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乌龙”“补丁”何以如此密集?

2014年05月21日 11:05  作者:郝旭光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郝旭光[微博]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摆“乌龙”、打“补丁”,易滋生欺诈和操纵行为,这会严重干扰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再不能等闲视之,理该采取有效措施。对披露不准确乃至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须重罚,严重的甚至要追究企业管理者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还需建立针对投资者的补偿机制。

年报“乌龙”“补丁”何以如此密集?年报“乌龙”“补丁”何以如此密集?

  1. 摆“乌龙”、打“补丁”的情况及危害

  上市公司年报过程中的摆“乌龙”、打“补丁” 现象,主要指信息披露内容上不充分、不准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

  截至2014年4月16日,已有超过50家公司年报披露过程中摆“乌龙”,打出了年报“补丁”。其中仅4月16日发布“2013年年度报告更正公告”的某食品公司,一次性就更正了11个数据。而且年报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却乱说。

  今年不少上市公司业绩预告频繁改变,有些竟然由“盈”改成“亏”,导致股价剧烈波动,对证券市场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据《人民日报》4月28日披露,创业板的宝德股份,甚至先后提供了4个版本的业绩,在2013年10月发布的三季报中,该公司预计全年业绩将亏损800万至300万元。今年1月28日,该公司发布首次修正公告,称2013年将盈利100万至600万元。一个月后公司发布的业绩快报出现了大逆转,2013年全年业绩又变为亏损1300万元。在该公司今年发布最终年报时,亏损数字又变了1105万元。 

  在年报披露过程中,既有频繁变更业绩的,也有业绩巨幅波动、变化的情况。

  2014年1月29日,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预计2013年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左右,同比猛增25倍,原因是公司剥离了亏损企业。然而,2014年3月28日,该公司又发布业绩修正公告, 2013年盈利猛增跌为亏损1.66亿元。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还在向好的情况下,该公司的盈利竟然有如此剧烈的变化,从盈利到亏损,巨幅波动的幅度达到了两亿多,是前面错了还是后面错了?这个剧烈的变化不仅投资者非常不满,连公司董事也难以理解和接受。公司的一位董事就在董事会上对有关《2013年年度报告》等议案投了弃权票。 

  类似这样由盈转亏的业绩预告,使得投资者的预期产生巨大落差,从而引发股价剧烈波动。如山东墨龙,原来预计2013年的净利润在2685万至9398万元之间。2014年1月30日,M公司发布了修正公告,称净利润亏损了1.2亿—1.8亿元。从盈利数千万到亏损一个多亿,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种做法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太大了。这样的公司还有什么诚信可言?当日公司股票就收在了跌停板。无独有偶,同一天,路翔股份也发布了由盈转亏的修正公告,股价同样出现大幅度下跌。

  此外,有一些上市公司原本预计净利润实现增长,但不久就修正为净利润下滑;还有一些公司原本预告亏损,此后又修正为亏损额进一步扩大。这些公司业绩的频频“变脸”,如何能让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有信心? 

  有向下修正的,也有向上修正的,最明显的可能是博深工具。原先公司在2013年三季报中预计年度业绩会同比下降30%至80%。修正后则同比增长高达100%至150%。超预期的业绩当然不是坏事,可对于那些受原本业绩较差预告影响而卖出股票的一般投资者来说,就有被误导之嫌,而且也明显违背了“三公”原则。

  “证监会[微博]的分析显示,除了一些简单错误,年报披露出现的问题五花八门:有财务报表项目分类不当,将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分类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或认定为现金等价物;一些公司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具有重大影响的判断不当,适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可能不恰当;一些公司未按规定充分披露报表项目大幅波动的原因,或者未按规定披露报表项目的明细信息等等。

  不少公司在年报披露中存在简单错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年报信息的严肃性。如年报目录或附注索引序号有误,报表与附注或是附注信息前后矛盾。这些简单错误的存在体现出部分公司对年报披露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也可能误导报表使用者。”

  例如,华策影视年报原定于2014年4月22日发布,然而,公司当天却未能如期披露年报,并由此停牌一天。公司方面对该情况的解释竟然是,因为电脑系统问题,公司错过了上传的时间。上市公司电脑是这种水平,这也太不严肃了吧?这让投资者如何相信你有正常经营的能力?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出现如此低级的错误,究竟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疏忽,不好妄加猜测,但工作责任心差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个别公司将公告日期写错、公告中金额的单位写错、联系电话号码写错等。例如“兴民钢圈乌龙公告”,2013年9月17日晚,年收入10亿的兴民钢圈披露了一项采购合同的公告,公告称公司签订了总金额为516079.20万美元的采购合同,兴民钢圈2012年全年的净利润也才0.63亿元人民币,这份合同涉及的采购金额相当于公司2012年净利润的510倍,这样的订单够公司“吃” 十几年。多大的利好啊!18日开盘该股股价直封停价13.16元,短短两分钟,1000手以上超大卖单便蜂拥而出,不久,兴民钢圈的股价便钉在在10.76元的跌停板上。8.52亿元的成交量创了该股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5亿多的市值蒸发。然而次日午后,公司公告称,上述采购合同的订单金额不是“516079.20万美元”,而是“516079.20美元”(约合300多万元)。公告里多写了一个“万”字,公司在当日公告披露后发现了上述差错,却未及时向深交所[微博]报告并披露更正公告,导致次日该公司股票交易出现异常、从涨停到跌停,盘中临时停牌,对市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上面说的是信息披露不准确的情况。证券市场以往还存在着不完整信息披露的情况,对公司不利因素的故意隐瞒。每年年报披露后总有很多上市公司对年度报告内容进行补充、“打补丁”。例如科伦药业曾在2011年年报、2012年年报中披露该公司对外担保的相关诉讼情况,未在2012年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调减无形资产、调增研发支出事项,未在2012年年报和2013年半年报中披露募投项目延期原因事项,对市场造成极坏的影响。

  业绩预告不断变更,年报经常摆“乌龙”、打“补丁”,会向市场发出错误消息,也引起股价非正常波动,这将侵害投资者利益。但投资者也应注意,业绩预告改来改去,往往表明公司经营管理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投资者对这样的公司需要保持一份谨慎和警惕。所以,经常摆“乌龙”、打“补丁”,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正面市场形象。

  更重要的是,披露过程中的“乌龙”、“补丁”等信息发送错误不仅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也容易滋生欺诈和操纵行为,这会严重干扰证券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

  2.披露过程中摆“乌龙”、打“补丁”的原因分析

  考察上市公司出现年报补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公司内部的客观原因。

  包括报告时间比较仓促,从审计报告完成到年报提交证监会的时间比较短,仓促中一些细节数据就没有仔细审核、修改;管理层和具体的报告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和责任心不强,导致报出的报告质量不高;有些上市公司对报告披露工作不重视。

  (2)公司内部的主观原因。

  哪些公司会打“补丁”?主营业务比较稳定健康的上市公司,业绩预告相对会比较准确。但那些依靠政府补贴、资产处置等非经常性收益的公司,或者存在一次性大额计提的公司,面临比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容易出现需要修正的情况。

  (3)中介机构的责任。

  年报打“补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介机构的责任心,人们一般都认为中介机构负责任而上巿公司不负责任,其实不负责任的中介机构也不少。为什么出那么多补丁、更正?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介机构把关不严或者为了自己的业务利益与上市公司合谋作假。中介机构为什么不认真负责审计?为什么不认真把关? 这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4)监管不力的原因。

  包括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不明晰;监管部门惩戒力度不够,让一些公司钻了空子。

  3.加强监管,杜绝“乌龙”和“补丁”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过程中 摆“乌龙”、 打“补丁”的问题,对市场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1)明确信息披露监管的重要性。

  与其他商品市场相比,证券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加明显。证券交易是一种条件不对等的交易,大部分中小投资者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使证券市场中存在欺诈和操纵行为,使证券的市场价格背离其内在价值。证券产品的虚拟性、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必然是市场最有价值的资源。因此,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法律标准,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年报,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环节,年报必须严格按照信息披露监管的要求。

  (2)加大惩戒力度。

  解决摆“乌龙”、打“补丁”问题的关键,除了加强内部控制,还要加强外部监管中的惩罚。以往对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乃至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的处理总是不了了之,或很轻的罚款。很难有威慑作用。现在,应该明确,对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乃至虚假信息的上市公司应该重罚,严重的甚至对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对当初的保荐者同样处罚,对于年报乱说的公司、中介机构应该予以经济上的惩罚,应该对中介机构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应该给予警告甚至市场禁入的处罚。

  加大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错误披露的惩罚力度还应该强调,上市公司年报差错一经发现,除了依据企业既定的信息披露责任追究相关责任外,对恶意出现错误或造成重大影响的上市公司,应采取如发出监管提示函、公开谴责、刑事问责等必要的惩罚措施。

  外部监管应该主要完善法律制度监管,加强事先监管的条款,要必须有极强的针对性,例如现在有什么问题就需要加什么条款。内部控制相对而言非常困难,因为监管过多会涉及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这个尺寸有些难把控。但是应该强调其公司任何公告的权威性,出现问题应该对责任人进行“终身负责制”的机制,对应可以对公司采取类似信用评级这样标准,挂钩公司形象以及对应资本市场经营行为。

  (3)建立针对投资者的补偿机制。

  因为数据不准,尤其是一些缺乏根据的、有意误导投资者的恶意数据,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极大损失。这就要求建立投资者补偿机制以更好的保护投资者权益,引导、约束公司提高年报质量。投资者的补偿机制,包括事后的追踪、责任的认定,一旦查清上市公司是恶意误导,一定要上市公司出资补偿投资者的损失。

  (本文作者介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郝旭光补丁年报乌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