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将成第一批领不到养老金的人?10万亿正在到来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天,社保基金的动静有点大。
9月25日晚,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双双发了公告,说财政部已经将持有的137亿股农行、123亿股工行的股权划转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按照9月25日当天的收盘价计算,社保基金收到的股份价值总额超过1100亿元。
这还不算完,在9月26日,财政部发布了《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其中有一条是要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努力多分红。原话是这么说的:
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例,监管部门要求的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对于超过监管要求2倍以上,应视为存在隐藏利润的倾向,要对超额计提部分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
什么是拨备覆盖率呢?银行每次算自己的利润时,对可能收不回来的贷款A,先从利润中估算一笔钱分出来,叫做拨备B,当作对损失的提前准备,拨备B与贷款A的商就是拨备覆盖率。
因为贷款最后能收回多少不确定,银行估算的损失也不会刚刚好,有时候算多了,有时候算少了。
有些银行比较谨慎,准备了3块钱的损失,但实际只亏了1块钱。比如宁波银行就多算了4倍,常熟银行也多算了3倍,所以财政部就要求这些银行少算一点拨备,这样留下来的利润多一些钱,可以拿出来分红。
当然,整个《意见稿》主要还是对行业发展的思考,刚拿到银行股份的社保基金只是正好受益于新规定。
不过,话说回来,社保基金这次是赚到了,以4.5%的股息率算,社保基金每年靠两大行的分红就能分到50亿元。
这也不是社保基金第一次收到大礼包。
早在2017年11月,国务院就提出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范围为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比例则统一定为10%的国有股权。
在2018年年底,中国太平和中国人保的股权已经被划拨给了社保基金。2018年全年完成了共计24家央企的股份划转工作。
国企的利润,通过社保基金,实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那么,国企股权划拨有何意义,在应对老龄化上作用有多大,此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让我们看看大头怎么说。
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对国企而言主要是股东结构的变化,新股东社保基金不直接参与决策管理,所以对划转的国企影响不大。
从当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社保的现状尤其是未来很不乐观,特别是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巨大。中国社科院4月份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结论显示,如果中国养老制度不改变,中国的养老金将会在2035年耗尽。
2035年什么概念呢?年龄最大的80后都没有资格退休。当时很多媒体的标题是“80后可能成为第一批领不到养老金的人”,虽然有点儿夸大其词,但形势确实非常严峻。
而我国养老困境的重要根源就在于社保制度建立相对较晚,90年代国企是没有给员工缴纳社保的,省下来的这部分钱就变成了国企利润,成为了国有资本,现在国企员工大量退休,“视同缴费年限”的政策就导致养老金出现巨大缺口。
因此,划转国有资本给社保基金实际上是还当年的“旧账”。这10%股权对应的股权分红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社保缺口。
据测算,国有资本划转社保的规模达10万亿,但即便如此,只靠国有资本划转社保依然是不够的。
我国社保的问题不只是规模,更在于结构,各个省之间苦乐不均。养老金累计支付最多的广东可以支付5年多,但以黑龙江为代表的东三省已经“破产”了。
所以去年中央建立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每个省把自己收上来的企业养老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上缴中央形成资金池,宏观调控“劫富济贫”。
总体来说,破解我国社保的困境需要多管齐下,系统发力:
1.降低社保费率和费基,鼓励过去“逃社保逃得天经地义、自然而然”的企业规范缴纳社保,从根本上开源。
2.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并加强后续收益管理工作。
3.加快实现社保省级统筹,为全国统筹做准备。
4.延迟退休可能会提上日程,市场化、多元化的养老模式会蓬勃兴起。
加快推进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进程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
1.切实履行了社保“最终付款人”责任,使得“老有所养”有了源头活水,进一步增强社保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贯彻落实企业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能够以国有资本弥补社保基金缺口,同时满足居民期望保障、政府把控风险和企业降低成本的不同主体需求。
2.国有资本经营体现了“社会分红”,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也符合当前国企改革的方向。
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国有资本的市场化运作能够有效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并优化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虽然没有明确划转国有资本所涉及的总额度究竟有多少,但从《通知》所规定的划转范围和对象来看,其中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绝不是一笔小数字。
目前国有资产总额约180万亿元,倘若按照10%的比例划转的话,划转资金约有18万亿元。但预计不会全部实施,比如扣除一些亏损的因素影响,有10万亿元左右应该是符合划转要求的,预计今年划转规模能够达到7000亿元。
我认为,作为居民社会保障,“养老钱”不能“节流”,只能“开源”。在稳步降低企业社保负担的同时,以国资划转社保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新源头”。
当然,划转国资包括金融机构资产,只是补充短缺的一种措施而已,这是弥补历史欠账、空账运行等问题的可行办法,因为政府一下子无法从公共财政拿出钱来。
根本上还是需要改革我们的社保及养老制度,比如我们养老基金管理效率低下、地区分割等问题。
对被划拨的国企而言,划拨10%的股权充实社保基金,对国有控股整体地位并没有实质性影响,不过就是左手倒右手而已。
但通过将财政部的股权划转一部分给社保资金,可实现结构的优化,降低财政部这单一国有股东持股的集中度,并通过引入更为市场化的社保基金作为股东,达到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机制的目的,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提升经营效率。
这一举措对银行是否藏利润并没有影响,因为不管市值多少,利润多少,财政部都是划转10%的股权到社保基金,划转的份额是固定的,与其他因素是无关的。
影响银行藏利润是财政部关于拨备覆盖率的要求,财政部认为金融企业拨备覆盖率超过监管要求两倍视为存在隐藏利润倾向。
同时,划拨资产将成为一种常态化的机制,而不是短期的救济举措。
一方面,通过划拨资产的方式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保基金“输血”,缓解社保缺口,这是解决社保难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经过学界业界政策界长期探讨之后一致认可的方式。
另一方面,将国有上市公司10%的股权划转给社保基金,也可以优化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架构,一石二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目前看,通过划转资本的分红来缓解社保缺口,效果是不理想的,对缺口的实质性影响并不大。
面对社保基金的高缺口,我认为应该:
具有高盈利能力的公司应通过提高股息的分派率来更多地充实社保基金,划转时应充分考虑被划转资本的分红能力;
应让获取收益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应将划转资本的价值变现方式考虑进来,让社保基金可以自由买卖所持有的国有股,并通过更为专业的投资运作实现国有股的保值增值,由此才可以更大程度地解决社保的缺口。
社保基金成立之初,就是为了通过投资补上养老金的缺口,但这可能并不够。
在2018年底,社保基金的规模接近3万亿元。而根据中国社科院在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养老金预计将在2028年之后收不抵支,年度缺口将达到1181.3亿元,并在2050年扩大近100倍至11.28万亿元。历年养老金的存余可能在2035年消耗殆尽,也就是人们说的等80后退休就没有养老金了。
在养老问题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开源与节流。
作为个人,你可有其他妙招可支?
本篇作者 | 拾月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李思阳
热门推荐
收起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