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恐惧症”是一种必然现象

2014年05月06日 11:18  作者:皮海洲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皮海洲[微博]

  面对IPO制度以及股市制度的问题百出,投资者的利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企业包装上市,在公司业绩变脸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损失根本就得不到赔偿。哪怕是欺诈上市公司,不仅相关上市公司不会退市,投资者的利益同样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这样的IPO制度与相关的股市制度设计,本身就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者又如何能够不恐惧呢?

IPO恐惧症是一种必然现象 IPO恐惧症是一种必然现象

  自4月19日凌晨证监会[微博]拉开IPO公司预披露的序幕以来,股指节节败退,至4月29日,上证指数盘中跌破2000点,股票市值蒸发逾万亿元,“IPO恐惧症”再一次在A股市场再现。

  针对A股市场的“IPO恐惧症”,有舆论安抚投资者不要谈IPO“色变”;也有舆论告诫投资者IPO对股市影响有限,表示IPO预披露节奏不等于IPO节奏,让投资者减轻对IPO的恐惧;此外还有舆论义正辞严地告诉投资者,闻IPO色变不是理性行为。总之一点,投资者不必对IPO保持恐惧,而是要张开双臂来迎接IPO的到来,要敢于迎着IPO去投资。

  基于A股市场已成为利益各方角逐的场所,因此市场上出现这样一些舆论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不过,作为投资者来说,对IPO保持一种恐惧感是有必要的。而且以本人拙见,“IPO恐惧症”在A股市场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现象。

  何以此言?这首先是基于目前A股市场所处的位置决定的。A股市场自2008年以来,就一直处于调整状态,尤其是最近几年,股市总体低迷,市场人气不足,投资者信心涣散,导致目前股指在2000点附近挣扎。面对这种状况,面对这个位置,实际上应该是管理层救市的时候,如2012年11月,A股市场实质性停止IPO就是在这一区域。

  但如今在同样的位置,面对更加受伤的投资者,管理层却要开启IPO的大门,这对投资者的信心必然会构成再次的打击。因为此举再现的是股市为融资者服务的宗旨,哪怕投资者伤痕累累,IPO重启也在所不惜。因此,中国股市仍然在圈钱市的路上奔跑,而圈钱市带给投资者的教训是深刻的。所以投资者不能不对IPO保持一种恐惧。

  不仅如此,IPO会给股市带来直接的资金压力,这也是投资者对IPO感到恐惧的原因。毕竟目前股市低迷,投资者信心不足,表现在资金面上就是资金供应紧张。而在这种情况下,IPO又要抽走股市的资金,这当然会造成股市重心的下移。尤其是目前的股市,再融资与大小非套现,一直在对市场进行着大规模的抽血,而且优先股的抽血也拉开了序幕。再加上IPO,股市上演抽血“四重奏”,这让本来就疲惫不堪的股市如何承受?

  而且由于IPO制度与股市制度不完善的原因,每一家新公司的上市,带给股市的都是一个新的“问题源”。比如新股高价发行的问题,本来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这个问题是不应该出现的,但由于A股市场的投机市特征,特别是各种利益集团对新股发行价格的操纵,以至市场低迷也难改IPO高价发行。又如,大小非问题,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设置的不合理,每一家公司IPO,都给股市带来大量新的大小非,从而使得股市成了大小非们的提款机。

  此外,尤其重要的是,企业包装上市的问题。这个问题同样是IPO公司的普遍现象。可以说在A股市场,不包装的IPO公司几乎是不存在的。但这种包装上市实质上就是一种造假上市,就是一种欺诈上市。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企业上市后,公司业绩或基本面“变脸”。而这种“变脸”又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投资损失。IPO公司也因此变成了一颗颗地雷,随时都可能把投资者炸得人仰马翻。因此面对这些的IPO公司,投资者不可能不恐惧。

  并且面对IPO制度以及股市制度的问题百出,投资者的利益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企业包装上市,在公司业绩变脸的情况下,投资者的损失根本就得不到赔偿。哪怕是欺诈上市公司,不仅相关上市公司不会退市,投资者的利益同样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这样的IPO制度与相关的股市制度设计,本身就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者又如何能够不恐惧呢?

  因此,置身A股市场,投资者患上“IPO恐惧症”是一种必然现象。有人不恐惧,那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是投资者,也不代表投资者利益。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皮海洲IPO恐惧症必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