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问海通证券:343%约定收益向谁输送利益?

2014年06月28日 09:33  作者:DM理财  (0)+1

  文/DM理财研究员 宗思韫

  海通证券发行的海通海富6号B,你会发现在存续期满一年产品到期之后,B份额的收益会变成343万,而别忘了B份额的本金只有100万。这意味着在产品成立之时,就注定了B份额的年收益率将会达到惊人的343%!

九问资管冠军海通证券:343%的约定收益向谁输送利益?九问资管冠军海通证券:343%的约定收益向谁输送利益?

  如果一款理财产品成立不到半年,收益回报高达131.56%,你怎么看?

  这不是天荒夜谈,真的有一款这样的产品:海通证券发行的海通海富6号B。

  该产品成立于2013年12月10日,虽然它是分级产品,可是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只有A、B份额的分级产品有所不同,这款产品分为ABC三个份额。

  DM理财翻阅海通海富6号的资产管理合同发现,该集合计划97.05%的资产都投资于“电广传媒”非公开发行股票,其中A份额成立规模为13339.6万元,B份额的成立规模为100万元,C份额为7500万元。

  这里要说明的是,根据合同披露,A份额是普通投资者可参与的,B份额则由海通证券自有资金参与,C份额则是海通证券指定的投资者参与。

  注意到没有,B份额的规模极小,只有100万。设立这个份额的意义在哪里呢,其中有何猫腻?别着急,让我们慢慢来揭开面纱。

  仔细研究下来,DM理财发现,这个产品可以说是疑点重重。不仅很多业内人士直呼看不懂,而且有人指出其中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我们今天先推出第一篇,来看以下三个疑问。

  第一问:B份额杠杆为何能高达134倍?

  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的披露,在海通海富这只产品中,A和B同时作为优先级,享受9.5%约定年回报。其中A份额的约定回报为7%,剩下的都是B份额的收益。

  合同中还详细列出了计算公式:B份额在计划终止日(按存续未超过12个月)也同样享有约定预期收益=A和B份额核定成立规模×9.5%×计划实际存续期天数÷365—A份额核定成立规模×A份额前12个月预期收益率×计划实际存续期天数÷365。

图一。图一。

  到这里,小编就要算一笔账,来看看B份额131.56%的回报是否真有此事!

  A:13339.6万×2.689%=358.70万

  B:100万×131.56%=131.56万

  C:7500万×-2.41%= -180.75万

  而海通海富6号投资的电广传媒定增发行价为13.19元/股,配置15404794股;而截至4月28日,电广传媒的股票估值为13.3867元/股,因此海通海富6号投资于电广传媒所获得的收益为303万【(13.3867—13.19)×15404794】。

  也就是说,这只产品从市场上赚了303万,C份额再补贴了180.75万。这两笔钱加起来,基本等于A、B份额的收益之和。这个帐基本是对上了。

  但是,疑问也来了。B份额的收益如此之高,是因为它的杠杆居然高达134倍!

  第二问:B份额约定年化收益率高达343%!向谁输送利益?

  从A、B、C三个份额的成立规模可以知道,B份额的初始杠杆高达134.396【(13339.6+100)÷100】倍!而C份额的杠杆则只有2.79【(13339.6+100+7500)÷7500】倍。

  134倍的杠杆!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比例,为何要如此设置,这其中有何猫腻?

  而且根据上文的B份额的收益计算公式 ,你会发现在存续期满一年产品到期之后,B份额的收益会变成343万,而别忘了B份额的本金只有100万。

  这意味着在产品成立之时,就注定了B份额的年收益率将会达到惊人的343%!

  B份额几乎不承担风险,却享受如此高的约定收益率。请问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产品,这样的产品设计出来卖给谁?

  这里面难道没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第三问:134倍的杠杆是否违规?

  早在2011年,《分级基金产品审核指引》中规定,公募基金的分级基金初始杠杆最多不能超过2倍。

  2014年2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规定权益类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5倍;其他产品初始杠杆倍数应不超过10倍。

  海通海富产品投资于电广传媒股票,是一只典型的权益类产品,按照最新规定,起初始杠杆式是不能超过5倍的。

  显然,海通海富B的134倍高杠杆远远超出了现行规定。

  (本文作者介绍:21世纪传媒《理财周报》旗下DM研究团队的最新成果。微信号:dmlicai)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海通海富年收益、理财产品海通证券利益输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