我们大盘子的方向看,我们就会看到好多星星,这就刚才大家看到的银河,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银河?现在天黑以后,天好的话,银河是几乎横挂天际的,从我们从正南到正北的,刚刚才我拍的那张图其实是更早一点的图。 那么这其实是我们邻近的一个星系,在仙女座的一个另外的一个漩涡星系叫M31,它编号我们把它叫仙女座大星系,它是一个比我们银河系更大的照片,我拿这张照片给大家看一下,如果真的我们有能力跑到银河系以外去拍我们银河系的话,差不多银河系就是类似这样只是银河系小一点,这个的直径是15万光年大,所以它比我们的恒星数会更多,一千亿颗恒星。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在我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拍的,我其实昨天晚上还在那儿,看到的也是非常类似的星空,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其实上面那颗比较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中间那个像云彩一样带状的其实就是我们的银河。中间的地方就是牛郎星,晚上天好的话去仰望星空的话,你其实就会看到天上有很多星星,这些星星里面其中有几颗是行星,是像我们地球一样绕着太阳转的,本身不发光的,如果拿光学来衡量的话,这些行星离我们的距离差不多就是小时量级的,就几个小时,但是这些除了这些行星以外的其它的每一个亮点,我们看到天上的每一个亮点几乎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它们离我们最近的是四光年,大家都知道肉眼能看到的、最远的差不多要超过一万光年了,如果你现在出去,天特别好,也能看到大概两千多个星星,有些是离我们可能是几十光年远,那么就是说我看到的其实是它几十年前的样子,也有一些可能要几百光年远甚至几千光年远。 那么结论给大家最后总结一下,从宇宙中这么多天体的数目来讲,一定有外星人,那么从我们人类的现在的能力,人最远的只走了一光秒只走到月亮上,人类探测器到目前为止大概40多年北京的一号2号,现在其实还是在内太阳系的中间,在这转悠,光速走大概将近一天的时间,还不到一天的时间,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因为是在四光年远,所以我们想离开太阳系走出去的话,就需要几万年的时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包括我们刚才说的UFO的事,就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外星人真的来到过地球,根据我们现在天文研究,在大概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我们有可能会发现地外生命,天文学家会告诉我们地外生命在哪儿。地外生命我个人的观点肯定是在我们太阳系其它的行星或者其它行星的卫星上面,可能会发现地外生命。那么外星人那,就只能靠我们的射电天文观测或者我们的光学观测,最后我们能知道它在哪儿,我们肯定能知道它在哪儿。但是我们其实是没有可能跟他相互联系的,因为我判断咱们10万光年这么大的银河系里面,其实它不可能很近,很近早就被发现了,最近的外星人应该也是一个几千光年的这么一个距离上,所以我们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天文观测。但是大家有可能过几天突然间发现,我们真的接触到了一个奇怪的信号,它不是随机的,不是噪声,我们就有可能知道外星人在哪儿。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扎琼仓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扎琼巴让出席并以《有牧民的地方就要有草原》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扎琼巴让,来自于四川若尔盖,我是一个藏族人。今天我分享的题目就是《有牧民的地方就要有草原》。我为什么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因为我十多年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慢慢地发现了草原、牛羊,牧民是离不开的,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在这里我大概介绍一下若尔盖。若尔盖是全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黄河水的30%来自于若尔盖湿地。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新闻,习主席在讲:黄河宁,天下平。就这样的,所以对整个中国来讲的话,黄河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刚开始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很多老人一起在探索草原为什么会沙化?什么时候沙化的?怎么沙化的?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关注草原为什么沙化,我经常听到的就是过度放牧。我说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草原沙化的原因,但这些老人一起谈论的时候,说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草原分成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夏季草场,你看啊,这边沙化有可能是1000亩,那边沙化了5000亩,这边又沙化了3000亩。 人类不做任何措施的时候,它慢慢变成了10000亩、20000亩的沙化。如果青藏高原的生态没有治理好的话,全世界的沙漠化最大的来源就是青藏高原。 我2010年拍到过一张冬季草场的照片。一个冬天的风沙吹过来,把这个墙都已经盖住了。说实话,在牧区牧民的房子没有墙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有可能沙子就会掩盖整个村庄。今天我站在这里给你们分享的,不是离我非常远的某个地方,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离我最近的,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父母都住在这里,这就是我出去上学又回家的原因。 我们再说草原,对商人而言,也许草原就是赚钱的机会;对游客而言,也许草原就是好玩的地方;但对牧民而言,它就是家!草原出现了问题,我的家出现了问题,我变成流浪人。 草原上的一个情景,我特别喜欢,是什么?在草原骑马,这个小孩个子有点矮,有可能骑不上马,但他不会担心,为什么?他有兄弟,兄弟帮他一把,他可以骑上马,骑上马以后,他在草原上可以奔跑、他可以唱歌,他可以放牧,他可以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牧民有了草原,也许就有了一切,所以草原对牧民而言非常的重要。 草原为什么沙化?老人就给我讲过,四十多年前,若尔盖草原这一带有很多很多高原沼泽地,在夏天大量的沼泽地里面没办法进去放牧,但是冬天特别好,因为里面草长得特别高,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夏天也需要进去放牧,所以就挖沟排水,让它干旱。当时也许是特别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今天影响了植物。这是草原沙化的一个原因。 还有农耕文化的一个思路,在草原上耕地,所以也是草原沙化的原因。 还有一个挖矿,也是草原沙化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草原上有一个可爱的动物~鼠兔。 很多专家进来草原的时候,看到草原上面长出草,然后牛羊吃草,牛羊强壮了,生活过得好。但是专家观察的时候,发现这么多的小动物(鼠兔),它也吃草,有可能就是草原上的害,用了毒药,消灭它!这差不多有二三十年的历史。说实话,在草原上吃这种小动物(鼠兔)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差不多有38种动物,它们里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都有,但通过小小的一个毒药,破坏了跟它有关系的生物链,所以它的繁殖就特别多。这就是今天形成草原沙化的另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围栏。村子与村子之间有围栏,然后就越来越严重,每家每户都有围栏,然后有时候有些地方特别严重,父子之间也有围栏。这个来讲的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特别大,而且在一年四季牛羊圈在一个地方的时候,确实有过度放牧这样的现象,这个也是跟草原退化直接有关系。 我们刚开始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若尔盖县林业局这些专家领导,我们邀请他们对牧民进行培训,种什么样的草,什么时候种,怎么种。专家给我们讲的两种方式去种草,一个是条播,一条条挖沟,然后种下草籽盖上土,然后就长出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们说可以把种子撒上去, 对,这个是比较容易的活儿,唱着歌,聊着天,可以撒这个种子。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几乎90%都死掉,成活率特别的低。为什么?第一,风一吹,所有的种子会被吹走;第二,高原的阳光特别的强烈,沙漠一热,所有的种子都死掉了,这是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我们在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两个妇女在那里聊天,我随便听了一下,她们说,草籽埋在沙子里面一点点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赶很多牛羊进去,牛羊会把草籽踩进去。那时我突然想到,也许这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从此以后我们一直年年做这样的一些尝试。我们在家乡成立一个合作社,每个村子选择一个合作社的形式做草原沙化治理,一直在轮流做草原沙化治理。这个方法一直到现在,每年都没停下来。好,我们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基本上从拆掉围栏开始,到这个活动结束之前,吃住行都在一起。 然后是草种。在草原上为使草原恢复,是不是种任何草种都可以?不是!青藏高原的本地草种很少,所以我们有大量的国外的一些草种引进来,我也不是生态学家,我不太清楚,但理论来看的话,外来物种的危害是绝对会有的,所以我们自己一直到现在都在种当地的草种。除了草原科学研究院的基地的草种,然后当地牧民收集草种,包括我母亲,已经坚持八九年,每年都收集一些草种提供给我。 然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种草就是种的一个希望。这样的心态种草的时候,长出来的也是一种希望。好,也许有可能你们关注过,也许没有,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种草,做沙化治理的时候,第二次退化,第三次突破,第四次退化,会有很多,为什么?我个人认为也许营养没跟上,肥料没有跟上, 也许管理没有到位,所以导致了第二次退化,第三次退化。我们的肥料从外面卖的话特别贵,买不起,没关系的,我们这边有牛羊。牛羊圈在沙漠里面的时候,一个晚上,排两次牛粪,一次最大的五斤,最小的是一斤。这样来算的话,一千头一个晚上有6000斤,两个晚上12000斤。连续一个星期都有足够的牛粪,足够的肥料。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藏族里的一个谚语:肥料是父亲,大地就是母亲,上面长出来的各种植物,就是它的儿女。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肥料有多么重要。 好,还有一个,说实话,也许有可能,不管任何结果,不管外来的公司有没有可能做草原沙化治理,让他们慢慢管理,让草原恢复成一个天然草原,不可能!除了牧民之外,谁都做不到!为什么?你看我们怎么管理的:我们也禁牧,我们的禁牧是什么?夏天秋天冬天禁牧。禁牧有个好处,沙子里面草长出来的话,外面的风带了很多种子藏在里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些地方的种子也不会被吹走,又落在地下,然后下了很大的雪,也许有些种子自然就会落下去了。好,那很多种子还在外面,那我们最好的就是每年的春天,借着土壤融化的时候,我们赶很多牛羊,要让它们吃草,吃草的时候,牛羊的嘴、牛羊的脚、牛羊的毛带来外面的其他的种子, 然后牛要吃草的时候,很多种子在上面的动作中,给压下去,这样以后会长出来。 好,现在可以看一下我们前后的一些对照。从2010年到现在,1300多牧民参与了草原沙化治理。我们自己做的,我们牧民做的就有13000亩已经治理好了。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沙漠变成了绿洲,就有可能创建了牧民的家园。但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生命的家园。草长出来变成绿洲的时候,小鸟也飞回来,蝴蝶也飞回来,也许这里面你没看见,有一次我们看的时候,这里面有十多个黑颈鹤在里面,我们若尔盖是黑颈鹤之乡,我们很多牧民的双手又一次创建了黑颈鹤的家园。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讲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生物多样性,现在全世界失去了很多生物多样性。那草原生物多样性修复,我们通过放牧在修复,我们传统的文化里面有这样的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的草原价值,不是它产量有多高,而是它的生物多样性多么丰富。传统里面有东西在草原上扔下去,走在地下的你手就放下来,手这么大的面积里面,你能够数出7~20种植物,这个时候的草原是非常健康的。 我们一直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了一定的一些成果,不管是政府,不管是学校,我们一直做一些分享,目的也是一样。现在不管是在网络上、在社会里面,有时候在讲:你是一个治沙英雄,什么什么的。我真的,我不是什么英雄,我非常清楚,我是一个牧民! 你可以看一下,我年轻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一些理想。说实话,这么多年做草原沙化治理,去年我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一个变化的时候(夫人去世了),我突然醒过来了,我一看我老了!真的我特别的心痛,因为我女儿还非常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还是很高兴、很欣慰的,我一直在跟家乡的人在一起,一直在一起,一起共同创建家园,所以还是很高兴。 说实话,草原的管理就是放牧的管理。那将来草原需要守护的话,需要更多的人,需要年轻人,有文化的年轻人。当然现在时代的这种变化,很多年轻人随着文化,随着受到高等教育已经出去了,没了。他们也许有可能知道全世界的一些历史,但不知道家乡的。所以我创办的“回家”这样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是什么呢? 我们家乡的很多大学生、干部、牧民,然后一些老人,特别有威望的一些老人,我们骑着马,穿越着草原,穿越着草原,沙化地,穿越着部落,然后在最高的山上,一些老人开始在讲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迁,家乡的历史,让他们慢慢知道家乡,为什么让他们知道家乡? 你通过名字开始慢慢知道家乡的时候, 你会慢慢知道家乡的价值,你慢慢知道家乡的价值的时候,你会爱上她,你会爱上她的时候,不管你将来在什么样的领域工作,你会带着很多很多的希望,会回来的。通过这个,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共同守护家园,守护希望!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杨静山出席并以《拾荒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杨静山,福建闽南人,“爱拼才会赢”是我们闽南人的精神。说到垃圾,全场朋友都讨厌,说起垃圾分类大家都起劲,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大二就下海从商。我老爸一生专注于他自己“绿水青山”的事业,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做起了自己的环保业务——垃圾分类,说出来好笑,我当时做垃圾分类是从商业和赚钱的角度开始的,十多年的坚守,却让我与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相遇,无限欣慰。 十几年前有一天,我陪着儿子在小区楼下玩,儿子将一个空的可乐罐当作球踢,一不小心,正好踢到了一位拾荒阿婆的脚下。我清楚地记得,阿婆随口说了句,“你们要不要,不要我拿走了。” 我问了阿婆一个瓶子能卖多少钱? 她回答,很少的。我再问,如果每天你能捡好多瓶子你就发达了。阿婆回答说,我们天天翻垃圾桶才能捡到瓶子,能发达到哪去? 这段对话,启发了我,我们花钱买回的可乐,喝完可乐整罐,瓶罐这么随手一扔,便成了垃圾。可这样的垃圾通过拾荒老人的双手,让它回到适合的位置,便成了有价值的物品。我顿时灵光一闪,原来垃圾是有价值的,只是我们没加以重视,把它放置到不该放的地方。我想我们天天购买的商品,天天产生垃圾,如果我有办法把这些垃圾放到它们最合适的位置,那我们该会有多大的收益?回到家后,我越想越起劲,天天想,激情来自兴趣,兴趣取决于行动。 于是我像小偷一样,每天在小区里拆开别人丢弃的垃圾袋开始称重,记录里面的种类;还把干湿垃圾分开,分别称重。每个晚上,我都会在家里等垃圾收拾好,烘干垃圾,我发现每天买回商品的残余物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广州作为一座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2.8万吨,垃圾每天都有专业运输车送往填埋焚烧,这无疑给政府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我们公司有办法让这些垃圾中有价值的归集起来再利用,这会给政府省下了一大笔开销,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笔无本买卖。心动不如行动。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社区直接进行二次分拣,行不行呢?厨余垃圾易腐烂,很脏很臭,分类,谁愿意来做呢?还有分类,我们又要怎么分?......等等很多实际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到小区管理处提意见,得到的却是反对的声音。 我就开始走街串巷到各小区了解废品收购行业。每天和收卖佬在小区门口唠嗑,住户一有需要,就上门收购。我老婆还开玩笑说,不要在我们家附近,免得邻居认出来。“把垃圾放在垃圾桶是积德,把垃圾进行分类是行善”。这是我家乡的一位老华侨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关于垃圾分类的见解。既然是“积德行善”, 我有什么负担呢?一顶草帽,一个袋子,一根扁担,一辆三轮车,就成为我的伙伴。 开始,我每天都在离我家远远的小区门口驻点,有一次我去一个家庭收废品,那对夫妻一样一样给我称重,那个男房东开玩笑说:你每天在那等,不如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来,我负责帮你通知这里的住户。每到周末定时上门回收废品。起先的是几个家庭,到后来的几十户,他们开始在家存废品,不臭的喔,有很多大妈大婶都变成我的义务宣传员。 爱拼敢赢的我慢慢不只满足于这种零敲碎打的局面,商业的量化代表是利润。我召集了一些有想法的年青人,开始了第二次尝试。我们找到居委会,由居委会做出了预告,一开始收购旧衣服。量也从开始几十斤一星期,到几百斤一星期,在一个月后,群众参与的数量也在明显增长,我们就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个阿婆满脑疑问地地问我:“以前收购旧衣给贫困山区,现在这些旧衣拿去干什么?” 我说:“比如,牛仔裤可以做再生棉,可以通过技术进行二次制造。”阿婆便热情起来,说:“这些旧物品有这么大的作用,应该让家家户户都懂这个道理,积极参与进来。”我们在对外宣传过程中,我们会把衣服的今生来世明明白白地告知住户。我们的回收量不断地飙升,现在我们在每个小区都安装了旧衣物回收桶。 尝试衣服回收成功后,成就感促使我们的团队开始考虑居民家里的各类废品回收。玻璃、木材、塑料、报纸等等都纳入到我们的工作范畴中,没想到社区的老百姓也跟着我们动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学生的妈妈说家里有用完的醋瓶、酱油瓶,你们要不要? 我说我们现在还没回收,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这些瓶子的?学生的妈妈说,用完后就扔在垃圾桶里,能不能像衣服一样定时间来收集。瓶子本身不会发臭,存几天也没问题。 百姓给的课题,我们必须破题求解。只要能变成资源的,就想办法去做。于是我们团队设计了周六、日集中收集玻璃的行动,开始举行玻璃换小礼品、日用品,吸引各家各户分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让百姓看到不值钱的衣服、玻璃成了有一定价值的资源。可经过一段时间,回收量增加,我们却亏本了。教训让我明白,原来做垃圾的生意,也不是无本的买卖,但是这时我们依然有信心。亏本只是量没有达到,关键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形成量。 慢慢地,即便没做活动,很多街坊将衣服、玻璃免费给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我身边的收买佬也把他们收到的玻璃卖给我,小区的环卫工人也开始要求住户不要把玻璃跟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其实,老百姓也愿意分类,我们团队更看到垃圾变资源的希望。大家分类好了,低价值的垃圾资源不会进入焚烧厂而是它们让重新焕发生命的“第二春”。 那一年,我全家回老家过年,我父亲还好奇地问我,放着好好的计算机专业工作不去做,干嘛打起垃圾的主意。我傻傻地回答:“老爸您是水土保持专家,就不允许你儿子也搞环境保卫的生意啊?只进不出,肚子肯定会出问题,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必然对资源会产生巨量的需求,把矿山都开采了,也未必能够满足,未来的垃圾肯定是未来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利用垃圾的做法也必然会成为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我也跟您一样在做保护环境的事情。”其实老爸终其一生的治山治水,对环境的那份热爱,潜移默化了我,让我对环境有了一份深深的情有独钟。我老爸回答我:“有事业心好,能坚持更好。但过程中困难重重,要有老虎劲、锈花针。” 回收品种增加,回收量直线上升。爱拼才会赢——闽南人的特性再一次在我身上绽放。2008年5月18日,我正式组建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在东湖试点开始。我们招了20多个40/50的下岗人员。每个小区,都分配了我们的回收分类人员,开始我们的专业回收,也进入社区,由于我们招聘的人员都是本地人,我们的回收范围就是玻璃、衣服、报纸、塑料、电器、家俱等。 垃圾是资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我们公司全体员工里达成了共识。老百姓自发的支持毕竟力量有限,让更多的居民明白是我们无法旁贷的责任。 我们公司的年青人,开始进入社区、进学校宣传,垃圾分类成了当时媒体追逐的话题。随着宣传的深入,送给我们的却是戏剧性结果。原本的收买佬、环卫工人开始对我们“分类得”也开始有了异样的眼光,各小区管理公司也不让我们进入。原来,我们公司跟收买佬环卫工人的利益冲突显性化了,说是我们是利用大家的爱心,免费为我们收集资源,无形中抢走环卫工人的奖金——废品。小区保护主义导致公司业绩下降,员工收入减少,同事信心出现了危机。员工开始流失了公司面临着生存的危险。在最困难时间里,我们公司被迫停业,仅仅保留一个不足10 平方米的小办公室,留下几个热血青年。 危机之痛刺激碰上团队的大脑皮层。为什么是这样? 我列出问题清单:1、发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基础是什么?经济基础还是文明基础?2、垃圾分类服务团队建设的方向在哪里?是专业化的队伍还是与环卫工人、收买佬相结合的队伍?3、垃圾分类中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是简单为了几分钱的收入还是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美好?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思考的深入,在我们边实践边探索。 与广州培正小学合作,把全校师生捐献的废品换成了乡下农村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捐款。 与广州市西村街道合作,试点垃圾分类。我们成立了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传播垃圾分类、绘制西村街道垃圾产生点地图、投放垃圾回收设备。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由环卫工人帮我们收集垃圾,我们给报酬,自己派人回收低值物(木材、玻璃),与收卖佬合作,提高分类基础量,对于有害垃圾,我们处理,街道给补贴的“西村”模式,均衡了各方的利益,提高的街道的环境效益。老百姓成了垃圾分类的环境下最大受益者。 来看顾一组数据,我们把辖区内所有单位登记起来,并分成九大类。对于会集中产生某种垃圾的企业,如餐饮小食店产生餐饮垃圾的数量和产生点进行掌握,制作成台账,实现垃圾分类前端的数据精细化管理。2016年收集有害垃圾2799斤,2017年2832斤,2018年2857斤;木材:2016年858.63吨,2017年986.8吨,2018年1251吨;效果显而易见。据2017年数据统计,西村街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48吨,可回收厨余垃圾3.9吨及低值可回收物3.1吨,实现垃圾减量15%。具体来讲,西村街平均每月回收废木材82.2吨、废玻璃10.1吨、旧衣服1.36吨,加上街道兜底分拣的厨余垃圾117吨,已占街道产出生活垃圾量的15%,比2016年同期的13%还增长了2个百分点。 以木材为例,目前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5%,如果能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将节约木材75万立方米。当今的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木材又是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废旧的木材,质量好的可以卖给木材加工厂,制成木屑板、纤维板、家具或包装材料,次之的作为工业燃料,卖给发电厂用于锅炉发电。2018年6月份西村街从收买佬及环卫工人手中以每斤0.05元(即100元/吨)的价格,共回收废旧木制品118吨,并以每吨180~20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处理企业。“除去人工、运输等费用,每月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垃圾分类从2016年五千多户参加2017年1,2万户参加。每个环卫工人每个月增加900元的额外收入。西村有了垃圾分类服务的团体,西村有了一个肯定的参与模式,我们企业也跟政府有了合作的模式。垃圾的回收种类从无量到有量,从人民们乐意收集的高价值铜铁、塑料、报纸到低价值的木材、玻璃、衣服,有害垃圾也成了回收的种类,大家讨厌的潲水也有了专车运输,我们企业从成私人企业,公司又进一步成为了社会型企业。 比如旧玻璃在自然中如果让其自然分解的话,需要100万年的时间,但如果不是每家都分类,要从垃圾中把它们分找出来,高昂的人工成本是没有办法实现这一资源循环利用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分类,让这些低值的垃圾资源,更容易被下游的的回收处理企业大批量的,我们每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足可以让100瓦的灯泡亮4小时。当生产成本比从自然界获取(采矿)更低的时候,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循环利用。有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的山将更绿,水将更清,天将更蓝。 人类生活在一个生态循环的链条里面,人与自然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保护好环境,有一个更让我们惬意的生活环境,相信我们每一位都有碰上深切的感觉。然而,生活又需要我们把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物品的买回来,同样要我们把“无用”的附属品当成垃圾来遗弃。垃圾,都是我们生产用品、生活用品的一部分,“有用”和“无用”总是相伴而来,正如自然界的“阴”与“阳”,颜色中的“黑”与“白”。 十几年来的垃圾分类实践告诉我:垃圾不是垃圾,它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经历有效分类,废品实现货币化、货币实现公益化、垃圾实现资源化、环境实现生态化。[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理事、红烛基金创始人、秘书长李娟出席并以《为了让红烛的坚守更有意义》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影响了许许多多的生命发生改变。我也是因为这一年发生变化,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路。 年末的一天和朋友聚会。席间一位朋友提到生养他的村庄,这些年唯一没有变化的是村小老师,他们的身份从过去的“民办教师”变成“代课教师”,工资从过去的每月十几块变成一百多块,这些乡村代课教师生活艰苦,又没有机会学习深造。他感到很痛心!三十多年过去了,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乡村教师的现状似乎还停留在过去。朋友对我说:“李娟,你是我们当中最具备条件的,你能不能挑头为乡村教师做点什么?” 朋友说的现状是个案,还是普遍,我有些疑惑,于是我在网上查阅到了大量反映乡村代课教师生活现状和困境的信息。尤其让我震惊的是,我看到一本叫《国之痛》的书,书中反映的代课老师的现状让我夜不能寐。我决定去偏远的地区看一看,我要了解最真实的代课教师现状。 2009年的正月十六号,我选择了这样寓意吉祥圆满的日子启程,去了四川、湖南、广西、贵州等边远的地区。 调研的第一站是白云村小学,因为留守儿童无人接送,白云村小学是当时没有被“撤点并校”,侥幸保留了下来的。说是小学,其实不过就是只有十个孩子的教学点。这十个孩子分属于三个年级,挤在一间教室里上课,只有一位老师。这间教室是每年300元租借的老乡民房,屋子里安放着按当地人习俗给老人准备的寿材。竹篱笆外面敷的一层薄土,随着风吹日晒大多已经脱落,冬日的寒风几乎没有过多的遮挡,就这样刺骨的吹进教室。我看到孩子们冻得通红的脸和满手的冻疮。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刺痛我的不仅仅是这样的条件和孩子们的可怜,和伍理才老师交流之后,我崩溃了!因为做代课教师工资微薄,伍老师的儿子因为从小患病,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8岁时突发离世……。儿子去世后的第二天,他来不及收拾自己悲伤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到学校上课。当走进教室看到和儿子一般大活蹦乱跳的学生时,他再也忍不住趴在讲桌上大声痛哭,孩子们也抱着老师哭成一团。他说这是他从教39年来上得最艰难的一天课!听完这个故事,我蹲在地上哭了很久,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可以去安慰这位父亲,我有些后悔不该让伍老师回忆这段往事。我唯有用痛哭平复我的心情,向伍老师致歉和致敬。 这次的调研对我的震动是巨大的,当我走过一个又一个的村庄,我发现伍老师不过是千千万万个乡村代课教师的缩影。代课教师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教师群体,他们在特殊时期弥补了乡村公办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虽然他们有限的知识储备可能还达不到一个合格的教师水平,但他们身处基础教育的最底层,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保障了农村的孩子有书读、有学上。因为没有在编身份,他们无法享受和正式教师一样的同工同酬,大多生活困难,举步为艰。物质的匮乏、身心的疲累与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形成巨大反差,他们仅仅靠着良知与责任艰难前行。在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的是清澈如水的光芒,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希望!而在这些代课老师脸上,看到的却是对家人的无限愧疚和无奈,看到的是对未来的深深迷茫……。我看到太多,却无法言尽一切 一开始我也无法理解或苟同这种被称为奉献的东西,它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我问伍理才老师:“您为什么不放弃”?他告诉我:“面对家庭的困难我也曾想到过放弃,出去打工。但是面对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神,我无法拒绝。如果我不教,这些孩子们怎么办?”后来,当我面对无数这样真实鲜活的生命,我终于明白他们最朴素的情怀,这就是他们坚守的的理由。 老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些乡村老师,他们是千千万万个乡村儿童的引路人,他们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孩子们的红烛!他们理应受到尊敬和爱戴。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对乡村儿童来说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因为在现阶段的农村,只有他们才留得住、扎得深。过去离不开他们;未来,更需要他们! 要让代课教师有尊严的活!我决定为他们做点什么,哪怕帮不到他们,但多一个发声,就多一份力量。只要有人听得见,他们就有希望!就这样,2009年,以“帮助老师就是帮助孩子”为理念的公益基金成立了,名字就叫红烛。红烛基金成立的宗旨就是希望集社会各界之力帮扶那些扎根乡村的代课教师,改善他们的生存现状、提高他们的教学素养及教学技能、唤醒他们生命的自信与尊严。 早期,红烛的公益方向偏重于针对代课教师的扶贫帮困,当时我们发起一个“春千元温暖计划”,就是在过年的时候给家庭困难的乡村代课教师每人发一千元的春节慰问金。 我们去过的代课老师家基本都是家徒四壁。古尧小学的莫济伟老师说,他每年都会利用假期出去打工补贴家用,已经三年没有在家过年了,因为有了这一千块钱,他终于可以和八十岁的老母亲一起过年了;门屯小学黄常增老师说,本来他已经打算放弃教书出去打工赚钱,这一千块钱让他感受到了温暖,让他感受到了坚守的意义,于是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计划,安心扎根乡村的三尺讲台。 项目实施过程中,很多老师感动到哭。记忆特别深刻是一次在田林县的发放现场。一位中心校的校长突然走到中间,向我们深深地鞠了一躬,他含着眼泪说:“我是一位中心校的校长,今天带我们中心校的代课老师过来,我太感动了,这些代课老师太不容易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人来关心他们。” 一千块真的不多,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但对于这些代课老师来讲,他们说这是第一次拿到“巨款”。更重要的是,这一千块钱拉进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他们感受到了被尊重、被认可。班爱花老师说“钱多少不重要,有社会各界对我们的认可,再苦再累我们也觉得值得。” 2015年我们在凤凰县慰问时,隆久金老师告诉我们说:“因为红烛千元温暖行动的影响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我们的工资涨了一倍,教育局还给我们这样一师一校的学校标配修建了新校舍。” “春节千元温暖行动”我们执行了6年,共计资助代课老师1798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随我们深入一线实地采访报道,因为这样的呼吁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部门也加快了代课老师转正的步伐,1500多名代课老师因此而转为公办教师,许许多多乡村代课教师的命运得到了改变。 除了千元温暖计划,我们还为无力承担孩子学业的代课教师寻找资助方;为改善村小教学条件,我们捐建校舍、建电脑教室;为让师生能用上热水,我们安装太阳能等等。除了扶贫帮困和硬件设施改善外,从12年开始我们还对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015年,我接到四川巴中市巴州区教体局基础教育科李科长的电话。他告诉我因为红烛持续三年在当地的培训,当地的乡村教育质量连年提升,孩子们的成绩已远远超过巴中市其他县区。也因为红烛在当地的影响力,推动了当地政策的调整。全区八百多名乡村代课教师全部转正。听到这个消息我惊讶而欣喜!更惊喜的是,除巴中外,广西、甘肃的几个市县,凡是获得过我们培训证书的老师,在评级评职中都有5~25分不同的奖励政策。 除了在当地为乡村老师开展培训,我们还请老师们来北京参观学习,圆他们的北京梦。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也作了报道。通过在北京的学习,很多老师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有了自信。龙歪村小学的宋利教师,她的教学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县、乡级优秀教师等荣誉。但每次转公办考试,都因为面试紧张,一直未能通过。2014年暑期参加完北京的培训后,克服了心里的障碍,第二年就顺利地通过各项考核,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 这些年,随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政策投入,随着精准扶贫的力度,随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乡村代课教师或通过考试、或因为政策调整,绝大部分已经逐步得到解决,转为他们梦寐以求的公办教师。身份虽然已经得到改变,但我们更清楚,这些乡村教师是缺乏教育资源的一批人,他们接受的教育有限,培训的机会又少,知识老化,已经跟不上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为他们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势在必行。因此,从17年开始,我们集中了公益方向,主要针对这些乡村教师开展培训。 我们的培训慢慢凝炼成“爱国、平等、尊重、承担”的红烛精神。在我认为,所有的坚守和奉献,无不因为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基于这样的家国情怀,才会有心甘情愿的承担,才会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因为有了过去六年的培训积累和经验,再加上近十年的公益历程,我们深知乡村教育缺什么,乡村教师需要什么?红烛培训可以说是专门为乡村教师量身打造的,他们的底子薄弱,需要从实际现状出发。因此,培训在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基础课程以外,还涵盖了包括班级管理、师德师风、素质教育、心理教育、国学、国防等内容。培训方法在提升理论的基础上,更侧重实操性,让老师们能学以致用。另外,红烛的讲师必精挑细选,他们不但是一线专业技能一流的教师,对帮扶乡村教师有着朴素的初心,且有着自己独特和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法。 今年暑期,我们在成都举行十一个区县220位乡村老师的培训时,有两天因为电力故障停电,我们的讲师在没有话筒、没有PPT显示的情况下,展现了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偌大的培训会场虽然闷热难耐,但却没有一位老师退场。我记得有一节课是刘学平老师讲的《语文任你玩》,他是我们十二期培训一期都没落下的金牌讲师。他通过让两位老师上台做游戏的方式,指导怎样引导学生通过细致观察来写好作文,怎样打开教学思维让课堂变得生动精彩。刘老师的课让老师们醍醐灌顶 “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么上”! 为了将培训再落实,我们还有每周六晚上的线上培训课程来巩固老师们所学的知识。讲师们也会线上为老师们答疑解惑。很多老师还将我们培训的课程内容和红烛精神总结,带回学校给其他老师做二次培训。红烛培训,被乡村老师们称之为是永不结业的班集体,是刻进骨子、融进血肉里的培训。我们不仅收获了学员老师们发自肺腑的感谢,也收获了教育部门的认可。 荣获19年全国模范教师的黄玉英老师说,这是她从教三十来年,参加过最正规、最打动人心、最有效的培训。河北青龙县教体局的李局长在培训总结上说:“红烛的培训是实实在在的培训,是接地气的培训。”李局长还号召老师们学习红烛精神,发扬红烛精神。培训也重新燃起了老师们的教育梦和对使命感的认知。樊梦萍老师在培训结业晚会上说“我们那的年轻教师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我也很迷茫,不知道是不是还要继续坚持下去。参加完培训我有方向了,乡村教育需要我们这些年轻教师。” 一转眼,红烛十年过去了。这十年经历的太多,无数的人和无数的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5个省、91个贫困区县、5000多名乡村教师、1400多所村小、近10万学生受益。无数的老师命运得到改变,无数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无数的他们逐渐打开视野,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敢于承担。他们不仅积极参与全国各类比赛并获奖,有的还被选为村干部,有的反哺做红烛的志愿者,积极投入到公益事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像一开始提到的白云村伍里才老师,他早已转为公办教师调到了中心校任教,白云小学已不复存在。他受红烛影响,发愿做红烛人,这些年他通过我们搭建的企业家平台,已经为115位当地的贫困学生找到一对一的资助,累计资助款项150多万元。他也多次获得省级和市级的荣誉和奖励。北更乡中心校的蒙晓梅老师,她现在已经成长为十九大党代表,她说“我缺的,红烛有,只有红烛需要我,我随时待命。”作为红烛的铁干志愿者,她一直扎根村小坚持志愿服务,用她的故事和精神去引领更多的老师。 十年红烛,从一开始关心乡村代课教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尊严;到第二阶段,替乡村代课教师发声,引起社会关注,帮助他们寻找机会,促进代课老师的转正,解决他们机会的不平等;到第三个,也就是现在的阶段,让他们接受到优质的培训和讲师资源,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素养,帮助他们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每一步每一程都有无数人和无数的力量在推动前行,这是无数红烛人共同的照亮。十年红烛坚守就是为了让乡村教师这一支支红烛的坚守有意义、有温暖、有尊严。这就是我和红烛人终身的使命和坚守的意义!为了这束光,能照得更远、更亮,希望你一起来参加,为教育、为孩子、为希望![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和心血管病中心主任、 教授李光伟出席并以《把糖尿病关入牢笼》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是位医生,我行医已经将近五十年。在这五十年的历程里,我见过无数的让我高兴和让我为难的事情,但是让我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我给病人看一次病,然后好几年他就不用再治疗了。 最近有一个河南的小伙子来找我看病,他得的是糖尿病,很轻微的糖尿病。我就很奇怪:河南有那么多的好医院,你为什么不去到那儿看病呢?他说因为我爸爸十五年前得糖尿病,到你这来住院两周,然后到现在十五年,也不打针,也不吃药,血糖都是好的。我得了糖尿病以后,我爸爸告诉我,你一定要到北京去找李大夫! 我也碰到好多让我非常为难的事情,我最害怕的就是肥胖的糖尿病病人。我见过一个病人,也有肥胖,也有糖尿病,也有高血压,三年心脏放了两个支架,七年时支架都放不成了,就得要搭桥,然后过了几年又因为糖尿病烂脚指头,脚掌烂一个大窟窿,好多年都不愈合。我们问他任何的事情,他脸上都毫无表情,你看他无助的眼神,谁都心里头非常的难受。老的糖尿病人肥胖了很多年,控制饮食他也控制不了,增加运动也运动不了,所以说我们医生最为难的,就是这些病人。这不是一、二人的事情,我们中国有1亿多的糖尿病人,还有将近1.5亿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的后备军就是拼命的要挤进变成糖尿病的队伍。 糖尿病给我们造成危害,一个是寿命要缩短10年,另外就是遭罪。他得心梗一次以后,他就害怕第二次,因为第一次把命保住了,第二次就难说了;然后他的脑卒中、偏瘫,一次脑卒中没偏瘫,他得两三次脑卒中,最后他偏瘫了,有人喂他就吃饭,每人喂就不吃饭,你说能有什么生活质量。 那么,在30年前我们就去大庆这个城市做调查,我们发现有630例新得的糖尿病人,是喝糖才能诊断的糖尿病病人,从来没到医院去看过病。这些人在30年里有58%的人都去世了;我们还有一批血糖完全正常的人,30年才有30%的人去世,所以单独就一个高血糖为标志的人群,就把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就分的特别的清楚。 我是一个内分泌的医生,天天看糖尿病,但是我在2010年,我65岁的时候,阜外医院的院长请我去给他们成立一个内分泌科。因为他们那里心脏病的病人,很多人都有糖尿病,而他每年要有2000多次会诊,我一看不得了,每天要吃20片药的病人多的不得了,但即使这种治疗也没有阻挡住糖尿病害人的脚步,反而掏空了大家的腰包,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到处可见。 脱离糖尿病的苦海有希望吗?有希望!我为什么这么有底气跟大家说这个话呢?就是因为有叫“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它是在30年前发生在大庆市。当时为什么要到大庆去做这个“糖尿病预防研究”?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外国人说中国是贫油的国家,我们石油工人要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80年代国家在大庆就发现了一个大油田,就有全国各地的包括兰州、克拉玛依、四川的石油工人和他们的家属十几万人,还有几万十几万的复员军人都转移到大庆去开发大庆油田。大庆油田当时油产量占全国一半的石油产量,所以大庆人对国家的建设就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国家对它的回报是什么?就是在当时我们还拿粮票、油票、肉票,饼干票去买食品,买生活必需品的时候,在大庆已经开始工厂发油、发糖、发粮食,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但是后来人拉肩扛的会战时期过去以后,好多人都退休在家买一个黑白电视,在家吃好东西,开始长胖。先胖先得病,先富裕起来的人先得病,所以这个是非常不好的现象。 糖尿病能不能被预防,它这么害人,我们能不能预防糖尿病呢?在当时全世界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人知道糖尿病病能不能预防。我的老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的老主任潘孝仁教授,他从美国留学,回国的时候,他说要做一件全世界都没做的事。他认为他做基础的脂蛋白研究,它超不过外国人,因为外国人又有钱基础又好,他要做什么?他说我们要做一件事情,全世界都不知道糖尿病能不能预防,我们在中国要做一个糖尿病能不能预防的研究,要给全世界做一个榜样。 我们当时从卫生部就申请了5万元人民币,开展了全世界第一个用生活方式干预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大庆研究”对全世界的贡献,就是在全世界,包括欧洲、美国开的所有的糖尿病大会,每一次都得提到中国的“大庆研究”,因为中国的大庆研究是全世界第一个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的研究。这个研究开展以后的十年,美国人才做了跟我们同样的研究。在中国的大庆研究10年以后,全世界就有了一个糖尿病预防研究的热潮,但是总体来说我们中国的大庆研究是带头羊。我们的研究者当年在中日友好医院做了一些讨论,然后30年前一个上午10点左右,我们就到了大庆,包括我的老师、包括美国的一些专家、还有大庆市的一个院长胡英华教授,在大庆开始做糖尿病预防研究。 我们做了好多的研究的方案,因为全世界没有先例。我们到底怎么做?要做多少人?做多长时间?我们最初设计要做八年,但是我们做了六年的结果就轰动了全世界。 当时大庆有28万成年人,我们做了11万人次。就是他吃完饭以后做一个血糖测试,超过6.7,我们认为就高一点,然后这些人一共5000人,我们都给他喝糖以后,做糖耐量实验、测空腹一小时、两小时的血糖。当时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标准挑出来一部分是糖尿病,一部分糖尿病的后备军,还有一部分是好人,是做对照组的。然后我们要培训我们的医生,因为要标准化,所有的研究都要标准化,我们把当地三十三个诊所的医生都叫来,培训他们怎么去问病人、怎么去动员他们、怎么抽血、怎么喝糖,就办培训班,还有开病人的座谈会。 我们怎么去做干预?因为糖尿病是吃的多,运动的少,然后就得糖尿病了,所以说我们想让你少吃点、多活动点可能就会不得糖尿病了。当时我们研究经费特别少,我们不可能买药去做干预,然后就生活方式干预。这种方式干预,你让他少吃饭,多干活,他干吗?非常的困难,我们就要中等程度的生活方式干预,就是说你先我们规定的一个量,然后的话不限制,再多做也行。太厉害的生活方式干预他不接受,受不了,一天让他又少吃东西,什么都不让吃,他也不干,老运动呢,他说我一天干活挺累的了,我也不能做那么多的运动。所以说中等强度的生活方式干预,每一个小组做教育,然后我们非常的简单,我们分饮食组、运动组,饮食加运动组、还有一个对照组。饮食组,胖子跟瘦子有点差别,瘦子少吃糖少喝酒,胖人的话就限制一天要吃多少热卡,另外还有少吃油,要降低体重,一个月降低二、三斤体重,这是饮食主;运动组每天至少做一个运动单位的运动,大概消耗80千卡的热量,但是你做一、二、三个单位量都行,我们不管,但是至少做一个;饮食加运动组,就是饮食做一点,运动也做一点,给那种太严格的饮食也做不了,太严格的运动也做不了的人。然后我们就开始做干预,运动有运动强度大的,有运动强度轻的,运动强度要比较大,就做10分钟就行,运动强度比较轻,比如遛弯散步,你可能就做30分钟就行,你愿意选哪种都行。 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全世界都如此。你要去让他做这个干预,你说了他没听见了、听见了没理解、理解了不执行、执行也坚持不了几天,所以我们必须得在第一年里有10次的教育,就面对面的去问他你是怎么吃饭的、你是怎么运动的?第一年要10次,以后的2~6年里就是三个月一次,然后半年一次,以后每两年一次。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嘛,你老跟他见面,他也不好意思了,然后他就形成习惯了以后,就一直可以长期坚持。所以我们做了本来要八年才结束,我们到第6年一总结,发现无论胖人、瘦人,运动、饮食、和饮食加运动组,全都比不干预组要好,糖尿病能下降40%左右,无论胖人、瘦人全都得到了好处。 不光是六年得到了好处,以后我们又做了二十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到第20年的时候,糖尿病患病率还在下降。少吃饭多活动,除了在你干预期间的预防糖尿病以外,在干预以后有些人养成一个好习惯了,他这一辈子都得到好处。这个研究我们在中国是很成功的,但是美国、芬兰也做这方面的研究,比我们晚8~10年,这三个研究就证明这一段时间你认真运动、认真控制饮食了,血糖平整后,还会有一段时间在起作用。我们中国人做了6年的干预,到第20年的时候还有40%糖尿病的下降,芬兰做了三年,他到第7年的时候也看到有40%的下降,美国做了三年半的干预,到第10年的时候,发现有24%的下降,这三个研究就是全世界糖尿病预防研究的里程碑,但是我们中国是做得时间最长的,我们共同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是有长期的后效应。你花这么多的时间去做糖尿病的后备军的干预,不干预行不行?结果研究证明不干预真是不行。到第20年的时候,糖尿病的后备军有93%的人都变成了糖尿病、有17%的人眼睛都快瞎了、有44%的人至少得了一次心梗脑梗、有33%的人已经离开了人世。 到第30年的时候,我们又随访,有50%的人都去世了、50%以上的人发生了心梗脑梗或心衰、还有50%的人发生了脑卒中,这三个50%谁都不想要。糖尿病的后备军人群中,到第30年的时候,死掉了55% ,我们再看看糖尿病的人群什么时候能死掉55%?要23年!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后备军的人群在使劲追着糖尿病的人群,它只比糖尿病的死亡晚七年。你不去干预到底行还是不行? 我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我们30年得到一个非常漂亮的结果,你不能预防20年、30年,你六年不变为糖尿病行不行?我们证明在六年之内变成糖尿病,和六年之内变成健康人,发生心衰、心梗和脑梗的机会要差得很多,糖尿病的人有68%都发生了一次脑梗、心梗或心衰,那么变成正常的人只有46%;另外关于失明、肾衰竭、截肢的人能减多少?发生糖尿病的人有38%,转成健康的人只有15%发生;大血管病变包括心脏、脑血管病变下降了30%,微血管病变包括眼睛、肾脏、截肢就下降了60%。这就是在你六年之内就别变成糖尿病就行。这个研究数据成为美国最大的糖尿病的学术会议今年二十个新闻其中的一个中国的新闻,给全世界100多家媒体发布。 大庆研究使得中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在全世界处于一个领先地位,我们不仅仅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预防糖尿病,而且证明生活方式干预有长期的预防糖尿病的作用,除此以外还能够减少大血管病变、减少微血管病变。 我们老祖宗的智慧中,枚乘《七发》讲:“且夫出與入辇,命曰撅委之际;……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长期坐车腿就不会走路,就会萎缩,天天吃好吃的,又香又脆,但是最后就烂肠子,这是我们老祖宗早就认识到的。但是现在你看吃自助餐的人,什么好吃的东西端着一大盘子都不嫌多。我们现在讲的“病从口入”,你别是不干净的东西,吃饭以前先洗手,不是光是这个,我们还要合理的搭配,要能量、要维生素,既不要营养过剩,也不要营养不良,这个才是真正的生活之道。 现在我在全国还在做一个研究,我给它总结叫“500111”:每天运动半小时,一周要运动5天,这是“5”;不喝甜饮料就是“0”;晚饭以后的零进餐,晚饭后不吃东西了,这是“0”;胖人每顿饭要少一两粮食,这是“1”;蔬菜至少要一斤,这是“1”;另外每周出去吃饭最多出去一次,这是“1” 。 预防糖尿病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希望能够长期地预防,但是你如果不能坚持做到长期的预防,你至少注意前六年就行了。这话有没有道理呢?我们的数据表明,前六年的时候,糖尿病的后备军每年以10%的速度向糖尿病靠近,可是干预过了六年,就每年以2%的速度向糖尿病靠近,所以说你只要把前六年干预,你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处。 我们中国的大庆研究不仅仅是对中国糖尿病预防有非常大的贡献,而且推动了全世界的糖尿病的预防。在全世界(学术界),没有人不知道大庆研究,我的外国比在中国还有名。30年前的大庆,是干打垒,住着低矮的土房子,30年以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人口也是现在有几百万人。 当时参加大庆研究的那些人,很多都远离了糖尿病,到现在还非常健康的生活,但是我们做研究的,我的老主任潘孝仁在20年前就去世了,我们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他都没看见。他是大庆研究的开创者,非常有远见,在30年前还吃不饱饭的时候,他就想到将来你们吃饱饭的时候要少吃点,别得病。 过了30年以后,我们这些当时的年轻小伙子,现在都白发苍苍了,我今年都74岁了。 中国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带动了全世界的糖尿病预防。世界卫生组织也非常关心糖尿病, “2019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就是;控制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 糖尿病不是你个人的事,你看得了糖尿病以后,每天打完针才能去吃饭,还有的不好意思,人家吃饭到饭厅去,他吃饭得先到打针。打胰岛素不是不好,打胰岛素是把你血糖降下来,你再自己控制饮食,将来就不打胰岛素了,你别说我打了胰岛素以后以为血糖就好了,就找朋友吃饭去了,这打胰岛素都白打了;而且你得病了还要影响你的孩子,你吃那好东西,夫人和孩子也跟着吃,丈夫是糖尿病,夫人是糖尿病,儿子也是糖尿病。 世界卫生组织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够健康地生活,主要的是取决于什么?有60%都是取决于你的生活方式。你的健康钥匙是在你自己的手里,我们大庆研究证明,六年的认真生活方式干预,可以20~30年轻松地度日。当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变成习惯,就能把糖尿病关入牢笼。最后我们希望今天到场的朋友们,能够把一些消息带回去: 你是健康的人,就牢记初心,千万别染坏习惯,要坚持你现在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已经是糖尿病的后备军了,你要下定决心缩食健身,消灭将军肚,要防糖尿病于未然。我的老师说,糖尿病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脱缰的野马,但你别变成糖尿病,就是把马关进马圈,它跑也跑不远; 如果已经是糖尿病,一定要早治疗,要早达标,力争过十年、二十年以后别心梗、别脑梗、别心衰、别失明,另外要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来,用药以后也不能放松,要和肥胖抗争,要终身追求一个健康的体重。 我今天要让大家带回的信息就是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守护你和家人的健康,远离糖尿病,回归正常态。[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测绘学会大地测量专业委员会会员郝晓光出席并以《刷新世界观的新地图》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叫黄晓光,来自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那么,我今天的题目是《刷新世界观的新地图》,这个新地图今天大家手里已经拿到了。 传统的世界地图或者说是通行的世界地图,在我们国家已经用了400多年。我们看这张1949年版的《现代世界大地图》,与现在我们使用的,在格局上是一样的,细节上有一些变化。大家看到了在这张图上外蒙古还在咱们国家之内,因为是1949年的图嘛,但是格局上都是咱们中国处在地图的中央偏左,没有变化,细节当然变化很多。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第一版中文世界地图什么时候诞生的?第一版是在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由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咱们广东肇庆绘制,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绘制的中文世界地图,咱们中国并不在地图的中间偏左,而是在最右端。那么当时明朝对国家、对天下、对世界的认识是什么呢?“世界唯中国独大,余皆小,且野蛮”,也就是当时把中国和世界基本上画等号,中国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中国。那么有没有外国?有,余皆小!就是有星星点点的,很小的,且野蛮,没有文明可言。当时我们认为世界和中国就是这样,可“西洋地理学家置中国于地图之极东一角,则怒”。我们认为世界这样,中国这样,你现在给我们看一个另外的,世界这么大,中国也不大,而且在边上,受不了,则怒。利玛窦是来传教的,一看惹怒当局了,惹怒了明朝的知识分子和官员,便把地图的中央子午线进行了投影转绘,将中国的位置绘在了地图的中间,搞了个变通。大家看一下,世界和中国还是这么大,但位置进行了调整,由最右边的极东一角变成了中间偏左,这个位置咱们已经很熟了。也就是说中文版的世界地图一开始中国不是中间偏左,但是很快就变成了中间偏左,并且延续到现在。从格局上,北美、南美、亚洲、欧洲、非洲几大洲基本都出来了。利玛窦的世界地图目前在中国大概存有三四张,其中有两张比较有名气的我都看过。 传统的世界地图在全世界只有两版,也就是利玛窦绘制的这两版,我是说格局,就是咱们中国常用的,也叫亚太版,亚洲太平洋国家也用,因为它太平洋是完整;另一张就是咱们中国在最右边的,在东边又叫大西洋版,又叫欧美版,就是大西洋很完整,他是太平洋就分开了。 我们从这版地图比较下澳大利亚和南极洲的关系。澳大利亚和南极洲面积应该差不多,南极洲和澳大利亚的面积关系是什么?南极洲比澳大利亚大一倍多,但是在传统图上来看,十几倍?!怎么回事?为什么400多年没人管呢?没人管,咱们中国人来管。 传统的世界地图,它的纵线都是经线,横线是纬线,我们把它叫做经线世界地图。经线世界地图,我们看到北京至纽约,中美隔着太平洋,也就是说美国在咱们东边;大家再看第26次南极科考的航线,它就是一个“8”字形,这个都是有问题的。那么经线世界地图出现了什么问题?经线世界地图要投影绘制,它相当于把地球仪(我形象地把它比做成苹果)切开放在一张纸上进行光线的照射,然后把上面的线条投影到这张纸上去,那么这张纸就是世界地图,这样就进行了球面到平面的转化。那么咱们看,你把苹果按纵向切开,也就是相当于沿经向切开,这苹果的两瓣就相当于地球的东半球和西半球,当然南、北半球也在上面,但是就严重失真。所以说传统的世界地图,无论是亚太版、欧美版,或者叫太平洋、大西洋版,它都是沿经线(纵向)把苹果切开,它表达的是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南、北半球虽然也在图上,它的地理关系就严重失真。 你既然纵切苹果表达的是东、西半球的地理关系,我要表达南、北半球呢?太简单了,当然横切苹果。横切苹果相当于沿纬线切割地球,我叫纬线世界地图,它表达的就是南、北半球的比例关系,当然东、西半球就对不起了。 我们再看看传统的两张世界地图,都是经线世界地图,你叫亚太版(太平洋版),或者欧美版(大西洋版),它的正规的名字就是两张经线世界地图:东半球版、西半球版。有了东半球版、西半球版,那下面两张,当然就是纬线世界地图:北半球版、南半球版。当然北半球版你也可叫北冰洋版,南半球版可以叫印度版,但是它的学名北半球版、南半球版。这就是新编世界地图,它是两张纬线世界地图,所以说咱们的世界地图就是双经双纬。 双经与双纬的比较就太明显了,咱们还是说南极洲。南极洲在咱们新编世界地图上就很漂亮,但在咱们传统世界地图上就很大,并且它的方向也有问题。你看这三大洲:非洲、澳洲、南美洲,它们本来跟南极洲是个环抱的三角形关系,那么在咱们传统世界地图上,就是一平行的;再看看咱们北半球版的北冰洋,这北冰洋很厉害,整个陆地系统围绕北冰洋诞生,可是在经线世界地图上,北冰洋在上头,好像跟咱们陆地没什么关系。所以后来我们起个名字把北冰洋叫做“世界的地中海”。 创新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我们是赤裸裸的原创,彻头彻尾的原创,全世界都没见过的。我们公的公式,我们发表的论文,我们的查询报告都是没有问题的。各种应用也都是史无前例的应用:军事、南北极科考、大洋科考。咱们海洋的极地科考,首先应用;在环球的大洋科考采用;海洋局的一位领导感谢我们,把我们的作品制成了灯箱,在海博会上展览;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对国家的重大贡献:北斗导航,北斗导航一开始提出来卫星信号就布设在在太平洋上,后来我们就提出应该布设北冰洋,那么后来国家就采纳了我们的计划,国防部的网站也对我们进行了表彰,《解放军报》甚至写这样一篇文章“这会不会是改变世界的地图”;现在有一篇文章在网上有几十个版本,光今日头条这个平台连发4次。 所以我们清楚了,新编世界地图,跟传统世界地图,它不是说我比你好,不是的,相当于它是互相补充,构成了双经双纬的概念。 大家再看北京至纽约航线,你跨太平洋要19000公里,跨北冰洋11000公里,直接过北极点。你跨太平洋,美国在咱们东边,你跨北冰洋,美国在咱们北边,11000公里和19000公里,少8000公里,它的战略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 这是一位部级领导,咱们自然资源部的,他也是对我们新编世界地图进行了强大的支持,他直接在自然资源部的广告牌上尖锐、简单地提出这个问题:美国在咱们中国的东边吗?错,是北边;中美隔着太平洋吗?错,是北冰洋。我非常感谢陆部长这两句话,把我们新编世界地图之魂说出来了。 我们再看第26次南极科考航线,你明明是圆周的环形航线,并且把南极洲套在里面,是环南极洲航行,可是在咱们传统世界地图上,它走的是个“8”字,并且把南极洲给搁外头了。本来是个环行,你来个“8”字,本来在里头,你搁在外头,当然是有很大问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我们提出方案之后,就立即进行了轨道的结算,并且国家采纳了我们的计划、修改了原计划,这是我们的论文;最近我们新编世界地图又获得中央军委机关事务管理总局的采用,新编世界地图又一次完成了应用领域高层的拓展,对国家的安全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伴随着三沙市的建立,竖版中国地图得以出版,同咱们的竖版世界地图,二者相得益彰。 2017年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同时提出“冰上丝绸之路”的新战略,我们就编制了《冰上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地图》,这个地图是内部出版,现在已经在北极科考应用,在发改委的杂志上已经发表。 新编世界地图,分为南半球版和北半球版,南半球版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竖版世界地图,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功;北半球版现在又编制了《冰上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地图》,为表达习主席提出的战略思想再立新功;咱们国内的顶级智库“人大重阳”,他们写了个报告的前言这样说:翻开世界地图,人们很容易有一个印象,去美国要往东走,去欧洲要往西走,然而这种印象可能是错的,而且大错特错!这个词我是不敢用的,但是别人用,我在这里给引用了。错的原因是什么呢?普通的横版世界地图是一个效果,其实把地图竖起来,中美最短的是北冰洋,要说绘制《冰上及空中丝绸之路全景地图》,传统的世界地图简直绘制不出来。 新编世界地图,它难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它的投影参数的确定非常难。我们设计了几十种,这一种是正轴投影,比如说赤道,你怎么不放在中间?我放在中间了,草图我也绘了,但有个什么问题呢?南美洲被分开了。所以最后我们经过几十种的尝试,终于圆满地给出了现在的方案。它的严肃性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等;它的复杂性在于,有多少个城市涂层?需要将近300个图层,有60000多要素要处理。 我们在国际上发表,国外的科学家都为拿到我们的世界地图感到高兴。让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同时也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国际上的一个顶级的智库~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采用我们的世界地图,世界地图终于完成了从西方到东方,又从东方到西方的历史轮回,也就是说过去师傅教我们,现在我们教师傅。 2017年法国第二大报纸整版报道我们的新编世界地图:中国,世界的中心,这一观察地球的视角富有革命性,它变更了西方的图示,已被中国国防系统采用。同时我们也获得各种荣誉:《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都是整版报道。 我们的世界地图2014年终于得以出版,新编世界地图正在走向社会,走进寻常百姓的万户千家,给人们带来崭新的科学理念。2014年出版,到目前已经再版15次,几十万份。 “世界地图全家福”,以东西南北四个视角,从经度、纬度两种方向,将中国与世界的地理关系准确和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新编世界地图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象征。[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上海特石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韩农出席并以《养活70亿人的新农业》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现在,关心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人越来越多了,因此消费有机果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了,但是消费者心里总有个“梗”,就是 - 太贵了! 果蔬作为老百姓的刚需产品,而且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超出常规果蔬5-10倍的价格无法让更多的老百姓接受。我们都知道,虽然化学农业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由一定的威胁,但毕竟让我们度过了吃饱的阶段,而有机农业维护生态环境,产品安全无残留,可以让我们吃的更好更安全,但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价格,就让有机农业远离大众了。 高价格是一个有机农业不可逾越的障碍吗?有机农业只能是为小众人群服务吗? 在中国,很多有机农场二十几年来,硬生生地把有机果蔬-这个老百姓的刚需产品整成了所谓的“稀缺产品”,俗话说,物以稀为贵,所以他们认为就应当贵!理由嘛很多,比如: 1、土壤改良耗时费力,有机肥投入大,成本高。 2、有机种植“自然生长”时间长,增加成本。 3、病虫害多损失大成本高,人力成本高。等等 乍一听,这些理由说的好像有点道理,既然他们说的这些是现实,为什么几十年都解决不了呢?90年代,一台大哥大手机卖到几万元,是我们当时工资水平的上百倍!现在一台智慧手机的价格不到一个月的工资!靠的是什么?yes,当然是技术进步! 果蔬是人民生活的刚需产品,不管什么理由,贵就没道理。孟子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行业的发展不首先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找各种贵的理由,掩盖行业生产力落后的本质,这是十分危险的。 从2008年开始我们做有机农业技术体系,首先遇到的就是土壤改良问题,以往的办法都是依靠自然恢复或者秸秆还田,或者使用有机肥,要达到有机土壤规定的有机质2.5%以上,需要长达3-5年乃至8-10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长的时间对于有机农业来说简直是致命的高成本! 我们在山西的试验基地养了很多鹅,有很多没来得及处理的鹅粪堆到地头,里面有很多虫卵,工人们随手就把它们放在地里旋耕,过了不到一个月时,我偶然翻土时发现,里面的虫卵并没有孵化出幼虫,而是变成一些残片。再取土样检测,发现土壤中也没有有害菌泛滥。我们做农业总是被告知:没腐熟的生粪肥不能直接入地,可是我发现的这个现象表明这个说法不一定正确。 再深入研究后又发现,过去的土壤改良(秸秆还田或者堆肥做有机肥还田)方法,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很少,秸秆类的有机物中的碳有70%都变成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这不是增加了碳排放吗? 这里面,有个问题被忽视了,过去的研究和理论都没有把土壤微生物当做重点。我猜想,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土壤微生物太复杂了,是个巨大的黑箱,我们能够认识的土壤微生物不足5%,做试验很难做出来直接的关联性,不好发论文;另外一个就是传统理论认为秸秆中的木质素腐殖化变成有机质是主要的固碳途径,微生物的贡献很小,不到5%。 真相往往就藏在最基本的原理中,既然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最终成为二氧化碳,也可以大量繁殖自身成为数量庞大的细胞群体,而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除了水之外就是碳! 这下,我们找到了土壤改良的突破点:土壤微生物! 怎么做呢?只要我们能够扩充壮大土壤中的“好的”微生物种群,我们称之为“土著优势菌”,抑制那些“坏的”,就能够一举两得:把秸秆中的碳更多地固定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同时把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有害菌、有害虫卵压制甚至消灭。 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一做就是十年!我们在中国北中南各地进行试验和验证,创新了理论,找出了新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快速低成本生态化改良土壤的目标,秸秆中的碳固定在土壤中的比例从30%提高到了50%,土壤有机质提升到2.5%的时间从10年缩短到2年!同时,控制甚至消灭了有害菌、有害虫卵的威胁,而且原来土壤中的农残和抗残都被消除了! 这个革命性的突破,解决了低成本快速改良土壤的问题,使得土壤地力具有可持续性,就有机农业种植生产的成本来说,差不多解决了一半。 说到有机农业,必须提到一个关键词:循环。循环既是变废为宝的过程,也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我受朋友之托,在山西推广沼气罐。当时我们给一些农户免费安装沼气罐。装好之后不久,农户就反馈了,除了说跑冒滴漏这些小问题以外,最主要的是,他们种的蔬菜一两个月从种到收就结束了,你那个沼气罐进料后要3个月才能出料,跟不上趟啊。 通过考察调研和深入研究,我发现,原来,沼气厌氧发酵的效率几十年没什么长进!比如,厌氧发酵的主要效率指标,叫单位容积产气率,几十年前是0.3,现在还是0.3!周期长、效率低就是沼气厌氧发酵的瓶颈! 怎么能提高效率、突破这个瓶颈呢呢? 我们考察了国内多家沼气设施,发现都是常压发酵的,专业的厌氧发酵教科书上面写了“当厌氧发酵压力超过8000帕斯卡之后,产气将停止”。凭借科学常识,我感觉这个说法有问题,我们都知道,甲烷菌是在地球上存活了数亿年的古细菌,即便在现在上万米深的海底高压环境下都有甲烷菌,凭什么沼气池就只能在常压下呢?会不会这就是效率低周期长的原因呢? 沿着这个思路,我组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发,所有参与人员每天泡在文献里、实验室里、设备试验现场里,我们身上带着旁人讨厌的、厌氧发酵的特殊臭味度过了800个日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结果出来了,我们做出来了特石变压厌氧生物发酵装置,单位容积产气率这个指标比传统技术提高了足足10倍!,而且发酵消化时间缩短到只需14个小时就达到95%的消化率!这个装置也通过了国家级的技术评审鉴定。 这个巨大的进步意味着什么?就是各种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生活污水、禽畜粪便等)当天,可以转化成有机肥,既解决了废弃物的高效率循环利用,又能大幅度降低种植的生产成本,因为这些快速发酵的有机肥几乎是无成本的! 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学农药,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绝大多数人把目光投向了替代品,比如生物农药、黑光灯、黄板蓝板,还有索性用纱网把生产区都覆盖起来防止害虫进入等。结果呢?投入高、效果差。病虫害几乎成了有机农业生产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除了用药杀虫,难道就没有别办法吗? 在一次去内蒙古考察的途中,开车经过了大片草原和原始森林,别人在看风景,我在思考为什么这些大自然中的植物没有被害虫吃光呢? 带着这样的感悟,我思考了两个问题:其一,目前农业种植流行的是单一品种大规模种植,大部分的害虫都是所谓“寡食性害虫”,单一品种大规模种植的的作物,无异于为这些害虫提供了巨大食物来源,对于很多繁殖一代时间仅十几天的害虫而言,其种群的迅速扩大是无法阻挡的,即使用很毒的化学农药,也抵挡不住害虫很快进化抵抗的能力。其二,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就像自然界的草原和森林,无数种植物混杂,同时衍生了无数种生物天敌,各种昆虫之间相生相克,形成了巧妙地平衡。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设计了一套系统,首先,在整个生产区域中,以条带的形式,人工种植多种植物和安排生物天敌栖息地,人为再造生物多样性,吸引大量生物天敌定居。其次,在每个生产单元中混杂种植多品种的作物,干扰害虫,从而达到以虫治虫、生态平衡的目的。 从中国的北中南三个地区,我们进行了长期的试验验证,结果非常好,200亩以上的面积,经过两年时间,基本上可以形成天敌-害虫的平衡,对虫害的控制可以达到80%,在辅助一些生物制剂,就可以很好地实现有机农业标准下对虫害的良好控制。 就这样,有机农业最头疼的病虫害问题也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实现不减产同时降低成本的目标。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有机果蔬生产成本高、价格高的那些理由,贵只是结果,因是什么?缺乏科学技术! 我们通过土壤改良、废弃物循环、生态条带这三项核心技术,就解决了有机农业的主要瓶颈,大幅度提升了有机农业生产效率,再配合上有机种植养殖管理技术、水系净化技术等形成的一整套基础产业化技术体系,我们就能生产出高品质、高产量的有机农产品,但投入并没有增加,成本则大幅度下降。 这样,就解决了有机农产品贵的问题。 化学农业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但是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有威胁。 传统的自然农业,包括目前很多的小型有机农场,虽然做到了保护环境和食品安全,但是无法复制、更无法大规模生产,成本高、价格高成为进入大众市场的障碍。 我们用了十余年的时间,研发并在国内各地实地验证了“特石模式”,所谓“特石模式”就是一套生态循环有机农业产业化技术体系,它涵盖快速低成本土壤改良、快速低高效率废弃物循环、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以及有机种植养殖和标准化作业管理等组成的基础技术体系,应用这个模式的结果简单描述就是“两高两低”(欧盟有机品质、不低于化学农业的产量、与化学农业相近的成本和很高的投入产出比),是可以替代化学农业的完整的基础技术体系。 我们已经在山西、上海、广东、成都、武汉、甘肃等地都建立样板基地,分别是纯生产型和一二三产融合的基地,面积从200亩到3000亩,这些基地的产品产量都达到了常规种植的产量,标准都是欧盟有机认证,出场价格仅比常规产品高0.5-1倍。 这套体系,由创新的基础理论、有先进的环境友好型技术的集成和类似于ISO9000的标准化作业管理,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可以实现有机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从全球70亿人口的角度,站在有机农业产业化的高度看未来农业的发展,一定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产量、品质同步提高,既要满足人们对物质不断增长的需求,也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 师古而不泥古。简单地复古去做农业是社会的倒退,农业的发展一定是向前行而不是往回走。我们要继承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集成应用先进的、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提高有机农业的生产力水平。特石团队用了十年的实践走出了一小步,我们期待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到这个改变当中,让可持续的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可以养活、养好地球上70亿人!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艺术史和文化学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丝绸之路数字三维全景地图》项目负责人费新碑出席并以《实证 • 中华文明五千年—从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说开去》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四年前因为工作关系到良渚遗址考察,一到现场全是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让我非常吃惊,为什么说我们中华文明存在了五千年,说这个题之前,我们知道今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消息,就是7月6日,在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际上这件事就是经过努力,我们不但通过决议已经成为名录,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已被世界承认,随后我们知道在国家层面,通过电台报纸向全世界宣布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经过2004年到2016年的十余年的努力,已经完整的清晰的证明了文明存在有五千年。 中华文明五千年是谁最开始提出来的?是2000多年前的司马迁,司马迁在研究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以后,经过天文测算,大约在五千年前,一个叫黄帝的人,是中华民族的始源。他是这样讲的:黄帝者,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土是土地的土,土还有德性,而且是瑞祥的德性,什么意思?土是厚德载物,也表明了我们是一个农耕民族,这是最开始的一种说法。随后历代历朝把中华文明五千年就作为一个定论,一个历史的定论,延续到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通电全国,把黄帝纪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始源。这个结论一直到今天我们新中国建国以后,我们也延续这个说法。 在我们三本最经典的书籍里面,我们都是这么记载: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这是权威的,由国家出版的;一个是翦伯赞的《中外历史年表》;第三个是《中国历史年表》,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的,包括新版,全是把黄帝纪年作为中华民族的始源。算下来就应该是五千年,所以印证了孙中山的一句话:“叫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就成了一个定论了。 但是这个定论在世界的考古学,而且是现代考古学的学术界,形成了疑问,在一大批学者当中,以丹尼尔对文明的判定作为一个标准。这个判定是什么?第一,一定要有五千人以上的城池;第二,一定有礼仪的建筑;第三,一定要有文字的记载。由此中华文明被排斥在外,因为我们没有文字记录。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要讲一下现代考古,现代考古是19世纪末开始的,当然第一人就是拿破仑,征服埃及的时候,带了167个学者去发现了地面的古代遗址。这个地区在考古学上我们叫新月形地带,然后有一块碑,就是图片上面这一块叫罗塞塔,现在在伦敦博物馆,上面有象形文字。所有的象形文字,正是因为罗塞塔第二段有现在活体文字希腊文的释义使这块被破译了。埃及就有了一个准确的历史编年,算下来公元前3300年,因此就应该是五千年以上。 另外还有一个是在伊朗,下面这一个叫贝希斯敦铭文,是纪念大流士征服高墨达的一个铭文。这个文字是楔形文字,文字下面也是一个活体文字是波斯文,也成了一个解读的可能,因此两河流域也是有准确编年的一个历史。 我们国家由于没有这样的释读,所以我们讲五千年的时候受到了现代考古学的疑问。这个疑问实际上在学术界也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以现代考古学为主。在讲文明的时候,在全世界的学术界,一般是以新石器时代为一个上下年限,准确的说就是1万年到2000年,这个时代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作为文明的一个鉴定标准,因为在这个时候人类脱离了蛮荒,走入了文明,那么它的标准就有国家形态,就有社会分工等等一切,包括我们现在看到西方考古所确定的准确的编年。我们现在知道的有两本书是影响非常大的,由学术界波及到全社会,而且是国际社会,一本是《全球通史》,它确定的中华文明是公元前1500年。另外一本是《剑桥上古史》,10个编委里面有两个中国人,有一个还是我的同学,他们把中国的商代是作为中国的第一王朝,这样算下来,中国只有3300年左右。他们引用的现代考古证据,主要是我们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发现的甲骨文。甲骨文对商代的存在有一个严格的编年,它只承认到这一点,因此还短2000年。 第二种观点是我这写的叫感性的肯定,实际上是以历史文献学来对中国有多长历史做一个表述,里面最有名的是黑格尔,马克思,杜兰特。黑格尔最有名的一本书叫《历史哲学》,他说中华帝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面描述的更为清晰,他讲: “亚细亚地区特别是以中国,它的文明存在有三个特征,:第一个有国家组织存在;第二个有社会分工,第三个有大型的灌溉工程;实际上指的是农业。杜兰特在耗尽自己一生经历写《世界文明史》时候,也采用了这个观点,当然他们除了历史文献以外,还带有强烈的对中华文明尊重的感情成分,所以我说是感性的肯定。 这两种观点带来的是什么概念呢,实际上就是说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个不确定的,模糊的概念。因此,我们国家为了确认中华文明五千年,做了一个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五千年乃至五千年以上,我们新石器时代有多少遗址呢,我这儿用的是谭其骧老先生的中国上古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地图,实际上现在还比它多,一共有7000多处。我们是有丰富大量的遗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另外在200万平方米以上的遗址我们有6个,100万平方米,以上的20余个,然后其他的就不计其数,已经考古发掘的是400座。 中华文明有没有五千年呢?如果按西方标准,我们的最大的短板就是文字。实际上在考古当中,我们能够看到非常多的亚文字叫字符刻画,除了甲骨文以外有仰韶文化的陶瓷刻符,有马家窑的陶瓷刻符,有江苏高邮龙池的瓷板刻符,还有良渚古城遗址680个字符。李学勤先生曾经有一个解读,大概这一段文字他破译的意思是一个姓朱的人上山打猎。当然它没有成系列,它是断断续续的,这是我们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另外我们有接近10万件陶瓷,主要集中在甘肃,我们叫的马家窑文明,大量的非常精美的陶瓷彩绘的。 我在欧洲这一线考察,从安纳托尼亚山一直到扎格罗斯山考察的时候。我也见到过好多今天在打仗的领域,包括叙利亚很多我们叫叙利亚风格的此类陶瓷。当时第一个发现陶盆的安德森就认为,中国文化文明是来自于西方,因为看到是近似的这种陶瓷,当然后来他自己对自己的这一学说他已经持否定态度了,但是我们国家的遗存高于其他国家。另外,在我们新石器时代还有大量的神灵崇拜,上面一个是浙江河姆渡的鸟崇拜,我们在中国方位学上,我们是属于朱雀。在河姆渡五千年以前就有了。还有红山文化的女神,同时还有大家看到的龙的崇拜。因此如果按西方的三个标准,我们也有非常丰厚的遗存,基于这个情况,我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开始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历史上线里面,对6大新石器遗址,进行详细的,重新考察或者探源。这个里面它们分别是河南灵宝西坡遗址,这是黄帝时代;第二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这是饶的时代;然后第三是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这是这是禹夏时代;第四是河南新密新砦遗址,这是夏启时代;第五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这是夏的中晚期;最后一个是良渚古城,我们在这6个遗址里面看到,除了良渚遗址是长江中下游以外,上面5遗址都集中在黄河,一个“几”字形向东拐,从西安再往东拐的这一段路。而且现在发现的考古遗址全部都是以黄帝为首,一个文化年代没有断裂,有着完整文化序列的考古遗存。整个工程经过三个时期,十余年,9个课题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来自于我们当时设定的9个目标。考古遗存发掘出来,当然包括年代测定,古环境研究,礼仪制度研究,乃至包括与中外其同时期其他文明的比较研究,一共是9个。 我们得到这样的六个中华文明的五千年的特征: 第一个是城市建筑,我们有完整的城市建筑,我讲的这三个文明区域都是上了百万平方米,然后它的文化区域都是几十平方公里,非常庞大; 第二,我们有王权聚落,以王权为中心,走出氏族时代,开始出现国家时代; 第三是农业和畜牧业,农业是我们国家一个最大特征,所以马克思讲到大型的灌溉工程,我们在良渚就发现了。它和希腊文明不一样,迈锡尼因为全是山地,它是以贸易为主。畜牧业我们发现大量的绘有家畜的陶瓷,农业我们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把它分成两种,一种是北方的粟作文明;二就是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我们在江西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的稻粒,种子已经在18000年左右,所以历史文明非常长,农业是我们自己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四是手工,手工业的除了陶器,铁器,铜器,我们最精美的是玉器,良渚是玉器的经典,非常漂亮,这种玉琮天圆地方的玉琮。 最后一个是文字图符,我在这里用的是文字,不是准确的有完整的文字形态,因为现在数量很少。我们甲骨文大概是四万五千个字,现在破译了将近两万字,那个是很完整的,但是我们现在在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都比较,断断续续不多,目前正在进行破译,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六个特征。因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李学勤先生做了一个结论,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五千年从未间断的,具有长度,广度,高度的原生文明。”世界在同时期的文明,都是中间断裂的。我们在埃及考察的时候,现在是阿拉伯人,我们在伊朗高原考察的时候,现在也是波斯人,阿拉伯人,还有很多阿塞拜疆人,那么我们中国基本上还是以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大的组合,一个族群在这儿延续着自己五千年的文明系统,这是全世界唯一的,我们要有这样的自信。 由于工程证明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实证,而且得到了世界遗产的肯定,我们从国家层面到世界层面都得到了认定,这个文明就实打实的锤击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它实际上是中国的方案,那么这个方案对世界其他文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世界遗产对中华文明的四个表述: 第一是文化遗产没有讲文明遗产,因为文化范围小于文明指代更清楚,更明确,更便于操作,而且是古城遗址。 第二再也不纠缠历史编年问题,换句话说,在联合国组织里面,不把这些学者的关于文明三个定义不纠缠于此,因为每个文明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是强调每个文明的特征的描述,你这个国家只要你把你自己的文明讲清楚了,我就认可你承认你。 第四,目前看来,在新石器时代,五千年以上的中华文明,材料丰富,地域广阔,历史悠久。 这个是四个定论我们国家由于世界遗产组织的公允,客观,科学,严肃的这种态度,我们国家除了申报已经成功的殷墟遗址和良渚遗址以外,我们国家还有两个备选的遗址,一个是东北的辽河老哈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第二一个是长江上游的古蜀文明。如果这四个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这四个文明都被认定和认可的话,那么我们国家的新石器时代五千年以上的文化系统就构成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涵盖全国面积的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优质遗产,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 我们再回到丹尼尔的这三个标准,由于中国成功的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那么我们就看看到了丹尼尔三个标准的局限,因为一个理论不能描述全部的现实的时候,这个理论是有缺陷的,那么它的缺陷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他的地域的局限性,在丹尼尔时代,包括他的老师克拉克洪以及柴尔德,他们这个时代他们所有的考古都集中,在我刚才说的地中海东岸的新月形地带,从伊兹密尔到亚历山大港,沿着海边,然后再向东走,安纳托利亚山到扎格罗斯山,一直到今天就是伊朗的霍尔木兹海峡。他们主要的考古遗址,因为欧洲文明遗存比较少,他们也找自己的文明的源生点,他们主要集中在这个区域,那么东方他没有顾及。比如说与我们同时代的印度的哈拉帕文明,由于只有印章,印章也是图符,他们不把它作为历史编年,当然包括中华文明,还有其他。连他自己的迈锡尼文明希腊本土的,他们也未予承认,所以它是有局限性。第二,他认知上也出现了以偏盖全,我们从认知论上,你的个案不能涵盖全世界。第三,科学性的问题以绝对的一丝不差的文字纪年来,描述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是不太科学的,因此丹尼尔的文明的标准,实际上被我们国家这一次的申遗成功就不攻自破。 我们国家给世界各地的新石器文明一个什么样的启示?我这里用了良渚古城遗址的陶罐,你们现在可以到良渚博物馆去看,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朱红的陶罐,上面是天象图,然后众星点点。那么这张图和旁边附着的几张图,一个是我们的甲骨文,一个是玛雅图像,一个是迈锡尼的金面具,一个是印度河流域的印章,然后还加上他自己的费斯托斯盘,在地中海中央有一个克里特岛,里面有一个克鲁斯王朝,也是在五千年以上,但是欧洲人没有承认,因为他有一种文字叫线性文字,因为这个盘面B是带有图像的被破译了,但是A线性文字,A没有破译,他们也给放弃了,丹尼尔的局限就出来。 我们现在通过这张中心图片,我们看的,它可以象征性的描述全世界在五千年文明以上的一个现象,是遍地硕果,各显特色,星光灿烂,因此如果以中国方案能够给予世界闻名的认定与借鉴和实践的话,那么我们整个世界文明将是灿烂的星空。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C100仿生双液压膝关节发明人、中国梦肢队队长程宝军出席并以《一双丈量人生高度的腿》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叫程保军,来自河南省漯河市,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曾有过三年的军旅生涯,参加过98年长江抗洪抢险,并荣立集体二等功。 2011年4月27日的一次意外车祸,导致我双腿截肢,后来却因为感染,先后进行了三次截肢手术,最终留下了双腿截肢的终身残疾。 半年之后,装上假肢的我,整体呆在家里,不愿出去见人,感觉自己已经是个废人了。另一方面,当时的假肢穿着很不舒服,走着不得劲,根本不能像现在这样轻松行走。我是一大一小双腿截肢,需要安装性能好的假肢膝关节才能保证走路安全,然而需要的假肢费用接近10万元左右,像我这样的普通家庭,失去收入能力后,根本就承受不起。未来30多岁的我,还要更换好几次假肢,我简单的算了一下,大约需要近百万元,而事故全部的赔偿款,还不够更换我假肢的费用,真的是无能力去承受。 不愿出门,我就在家开始琢磨,能不能把我的假肢拆解了?看看它到底为啥穿着不舒服,走着不得劲。我突发奇想:我能不能自己给自己做两条假肢呢?想了就开始干,仅凭自己的热情,还有在部队接触过机械知识,我便开始尝试改造我的假肢。于是,我买来简单的材料,开始模仿着做了起来,因为膝关节是整条假肢最贵的部分,也是最关键的部分,所以我就选择了做关节。如果穿上性能不好的膝关节假肢,走路腿是直的,不好看,也不容易打弯,最重要的是不安全,特别是走下坡路,很容易摔跤。 因为每个人走路习惯都不同,我的习惯是需要硬一点的,当时买的假肢有点软,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走路的要求。于是我就想着投入了几千块在他们的基础上改进一下就可以了。可是搞好了,关节的上方,走多了,用久了,容易开叉产生间隙,有框量,这样走路又不舒服了,于是我又给它设计成抱轴的形式,这样它不会产生间隙和框量了;过了没多久又发现走路多了缓冲块下方的调解件,在压缩多了之后会往下退丝,我又设计从下面打了小孔,用小螺丝给它固定住,这样它就能一直保持我调整好的那个角度和状态;就这样一来二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摸索,我渐渐搞明白了假肢其中的原理。我就想着干脆自己给自己做吧,这样就可以把补偿款省下来留给孩子上学。 这一干就是2年多时间,我自己设计制作的假肢终于问世了。可好景不长,我用的是普通铝材不耐用,套很容易磨损出现间隙,甚至断裂,这次的失败让我很失落,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啥也干不好,一度想放弃了。可是,没过多久又好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因为我知道原因出在了材料上。几年制作的过程中,我曾经多次想过放弃,甚至有一次把房间的东西都砸了,两个月都不想进去,太难了,太难了。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在家无所事事的我,脑子里不自觉的总结了一下,分析这次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是不是材料再换换,把哪个零件改改,就可以了。 几年折腾的过程中,我一步步摸清楚了膝关节里每一个零件所起的作用,哪个零件调整到什么位置,会让假肢穿起来更舒服,如果不舒服,它的原因是什么,我都一清二楚。因为这是我自己要穿的,只有我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需要,我能精准到令我穿着不舒服是液压缸里的哪一道环,哪一个微孔出了问题,我都能感受到。 生活还得继续,我不做出来,我以后的假肢费都没法解决,于是我就继续做。我是双腿截肢,要可以在路上正常行走,不能遇到一些小坡,小台阶就把我难倒了,起码我要能应付正常的路况,能自如的行走。经过6年多两千多个日日夜夜无数次的尝试、修改、验正、调试。仅仅是为了找到合适的液压油,我就从国内到进口,先后试用了十多种,最后终于找到一款合适我假肢用的。 后来,我发现其实这也是个“坑”,在不断的尝试中,我的工具,我的材料都在不断升级,费用也在快速增加。一开始投入几千块,慢慢的上万,虽然投入越来越多,但经过一步又一步的改进,我觉得花的钱都值,我的假肢功能更完善了,这也就让我越来越坚定,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要不然,当年事故赔给我的钱就全搭进去了。这6年里,我做的假肢从整体上改进了4代,如今我的小小关节里有80多个零件,除了其中的5个螺丝钉是市面上能买到的,其他都是我自己画图设计制作出来的。 终于,我穿上了自己制作的假肢,站了起来,走了起来。我兴奋地一次给自己做了十条关节,我想这下够我穿到老了,不愁了。我还跑到我们的残友QQ群里嘚瑟,给他们发照片,告诉他们说: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我再也不用再买了。”朋友们开始恭喜我,有的朋友说:“反正你做了十条,卖我一条呗。”也有朋友说:“看你双腿假肢穿着都能走的这么好,我这单腿截肢的穿上之后一定比你走的还要好。”还有位女残友说:“程哥,我们女孩子也想要,你能再做漂亮一点吗?” 我们的QQ群就这样热烈的讨论了起来。 我刚开始做的这十条确实有些粗糙,不够美观,既然大家都想要,我就把它再美化一下,干脆把它当成即将上市的产品,毕竟这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假肢了,于是我就又开始忙活起来。这时的我心里觉得满满的,满是干劲,因为有这么多好朋友的期待能和我一样站起来,走出去。我自己经历过了这样的困境,我特别能理解残友们的期待,能有一条轻松行走的假肢关节是多么重要。同时,这也是我截肢之后第一次发现我自己活着有用了,有价值了,我不再是那个茫然的废人了,我有了自己的方向,不仅我自己站起来了,我还能帮助更多的人站起来,这也让我越来越自信。 把假肢设计美观之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论我走到哪儿,我都要把腿亮出来,我不会用裤子把假肢挡起来,后来我总结为“假肢裸露穿,勇敢做自己”。我认为:只有你从内心里不在意这件事的时候,你才能真正能站起来。 我给我做的假肢起名“C100”!为什么叫C100呢?C是中国英文字母的首字母,我姓程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也是C。100,我想让大家百分百满意。 我穿着自己做的假肢,走的很轻松自然,刚开始省内的朋友比较近,从网上看到后就慕名而来,慢慢的就在我们的圈子里传播开了。现在穿着我的假肢的朋友,已有遍布全国21省市,近200人了。我在帮他们装假肢,教他们走路的和之后交往聊天时发现,很多人能站起来了,能走了,但是心里依然很自卑,窝走不出家门,融入不进社会。为了让他们真的能从心里上也站起来,走出去,于是在2018年5月8日,我在漯河组织创建了中国梦肢队。以“中国梦肢队,传递正能量”为己任!“假肢裸露穿,勇敢做自己”为特色。把大家组织起来经常做一些活动。让在家里走不出来的人能够看到,虽然我们残疾了,但是也能和正常人一样能够走出去。我们组织队员先后去过北京,上海,等全国很多地方。也受过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的邀请,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等媒体的争相报道。 在去八达岭爬长城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能不能上去都是个问题,但是我们中国有句老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人,爬长城对我们的内心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我一样双腿截肢的队员芬芬说:“我能走出湖北来到北京,今天还能爬长城,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事情,今天就算累死我也要爬上去看看。”我们每个人爬上去之后内心都对自己有一种莫大肯定的。在爬长城的时候,我们受到了同行游客的一致点赞和鼓励,他们一直在给我们喊加油,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其中有一位大姐,握着我的手对我说:“原本我已经爬不动了,看到你双腿穿着假肢还在奋力攀爬,你给了我莫大的动力,我今天一定要爬到最高处,太谢谢你们了。 2019年5月,中国梦肢队受邀参加敦煌戈壁无人区挑战赛活动,当时队员们既担心又兴奋,就想着我们肯定走不下来,能亲自看看沙漠是什么样子,体验另一种环境就好了。活动中主办方隔一段就会有一辆救援车,救援队员会向你伸出大拇指,如果你回他大拇指就表示你还继续能走,如果不回复就表示你需要上车被收容,你将会被拉到下一个营地。在茫茫戈壁,在我们行走过程中,很多人会主动与我们合影,健全人都会向我们投来钦佩的目光,在擦肩而过的时候都会为我们加油,没想到中国梦肢队的队员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氛围下,能激发了我们内心强烈的斗志和毅力,我们一段一段的走下来了。其中有个叫韩煜的队员,一直走在我们队伍的最前面,并且超越了很多健全人,一共四天,其中有两天他完成了,赛事方规定的全部赛程,总共走了78公里。有人开玩笑说因为我们是铁脚,不会磨泡。其实在收到邀请时我也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108公里,还都是戈壁沙漠,一方面担心队员的身体,另一方面我不知道我的关节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但我又想我的假肢以后要更多的人使用,就必须考虑的各种环境,那么一定要经历这样的考验。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我的关节能否经受住一天沙漠戈壁这样恶劣的天气,一天几十公里高强度的考验,所以在我的行李中我额外多放了两个备用关节,带着我的工具,以防突发事件。很开心的是,我的一切担心都是多余的,两个关节除了增加了行李的重量外,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我们有一名叫臧彩楼的队员,他是全国自强模范,曾受邀到全国各地做励志演讲,也受到过习主席的亲自接见。以前他都是拄着双拐去演讲,现在他可以穿着假肢站着演讲几个小时都不成问题。臧老师说,扔掉双拐,解放了双手,这样让他的演讲更有激情和肢体表现力了。就在前两个月我们一起参加洛阳的公益活动,我们一起爬上来99级台阶,零距离欣赏洛阳龙门石窟大佛。 50多岁来自陕西的王军正是某知名品牌重工机械的全省代理,因为不差钱,他一直穿着十几万的假肢,但是一直走不好,不愿意穿假肢走路。在看到我的报道后也慕名来到我这里,说他之前的假肢太笨重,不灵活,走路姿势也不好看。在换上我的C100后,现在走路非常灵活,行动自如。大哥对比他之前穿的关节后,激动地跟我说:“保军,你做的这件事,真的是帮助残友的大好事,你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坚持做下,我也要加入梦肢队,咱们一起努力!”他不但自己给梦肢队捐款,他还号召有爱心的企业给梦肢队捐款,帮助更多的残疾人。 队员陈陈是江西人,十年前因为车祸截肢,残疾之后的陈陈近十年几乎不出家门。2018年夏天,他来漯河装假肢都是被家人硬逼着过来的。当穿上假肢训练的几天之后,陈陈脸上的笑容也跟着他越走越熟练的步伐一样,越来越多。不久前陈陈的妹妹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自从出事后哥哥天天在家里阴着脸,我爸爸妈妈脸上也从次没见过笑容了,一家人都不快乐,就好似家里有一层阴影笼罩着一样。自从他从漯河回来,哥哥脸上总是挂着笑,我们一家人脸上也都挂上了灿烂的笑容。您帮了我哥哥一个人,就等于帮助我们一家人,让我们整个家庭焕发新春。”到了秋冬季陈陈家的橘子丰收了,他不但给我寄来了橘子,还开始积极想办法帮助家里卖水果,我们梦肢队的秘书长赵民强去年就帮他销售出去了200多箱。 非常荣幸,在2019年6月,我受到邀请,参加了中国社创之星的评选,我和我们的秘书长二人,第一次乘坐豪华游轮走出了国门,去到了日本。更幸运的是我获得了此次活动的金奖,我们决定把获得的一万元奖金捐助给10位家庭贫困的残友安装假肢。 现在梦肢队越来越壮大,有越来越多的残友真正的从心理上站了起来。我们残缺的只是肢体而已,只要我们去努力,同样能过上美好的生活,同样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我的仿生双液压膝关节C100外观专利已经申请下来了,我还提交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我希望这个专利也能很快批复下来,这样我就可以找到合作伙伴,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批量生产它。健全的朋友可能不了解,和我的C100功能相似的假肢关节,国外品牌的售价在6到10万之间不等,而我的仅需要2万左右,因为我的收入能维持我的生计就可以了,我想帮助更多的人。不仅是中国人,还可以出口国外,用我的余生帮助世界上所有和我一样的朋友们。 在中国梦肢队2019年9月22日,我们隆重召开了中国梦肢队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第一次我们仅有16个人,但是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坚信中国梦肢队的“站起来,走出去,富起来”战略三步走一定可以实现。[详情]
新浪财经讯CC讲坛第34期于2019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来自美国的爵士鼓音乐家安咚咚出席并以《即兴,是从热爱到一生为之准备的释放》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今天想跟大家说一些与音乐有关的事情,我认为音乐是没有偏见的,它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我第一次觉得音乐对我而言竟然有如此大吸引力,大概是小学4年级,我第一次在电视频道MTV上看到了美国摇滚乐队Faith No More 的曲子 Epic的 MV。当时电视里播出来,那种失真的吉他声,强大的鼓声,还有那么好听的副歌旋律,我惊呆了,竟然还有这么好听的音乐!我们那会儿还是用磁带听音乐,现在00后很多都不知道磁带是什么了吧。为了寻找epic专辑的磁带,我每次路过唱片店,都会走进去看看,最终我找到了这个磁带并且买了下来。接下来的几个月,我每天都会反复地听很多遍,找朋友玩的时候也会带着它,想让朋友们也听到这么好听的声音,就算和父母乘车外出,也要在车里循环播放着。 就这样,我一旦迷上了某一个乐队的专辑或曲子或什么的,就真的离不开他们了,有一段时间,我脑子里全是音乐,根本想不了其他东西。一遍遍地听完了也停不下来,还得再放,甚至睡觉的时候,我会调到“循环模式”,这样就可以在睡觉的时候不断地听,让他们成为我梦里的配乐。音乐,在这个时候就像是食物,我必须有这个东西,要不然我会生活得很不开心。 初中的时候,我的几个朋友突然找我,说想邀请我加入他们的乐队,做鼓手。我在这之前没有玩过乐器,但是因为我太喜欢音乐了,觉得组乐队会很有趣,就答应他们了。可是我没有鼓啊,怎么办?我就找了一些锡制的大罐子、盘子和碗当鼓,用铅笔敲击,打鼓还需要一个脚踏板,我没有啊,最后在地上放了个订书机当我的专属踏板。我们的排练地点在朋友家,所以每次我就用一个袋子把我的鼓拎过去,这套鼓我用了整整一年。我们那时候主要是玩翻唱,玩一些我们当时比较喜欢的曲子,玩的非常开心。在家里练习的时候,我会放一些我最喜欢的曲子跟着练,假装我就是那个乐队的鼓手。我一个表哥也是玩架子鼓的,有一天,他说要换一套新鼓,可以把旧的那套送给我,我记得很清楚,当我姑姑把鼓送到我家里时,我超级开心,就想做梦的一样,我也有一套鼓啦!再之后,我参加了学校的交响乐队、打击乐队和爵士大乐队,与此同时我也一直跟朋友们组乐队继续排练,演出,甚至还去录音棚录音,我们录音的那个磁带到现在我还有。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很害羞,玩音乐我发现有另一种方式去表达情感,然后那时侯偶尔我们乐队会去朋友家参加一些活动演出,我还记得我可以用音乐告诉他们我的情感,当时发现这是很有趣的东西。同时,玩音乐也让我增强了自信,我找到方向感了,我要走职业乐手的路,全身心投入到音乐里。为了具有更加专业的音乐表演能力,我大学选择了音乐表演专业,研究生选择了爵士表演专业。 在研一寒假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给我打电话说,“Anthony,我在地铁站里遇到一个乐队指挥,他们乐队要去中国巡演,缺一个打击乐手,你有没有兴趣呀?”我想了想,说可以呀!就这样我在2009年和2010年的跨年期间第一次来到了中国,我们去了广州、深圳、北京、海尔滨等,总共在南北10多个城市进行了巡演。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要去哈尔滨演出,我们已经登机了,但因为哈尔滨下大雪,飞机广播不能起飞,要等,有可能航班会取消。等了很久还是不能起飞,大家开始烦躁起来,突然乐团里的一些成员拿出来乐器,小提琴,单簧管,长笛什么的,开始在飞机里面玩音乐,因为我是打击乐手,我没办法把我的鼓拿出来,所以我就给其他成员出一些好的点子,让乘客们和我们即兴互动。我记得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也突然很开心了,本来在飞机等待很久又很无聊的情况忽然变成一个愉快的经历,后来飞机能起飞我们就去哈尔滨了。 其实我们学校周边就有一个华人区叫法拉盛,从中国回来之后,我就觉得,诶,好像对华人区和华人文化有不同角度的认识了。于是开始自己更认真的学汉语,在周围找了一些中国朋友,跟他们聊天,吃饭,练口语。 第二年,也就是2010年和2011年跨年期间,我又跟着这个交响乐团来中国演出了三、四个星期左右。这期间我就觉得,中国文化太有意思了,汉字也特别酷,方言也很有意思,我记得在杭州有句方言意思是“不付钱,就走了,在餐厅蹭饭”读起来是“贼儿饭”,当然中国还有很多美食,民族乐器也非常吸引我。 回国后,我就想要不然我就搬去中国吧,我就能更好地体验这种文化氛围,没准我的汉语水平也能更好了呢!就这样,我搬到了杭州,我在杭州师范大学教了几年音乐。后来我发现,北京的音乐氛围更好一些,于是,我就搬来北京了,在北京一所音乐学院教课,同时也和许多乐队进行合作演出。 这么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学生,我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你看到你的偶像,你会觉得他们特别厉害?我听到过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学生说他的协调性好,有的学生说他的速度特别牛,也有的学生会说因为他长的比较帅……而在我看来,成功的音乐家都是从心底里热爱音乐的,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 我也经常会问我的学生们,你学习音乐的原动力是什么?是你纯粹爱上了音乐吗? 在我教学的经验里,发现所有只管技术的学员永远会有缺乏音乐性,这样实际上会特别阻碍你当职业乐手的发展,可能不会有太多的艺人想跟你合作。我在和学生交流的时候,经常是从我的经验出发,因为我作为职业乐手,我活跃在这个领域中,经常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我会如实地把当一个职业乐手的实际情况,你所需要的一些知识,包括你对音乐的态度,你的对于音乐的概念告诉我的学生们。当一个比较丰富的乐手,不是从书本里可以学出来的,而是要直接参与,要做一个比较活跃于音乐氛围里面的人,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本来是一种感觉,它表达了你内心情绪或故事。 我有一个还没有毕业的学生就特别知道这点,虽然只是学生,但是很多乐队都找他一起合作了。因为我现在也在做很多音乐比赛的评委,我经常看到有些小朋友玩技巧,敲鼓的时候转鼓棒,打得也非常快,跟曲子的情感都没什么太大关系,我想这可能就是现在大环境导致的。我觉得,玩音乐还是要保持自我,因为音乐是很纯粹的。 爵士乐很讲究即兴,但可能很多人都不太知道什么是即兴。也许因为一些说唱节目,跟大家接触过最多的“即兴”应该是“freestyle”了,大家看电视、现场或者听周围的人来上一段的时候,都会觉得,哇,他们好厉害啊,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可以这么有节奏的把一些生活上的事情用音乐表达出来。 大家知道“即兴”到底是什么吗?即兴不是说随心所欲地或者随机的弹唱,敲击乐器。 即兴是在有多重积累下的释放。“即兴”算是参与以音乐的语言在当下创作的一种形式。看乐谱演奏出来某一首作品就像一位读者阅读一本小说似的。读者是以他的语言能力和把握去理理解小说里讲的内容,因此他还可以凭自己的想象力去诠释该内容所形成脑子里独特的场景。即兴就像跟别人对话,你不知道具体会说什么,但按照所聊的内容你大概知道会用什么词语来组织起来你的思路和说话的内容。在聊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灵感或意外,会忽然想出一些从来没说过的说法或者思路,这是即兴偶尔会发生的惊喜,且即兴的大师都会经常遇到这些惊喜。即兴也许也像讲一个故事,就如你曾经读过的小说,看过的电影,或听人说话,只不过你没有书能朗读,没有剧本能看,没有录音能听,完全是你靠记忆重新讲那个故事,因此,虽然你讲的故事的内容跟原来的差不多,但讲故事的细节和语法以及词语会有变化。也许即兴是在当下从零编一个故事,而不是从曾经固定下来的故事出来的。 我今天的演讲算不算即兴呢?其实也是的,我在台下已经准备了很多天内容,但是上台之后随着大家的反应,我要及时调整我的内容,用我很有限的汉语水平去重新演绎我的演讲内容。总的来说,即兴是一个特别强大的能力,像能控制魔法一样。即兴,是从热爱到一生为之准备的释放! 最后,我希望大家也能享受音乐,热爱音乐。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学传播中心首席科学家、北京天文馆名誉馆长朱进出席并以《外星生命和外星人离我们有多远》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我要讲的不完全是天文学,因为讲到外星人的时候,我想它其实跟我们可能就有关系了,外星人本身它也不单纯是我们天文学研究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今天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从我或者说从我们天文的角度怎么看这个事儿。 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个问题,从我们天文学的角度,宇宙中大概有1万亿个星系,对吧?我们银河系里面有一千多亿个恒星,银河系里面的行星的数,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的数目大概也是1万亿。我认为基本上从天文学家的角度我们会认为,即使就在银河系里面有1万亿个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只有一个地球行星上有生命,这个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所以我的观点,可能也能代表很多天文学家观点,我们会认为外星人一定是有的,就是在这么多的天体里面,刚才我说的1万亿再乘1万亿,这么多天体里它一定会有。地外生命本相对外星人是一个更普遍的现象,而且我个人的观点可能地外生命,也许在宇宙里面会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发现。 那么说起外星人,我给大家也稍微的介绍一个专科的,从我们的角度介绍UFO的情况,UFO本身它其实是不明飞行物,如果大家仔细关注我们平时的媒体经常就会有UFO的报道,经常有人说UFO,我们实际上是把UFO跟外星人是连在一起的,很多时候或者我们平时生活里面,如果你遇到一些你觉得解释不了的现象,很多人就会把它说UFO或者说是外星人,因为外星人你可以想象,就是说如果真有的话,肯定不一定都跟我们一样,或者一定会比我们更傻的,但是肯定也有很厉害、有更聪明的,所以当你遇到一个解释不了的事的时候,有些人会倾向就直接说是外星人干的,那你就不用解释了。但实际上,我们严格的说UFO,它只是不明飞行物,那么如果你去看媒体上有关UFO的所有的这些报道,你会发现我这里列出几类,第一种就是实际上,你真看见天上有一个东西在飞,我们叫不明飞行物,你不知道它是什么,它对你来讲就是UFO,所以UFO一定是存在的。 UFO肯定存在这个没问题,因为它是不明飞行物对吧?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例子,甚至飞机,当你不知道它是个飞机的时候,它就是一个UFO,包括我们最近一些年比较有意思的目击事件,其实很多是跟我们的航天发射有关,或者跟我们的军事任务有关系。比如说反导实验等等,你会发现那个现象出来,可能大家就会看到就会觉得特别奇怪。另外还有一些比如说像地面射灯反射在云层上,就看着光斑在乱动,还有一种情况其实就是你看见天上有一个东西,但是它其实没动,但是如果你拿摄像机去拍他的话,你拍着的时候手再一抖,你放大一下,然后它对焦又不好,一会它又自动调焦,你其实也会拍到一个。 这都是例子,而且这些例子其实也都被有些专家,包括个别的天文学家会说,这东西肯定不是我们地球人能做出来,言外之意当然这跟外星人有关,但其实如果你仔细看的话,它其实只是一个恒星或者是行星。如果大家真的有这种事,你把当时你观测的时间、地点记下来,如果当时天晴的话,你回过头来再拿手机找清楚软件,你一查就知道,这个东西它其实比如说是天狼星,或者比如说是什么金星,这种情况我们遇到过很多次,因为遇到的事太多了,所以在这告诉大家,当你看见一个东西不动,它就已经不能叫不明飞行物了。 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媒体上现在说的,可能包括国内国外的媒体很多的UFO的照片,大家看照片或者视频,很多时候其实我没看见东西,我就想拍风景,我拍个照片或者录一段视频,我拿回家一看,上面有一个小圆的东西在天上的,像这种情况下,它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当然可能是一个小虫子就从这儿飞过去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鬼相,就是我们天文学里折反射式望远镜现象,就是我们拍星星,如果有一个亮星在我们视野里面的话,由于反射系统的构造的问题,光学问题,其实它的在底边上,就是它在探测器上下,会反射回去,会在它关于视场中心对称点会产生一个假的像,这个东西你肉眼看不见的,其实现在这个灯就在这,大家拿手机去拍这个灯,你不要把这个灯搁到中间,你把这个灯搁到你手机的左上角,你去看你右下角一定会出来两个UFO,如果我把这两个灯搁在我手机的右上角的话,它一定会在左下角出两个,这是我们知道的事,但是你要看媒体上很多UFO就好多都是这样,当然也有的时候是一些比如说摄像的时候镜头边缘的金属框反光等等。 当然除了这些东西以外,也还有个别的极少数的情况确实是人为的做出来的,因为现在PS技术,其实想做这个东西是很容易的,所以这个也是在网上流传比较多的。当然也仍然确实是有个别的,我觉得是有个别的案例现在看上去可能不太容易解释,我觉得这是不能排除的,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不是光目击、光说了,你要只听他说的,有的时候这事确实比较麻烦,以前包括央视他们采访的时候,就会去给人做测谎什么的,但这种事我觉得你再怎么测谎,你即使测出来你觉得他骗你,其实这件事你也不能百分之百排除。但这种事我觉得除非它是一个有很多不同地方,大家都报告类似的事,你还可以研究一下,这种是单一的,这种一个人这么说的,我用科学的办法去研究它,所以这是我觉得可以存疑,先搁那这个就不管了,比如一个人天天坚持说他和外星人一起吃过饭。 那么从我现在的结论就是我认为,至少是我或者我们,比如说北京UFO研究会,我也是在研究会里面,我们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案例,我认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例案例能够真的说明UFO不明飞行物,是跟外星人的飞船(飞碟)有关,我们把它叫飞碟,其实UFO它不是飞碟,但是UFO是很普遍。这是我要说的。 在很早以前,在1960年的时候,其实天文学家就试图用射线,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来自我们太空中不同方向的现代信号,希望能够收到外星人的,比如说外星人正在听广播或者看电视这样的信号,地外文明搜寻一直做到现在,这个事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特别确凿的证据。 同时还有一个就是主动的我们给外星人发信号。 这个其实就先做一个武仙座球状星团M13,曾经在1974年,本来我们射电望远镜接收信号的时候,要发信号,因为球状星体,这一个方向里边它特别密,有上千颗恒星,这里每一个亮点其实都是一个太阳,它周围都有可能绕它转的地球这样的大石头,那么上面有可能有外星人,这个信号里面其实含有我们地球人信息已经发出去了,以光速发出去,但是它离我们是两万五千年光年远,所以这个信号得两万五千年以后才到,他们如果有我们现在地球人的科技水平,有我们FAST中国天眼这样的东西的话,他可能会知道我们在跟他联系,然后他再回我们一句话也得再走两万五千年之后。 这个不用管,这是我们的fast中国天眼,他的好多科学研究目标里面其中有一个就是希望去搜寻外星人的信号,如果有外星人,比如说离我们几千光年远,它真的几千年前就能看电视的话,或者听收音机的话,只要我们知道,就能知道他在哪儿,同时我们还要寻找绕着其它恒星转的这些行星,这些系外行星。 这是开普勒望远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4112个系外行星,基本上分布在大概3000多个恒星周围,其中有600多个恒星,它周围是已经被发现不止一个行星了,这是截止到前几天的一个数据,大家可能听说右上角这个叫开普勒452b对吧?这是我们地球人第一次在一个类太阳恒星的宜居带里面,发现了一个类地的行星,当时说“地球大表哥”,其实这事也还没有那么确认,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它是不是真的是延时类的,也不知道它的大气,等我们下一代光学望远镜有了以后,我们未来就能够去探测这些系外行星,希望拍他们的光谱,就能知道它上面有没有生命。当然这里还是发现了很多,它对一个大概10万个恒星连续拍了好多年,然后去观测每一个恒星亮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多数都是不变的,但是有系外行星的话,那么它的亮度隔一段时间就会暗一会儿,我们就知道系外行星了。同时它也其实发现了几个就像这样的,有些行星它的亮度的变化慢慢下来的,不是一下来下来的,这个慢慢下来,其实是非常难解释的,当时的解释有人说:戴森球,这有可能跟外星人特别有关了,但是现在到目前为止,这件事应该说我们还是可能有其它的解释的。 这个是一个更好玩的,就是两年前,天文学家们第一次发现了一个来自太阳系以外的,我们叫恒星系小天体奥陌陌,你看它那轨道,假如说这是黄道面的话,以特别高的地方进来,进来以后特别快的速度,离地球很近,然后就飞出去了,飞出去的时候被我们发现,当时从它的光度变化发现这个东西是一个长条,长方比1比10,大概400米乘40米这么大的一个东西,这当然是非常奇怪,当时就有人说是外星人派来侦察我们的,而后来发现,它不是严格按照太阳的引进一个双曲线轨道,其实还有别的因素,比如说因为当时拍发现它不是彗星的没有质量损失,那么现在的,最新的去年发现如果拿太阳光压解释的话,大概凑合能解释,但是要求这东西必须得特别薄,就跟我们现在发射的光帆一样,特别薄,小一毫米的厚度,所以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特别奇怪的东西,有人马上算出来咱们银河系里面像这样的恒星系的小天体大概是一百亿亿亿,后面26个零这么多个,所以估计未来几年还会有,所以有人在考虑我们可能要发射一个探测器,绕太阳先转着,这一发现它马上去这上去拍,不像现在这个就拍不着了。 大家看银河,其实我们现在肉眼看到这几千颗星星,其实都是一个我们叫做星系的一个更大的一个天体系统,离我们太阳比较近的一些天体,这张照片其实是我们太阳所在的一个更大的一个天体系统,我们把它叫做星系,那么星系是我们宇宙里面相对来讲算是一个比较基本的一个单位。我们现在天文学研究其实已经知道我们整个的宇宙是一百三十七亿岁,已经一百三十七亿年了。 那么再然后我们可观测宇宙的空间范围,如果拿光速来衡量就是一秒钟三十万千米速度走一年的时间,我把它叫一光年,这是一个长度单位。那么我们的可观测宇宙的大概的空间范围是1000亿光年。所以大家可以想象想一下,在这么大的时间空间范围里面,我们会发现很多亲戚,这是我们知道的一个很大的天体系统,实际上我们的星系本身在整个的宇宙里面的星系的数目,大概会是一个1万亿左右,1万亿左右这个数可能误差会稍微有些大,也可能是几千亿,我们太阳所在的星系,我们把它叫做银河系,这是大家都经常听到的。银河系本身它是一个直径大概是10万光年,像大盘子一样,中间是有一个球,这球状分布好多的星星分布在大盘子盘面上和球上,直径是10万光年。 那么这里有多少?我们银河系有多少个恒星呢?差不多这个数目是一千多亿个,我们银河系就是宇宙里面的普通的一个星系,我们银河系里面就有一千多亿个像太阳一样的恒星。这样的话其实像我们太阳本身是一个有八个行星,对吧?还有好多的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都在绕太阳转,至少也是一个上百亿的这样的行星围绕太阳转,太阳只是银河系里面的普通的一个恒星。这张照片是我们从太阳这个方向,向周围拍过去的照片,如果因为我们太阳正好在银河系的大圆盘的盘面上,在盘面上,基本上在中心到边缘中间的地方,所以我们太阳到我们银河系中心的距离是2.6万光年,这样的话如果我从太阳这个地方朝着我们大盘子的方向看,我们就会看到好多星星,这就刚才大家看到的银河,为什么我们能看到银河?现在天黑以后,天好的话,银河是几乎横挂天际的,从我们从正南到正北的,刚刚才我拍的那张图其实是更早一点的图。 那么这其实是我们邻近的一个星系,在仙女座的一个另外的一个漩涡星系叫M31,它编号我们把它叫仙女座大星系,它是一个比我们银河系更大的照片,我拿这张照片给大家看一下,如果真的我们有能力跑到银河系以外去拍我们银河系的话,差不多银河系就是类似这样只是银河系小一点,这个的直径是15万光年大,所以它比我们的恒星数会更多,一千亿颗恒星。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在我们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拍的,我其实昨天晚上还在那儿,看到的也是非常类似的星空,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其实上面那颗比较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中间那个像云彩一样带状的其实就是我们的银河。中间的地方就是牛郎星,晚上天好的话去仰望星空的话,你其实就会看到天上有很多星星,这些星星里面其中有几颗是行星,是像我们地球一样绕着太阳转的,本身不发光的,如果拿光学来衡量的话,这些行星离我们的距离差不多就是小时量级的,就几个小时,但是这些除了这些行星以外的其它的每一个亮点,我们看到天上的每一个亮点几乎都是像太阳一样的恒星,它们离我们最近的是四光年,大家都知道肉眼能看到的、最远的差不多要超过一万光年了,如果你现在出去,天特别好,也能看到大概两千多个星星,有些是离我们可能是几十光年远,那么就是说我看到的其实是它几十年前的样子,也有一些可能要几百光年远甚至几千光年远。 那么结论给大家最后总结一下,从宇宙中这么多天体的数目来讲,一定有外星人,那么从我们人类的现在的能力,人最远的只走了一光秒只走到月亮上,人类探测器到目前为止大概40多年北京的一号2号,现在其实还是在内太阳系的中间,在这转悠,光速走大概将近一天的时间,还不到一天的时间,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因为是在四光年远,所以我们想离开太阳系走出去的话,就需要几万年的时间,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包括我们刚才说的UFO的事,就是我个人的观点,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外星人真的来到过地球,根据我们现在天文研究,在大概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我们有可能会发现地外生命,天文学家会告诉我们地外生命在哪儿。地外生命我个人的观点肯定是在我们太阳系其它的行星或者其它行星的卫星上面,可能会发现地外生命。那么外星人那,就只能靠我们的射电天文观测或者我们的光学观测,最后我们能知道它在哪儿,我们肯定能知道它在哪儿。但是我们其实是没有可能跟他相互联系的,因为我判断咱们10万光年这么大的银河系里面,其实它不可能很近,很近早就被发现了,最近的外星人应该也是一个几千光年的这么一个距离上,所以我们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天文观测。但是大家有可能过几天突然间发现,我们真的接触到了一个奇怪的信号,它不是随机的,不是噪声,我们就有可能知道外星人在哪儿。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扎琼仓生态文化发展中心创办人扎琼巴让出席并以《有牧民的地方就要有草原》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扎琼巴让,来自于四川若尔盖,我是一个藏族人。今天我分享的题目就是《有牧民的地方就要有草原》。我为什么起这样的一个名字?因为我十多年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慢慢地发现了草原、牛羊,牧民是离不开的,这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 在这里我大概介绍一下若尔盖。若尔盖是全中国最大的高原沼泽湿地,黄河水的30%来自于若尔盖湿地。前几天我看了一个新闻,习主席在讲:黄河宁,天下平。就这样的,所以对整个中国来讲的话,黄河是非常非常重要。 我刚开始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很多老人一起在探索草原为什么会沙化?什么时候沙化的?怎么沙化的?我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也关注草原为什么沙化,我经常听到的就是过度放牧。我说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草原沙化的原因,但这些老人一起谈论的时候,说还有各种各样的原因。 草原分成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夏季草场,你看啊,这边沙化有可能是1000亩,那边沙化了5000亩,这边又沙化了3000亩。 人类不做任何措施的时候,它慢慢变成了10000亩、20000亩的沙化。如果青藏高原的生态没有治理好的话,全世界的沙漠化最大的来源就是青藏高原。 我2010年拍到过一张冬季草场的照片。一个冬天的风沙吹过来,把这个墙都已经盖住了。说实话,在牧区牧民的房子没有墙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有可能沙子就会掩盖整个村庄。今天我站在这里给你们分享的,不是离我非常远的某个地方,不是他们的故事,而是离我最近的,我的亲戚、我的朋友、我的父母都住在这里,这就是我出去上学又回家的原因。 我们再说草原,对商人而言,也许草原就是赚钱的机会;对游客而言,也许草原就是好玩的地方;但对牧民而言,它就是家!草原出现了问题,我的家出现了问题,我变成流浪人。 草原上的一个情景,我特别喜欢,是什么?在草原骑马,这个小孩个子有点矮,有可能骑不上马,但他不会担心,为什么?他有兄弟,兄弟帮他一把,他可以骑上马,骑上马以后,他在草原上可以奔跑、他可以唱歌,他可以放牧,他可以生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牧民有了草原,也许就有了一切,所以草原对牧民而言非常的重要。 草原为什么沙化?老人就给我讲过,四十多年前,若尔盖草原这一带有很多很多高原沼泽地,在夏天大量的沼泽地里面没办法进去放牧,但是冬天特别好,因为里面草长得特别高,但是有些专家认为,夏天也需要进去放牧,所以就挖沟排水,让它干旱。当时也许是特别成功的一个案例,但是今天影响了植物。这是草原沙化的一个原因。 还有农耕文化的一个思路,在草原上耕地,所以也是草原沙化的原因。 还有一个挖矿,也是草原沙化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草原上有一个可爱的动物~鼠兔。 很多专家进来草原的时候,看到草原上面长出草,然后牛羊吃草,牛羊强壮了,生活过得好。但是专家观察的时候,发现这么多的小动物(鼠兔),它也吃草,有可能就是草原上的害,用了毒药,消灭它!这差不多有二三十年的历史。说实话,在草原上吃这种小动物(鼠兔)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差不多有38种动物,它们里面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二级保护动物都有,但通过小小的一个毒药,破坏了跟它有关系的生物链,所以它的繁殖就特别多。这就是今天形成草原沙化的另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围栏。村子与村子之间有围栏,然后就越来越严重,每家每户都有围栏,然后有时候有些地方特别严重,父子之间也有围栏。这个来讲的话,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特别大,而且在一年四季牛羊圈在一个地方的时候,确实有过度放牧这样的现象,这个也是跟草原退化直接有关系。 我们刚开始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也没关系的,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若尔盖县林业局这些专家领导,我们邀请他们对牧民进行培训,种什么样的草,什么时候种,怎么种。专家给我们讲的两种方式去种草,一个是条播,一条条挖沟,然后种下草籽盖上土,然后就长出来,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他们说可以把种子撒上去, 对,这个是比较容易的活儿,唱着歌,聊着天,可以撒这个种子。但是出现了一个问题,几乎90%都死掉,成活率特别的低。为什么?第一,风一吹,所有的种子会被吹走;第二,高原的阳光特别的强烈,沙漠一热,所有的种子都死掉了,这是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 有一次我们在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两个妇女在那里聊天,我随便听了一下,她们说,草籽埋在沙子里面一点点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赶很多牛羊进去,牛羊会把草籽踩进去。那时我突然想到,也许这是很好的一个办法。 从此以后我们一直年年做这样的一些尝试。我们在家乡成立一个合作社,每个村子选择一个合作社的形式做草原沙化治理,一直在轮流做草原沙化治理。这个方法一直到现在,每年都没停下来。好,我们在家乡做草原沙化治理的时候,基本上从拆掉围栏开始,到这个活动结束之前,吃住行都在一起。 然后是草种。在草原上为使草原恢复,是不是种任何草种都可以?不是!青藏高原的本地草种很少,所以我们有大量的国外的一些草种引进来,我也不是生态学家,我不太清楚,但理论来看的话,外来物种的危害是绝对会有的,所以我们自己一直到现在都在种当地的草种。除了草原科学研究院的基地的草种,然后当地牧民收集草种,包括我母亲,已经坚持八九年,每年都收集一些草种提供给我。 然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种草就是种的一个希望。这样的心态种草的时候,长出来的也是一种希望。好,也许有可能你们关注过,也许没有,但不管怎么样,我们种草,做沙化治理的时候,第二次退化,第三次突破,第四次退化,会有很多,为什么?我个人认为也许营养没跟上,肥料没有跟上, 也许管理没有到位,所以导致了第二次退化,第三次退化。我们的肥料从外面卖的话特别贵,买不起,没关系的,我们这边有牛羊。牛羊圈在沙漠里面的时候,一个晚上,排两次牛粪,一次最大的五斤,最小的是一斤。这样来算的话,一千头一个晚上有6000斤,两个晚上12000斤。连续一个星期都有足够的牛粪,足够的肥料。我们为什么这样做?藏族里的一个谚语:肥料是父亲,大地就是母亲,上面长出来的各种植物,就是它的儿女。这样的逻辑来看的话,肥料有多么重要。 好,还有一个,说实话,也许有可能,不管任何结果,不管外来的公司有没有可能做草原沙化治理,让他们慢慢管理,让草原恢复成一个天然草原,不可能!除了牧民之外,谁都做不到!为什么?你看我们怎么管理的:我们也禁牧,我们的禁牧是什么?夏天秋天冬天禁牧。禁牧有个好处,沙子里面草长出来的话,外面的风带了很多种子藏在里面,这是第一个。第二个,这些地方的种子也不会被吹走,又落在地下,然后下了很大的雪,也许有些种子自然就会落下去了。好,那很多种子还在外面,那我们最好的就是每年的春天,借着土壤融化的时候,我们赶很多牛羊,要让它们吃草,吃草的时候,牛羊的嘴、牛羊的脚、牛羊的毛带来外面的其他的种子, 然后牛要吃草的时候,很多种子在上面的动作中,给压下去,这样以后会长出来。 好,现在可以看一下我们前后的一些对照。从2010年到现在,1300多牧民参与了草原沙化治理。我们自己做的,我们牧民做的就有13000亩已经治理好了。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沙漠变成了绿洲,就有可能创建了牧民的家园。但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生命的家园。草长出来变成绿洲的时候,小鸟也飞回来,蝴蝶也飞回来,也许这里面你没看见,有一次我们看的时候,这里面有十多个黑颈鹤在里面,我们若尔盖是黑颈鹤之乡,我们很多牧民的双手又一次创建了黑颈鹤的家园。 现在全世界的人都在讲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命就是生物多样性,现在全世界失去了很多生物多样性。那草原生物多样性修复,我们通过放牧在修复,我们传统的文化里面有这样的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的草原价值,不是它产量有多高,而是它的生物多样性多么丰富。传统里面有东西在草原上扔下去,走在地下的你手就放下来,手这么大的面积里面,你能够数出7~20种植物,这个时候的草原是非常健康的。 我们一直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有了一定的一些成果,不管是政府,不管是学校,我们一直做一些分享,目的也是一样。现在不管是在网络上、在社会里面,有时候在讲:你是一个治沙英雄,什么什么的。我真的,我不是什么英雄,我非常清楚,我是一个牧民! 你可以看一下,我年轻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一些理想。说实话,这么多年做草原沙化治理,去年我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一个变化的时候(夫人去世了),我突然醒过来了,我一看我老了!真的我特别的心痛,因为我女儿还非常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还是很高兴、很欣慰的,我一直在跟家乡的人在一起,一直在一起,一起共同创建家园,所以还是很高兴。 说实话,草原的管理就是放牧的管理。那将来草原需要守护的话,需要更多的人,需要年轻人,有文化的年轻人。当然现在时代的这种变化,很多年轻人随着文化,随着受到高等教育已经出去了,没了。他们也许有可能知道全世界的一些历史,但不知道家乡的。所以我创办的“回家”这样一个活动。这个活动是什么呢? 我们家乡的很多大学生、干部、牧民,然后一些老人,特别有威望的一些老人,我们骑着马,穿越着草原,穿越着草原,沙化地,穿越着部落,然后在最高的山上,一些老人开始在讲家乡的山山水水,家乡的变迁,家乡的历史,让他们慢慢知道家乡,为什么让他们知道家乡? 你通过名字开始慢慢知道家乡的时候, 你会慢慢知道家乡的价值,你慢慢知道家乡的价值的时候,你会爱上她,你会爱上她的时候,不管你将来在什么样的领域工作,你会带着很多很多的希望,会回来的。通过这个,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共同守护家园,守护希望!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杨静山出席并以《拾荒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杨静山,福建闽南人,“爱拼才会赢”是我们闽南人的精神。说到垃圾,全场朋友都讨厌,说起垃圾分类大家都起劲,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大二就下海从商。我老爸一生专注于他自己“绿水青山”的事业,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做起了自己的环保业务——垃圾分类,说出来好笑,我当时做垃圾分类是从商业和赚钱的角度开始的,十多年的坚守,却让我与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相遇,无限欣慰。 十几年前有一天,我陪着儿子在小区楼下玩,儿子将一个空的可乐罐当作球踢,一不小心,正好踢到了一位拾荒阿婆的脚下。我清楚地记得,阿婆随口说了句,“你们要不要,不要我拿走了。” 我问了阿婆一个瓶子能卖多少钱? 她回答,很少的。我再问,如果每天你能捡好多瓶子你就发达了。阿婆回答说,我们天天翻垃圾桶才能捡到瓶子,能发达到哪去? 这段对话,启发了我,我们花钱买回的可乐,喝完可乐整罐,瓶罐这么随手一扔,便成了垃圾。可这样的垃圾通过拾荒老人的双手,让它回到适合的位置,便成了有价值的物品。我顿时灵光一闪,原来垃圾是有价值的,只是我们没加以重视,把它放置到不该放的地方。我想我们天天购买的商品,天天产生垃圾,如果我有办法把这些垃圾放到它们最合适的位置,那我们该会有多大的收益?回到家后,我越想越起劲,天天想,激情来自兴趣,兴趣取决于行动。 于是我像小偷一样,每天在小区里拆开别人丢弃的垃圾袋开始称重,记录里面的种类;还把干湿垃圾分开,分别称重。每个晚上,我都会在家里等垃圾收拾好,烘干垃圾,我发现每天买回商品的残余物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广州作为一座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2.8万吨,垃圾每天都有专业运输车送往填埋焚烧,这无疑给政府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我们公司有办法让这些垃圾中有价值的归集起来再利用,这会给政府省下了一大笔开销,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笔无本买卖。心动不如行动。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社区直接进行二次分拣,行不行呢?厨余垃圾易腐烂,很脏很臭,分类,谁愿意来做呢?还有分类,我们又要怎么分?......等等很多实际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到小区管理处提意见,得到的却是反对的声音。 我就开始走街串巷到各小区了解废品收购行业。每天和收卖佬在小区门口唠嗑,住户一有需要,就上门收购。我老婆还开玩笑说,不要在我们家附近,免得邻居认出来。“把垃圾放在垃圾桶是积德,把垃圾进行分类是行善”。这是我家乡的一位老华侨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关于垃圾分类的见解。既然是“积德行善”, 我有什么负担呢?一顶草帽,一个袋子,一根扁担,一辆三轮车,就成为我的伙伴。 开始,我每天都在离我家远远的小区门口驻点,有一次我去一个家庭收废品,那对夫妻一样一样给我称重,那个男房东开玩笑说:你每天在那等,不如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来,我负责帮你通知这里的住户。每到周末定时上门回收废品。起先的是几个家庭,到后来的几十户,他们开始在家存废品,不臭的喔,有很多大妈大婶都变成我的义务宣传员。 爱拼敢赢的我慢慢不只满足于这种零敲碎打的局面,商业的量化代表是利润。我召集了一些有想法的年青人,开始了第二次尝试。我们找到居委会,由居委会做出了预告,一开始收购旧衣服。量也从开始几十斤一星期,到几百斤一星期,在一个月后,群众参与的数量也在明显增长,我们就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个阿婆满脑疑问地地问我:“以前收购旧衣给贫困山区,现在这些旧衣拿去干什么?” 我说:“比如,牛仔裤可以做再生棉,可以通过技术进行二次制造。”阿婆便热情起来,说:“这些旧物品有这么大的作用,应该让家家户户都懂这个道理,积极参与进来。”我们在对外宣传过程中,我们会把衣服的今生来世明明白白地告知住户。我们的回收量不断地飙升,现在我们在每个小区都安装了旧衣物回收桶。 尝试衣服回收成功后,成就感促使我们的团队开始考虑居民家里的各类废品回收。玻璃、木材、塑料、报纸等等都纳入到我们的工作范畴中,没想到社区的老百姓也跟着我们动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学生的妈妈说家里有用完的醋瓶、酱油瓶,你们要不要? 我说我们现在还没回收,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这些瓶子的?学生的妈妈说,用完后就扔在垃圾桶里,能不能像衣服一样定时间来收集。瓶子本身不会发臭,存几天也没问题。 百姓给的课题,我们必须破题求解。只要能变成资源的,就想办法去做。于是我们团队设计了周六、日集中收集玻璃的行动,开始举行玻璃换小礼品、日用品,吸引各家各户分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让百姓看到不值钱的衣服、玻璃成了有一定价值的资源。可经过一段时间,回收量增加,我们却亏本了。教训让我明白,原来做垃圾的生意,也不是无本的买卖,但是这时我们依然有信心。亏本只是量没有达到,关键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形成量。 慢慢地,即便没做活动,很多街坊将衣服、玻璃免费给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我身边的收买佬也把他们收到的玻璃卖给我,小区的环卫工人也开始要求住户不要把玻璃跟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其实,老百姓也愿意分类,我们团队更看到垃圾变资源的希望。大家分类好了,低价值的垃圾资源不会进入焚烧厂而是它们让重新焕发生命的“第二春”。 那一年,我全家回老家过年,我父亲还好奇地问我,放着好好的计算机专业工作不去做,干嘛打起垃圾的主意。我傻傻地回答:“老爸您是水土保持专家,就不允许你儿子也搞环境保卫的生意啊?只进不出,肚子肯定会出问题,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必然对资源会产生巨量的需求,把矿山都开采了,也未必能够满足,未来的垃圾肯定是未来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利用垃圾的做法也必然会成为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我也跟您一样在做保护环境的事情。”其实老爸终其一生的治山治水,对环境的那份热爱,潜移默化了我,让我对环境有了一份深深的情有独钟。我老爸回答我:“有事业心好,能坚持更好。但过程中困难重重,要有老虎劲、锈花针。” 回收品种增加,回收量直线上升。爱拼才会赢——闽南人的特性再一次在我身上绽放。2008年5月18日,我正式组建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在东湖试点开始。我们招了20多个40/50的下岗人员。每个小区,都分配了我们的回收分类人员,开始我们的专业回收,也进入社区,由于我们招聘的人员都是本地人,我们的回收范围就是玻璃、衣服、报纸、塑料、电器、家俱等。 垃圾是资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我们公司全体员工里达成了共识。老百姓自发的支持毕竟力量有限,让更多的居民明白是我们无法旁贷的责任。 我们公司的年青人,开始进入社区、进学校宣传,垃圾分类成了当时媒体追逐的话题。随着宣传的深入,送给我们的却是戏剧性结果。原本的收买佬、环卫工人开始对我们“分类得”也开始有了异样的眼光,各小区管理公司也不让我们进入。原来,我们公司跟收买佬环卫工人的利益冲突显性化了,说是我们是利用大家的爱心,免费为我们收集资源,无形中抢走环卫工人的奖金——废品。小区保护主义导致公司业绩下降,员工收入减少,同事信心出现了危机。员工开始流失了公司面临着生存的危险。在最困难时间里,我们公司被迫停业,仅仅保留一个不足10 平方米的小办公室,留下几个热血青年。 危机之痛刺激碰上团队的大脑皮层。为什么是这样? 我列出问题清单:1、发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基础是什么?经济基础还是文明基础?2、垃圾分类服务团队建设的方向在哪里?是专业化的队伍还是与环卫工人、收买佬相结合的队伍?3、垃圾分类中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是简单为了几分钱的收入还是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美好?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思考的深入,在我们边实践边探索。 与广州培正小学合作,把全校师生捐献的废品换成了乡下农村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捐款。 与广州市西村街道合作,试点垃圾分类。我们成立了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传播垃圾分类、绘制西村街道垃圾产生点地图、投放垃圾回收设备。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由环卫工人帮我们收集垃圾,我们给报酬,自己派人回收低值物(木材、玻璃),与收卖佬合作,提高分类基础量,对于有害垃圾,我们处理,街道给补贴的“西村”模式,均衡了各方的利益,提高的街道的环境效益。老百姓成了垃圾分类的环境下最大受益者。 来看顾一组数据,我们把辖区内所有单位登记起来,并分成九大类。对于会集中产生某种垃圾的企业,如餐饮小食店产生餐饮垃圾的数量和产生点进行掌握,制作成台账,实现垃圾分类前端的数据精细化管理。2016年收集有害垃圾2799斤,2017年2832斤,2018年2857斤;木材:2016年858.63吨,2017年986.8吨,2018年1251吨;效果显而易见。据2017年数据统计,西村街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48吨,可回收厨余垃圾3.9吨及低值可回收物3.1吨,实现垃圾减量15%。具体来讲,西村街平均每月回收废木材82.2吨、废玻璃10.1吨、旧衣服1.36吨,加上街道兜底分拣的厨余垃圾117吨,已占街道产出生活垃圾量的15%,比2016年同期的13%还增长了2个百分点。 以木材为例,目前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5%,如果能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将节约木材75万立方米。当今的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木材又是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废旧的木材,质量好的可以卖给木材加工厂,制成木屑板、纤维板、家具或包装材料,次之的作为工业燃料,卖给发电厂用于锅炉发电。2018年6月份西村街从收买佬及环卫工人手中以每斤0.05元(即100元/吨)的价格,共回收废旧木制品118吨,并以每吨180~20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处理企业。“除去人工、运输等费用,每月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垃圾分类从2016年五千多户参加2017年1,2万户参加。每个环卫工人每个月增加900元的额外收入。西村有了垃圾分类服务的团体,西村有了一个肯定的参与模式,我们企业也跟政府有了合作的模式。垃圾的回收种类从无量到有量,从人民们乐意收集的高价值铜铁、塑料、报纸到低价值的木材、玻璃、衣服,有害垃圾也成了回收的种类,大家讨厌的潲水也有了专车运输,我们企业从成私人企业,公司又进一步成为了社会型企业。 比如旧玻璃在自然中如果让其自然分解的话,需要100万年的时间,但如果不是每家都分类,要从垃圾中把它们分找出来,高昂的人工成本是没有办法实现这一资源循环利用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分类,让这些低值的垃圾资源,更容易被下游的的回收处理企业大批量的,我们每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足可以让100瓦的灯泡亮4小时。当生产成本比从自然界获取(采矿)更低的时候,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循环利用。有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的山将更绿,水将更清,天将更蓝。 人类生活在一个生态循环的链条里面,人与自然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保护好环境,有一个更让我们惬意的生活环境,相信我们每一位都有碰上深切的感觉。然而,生活又需要我们把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物品的买回来,同样要我们把“无用”的附属品当成垃圾来遗弃。垃圾,都是我们生产用品、生活用品的一部分,“有用”和“无用”总是相伴而来,正如自然界的“阴”与“阳”,颜色中的“黑”与“白”。 十几年来的垃圾分类实践告诉我:垃圾不是垃圾,它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经历有效分类,废品实现货币化、货币实现公益化、垃圾实现资源化、环境实现生态化。[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发起人、食话创始人吴敏出席并以《食育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中国食育倡导者行动”的发起人,也是一位十岁女儿的母亲,各位有不少都是为人父母的,所以我想说吃饭这件事情你们和我一样是关注的。我们离开父母身边,父母总是打电话来说:今天吃什么,吃的好不好?这成为妈妈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那爸爸关心什么呢?爸爸关心的是你的事业成不成功,工作顺不顺利。这些事情事实上都可以在我们的食育教育当中找到答案。 我有一张照片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某一天一家三口在外就餐,这是一个外面的餐厅,爸爸妈妈带着孩子在做作业,妈妈还说:“赶紧吃饭,时间要来不及了。”大家都知道周末都有很多兴趣班,然后不知道是小孩调皮,还是妈妈过于焦虑了,妈妈看到作业上有很多问题,就说:“你怎么这么粗心,这里也错了,也不对,赶紧擦,擦了重写! ”正说着,菜上来了,然后妈妈说:“不写了,不写了,赶紧收起来,吃完了再写。”这个过程当中,爸爸始终拿着手机,饭菜上来之后,爸爸左手依然拿着手机,右手动筷开吃了。妈妈看到孩子不动,就说:“你怎么了?来不及了。”然后她就夹起一个生煎包,送到孩子的嘴巴里面喂了起来。他已经是个小学生了,这时候孩子突然说,这是他第一次开口,她说:“我不想吃,我想吃冰淇淋。”妈妈很恼火,但是她还是按捺住了,说:“好吧好吧。”结果吃了一半生煎的小朋友就吃上了冰激凌,然后就乐了。 在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中,我们看到什么问题?可能你要说孩子挑食、偏食,我家孩子也有。可能你要说明明有那么多好吃的,粉丝啊,生煎啊,炒饭啊,青菜啊,肉啊,他怎么就是爱吃冰激凌呢?但事实上这个是问题的关键吗?我想这样的一个数据其实是会让我们感到非常震惊的。到2020年,全世界将有2.28亿人因为儿童时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而患有糖尿病。我们都知道糖尿病它有很多并发症,全球都为这个病伤透了脑筋。如果超重和肥胖的趋势延续下去,现在这一代人就将成为百年以来第一代寿命比父辈还要短的人,太可怕了! 这个是柳叶刀全球知名的医学期刊所发布的数据。他说的情况囊括了全球,当然也包括中国。我不知道大家了解么,中国已经是全世界肥胖儿最多的国家之一,事实上这一个数字我们背后预示了什么样的问题?回忆一下刚刚那张照片,餐桌上的问题仅仅是吃的什么?吃的好不好吗?食物对于我们来说到底仅仅是一个能量的补给,还是他们有另外一个功能?也就是说我们想象一下你的面前有一个天平,在天平的两端,一边是实物对应的是营养和健康,一边对应的是快乐,也就是它的社会功能。 当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天平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试想一下我们更多的跟孩子在交流的,在餐桌上互动的是什么呢?我们讲有营养,有维生素C,吃了对你长个有好处,但是我们重视跟他的交流么?我们在餐桌上面是不断地催促他快点吃,还是说今天的青菜来自哪里?现在是小满(节气),我们应该吃什么?有很多可以跟孩子共情的话题。在天平的两端,如果我们能够看到它的社会功能,那我想我们反而会反观自己,我们父母在亲子互动,在家庭的一日三餐当中做了什么? 我们说我们爱孩子,我们在假期带孩子出国旅行,我们有各种补习班,音乐、美术、体育样样都不少,但是能够让孩子身心健康,身心愉悦的这样一种食物的教育,是不是严重缺失了?我们是不是只是在投食,而不是把食物当成我们跟亲子互动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全球都在面临,全世界物质极大丰盛的现在,健康危机的挑战非常巨大。全球食育的情况,我们只选三个国家来说说就够了。 第一个是英国,大家都知道英国的餐一般般,但是肥胖和疾病的问题却是他们困扰多年的! 有一个大厨非常喜欢东方美食的大厨叫Jamie Oliver,正是他看到了英国这样的肥胖儿增多,幼儿园小学餐食非常不健康的情况下面,它发起了一个叫食物革命这样一个运动,然后极大地节约了政府的公共资源的开支,并且重新让英国民众来思考,来审视他们的饮食习惯和行为。 我们再来看意大利,意大利是一个对自己本土文化保育非常关注的国家,它很重视很在意外国的西餐文化、外国的快食文化对他们国家的影响,所以它视之为一种文化入侵。 他们很快发起了慢食运动,大力倡导保育自己的本土的饮食习惯,本土的农作物,并且他们还创造性地发起了一个叫Eataly的项目,现在已经风靡全球,可以理解为一个带有食育功能的、大型的食物博物馆和多种风味餐厅的一个聚合。 这个图大家都觉得很卡哇伊,这个是日本,日本曾经也是一个面临国民健康问题非常严重的这样一个国家,但是他们通过将近100年的努力,他们成为世界上首个把食育立法的一个国家。我最近有个朋友,1米83的个,小伙子到日本留学后,他跟我说,我觉得日本人都好高,不是我原来的想象,而且他们的体型都非常棒。 因为他是喜欢哲学的,所以他跟他的导师就探讨日本的便当文化、日本民族的这种羞耻心、日本的主妇为孩子为自己的丈夫准备的便当,正是食物人类学的一个经典案例,我非常认同。 在这样的三个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之外,我们再来看,国家的命运取决于他们的饮食方式,这句200年前说过的话在当下依然有用。我们试想一下,当孩子孕期母乳的喂养时,我们其实已经开始食育教育了。你发起过食育教育,当你喂他第一口母乳的时候,已经跟他有了交流,通过食物,不是吗? 但是在这之后,当孩子在你身边待了十几年,算一算18年,一日三餐,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应该有大把的时间,足够的时间跟他进行有关食物文化的探讨,但是我们做了么,所以像食育这样一个能够让他身心健康,能够让他人格健全的一个教育,是不是严重缺失了在当下快节奏的中国? 我们在杭州举办了一个校园食育科普节,顺应今年科普日的活动。我们在食育教室里面上了这样的一节很有创意的食育课,题目就叫《大米的一生》。这个图上就是有三个圈,在中间的最里面的圈,其实就是大米不同的生长时期的形态。 然后中间这个圈,其实就是对应大米。不同的节气大米呈现出来的形态,最外面的这个圈就是我们人类所进行的农事活动,从育苗到耕种到采收,20个小学生围坐在一起,非常开心的跟老师交流,“原来我吃的这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背后有那么多的一个过程,跟自然有那么多的关系。”之后我们老师还带小朋友一起品尝了米、馒头,就是大米做的馒头,小朋友们全部吃光,都说太好吃了。所以食物真的是连接自然的,大家也可以设想一下,通过这样的食育课的孩子,他还会厌食吗? 他还会不珍惜食物吗?我们经常说要珍惜粮食,粒粒皆辛苦,但是我们只是把这句口号给他,有用吗?所以我们认为食育就是以食物为载体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从一粒米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生命的魅力。 我还做过一个感官食育的工作坊,听这个名字大家觉得很新鲜,词语觉得很新鲜,感官食育又是什么呢?其实感官食育就是充分调动你所拥有的器官,我们每个人都有舌头,对吗?没有经过驯化的舌头就只是一条舌头。 在这样的一个课程当中,我们小朋友又有什么样的奇妙的体验呢?我选择了不同的品种,不同产地的苹果。苹果小朋友很熟悉啊,父母经常说苹果对我们的身体有健康,苹果非常有营养,每天都要吃一个。但是这样的重复之下他接受的信息,大家试想一下它又只是天平一端,另外一头又被我们忽略了。然后我就跟小朋友交流,你吃苹果的时候,你身体有什么感受?你更喜欢哪一种?这个酸和那个甜一样吗?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其实是激发了小朋友自主探索食物知识以及背后的种植、地理还有很多食物的科学的信息,所以这样的活动真正的让孩子自己有这样的内驱力来探索食物。 说一下我们吧,我们家在杭州是一个一起住了十几年的三代同堂的家庭。在我们家食物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纽带,同时它还是跨时代关怀的载体。某一天早晨周末,我女儿说:“妈妈,今天我给你下厨房,我来给你做菜。”我说好,我们就一起到了厨房里面,然后她就在那里煎荷包蛋,我就在旁边磨咖啡豆,一边磨着,我还一边说:“今天豆子很新鲜,风味特别好,你要不要来闻一下?”然后她说:“好像我还不太习惯这个味道。”然后这时候外公进来,外公说:“什么东西烧焦啦?”然后我跟女儿妞宝就说:“是咖啡。”然后妞宝就拿着咖啡给外公闻了一下,说:“你来问闻闻看。”然后外公说:“嗯挺香的。”我们三个人其实有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很不错,我女儿闻了之后,她觉得不太适应,我觉得也没关系,外公闻了之后觉得很好闻。所以这样的一种充满包容度的交流,对食物的交流,我觉得也更是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生活态度。我们家大家的习惯都不一样,比如说早餐,我喜欢咖啡配面包,我妈妈喜欢白粥配小菜,然后妞妞喜欢茶香蛋和燕麦米汁。所以我们都有不同的喜好,但是都不妨碍我们之间的交流。我冲咖啡的时候,外公泡起了茶,我们会讨论一个是浆果,一个是果实,一个是树叶,怎么样的冲泡方式会让两种很宝贵的、对我们身体很有健康帮助的,这样的一种食物来发挥它的特长。 吃了早餐,我又带我女儿去了菜场,菜场很多摊主都认识我们,也知道我们家有不同的喜好。外婆喜欢吃西瓜,我就教妞妞怎么帮外婆挑西瓜。西瓜的外皮的纹路非常清晰,有一点深,瓜蒂很新鲜,然后敲上去砰砰的声音,这大致就是一个好瓜了。所以在这样的互动当中,我们真的觉得食物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虽然居住在城市里面,我们离自然和食物的原型有点远,但是家门口的菜场它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我们就可以把它看作一个食物的小型博物馆。 家里的这张餐桌就是亲子教育、亲子互动的、非常好的这样的一个场景。其实在英国、在美国,在很多国家,都有关于亲子共餐、亲子交流可以让孩子更合群这样的讨论。所以我们认为食育即是全民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因为我们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虽然说的都是孩子,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今天你们听了我的分享,回去实践,你们跟孩子一起共修,你们也保护了自己的健康,这是不是对家庭太重要了? 我们在过去的四年半时间里面,总结了食育教育的五力模型,我们来看一下,先从最下面的辨识力来看,选择健康的食物的能力,我们简称为辨识力。试想一下,如果你去菜场,你会挑吗?你去超市你会选吗?你今天想要做个鸡汤,你是在鸡汤里面加黄芪、党参还是桂皮?你如果要吃一块牛排,你是选择它的哪个部位呢?这些问题连接的并不是仅仅是能量的供给,它还有背后很多的知识。 第二是言食力。当我们远离电子产品,我们专注的在这张餐桌上,我们跟孩子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提升了孩子的表达沟通能力呢? 还有我们的创食力,我们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课,各种各样的项目的学习,包括还有电影的教育,但是在家里这个场景里面,其实你也完全有这样的机会。你可以让孩子做一个项目,比如说今天来做一个太空茶饮,我们了解一下太空的元素是什么,然后怎么样融入到一杯茶饮当中,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启发孩子,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 另外还有美食力,食物当中的各种的颜色。刚刚过去的中秋节,我不知道北京这边讲究吃什么,江南喜欢吃藕,这个藕不仅有营养,同时它的寓意还意味着是我们跟离世的亲人之间的藕断丝连。我们在餐桌上吃藕,我们加了一些红椒,红色就非常漂亮。同时我们还探讨七孔藕、九孔藕有什么区别。 食物的口味不一样,它的烹饪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食物的颜色搭配以及我们拼盘的搭配,餐桌桌布的选择,甚至灯光音乐,这些美学素养也都可以在食物当中来培养。如果具备了这四方面的能力,我们的孩子一定能通过食物获得一个非常好的跟生活跟生命的连接,它一定是身心愉悦的,并且它可以把这样的身心愉悦的方式和渠道分享给他身边的人,我想他也会是非常受欢迎的一个人。 说了这么多,这五个能力其实是什么样的能力?这背后是不是就回答了最初的我们关心的爸爸妈妈关心的问题吗。孩子吃的好不好?工作顺不顺利?事业成不成功?所以食育过程当中培养的这些主要的素质,发现和感受的能力、审美力、专注力、自控力,这些都是为了他的生活和事业成功储备的重要能力。这就是我们说的食育是以食启智,以食育人。所以我强烈的认同食育应该是德智体美育之外的一项重要的教育,食育是父母能够给孩子终身受益的教育。 我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过去的食育事业的过程当中,我在家里也身体力行,然后我发现我的孩子她具有良好的饮食习惯,我也发现食育教育确实启发了很多的能力和智慧,我相信拥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的孩子,一定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如果大家对食育更感兴趣,还可以在“食话”的平台上来获取,食物的食,说话的话,今天我非常期待大家能够把我的一些分享一些感受,能够带回去亲身实践。我相信孩子在你身边的这几年,如果你好好把握这个机会,你就能够赋予他终身受益的教育。[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互动体验式亲子胎教创始人,互联网+音乐镇痛分娩创始人聂巧乐出席并以《孕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2009年,一位甲状腺癌的术后妈妈来到了我的工作室,当时她在我面前泣不成声,她说当时她分娩时,因为没有人陪伴她,只有她一个人冷冰冰的躺在手术室里度过,分娩后,她每天晚上闭上眼睛,脑海里都是当时那种躺在手术室里的场景,经常都有一种要濒临死亡的感觉,后来她的情绪和睡眠持续不好,最后还影响到了夫妻关系和婆媳关系,这种持续的生活状态,导致她后来甲状腺出了问题。 怀孕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孕育生命的过程中,女性的身体会分泌很多雌性的荷尔蒙,因此,很多妈妈们在孕期情绪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有数据统计发现,接近80%的妈妈们在怀孕时都会经历紧张、焦虑、敏感、易哭、易怒、易委屈的情绪。如果这个妈妈在孕期得到科学的学习与指导,分娩中得到了先生的温暖陪伴,分娩后,她肯定不会遭受这样的命运。 2016年,我去长治给一家医院指导音乐镇痛分娩,在临床带教的工作中,我看见了一个宫口打开至6厘米的妈妈,当时被诊断为枕后位,其宫缩带来的剧烈疼痛,让那个妈妈特别的无助和抓狂,一直都在痛苦的呻吟。我亲眼看见产妇的妈妈一边陪伴一边坐在那里擦眼泪;我亲眼看见那个陪产的准爸爸一边用自己的身体靠着墙,一边特别无助的拥抱着产妇;我亲眼看见那个产妇把自己的双手搭在丈夫的肩膀上,特别无助的发抖,因为她明显的感受到了自己的身体根本都没有得到那种渴望的拥抱!后来,我走过去教会了那位爸爸深情的把产妇搂在自己的怀里,用他的脸贴着产妇的脸,然后引导他告诉产妇:“亲爱的,你辛苦了,亲爱的,我理解你!亲爱的,我会一直陪着你的!亲爱的,我们一起呼吸...... 亲爱的,对不起,怀孕以来,我忽略你了!亲爱的, 从现在开始,我一定会好好的珍惜你,我一定会好好的陪伴你!因为,我感受到了你的委屈和不易!亲爱的,我一定会好好的爱你,爱我们的宝贝......”后来,那个产妇情绪很快的稳定了下来,然后我给她指导了体位的改变,最后顺利分娩。 生活中,很多陪产的爸爸们经常不知所措,很多陪产的家属也经常焦虑、恐慌、时不时的抹眼泪,把不同等级的焦虑、紧张的情绪又反向的传递给了分娩中的妈妈......如此循环,所以,我在临床中,看到了很多妈妈们的无助、无奈,以及深度的紧张、恐慌、焦虑。 面对分娩,很多妈妈们都是排斥、抵抗、恐惧、害怕、拒绝,很多妈妈们都不明白,其实分娩的宫缩,是大自然馈赠给母亲和孩子共同的礼物。妈妈们在分娩时,只需要正向的面对与接纳即可,因为,宫缩的挤压,可以帮助宝宝肺部的羊水排出1/3,可以减少新生儿的肺部感染发病率,宫缩可以促进宝宝神经末梢的发育,减少宝宝出生后感统不协调,宫缩还可以帮助宫颈打开,帮助宝宝更好的娩出。 生完以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加之很多妈妈在分娩中可能遭受有精神创伤,产后情绪容易不佳、家庭关系容易受阻,严重的还有影响婚变的。因为她们觉得在分娩的特殊时期,只有她一个人在面对,家属们根本都理解不到自己所经历到的身心的剧烈考验。所以,很多妈妈们都是带着分娩的精神创伤在生活。用现代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数据显示,孩子在出生后1.5岁左右,家庭的矛盾及离婚率呈上升趋势。如果,我们在孕期就提前做好了这样的教育,妈妈们分娩的现状,是否可以得到提升? 曾经2011年有一个怀孕的妈妈,我在医院的孕校教室门口无意中遇到她,当时,她正向我咨询孕期检查的事情,我看她的脸上写着的孕期情绪并不太舒展,于是主动邀请她上教室里来上我们的孕期课程,我后来才知道她在孕期遭受了特殊的婚变。我在课程中引导妈妈放松自己的身心,用自己的心灵穿越子宫去与宝宝进行心灵的交流,并引导她随着音乐去冥想很多美好的画面,还让她每次都把冥想的画面画下来,后来,她每周坚持一幅孕期冥想绘画,一直坚持到她分娩。课堂中,我还带他们做各种游戏,给自己的母亲写信,梳理自己与母亲的亲子关系,跟自己的宝宝写信,表达自己的母爱,也在课堂中指导他们给自己写信《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回家以后坚持跟宝宝互动,并给宝宝唱歌、讲故事等,通过几个月的系统学习,这位妈妈不光收获了美好的孕期,她还收获了一个特别棒的宝宝!她后来感叹到:孕期胎教,其实不是教孩子,而是对准妈妈自己的成长与提升! 其实曾经多年来,很多准妈妈都在被一些不同的孕期教育观点引领着,有时,他们自己也分不清真伪。以前在孕期课堂,经常在第一节课程里会有很多的孕妈妈们特别痛苦地告诉我:我按照有些书上的介绍每天给胎儿固定听一两首音乐,我听到现在都觉得烦了,怎么办?还有的准妈妈听说某种音乐会产生某种胎教效应,于是买回光盘回家听,有的妈妈还告诉我,其实自己并不喜欢那些音乐,但是为了胎儿健康不得不听,更有甚者有一位准妈妈说:我们家买了一个贴在肚子上做胎教的仪器,是否还可以继续这样做下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是这样,因为想把胎教做好很花功夫,不惜破费去买一些所谓的贴在肚皮上的胎教仪去增强胎教效果。而现在市场上关于胎教的仪器确实也形形色色,有用工具来辅助胎儿听音乐的,也有用工具来辅助聆听胎心的,还有用工具来辅助与胎儿进行对话的......我的回答是:“胎教只需要在生活中自然地进行,我们提倡孕期注重跟胎儿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因为,母体的身心影响着胎儿的身心。我们在孕期,需要明白,妈妈才是胎教的主体对象!妈妈在孕期身体健康,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就会健康;妈妈在孕期只要心情好,胎儿在子宫里面就会情绪稳定,因为妈妈的生理、情绪影响着体内的荷尔蒙,这些荷尔蒙直接影响着宝宝的身心发育。所以,妈妈在孕期既要尊重自己的身心需要与感受,同时还要注重跟胎儿进行情感交流与互动,因为,妈妈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可以滋养胎儿的精神胚胎发育。而对于孕妈妈们所有的教育,都要帮助她们的身心变得更好。 2012年,有个孕妈妈她来上的我的孕期课程,那个孕妈妈的丈夫和婆婆,都分别陪着她一起来上过我的孕期课程,一直持续到她孕38周。在孕期的课堂中,这个孕妈妈和她的婆婆一起合作过手工作品,她还与宝宝的爸爸一起给宝宝创造过很多首歌曲,他们一起给宝宝每日歌唱,一起给宝宝写日记,一起给宝宝画画,他们的画册里保存了好几十幅孕期的作品,一起带着宝宝在肚子里摇摆身体,快乐而又轻盈的曼舞......分娩时,她的丈夫特别深情的陪伴着她,当她宫缩来临时,丈夫会情不自禁的紧握着她的双手,陪同她一起呼吸......当她娩出宝贝时,丈夫不断的轻吻她的脸庞,不断的跟她说:“亲爱的,你辛苦了,亲爱的,我爱你......”分娩的过程中,她的公公婆婆一直都在产房外面安详而又慈爱的等待着,当宝宝从产房里抱出来的第一瞬间,宝宝的爷爷奶奶微笑的看着宝宝的同时,一起亲切的对产妇说:孩子,你辛苦了....... 当时,我亲眼看到那位妈妈的脸上流露出幸福而又充满了感动的泪花,我看到了他们和谐而又温情的气息弥漫在产房的整个四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幸福、微笑,还有宁静。那时,我觉得,那个初生的宝贝,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 曾经,我还特别难忘另外一个一直跟我上过孕期课程的准爸爸,在孕妈妈分娩中,宫口打开至6厘米时,被诊断为枕后位时,那个爸爸情不自禁的把手放在妈妈的肚子上,对宝宝唱着:“优优、优优转下来,优优、优优转下来。”因为,他们给孩子起的小名叫优优,他深信,宝宝会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分娩中配合妈妈!他也知道,分娩不光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还有宝宝的参与,以及他作为准爸爸的配合与支持! 所以,准爸爸参与育儿,即是对孕妈妈最好的爱。当准爸爸在孕期就开始参与孕期学习,学习自己的孕期角色转换,学会对孕妈妈的体贴与照顾,学会跟宝宝进行情感与互动,学会给宝宝传递爱与交流爱,不光对宝宝,其实对自己、对夫妻,对家庭,都有很多的好处,既可以让妈妈们孕期情绪稳定、心情愉悦,还可以增强夫妻感情,增强父亲的参与力,打好和谐幸福的健康家庭关系,分娩时,还可以帮助妈妈更好的面对宝宝出生后,家庭的育儿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 孕期的教育,应该注重对孕妈妈们进行爱的交流与传递,分娩中,我们应该注重对孕妈妈的爱和陪伴,孕期与分娩参与越多的准爸爸,在孩子出生后,其参与育儿的积极性越高! 我一直都在妇产医院一线临床音乐镇痛分娩和孕期教育,我们做了2万多例孕妈妈们的音乐镇痛分娩,影响了近30多万个孕妈妈们的孕期教育和分娩过程。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在孕期就能调动孕妈妈、准爸爸,以及孕期家庭的学习和参与,最后孕妈妈们不光能够收获幸福美好的孕期,还能轻松顺利的度过分娩,幸福从容的面对产后的育儿与家庭生活!我们还发现,这样服务过的孕妈妈,几乎没有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母乳喂养率也特别高,家庭的幸福感特别强。我们追踪了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爱笑,性格平稳,不爱哭闹!我们也追踪了很多这样的家庭,他们的家庭无比的幸福,产后的育儿分工特别和谐。 所以,我们发现:孕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孕期教育的精髓,就是要教会准爸爸们在孕期参与育儿,给孕妈妈更多的理解与关爱,与孕妈妈一起给宝宝传递爱、给予爱,一起给宝宝进行亲子交流,分娩时给予妈妈最好的爱和陪伴,产后与妈妈一起参与育儿。 多一份理解,就会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参与,就会多一份陪伴,和谐一个家庭,就能和谐一个社会!幸福一个家庭,就能幸福一个社会![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文奎出席并以《扶贫路上的“新”合作》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很多朋友可能都给贫困地区捐赠过资金和物资,不知道大家捐赠之后,有没有继续关注过那些受益人和他所在村庄的变化? 2000年,我加入中国扶贫基金会,也做过很多类似的捐款捐物项目,但是在工作中我慢慢发现,这种捐款捐物的工作,只能满足贫困户一时的需求,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处境。有的时候我们回访帮助过的村庄,几个月甚至几年过去之后,往往发现那些村庄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些贫困村、贫困户的收入没有增加,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都没什么变化。 如果仅仅采用这样简单的“输血式”扶贫,贫困的村庄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改变面貌?作为一个专业的扶贫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什么时候才能实现“播善减贫”的使命?我和同事们经常反思这些问题,讨论这些问题,试图找出更有效的办法给贫困村庄带来更大的改变。 可是从哪里入手?我们认为,原来的捐款捐物的方法只是投入量太小,每次投入一点点,满足不了贫困村庄发展的需要,堵不住贫困的漏洞。这种方式不管投入多少,都会漏下去,没有明显的效果。那么,我们能不能尝试一次性投入很多资金,一下子就把这个漏洞堵住了。这个想法让我们非常兴奋,我们决定试一试。 从2002年开始,我们努力地筹钱,希望筹到足够的资金落实我们的想法。到2004年,我们找到了德国的米索尔基金会,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得以在四川大凉山昭觉和美姑的五个贫困村实施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按照项目的规划,每个村有200万可以使用,2004年的200万,至少相当于今天的1000万。 对一个贫困村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投入,我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做了很多项目:我们帮助这些贫困村的村民养猪、养牛、种中草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我们帮助村民改造破烂的房屋,修建道路。我们实施环保项目,实施传统文化保护项目,试图为村里创造更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我们还设立农民的田间学校,建议由县、乡、村三级干部组成项目管理委员会,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生产技能等等。 项目的三年实施期很快结束,我们请了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来给我们做评估,我们对评估的结果充满了期待。 评估报告出来了,虽然评估报告肯定了我们项目的成绩,特别是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但是报告也指出,随着项目的结束,项目的可持续性存在很大问题。我们建立的项目管理委员会随着项目的结束就解散了,农民田间学校也很难持续,我们支持的很多环保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因为没有后续的资金支持,也存在很大的持续性隐患。这样的结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原本,我们以为这么大的投入,付出了这么多的心血,一个小小的村庄肯定能够彻底改变面貌,却没想到虽然有效果,但只是暂时的,不可持续。 看来,简单地增加资金投入,不能解决贫困村的问题,我们必须还要找出影响贫困村发展的其它原因。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我们发现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还有三个:第一个是规模的瓶颈,就像大凉山一样,我们国家的农村还是以个体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一个农户一般拥有几亩地,最多也就几十亩地,很难形成规模。另外作为一个生产单位,每个农户既要负责庄稼的种植,又要负责田间的管理、采收、运输甚至销售,很难做到专业,做出效率。既没有规模又没有效率,怎么能够发展起来?第二个瓶颈是村民的能力瓶颈,我们调研中发现,不管是超过一千人的大村,还是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真正能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是极少数的人,甚至不超过5%,大部分的村民很难靠自己的能力摆脱贫困。第三个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在过去的扶贫过程中,我们太关注基础设施的改善,而忽视了村民收入能力的提高。后来我们发现,不管基础设施有多好,如果没有持续的收入来源,没有后续资金的维护,再好的基础设施也用不了多久。我们意识到,外来的援助和资金只能是最好的发挥杠杆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撬动村庄自身的资源,教会村民学会合作,通过合作,形成经济规模,实现规模经营。另外一方面,通过合作把全村的村民团结起来,实现富帮穷、先进帮落后,这样整个村庄才有可能联合起来,迸发出他们自身的力量,从而真正地发展起来。 带着新的想法,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我带着我们灾后重建办的伙伴们来到德阳的民乐村,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民乐村是汶川地震之后的重灾村,十几个村民因灾死亡。我们在村里组织村民成立了合作社,我们的捐赠资金没有分给每户村民,而是以股份的方式量化给全体村民,将资金集中在合作社,用来实施有规模的产业扶贫项目。 在合作社的建立过程中,很多村民不理解,甚至提出了质疑。“我们这个村在大跃进的时候就已经搞过合作社,吃大锅饭,全体社员只是出工不出力,最后大家连饭都吃不上,后来国家实行包产到户,我们才终于吃上了饱饭。今天你们又要来做合作社,这不是在走回头路?”我们耐心地跟村民解释,“我们这是全新的合作社,建立在私有产权的基础上,一方面,全体村民每个人都有股份,均等的持有政府和社会捐赠的资金;另外一方面,每个村民仍然是自己承包地的主人,只不过是在合作社的领导下,引入现在企业的机制,实现规模化的经营。” 合作社建立之后,村民们很快就有组织性地帮助村两委参与各项灾后重建,灾后重建可以顺利进行,体现出村民合作的力量。但接下来要做产业项目,由谁来牵头呢?我们想到了村里的养猪大户叶先生,当时叶先生是村里养猪最多的人,年出栏生猪几十头,大约能赚十来万块钱。2009年的一天,我和合作社的骨干来到叶先生家,试图动员他站出来带着全村的人一块养猪,但叶先生感到压力非常大,他说:“我自己养几十头猪,赚了亏了我都承受得起。但是给合作社养猪,全村人的这么多钱,万一亏了,全村的人都会骂我。我还怎么在村里面见人?” 能人不愿意干,怎么办?我们想到了招商引资的办法,我们在四川电视台和四川日报打公益广告进行招商引资,最后引来了两个项目,一个是食用菌的种植项目,一个是长毛兔的养殖项目。 食用菌种植项目,项目负责人叫戴志强,戴经理是德阳本地人,地震之前在马来西亚帮一个企业管理食用菌生产,技术非常过硬,但是让戴经理万万没想的是如何与村民打交道竟成了最头疼的问题。在食用菌生产的过程中,村民有的会把厂里的物料拿回家,有的村民甚至会把生产出来的食用菌拿回家自己吃,这种情况屡禁不止。还有的村民看到别人到厂里来上班,竟找到戴经理大闹,“我也要来上班,凭什么都是一个村的人,他能来,我就不能来?”戴经理对此没有什么招架之力,最后一个只需要十几人的小厂,竟招到了几十个工人,养了不少闲人,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人员管理不顺的同时,又在生产环节遇到了菌棒感染的问题,造成食用菌厂大面积的损失,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长毛兔项目怎么样?情况也差不多。村民平时自己养兔子的话,他恨不得24小时都把心思扑在兔子身上。但是在合作社上班,给合作社养兔子,他们只上8小时的班,似乎8小时之外,兔子的死活跟他没什么关系。由于养护、管护不到位,兔子死亡率非常高,再加上2009年碰上了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兔皮价格严重下降,村里生产的兔皮卖不出去,这个项目最终也失败了。 这两个项目的失败,表面上看起来各有各的原因,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这两个项目失败的背后有共同的原因,虽然全体村民都是合作社的股东,但是从行为上看,大家谁都没有把这些股份当回事,谁都没有把项目当成自己的项目,而是各自打着各自的算盘,想方设法占便宜。 外来的能人很难得到村民的信任。要真正地团结村民,得到村民的信任,形成真正的合作,看来还是要发挥本村能人的作用。 2010年,我们来到玉树结古镇的甘达村继续进行实验。吸取民乐村的教训,这次我们提了一个条件,我们支持你们,但必须村里的能人要跟大家一块干。村里的能人很快就选出来了,这个人叫巴桑扎西。巴桑扎西在地震之前做虫草生意,去过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是村里见过世面的人。巴桑扎西带着村民进行讨论,跟我们提出项目建议说,“基金会可以给我们建个车队,我们跑运输生意。”基金会经过调研发现,玉树灾后重建的物资业务量非常大,所有的建材都要从800公里之外的省会西宁拉过来。于是,我们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投资296万,给村里配备了八台大车,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在理事长的带领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合作社就收回了我们的全部投资,还实现了村民的分红。 随着灾后重建后的生意越来越少,合作社又开始转型,用自己的运输队从西宁拉大宗物资进行批发,批发给沿线的用户,生意做得非常好,现在不仅在玉树,也在西宁买了商业铺面。原来我们还有一个担心,合作社的理事长年龄越来越大,他如果干不动了,合作社怎么持续经营?2014年,合作社换届,70岁的巴桑扎西从理事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一个30多岁年轻人当了理事长,合作社的经营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认为到这个时候,村庄的能力就完全建立起来,因为村庄的能人实现了顺利的交接。 从大凉山到玉树,从民乐村到甘达村,我们走出了一条帮助贫困村庄发展的道路,这个道路有三个要点:第一个就是帮助村民合作,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合作。第二,选出村里的能人跟大家一块干。第三,项目一定要面向市场,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才可持续。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上外界的援助,村庄才能发展起来。于是,我们试着把这个模式带到更多的村庄。 南峪村是河北涞水的一个贫困村,村里除了村民闲置的一些房屋,没有任何其它可利用的资源。2016年,我们和三星集团来到南峪村,实施百美村宿项目,改造村民的闲置老房,开始经营民宿项目。 其实每一个城里人大概都有一个乡村梦。大家的想象中,乡村是什么?是山清水秀,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但是当他们真正来到乡村时,往往面对的是脏乱差的环境,没地儿可住、没地儿可去的尴尬现实,有的时候甚至找一个干净的、能下得去脚的厕所都是一种奢求。南峪村的项目很好地满足了城里人回归乡村、体验乡村的需求,所以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用户的热烈欢迎。2000多块钱一晚的院子,到现在经常是一房难求。在项目带动下,去年南峪村顺利地实现了整村的脱贫目标。 坪阳村是四川石棉县的一个贫困村,位于红军长征路过的安顺场旁边。村民种植一种叫黄果柑的柑橘类水果,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过去村民的生产观念和技术落后,生产的果子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低廉不说,而且经常卖不出去。2015年,善品公社项目组来到坪阳村,帮助村民建立合作社,改进生产流程,制定新的质量标准,提高果品的质量。短短的两年时间,坪阳村黄果柑的价格就从原来的一块多提高到两块多,合作社的社员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坪阳村也在项目的带动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就这样,以甘达村的模式为基础,从2014年开始,我们相继在50多个贫困村实施了百美村宿旅游扶贫和善品公社电商扶贫项目,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扶贫成效。 大凉山和民乐村让我们认识到乡村合作与能人带动的重要性,甘达村和后来的几十个村庄则验证了我们乡村合作的项目理念,坚定了我们的信心,鼓舞我们把更多的经验带到更多的乡村,如果说新的合作机制是根,那么南峪村和坪阳村,还有更多正在发展中的美丽村庄,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向我们展示着乡村本该有的生机和力量。[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福建省农科院原院长,研究员,微生物菌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刘波出席并以《科学养猪的一场革命,迎接微生物发酵床的时代》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近来,猪总上新闻头条,猪肉价格不断上涨,为什么呢?原因有三:1、养猪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占比较大的中小猪场被限养。2、疫病发生,养猪越来越难,3、中美贸易摩擦,减少了猪肉进口;民众望肉兴叹。 俗话说猪、粮安天下。猪肉是中国人不可替代肉食品。中国是世界上养猪最多的国家,每年出栏7亿头生猪,几乎2个人1头猪,占世界22%的人口,消费了世界50%的猪肉;生猪产值规模1.6万亿,相当于粮食作物的总和,在农业产业中举足轻重,1.4亿农民收入靠养殖业。猪肉还是要吃,猪不能不养。 养猪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7亿头猪每年排放40亿吨污染物,相当于全国每人年均受到3吨粪污的污染;养殖污染占农业面源污染85%,畜禽粪污排入水体的污染已超过生活和工业污水排放的总和;引起了诸多的问题:生态失衡、资源消耗、环境破坏、空气污染、水体变质,引发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安全,乃至生存安全等问题。养殖污染与秸秆污染并行,成为农业两大重要的污染源,各级政府为防治这两大污染头疼不已。 养猪的问题在哪里呢?纵观所有产业,原料的大部分转化为产品,小部分成为废料;而在养猪业中,70%饲料转化成猪粪,只有30%的饲料成为猪肉;而业主关心的是30%饲料的转化过程,猪粪作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形成了巨大的污染。 在我国一方面农业耕地缺乏有机质,另一方面养殖废弃物成为污染。地球上土壤耕作层1000年只能增加1厘米,耕地有机质含量0.5-5%,低于0.5%无法耕种。我国耕地有机质平均2.4%,欧洲4.3%,日本果园有机质平均5%;在化学肥料和农药双减的形势下,农业的发展在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有机质从哪里来?植物体在自然状态下转化成有机质需要600年,我们等不急这自然的降解。 能不能改变一下养殖观念,有机质就取之不尽;养猪的目是为了猪粪,顺带产生猪肉?这样,我们关心着养猪业饲料70%,一点都不能浪费,哪有猪粪污染环境! 如何能有效地利用猪粪,先人为我们提供了智慧,1611年张履祥老先生编写《沈氏农书》中记载了养猪发酵床的制作,“养猪六口,…垫窝草1800斤,…磨路,沤厩肥…”;受启发,我作为一位农业科研工作者,想用现代技术把猪粪利用起来。从大自然中找到了好帮手:微生物。 我们设计了微生物发酵床养猪系统,将头疼的农业秸秆作为垫料,垫入猪舍,接种微生物,猪养在垫料上,猪粪与垫料的混合,由微生物发酵降解产生人工腐殖质,既解决农业秸秆和粪污的污染,又产生新的资源—发酵垫料腐殖质。猪在这个系统中,作为生物反应器,将饲料植物体经过猪的肠道24小时转化为猪粪,为发酵床提供原料。 我们研究团队和中国农科院专家们一道,创新了发酵床模式,应用现代组学技术(微生物组、基因组、代谢组、转入组、物质组等)和远程监控技术揭示发酵床作用机理。现在我们来看看这神奇的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单个猪栏4500m2,底部垫入80cm的农业秸秆加工成的垫料,接入微生物菌种,养殖4500头猪,1个人管理,年出栏1万头猪。采用环境自动监控光、温、水、湿、雨,机械翻耕,点状补料,微生物喷雾消毒,自动喂料,无抗饲养;养殖全程无粪污排放、无臭味产生、无蝇虫困扰;形成智能、卫生、轻简、高效、环保的零排放养猪系统,生产优质猪肉,产生大量有机肥,消除了猪粪和秸秆污染的困扰,一举两得。 微生物发酵床无臭消纳猪粪的能力到底有多大呢?发酵床有极强吸附臭味的能力,能够迅速地吸附臭味,降低氨气浓度,这是其他除臭方法不可比拟的;每克垫料含有1800种以上的微生物,能有效地将猪粪和臭味原位分解消纳;发酵床处理猪粪能力极强,每立方垫料每日可以处理18公斤的猪粪尿;一个4500平方养殖4500头猪的发酵床,每日能处理27吨的猪粪,年处理能力9450吨猪粪,正好满足4500头猪年排放9000多吨猪粪的消纳。整个养殖过程,无臭味,无排放,同时,年产优质有机肥4000吨,既提供了一个干净环保的养殖空间,又节省了粪污处理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微生物发酵床建立了一个微生物“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发酵床内部和外部的温差形成猪舍空气正压效应,防止外部病原通过空气传入猪舍,调查结果表明,发酵床舍内空气微生物组成与舍外截然不同,舍内空气中含有许多生防菌,几乎不含病原菌,阻断了病原空气传播。发酵床好氧发酵,构建了好氧菌生长环境,抑制了猪病厌氧菌生长。发酵垫料富含益生菌直接杀死猪病原菌;垫料中间温度常年恒定保持40-45℃,这是病毒的抑制温度,猪病毒在发酵床上难以生存。发酵床形成了粪菌移植机制,健康猪群要是在发酵床上面养过一次,它可以通过粪便把健康肠道微生物,通过发酵床垫料扩增,接种到下一代的猪身上去,促进健康生长,我们把这个机理叫做粪菌移植技术。粪菌移植技术在国际上现在用于人类顽固性腹泻非常重要,我们人类有一种坚强梭菌引起的腹泻,它对所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无药可治,只有从健康人群粪便中分离出肠道菌群,移植到不健康的人体内,即可治病,这就是粪菌移植技术;实际上发酵床的机理就是这样的,可以保持隔代猪的健康。同时,发酵床垫料产生大量的益生菌,猪取食后,能够调整猪的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让猪处于一个健康平衡生长状态。发酵床实际上为养猪形成了从空气、垫料、肠道多角度防控猪病的防火墙,保障生猪健康生长。 舒服的微生物发酵床环境保障猪的动物福利。猪也要有个“舒服的家”,发酵床建立了一个“大栏通铺”微生物垫,猪生活在“沙发”上,无抗养殖的自由采食,大空间的运动场,舒适的“沙发床”睡觉,无臭干净的环境,猪的运动翻拱天性得到发挥,翻拱垫料的过程协助我们将垫料和猪粪混合,增加通气量,促进猪粪的发酵。在这样一个“舒服的家”,“生猪们”友好相处,吃的香、睡得好、玩得爽、跑得欢、得病少、脾气好,打斗现象大幅度下降了90%,与传统养猪相比健康指数提升了10倍。 健康的生长环境提升了猪肉品质。肮脏拥挤的猪舍让猪产生“坏脾气”,猪体内毒素分泌增加,影响猪肉品质。发酵床改善了猪的生长环境,抑制了生猪病原的发生,提升了猪的运动能力,增强了生猪健康状态,猪的运动指标血红素含量提高36%,健康指标血糖含量降低了41%,免疫指标提升了25%;健康生长的猪提供了优质的猪肉,猪肉品质关键指标肌间脂肪提高了39%,生产出的猪肉具有“土猪肉”的风味,被业主称为“运动猪,优质肉,瘦不柴,肥不腻”。 我们的一个用户,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屏南百惠农牧有限公司,万头生猪养殖场,找到我们要求用发酵床治理养猪污染,但是,他们的猪舍盖好了,改造需要增加投资,怎么办?我们采用了“异位发酵床”的设计,解决了问题;在不改变原来养猪模式的条件下,将原来养殖场的猪粪收集,通过管道送到异位发酵床上进行微生物降解消纳,生产有机肥。建立一个2400平方模块化异位发酵床,垫料体积3600立方,日处理粪污65吨,年处理22750吨粪污,满足了万头猪场粪污处理。异位发酵床处理粪污能力确实强,年粪污处理量相当于自身垫料重量的20多倍,同时,年产有机肥和生物基质3000吨,增加销售收入250万余,相当于多养了1000猪,既解决了环保问题,又增加了产品收入。由于异位发酵床的无臭味、零排放、资源化、简便性、经济性、环保性等特性,被农业农村部选定为2018年的“农业重大领先性技术”在全国推广,目前成为规模化养殖场环保处理装置的标配,全国6000多个猪场安装了异位发酵床。 问题又来了,我们贵州的一位农民朋友田文从网络上看到发酵床养猪技术,找到农科院来,说:想用发酵床养猪,资金不多,买不起饲料,家里种了不少牧草,原来是准备养牛的,能不能用牧草替代饲料养猪,怎么办?贵州乐平镇是个扶贫镇,我们协助他进行科技扶贫,将牧草发酵饲料与发酵床结合起来,为他设计了一个400平方米的饲料发酵床,养殖400头育肥猪,用饲料牧草粉粹做发酵垫料,垫入发酵床,接种微生物,猪养在发酵饲料垫料上,取食发酵饲料。这时候有人问了,这样猪不就吃自己的粪便吗?其实不然,猪粪成为牧草发酵饲料的氮素添加,促进了牧草发酵转化成为发酵饲料,猪不会吃自己未发酵的粪便,还会帮忙翻拱混合,增加通气量促进微生物发酵,形成优质的发酵饲料。养殖过程非常简单,饲料发酵床做好后,每天割草投入猪舍,猪取食鲜草和发酵饲料,吃剩的鲜草进入发酵,如此往复循环;饲料发酵床也具有微生物发酵床的特性,猪粪原位发酵,资源化利用,无臭养殖,无抗生产,发酵的益生菌促进猪的生长,提升了免疫抗病能力和猪肉的品质。牧草可以100%地替代猪饲料,解决了农民买饲料的资金问题;农民夫妻2人,猪场建设花了20万元,猪种花了20万元,种草30亩花了7万元,精料补充10.8万元,水电运输费用5万元,共投入了62.8万元,年底卖猪收入77万元,一年净赚15万元,把猪舍的成本都拿回了,第二年养猪净增收益20万元。这项技术得到了农民的赞赏,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扶贫政策扩大投资,支持农民技术脱贫;农民的需求也促进了我们技术的进步,发展出了新型发酵床—饲料发酵床。 微生物发酵床养殖具有许多优点,我们总结了发酵床畜禽养殖543210的优点:五省:省水、省工、省料、省药、省电;四提:提高品质、提高免疫力、提高出栏率、提高肉料比;三无:无臭味、无蝇蛆、无环境污染;两增:增加经济效益、增加生态效益;一少:减少猪肉药物残留;零排放:零排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奇迹;微生物发酵床时代的到来,可以广泛用于猪、牛、羊、鸡、鸭、鹅的养殖过程中。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畜禽肉品的绿色食品不仅仅有长汀的猪、南平的牛、福清的羊、光泽的鸡、漳州的鸭、邵武的鹅,还会有更多。 我国传统农业历经5千年的历史,养育了中华民族;自农耕时代起,人们就依托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业,利用秸秆资源发展畜牧业,将畜禽粪便利用还田以培肥地力。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个利用自然、涵养自然的生态微循环,也逐渐树立了“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绿色文明观。最近的百年,农业经历的天翻地覆的变化,传统农业演替到化学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而发展到现代农业;一个新的农业时代已经到来—微生物农业兴起。微生物农业是基于微生物参与种养结合的绿色发展理念。畜禽作为生物反应器,在微生物的协助下,转化着植物产物,一部分产生益生菌促进自身健康生长,一部分为人类提供肉食品,一部分产生腐殖质用于植物的再生产,没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剩余,没有农业环境污染,演绎着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自然和谐共存美好景象。 最后我想说是现在猪肉的问题,用了这样的方法环保解决了,养猪将不成问题;猪的防病能力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放心地养猪了;养猪的效率提高,我们不需要进口了;这样,我们的猪肉不会在成为我们担心的问题! [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中国国乐艺术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方锦龙出席并以《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丢失的那根弦》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大家好,我是方锦龙。中国的文化是源远流长,我们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民族乐器浩瀚的海洋里,我们有一根弦的独弦琴,两根弦的二胡、马头琴,三根弦的三弦琴,甚至四、五、六、七根弦。所以我今天想问在座的各位,知不知道琵琶几根弦?四根还是五根?对,四根弦、五根弦都没错。我今天就想跟大家来聊聊平常少见的五弦琵琶,因为大家现在在中国,一般人都是谈论四弦琵琶,我是“二般”的,我来和大家谈论五弦琵琶。 1985年我去日本参加由四个国家举办的丝绸之路音乐会,我第一次看到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的五弦琵琶。 这款琵琶称为日本的十大国宝之首,那是唯一一把保存完好的中国古代琵琶,是唐朝送给日本圣武天皇的国礼。所以这时我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古代还有五根弦的琵琶。我当时就想,古人比我们厉害,古人比我们多根弦,我们现在缺根弦。这样听起来很像个笑话,实际上这把琵琶制作精良,背面是小叶紫檀镶嵌螺钿,前面是一带一路带风情,大家可以看看,就是这把琵琶。那么回国以后,复制五弦琵琶的念头一直在我心里。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我发现琵琶原来是一带一路的产物,是从两河流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从东晋到大唐都以四弦、五弦琵琶齐头并进,盛极一时。可是到了北宋以后却只有四弦琵琶了,至今失传了一千多年。我推测五弦琵琶可能是在宫廷中演奏,因为大家知道中国人讲九五之尊,九和五是最大的,五也是中国人最喜欢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吃饭喜欢讲五味俱全,我们的音乐叫什么?五声音阶,还有五行五色五方,甚至我们朋友在一起聚会都喜欢讲三五知己,没有说二四知己的,因为五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 我推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间写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的就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歌女商人妇,她演奏的就是流传于民间的四弦琵琶。音乐不像绘画和雕塑那样可以保留,古代的声音我们无从知晓,再加上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要想获取任何资料都相当不容易。 那时候我才20岁,我是一名文艺兵,在部队歌舞团管理非常严格,我只有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一有空就拜访名家学者寻找制琴师傅。可是那时候找到的制琴师傅都说,四根弦才对称,五根弦怪怪的,我们一代一代跟师傅做的都是四弦琵琶,我们就没见过五弦琵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经过无数次的寻找和沟通,我终于在江苏常州找到一位制琴师傅,我不断的跟他聊我的心愿,将恢复五弦琵琶的意义直接告知他,同时我一首一首地为他单独弹奏这个师傅非常喜欢的琵琶曲,久而久之,被我所打动,终于他说,那就做一把试试看吧! 别看多一根弦,制作起来比想象中难多了。加了一根弦,它的琴体加大,弦距要缩小,面板上面那个扶手跟弦的拉力要加大,演奏起来有点难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让当代的五弦琵琶面市了。 尽管制作略显粗糙音色也不尽人意,但是有了个雏形,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完善。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弦加了以后如何定弦?这个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当时我用了很多的方法,关键定完弦以后古代的曲子能不能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后来我在壁画和石窟的画册中翻到唐代的琵琶造型非常多,仅敦煌壁画就有十几种造型。于是我就以南北琵琶制作大师一起又制作了仿古的曲项琵琶,还有直项,包括现在的龙头和凤首琵琶。 虽然一提到五弦琵琶大家想到都是我,但是在背后有很多人作出贡献,可以说五弦琵琶是大家共同研究的成果。比如上海音乐学院有个教授,叶栋教授他成功破译了一千多年的敦煌曲谱。我通过这些曲谱,我发现原来唐代的古弦琵琶定弦很多,因为它每个曲子都是根据不同的曲项来定弦的,我突然茅塞顿开,于是在四弦琵琶的基础上多加了一个低音弦。这样的话所有的四弦琵琶就都可以弹了,同时又丰富了它的表现力。我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终于把延伸琵琶生命力的这根弦续上了。 提到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创新的这根弦,我就讲一个东西方乐器的比较,比如西方的钢琴它的和声丰富,音域宽广,它的每个音都是固定的。西方的交响乐宏大立体,声浪扑面而来,它讲究的就是和谐和共性。而我们的国乐,包括亚洲国家的乐器,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就拿二胡和小提琴的比较。大家知道小提琴是有指板的,所以它在揉弦的时候,它的音高是不会变的。可是我们的二胡不一样,我们是没有指板,所以我们用力压,弦就会变高,甚至我们推弓和拉弓的音准也是有差别的,因为它还有皮,能进退。很多人说我们的东西不科学,这里面它的不科学就是我们的科学。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京剧讲板眼,我们的音乐讲有腔有调,所以中国的国乐是最有腔调,是不是? 当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访华,大家知道克林顿是一个萨克斯风的高手,国家就为了迎接他做了一个创举,就用萨克斯和二胡做了一个对话演奏的曲子,就是《二泉音乐》。大家知道萨克斯都是有机械的键子,所以他每个音出来都是很迟很规范,可是二胡都不一样,所以当总统看到二胡的演出他就被惊呆了,为什么?二胡它有揉,有滑,有压揉啊。所以总统听完了以后马上就进行了总结,他说西方的乐器非常科学,但比较激进, 中国的乐器看似简单,它更富有人性,这就是总统说的。 这几十年,我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收藏家,我收藏了几百种上千件的中外民族乐器,那么这些乐器是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世界大家庭中不可缺失的一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还是一个包容性的国家,我们讲究的是和文化,和又称为“hè”是个多音字,既能作为主角和还可以作为配角。在这里我给大家科普一下,像中国的乐器,本土的大概都是一个字,还有很多外来的,被我们包容的是两个字,一个字就是琴、瑟、箫、埙、篪……两个字的是二胡,琵琶、扬琴、唢呐……你看,这就是一个字是本土,两个字是外来的。 大家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发明的电子合成器可以模仿很多种乐器,这些乐器是不是就可以被电子乐器所取代?当然不行。因为每一种乐器都有它的专属,有它的独特的历史和渊源。我们的民族音乐是屹立在世界的音乐之中,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就像刚才总统讲的人性化的东西。我认为中国音乐应该是野生的,而不是圈养的。为什么?大家看到很多的民歌,我们现在西方的歌,他们是要讲头腔共鸣,我们不是。 我们如果去唱藏族歌曲,我告诉大家很简单,你学会羊叫,这个就是藏族的风格。所以民歌它一定是野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音乐讲究三个到道,地道、味道,还有回味的筋道,就像中国菜一样的。甜、酸、苦、辣、咸,如果没有这三道,就索然无味。 那么这里我还要讲一讲,中国的方言。如果没有方言中国的音乐也很难保存。曾经我们的作词大家乔羽写了一首聊斋,最后他把这个词给了作曲家,作曲家说,你能不能给我说一下这个词的大意?特别想听听您的语气。乔羽先生是山东人,他一说出来,“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山东话)。作曲家一想,对了,已经曲子写出来了,“你也说聊斋,我也说聊斋”(唱出来)。你看,是不是方言就把曲子给写出来了。还有一个作曲家是四川人,他写了一首歌叫《祝你平安》。四川人讲祝你平安怎么讲的?“祝你平安”(四川话)。就是这么说话。这就是我和所有热爱传统文化,喜欢民族乐的朋友,苦苦追寻的中国文化的“玄”。这里的玄是玄妙的玄和玄机的玄。 既然讲玄妙的玄和玄机的玄,什么乐器才能给它匹配?我突然又想到一个古乐器,这个乐器可了不得,它是给世界乐器带来非常大的贡献的,它就是所有的簧片乐器的鼻祖,是我们神话里面说的女娲造簧的簧。因为有了簧,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滥竽充数的竽、苼,最后十八世纪中叶传教士把苼带回欧洲以后,他们不会演奏怎么办?他们有烤面包的风箱,就怼上去,就变成今天的手风琴。这个乐器非常伟大,所以刚才我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所以国乐应该是联合国的“国”世界音乐的“乐”。好了,大家想不想听听这个声音?好,既然说到玄妙的“玄”,这个乐器很有意思,就几个小片,可是它可以横跨古今,它既能表现电子音乐,也能表现古代的一些巫术,甚至萨满的东西。簧的演奏.... 中国人是非常厉害的,刚才听到了带有电子的感觉,同时这里面听到还有古代的一种巫术的声音。所以这就是我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热爱国乐,因为作为一个国人,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西方音乐,总觉得非常高雅,别忘了很多乐器的祖宗在我们这。这就是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经常走到国际上,我觉得我特别骄傲的事情。大家是不是给自己鼓鼓掌? 前面已经说到五弦琵琶。那五弦琵琶和四弦有什么区别呢?好,大家看到这个造型就是唐代造型,那么这个是在唐代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变成当代的五弦。大家知道琵琶最有名的曲子《十面埋伏》。好,我们先听一下没有低音弦的前面的声音。 好了,再听听五弦的声音!表现队伍的一种士气。用来鼓舞战士的气势,四跟弦的擂鼓,感觉气势小一点,那么五根线的擂鼓。好,既然说到琵琶是一带一路的产物,我今天用五弦琵琶带你们走一带一路,首先从北京出发,那么北京最有代表性的什么?(琵琶演奏)京韵大鼓,京腔京韵;既然琵琶是一带一路产物,他本身从两河流域传过来,到中国叫琵琶,到西班牙吉它(琵琶演奏);那么还有到一个文明古国,印度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们有一种乐器叫西塔尔琴(琵琶演奏)到了印度了;那么接下来再到我们邻国日本去看一下,三味线(琵琶演奏)。亚洲走完了,我们到欧洲去看看,西班牙也是一带一路的,那么西班牙有一种舞蹈(琵琶演奏);到了欧美的古典吉他(琵琶演奏)民谣吉他(琵琶演奏)电吉他(琵琶演奏)。 所以我认为音乐的世界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西乐器不分高下,不论贵贱,和而不同,才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体现。这就是我的感悟,是我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回来的,曾经丢失的那根玄,谢谢大家。[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全国眼面部防护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蔡建奇出席并演讲,题目为“错误的爱护正在毁坏着我们的眼睛”。 东亚人在眼生理特征上与欧美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我们的瞳孔直径约为3-5毫米,而 欧美人为6-8毫米,国际标准符合我们吗?我们需要怎样的照明光线、显示亮度?我们 该怎样选戴一副正确的眼镜。 以下为演讲实录: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获得的信息占据我们每天所获信息中的70%以上。眼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常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 我们的品牌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 但我们真的爱护我们的眼睛吗?我们给与眼睛的“爱”又有哪些是对的哪些是误区呢? 大家好,我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的蔡建奇,我们研究光对人体的生物机理影响,我们通过科学、客观、定量的方法和指标把“健康”这个难以具象的概念具象化、标准化。 近年来,市场上刮起一股“防蓝光”浪潮,例如防蓝光眼镜,防蓝光手机膜,防蓝光台灯等等,这些动辄几百上千的防蓝光产品真的有效吗?蓝光危害到底是什么?蓝光到底应该如何防护?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蓝光是什么,蓝光是指波长范围在(400-500)nm的光线。目前广泛流传的蓝光危害主要指蓝光会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伤,导致视网膜黄斑变性,甚至失明。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通过细胞分子学实验并结合我们日常生活所用到的照明产品我们发现我们日常所用的照明产品特别是LED照明产品的蓝光部分辐射能量低于人眼视网膜的耐受阈值,也就是说针对照明产品特别是LED照明产品对人眼的造成视网膜损伤这一LED蓝光危害的宣传基本上是不科学的。那么为什么我们这里用到基本上这个概念?这是考虑到长期使用可能造成的累积性影响也就是中长期损伤。 因此,在我们新的国家标准中我们按照光的不同波段,针对有害的、人眼耐受低的部分要求部分屏蔽,而针对影响我们生理节律,作业效率的部分则要求不要屏蔽。 这是因为,屏蔽这类蓝光的产品往往偏黄导致色偏,而色偏则会引发其他问题: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我们邀请40位被试者分别佩戴无色镜片的眼镜和色偏镜片的眼镜在两天内同一时间重复同样的45分钟视觉作业来对比他们眼睛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很明显,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有色偏的镜片对于人眼视功能的影响远大于无色镜片,这种黄色的防蓝光镜片不但不利于生理节律的正常变化,同时还会加剧人眼的视疲劳。今年5月,我们对25款防蓝光眼镜进行了产品抽检,其中14款产品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该防的没有防,另外一类则是过度防护。通过上述结果,可以想见大量以健康安全为概念的产品事实上不但不能保证安全、甚至还会影响健康。 如今我们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但是梳理健康建议的时候我们又发现很多的定义都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难以操作更加无法使用的。比如谈及眼睛健康的时候我们经常讨论的视疲劳问题。我们现在不管是显示、照明、眼镜、甚至眼贴,只要和护眼相关的产品都会冠以抗疲劳或眼舒适。但作为近视的重要诱因之一,视疲劳的机理如何、视疲劳如何定量、产品缓解视疲劳的效果如何却鲜有人能说的清。 传统视疲劳的评价基本采用主观评价,比如要验证一款护眼灯缓解视疲劳的效果,就找10多个人,让这些人在灯下进行一段时间的阅读或书写,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觉打出分数,最后统计分析得出结论。但是,大家发现没有,这样的主观评价易受情绪、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放一张ppt,例如测试者有人想着是女朋友,有的人想的是吃什么,有的人想的是工作…..请您用幽默的语言描述测试时不同的人想的状态)从而导致这样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准确也不稳定。包括国外的产品评价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能说明累不累,不能说出疲劳的程度。所以我们不能迷信在国外就能买到符合自己的缓解视疲劳的产品。 我们是2011年开始系统研究视疲劳的,讨论视疲劳首先要说一下人眼的成像过程:光通过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进入视网膜,在视网膜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通过视神经进入大脑,最终实现视觉成像,这是一个光学系统-光电转换和编码-视皮层解码的复杂过程,是眼和大脑的联动过程。其中视疲劳的形成和我们的神经调节、睫状肌调节和晶状体形变相关。 为了客观定量评价视疲劳,我们通过近10000人以上的视觉生理实验,建立了结合视觉成像质量和睫状肌调节能力并参考个体眼结构差异等一系列生理指标的可观的定量化的视疲劳评价模型。 这是一个我们依托地域、人种、制度的不同,制定出的符合中国人种的模型体系 ,我们将它命名为VICO,即视觉舒适度的缩写,它是从人眼视功能角度客观量化评价照明、显示、眼镜产品对于人眼视疲劳影响的模型。可喜的是,截止到今年的6月,我们中国人制定的 VICO评价指标/评价系统,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照明学会CIE以及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等国际标准化、学术及行业组织的高度认可,并已形成多项国内外标准,现有产品中已开始使用VICO值作为量化评估产品护眼效果的指标,常规而言对于黄种人具有较好护眼效果的产品,VICO值一般应小于2。 比如家长们都关心的教室照明问题,现行的国标对于桌面水平照度的要求基本为>300lx,该指标是基于ISO 8995-1:2002《工作场所照明要求第一部分:室内照明》的照度要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ISO 8995-1对于照度的要求是基于白种人的生理特征制定的。然而中国人属于黄种人,我们在生理特征上与白种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白种人的瞳孔大小约为6mm~8mm,而黄种人的瞳孔大小约为3mm~5mm,此外我们的黑眼睛色素耐光性远高于白种人的蓝眼睛、绿眼睛色素耐光性,因此我们需要更多更强的光。那么结合400人的人因生理实验,我们的VICO黄种人模型给出的答案是500-750lx照度较300lx照度的VICO值更优,即这一照度下黄种人的视疲劳程度最低,最适于中国人眼的生理特性。目前我们的这项研究成果已被ISO所采纳,作为东亚人种的照明指标要求纳入了正在修订的ISO 8995国际标准中,同时我国的近视防控的相关国家标准中也采纳了这个指标要求。那么这里我也提出一个建议,我们希望看到我演讲的家长,建议你们孩子的学校、家庭和办公室都去按照这样光源标准进行改造。 2018年8月,习主席针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给出重要指示,2018年8月28日,包括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个部委正式公布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目前全社会都已经行动起来进行近视防控,但是要想真正过程顺利结果完美,我认为有些方面还要特别注意。 比如对于近视的认识问题,近视一般分为角膜性近视和眼轴性近视,角膜性近视通常不会转变为高度近视,而眼轴性近视则多为高度近视,眼轴长度类似于镜头的焦距,正常人的眼轴长度约为(24~24.5)mm,眼轴长度每增长1mm约等于300度的近视增加,一般将超过26mm、且近视度数超过600度的人群称为高度近视人群。 事实上,根据我们近两年在国内多个省市进行的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国家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易发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这张图是四年级一个班学生的眼生理指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还没有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三分之一眼轴长度超过24.5mm了,那么可预期这些孩子中很大比率在青春期后眼轴将超过26mm;这是十分可怕的。 因此青少年在进行视功能检查时,需要专门对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和眼轴长度进行测量,如果未进入青春期前的青少年其眼轴长度已超过24.5mm以上,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并考虑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其转为高度近视。 但是我们对眼镜有太多的误区,我曾经听到很多家长跟我讲,让自己孩子上课的时候戴眼镜,下课的时候把眼睛摘了….认为孩子不戴眼镜就不是近视,其实…我们的眼睛使用的时候是不断的时远时近,这就会加剧眼睛的疲劳值…使孩子的近视度数不断加剧,导致孩子从角膜性近视转化为眼轴性近视… 比如青少年验光的问题,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青少年在进行视功能检查时,需要专门对角膜曲率/角膜屈光和眼轴长度进行测量,青少年首次验光还需要采用散瞳验光,这是因为青少年的眼睫状肌调节能力极强,散瞳验光可以麻痹睫状肌从而准确验出青少年的真实屈光值,如果不采用散瞳验光,直接使用电脑验光,很容易出现验光不准,造成近视度数测不准,假性近视误诊为近视等问题,因此青少年首次验光务必散瞳验光。 为什么要重点讲眼轴性近视和高度近视,是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眼轴过度拉长,容易导致眼球组织受牵拉变薄,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引起眼底损伤,发展为病理性近视,从而引发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甚至可能导致失明。高度近视目前是视力致盲的第一病因,并且多项研究证实高度近视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对我国出生人口质量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不仅危害当代人口素质,还殃及子孙后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我们不怕近视 ,但我们怕高度近视。 事实上我们中国人所属的黄种人是全球近视率最高的人种,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我们的巩膜较其他人种更薄更软,因此更易出现眼轴增长的情况。 那么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近视防控需要让老师、家长和学生真正科学、客观全面的了解近视的机理、成因和危害;配合科学的验配,针对不同情况选择科学的验光方法和适用的配镜模式。 有的放矢的光环境改造和光电产品使用照明产品它的照度要在500-750lx,亮度对应80nit,色温应选择5000K±200K这样具有明确指导性的要求。 室内运动能不能代替户外运动,我们说这个是不对的,户外运动因为有自然光是很重要,很多的青少年在12岁以下,他们的睫状肌的调节能力是极强的,很多孩子可能在早上的时候他可以是一个远视眼,到下午很累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近视眼,它的调节幅度最高可以达到800分以上,我们的为什么要进行散瞳,散瞳的医学术语叫做睫状肌麻痹手术,就是要麻痹睫状肌,从而有准确的测量出我们人的屈光状态,如果不用散瞳的方式,很可能假性近视变成真近视,低度近视变成高度近视,这些问题是极度严重的,因此我们说验配中务必要用散瞳验光的方式。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实际上就刚才我们讲过的有效的合理的使用我们的各种照明和显示产品,最后还有一点重要的就是我们需要有效的视功能监测在里面我们说是功能监测,就刚才我提的那两个点,家长最好每年有两次带孩子到医院去一个是眼球长度,一个是角膜屈光,因为一旦返现你的眼轴长度快速增长,我们是需要想各种办法去干预的! 那么通过我们现在这样的方法,事实上我们说可不可以有效的控制近视,事实上是有效的。我们通过一年的努力,在包括北京、四川等多个地方都做了同样的方式,大家可以看到近视增加一百度的就一个人,其他的没有变化。因此我们说这个是可以有效控制近视。那么除此之外最后一点跟大家强调就是自然光的问题,事实上工业时代前的千万年人类生活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下,我们对于这种的适应已经 适应到我们的基因里,也就是说是基因适用性。同时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可以回归到我们最本体的一种状态就是适远的状态。因为近视的高发很重要的是视近过多的原因,在自然界中我们更多可以视远的,同时自然光和我们的眼生理组织可以产生有效的光化学反应,它可以加固巩膜从而抑制眼轴的增长。自然光是可以抑制眼轴增长,对于近视是产生了极大的效果。 因此我们说拥抱自然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说我们团队的座右铭就是“科学的唯一目的在于减少人类生存的艰辛”,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有效地保障视觉健康,要让我们所有人都有一双明亮健康的眼睛去凝视世间的一切美好。谢谢。[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文化学者、地图收藏家杨浪出席并演讲,题目为“地图演绎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甲骨文中有地图吗?荆轲刺秦献的是什么图?冈村宁次偷走的华中军事地图给中国军 民带来了怎样的灾难?今天的地图是人人离不开的工具,未来的地图又会是什么样? 以下为演讲实录: 它既是一种历史表达,也是一种地理表达,它既是一种科技表达,也是一种非常世俗的表达的阅读世界的方式,这就是地图。其实我不是地图领域的专门领域的什么,我是国内可以说最大的地图收藏家,我收藏地图。老有人问我,我觉得至少近万,而且主要是以老地图。而且我在十多年前有两部著作是关于地图研究的,并且得了国家图书馆的一个很高的奖励,并且并被政府的四大部门推荐给青少年阅读的几十本书之一。就像我刚才说的地图是我们阅读世界里有非常特殊的方式,其实您非常熟悉。 你一定非常熟悉,北京每天有五百万到八百万人坐地铁,每个地铁车厢和公交车上有路线图,路线图是表达物体就是车站的次序,它的秩序,对吧?但是它不是一个空间很精确的地图,但是它也是地图,它表示物体的秩序。但是我们看到的北京地铁分布图,这就是表达地铁的空间方位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盱眙不可或缺的地方,你任意地翻开你的度娘,地图是什么? 你翻开度娘关于地图的定义至少有三种以上,我对地图的定义这是我写的书里的地图是表示物质存在的空间方式的符号化文本,这有几个要点!唯物主义者都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这种存在方式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表达的。那么地图就是表达,物质是存在空间方式的一种表达,而且地图一定是符号化的。那么人类文明当中永远有一些非常卓越的人,他们对这个世界的阅读是超越常人的视野胸怀和能力的。 在上古文明中,地理和历史是不分家的。清末维新引入现代教育以后,把历史算作人文学科,把地理算作自然学科,我们中学开始这两门给切开了。其实在人类认识周围和阅读世界的时候,地理和历史从来是不分家。古代人类面临灾难,面临生存的挑战和境遇,他们要迁徙,不断地迁徙,他们是把对天文的观察和自己的方位录像紧密联系在一起,什么样的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是东边。 在我们读历史的时候,如果你在读《史记》,你在读任何一本二十四史的时候,你手边没有一幅地图,你绝对是读不通历史的。我们都应该知道荆轲刺秦的故事。 此前秦始皇几次被刺,他已经有了非常严密的防御系统,但是荆轲知道我拿着一张地图,嬴政是一定会见,一定会就范,而且荆轲为了把这张地图做真,为了做真,前后杀了四个人,还有一双美女的胳膊,把这些信息都告诉清楚,这张图在我手里,于是荆轲去见了秦始皇。在《史记》里面司马迁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我在十多年前有一篇上万字的文章,就叫督亢考。这个地方要读gang,当它表示地理名字的时候和表示人的精神状态的时候读kang。那么这是著名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当中,春秋华北北部的一张图,是我在我的书里整理的一张图,督亢在哪呢?大家可以看到,在北京城今天北京城稍微南边一点,北京琉璃河有燕都博物馆,燕国的都城,也就是说他就在离我们北京城七十多公里的位置上。 今天我们说北京定都三千年,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定都三千年?怎么算?从燕开始算。那么为什么荆轲要献这个图秦始皇一定要见他?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秦始皇平定六国怎么评定的顺序?你可以稍微地回家去复习一下先秦史。秦国是先从离自己最近的魏国、韩国、赵国,然后是向南方的楚国韩魏赵,这都是陕西向东,秦兵秦军的重兵集团,辖黄河通道,然后一路顺河道打下来,然后再转向南,利用了湖南湖北的水道把楚国灭。但是这个时候燕国是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然后最后打的是齐,燕是倒数第二个被灭,为什么被灭?因为在秦始皇打到黄河中游以后,他要转头向北,这个时候我们稍微建立一个空间概念,这一代太行山,山西、河北、河南秦始皇从黄河流域打下去转头向北,那么所以他要攻击的方向是太行山以东,从太行山上下泻的河流全部向东流,流进渤海湾,所以秦始皇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河流避障,对于秦始皇的重骑兵集团,平原作战和顺河道作战是没有问题的。当他不断地要克服河流障碍,并且他不知道兵要地志情况之下的时候,秦始皇迟迟不能动兵,而且他不知道燕国的军事、经济、地理,也就是说司马迁在《史记》当中说燕列传的时候,说燕、说北京这个地方两千多年以前是渔羊枣栗之饶,有渔业有畜牧业,有枣树栗子没有农业,按司马迁的表示,那么秦兵的重兵集团如果打过来以后没有粮食供应,该怎么办? 所以荆轲把这个地方的图给秦始皇,拿给秦始皇四个月之后,秦始皇发兵一举就把燕给灭了。 地图是一种非常丰富的文本,历史作用是交给后人。这是冈村宁次。冈村宁次日军驻华北派水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他的回忆录里面专门讲一个,他在1933年偷了一套中国的军用地图。冈村宁次跟孙传芳是日本学校的同班同学,然后在一次中原作战当中,孙传芳逃跑了,但是孙传芳把一船的军用地图交给冈村宁次,冈村宁次一看孙传芳逃跑了,哥们就跑了回到日本。所以日军侵华的时候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日军侵华地图。 而我如今收了大概近千张,日军侵华地图是日本人翻译,母本都是这家伙偷的。 所以我们读读历史,如果不通地理,你是读不通的;如果你读通,你就会得出许多的更丰富的对历史的认知。那么经常有人问我,人类遗存的最老的地图是什么时候,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国的最古老的地图。这是一张西汉马王堆考古出土的西汉图。这张图这是原图的拼贴,我们看到这个黑的,我们看到黑的这张图还有一个对南海的描述,这是南海。 这张图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地图不是今天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而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图是吊着的。那么这张图描绘了湖南南边的非常精确的水系,湘江和南岭山脉的错误。这张图这个示意图,就是把它还原到看的更精确,它的水系的描绘和上面黑的半是珠江孔,他的项目是调查,必须掉头来想想今天南国的地图,那么这张地图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西汉大约两千年,也就是说在两千年之前,中国人、人类对地图的测值已经达到相当精确的程度。按北大历史地理学的张修桂先生的研究,这幅图的中心地带,它的比例尺大概1:17万,它的边缘地区的比例尺大概是1:100万,有精确的测值跟现代地理的比对。 在当时没有现代测绘工具和通讯手段能够制作出这样覆盖地域大概一千平方公里以上的地图,这是人类对地图的测制,远比你可能想象的要智慧、要精彩。那么还有一个天水秦代的木板地图,在七块木板上考古发掘这是秦代,也就是说道,那就是大概2200年前,当然还有一处春秋的中山王墓的铜版地图。 那么我说其实在前2000年和前2200年时候,我们的地图测制已经就相当高的科技水准,那时候的地图其实是已经进入地图测试的灿烂时期。那么再往前的地图是什么呢?这是我今年4月份在《中国测绘杂志》上专门发了一篇文章,叫《元地图》。现存的人类最久远的地图,有没有呢。我早就坚信有一定有。在哪呢?第一在岩画上,大家可能知道旧石器时代游牧部族的岩画在整个中亚地区,一直到这边到新疆,下一个广西云南等等,宁夏都有大量的岩画分布。 因为它是上古人类表达自己对自然和世界阅读的一种文本。第二,这是我跟学界的一些朋友聊,学者说从没想到,我说在甲骨文里。 这是在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岩石上的刻画。在哈萨克斯坦那一带的岩画的另一个图片。诸位其实你说你看不懂岩画,我们就以小孩画画的心态去了解它,那也就是人类文明的初期时期。它分明表达了弯曲的河流,在河流右侧,有人类居住的居所或者是道路。在大河流的左侧,它分明有小溪流,或者是人类居址或者道路的描绘,这幅也同样如此。 我们说地图是符号化的表达,尽管那个年代它并不规范,但是如果你不把它做地图类的符号理解,你就完全无法理解的,但是上古人类描述它一定是有目标的,在岩画上的第一是牛羊,第二是人类祭祀的舞蹈升职。第三就是这一类非常抽象的符号,所以我从来都认为这是地图。为什么需要这样的地图?我们其实简单地想就可以想到游牧部族逐水草而居。当我逐水草而去的时候,我试图把这个地方的山川、河流、草场、牛羊的信息告诉我部族和部落的跨时空的未来的族人,我们在大学上中国文字课都会说到中国文字的象形、写意、会意等等,就四种造字法。 你想过没有?甲骨文的造字规律是什么?从郭沫若、王懿荣、罗振玉等等,其实就是一个方法,我用字形来判断他的表达,然后确定它的读音,又从读音去做通假的延伸。好。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朋友都能够读得懂水字,表达水的符号。今天在篆刻,在隶书当中依然是这样表达水符号,我们又知道甲骨文是诞生于河南安阳黄河中游地方,三千年以上的文化和文明,但是你进一步想过没有,在黄河中游如此丰富的水系,大禹治水就是在这个地方。那么不同水系,不同河道,不同小溪怎么标定它的区别? 而三千年前甲骨文已经有文字,当他需要表达一个地名的地理间隔和区别的时候,非常简单,他用图画来表示不同河流水道和水系的特征,比如说左一的回行,比如说中间的两个水道中间构成一个三角洲,比如说右侧的对吧?水道旁边可能是田畴的表达,它用这种极具特色的符号来表达水系和水道之间的区别。同样的,当你用这种方法来读懂甲骨文了,那么世界上还有一种象形文字,这就是古埃及文字。我从逻辑上说,这就是当时最抽象的符号画的地图,那么我求教于熟悉懂古埃及文字的朋友说,我有这样一个判断,我坚信象形文字表地理符号中一定有这种图形,那么这个朋友迅速就会调出了一批,田畴一样的横着的木的这种符号。尼罗河流域因为季节性的河流泛滥,而埃及人早就创造了一种水利的方式,埃及人早就创造出了这种灌溉水渠和农田田畴的关系,所以这个符号我们注意在左上跟符号中间,左边这不和中间图形的左下,在这个人的头顶多次反复出现图形,于是我尽管远远称不上熟悉古埃及文字,但是以人类文明初期表达空间位置,而且符号化的表达空间位置的,我坚信这是以地图的定义来分析,这是最早的地图形式。 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研究古文字学的朋友们聊天说,从来没有往这方面想,对,这就是像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平台,跨学科的跨领域的去交叉,许多的创造和创新,在跨度当中出现。那么我们说的象形文字这种创造,那么我在这种甲骨文的图板上,我坚信甲骨文里面有,其实这不止这个字,于是我们以这样一种理解,上半部分不就是田畴,灌溉水渠田畴,下面是一个祭坛,还是有一个人类的主观意志的一个符号,对吧?这个字按古文字学家可以把它解读为法律的法,注意那个法的骨子就是这样,或者解读为爵士的爵。 无论他解释违法还是解释为学,其实都是近代以后所产生的概念,两千年以后产生的概念,而这个字是三千年前这个字所出现的环境。他的文字环境是与地理空间的时代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我把这个字理解为甲骨文中的地图。 和社会和地图学界的四个院士做交流,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理解,我们说地图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说至少从岩画,一万年,至少从甲骨文、古埃及文字,古埃及文字就是四千五百年以上和三千年的。那么这样的一些判断和这样的学术思想,它的意义是什么?它的意识,我们对人类阅读世界的方式的规律性的认识,这就是让人不断的兴致盎然的事情。 未来地图是什么?未来的地图应该是个多维的空间,其实你只要想象在一个魔方一样的有限的空间里面充满了蚯蚓一样的通道,你用一个二维数的、三维无法充分表达这种东西,而越高维,它承载的信息量会愈加丰富,而这种东西靠精神的介质已经无法完成。而且事实上今天中国人的地图的测试已经进入了星图的特征,我们对于地球我们对于太阳系,我们对于银河系,那么人类显然是要探索外太空,这种外太空的空间关系是要星图,而且星图是由二维、三维无法解决的,这都是未来地图一定会给我们创造的事情! 回头看我在2006年出版的《地图的发现》中,归纳四句话说,地图是什么?地图是线条描绘的历史,符号勾勒的现实,版本积累的震撼,技术制作的文化。再回过头去看,古人用岩画和甲骨文所描绘。人类文明最初的时候,用这种抽象符号化的图像所描绘,不就是他们认为极其重要的,而且是通往美好的内部途径。所以地图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最后它的方法论是一致的,只是说我们需要把自己提升起来,你是否具有这样一种空间思维方式。[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 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薛言学出席并演讲,题目为“阻断烟瘾的记忆”。 吸烟是不良习惯吗?不! 它是病。他找到了嗜烟成瘾记忆神经的靶向,并成功阻断成瘾记忆。请相信科学,未来我们不需要香烟。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薛言学,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非常高兴能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分享关于烟瘾记忆的话题。 我想问一下大家怎么看待吸烟?吸烟是一种时尚?一种不良习惯?今天我首先想告诉大家的是,吸烟不是一种不良习惯,它是一种疾病,一种慢性脑疾病,它和抑郁焦虑失眠一样,都是慢性脑疾病。下面我们就具体聊一聊吸烟的故事。 烟草从美洲人种植到使用,到现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世界上使用烟草最多的国家是哪里?是中国。中国有30%人使用香烟,也就是说几乎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使用香烟,我家老爷子就抽烟很严重。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事情,因为香烟中有很多的有害物质,大家也都知道这些物质是很多疾病的诱因,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等。那些吸烟者它们本身也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他们在这个方面的知识也很丰富,我家老爷子也经常看这方面的新闻。但是他们为什么还一支接一支地抽下去呢?其实我以前也问过我们家老爷子,你为什么不能忍一忍,靠自己的意志力去控制一下自己呢?后来等我学了医以后我才知道,他们真的忍不住。那是因为吸烟是一种精神疾病,他叫烟草依赖,是物质依赖中的一种。 我想大家都知道烟草中有一种很重要的物质叫尼古丁,可能不知道尼古丁它和摇头丸和海洛因一样,都是精神活性物质,它都能够使大脑内的多巴氨急剧地升高,什么是多巴胺?多巴胺是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一种物质,能让我们感受到亲情友情以及食物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感觉。 其实动物也是一样,快乐要靠多巴胺。有研究表明,当一只大鼠交配的时候,它脑内的多巴胺可以升高两百个单位,而一支香烟1/10的尼古丁的含量就可以升高同样的多巴胺,多巴胺还可以使我们身体内的肾上腺素线素水平也急剧升高,产生心率增高血压增高,这些完全都是我们恋爱时候第一次牵手的感觉,但是烟草并不是让我们产生这种恋爱的关系,它也并没有和我们谈恋爱,它只是劫持了我们的快乐中枢,让我们喜欢上了吸烟的感觉。 当吸烟者他们真的想摆脱烟草的时候,当他们不再抽烟的时候,身体就会遭受到一些惩罚,他们就会产生健康症状,这种阶段性症状包括精力不集中,唾液分泌增多,失眠焦虑等等。这些阶段症状都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而再次抽烟。尼古丁其实在体内的代谢时间很短,只有两个小时,所以他们就陷入了一个怪圈,抽烟戒断,然后再抽烟、再戒断这个怪圈里面。当知道了这个原因之后,我也就知道我们家老爷子为什么他戒不了烟。我们知道一生当中每一次恋爱、失恋的感觉就已经刻骨铭心了,而这种感觉要在吸烟者这儿,每年都要经历上百次,真的受不了。所以烟草通过这种控制情绪来控制吸烟者对他们的依赖。 人类这么喜爱香烟,那么带来了什么?二十年前,全世界的烟草种植面积就已经达到了四万平方千米,这是什么概念?比两个北京市的面积还大。而每年因吸烟而死亡的人数达到了八百万,也就是说烟草通过牺牲了八百万个人类个体,使它们得到了大面积的繁衍。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僵尸蚂蚁”,就是一种真菌,它控制了蚂蚁的神经以及行为,让蚂蚁逐渐脱离了群体,然后死亡,最终变成了真菌的这种繁育的载体。这些吸烟者虽然最终没有变成僵尸,但是他们却某种程度上扮演了僵尸蚂蚁的这种角色。 我们怎么去戒烟呢?确实是一个难题。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幅宣传海报中,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么一个画面,吸烟者被尼古丁所控制,然后变成了玩偶和傀儡,然后无法控制自己行为。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够从这些尼古丁的控制当中解脱出来,从这种僵尸蚂蚁的角色中挣脱出来,变成真正的自我呢?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尼古丁它可以通过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效应使吸烟者屈服,但是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侵入到人的记忆,像训练马戏团的动物一样,训练着吸烟者的大脑。 大家可能看过《疯狂外星人》,里面有一个桥段是黄渤利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来训练猴子,其实尼古丁也利用同样的原理去悄悄地训练着吸烟者的大脑。尼古丁它可以带来这种奖赏效应,使脑内的多巴胺升高,使我们产生愉悦感,致使周围的一切的环境,包括打火机、香烟以及工作的电脑,它都会变成一些线索,而且我们平时的那种经常有人说的饭后一支烟快乐似神经这种感觉以及各种不好的感觉,包括我们疲惫的感觉和烦闷的感觉都会变成一种线索,他和烟草所带来的奖赏效应反复地关联形成一种记忆,深深地刻在了吸烟者的大脑当中,在日常的吸烟过程当中,这种记忆被反复地强化,最终形成这种牢固的成瘾记忆难以被消除。 这些吸烟者他们虽然可以靠意志力去扛住尼古丁对躯体的惩罚,也可以靠这种对自己的控制,去压制住自己对吸烟的渴望,把它们压制住在意识的深处。但是一旦这种成瘾记忆不被消除的话,他们对吸烟的渴望会随时像被封印的魔鬼一样显示出来。这种吸烟的渴望,会发动身体内的一切,周围环境的一切线索,包括你工作的电脑,包括和你一起吸烟的朋友,包括你心情的变化,它都会变成一个一个的板机来触发吸烟者对烟的渴望。 为什么很多吸烟者者,他也想去戒烟,然后让自己恢复健康,但是他们就是戒不掉,而且这种行为最多也就能持续1-2天,持续一个星期戒烟的成功率就下降了40%,一个月就降到了20%,而三个月就只有10%以下。虽然现在也有些方法,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暂时摆脱尼古丁的效应,但是它仅仅是让我们减弱了“胡萝卜加大棒”的效应,它并没有真正的在我们脑内把这种记忆给消除掉。 所以大部分使用这种尼古丁替代疗法,他们的成功率很低,85%的吸烟者还是复吸了。那么到底怎么才能够戒烟?也许有人会说,我可以把这些成瘾记忆从脑中去掉,像切除肿瘤一样,但是很可惜这很难实现。因为这些成瘾记忆和正常记忆混在一起隐藏在我们大脑里,我们很难将它区分出来。虽然一些肿瘤它是有正常的边界和位置的,但是这些记忆它是没有正常的边界和位置的。 我们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我们怎么才能够让这些记忆被特异性地消除掉,而不影响我们正常的快乐记忆和正常的记忆呢?我们北京大学药物依赖所研究团队,从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就是如何特异性消除成瘾记忆。当时国际神经科学领域有一种学说叫做记忆再巩固。意思是我们的记忆并不是一直稳定在存在大脑当中的,当我们再次回想这个记忆的时候,它是属于不稳定状态,会容易被破坏或者是干扰,根据这个学说我们又提出是不是可以将成瘾记忆通过唤起把它引出来,来个引蛇出洞,然后我们再将其消灭掉。 举个例子,比如我们这个房间中可能有苍蝇,但是它躲在某个角落里,我们无法把它找出来,我们又不能为了消灭这几只苍蝇,把整个房间给破坏掉。所以我们可以用这种荧光灯,把它引诱出来,让它们完全暴露在视野当中,我们就可以完全消灭掉。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就开始做我们的实验,我们首先在动物上进行验证。我们给大鼠注射尼古丁,其实尼古丁也很快就能占据大鼠的记忆系统,形成成瘾记忆。然后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使用两种训练箱,第一种训练箱叫条件性位置偏爱。大鼠注射尼古丁以后,把它放在白色的箱子里,然后注射生理盐水放在黑色的箱子里。 这两个箱子不光墙壁的颜色不一样,它们的底板也是不一样的,然后慢慢大鼠喜欢了白色的箱子。这就模拟了人在家里客厅的环境抽烟,再到办公室环境他不抽烟,慢慢他就一坐到家里客厅的环境他就想抽烟。我们第二个动物模型叫自我给药,就是大鼠自己给自己注射尼古丁。大鼠它可以通过鼻触左侧的信号板,这时就会引发电脑程序,发出滴滴的声音以及特定的灯光,同时通过一根静脉的管,给大鼠注射尼古丁。 大鼠其实很聪明,通过一天的学习,它很快就能学会自己给自己打药。大鼠一听到滴滴的声音,然后就疯狂鼻触信号板,自己给自己打药。经过几天的训练它也变成资深的烟民。这时候我们就开始测试,是不是我们这种方法能够帮大鼠戒烟。我们首先给大鼠一针尼古丁,让它唤起成瘾记忆,然后再进行干预。我们发现大鼠不再去偏好白色箱子了,也不再疯狂地触动信号板了,看起来它好像烟瘾被治好了,但是你也会问是不是大鼠被治傻了!当然我们也有这种担心,我们就给它进行了一个测试,让它去看是不是还记得原来吃巧克力的位置,我们测试结果发现大鼠经过治疗以后,他还是能够非常准确地找到吃巧克力的箱子。这样我们最后就认为它经过治疗以后戒烟了,但是对它正常的记忆没有影响。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招募受试者,在吸烟者当中实验这种方法是不是真的可以帮他们戒烟?让吸烟者在吸烟的时候,在屏幕上播放红色的方形的图片,然后在他们不抽烟的时候,在屏幕上闪烁三角形的绿色图片,经过几次以后,他们也像大鼠一样学会了一种偏爱,对红色的方形图片的偏爱分是增高的。 接着我们就让吸烟者吸一口烟,我们再给他进行干预,然后我们看他们的各种报告,发现他们对这种红色方形的图片不再产生偏爱了。紧接着我们就想是不是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其他的线索,例如对于打火机等这些物品也没有偏好了?但是在检测之前我们其实也很没信心,因为这些线索他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太多遍了,然后也经过了太多次的训练,已经相当于尼古丁的精锐部队了,很难被消除掉。但是检测结果确实令我们非常的兴奋,大部分人报告,他们对尼古丁平时的这些线索,包括打火机、香烟、烟灰缸这些线索的偏爱度没那么强烈了,而且看到这些物品,也不会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了。 最终我们看到结果非常高兴,因为这是国际上第一次通过实验证明靶向多种吸烟成瘾记忆可以帮助他们消除对香烟尼古丁的渴求。我们的研究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终于成功了,我们的研究也非常顺利地发表在国际精神疾病领域的顶级期刊《JAMA Psychiatry 》上,同期杂志还给我们开设了专评,认为我们是改变了成瘾记忆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除的传统观点,是向治疗吸烟成瘾及物质成瘾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我更高兴的是,我也将这种方法用在了我家老爷子身上,发现他确实每天的吸烟量在减少。这就是我们团队利用寻找隐藏在脑内烟瘾魔鬼的故事。现在我们找到了方法也确实使我们重拾信心,一起努力共同抗击烟草侵害的时候了。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保持抗击侵害的信心并一直向前不被捕获的信念。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戒烟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错误的观念,例如有人说很多名人也都抽烟,吸烟量也很大,他们也不生病,而且一直长寿。这里我想说的是他们平时买彩票、投股票、开车、订外卖都看数据和评分,为什么说到香烟的时候就不看数据,而只看自己的感觉了呢?还是要相信科学看数据,不要以一两位名人案例来代替,而忽视很多人躺在病床上深受病痛的折磨,刚才说了很多患者因为吸烟造成死亡人数达到八百万。 另外还有人说,我可以吸电子烟,它不含焦油,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香烟带来的危害了?在这里我想说还是相信科学看数据,研究表明,电子烟并不能使戒烟的成功率增高,而且它还使复吸率增加。而且电子烟现在青少年当中越来越流行,它可以使青少年成为真正的吸烟者的这种概率增加一倍以上。也许还有人说,我已经抽烟抽了几十年了,我身体受了伤害,是不是可以放弃?但是我想说的还是相信科学看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30岁开始戒烟可以使寿命增加十年,50岁的时候可以增加六年,而到了60岁的时候都可以增加三年。我们知道当身患肺癌的时候增加半年的生存期都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戒烟是我们保护自己健康的最好的方式。 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其它的成瘾疾病,不光是吸烟成瘾,还有很多其他包括毒品成瘾、酒精成瘾、赌博成瘾、网络成瘾等,它们都像一个魔鬼一样束缚着成瘾者的人生。它们共同的机制都是这些成瘾性的物质或者行为侵入了脑内的奖赏系统,以及记忆系统形成的成瘾记忆,我们的研究团队也针对这些成瘾记忆开发出一系列的手段。其中一个研究发现,我们靶向这种成瘾记忆可以降低对海洛因的心理渴求,当然我们并不是让海洛因成瘾者吸食海洛因,因为法律肯定不允许,我们是让他看吸食图片和视频,然后唤起他们的记忆,再进行干预。我们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也发表在了国际顶尖的杂志上。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唤起成瘾记忆,来消除这种在脑内的成瘾记忆,使他们不受这种成瘾行为的干扰。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和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的去完成一些临床实验,来支持我们这种治疗的方法正确性。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努力来去解放更多成瘾的患者,能使他们从这种成瘾性物质的束缚当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能够真正的属于自我,属于家人、属于社会,而不是属于这种成瘾性物质。[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马术盛装舞步项目运动员李明昆出席并演讲。题目为“马的灵魂就是你的样子”。 他和爱马哈利的对话,讲述人与动物的关系,如果人类仅仅是征服动物、利用动物,那 么我们就永远不能理解动物其实就是另一种形态的我们。 以下为演讲实录: 这是我的伙伴,它叫哈利,它是一匹温血马,刚认识它的时候,我觉得它非常骄傲,和它说话、打招呼都抬着头,用它的大眼睛看着我,靠近它时它会背着耳朵一脸不屑地把头甩开,后来它成了我的马。那时候的我对于马术运动,马匹知识还知之甚少,我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开启了小心翼翼的运动生涯。 每天清晨我到马场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它清扫马厩、清洁身体、测量体温,完成这些后带它出去训练、遛弯儿,每天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因为刚入行的缘故,那时教练分配给我管理的马还比较少,每天做完其余工作后我和哈利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相比于其它的马,它很特别,性格温和、高大俊美。有时候,我有心事会和它说说话,他表现出来的样子特别吸引人,它会眯着眼转到我身旁、做出一副认真倾听的状态,好像能听懂我的语言。 记得教练说,马是高智商的动物,你的马是否听你的话,取决于你待马的态度,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像对待你的女朋友一样去爱它。为了和哈利建立信任和感情,我细心地照顾它,它的每根毛发,每一缕鬃毛、尾毛我都会用花大量的时间精心去打理。我的队员还经常和我开玩笑,问我是不是要把马的毛数清楚。 就这样两个月后,它每次在放牧场撒欢儿见到我,都会喜悦狂奔而来,温情地在我身上蹭一蹭,撒撒娇,我们成为了彼此之间最好的朋友。记忆最深的是一次训练结束后,我在马房内刷完马,坐在马房的料槽上休息,因为太累的原因,竟然睡着了。大概半个小时后,我醒来发现,哈利静静在我身旁,它的头是靠在我的身上,当时我非常感动,如果不是它用身体依靠着我,我就有可能摔在地上。 日子过得很快,2013年云南省举办首届马术比赛,我和哈利报名参赛,赛前的很长一段训练时间里,我是没有自信的,每次训练都会因为我或者它的原因造成结果不理想,比赛当天进入赛场前哈利表现得异常兴奋,因为我也是第一次参加大型马术比赛,受哈利的影响我也跟着兴奋起来。在正式比赛之前所有的马匹都会在热身场完成试跳障碍,虽然平时做了大量的训练,轮到我的时候,内心还是有少许紧张。试跳后,教练把我试跳的视频拿给我看,他说你看马匹非常兴奋,在障碍之前充满欲望,在跳的那一瞬间,马腿以及身体姿态都非常棒,要求我在比赛的时候,跟着感觉,相信它,不要过多的动作去影响马的发挥。马术比赛和其它所有的比赛都不同,需要人马之间的信任、勇气、和默契的配合。 就这样在正式比赛时我时刻记着教练的提醒,用身体的感觉跟着哈利一起跨跃一道又一道的障碍,当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觉得我们应该有好成绩,没想到,当比赛结果公布的时候我们俩获得个人赛冠军和团体赛的冠军,那一刻我紧紧地抱住了哈利的脖子,没有什么喜悦让我如此的记忆犹新。这次比赛后哈利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发现之前训练的日子里,很多时候是我做不到而不是哈利没做到,从此以后和哈利的每一次训练我都倍加珍惜,我们也默契地合作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和荣誉。 2014年7月1日,我永远铭记这个漫长的夜晚,当天夜里一阵紧促的铃声把我吵醒,接到了值班队员的电话,说哈利有些异常,我迅速赶到马房,看它在用蹄子刨地,在马厩里翻滚,它用这种行为向我表达难受和不舒服。我们立即请来了当地军马场的兽医,大家也着急打电话向国内的兽医求救,得知这是腹痛的症状,兽医学上叫结症。结症在中医里指食物梗阻、消化不良、草料阻塞在肠管内不能移动,至使肠气不通,腹痛的一种疾病。几个小时后,它折腾完全身力气,静静地倒在地上哀鸣,眼角流着泪看着我,那是一种渴望求生的眼神,好像在说快救救我……可是以当时的医疗条件,我们所有人都束手无策,那天夜里,我陪在它身旁,直到它慢慢地没有了呼吸和心跳,看着它的眼神,想起我们训练,比赛、生活中的一幕幕,我却只能束手无策。我唯一能做的只是静静地在身旁陪它走完在这世界的最后一程…… 哈利走了,我和队员们都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之中,当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马匹80多匹,欧洲的温血马、荷兰的弗里斯兰、英国和澳洲的纯血马,虽然我和我的队员们每天都在精心照顾每一匹马的饮食起居,我们清扫马厩、给马饲养、护理、按摩、洗澡、训练、带马遛弯儿……但是哈利的影子在我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它撒欢的样子,它倾听我诉说的样子,得奖后骄傲的样子。 一匹马的正常寿命是25-30岁,但是哈利却在最好的年纪11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在哈利离开后,我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哈利和所有的马一样都是从欧洲引进的良种马,我想,如果哈利生活在欧洲会是怎样的命运?所以我决定去欧洲看一看。 当时去到德国的埃森,埃森是世界上最大的马业博览会举办地,到德国以后,为了珍惜学习时间,我每天五、六点钟起床,跑到马场去清理马厩,刷马、喂马、到牧场照顾马,我希望我比国内学到的更多,努力让自己做的更好。那里的每一匹马都像我的哈利一样,他们也会和我亲密地玩耍、默契地配合训练。我的付出得到了德国教练托马斯.拉普斯的认可,他说,一个优秀的骑手,首先一定是一个卓越的马工,你做到了。你和其他国家的骑手不一样,但是你必须要学习更多关于马术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骑士。 在他的指引下,我在德国开始学习马的解剖学、营养学、生物学、运动力学等知识,明白了马腹痛引起的原因是因为它的消化系统特殊,胃容积小,某些入口部位比较狭窄,它在采食、消化吸收的过程中需要分泌大量的唾液和消化液帮助吞咽和消化食物,如果饲养不当肠胃出现问题特别容易引发结症,哈利的问题就出现在肠道上。在营养方面,运动马需要根据它的年龄、体重、运动方向、个体差异等方面,来确定每天的饲料配比和营养的摄入量,哈利的问题就出在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安排喂养,在生物力学方面,现代驯化后的马有六十四条染色体,它属于现代马术竞技骑乘培育的品种,在驯化过程中,从世界各种马品种中选取优秀基因保留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具备较好的运动性,哈利就是这一品种,适宜现代马术的骑乘。通过学习我真正懂得,作为刚入行的骑手因为自己的无知和错误的溺爱,在很多方面没有走在正确的路上,亏欠了哈利太多太多。 我们国内的马场每年都会有很多运动马匹,因为各种原因早早离世,很多喜欢马术的青少年甚至成人也经常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学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就越多,一种使命感迫使我必须积极地学习,希望把优秀的经验带回国来,希望这项运动在中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2015至2016年,我又陆续去了欧洲,从法国、巴黎一直到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走访了欧洲有名的牧场、骑术学校和俱乐部。 在欧洲,马术用马都有自己的护照,从小马出生到竞技到退役,马在什么样的年龄,就参加什么样的学习。在德国Zweibrücken皇家马场,我认识了Frank一家人,他们每周都会带着他们8岁的孩子来马场学习,他们来到马场后,父母会陪着孩子从清理马厩到刷马、备马,做完这些基础工作后孩子带着自己的小马,到训练场找教练一起学习。他们骑的马是一种PONY马,PONY马体型矮小,稳定度高,更适于小朋友骑乘的马种。教练教学的时候,教学内容更注重孩子的独立自主和趣味性,我看到教练们规划好一节马术课后,鼓励性去激励孩子完成训练,同时他们也会有很多的小组课,除了上课时间外,孩子们会在一起讨论今天遇到的问题,其它小伙伴都会积极地发言和总结问题。马是他们的伙伴,当教学完成后,孩子们会把马匹打理得干干净净的再送回马厩,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家长们不会觉得太无聊,他们会参与到孩子们的劳动过程中,并和教练们一样鼓励孩子去做更多的尝试,每天我看到的是孩子们与马匹相处的和谐,每个家庭在马场内的欢声笑语。 在一次训练过程中,一个孩子不小心落马,教练在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并回到马背上,而家长竟然在看台上集体起立鼓掌,当时我非常诧异,难道家长们不担心孩子受伤吗?为什么孩子摔马家长不但不去关心孩子反而是鼓掌呢?后来和他们家长聊天中我找到了答案,孩子摔马我们固然担心,但是比现在帮他站起来,更重要的事情是孩子要学会自己站起来,父母不可能永远在孩子的身旁,孩子总要学会独立自主,掌声是祝贺孩子又得到了一次宝贵的经验,完全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 很多欧洲学校,马术就是体育课,甚至是必修课,是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方式,并不是“贵族”的小众运动。体育,强调“育”,马术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骑手和马之间不是雇佣关系,不是驾驭关系,而是伙伴和战友,他们成为一体,平等,尊重,互相鼓励,共同提升。 我们国内也有很多青少年儿童在学习马术,我曾看到过这样的场景:教练把马备好牵到学员的身边,爸爸把孩子抱上去,爸爸牵着马,妈妈给孩子举着伞,还有不少人是骑在马背上的那一刻就希望马立刻跑起来,他们会用马鞭去策马,他们希望他们的孩子也能够快速的驾驭马匹,而一旁的教练更多的要是迎合。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因为我花钱了,我是来享受服务的,而教练和马场主人对马的态度也只是个生意,为投顾客所好,他们并不在乎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学员的自身情况,马的疲劳等等......在一些马场,15岁以上的马就变成了老马了,因为伤病、没有商业价值之后就被淘汰了,而更危险的是,为了炫富,追求征服感,因为不专业或者是经营管理的原因,每年都会出现一些骇人听闻的人马的事件,是马错了吗?每每看到这样的景象,我都能感受到来自哈利的痛。 到2019年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运动马匹进口最多的国家。我们的物质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到今年我们的马场总数已经达到了2600多家。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多,马场的收费也是在逐年的递减,马术从有钱人的运动变成了一项百姓都可以参与的运动,马术运动在蓬勃发展,我的焦虑在与日俱增,因为我们缺少对马的了解。 我们的马场还没有自己规范的体系,马场投资人更多的是想创造商业价值,我们和马之间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关系? 15岁以上的马就变成了老马了吗?不是的,在马的生命周期里,7岁到15岁是他们运动生命的黄金期,如果我们不懂马,我们淘汰的不仅仅是一匹匹马的运动生命,同时也是在无谓地浪费着投资的金钱。我的一位俄罗斯马术教练Tatjana Schwarz,她有一匹27岁的温血马,这匹马在2004年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盛装舞步大奖赛,她的女儿Vike现在仍旧在骑,如果哈利还在,它今年应该16岁,依旧还很年轻,我多么希望它还伴在我的身旁。 我坚信只有将马术运动专业化,人马合一,同心互信,才能更好地实现马术运动的推广和普及。今年在我的家乡,美丽的云南,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在云南民族大学校内,成立了云南民族大学马术教育实训基地,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欧洲先进的马业机构合作,搭建平台,为行业培养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同时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我们组建了云南大学生马术协会、校园马术礼仪队,在此过程中我们接待英国、新西兰、德国、东南亚等来宾的参观交流,并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马术运动是奥运会上唯一一项由人与动物共同完成的运动,在竞技比赛中,人与马之间必须充分尊重、信任,形成默契,才能将竞技水平发挥出来,从而取得胜利。2017年12月,中国马术协会征战东京奥运会,我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去年一整年时间,我在欧洲和世界顶尖的骑手同场竞技,与世界优秀的从业团队交流学习,备战东京奥运会,是中国马术协会实体化改革迈出的第一步,2019年5月26日,我们中国马术三项赛队员在法国索米尔获得奥运团体参赛资格,这是历史上中国人马术团体第一次打进奥运会资格赛,从竞技层面把马术项目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它承载了几代马术人的梦想。作为追梦的人,我内心有一个急迫的心情,把我和哈利的故事讲述给大家。 一个人对待动物、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他对待生命的态度,如何对待生命的态度,其实也就是他的道德水平,我们的文明在进步,我们的时代在发展,马术是历史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是坚持和坚韧,今天我们也欣慰的看到更多的从业者,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为我们的国家、为行业的发展在努力着。 马术对于运动员是竞技,是在国际上的竞争,对于参与者而言,更重的是骑士精神,希望我们人类的家园充满友爱,充满骑士精神,虔诚、正直、忠诚、勇敢、诚实、守信......在这样的世界里,有着这样的我们,哈利永远不曾离开。[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盲人旅行家、第五届中国当代十大徐霞客曹晟康出席并演讲,主题为“我要让世界看见我”。 一个人,一根盲杖,一副墨镜,七年,六大洲,三十八个国家,他是盲人徐霞客。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个8岁因车祸而失明的盲人按摩师,曾经在北京拥有三家按摩店,2008年环球股灾,我的所有积蓄顷刻赔光,倾家荡产之际,女友也离我而去。那年我30岁,我十几年奋斗,转眼成空,拼尽性命,还是坠回黑暗,我真的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位朋友为了打消我自杀的念头,跟我讲:“这世上最美的地方是西藏,你敢去吗?如果你去了还想死我都不拦你。”我知道他是在激将我,转移我自杀的念想,但是他不知道,这么多年我都努力在和命运抗争,不知道“美”是什么样,也从来没有人跟我聊过美的话题。那一刻我觉得我这一生,死之前,一定要去这个最美的地方“看看”。揣着最后一点钱,我出发了。 在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车抛锚了,还差一步,过去就是西藏了。狂风吹动经幡,吹进抛锚中的汽车,我的脑袋疼到快要炸了,呼吸也变得艰难,心跳得快出来了,我陷入一个更黑暗的世界,什么声音都没有。我开始害怕了,可是我还没有到拉萨,我不能死。庆幸的是,我平安到了拉萨。 在路人的指引下,到了布达拉宫,周围环绕着念经的声音,此起彼伏。路人告诉我,很多男男女女穿着藏袍,在广场下来来往往,偶尔还有路人的藏袍被风吹过来,朝圣的人一路磕着长头到这里,哐哐哐的声音参差不齐。一起风,风里有烧香的味道,我静静站在那里感受着,我看不见布达拉宫,脑海里全是想象的经幡、诵经人、风尘仆仆的磕长头的画面,身体里滋生出一股力量。我摸索着,跟着人群往布达拉宫走,摔过好几次,爬起来继续走,直到走到不能前进的地方,我听到了身边人的掌声,听见路人的赞叹,“真了不起,居然是一个盲人”。那一刻,什么都不重要了,那是我听见过最美的声音,在那一瞬间,我再也不想死了。爱人没有了,我以后还能遇到,金钱没有了,我有手艺,我以后还能再赚。就这样我的盲人身份,死在了拉萨,活着回北京的是曹晟康。从此我爱上了旅行,回北京后我拼命工作,攒钱,每年拿出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去旅行,四年多的时间我走遍了大江南北。 我去了新疆,在喀纳斯湖畔骑上了哈萨克族朋友的马,乐此不疲地打马扬鞭和健全人一样地冲了出去,那奔驰在草原上的感觉,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我去了青海湖,有热心的人给讲解眼前是蓝色的湖水、金黄的油菜花,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黑色、白色和红色,黑色是我的生活,白色是白大褂,红色是国旗,蓝色、金黄色是什么样的?都记不得了。我只能伸手去摸,蓝色好凉,凑到花前去闻,金黄色好香。 我去了云南丽江,听着小桥流水,还有当地纳西族人在井边洗衣服,嘻嘻吵吵的声音。晚上他们带我去各种酒吧,我们一起跳起来,喝着啤酒,在热焰的篝火晚会里感知不一样的情调。这时在我心里盘算着,默默地想着国外的音乐,国外的啤酒,国外的饮食,国外的人和我有没有什么不同,我很好奇。正是这些好奇,促使我想要到更远的地方去。 我用身体发肤感受着旅行带给我的美好,它让我无比激动,凭着走南闯北经验,我又有了更大的勇气,我想去看看世界的美。但去国外,最大问题是交流,那时我只会“YES、NO、OK”这三个最简单的单词,说不出、听不懂、更难的是肢体语言都看不见。可不走出去,怎么知道一定不行? 一次偶然,听说有驴友要去东南亚旅行,一心想出国走走的我赶忙跟上。2012年4月,从云南西双版纳进入老挝,我终于第一次跨出国门,还来不及兴奋,考验就来了。出发才两天,同伴变卦了:“你还是回去吧,我不能再带着你了。你一个瞎子,迟早会死在国外。吃饭、走路所有事,都离不开人翻译……”我平日最听不得的字眼,就是“瞎子”。面对嫌弃,我忍了又忍,终于决定分道扬镳。心里默默地想:既然出来了,一个人我也会走下去。我对他说:“别不信,也许过几年,中国会出一个盲人旅行家的。” “瞎子还想当旅行家,你做梦去吧!”这种针扎般的嘲笑,刺激着我,非常骄傲地挺直腰板走了。转过身去,却也非常茫然,那一刻,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哪儿。黑暗中敲着盲杖,试图搭车,数十辆汽车呼啸而过,没一辆停下来。我却一脚踏空,哗一下,连人带包摔进两三米的深沟,痛得爬不起来。 那一刻,我也有些动摇了,这才走出几步啊?是不是真像他们说的,会一个人死在国外?同伴的警告与嘲笑,在我的脑海盘旋,可下一秒,怯懦就被否定。我活动了活动手脚都还能动,胳膊擦破了皮,摸起来黏黏糊糊的。我摸索着找到手机,还好,没摔坏,打开播放器,深沟里,我给自己放了最喜欢的《怒放的生命》:“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歌声里,给自己打气:曹晟康你不能做孬种,你自己爬上去!靠着耳朵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来判断,是在路边,手脚并用地奋力往上爬,狼狈地爬上来了。最后终于搭了一辆车,4小时之后才抵达下一座老挝城市万象。 下车的时候围了一群人想帮我,人家听不懂我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人家说什么,一会儿就都散去了。我拿着盲杖敲击着路面,撞了几次墙,用耳朵去听,听到有炒菜的声音,我鼻子一闻很香,往跟前凑,不知道是老板还是服务员,把我拉进去坐了下来,我以为这下能吃上饭了,因为我当时又渴又饿,20分钟过去了,没人理我。我把外币放在了桌子上,有人拿了一本书一样的东西,拉着我的手去翻。后来有人告诉我,你既是语言不通,要是能看得见也好办,那个餐单上有图片,有土豆有西红柿,有米饭,有炒粉炒面。我急了拍拍肚皮表示我饿了,画了个圆圈,伸出两个手指头张开嘴巴,我想他明白了我是饿极了,来了一盘子,我吃到嘴里才知道是炒粉。我伸两个指头他又来了一份,渴了我不会说,我拧开空杯子对着嘴巴,他知道我想喝水。结账的时候大钱可以摸明白,小钱找我多少我也不知道,我尿急做了个解裤腰带的手势,他知道我想上厕所,就带我去。到了晚上我用盲杖敲击着路面,找了个地方搭我的帐篷,想着这下我能睡觉了,来了几个人不知道是警察还是强盗把我连人带帐篷都拖走了,我又恐惧了,我又倒在地上打呼噜,用肢体语言告诉他们我想睡觉。这就是我第一次出国在没有同伴,没有人的帮助下,一天的搭车,吃饭,睡觉的经历。 我决意继续往前走,心想着,这点困难就被打倒,还怎么环游世界?同时也给国内朋友打去电话,万一真有意外,拜托他把我剩下的一点积蓄留给女儿。在泰国清迈,我一度现金耗尽,一个小伙骑着摩托车带着我奔波大半天,一辆辆车求情,却没有人愿意带我去曼谷。我没急,小伙却一把抱住我痛哭,掏出仅有20泰铢,用生硬的汉语说着:“我没有钱,没有钱(帮你买票)……”那一刻,摔进深沟都不曾掉泪的我,也忍不住落泪了。异国他乡,素昧平生,有人冷漠,有人奚落,却也有人倾力相助,甚至为帮不上忙而难过那一刻我的心里是温暖的。 2014年9月,我到达了法国,住在巴黎十三区的一个华人小旅馆。由于语言不通,眼睛也看不见,我和说广东话的经理商量,我要去参观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卢浮宫。他担心我自己去有危险,我告诉他,我已经去过十几个国家了,都是一个人,我磨破了嘴皮子终于说服他,把我要去的这几个地方的英文和法语写在纸条上。第二天早上不到八点,我拿着纸条就出发了。 第一站去卢浮宫,在外面还拍了照片。在别人的帮助引导下,我到了卢浮宫门口,向工作人员咨询想参观,给了他一张名片,我的名片上面有英文。他得知我是一个环游世界的盲人后,我听到他用对讲机与其他人沟通,我能够感受到他的语调十分的惊讶。之后他亲自陪着我参观,没想到的是在博物馆里面,他拉着我的手去摸那些雕塑,有高度二十多厘米,矮的十几厘米,一共摸了九座。我摸摸雕塑的脑袋、胳膊、手、腿还有底座等等。我原来以为雕塑都是石头刻的,摸到手里不完全是石头雕刻的,有的好像是树脂的,有的又好像是瓷器或者其他的我也说不上来,我在心里抽象的去想象。参观结束以后,那个陪同人员还和我拥抱了一下,正是这种人性的美和人文的关怀,才促使我走下去。后来我在和别人分享的时候,他们都告诉我从没有人有过这种待遇,可以触摸那些雕塑。你虽然看不见那些雕塑,但那些雕塑真的看见了你。 那天我也去了香榭丽舍大街、埃菲尔铁塔、凯旋门。一天的参观回来,我拿着名片去问路,要转几趟地铁,有个女孩一直陪着我,我也听不懂她说什么,晚上十点半,她把我送回了住处。临走的时候还跟我拥抱合影,这也是第一次,有一个女孩深夜把我送回住处,自己又离开,我觉得这种善良美德是无国界的。 2016年3月底,我到达了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边境线上的,世界第三大瀑布奇观维多利亚大瀑布。陪同我去的是在当地一家中国企业的四川小伙子。他告诉我,现在正好赶上雨季,瀑布比平时要壮观很多。每个人都带上雨衣,他也帮我准备了,我说我就不穿了,我要用身体感受瀑布。距离瀑布大约两三百米的地方就听到哗哗的声音,像下雨的声音一样。越走近,雨声越大,好像大雨,再近就像暴雨,到跟前的时候是震耳欲聋的声音,真是气势磅礴。我第一次感觉原来这么大的水声就叫瀑布呀。 他告诉我瀑布落差达一百一十米,长度大约一公里。我好奇地往前走,想用盲杖和我的手去摸摸瀑布的水,他说很危险,离瀑布还有20米远,那水珠就像很粗的水柱砸在我的身上很疼,他赶快把我拉到安全的地方。那一刹那间我没有听到他叫我的声音,只是听到了瀑布的水声,我也没有感觉到危险,好像我融入了瀑布和山水之间。我问他瀑布的形状是怎样的,他告诉我雨季的瀑布水比较大,很整齐。我脑子里在想这样的瀑布是像集体浴室里那一排排的淋浴头吗?但这水量似乎比我们洗澡的时候浇在头上的要大几万倍、几十万倍。我蹲下去,摸摸周围的石头和树木。他跟我讲着周围的环境,到处是雾气腾腾的,什么都看不见,头发,衣服,手机都淋湿了。到要离开的时候,我还不想走,我用手接着水,用舌头舔了舔,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一直说我去看瀑布,不如说我去听瀑布,而瀑布看见了我。 爬乞力马扎罗雪山是我第一次到坦桑尼亚做分享会的时候,华人朋友告诉我这里有非洲最高的雪山,海拔5890多米你可以去爬爬。我问,有盲人爬上去过吗?他们告诉我,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一位美国的盲人在一个团队的协助下爬上去了。全世界每一年有两万多人去攀爬,每个人都要配一个向导,两个挑夫,最少是五天,有六天的,有七天的。我说,我做一些准备吧。 三个月之后2016年国庆节期间,我再一次来到了坦桑尼亚,很多人都说语言不通,又看不见,你要去爬山这几天怎么交流?我说,中国的盲人也不差在哪里,我能行。从小就不服输的我想去攀爬,朋友们帮我找了向导,当地时间10月2号,我和向导开始攀爬乞力马扎罗雪山。向导没带过盲人,怕我摔倒了,第一天都挎着我的胳膊走,但这样真是比较容易摔倒,不是我压着他,就是他压着我。我想了个办法,在他腰上拴了一个铃铛,他一走路噹噹响,我大概能判断方向,即使摔到了,也能迅速爬起来。第二天早晨定闹钟我就摸他的手,六根手指是六点,七根手指是七点,YES,NO。 我的运气还不错,第二天下小雨,第三天下大雨大雪,我租的羽绒服,鞋子,袜子,帽子全都淋湿了,我就穿着自己的冲锋衣和平时走路的一双运动鞋,我被冻得瑟瑟发抖,但继续向上攀登。我对自己说:曹晟康你有迈出一步的勇气,就有第二步,第三步。就这样雪越来越深,我也不记得跌倒了多少次,终于在当地时间5号早上六点多,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登上乞力马扎罗的盲人。向导拿着我的登山杖,拉着我的手往左,往右,往上面指了指,我想象着这边是太阳吗,这便是山顶吗?我抽象地去想象,我要能看见多好呀,我好像离天更近了,这是我来过最高的地方,试试好像在云中一样那种感觉。我一屁股坐在雪地里,听听周围只有风呼呼刮过的声音,我摸摸周围的雪,想着和北京的雪有什么区别呢,捧起了一把雪往嘴里舔了舔,味道和北京的雪没有什么不同。我想这就是乞力马扎罗的顶点,我终于爬上来了,我用身体感受着你,你看见我了吗?那一刹那间我知道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渺小,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忘的一干二净。下山以后,向导见到所有的人,他都会用英文说,中国的盲人是最棒的第一名。 这些年我走过了六大洲三十八个国家,我相信我走过的国家应该比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多,我更相信我所走过的世界和你们所见的世界一样精彩。 在南宁朋友带我去了青秀山,他从来没有连续走过9公里路,他用眼睛引导着我,一路跟着我,完成了这次徒步。路上有很多花,他告诉我五颜六色的,每一种花我都要靠手去摸,摸它们的茎秆,摸它们的叶片,我去闻不同颜色的花是不是花的味道是不同的。回来后这个朋友对我说: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美的景色。而那一刻我喜悦是他读懂了我的世界的美。 我只是盲人群体的一员,虽然我们都看不见,但我相信我带着他们一定可以感受到属于我们这个世界的美。2017年我就开始组织了盲人梦想团,我们二十多个盲人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在周边去行走,攀登雪后的京西古道,去朝阳公园攀岩。这些从未出门旅行过的盲人朋友们,写下了很多的感言,感谢我和志愿者们。他们说:他们实现了梦想,走出盲人的小圈子,融入社会,走入大自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有人问我为什么去登山和旅行?我回答说:因为我看不见世界,我就让世界看见我。我觉得:你若心怀光明,这世界就不会彻底黑暗,你若不屈服,这世界又能拿你怎样。 也有人问我登山和旅行最难的是什么?我想最难的就是决定出发。我是在用心走世界,不是非得会英语,看得见,有钱才能环游世界,我有手艺,我用肢体语言去交流,我身体发肤去感受世界的美好,去拥抱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文化和人性的美好。 我祈盼上天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想用来好好看看我妈妈和女儿,这两位我生命最重要的女人,我很想知道她们究竟是什么模样;第二天,我想用来好好看看大自然,那些我曾经拥抱过的山川河流,是否和我想象的一样;最后一天我想留给所有盲人兄弟姐妹们,我要让我们看到世界。[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开心果老龄产业促进中心执行理事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副总干事王富青出席并演讲,题目为“为什么要为老年人设计游戏”。 孩子通过游戏了解世界,学习生活智慧;成年人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放松自己、成就自己;老年人是否也需要属于他们的游戏呢?答案是肯定的。会玩乐龄游戏的老人不会“老”!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王富青,是北京开心果老龄产业促进中心的执行理事长。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话题是为什么要为老年人设计游戏? 大家注意过吗,小孩子的游戏有很多,成年人的游戏也很丰富,但是为老年人专门设计的游戏,大家有见过吗?几乎没有。当然也有见过的,但是很少。老年人也需要游戏。 大家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家里的长辈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的社交会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就是待在家里看电视或者发呆,他们经常会重复说过的话,刚刚放下的东西就忘记放在了哪里,他们走路也慢慢地变得吃力,遇到磕碰时候的反应也变得迟缓。研究表明,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机体协调能力与社交能力都在不断地衰退,失能失智的风险在逐步增高。所以大家想过没有,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长辈们得到科学的锻炼?帮助他们来延缓这些衰老?传统的唱歌和书法不是每一位老人都能参加的,长辈们也很少去健身房,正规的康复锻炼需要好多条件,所以有哪种锻炼方式可以让长辈们喜欢参加,并且持续地愿意来参加?我们在国外考察中发现乐龄游戏是个好方法,因为我们看到会玩游戏的老人不爱老。 什么是乐龄游戏呢?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作用?为了给大家一个更直观的感受,我们准备了两段视频。 现在大家看到的游戏叫念念不忘。这个游戏的图卡内容主要是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一些生活场景,是我们与几十位老人在数百个过往的生活场景里挑选出来的。这个游戏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长辈们的话匣子。 指导师首先会请长辈们抽选一张图卡,然后请长辈们告诉大家看到了什么,每人每次只能说一个,而且不能重复。因为不能重复,所以几轮下来之后,长辈们就需要记住前面说过的几十样东西。虽然有时候有的长辈会重复,但是不要紧,因为这个阶段我们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长辈们开口讲话,能轻松地加入进来。 游戏接着开展,我们的指导师会请每一位长辈都抽选一张图卡,然后告诉大家图卡上的内容,之后就请长辈分享一个与卡片内容相关的故事,要求是自己经历过的快乐的故事。 有一次我们的活动中,70多岁的王阿姨抽到了一张五六十年代的结婚照,当时一拿到卡片,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我们当时想阿姨可能有伤心的过往,所以就劝慰她。等她平静下来后,阿姨告诉大家,她其实是快乐的眼泪。因为图卡让她想起了跟自己在一起风风雨雨几十年的老伴,去年因为一些矛盾办了离婚手续,她一直在考虑要不要复婚。她拿着卡片反复地问,怎么会这么巧,让我抽中这张卡片,是不是冥冥之中我们还要一起生活?这时候,其他长辈才知道王阿姨的故事,所以纷纷地劝她说,勇敢一点接受复婚的请求。 当所有的长辈分享完故事之后,我们的指导师就会给大家出一个难题,要求大家逆时针交换图卡,然后复述前一个人说过的内容。这时候,一下子就把长辈们从远期记忆里又拉回到当前的记忆中来。因为长辈的专注程度与记忆能力都不一样,所以就会演绎出很多有趣故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这就是我们游戏的第一阶和第二阶,这个游戏一共有六阶,指导师会根据长辈们的身体状态临时决定要不要继续。 我们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有两大主轴。第一个主轴是时间轴,我们的图卡内容上有少年时期、青年时期和中年时期等各个时期。第二个是内容轴,它包含吃喝玩乐等方面。经过这个游戏的反复锻炼之后,长辈们可以对过往几十年的生活进行一个方方面面的回忆。研究证明,只要对过往的记忆进行一个系统性的重构,那么五年之内都很难忘记,这大大地减缓了长辈们记忆能力的衰退。刚刚大家看到,在游戏中长辈们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又回到短期记忆的这个过程中,乐龄游戏不仅仅锻炼的是记忆能力,而且还锻炼了联想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重要的是什么呢?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长辈们增进了相互的了解,让他们有更多的话题,这样可以帮助长辈们重建社交圈子。 大家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回家就可以用起来了。即使没有这些图卡也不要紧,您可以跟长辈找一些过往的话题,然后进行深度回忆。什么是深度回忆呢?就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跟谁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情,内容越详细越好。当然有的长辈一开始可能会回忆不出什么东西,您千万不要着急,只要反复地多讨论几次,一定可以看到效果。当然,您也要跟他们经常说一些近期发生的事情,比如说,奶奶,昨天晚上吃了什么呀?好不好吃?看似非常简单,其实是会有很好的锻炼效果。 下面这个游戏叫眼明手快,大家可以看到有五颜六色的形状,这个游戏的第一步是指导师带着长辈们认识这些图卡,并且统一上面的颜色和图形的名字。为什么要统一呢?因为长辈们对色彩和图形的辨别能力是在衰退的,就比如说深绿色,在一些长辈眼里是深蓝色或者黑色,这时候我们就不能用色彩来开始这个游戏,必须用图形开始,这样就可以让每一位长辈都能够加入进来。 游戏开始之后,我们首先把牌平均分给每一位长辈,长辈不能看自己的牌,翻牌的时候要往外翻,让大家都能看到。如果看到桌面上有两张牌存在同一个颜色的时候,赶紧喊出颜色的名字,并用手拍桌子,拍的慢的或者喊错了,那么所有的卡牌就归他。大家可能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很简单,但如果桌面上有四张牌存在同一个颜色的时候,就有点困难了,大家需要全神贯注。 有一次我们在清华的老年活动中心做活动,有一位腰疼的老师,她一开始一边揉着腰,一边来玩这个游戏。但随着难度一步步增加之后,大家就越来越专注,越来越专注,一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当大家看到腰疼的老师手都拍红了时,就调侃她,你腰不疼了吗?这个老师才反应过来,我刚才都忘了,整个人都在游戏里。我们身边的长辈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慢病,如果他们每天都沉浸在自己的慢病生活中,生活就会变得很枯燥。通过游戏可以让他们短暂的忘记这个痛苦,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这个游戏是我们全脑健康类游戏的一个代表,它通过图形、颜色、数字、逻辑和运算来调动脑、眼、口、手的协调能力。通过反复锻炼后,可以让大脑变得越来越活跃,越来越敏捷,当长辈们发生磕绊时也可以快速地反应过来,并采取措施,以防大的损伤。在我们的联合研究中,养老院长告诉我们,参加游戏的长辈在整个冬天都没有发生跌倒的事故,这就是会玩游戏的老人不爱老呀。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乐龄游戏的特点了吗?首先,它有非常明确的功能属性,比如说刚才的游戏,一个是锻炼记忆能力的,另一个是锻炼反应能力的。它没有门槛,每一位长辈都可以轻松加入。它的规则很简单,长辈没有负担。它循序渐进,长辈有期待感,有成就感,同时又有一些挑战。但更为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乐龄游戏带给大家的快乐。刚才在游戏中大家可以看到长辈们哈哈大笑,其实有很多次活动结束后,长辈们跑到我们面前说,我很高兴,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哈哈大笑了。欢笑对在座的各位来讲不算什么,但是对于高龄老人来讲确实很宝贵。因为他们的生活太平淡了,他们需要一些兴奋的事情。 大家可能很好奇,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团队呢?为何会开始做乐龄游戏?其实我们团队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专门做养老建筑设计研究的。平时,我们经常会去养老院和养老社区做调研,我们调研时深深地感到,长辈们光有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他们的生活很单调,他们身心的退化速度很快,失能失智的比例也很高,所以我们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到他们,在出国考察学习中我们就发现,乐龄游戏是个好办法。 回国后,我的导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周燕珉教授联合发起了第一届全国乐龄游戏创意设计大赛,当时我们的主题叫老爱玩,就是为老设计、为爱创意、为玩行动。我们第一届大赛共收到200多份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年龄最大的是八十多岁,最小的是九岁。我们当时很高兴大家都能来关注这件事,但是我们在赛后重新整理这些作品的时,发现这些游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功能属性和适用人群上的划分并不清晰。因为我们要面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健康状态的长辈时,需要的是一个更加专业、更加系统的乐龄游戏。 怎样才能提高专业性呢?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跨专业的团队,同时也与国际上的专业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与国内的康复专家、中医专家和运动专家一起研发适合我们国内老年人的新游戏。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初步建立起WISH GAME乐龄游戏体系。什么是WISH GAME?它包含全脑健康游戏、社交游戏、健体游戏和健康管理游戏。建立起这样一个体系之后,我们就可以针对长辈们的身心特点来采用合适的游戏。 我们的实践研究表明,只要经过三到六个月的锻炼,就可以明显看到长辈们的变化。去年,我们与北京光大汇晨养老集团做了为期一百一十八天的联合研究,每周两次课程,每次两个小时,当时采用国际通用的认知评估MOCA量表做了前后测试对比。三个多月下来,参加游戏的老人的全脑认知健康水平提升了30%,而没有参加的却下降了12%。大家可能觉得很惊讶,怎么会这样?事实就是这个样子,长辈们的平均年龄八十五岁,他们的退化速度很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觉得这事情很有意义,虽然比较辛苦,但看到长辈们的一些进步,我们很高兴。 其中有一位马奶奶,她自从得了认知症后就非常依赖爷爷,爷爷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爷爷刚跟她说过的话,她转头就忘记,只要看不到爷爷,她就到处寻找。经过三个月的游戏,大家看到了马奶奶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她开始可以一个人安心地坐下来跟大家一起玩游戏了。在进行到第十二周的时候,大家发现奶奶可以记住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比如说爷爷跟他讲,我去买饭了,一会儿就回来。奶奶不会再到处去找爷爷了,因为她能记得爷爷去买饭,一会儿就回来。这就是乐龄游戏给长辈的身心带来的变化。 刚才看视频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和我穿着一样紫衣服陪着老人玩的指导师,她就是我们的乐龄游戏指导师,她有特殊的价值,她会根据长辈的状态来选择合适的游戏,并且陪着他们层层闯关,必要时会很有技巧性地提醒,并且及时地给予鼓励,让长辈们慢慢地建立起成就感。这对于那些对生活和对自己身体失去信心的长辈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会在游戏中感觉到,我还行,我比想象中的要好。同时游戏的乐趣感也会慢慢地让他们增强努力生活下去的信心。 为此我们正在努力地培养乐龄游戏指导师,希望通过他们把乐龄游戏带给更多的老人。我们同时向北京市政府申请了市级民非组织——北京开心果老龄产业促进中心,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致力于乐龄游戏的公益组织,我们正在为养老机构和社区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小时候,爸爸妈妈为我们提供很多游戏和玩具让我们快乐成长。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来寻找能够让他们更加快乐、更加健康的游戏和活动,希望通过乐龄游戏给我们的父母带去一个更好的晚年。 我们将持续举办全国乐龄游戏创意设计大赛,并且推动乐龄游戏成为一项社区的公共服务,让乐龄游戏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每一位长辈都能体验到乐龄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健康。这一切是因为我们相信会玩游戏的老人不爱老。[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节肢动物行为与生态组研究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占起出席并演讲,题目为“蜘蛛哺乳凌乱了哺乳动物的定义”。 哺乳动物是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通称兽类,是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他发现大蚁蛛的幼蛛是吃妈妈奶水长大的,成年后依然回巢和妈妈生活在一起……大自然生物的多样性,永远在颠覆着人类的已知。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叫陈占起,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去年年底,好像有一个新闻炒的沸沸扬扬,这个新闻说的什么呢?就是蜘蛛也会吃奶,也会跟哺乳动物一样,用奶汁喂它自己的孩子。因此很多人有一个讨论,是不是从现在开始蜘蛛应该被放到哺乳动物类群中去,而不应该继续待在节肢动物里边。还有就是为了今天我说的哺乳蜘蛛,你们可能感兴趣,我来到现场专门带了两个过来,就在这里面,等一下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找我来看一下,不过他们的价值极其珍贵,我自己说这一只蜘蛛,你给我一头牛我都不跟你换哦。 我们言归正传,当时发现整个的蜘蛛哺乳的过程是基于两个意外。第一个意外,在自然界我有次去采集,突然就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一般人看不出来,有什么意外?它给我的知识背景冲突很大,因为当我从巢里面它拨开的时候,我发现的不是一只蜘蛛,是五只蜘蛛,这五只都是成年的。 为什么这个跟我的认知差别很大?因为在整个自然界里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养的成年,这种情况不是不存在,存在,但是基本上都只存在于灵长类,或者是长鼻类的大象这类极其高等的脊椎动物身上。但是蜘蛛作为节肢动物,我们一直认为是比较低等的,比较Low的。那么他们怎么可能把孩子养到成年?所以说这个是对我原来知识的一种挑战。那么这种节肢动物基本上做到什么程度,大部分是生下来老妈就走了,不管了,这是绝大多数。有一些比较负责任的,做到什么程度?我养你一段时间,一旦孩子有了捕食能力,那么现在我就停止。 你自己自生自灭去吧,所以说这是正常的一个现象,也是为什么当时让我觉得这个挑战了我的认知。那么我就问自己,难道大蚁蛛真的是可以把它的孩子养到成年?如果说真是这样的话,到底要多长时间?到底怎么养?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做了很多的野外观察,室内观察,并且又做了很多的实验数据,最终证明大蚁蛛确确实实可以把孩子养到成年。这里有一个数据,上面到第53天的时候,就是从卵产出来到孵化是要经过大约15天的时间。 但是从孵化出来的小蜘蛛,到成年大约需要53天。我这个记录总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些孩子依然跟母亲待在一起。所以说这个证据是一个铁证,说它确确实实是可以跟我们人类一样,跟大象一样把孩子养到成年的,但是这个事情发生在我们认为不可能发生的很“低等”的节肢动物身上(我们说它低等是带引号的,我不认为它低等),但是又有两个新的现象就出来了,新的意外。第一个是,我说前20天从来没看到过小蜘蛛出巢,但是它的体长一直在增长,增长是怎么回事?你的食物是什么?你吃什么?所以说这是我的第一个这种疑问。第二个,从20天开始你开始出巢,开始有了捕食能力,但是为什么你捕食完之后晚上你还回来?为什么要回到家里面来?既然你有了捕食能力,因为我们前面刚才给大家讲了一点,就是大部分的物种,他们是老妈培养到有了捕食能力之后就不再管了,那么为什么还回来?就是带着这两个疑问,我给提出来了两个科学问题,说第一个就是20天之前,幼体蜘蛛到底吃什么?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你有了捕食能力之后,你还要继续回巢? 带着这两个问题下面又做了两个实验。我第一个是证明它的食物是什么?根据我的知识背景推测,我说有可能蜘蛛是跟鸟类一样,母亲从外面抓个食物过来给孩子直接让你吃,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第二种可能就是跟鸽子或者是说一些野狗,他们可以先吃进去,然后反刍回来喂给孩子,这是第二种可能性。那么第三种可能性,就是有一些鱼类也有一些节肢动物,他们是可以把吃进去的这种物质不经过完全消化,一个排泄物出来,再喂养自己的孩子的,这种情况也有。 第四种比较罕见一点,相对来说,叫营养卵。营养卵是什么?营养卵就是一个动物它生十个宝宝,我在产卵的时候,我产20个、产30个,那么这十个宝宝孵化出来之后,就吃掉剩余的那些还没有孵化的那些卵,像这一类没有孵化功能的卵,叫营养卵。它们是食物的功能,所以说这一类在节肢动物、在蛙类里都很常见,所以说当时就是我们的四个猜测。很遗憾,结果证明都是错的。这个时候我就崩溃了,为什么我认知的所有可能性都没有,都不存在? 那么进一步证明最后发现:哦,原来你是吃奶!这个当时又把我吓到了,你知道吗,为什么当时吓死宝宝了?因为这个事情又一次挑战了我的极限了,我的认知不是这样的,我说我大脑中吃奶的动物不只有哺乳动物吗?到后来我又翻了一下书,又找了一下文献,我说好,也有一些不只是哺乳动物,好像也是在吃奶,例如一些鸽子,说鸽乳,鸽乳你们不清楚,但是知道乳鸽吧,乳鸽其实它就是取自于这个的,说它是吃了奶长大的小鸽子,比较嫩等等,这些就说乳鸽、还有火烈鸟这一类鸟类! 前段时间是有的从腹囊里面,母亲分泌出来一个液体给自己的孩子吃,这种情况是存在的,但是绝大多数的食物还是他的母亲吃进去之后反刍回来。所以说它的母亲给孩子的食物,大部分是吃进去,又反刍出来的,而不是全靠所谓的鸽乳来养它的孩子。那么另外一种鱼类,它是在体表分泌一种黏液,黏液分泌出来之后,孩子吃,小宝宝也会跟它一段时间,吃的不亦乐乎。但是它跟哺乳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其实哺乳动物它是有乳腺的,它有专门的器官来分泌乳汁来给孩子来吃,但是这个鱼它只是一种附着物在身上,不是它自己有一个专门的腺体分泌出来的。还有人说,蟑螂!哦,蟑螂也有,蟑螂奶是怎么回事?还有苍蝇也有奶,这都是我查文献查到的现象,那么蟑螂还有苍蝇的奶是怎么回事?就是母亲在产后代的时候,不会说把蟑螂直接给产出来到体外,或者把蛆虫产到体外了,不是这样。当它要生育的时候,直接就是胎生。所谓的昆虫里边的胎生,这个话我不产出来,我依然在我的生殖道里边,但是我可以持续地给它分泌一些液体,给一些物质,让这些孩子在里边去发育。但是当它产出来之后,就不会再有任何的母亲跟孩子之间的这种互动,但是我们的哺乳动物是有母亲跟孩子分离之后的一个哺乳的行为在里面的。所以这个是它们完全不具备的。还有后面看葬甲虫,就这个黄色的。它跟哺乳没有半点关系,为什么?它是跟野狗比较接近,吃进去食物之后,反刍来给自己的孩子也会养一段时间。这跟哺乳期不沾边了。我认为跟哺乳最沾边的,其实还是营养卵。我说蜘蛛晚上我看到小宝宝好像是趴到了它的母亲的腹部去吃奶,动作跟哺乳动物一样,但是我怎么证明?因为你不可能说我看到了就说是吃奶。 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一定要拿出实证出来,拿铁证出来。第一步,当时这个蜘蛛的巢,你们看出来了,在左下角,那就是巢,你是看不清的,只能看到一个投影,非常模糊的。所以说我要真的验证它,去做了很多的这种操作性的实验,让人确实能够看到它,能够用摄影记录下来,拍出来。这个行为基本上确定了。现在还不行,下一步行为学实验。行为学实验,如果说你真的是乳汁的话,真的是奶的话,那么我不让你产生怎么样?如果说刚生个小孩,我不让你吃奶,会怎么样,只给你馒头,不吃,肯定要饿死的。蜘蛛也这样的。所以说当把他母亲疑似产奶的地方封堵了之后,它的孩子是没法生存的。这是行为学的实验。光有行为学的实验,其实还不够,我们做科研的一定是从各个方面把证据全部拿死之后,才敢说一个结论出来。下面我们就进行了这种显微的观察,后来我用我的手,因为拿多了,拿在手上麻醉之后,我是可以捏出来那滴液体的,很多人说你是不是把蜘蛛捏烂了?体液,我试了的,我试了公的,试了没有成年的,也试了雌性,但是没有在哺乳期的,只有把它捏烂,才能捏出水来。但是这个不是,这个是你今天捏了之后没有任何伤害,明天还有,今天挤了明天还有。它的液体其实是乳白色的,这个上面看起来是淡黄色,因为我拍这照片的时候有可能是一点氧化,但是刚刚出来新鲜的是乳白色的,就是跟牛奶的颜色是很接近的,稍微淡一点点。到现在为止,很多人以为可以说已经是哺乳的动物,但是还不行。当我把文章投出去之后,他们说怎么算哺乳,你要是说他是乳汁的话,至少一点要给我答案,它的成分你有没有测定?含有哪些营养物质,有没有符合奶的营养物质,什么样的比例。 所以回来之后测的很辛苦啊,因为每一只蜘蛛它的产能奶量是多少?你们可以大约估计一下,蜘蛛的体长是6.5毫米,成年体长,大约它的产奶量是一微升。微升是什么概念?就是一毫升的1/1000。每一只蜘蛛一次性只能取这么多奶。但是我当时去测量成分的时候,他们跟我说好测呀,给我50毫升就好,不用很多。我说,你把我杀了,我也弄不来五毫升,不要说50毫升了。所以说到最后,我们找到了非常顶级的合作者,他把这个事情搞定了,我给他20微升,把这个程序搞定了。最后结果出来非常理想。 这个成分蛋白质含量大约是牛奶的四倍,但是脂肪还有糖类比牛奶低了很多,所以说我认为它是非常适合女性的一种饮料。对不对?好,把这个事情做完了,后面还有,就是为什么这个孩子前面吃奶事情已经过了,我说我还有第二个疑问,为什么等20天之后,你有了捕食能力,却依然回来?然后我做了两个实验,第一个实验20天,你有了捕食能力了,把老妈直接移走;第二个实验,老妈可以在,奶没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看看到底你回来是为了奶还是为了妈妈本身。到最后我们的发现,母爱很重要。其实有妈的地方还是家,这个蜘蛛也是。他们就算是没有奶,只要母亲在,我依然回来,我依然不离开自己的家。他们有这种情感在里边,但是如果说母亲没了,这个孩子很快就不回来了,动物尚且如此啊。并且还说它低等,你们还认为它低等吗?最后我们就发现,如果说妈妈在的情况下,蜘蛛它的生存的这种状况,身体状态,还有成长的这种速度,存活率都会远远高于妈妈不在那一组的。只是说奶已经堵了,但是奶堵或者奶没有堵这两个,奶堵的,跟奶没有堵的,只要妈妈都在,结果是一样的,小孩一样健康!说我的孩子断奶之后,只要我能用别的食物喂它或它自己出去捕食,回来之后在家里面成长,有母亲照看着,依然可以生活得很好,依然可以发育得很好,就这样一种结果。所以这是为什么我说母爱很重要,但是奶,虽然说我的实验数据说它不重要,并不一定不重要,因为在野外的时候,这一部分奶是可以降低它的孩子自己出去捕食的这种情况,从20天之后,总共吃奶38天,就是从20天之后还是一部分吃奶的。所以说这段时间的奶,我认为也是重要的,但是应该不会说,因为在室内的话,我们做出来的数据是没有天敌的,出去之后,就在野外是有可能被天敌干掉的,就这个意思。所以说可能在野外是有意义的,但是在室内不重要,就这样的结果。 这个实验证明蜘蛛吃奶这个事情已经完了,很多人说,现在你这个蜘蛛到底是哺乳动物还是不是哺乳动物?我作为科研人员,我很负责任地跟你们讲,蜘蛛依然不是哺乳动物,它只能是说具有哺乳行为的动物,那么哺乳动物的定义改变了吗?没有。我个人观念,但是其他人以后说再怎么命名,要不要把哺乳动物的命名改一下,那是他们的事情。但是还有一点,我要说的是这个事情,跟母亲存在在一起的那些宝宝成长出来之后,总是雌性很多,雄性很少,5.5:1,雌:雄,但是如果说母亲没了,性别比是1:1出来,这个事情为什么?我说别问我,我也不知道。我的学生现在说老师让我做这个东西,现在我做不了,那怎么办?如果说,结果跟我们预想不一样怎么办?我说最好的实验结果往往不是你们预料到的实验结果,往往都是出乎我们预料的,跟我的常识不相符的这种实验结果,这个时候才可以真真正正的让我们在创造知识,而不是说我只是知道多少,我只是阅读了多少知识,我只是记住了多少知识,这样你只是一个知识的这种储存器,跟一个硬盘没太大差别,但是我们人,作为创造者,我们创造知识才是我们应该做的,才是我们的本源工作。最后我就跟他说,我希望以后的话你能够做的是创造知识,而不是只是记忆知识,只是知道有什么,要创造还没有什么。好,这是我们的述说的。[详情]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1期于2019年7月27日在北京举行,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创始人刘飞出席并演讲,题目为《你好,邻居》。 78个城市、1165个“义仓”社区,带我们思考如何成为好邻居、好对门,让孟母不必 再三迁、让千金不必再买邻。 以下为演讲摘编: 你好,邻居 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市爱有戏社区发展中心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我叫刘飞。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你好,邻居》。 我小的时候住在筒子楼里面,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跟我相似的经历,我们筒子楼自己是没有厨房的,所以我们都在过道里做饭。我每天放学回家以后都是在各种各样的气味当中穿梭,我到现在都还能记得那个味道。 我还记得我们家旁边有个钟爷爷,他做的饭是最好吃的,那个时候我们邻居之间就像一家一样。我们到哪家里去做作业、吃饭好像都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邻居生活。后来我们搬到了楼房里面,好像人和人之间就越来越走的远了,邻居之间也逐渐不认识了。 这张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经常我们在电梯里会遇到我们的邻居,但是打个招呼也很尴尬,大家觉得这个人应该还是挺熟,但不知道他是谁,姓什么?或者他在做着什么? 邻居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中国青年报》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们有80.9%的人感觉到邻里关系越来越冷漠,有40.6%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仅有18.5%的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会主动向邻居求助。那么我们真的是不需要我们的邻居了吗?在我们服务的街道肖家河街道,有一个外来打工的小伙子。有一天,他突发哮喘。正好赶上他的药用完了,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就扑倒在楼梯间里,呼吸很急促,情况非常的紧急!这个时候张大爷正好路过,看他这种情况,就知道他的药没了,穿着拖鞋一路狂奔跑到药店去给他买来了药。等他回来的时候,这个小伙子已经被其他周围的邻居搬到楼下去了,大家也打了120。张大爷赶紧把药给小伙子吃了。后来小伙子的父母带着礼物一家一家去拜访邻居。他说医生告诉他们,如果再晚一会儿,他们的儿子就死了!幸亏他周边有这样的好邻居家,邻居其实是我们身边最友好的人。 我们有一句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他们也可能成为我们最需要的人。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实呢?我们的邻里关系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这两个字。冷漠!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们认识你们自己的邻居吗?你楼上住的是谁,你楼下是谁,你这个单元一共有多少户,你拜访过多少户?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想到你自己的邻居吗?或者说邻里关系梳离,社区公共生活匮乏,已经成了我们身边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但这个社会问题又是我们视而不见的问题。 爱有戏作为一个社工机构,我们在社区做了一些尝试,我们在社区做了一个项目叫义仓。我们动员社区的居民每个月进行一些非现金的小额的捐赠,包括旧物、洗化用品,还有时间。我们鼓励社区的居民组成志愿者团队,一起把这些居民捐来的物资送到困难家庭,送到老人的家里。我们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生人的社会,所以我们为了此项工作专门研发了一套软件,为了建构起人和人之间的信任,那么通过这套管理软件,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捐赠的来源,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哪位志愿者送到哪儿去帮助了我们哪一位邻里。 在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义仓这样的一个志愿者行动当中,我们邻里之间也开始有了这样的互助关系。其实义仓并不是爱有戏的发明,义仓在我们的社区当中发生了很多的改变,都是很值得我们去研究的一些问题。这位老师叫余中国,他是一名重度的癫痫病患者,他从来没有工作过。我们在义仓去帮助他的时候,我们的志愿者被他旁边的邻居告知这个人是一个不值得帮助的人。因为他经常污言秽语,他经常去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把邻居挂在外面的衣服弄脏或者去干一些其他的坏事。 邻居都觉得这个人难道还需要帮忙吗?大家都很厌恶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义仓帮助了他两年之后,忽然有一天他就开始早晨起来扫院子,一直扫到现在,坚持了四年多的时间。后来我们知道其实余中国的身世非常的凄惨,他是一位孤儿,他后来被人收养,收养他的这家人就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自己又有严重的癫痫病,它一直是在被歧视被嫌弃的环境当中长大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有一句话,他说我的父亲告诉我,不要用你的价值观去评判他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成长环境。 其实我发现我们如果对这样的人给予帮助,我们会发现在他身上就会种下一颗种子,会慢慢发芽,慢慢长大,我们周边的环境也会变得更加的好。因为有了余中国这样的行动,所以他的邻居也开始觉得余中国是一个好人,所以他们到冬天的时候会送衣服,当他发病的时候会拿筷子缠着毛巾去缓解它的痉挛,一个邻里关系就这样变得和谐起来。 义仓其实起源于中国的隋唐,它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当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甚至到明清的时候,每一个宗祠都建有自己的义仓,他做什么事情呢?他照顾鳏寡孤独,修桥修路,兴办义学,他是我们中国传统慈善文化当中的瑰宝。但是由于在上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宗祠的没落,义仓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义仓的兴起是在2010年的1月,爱有戏作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追随者,到后来的推动者,很荣幸地加入了义仓复兴的行业。 在现代社会当中,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中国传统的慈善文化当中去挖掘它的灵魂,来重构我们温暖的社区的互助关系?我们爱有戏就一直致力于这样的探索。我们开发了除义仓以外一系列的项目,比如说这个项目叫义集,它也是义仓的一个子项目,其实这个项目特别的简单,哪家没点旧东西?我们在旅游当中一时冲动买的一些项链,我们小孩子看旧的漫画书等等,其实这些每家每户都有的。我们在社区兴办这样的集市,让每个人把自己家里的旧物拿来卖,卖的钱买成物资捐赠给义仓。在义集市我们也搭建了很多邻里交流的平台,让每个邻里都有机会去聊聊天。我们还在社区里做了义仓的另外一个子项目叫芳林驿站。这个项目也很简单,我们在一个大的小区找一个犄角旮旯,也许这个地方只有十几平方米,大的也就几十平方米把它变成一个公共空间,让社区的居民都有机会在这里来交朋友。我们办亲子互助家长会、读书会、英语讲堂、网球队、篮球队、我们还办病友会,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各种的邻里都有可能在这个社区当中互助起来。这些老师就是我们社区当中最普通的居民,比如说这位帅哥就特别的受欢迎,他叫刘洋,因为他长得很帅,他又会做非常拿手的美食,所以他是我们很多女性的偶像。其实他们就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他们都有可能融入到我们社区的环境当中来。就是这样一些普普通通的项目,你会看到邻里好无价宝。 我们在自己的孩子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我就不希望我的孩子打游戏,我不知道你们喜不喜欢你自己的孩子打电脑游戏?我就喜欢下楼跟我们的院里的其他家长一起来办个小读书会,然后我们大家轮流来做。这样,老师带着自己的孩子也读了书,我们也教育别的孩子,这是多么好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志愿者。我想分享一下杨晓青老师的故事。杨晓青老师她退休之前是一名军医,他的生活条件其实非常的优越。这位和她在一起的叫杜阿姨,她是我们社区的一名清洁工,他们两个都是特别有爱心的人,他们做《一个观众的剧场》,就是到社区为重度的残疾人表演节目,跟他们聊天。与他们搭建关系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购一些生活物品,就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他们整整做了八年。现在已经有几百人加入他们的行列去做关爱老人的事情。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你们跟你们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吗?可能有的根本就不在一个城市,有的即便在一个城市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可能不跟你爸妈住在一个小区,你们会不会牵挂自己的父母,他们今天有没有吃饭,他们的安全有没有保障,有没有其他的人去关心他们?这些好邻里他们就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帮助你去看望你自己的父母,让你这种担心放在肚子里。 在杨晓青老师帮助的家庭里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家庭,这位老人叫肖青云。当时他已经九十多岁了,他每天都会锻炼身体,因为他人生有一个非常大的愿望,他希望他的女儿死在他的前面。他的女儿六十多岁,是一个重度的智力残疾,所有的吃喝拉撒都需要肖爷爷来照顾。我们的志愿者第一次进入他家的时候被他赶出来,他说你们是来作秀的,他不相信这些陌生的邻里会来帮助他。九年过去了,今年的4月份肖爷爷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我知道他是带着欣慰走的。因为他说我的女儿一定会有人管的,我可以展翅高飞了。现在肖爷爷的女儿已经到了养老院,但是我们社区的这些居民还是会去看望他,因为他是我们心里的牵挂。 这样简单的一个邻里关系的构建,我们是不是一直都会感到很幸福。2018年,杨小青阿姨被诊断出患了肾癌,对她也是一个晴天霹雳。她平时那么乐观,身体那么好,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变成一个危重的病人。就在这个时候,杨小青阿姨的志愿者朋友和他帮助的部分老人颤颤巍巍地到了杨晓青住院的医院,给他做了一场《一个观众的剧场》,大家为她唱歌,为她跳舞,和她聊天宽慰她。杨晓青阿姨说,真没想到我也会成为一个被帮助的人。其实这个社会就是这样,我们在付出的时候同样我们也会获得很多。有一天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成为我们的恩报。 那么怎么开始这一切?有的人说我们都不认识自己的邻居,我们怎么样才能够构建起这样的一个互助的关系?中国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统叫百家饭,特别是小孩,如果身体不好的话,经常都会有他的奶奶爷爷带着在村子里一家一家去募集一勺米,然后把这些米熬成粥。给小孩吃了以后好像身体就会变得很健康,不知道在北方有没有这样的风俗。我们就受中国的传统民俗的影响研发了一个新的项目叫一勺米。我们鼓励社区居民鼓起勇气去敲开陌生邻居家的门去募集一勺米,募集的过程就是跟邻居交流认识的过程。我们集中在一个社区当中把它熬成粥,在社区里派发。大家看这张照片,很有趣。大家其实都不缺那口吃的,但每次百家饭在做派发的时候都会排长队。我想大家吃到的不光是一口粥,他吃到的是社区的一种温暖。这顿粥跟我们平时吃的特别不一样。在社区当中这些项目是为我们社区居民搭建了一个平台,让我们有机会交流起来,让我们有机会成为熟人,成为朋友。这个社会也会因为我们自己行动变得有点不一样,变得有点温暖,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么。 通过我们的倡导,现在已经有超过三十五万人通过一勺米去认识自己的邻居,义仓也由我们一两家在做,到现在一共覆盖了二十六个省,八十个城市,一千五百个社区加入了义仓的探索。我想义仓文化,义仓精神所带来启示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想义仓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也不是济世悯人的雄心,他甚至不是助人自助的目的。 义仓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人和人之间基于爱而交往的幸福。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行动起来,从认识我们的邻居开始,一点一滴地去改变我们的社区,通过改变我们的社区,也会逐渐地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的温暖。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勇气走出自己的家门,给自己的邻居一个微笑,发自内心地很真诚地对你的邻居讲一声。 你好,邻居。[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