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恩挚
对于用行政手段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是一剂猛药,务必慎之又慎,难度很大。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一种全新的温和方式,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其实,我们要担心的是,余额宝一家独大,形成新的垄断。
钮文新前几天写了篇文章《取缔余额宝!》,引起广泛的关注。一篇文章很受关注,或哗众取宠,或实在很精彩。我可以很负责的说,钮文新这篇文章应该是前者。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老百姓的理财收益增加,可以拉动消费,对经济的正面作用不言而喻。
当然,我们先不谈这些。沿着钮文新的文章脉络,我们会发现文中有两个明显的逻辑错误或断层。
一、其实,吸储成本上升,对资金价格及融资成本影响不大
目前存款利率仍受一程度的管制,但2013年7月20日起,贷款利率管制已经放开,基本上已经市场化。
作为自负盈亏的商业银行,其有很强的赚钱冲动。不管成本如何,银行肯定想以更高的利率水平放贷,但问题是,要考虑风险和需求。
贷款业务,相当于卖商品和服务。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决定商品或服务价格的,不是成本,而是供求关系。比如,你现在想卖一辆宾利,可能600万元买的,但接手的人少,你可能只能卖100万元。售价要看市场,成本不是决定因素。
也正是这个原因,长期以来,银行的吸储成本一直不高,但他们不理会“进货成本”,放贷利率,一直异高不下。
钮文新可能会说,银行业存在寡头垄断,竞争不充分,有议价能力。但问题是,银行业目前的垄断主要体现在存款利率环节,即是国家设定,相当于确立了一个价格联盟来吸储。
而贷款利率水平,已经相对市场化,一定程度是由供求关系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存款成本上升,肯定会减少银行的利润,但能否转嫁或传递给实体经济或企业,很难说,应该有限。
相反,现在银行过的很滋润,可以说是“养尊处优”,成本的上升后,压力会迫使银行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
二、估计钮文新忘记了“利率市场化”
余额宝[微博]确实厉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达到4303万人,规模超1800亿元。
1800亿元是什么概念?它已经接近一家股份制城市商业银行的全部存款余额。我查了一下杭州银行和宁波银行2012年底的存款余额,前者为2206亿,后者为2075亿。
这两家商业银行各自分别有120多家和190多家分支机构,并都有超过15年的历史,才慢慢做到这个规模。但是,作为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余额宝仅仅用了半年。
尽管如此,相对于国内的存款总的规模,余额宝的规模只是“九牛一毛”。
当然,我相信,余额宝还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起点。互联网金融的威力和核心意义在于,可以绕开行业壁垒,避开银行此前花重金打造的网点规模优势,打破由此形成的垄断。
一段时间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呼声很高。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估计,钮文新已把“存款利率市场化”给忘记了。按他的逻辑,存款利率市场化,危害更大。
不过,我一直呼吁减慢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节奏和进度。倒不是因为存款利率市场化会把融资成本推的很高。而是因为银行业关乎经济和金融稳定,若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过快,很可能导致众多银行倒闭,成为导火索,引发经济危机。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存款利率市场化以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在推进。
结合当前经济,事实上,管理层应该规范和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以这种方式温和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显然比直接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更靠谱。
建言:开放和发展互联网金融:以温和方式推进利率市场化
观察西方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美国和日本、韩国基本上都用了16年左右。国内存款利率市场化真正起步还不久。
从国外经验来看,以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利,当时经济几乎全军覆没;韩国放开银行利率管制,导致经济形势恶化,后重新实施管制,再又择机放开;美国、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小心推进,虽算成功,但也有很多中小银行破产。
为此,对于用行政手段推进利率市场化,可以是一剂猛药,务必慎之又慎,难度很大。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给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一种全新的温和方式,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
其实,我们要担心的是,余额宝一家独大,形成新的垄断。所以,管理层要做的是扶持和开放互联网金融业,“开放”可以让这个行业竞争更充分,更公平、公开,让其发展的更好,这显然对企业和民众更有利。
同时,除了降低银行业的壁垒,希望管理层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以此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渐来分担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以此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助力实体经济。
(本文作者介绍:青年经济学者、财经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