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瑞:单一人货场优势已不存在 组合式才能把客户服务好 京东时尚生活事业群-零售创新部系统创新总经理 刘家瑞 财经网讯 “从四五年前开始提的O2O到现在无界零售,都反映原始的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从最开始在线下选址,只要地方选得好,就不愁卖得差,到后面货好就不愁卖得差,到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什么样才能服务好这个人最关键。单一人货场优势已不存在,组合式才能把这个客户服务好。”8月26日,京东时尚生活事业群-零售创新部系统创新总经理刘家瑞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刘家瑞预测,未来的场景化,电商会负责低频或高毛利一些商品的补充,而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柜、便利店会更加贴近消费者,让他更好地进行购物。消费者永远会计算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所以未来可能的模式是电商+贴近客户的便利店,同时还有中等体验化的场景,如大卖场或菜市场业态,不仅是购物场景的场所也会存在,这三种业态,电商、贴近客户的便利店、中间娱乐性IP化了的场景,三者会组成一个零售模式,这是关于未来大的畅想。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从四五年前开始提的O2O到现在无界零售,都反映原始的人货场关系的重构,从最开始我们在线下选址,只要地方选得好,就不愁卖得差,到后面货好就不愁卖得差,到现在以消费者为中心,以人为中心去看,什么样才能服务好这个人最关键。单一人货场优势已不存在,组合式才能把这个客户服务好。 看日本发展情况,从最开始千店一面到一店一面到现在一店千面的变化,展示消费升级过程中,客户选择更加多和挑剔,以及碎片化,这时候就要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些场景的变化。 目前我们在说一个概念,从原始的购物场景到现在,已经把购物作为第三生活空间的体验,大卖场里并不只是买一件衣服,还有去看电影、亲子活动,这样会把简单的购物场所变成第三类生活空间,介于家庭和工作第三维生活空间,用这样的生活空间去服务好客户。 比如现在很多书店有咖啡,这样消磨时间的场所就是第三生活空间的尝试,我们现在开的曲美店,里面咖啡是免费的,这样一个模式希望不仅可以是购物场所,甚至我们做活动会做一些亲子类活动,希望变成让客户能够在购物场景里更加放松和休闲,以及消磨自己的时间,你拥有了客户的时间可能就拥有了他的好感以及未来不间断消费和忠诚度,这是我们未来的趋势。其他的IP化、数据、门店的科技都是为了这个目标而去努力的。 前不久我们去日本游学,包括对7-11企业的考察、学习,也交流了很多。日本7-11这个集团经历了40多年零售的变革,现在我们零售发展也在看日本的发展。 当时在7-11考察中发现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迭代和改革变化,如何应对这个变化?从70年代开始,7-11说做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日本群众觉得它真好。第二个阶段,7-11开始做自主品牌产品,开始自己经营银行服务,不仅是便利店,更多提供包括快递服务的场所。第三个阶段,日本陷入了高龄少子化社会阶段时,7-11最大的改革就是把产品结构更多向便食这种东西进行改造。高龄少子化社会结构会导致客户群体家里没有孩子就不会去买菜的,会去7-11里买便食去吃,现在7-11做全渠道线上线下打通。 40年变革中,7-11这家公司每次讲师分享都是我们先看宏观经济的发展,再看中观经济,再看微观这个店怎么调整,这个模式如何调整,从40年前每次开会都讲到单品管理,到后面建设SA零售服务方案。其中应对变化第一是要看外围宏观经济的发展,比如中国现在也有高龄少子化趋向,国家推出二胎或更多生子有好处的方案。第二点在应对变化之中一定有自己内在的坚持,这是作为平台应该在变化中做的事情,从宏观、微观到中观去看,如何去应对变化。 京东在发展过程中也做了大量的试错工作,用互联网公司的行为去解释我们在应对这些变化时先用一个个小案例,敏捷开发去进行试错,这个过程中用少量成本看这个模式是否可行,同时在不断试错过程中看哪些最终模式是真正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客户体验,所见即所得代表在交易流过程中怎么样实现不仅在店里可以交易,也可以回家交易,也可以在店里自提,也可以送货,这种随处可想,只要想购买什么产品,可以尽快与高质量优质的服务能够得到这些商品,体验这样的购物体验。 最开始京东提无界零售时提了三个口号:场景无限、货物无边、人体无间。基本囊括了未来畅想,未来交易场景是无界的,同时货品也不会受地理位置干扰,会更快触达客户群体;人体之间会更加定制化,比如C2M等一些方案。 如果大胆预测未来商业模式的话,线上和线下会以一种更好的模式去相互融合生存在一起。我们会更加靠近消费者。如便利店和无人货柜,这个业态会越来越多,因为更加便利,对于消费者来说购物便利性以及多样的选择性是永远不可更迭的主题,是一定会有的需求。 未来的场景化,电商会负责低频或高毛利一些商品的补充,而越来越多的无人货柜、便利店会更加贴近消费者,让他更好地进行购物。消费者永远会计算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所以未来可能模式是电商+贴近客户的便利店,同时还有中等体验化的场景,如在大卖场或菜市场业态,不仅是购物场景的场所会存在,这三种业态,电商、贴近客户的便利店、中间娱乐性IP化了场景,三者会组成一个零售模式,这是我们大的畅想。[详情]
天图投资李康林:消费更多中国自有品牌并不是消费降级,而是真正的消费升级 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 财经网讯 “未来中国人会消费更多中国自有品牌的产品,这不是消费降级,这是真正的消费升级。所以未来三到五年会看到中国有很多品类会出现自有品牌,这是民族自信的一种回归。”8月26日,天图投资合伙人李康林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李康林认为不存在消费降级。他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消费品品牌都已经被舶来品占据了,中国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消费品品牌,但随着整体民族文化觉醒和民族日益自信,就会出来很多民族品牌。而消费更多中国自有品牌的产品并不是消费降级,是真正的消费升级。 李康林还介绍了新零售的出现,他认为现阶段之所以会出现新零售,是因为一场交易或者零售行为中三个最重要的要素——信息流、物流和支付流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这三者构成了新零售最底层的逻辑。但底层逻辑只决定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交易当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环节就是决策。而整个零售行为或者消费行为决策的最小单元也发生变化。所以,新零售最核心的逻辑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形态在发生变化。而新零售最顶层的逻辑实际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这会导致持续不断地有新的品牌推出更符合人们升级后的审美能力的产品。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全昌连:天图在这一轮消费升级零售革命中投了很多现象级的品牌,从你们的观察和洞察来讲,这一轮变革和革命,你们一些新的认知和体会有哪些? 李康林:首先感谢主办方和主持人,我首先分享一个观点,我认为消费降级这事是不存在的。刚才主持人说了,消费升级是认知层面的升级,其实我补充一点,应该是自信的升级。刚才说了买RIMOWA和买小米90分旅行箱是自信的升级,整个民族自信起来之后,就会出来很多民族品牌。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是跟在美国和日本后边,其实很多消费品品牌都已经被所有的舶来品占据了,中国基本上没有属于自己的消费品品牌,但是为什么将来会有,我们坚信一定会有很多消费品品牌出现在中国,甚至很多舶来品都会出现在中国,这是整体民族文化觉醒和自信的过程,这个不多说了。 重点还是讲一下所谓的新零售,因为最近这个词特别火,从去年到今年,最火的两个词,一个是新零售,一个是宝妈。新零售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马爸爸提了一个新零售,后来我就想起来什么是零售。 大家知道任何一个巨大的商业模式或者现象级的商业模式背后,都会有一家以这个商业模式为核心的公司推动。上一代的零售商业模式被拉入到所谓的商学院的教科书里面是靠沃尔玛这家公司,沃尔玛这家公司成立在60年代,为什么60年代会出现沃尔玛呢?是因为在20年代出现了信用卡,30年代出现了冰箱和电视机,50年代出现了汽车。这四个要素决定了一场交易或者一个零售行为的三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信息流、物流和支付流。因此,沃尔玛就诞生了,就是上一代零售的王者。 到现在这个阶段为什么要提到新零售呢?是因为这三个要素都发生了大的变化。比如说信息流碎片化了,光看电视不够了,在中央一套做广告也没有用了,所以大家信息流的接受被碎片化了。物流这件事情其实是整个中国要感谢京东的,因为京东把物流从几日达做到了当日达,这是非常非常伟大的一个推动基础设施的进步。还有支付流,支付流是因为淘宝和微信开发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让我们非常便捷的可以完成一个支付的行为。 这三者其实是构成了新零售最底层的逻辑,就是技术进步。那么这三者够不够呢?其实是不够的。底层逻辑只决定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交易当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环节就是决策。 所以我说新零售的最核心的逻辑实际上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的形态在发生变化。刚刚孙原提到一点,整个社会的决策机制或者交易行为决策机制在发生变化,以前我们都是属于一个单位,以前的零售基本上都是2B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家庭妇女可能就承担了整个家庭所有的消费行为,单位的采购可能决定了整个公司的消费行为。但今天所有的信息流的碎片化,使得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一个决策行为都是由个人去发起,就会使得所有的消费行为的商品本身会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它会更细、更小、更碎。特别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今天的可口可乐市值是百事可乐的很多很多倍,可口可乐的广告是个性化的,而百事可乐现在还在做广告是分享。这个时代的90后或者00后已经不会分享了,比如说坐下来吃饭的时候,在我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看领导要喝什么,我们就拼命的喝,反正得为了公司。现在你跟00后或者90后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你发现坐下来之后他们会有很多种选择,全是追求个性化的。所以这是一个核心逻辑,就是整个零售行为或者消费行为的决策的最小的单元在发生变化。 最顶层的逻辑实际上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在这点上其实小米做不得错,为什么小米这个公司能够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它把很多以前我们都已经很熟悉的功能性的产品,把它的工业设计做了一些改进,让我们觉得原来一只笔可以这么漂亮,虽然这个笔用起来很难用,但是颜值很高。所以小米就打造了一系列这样的产品。但是这个也不完全说是美的,因为有人说是美的红利,其实不是,其实是一个审美或者审美能力的红利,就是小米的产品提供了更多的现代感,看上去这个东西更有科技感。所以会持续不断地有新的品牌推出更符合人们现在已经升级后的审美能力的产品,这应该是新零售的最顶层的逻辑,就是大家都会有对美的追求。谢谢。 全昌连:谢谢康林总从三个维度说的三个逻辑,信息流、支付流、物流的维度,以及对零售决策机制的变化,还有对生活和对美的追求的维度来观察零售这两三年的根本的变革。非常深刻,非常有见地。 下面有请康林总,从投资人的角度谈一谈对零售企业的建议,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如何去转型、如何去迭代? 李康林:我高度认同何总说的服务化,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将来可能不大会存在渠道品牌,可能将来都是服务品牌。但是我觉得何总说得不够透彻,因为我不知道现在三大家电在国美的销售占多少比例,其实我觉得服务不是清洗洗衣机、清洗空调这样的。我理解的服务可能是将来服务足够好的时候我们家里是不需要冰箱、洗衣机和电视机的,传统的三大件是不需要的。理论上现在很小的投影仪就已经可以解决内容了,我们不需要拥有很大的电视机,还要买很大的电视柜去放它,那个电视机其实只是一个屏,我们其实需要的是内容,也就是刚刚提到的Netflix做的内容,所以电视机这个事就不需要了。 冰箱,因为我不是科学家,我觉得大多数人60%的病都是因为冰箱的存在所以才会生病,所以冰箱这个事也是没必要的事,如果配送足够好的话。洗衣机就更扯了。 全昌连:每日优鲜就是到达家里的冰箱。 李康林:对,冰箱你不需要,如果楼下的每日优鲜能送上来的话,你还要买一个冰箱占这么大地方。洗衣机也一样,现在上海街头已经有一些洗衣房了,形态很好,使用没有那么高频,大件的你自己家本来也洗不了,就放外面投币洗挺好的。 未来可能我们会出现很多的服务品牌,大家要求的是解决方案,当然你会发现不是所有的消费行为目的都是要一个解决方案,因为有的时候我就是想吃一个周黑鸭,所以我们会认为说产品品牌会持续存在,所以中国未来所谓的新零售、新消费很大的一块市场的空间,作为投资人来说可能是在新的品牌这儿。有人会说有一些所谓的民族优势或者区域优势,其实我可以举一个反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人喝威士忌,威士忌是发源于苏格兰,但现在卖的最好的威士忌是日本的。非常典型的说明了,只要你的民族自信足够、民族文化自信足够,就完全可以打造一个老品类的新品牌,在你非常强大的国家里。所以我们会认为未来大量的会是产品品牌以及服务品牌,为什么我说渠道没有那么重要?当然每日优鲜就是渠道,京东也是渠道,国美现在也是渠道。 商业模式的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渠道的创新。我们所说的O2O、互联网、电商,不管是每日优鲜还是京东,最后解决的是什么呢?解决的是怎么把这一批可乐送到你的桌上,所有人都是为这个事情服务的。所以最牛的是谁?是可口可乐。所以未来比较好的会是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所以渠道应该是往服务那个方向去走。 孙原:我想补充一点关于渠道和品牌的关系,是很有意思的一个话题。 你会发现其实工业时代和农业时代这两者的关系很有意思,在工业时代的很多东西其实是先有品牌后有渠道,包括京东作为一个渠道商,事实上它的上游是工业商品为主,包括电脑、3C等各种商品,所以其实它是渠道品牌和商品品牌相对比较独立,而且渠道不能作用于商品品牌,因为它是工业化的上游是极度集中的,他们品牌的产生其实比渠道品牌更容易。所以在工业时代是先产生了商品品牌,后面演变出了很多渠道不同类型的所谓渠道品牌。 在农业时代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形态,所以我们做的行业属于农业大范畴,主要以生鲜农产品为主,取决于农业社会整个资源非常分散,整个农场和玩家的占比不足1%,所以很难产生有影响力的品牌。所以渠道品牌比农产品品牌先行一步,这是我的理解。 李康林:每日优鲜这四个字包括每日优鲜做的事其实是一个服务品牌,其实它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渠道品牌,所以我觉得如果发展成为一个服务品牌的时候,这个事就可以了,但是渠道品牌的话就没有那么靠谱。 全昌连:因为时间关系,最后用一点时间请在座的各位嘉宾来讲一下三五年以后我们想象中的或者认为中的零售大概的趋势是什么?或者基本的形态、特征是什么样子?我们做一个对未来趋势的畅想或者预测。请康林者从投资机构角度来给我们谈一谈未来的趋势。 李康林:一个生活条件很差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始天天大鱼大肉,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消费升级,当这个人把自己吃成一个大胖子之后,开始健身,开始降低自己在饮食方面的支出,这才是真正的消费升级。所以未来我们中国人会消费更多中国自有品牌的产品,这不是消费降级,这是真正的消费升级,所以未来三到五年会看到中国有很多品类会出现中国自有品牌,这是民族自信的一种回归。谢谢![详情]
钱啸:未来,中国写字楼租赁市场30%的份额将被联合办公模式蚕食 氪空间合伙人 战略与投资发展副总裁 钱啸 财经网讯 8月26日,氪空间合伙人,战略与投资发展副总裁钱啸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联合办公的商业模式,虽然到目前为止在北京地区的渗透率只有3%-4%,即便在上海也只有5%-6%,但随着企业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我们预估,在未来联合办公的市场份额会占到中国写字楼租赁市场30%,其成长空间巨大。 以下为发言实录: 今天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讨论一个问题,说车库的工位是600块钱,而我们氪空间一个工位就要到4000块钱,是前者的六倍。都是做联合办公行业的,氪空间怎么可能生存下来呢? 首先我要解释一下,什么是“联合办公”?从业务模式上来讲,当我们租下一块相对较大的空间后,会对其重新进行设计,得到一个可以满足大多数企业办公需求的“拎包进入”式的办公解决方案。再从产品的角度看,联合办公模式既可以为一个人的企业提供空间产品,也可以为一千人的企业提供高端定制的产品。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在同一条街上,我们同行的产品只卖到600元到1000元不等,而我们能够卖到3500元呢?这个其实就是一个消费升级的现象。 过去,我们也是从600元、800元、1000元的时代一步步走过来的。其实氪空间是很年轻的公司,从2016年1月份正式开始做联合办公这件事情,到今天差不多两年多的时间。 最初,我们观察到使用联合办公方式的客户群,通常是一些支付能力不高的初创公司,可能只有两三个人,对办公室的需求无非就是会客空间。从使用的时间上看,这类公司也大多是短期租赁,可能只需要使用几个月的时间,稳定性自然也不好。所以,最初我们为其提供的也是开放的空间。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初创公司开始进入成长期,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的时候,他们便开始需要私密的办公室。于是我们在2.0的产品当中我们匹配了50%相对私密的空间作为了办公室。但是,在2.0产品时期,我们提供的联合办公室的所在区域都其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还没有真正的走到城市的核心区,还没有接触到办公核心的领域,所以存在着一些区域配套设施不健全的情况 接下来,进入3.0产品时期,我们开始进入到城市的核心商圈,比如上海的静安寺、北京的国贸,最开始我们也都不敢在最核心的楼宇,而是降级租了一千多平米做为尝试,结果并没有很成功。 等到我们的产品更新到4.0,我们才真正想清楚了如何做自己的产品,当然这两年时间其实通过整个市场的教育,包括我们跟客户的接触以及探讨,我们最终敢于进入甲级甚至超甲级写字楼,然后用我们的空间产品给不同级别的企业提供服务,最终做到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高品质联合办公或者共享办公的运营商。 这里要着重说的一点是,作为空间产品从最开始的设计理念到具体的深化设计,装修、开业、开业之后的招商招满到客户反馈,是很漫长的周期。但是,我们对自己的产品、客户,包括我们对客户的理解、需求做过大量且持续的研究,在这个过程当中迭代了四代产品,基本上每半年要迭代一次。 接下来,我再讲一下消费升级对联合办公模式的意义。 过去大家理解的共享办公是那种类似于孵化器的存在,但现在已经完全不是了。你说消费升级也好,或者降级也罢,所谓的升级可能是从国贸的一个普通写字楼搬到更好的写字楼,因为那里有外资品牌的电梯、五大行的物业管理公司等等高端配套,这是一种办公的升级。但是,现在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他会更愿意去产业的园区、创意的园区,因为那里有更丰富的配套,比如胡总的北京坊,商业非常繁华,不是过去那种密集的办公区域,你说这是升级还是降级呢?伴随着更多年轻创业者的成长,他们对于办公的需求、对于办公的体验的要求已经跟过去不一样了。 另外,我们也观察到现在很多大公司都是在用一种项目制的工作方式去进行工作,一个项目五、六个人,可能就能做一个很小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场景是怎样的呢?我们统计过,这类项目制的工作组大多是做创意工作的,工作者基本上一天当中38%的时间是在自己的工位上伏案专注,20%的时间是在会议室里开会,还有百分之十几的时间是在打电话或者接待客户。所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是碎片化的,过去那种一天8小时的传统工位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这种工作场景了。 不仅是单个员工的工作形态变化了,其所依附的组织形态也变得更破碎、更分散。在崇礼、在北京、在上海、在南昌等等一个组织可以分身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运转,而且运转得很好。 联合办公这个行业真正站稳脚跟是在2017年的年底,虽然到目前为止这种办公模式在北京地区的渗透率只有3%-4%,即便在上海也只有5%-6%,但随着企业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我们预估,在未来联合办公的市场份额会占到中国写字楼租赁市场30%,所以还有很大的成长的空间。也正因如此,我们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做这件事情。因为联合办公的模式切实提升了企业效率,并能节省出更多的成本来回馈企业客户,或是留存更多企业利润。[详情]
何阳青:5G技术将改变零售模式促行业进入新风口期 财经网讯 “未来零售的场景将无处不在, PC、有移动、实体门店等。但未来最主要的零售可能就是在你的家里。”8月26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兼家服务板块总裁何阳青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执委会主席兼家服务板块总裁何阳青 过去两三年以来,零售行业的变化和变革远超过去二十年。何阳青指出,零售业变化核心在于三个方面:一、从商品经营向用户经营转变,应用大数据可以进行用户画像和用户行为分析,使经营用户变成可能;二、从卖商品向卖整体解决方案转变;三、从零售商向服务商转变。在语音系统、物联网系统、5G普及的情况下,零售商不仅是卖商品,必然会向服务商或运营商转变,通过服务来赚取利润。 传统零售商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应对这些挑战?何阳青分析,从零售业维度来讲会有各种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满足消费者的极致需求。随着科技进步,互联网、移动互联、物联网的到来,对用户极致需求有了更多的满足方式和工具。他认为,零售商最终必然变成服务平台。 商业新物种大爆炸时代,以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为商业新生态的繁荣创造了无限可能。作为一名消费和零售行业的“老兵”,何阳青最大的感触是,“未来,云技术、物联网、5G技术普及将进一步改变零售模式,使得零售业进入新的风口期,这一风口期应该是从智慧零售开始。”[详情]
胡望林:消费升级的顶级表象是精神消费 北京广安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胡望林 财经网讯“如何做好个性化、生活方式化的消费?肯定是要注重所有参与者、运营者、从业者以及大众消费者的感受。”8月26日,北京广安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胡望林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胡望林认为,中国经过了三次消费升级,第一个消费升级的点是吃和穿,所以最早消费升级的是纺织品,70、80年代有很多纺织厂。第二个消费升级的内容是老三件、新三件,估计70后、80后、60后感触比较深,是缝纫机、电视机、冰箱。第三个消费升级是房子、车子和电子,住的房子、开的车子和所谓电子产品是消费主体。 现在则是生活方式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即“3.0消费+”,它有其独特的具体内涵和外延。多元、自由、个性、品质和专属是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外延则是“不一样”。绝不走寻常路,有品牌、有IP,具体表象之外还有氛围、有仪式感的服务,以及有获得感的内容。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中国经过了三次消费升级,第一个消费升级的点是吃和穿,所以最早我们消费升级是纺织品,70、80年代有很多纺织厂。第二个消费升级的内容是老三件、新三件,估计70后、80后、60后感触比较深,是缝纫机、电视机、冰箱。第三个消费升级是房子、车子和电子,我们住的房子、开的车子和所谓电子产品是我们消费主体。我想说的“3.0消费+”有哪些属性,消费升级具体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首先是个性化、生活方式化的消费。如何把这个做好?肯定是要在“3.0消费+”中,注重所有参与者、运营者、从业者以及大众消费者的感受。 中国经过高速城市化建设,现在已经达到GDP全球总量第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我认为生活方式的内涵是多元。 我最引以自豪是跟我孩子说,爷爷是个农民,爸爸读书到了北京,结果把家庭带成多元、民主的家庭,我们这个家庭由几个人组成。首先是多元,任何人都有发言权,没有家长制,没有压制,任何人都可以表述思想,所以第一个是多元、自由、个性、品质、专属,这是最重要的个性化、生活方式化消费升级的内涵。 外延是什么?我认为是“不一样”。绝不走寻常路,有品牌、有IP,这是现在常用的词,具体表象之外还有氛围,有仪式感的服务,有获得感的内容。这些是生活方式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应该有的内涵。 前几年有一部电视剧《父母爱情》,讲的是五六十年代的军人和小知识分子结合的爱情故事。感觉这是爱情故事,其实我看这部片子时,觉得它讲的是不一样的两种人的生活方式融合,最后讲的是消费升级最高顶级表象:精神消费,他们从最开始很多矛盾的生活方式到互相融合、互相接纳、互相了解,生活方式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再到生活方式精神上的相互依赖和完全统一,这就是《父母爱情》给我的一个感受。 今天听了很多城市专家和政府专家讲解城市化进程、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大家还是讲投资领域,消费升级有两大类:第一,城市化带来传统的生活方式的消费升级,这是房子、车子,还有一些衍生品的升级,包括旅游、医疗、健康、运动这些主题的消费升级。 到了3.0消费升级,我们讲的故事是一个科技创新型推动我们对未来生活的追求。中美贸易战,有可能讲的是经济摩擦,有可能讲的是经济故事,有可能讲我们制造业、能源业各种方面和美方的碰撞,我感觉美国人也好、欧洲人也好,他们看到中国强大以后,他们和我们真正的摩擦是生活方式的摩擦。以前我们可能是物质文明很强大,一旦把物质文明推到一个量级,量很大了,现在到了一个质的变化,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转变,精神文明的表现是人的创新性能力。中美贸易战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和他们争夺未来生活方式主导权,中国现在有很多新的生活方式,我们有全球排名最前列的独角兽科技企业,有抖音、共享经济、互联网金融、网红经济,我们创造了很多以前前所未有的生活方式,有别于大家看到的传统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感觉中国内心很强大,其实我们很内敛。美方觉得你们很强大,创造了很多我们没有创造的生活方式。这也许是在中美贸易战中生活方式的一个较量。 生活方式的升级和城市发展是互为作用的,现在我们是人口和地产推动的城市化,下一步可能要更多追求消费升级的城市化,人们在城市中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个获得感是两个部分:第一,如何做到可持续,现在大家说地产泡沫很多,怎么把这种表象的物质建设和消费生活方式融合;第二,生活方式本身的两大属性,一是服务,二是生活方式的内容。 作为北京坊的一员,我也愿意把北京坊的新生活方式和富龙以及和崇礼进行分享。 北京坊围绕的是什么故事呢?讲的是国际交往、文化交流的故事。我们是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前门大栅栏,给北京人和到北京的人什么感觉呢?是一个旅游目的地,整体还有点脱离整个大北京的level。 东城区做了一个项目,就是历史街区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我们探索的是什么项目呢?我们探索的是历史街区和新的生活方式体验的结合,这也许在前门地区是互为相融的。我们把国际交往、文化交流和新经济、新生活方式融合,这几大特色。最简单的五个维度: 第一,怎么找到一个有创新跨界的投资人团队,这是要做新生活方式的第一个最重要的维度。 第二,要有IP和品牌的内容,不管你是什么生活方式,自己要奔着IP化、品牌化,还要有消费者消费的实际内容。 第三,更重要的是给消费者现在的消费升级要有仪式感、获得感、有氛围,所以我们把氛围营造也作为北京坊的灵魂来看待。 第四,这种新商业模式实际上是要有很强的运营团队,本身要有文化、有历史、有设计,还要有自己的生活,比如你自己会炒菜、自己会做菜、自己会把西红柿炒蛋怎么炒、蛋炒饭怎么炒、做一条鱼怎么做,需要一个运营的团队。 第五,这种历史街区要成功,还是要算账,就是怎么把投资者的诉求,就是房东的诉求和商业运营者的诉求达到完美的统一。说得难听一点是一个博弈的过程,说得好听就是怎么去挖掘出新消费升级中新生活方式最重要的价值高地,就是精神消费,每个人都能为了精神消费去花更多的钱。这是新生活方式,所以北京坊可能现在大家认可,立起来了,下一步怎么把北京坊强起来,可能还要命脉,就是把个性化的精神消费让他在北京坊能有获得感。[详情]
彭昀:中国奢侈品行业基本实现消费升级,80后90后珠宝需求不断增长 法国宝诗龙中国区总经理彭昀 财经网讯 “奢侈品本身在市场上的存在,以及这两年中国市场奢侈品的蓬勃发展,已经说明了消费升级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基本实现了消费升级。”8月26日,法国宝诗龙中国区总经理彭昀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彭昀表示,奢侈品行业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诉求,今年以来,奢侈品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年轻化。过去8个月的营运中发现,进零售店消费的客人中94%是在40岁以下, 80后甚至90后对珠宝佩戴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增长。“我们行业常常说现在是珠宝行业的一个春天。” 以下为发言实录: 我先从奢侈品行业特征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奢侈品本身在市场上的存在,以及这两年中国市场奢侈品的蓬勃发展,已经说明了消费升级的意义,可以说中国基本实现了消费升级。我所处的行业、所销售的商品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常常说我们销售的不是商品,而是梦想。可以说,奢侈品行业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诉求,这是这一行业的特质。在营运时,我们有很多指标是在考量前线营运者消费升级的执行力。比如说在零售中,除了销售业绩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一个是向上销售,一个是连带销售。销售人员在做销售时,除了要考虑顾客本身想要购买的基础款作品外,还要给他提供两到三件价位更高的作品,这就是向上销售。而另外连带销售的意思是,当客人进来想买戒指时,除了戒指本身,我们还可以有项链、耳环等搭配的作品提供给客人。这种现象在奢侈品营运里已经存在了很多年,整个行业都有这样的要求。 杨总刚刚提出的不同人群的细分,精准为这些人群服务方面,奢侈品还是做了很大功夫的。今年以来,奢侈品行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年轻化。针对年轻和成熟两种不同的奢侈品消费者而言,我们有不同的市场策略和产品来应对。 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我们会用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沟通语言,外加新媒体的方式,从产品层面与他们做一些互动和交流。比如针对当下的“延禧宫略”现象,原来一个人耳朵上一个耳洞,戴一个耳环,现在我们会让年轻人大胆起来,戴三个耳环,这是与年轻人沟通的一种方式。 对于成熟的消费者,我们会运用更多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这种一对一服务已经可以十分精细化,要求每一个VIP销售人员除了要记住客人生日、结婚纪念日外,还要记住客人孩子们的生日、孩子们入学、毕业典礼等值得纪念的时刻。上个月,我们为一位客人包了一座欧洲小岛过生日,也有一些每年消费达到一定数字的客人,喜欢参加全世界的各种电影节,我们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开拓这样的平台、为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比如在嘎纳电影节开放红毯的机会,在这个方面,我们的产品和客人的体验是比较有竞争力的。 在营运方面,之前都是经销商在做,但是2018年1月以来,我们品牌方开始介入做直接的营运。在过去8个月我们的营运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进零售店消费的客人中,有94%的客人是年纪在40岁以下的,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鼓舞。大家可能觉得珠宝都是爸爸妈妈这种年纪比较长的、以投资为目在进行购买,但现在年轻人,80后甚至90后对珠宝佩戴的需求也在不停的增长,我们行业常常说现在是珠宝行业的一个春天。 在产品的研发上面,我们也做了非常大的进步,11月份我们会有很多针对年轻人设计的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专门针对年轻人而研发。在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方面,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本一年两次的新品发布,现在起码有四到六次,根据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我们会把这个时间段和产品错开、错层。总而言之,不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营销手段上的革新,我们都在不断往前推进。[详情]
徐聪:内容植入是任何空间必不可少的武器 快捷方式是制造IP 时尚之道董事总经理徐聪 财经网讯 “内容植入是任何一个空间所必不可少的武器,而其中快捷方式是用IP,通过大事件打造,迅速制造话题和传播点。”8月26日,时尚之道董事总经理徐聪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徐聪认为,90后像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可以很快速的进入到一些领域,尝试一些产品,他们非常享受这种状态,但同时忠诚度也会降低。这种状态就逼着所有品牌,不管是产品、空间还是项目,都要用90后想要的方式来传达。 其次要“人格化”。她举例,熊本熊五年来为熊本县带来20%的人流增长,两年创造76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一个场所人为创造出IP,然后进行人格化传播。 以下是发言实录 徐聪:谢谢中旭。刚刚听彭总讲我特别有感受,其实我在时尚行业有15年经历,非常有共鸣,也是看着消费者们的变化。其实时尚一直以来都是在引导消费,所以我们看任何事情很愿意站在前瞻的视角。 今天的话题是消费升级,我特别想探讨为什么中国来到了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可以把眼光放得更远一点。看看旁观其他的国家,比如日本,日本是一个特别特别值得学习的国度。现在中国的状态在跟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如出一辙,当然日本当年是被美国培养出来的生产力,然后回到本国进行释放。中国现在也到了这个阶段,极大过剩的生产力,被世界各个国家培养出来之后,又赶上一个高的人口红利阶段,虽然现在生育重新放开,但是现在人口红利还是在的。所以这两者的结合,就直接催生了消费升级的产生。 我们今天中午也在探讨消费升级,像刚才讲到宝诗龙,以前可能35岁的人是买不了宝诗龙的珠宝,现在买得了,这是一种升级。还有一种是关于消费降级,比如我们以前买日默瓦的箱子,而现在花100块买小米的箱子,几乎差不太多的质量,但几乎是1/5的价格买更合适的产品,这其实是消费升级,但同时又是消费降级。 作为时尚领域的从业者,我更关心的是现在从业者的一些变化,比如90后的人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族群,我们也看了一些报告,他们的特点特别像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感觉,很短暂的很快速的可以进入到一些领域,尝试一些产品,他非常享受那种很爽的状态,但他的忠诚度同时也会降低。这种状态就逼着所有的品牌,不管是产品还是空间还是项目,都是要非常投其所好的用90后他们想要的方式来传达。比如说社群,小圈层,游牧民族是一个帐篷一个帐篷的,一个帐篷就代表一个圈层,你一定要社群化、圈层化,给他贴标签。第二一定要让他爽、让他开心。第三是一定要人格化,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感觉,不像以前我们做marketing把它包装成中产必备的产品等等的。现在90后是不喜欢这种说法的。所以在品牌上面,我特别建议在消费升级的阶段用人格化来讲。 另外,连故宫这样一个特别厚重的文化底蕴的IP,都是可以用非常非常戏谑的方式,让年轻人很喜欢的方式来传达。 我想起一个IP的案例,日本熊本县,因为他们画了一个熊本熊,很多人觉得很可爱,其实那是熊本县为了推广自己县的旅游,人造的一个IP。但就是这个熊本熊五年来为整个熊本县带来了20%的人流的增长,两年就创造了76亿人民币的销售额,是一个很成功的案例。就是一个场所,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还可以人为的创造出一个IP来,人格化的传播,所以我觉得它是做得非常成功的一个IP。 另外一些关于IP的植入,刚好我们这次是在富龙小镇,我们了解有各种音乐节、有滑雪的内容在里面,我现在觉得内容的植入是任何一个空间所必不可少的一个武器,而其中有一条路就是特别快捷的快速路,就是用IP,通过一些大的事件的打造,迅速让它有话题,有传播点。比如说举个例子是日本的大地艺术祭,现在好像还在日本那边,是三年一届,上一届我就专门带了孩子去体验,那个体验超级好。日本的大地艺术祭是18年前,每三年做一次,把一个濒临衰败的小乡村完全带动成了一个新的旅游热点。在三年前我去的那一届,它已经是75万人次的人潮了,而以前那个小乡村,那个大米新泻县都是卖不出去的,后来是翻了三倍的价格。所以可见一个好的艺术IP和一个事件性,能够给一个空间、给一个旅游的场所带来的人群。 还有艺术跨界的IP,比如古根海姆的博物馆,是在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城市,也是一个濒临废弃的工业港口城市,因为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进驻,而且它的内容、学术、建筑都打造得非常好。这个博物馆已经稳定的给这个濒临荒废的工业港口城市带来每年100万人次的人流,也是相当成功的案例。这100万人次代表什么呢?纽约的古根海姆博物馆每年也只不过就是这样的人流,而在西班牙北部的毕尔巴鄂也居然达到这样的观展人流,是非常了得的。 所以我们如何能够用一些事件、引入一些IP,不管是文化的IP还是博物馆的IP,来打造一个场所或者是旅游地的一些案例。 还有一些数据是关于悉尼的灯光节,我记得他们从2009年开始,专门去为了提升冬季的旅游,像刚才我们凯撒的张总提到,他们有很多反季节推动的,悉尼就做了一个反季节的推动,在冬季推出灯光节。推出灯光节的第三年就已经实现了50万人次到灯光节来看,激光秀、灯光秀,第六年的时候达到了170万人次,而第八年达到了230万人次。就看到一个非常神奇的效果,就是事件、好的IP、好的内容,实现的传播,能够给这些品牌和项目带来的焕发的生机。 [详情]
冯哲:打造旅游IP需要长时间沉淀和足够耐心 财经网讯“打造一个IP其实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到2022年崇礼举办冬奥会的时候,冬奥会也迎来了百年历史。IP带动人流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耐心。”8月26日,北京远征探索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冯哲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北京远征探索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是做赛事和景区的二级运营商,公司创始人兼CEO冯哲认为,在崇礼谈多季IP带人流这件事情时,霞慕尼的发展过程特别有借鉴意义。他认为打造一个IP其实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到2022年崇礼举办冬奥会的时候,冬奥会也迎来了百年历史,第一届冬奥会举办地就在霞慕尼。冯哲介绍,近期霞慕尼正在举办全世界人数最多的越野跑比赛,整个参赛人数接近1万人,仅今年中国到霞慕尼参加这个比赛的人就将近六七百,而且每年都在翻倍增长。这个IP孵化了一百年,霞慕尼UTMB的比赛孵化了十几年。 冯哲认为IP带动人流这件事,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耐心,这是很重要的,要不断培养对应的行业人才。 在国内,有一个很好的案例就是喀纳斯,喀纳斯是中国版图鸡尾巴上非常好的旅游目的地,多数人还是去观光,最好的时间段是8、9月份。 冯哲和他的团队现在帮它把5、6月份的旅游热度做起来。他们推动的赛事可以在6月份带动喀纳斯旅游人流1万人次。 据冯哲介绍,此项赛事一开始的目标是带出比赛人流,三五年之后因为线路出名,来的人更多了,变成日常运营。冯哲认为实现这些需要时间,需要很长耐心,需要景区、地产商给运营方足够时间来做这个事情。 针对滑雪胜地崇礼,冯哲希望雪场和政府能给运营方更多优惠政策,“大型的活动、赛事在安全、安保、医疗等方面都需要政府来协调,也需要目的地的资源来配合。商业化的时间在运营上来讲是比较长的,如果能给三到五年预亏的安排,我们可以有长的时间来做长远的打算,我们希望有这样的配套。”[详情]
欧文:城市居民旅游需求正成倍增长,打造“C位”项目一定要“软硬兼施” 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 欧文 财经网讯 “怎样的旅游项目才配得上‘C位’?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一、便捷的交通。二、支撑的内容要足够丰富。三、有完善的配套和服务。四、项目要具备能够积累或获取流量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好的C位项目必不可缺的。”8月26日,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欧文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欧文谈到,从日常以及行业中不同的触点来观察,最深刻的变化是旅游的无边界化,即传统旅游业正在向大旅游业或泛旅游业延伸、延展,正因为这种无边界化,我们能够参与、能够做的事情比以前多了许多。 其次,城市居民对旅游的频次以及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正在成倍增长,依托于此而收集建立起来的数据,对于文旅产业、项目来说是很大的利好。 除此之外,政府对整个文旅的大力支持、众多实体企业积极参与文旅项目投资的热情、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很大的利好。 这几个维度共同造就了现在整个文旅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 对于崇礼未来的发展,欧文给出的建议是:“软硬兼施”。软就是继续做好服务和内容,硬就是继续完善基础配套。只有软硬兼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才能做到完美。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好,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财讯传媒的欧文。我主要负责两个媒体平台:一个是与英国版权方合作的城市消费类媒体《Time Out》,另一个是《新旅行》,主要聚焦旅游消费。我做这两个媒体平台时,从日常以及行业中不同的触点来观察,我发现最深刻的变化是旅游的无边界化,即传统旅游业正在向大旅游业或泛旅游业延伸、延展,因为有了无边界化,所以我们可以参与、可以做的事情比以前要多了许多。从这个大概念上来讲,对整个旅游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利好。 同时,从日常的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城市居民对旅游的频次以及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正在成倍提高,依托于此而收集建立起来的数据,对于文旅产业、项目来说是很大的利好。除此之外,在做的过程中,政府对整个文旅的大力支持、众多实体企业积极参与文旅项目投资的热情、市场的需求,这些都是很大的利好。所以我觉得,这几个维度共同造就了现在整个文旅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 对于“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或当我们进入到某一个具体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板块时,怎样的项目或怎样的一种存在才配得上“C位”这个字,元素是哪些?”时,欧文表示: C位至少要具备四个条件:一、便捷的交通。二、支撑的内容要足够丰富。三、有完善的配套和服务。四、项目要具备能够积累或获取流量的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好的C位项目必不可缺的,缺了哪一点都不可持续,或都站不出来。 我总结一个词“软硬兼施”。软就是继续做好服务和内容,硬就是继续完善基础配套。对于大的配套,国家已经给了,47分钟从北京坐高铁到崇礼,延崇高速从鸟巢到冬奥村太子镇160公里。而对于小的配套来说,各种小的环节都还要持续抓好,只有软硬兼施,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个事才能做完美。[详情]
张蕤:文旅项目需要有自己的IP,但持续发展要靠运营 凯撒旅游副总裁张蕤 财经网讯 “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度假区,‘C位’项目最重要的是在客人来之前有自己的IP,就是有吸引客人来的题材。在客人体验完之后应该有强口碑,口碑是对后续客人的传播。这两个点如果足够好,景区、景点会就能持续发展。”8月26日,凯撒旅游副总裁张蕤在以“冬奥都市圈与新消费升级”为主题的2018’崇礼(夏季)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上如此表示。 她认为,一个城市、一个景点有自己的IP主题,赛事和活动是它的一个名片、一个品牌,但它持续的收入和发展是靠品牌之后的运营。对于文旅项目的运营和未来的推动需要更多耐心,需要更多时间,需要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沉淀下去。 比如,张蕤认为,崇礼可能在最好的雪季房子很难订,如果有一些夏季体验类项目,甚至能够跟城市观光做组合,是旅行社乐见的目的地。所以内容的创作在淡季时变得更为重要,可以带动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全季成长或全季对于客源的吸引。 谈到对崇礼冬季旅游目的地未来几年发展的建议时,她表示,崇礼成为一个旅游胜地的道路已经开始了,“崇礼能举办好一届奥运会的硬件投入完全没有问题。”但在软件上,希望企业、政府关注服务的投入,即员工的培训、服务流程的设置,包括员工素质的提高。 以下为发言实录: 主持人胡晓莺:我们今天所在的是富龙四季小镇,当我们进入一个旅游目的地或旅游度假区时,经常找中心在哪里。请问一下在座四位嘉宾,在整个行业发展过程或当我们进入到某一个具体旅游目的地或旅游板块时,你们认为怎样的项目或怎样的一种存在才配得上“C位”这个字,元素是哪些? 张蕤:从我们做客户运营的企业角度,C位最重要的点在客人来之前应该有自己的IP,就是有吸引客人来的题材。在客人体验完之后应该有强口碑,他之前带着一个期待来,回去之后,他的口碑是对后续客人的传播,这个点要有很多流量,流量是来自于之前客人回去以后的传播。这两个点如果足够好,会是能够持续发展的景区、景点,这是很重要的条件。 胡晓莺:请张总谈一下,您认为今天所谓内容的投入到底能够为一个文旅项目或一个文旅目的地带来怎样流量的变化? 张蕤:凯撒是一个综合旅游运营商,我们的定位是多主题、多目的地,20多年的经营,我们一直在做中国游客的出境旅游服务,从欧洲刚刚开放,我们一年只接待几千人,到现在一年要做几十万人去同一个目的地,这20多年,现在所有产品要涉及150个开放目的地,同一个目的地有几十种玩法,我们最近推了一个主题,欧洲100多个玩法。我们看到一个大众旅游消费市场的消费升级的状态,我们这样的企业最接近客人,我们每年要回答2000万次以上的客户咨询,要亲自为100多万游客服务,带他们去不同的国家。我们在推很多目的地,今天提到的这些小镇,惠斯勒、霞慕尼、皇后镇其实都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旅游里都有这些。小镇有一个明显的主题是冬季,我们的运营反而是要跟它反季节。崇礼也有这样的特点,可能在它最好的雪季房子很难订,我们去的这些目的地,霞慕尼也是,包括瑞士滑雪胜地,在冬季滑雪的雪季用不到旅行社,我们反而很看重它的夏季,如果这个地方有一些夏季体验类项目,甚至能够跟城市观光做组合,是旅行社乐见的目的地。从小镇发展来说,我们这样的企业能够提供给小镇一个借鉴,是它要把反季节在热点以外的时间段内容做起来,就是很多机构可以填充它的淡季,能够使淡旺季没有那么明显,可以是全域、季的一种特色。 我们现在也跟很多目的地结合做一些咨询工作,帮他们把海外目的地反季节项目的玩法引进,通过我们的客户也提供一些数据支持,能够帮助他们做一些轻资产投资,对环境影响最小、固定资产投资最小的步道、营地建设。如布朗尼跟多个国家联动,整个步道是全欧洲共同投资,并不是一家企业、一个国家在建设,把整个山头统一开发的模式其实是非常利于长远发展的。 胡晓莺:换句话说,今天所谓带动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全季成长或全季对于客源的吸引,反倒内容的创作在淡季时变得更为重要? 张蕤:对,一个城市、一个景点有自己的IP主题,其实赛事和活动是它的一个名片、一个品牌,但其实它持续的收入和发展是靠品牌之后的运营。 胡晓莺:感觉是内心的呐喊和呼唤。大家刚刚讲的这一系列问题都折射出一个点,我们对于很多文旅项目的运营和未来的推动需要更多耐心,需要更多时间,需要对这个行业能够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沉淀下去。2012年我也来过崇礼,当时觉得没有想过自己都是年之后还会重新再来,但是今天再反过来看过去几年发展,崇礼确实经历了非常大的变化。作为运营方,作为前沿指导单位,作为媒体,请场上四位嘉宾对于崇礼冬季旅游目的地未来几年发展做一下你们的展望和建议。 张蕤:崇礼成为一个旅游胜地的道路已经开始了,今年年初我去了韩国平昌冬奥,因为凯撒在做冬夏奥票务和赛事服务,我带了很的要参与北京2022建设企业的老总去看韩国冬奥,对比之下,我看到咱们的硬件要比韩国强很多,崇礼能举办好一届奥运会的硬件投入完全没有问题。从运营角度来说,希望企业、政府关注服务的投入,即员工的培训、服务流程的设置,包括员工素质的提高,这是跟国际接轨还是有差距的。就是我们硬件特别好,但是软件可能还有差距,从对客服务角度来说,是我们对目的地的一个希望,把客人交到各位手上,也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的口碑。[详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