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指事件”无法阻止量化交易的潮流

2014年04月02日 16:45  作者:杨剑波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杨剑波[微博]

  由于816事件中光大证券受到的处罚相对严厉,也导致部分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增强了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管理,同时也有部分公司收缩了量化交易方面的投入。但总体来看,市场在量化交易方面还是在向着积极的方向迈进。

光大证券光大证券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量化交易在以上三方面均有应用和发展,但总体而言,中国市场还是处于相对初级和早期的阶段。

  中国的量化交易发端于2005年前后,由头是国内ETF基金的出现。2004年底,由华夏基金[微博]发行的中国首只ETF基金——上证50ETF正式成立,当时华夏基金还选择与全球最大的机构资产管理人—美国道富合作开发该基金,之后类似的ETF产品先后面世,于是一些机构开始进行ETF的申购赎回套利。

  但由于该套利交易的门槛不是很高,申购赎回套利的空间很快就被压到很低。因此从2006到2010年,国内的量化交易其实是处于相对微弱的状态。

  量化交易的发展出现实质性的突破是在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正式上市之后。

  股指期货的出现,使得以大型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套利活动。在2010-2012年间,主要的套利交易商都赚得盆满钵满,股本回报率(ROE)大约在15-20%左右,主要的套利策略是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股票之间的套利。

  陆续的,市场内涌现出几家比较领先的量化交易团队,主要来自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等机构的衍生品和量化交易部门。他们各有各的特色,其中中信和光大的团队规模相对较大,且业务品种比较齐全。

  以光大的策略投资部为例,先后建立了股指期货全复制套利、统计套利、ETF申购赎回套利、ETF做市、结构性产品、场外期权、权益互换等业务。且该策略投资部参照国外投行的全球市场部设立,定位是公司的风险中性交易平台,主要从事不依赖于市场涨跌的风险中性交易。

  市场中性策略是指在多头和空头都建立对应头寸,以期获得确定性或确定性较高的、独立于市场涨跌的盈利。

  纵观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的业务模式,由三驾马车构成,分别是以期指套利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对冲基金业务、以结构性产品为主要内容的销售交易业务、以权益互换为主要内容的大宗经纪业务。

  2013年8月16日出现的“乌龙指事件”就是这当中的内部对冲基金业务。该业务也是整个部门最赚钱的业务,其中期指套利的头寸从开始交易到部门重组,从未亏损。

  这也反映出市场中性策略、量化交易的一些特质。正如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卢杨的研究报告就称,从收益率观察,在过去近20年间,全球股票市场中性对冲基金的平均业绩要低于主要基准指数。但同时,总体看此种策略的业绩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大起大落,更多呈现出小幅波动的特点。

  引爆“816事件”风险点,也最终致光大证券出现盯市损失的,来自与ETF相关的套利业务——快速交易的需求增加了对IT系统的要求,而系统的漏洞导致了错单的发生。

  当时市场上惊异于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ETF交易台如何有八千万头寸,合规防线是如何突破的。事实上,当日负责ETF交易台的交易员手中的八千万头寸包含了三个策略的总体头寸。这三个策略分别是ETF套利业务、ETF的做市商业务以及ETF和股指期货的套利业务,三者互相配合、相互支持,彼此对剩余两个策略的头寸会有支持和对冲。其中用于ETF申购赎回套利的头寸仅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其实主要用于ETF的做市商业务。

  彼时,光大策略投资部的ETF做市商(流动性提供商)业务已经在好几只ETF基金中占据了超过20%的交易量。由于ETF套利和做市商业务的利润相对薄,需要较快的速度以便拿到需要的头寸并卖出,导致对速度的要求极高。同时,整个部门的其他内部对冲基金业务、特别是期指套利等业务对速度也有极高的要求。因此,部门在技术上需要突破传统的“柜台”限制,直报交易所。

  由于开发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未被检查出的问题,导致产生816当天的异常交易,这是后话。

  截止2013年底,包括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内的买方机构中,有超过十家资产管理机构推出了嵌入量化交易的“对冲基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国泰君安、嘉实基金等推出的一系列风险中性策略基金。

  在国内已经推出的对冲基金中,由于硬件、交易费率等的限制,实施全复制套利策略的较少,大多是通过选择小于300只股票的一个股票池,构建超越沪深三百指数表现的组合、同时做空指数期货,以达到产生阿尔法的目的。

  本质上,这属于一种统计套利。而全复制的策略从策略上来说,是最简单的,但从技术要求上来说,却是最高的。故全复制基本只属于少数大型证券公司自营台玩的游戏。

  总体而言,随着量化以及风险中性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所了解和理解,加之2008年以后持续数年的熊市教育了市场,最近两三年国内量化交易的氛围和土壤比以前持续向好。

  从笔者观察来看,816事件发生后,相关监管部门的公开表态中,仍然有“金融创新”等字眼出现,并未因噎废食。由于816事件中光大证券受到的处罚相对严厉,也导致部分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公司增强了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管理,同时也有部分公司收缩了量化交易方面的投入。但总体来看,市场在量化交易方面还是在向着积极的方向迈进。

  本文节选自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14)》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财大金融学教授、光大策略投资部前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杨剑波量化交易光大证券816事件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