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下载地址】
新浪财经讯 CC讲坛第33期于2019年9月21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遇见未来,和而不同”。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杨静山出席并以《拾荒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叫杨静山,福建闽南人,“爱拼才会赢”是我们闽南人的精神。说到垃圾,全场朋友都讨厌,说起垃圾分类大家都起劲,都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大二就下海从商。我老爸一生专注于他自己“绿水青山”的事业,在他的影响下,我也做起了自己的环保业务——垃圾分类,说出来好笑,我当时做垃圾分类是从商业和赚钱的角度开始的,十多年的坚守,却让我与垃圾分类这个“新时尚”相遇,无限欣慰。
十几年前有一天,我陪着儿子在小区楼下玩,儿子将一个空的可乐罐当作球踢,一不小心,正好踢到了一位拾荒阿婆的脚下。我清楚地记得,阿婆随口说了句,“你们要不要,不要我拿走了。” 我问了阿婆一个瓶子能卖多少钱? 她回答,很少的。我再问,如果每天你能捡好多瓶子你就发达了。阿婆回答说,我们天天翻垃圾桶才能捡到瓶子,能发达到哪去?
这段对话,启发了我,我们花钱买回的可乐,喝完可乐整罐,瓶罐这么随手一扔,便成了垃圾。可这样的垃圾通过拾荒老人的双手,让它回到适合的位置,便成了有价值的物品。我顿时灵光一闪,原来垃圾是有价值的,只是我们没加以重视,把它放置到不该放的地方。我想我们天天购买的商品,天天产生垃圾,如果我有办法把这些垃圾放到它们最合适的位置,那我们该会有多大的收益?回到家后,我越想越起劲,天天想,激情来自兴趣,兴趣取决于行动。
于是我像小偷一样,每天在小区里拆开别人丢弃的垃圾袋开始称重,记录里面的种类;还把干湿垃圾分开,分别称重。每个晚上,我都会在家里等垃圾收拾好,烘干垃圾,我发现每天买回商品的残余物都是有价值的东西,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广州作为一座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城市,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2.8万吨,垃圾每天都有专业运输车送往填埋焚烧,这无疑给政府增加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我们公司有办法让这些垃圾中有价值的归集起来再利用,这会给政府省下了一大笔开销,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笔无本买卖。心动不如行动。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在社区直接进行二次分拣,行不行呢?厨余垃圾易腐烂,很脏很臭,分类,谁愿意来做呢?还有分类,我们又要怎么分?......等等很多实际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一到小区管理处提意见,得到的却是反对的声音。
我就开始走街串巷到各小区了解废品收购行业。每天和收卖佬在小区门口唠嗑,住户一有需要,就上门收购。我老婆还开玩笑说,不要在我们家附近,免得邻居认出来。“把垃圾放在垃圾桶是积德,把垃圾进行分类是行善”。这是我家乡的一位老华侨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关于垃圾分类的见解。既然是“积德行善”, 我有什么负担呢?一顶草帽,一个袋子,一根扁担,一辆三轮车,就成为我的伙伴。
开始,我每天都在离我家远远的小区门口驻点,有一次我去一个家庭收废品,那对夫妻一样一样给我称重,那个男房东开玩笑说:你每天在那等,不如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来,我负责帮你通知这里的住户。每到周末定时上门回收废品。起先的是几个家庭,到后来的几十户,他们开始在家存废品,不臭的喔,有很多大妈大婶都变成我的义务宣传员。
爱拼敢赢的我慢慢不只满足于这种零敲碎打的局面,商业的量化代表是利润。我召集了一些有想法的年青人,开始了第二次尝试。我们找到居委会,由居委会做出了预告,一开始收购旧衣服。量也从开始几十斤一星期,到几百斤一星期,在一个月后,群众参与的数量也在明显增长,我们就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
有一个阿婆满脑疑问地地问我:“以前收购旧衣给贫困山区,现在这些旧衣拿去干什么?” 我说:“比如,牛仔裤可以做再生棉,可以通过技术进行二次制造。”阿婆便热情起来,说:“这些旧物品有这么大的作用,应该让家家户户都懂这个道理,积极参与进来。”我们在对外宣传过程中,我们会把衣服的今生来世明明白白地告知住户。我们的回收量不断地飙升,现在我们在每个小区都安装了旧衣物回收桶。
尝试衣服回收成功后,成就感促使我们的团队开始考虑居民家里的各类废品回收。玻璃、木材、塑料、报纸等等都纳入到我们的工作范畴中,没想到社区的老百姓也跟着我们动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学生的妈妈说家里有用完的醋瓶、酱油瓶,你们要不要? 我说我们现在还没回收,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这些瓶子的?学生的妈妈说,用完后就扔在垃圾桶里,能不能像衣服一样定时间来收集。瓶子本身不会发臭,存几天也没问题。
百姓给的课题,我们必须破题求解。只要能变成资源的,就想办法去做。于是我们团队设计了周六、日集中收集玻璃的行动,开始举行玻璃换小礼品、日用品,吸引各家各户分类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让百姓看到不值钱的衣服、玻璃成了有一定价值的资源。可经过一段时间,回收量增加,我们却亏本了。教训让我明白,原来做垃圾的生意,也不是无本的买卖,但是这时我们依然有信心。亏本只是量没有达到,关键我们用什么方法让它们形成量。
慢慢地,即便没做活动,很多街坊将衣服、玻璃免费给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队伍越来越庞大,我身边的收买佬也把他们收到的玻璃卖给我,小区的环卫工人也开始要求住户不要把玻璃跟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其实,老百姓也愿意分类,我们团队更看到垃圾变资源的希望。大家分类好了,低价值的垃圾资源不会进入焚烧厂而是它们让重新焕发生命的“第二春”。
那一年,我全家回老家过年,我父亲还好奇地问我,放着好好的计算机专业工作不去做,干嘛打起垃圾的主意。我傻傻地回答:“老爸您是水土保持专家,就不允许你儿子也搞环境保卫的生意啊?只进不出,肚子肯定会出问题,我们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必然对资源会产生巨量的需求,把矿山都开采了,也未必能够满足,未来的垃圾肯定是未来资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多利用垃圾的做法也必然会成为保护环境的有力措施。我也跟您一样在做保护环境的事情。”其实老爸终其一生的治山治水,对环境的那份热爱,潜移默化了我,让我对环境有了一份深深的情有独钟。我老爸回答我:“有事业心好,能坚持更好。但过程中困难重重,要有老虎劲、锈花针。”
回收品种增加,回收量直线上升。爱拼才会赢——闽南人的特性再一次在我身上绽放。2008年5月18日,我正式组建广州市分类得环境管理有限公司在东湖试点开始。我们招了20多个40/50的下岗人员。每个小区,都分配了我们的回收分类人员,开始我们的专业回收,也进入社区,由于我们招聘的人员都是本地人,我们的回收范围就是玻璃、衣服、报纸、塑料、电器、家俱等。
垃圾是资源,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在我们公司全体员工里达成了共识。老百姓自发的支持毕竟力量有限,让更多的居民明白是我们无法旁贷的责任。
我们公司的年青人,开始进入社区、进学校宣传,垃圾分类成了当时媒体追逐的话题。随着宣传的深入,送给我们的却是戏剧性结果。原本的收买佬、环卫工人开始对我们“分类得”也开始有了异样的眼光,各小区管理公司也不让我们进入。原来,我们公司跟收买佬环卫工人的利益冲突显性化了,说是我们是利用大家的爱心,免费为我们收集资源,无形中抢走环卫工人的奖金——废品。小区保护主义导致公司业绩下降,员工收入减少,同事信心出现了危机。员工开始流失了公司面临着生存的危险。在最困难时间里,我们公司被迫停业,仅仅保留一个不足10 平方米的小办公室,留下几个热血青年。
危机之痛刺激碰上团队的大脑皮层。为什么是这样?
我列出问题清单:1、发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基础是什么?经济基础还是文明基础?2、垃圾分类服务团队建设的方向在哪里?是专业化的队伍还是与环卫工人、收买佬相结合的队伍?3、垃圾分类中我们的角色是什么?是简单为了几分钱的收入还是让自己生活的环境更美好?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思考的深入,在我们边实践边探索。
与广州培正小学合作,把全校师生捐献的废品换成了乡下农村白内障患者手术的捐款。
与广州市西村街道合作,试点垃圾分类。我们成立了西村街垃圾分类促进中心、传播垃圾分类、绘制西村街道垃圾产生点地图、投放垃圾回收设备。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由环卫工人帮我们收集垃圾,我们给报酬,自己派人回收低值物(木材、玻璃),与收卖佬合作,提高分类基础量,对于有害垃圾,我们处理,街道给补贴的“西村”模式,均衡了各方的利益,提高的街道的环境效益。老百姓成了垃圾分类的环境下最大受益者。
来看顾一组数据,我们把辖区内所有单位登记起来,并分成九大类。对于会集中产生某种垃圾的企业,如餐饮小食店产生餐饮垃圾的数量和产生点进行掌握,制作成台账,实现垃圾分类前端的数据精细化管理。2016年收集有害垃圾2799斤,2017年2832斤,2018年2857斤;木材:2016年858.63吨,2017年986.8吨,2018年1251吨;效果显而易见。据2017年数据统计,西村街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48吨,可回收厨余垃圾3.9吨及低值可回收物3.1吨,实现垃圾减量15%。具体来讲,西村街平均每月回收废木材82.2吨、废玻璃10.1吨、旧衣服1.36吨,加上街道兜底分拣的厨余垃圾117吨,已占街道产出生活垃圾量的15%,比2016年同期的13%还增长了2个百分点。
以木材为例,目前我国的木材综合利用率仅为65%,如果能提高一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将节约木材75万立方米。当今的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塑料中,木材又是惟一可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材料。废旧的木材,质量好的可以卖给木材加工厂,制成木屑板、纤维板、家具或包装材料,次之的作为工业燃料,卖给发电厂用于锅炉发电。2018年6月份西村街从收买佬及环卫工人手中以每斤0.05元(即100元/吨)的价格,共回收废旧木制品118吨,并以每吨180~200元的价格卖给回收处理企业。“除去人工、运输等费用,每月的收入还是很可观的。”
垃圾分类从2016年五千多户参加2017年1,2万户参加。每个环卫工人每个月增加900元的额外收入。西村有了垃圾分类服务的团体,西村有了一个肯定的参与模式,我们企业也跟政府有了合作的模式。垃圾的回收种类从无量到有量,从人民们乐意收集的高价值铜铁、塑料、报纸到低价值的木材、玻璃、衣服,有害垃圾也成了回收的种类,大家讨厌的潲水也有了专车运输,我们企业从成私人企业,公司又进一步成为了社会型企业。
比如旧玻璃在自然中如果让其自然分解的话,需要100万年的时间,但如果不是每家都分类,要从垃圾中把它们分找出来,高昂的人工成本是没有办法实现这一资源循环利用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好分类,让这些低值的垃圾资源,更容易被下游的的回收处理企业大批量的,我们每回收一个玻璃瓶所节省的能量足可以让100瓦的灯泡亮4小时。当生产成本比从自然界获取(采矿)更低的时候,资源才能实现真正的循环利用。有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我们的山将更绿,水将更清,天将更蓝。
人类生活在一个生态循环的链条里面,人与自然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保护好环境,有一个更让我们惬意的生活环境,相信我们每一位都有碰上深切的感觉。然而,生活又需要我们把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物品的买回来,同样要我们把“无用”的附属品当成垃圾来遗弃。垃圾,都是我们生产用品、生活用品的一部分,“有用”和“无用”总是相伴而来,正如自然界的“阴”与“阳”,颜色中的“黑”与“白”。
十几年来的垃圾分类实践告诉我:垃圾不是垃圾,它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经历有效分类,废品实现货币化、货币实现公益化、垃圾实现资源化、环境实现生态化。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