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扶持和市场力量哪一种更靠谱?

2014年04月09日 14:23  作者:官建益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官建益[微博]

  无论某些力量和手法在短期看多么强大,但它始终无法阻挡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甚至短期的得手其实是为长期的失败奠定了基础,而市场力量的短期被抑制正为其长期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市场力量的短期被抑制正为其长期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市场力量的短期被抑制正为其长期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最近扶持的力量占了上风,这种扶持是进步还是倒退呢?

  我们先来看对于上证50的扶持。先是传闻说上证50股将优先试点T+0,可能是意见有点大,就先来了个优先股试点,非50股要发优先股就必须走并购或者回购的路,显然优先股是对着50成份股去的。而从发行优先股的急迫度而言,又是以银行为最着急。

  在笔者看来,前期市场因为看重成长而忽视了绝对价值的力量,50成分股被一再抛弃,于是我们的另一只手就希望借助行政的力量来予以干涉,引发市场的关注,重新夺回市场的眼球和主导地位。

  这样的想法还是计划经济式的思路,一个板块的崛起有其自身的逻辑,同样一个板块的衰落也有其自身的成因。利用行政的力量来扶持一个板块,表面看势力强大,但实际却是外强中干。道理非常简单,这些占尽天势地利的50成分股公司不能特别赢得市场的尊重,肯定有其自身的原因。

  在笔者看来,这些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体制问题中最大的是大家拿和管家贪的问题,因为既然是没有实际主人(表面说是全民所有)的企业,那部分参与者不拿是不可能的;既然是管家,趁东家形同虚设,那部分管家认为不贪就是傻子了。因此,这些公司无论家有多大,最后的结局多是败家收场,甚至西方国家的国有企业也基本是这样一个结局。

  因此,这种扶持,无论是用规则的力量,还是最近提出的注入优质资产的办法,都是行不通的。注入优质资产,只是短期解除了企业的生存危机,但从中长期,问题将更加严重,因为不劳而获的结果,只能让本来已经感受到危机准备背水一战的高管层,重新坐享其成,重新变得懒惰和贪婪。

  而这些被注入的优质资产并没有得到全民公决,这是违背全民所有原则的,至少应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通过才能注入,这样的违法或违规注入多数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让这些公司在重新浮华的背后滋生更大的问题,实在是悲哉痛哉!

  但是,市场的力量并不因为这种扶持的存在而消失。

  就在市场力量遭遇考验的时候,马云[微博]在A股出手了!33亿元收购恒生集团100%股权,从而成为上市公司恒生电子的实际控制人。三天后,马云、史玉柱[微博]斥资65.36亿元,认购华数传媒非公开发行股份2.87亿股,占发行完成后公司股份总数的20%。

  这样的市场力量看起来是小数量级的,与万亿级别的国资简直无法相比!但是这样的星星之火最后将成燎原之势。过去,BAT三家公司算什么,如今的力量可能已经无人阻挡!其市值很快将成为国内第一,不久将成为全球最大之一。

  我无意给谁唱赞歌,民营企业家也并非善人,但是民营企业家这种真金白银的收购行为自有其逻辑。看看恒生电子的财务报表,并不漂亮,近百倍的市盈率更是让人觉得这个公司并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那精明的马云为什么要当这个冤大头呢?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秘书长易欢欢对此评论说,这是一次"抢入口式收购",其核心价值源自恒生电子提供中国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后台交易、结算、投资等核心系统,接近市场一半份额的证券公司系统,以及逐步渗透的其他金融系统,有着极高的客户黏度和可替代成本。而本次收购未来将给非银行金融业带来从客户流量到产品到后台系统托管的一站式服务。

  这样一来,我们就明白了,马云当然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我们更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一个公司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市盈率的高低,也不完全取决于分红的多少,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在不同方面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从并购投资的投资者来看,他更多的看中这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如果这个占有率能够为自己整合并带来超额利润,它会毫不犹豫的出手并购。

  马云的并购正是属于此种类型。在我们的资本市场,这类并购会逐渐多起来,这样的重组或者收购才是市场力量的体现,这样的股票是否更具有投资价值,是值得我们投资者思考的问题。

  作为投资者,你认同哪一种力量是个人的事情,你看中长期还是短期的利益也完全是个人的事情,但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某些力量和手法在短期看多么强大,但它始终无法阻挡社会发展的长期趋势,甚至短期的得手其实是为长期的失败奠定了基础,而市场力量的短期被抑制正为其长期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不信走着瞧!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财经评论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市场扶持问题力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