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欧洲的QE政策陷窘境

2016年12月19日10:06    作者:余华莘  (0)+1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余华莘

  金融市场可以对欧洲央行未来继续进行量化宽松政策抱有期望,特别是在未来几年内,由于通胀回升缓慢、政治事件频发,量化宽松的步伐应该不会停下。

陷入窘境的日本和欧洲的QE政策

  12月16日,美联储FOMC会议决定加息25bp,同时上调了GDP预期,并显示明年将加息三次。靴子刚落地,中国资本市场就感到美元加息的威力-- 1)国债期货开盘后,惊现上市以来的首次跌停;2)人民币中间价下调261点,创逾八年来最低。当然,美联储加息只是触发中国内地债市暴跌的导火索之一。

  根据财新报道,内地债市接连有华龙、五矿证券发布债券技术性违约声明,而且背后可能牵涉多家金融机构。另外,市场传言称,某公募基金被大量赎回。报道还称,国海证券一债券团队负责人失联,交易所用印章为私刻。

  由于各种负面消息扑面而来,股债汇三杀,人民银行于当日投放1800亿元资金(其中包括:逆回购7天1050亿元、14天350亿元和28天400亿元),以防止事态恶化,触发金融市场动荡。

  实际上,美联储早已在2015年正式开启了加息进程。按照桥水基金(Bridgewater)的研究结果,从历史上看,和当前阶段最为相似是1935-1945年。在这个阶段之前,美国于1929-1932年经历了股市以及经济崩溃,紧接着的QE推动股市及经济活动反弹。随后在1935年,货币政策也陷入“pulling the string”窘境,即货币政策对抑制通胀有效,但是却无法有效对抗通缩。

  笔者认为,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对称窘境”在日本和欧元区体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由于经济仍旧难见起色,日本和欧洲都还在货币宽松的道路上蹒跚前行。而经过八年的量化宽松和零利率,全球金融市场对中央银行的依赖度几乎不可自拔。中央银行已经成为“唯一的诉求(only game in town)”,因此一旦宽松预期没有变成现实,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也就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考虑到货币政策宽松空间的日渐逼仄,及日本和欧园区在市场融资结构和家庭资产结构方面的约束,笔者认为,寻求财政政策的突破和路径清晰的改革可能更为合适。或许在不远的将来,“直升机撒钱”这种结合了财政与货币的双宽松工具,会被欧元区正式采用。

  但凡事皆有代价。前英国央行行长Mervyn King曾一针见血的指出:“直升机撒钱”不过是政府进一步发债(赤字财政),央行进一步购债(量化宽松)的组合而已。” 换句话说,即使欧洲央行真得采纳“直升机撒钱”这个一度被视为禁忌的工具,那也不过是量化变松的延续和升级罢了。

  在操作层面,影响欧洲央行继续扩大量化宽松规模的因素有 -- 1)对单一品种债券持有比例上限;2)对单一发行者债券的总持有比例上限;以及 3)必须根据各国对欧洲央行的出资比例来购买每个国家的债券。

  按照原先计划,欧洲央行再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会达到购买上限。眼下,欧洲央行已经延长了资产购买的时间,并调整了资产购买的结构。欧洲央行12月8日宣布延长QE计划至2017年12月,其中800亿欧元/月的购债规模将维持至2017年3月,但从明年4月起购债规模将降至600亿欧元/月。

  笔者认为,金融市场可以对欧洲央行未来继续进行量化宽松政策抱有期望,特别是在未来几年内,由于通胀回升缓慢、政治事件频发,量化宽松的步伐应该不会停下。

  不过,从主要央行的层面来看,笔者认为,弱点(weak point)在日本。这是因为,日本债券市场深度不及欧美,且日本央行持有债券数量已经很高高。过去10年,为了刺激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日本央行每年都购买相当于7500多亿美元的国债。如果不调整购债范围,日本央行很可能在2017年到2018年面临购买极限。

  实际上、日本央行在2016年9月就已经转变了量化宽松的目标,也就是从“量”转到“价”。笔者认为,在新QE政策下,日本央行可能不用担心量化宽松空间不足的问题,但是在日本央行承诺“超调”通胀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收紧的可能性极小,因此量化宽松空间依然是日本央行需要面对的问题。

  量化宽松能否进一步推进不仅取决于规则上的调整,更在于宽松是否的确有效。日本和欧洲所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看起来对经济拉动力偏弱,很明显不如次贷危机后反应最快的美国。

  欧洲的QE效果同美联储相比差异很大的原因在于,欧洲央行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面临更多复杂的问题和不确定性。比如,美联储通过购买本国国债实行QE,但欧洲并不存在与美国国债相匹配的资产。欧元区成员国政府主权债务的评级质量大不相同,导致欧洲央行承担着成员国主权违约的风险。

  再者,欧洲央行QE解决不了意大利等国家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的问题。欧元区的问题根本并不是量宽政策效果的问题,而是欧洲经济结构问题和商业环境逐渐变差的问题,欧洲的货币政策还需要配合结构性和系统性改革。

  (本文作者介绍:余华莘先生,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现为基金投资经理。)

责任编辑:钟艳蓉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量化宽松 通货膨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绩效主义让中国企业陷入困境 华人温哥华拆房为何引发抗议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预售制是房地产去库存拦路虎 中投为啥从加拿大撤走千亿投资? 统一金融监管体系不会一蹴而就 新三板动真格了:国资投券商被祭旗 刘士余磨刀霍霍向豺狼 2016年换美元小心踏错节奏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 陪同胡耀邦考察江西和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