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式的IPO预披露让股市承压

2014年04月25日 14:46  作者:皮海洲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皮海洲[微博]

  尤其是当前的股市持续低迷,市场人气涣散,投资者草木皆兵。市场更加难以承受一些利空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IPO预披露却密集而至。市场因此受到冲击。这恐怕不能完全归结为市场对预披露的误解。IPO预披露的密集到来应该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空。如果不想让这种预披露成为一种利空的话,管理层应该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状况,放缓IPO预披露的节奏。

轰炸式的IPO预披露让股市承压轰炸式的IPO预披露让股市承压

  今天接连读到三篇为IPO预披露“正名”的文章。一篇是新华网的“财经微评”:《将预披露理解为加速扩容是对投资者的误导》;一篇是《证券日报》的《IPO预披露是注册制“预演” 发行节奏与预披露数量频次无关》;一篇是《21世纪经济报道》的《97公司密集“走秀”遭误读 知情人称不等于发行节奏》。而在此之前,媒体上还有一篇《IPO预披露不是新利空》的文章,同样也是为IPO预披露“正名”的。

  媒体上何以要接连发表这类为IPO预披露“正名”的文章呢?这当然是当前的IPO公司预披露遭到市场“误解”的缘故。自4月19日凌晨证监会[微博]以“半夜鸡叫”的方式拉开IPO公司预披露的序幕以来,至今天白天,证监会已发布了5批IPO预披露公司名单,预披露公司数量达到97家之多。面对IPO公司预披露的“信息轰炸”,股指节节败退。很明显,市场将IPO公司密集的预披露当成了股市利空,视为是新股发行节奏的频频加快。于是一些业内人士纷纷挺身而出,为预披露的密集出台“正名”。

  应该说,一些“正名”文章的说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IPO公司预披露的节奏确实不能等同于新股发行节奏。可以说,预披露与新股发行是两回事儿。IPO公司进行预披露这是其应尽的义务,而根据证监会日前对企业首发申请流程所进行的修订,其变化之一就是发行部正式受理首发申请后即按程序安排预先披露。因此,预披露是证监会发行部门正式受理了相关公司首发申请的一个标志。至于能不能通过审核,几时可以拿到批文,几时能够发行,这还是后话,所以,97公司密集“走秀”确实不等于发行节奏也是如此快速。

  但即便如此,“轰炸式”的IPO公司预披露节奏让市场承压也是事实。虽然预披露节奏不等同于新股发行节奏,但预披露序幕的拉开毕竟是IPO重启的前奏,密集的预披露节奏无疑透视出新股发行的压力,因此,将其视为利空对待并非毫无道理。毕竟面对IPO公司预披露的纷至沓来,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没有人会有很轻松的感觉,这种新股发行的压力是客观存在的。难道“正名”文章可以认为目前股市并没有新股发行的压力吗?

  尤其是当前的股市持续低迷,市场人气涣散,投资者草木皆兵。市场更加难以承受一些利空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IPO预披露却密集而至。市场因此受到冲击。这恐怕不能完全归结为市场对预披露的误解。IPO预披露的密集到来应该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空。如果不想让这种预披露成为一种利空的话,管理层应该考虑到市场的承受力状况,放缓IPO预披露的节奏。每天不是预披露20家而是2家4家,可以么?虽然说根据新的IPO信息披露规则,“受理即预披露”,那么每天最多就只受理4家,成么?

  其实,目前这种“轰炸式”的IPO公司预披露,不仅是对市场的恐吓,让市场感觉到巨大的IPO压力,而且从信息披露的角度来说,也是不便于投资者来对IPO公司的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的。面对蜂拥而至的IPO预披露信息,别说是一般的投资者无暇来阅读每一家公司的相关信息,就是专业的研究人员,恐怕也都看不过来吧?如果IPO公司预披露不是为了提供给投资者来阅读的,那么这IPO预披露还不如不披露。因此,即便是从方便阅读、方便研究的角度,这种“轰炸式”的IPO公司预披露也是不宜提倡的。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IPO皮海洲股市承压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