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歆磊:疫情下半场,中国功夫应在抗疫之外

2020年04月21日17:11    作者:陈歆磊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陈歆磊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中国在外防输入之余,该如何有效恢复社会和经济秩序?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受邀撰文,分享观点。他认为,过往经济危机出现,政府往往通过大型的基建投资来拉动GDP,虽然有效,但是能否直接惠及普通民众是个问题。中国的政策应该是除了对受损企业的直接扶持,也应该对一定收入以下的人口进行直接补助。

  最近国外的疫情愈演愈烈。3月27日美国确诊超过中国成为第一,英国首相和大臣都被确诊,而国内也开始采取更加严格的手段应对外部输入疫情。就在中国经历了近两个月的艰苦战疫以为曙光终现的时候,我们却突然意识到威胁远未结束,未来甚至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从国内来看,疫情的大规模传播已经得到明显抑制,在外防输入之余,如何有效恢复社会和经济秩序已成为当务之急。最近出现的湖北人出行困难,笔者认为是短期问题,随着国内疫情的平复和社会情绪的平缓,将会在中央督导下逐步有效解决。但是如何有效振兴经济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过往经济危机出现,政府往往通过大型的基建投资来拉动GDP,虽然有效,但是能否直接惠及普通民众是个问题。这次疫情对零售,餐饮以及其他服务业打击巨大,而且停工停产直接影响大量普通人的生计。

  目前各国纷纷出台刺激经济政策,货币大放水加上向民众派钱。中国又该如何做呢?前一阵子经济学家许成钢提出大规模减税比直接发钱更好,引起社会争议。美国刚刚通过的2万亿救济计划里面,针对个人和公司的基本上是各占一半。笔者认为中国的政策也应该是这样,除了对受损企业的直接扶持,也应该对一定收入以下的人口进行直接补助。这些个人补助会直接回流到市场中,从而拉动消费。而且由于目前疫情在国际的蔓延,出口必然受到冲击。因此拉动内需成为振兴经济的关键。目前,南京、济南、宁波等地相继出台了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比如推出消费券等,进行消费补贴。而企业也纷纷行动,支付宝、微信、美团都也在和各地政府合作,通过消费券等方式帮助政府推动当地经济加速恢复,这些举措都是在补贴个人的情况下直接拉动企业销售。

  除了国内问题,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从长远来说是个更严重的问题。目前欧美各国的表现清楚地表明他们对疫情的麻痹大意。而这种倾向从西方媒体对中国疫情的报道中就可以看出。在中国抗疫期间,国外媒体的态度是相对片面的。例如,认为封城侵犯人权,也未必有效。报道侧重于普通民众的疾苦和医护人员所处的困难环境,而对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正面报道较少,这个和西方媒体现在报道当前意大利等国家的态度是很不同的。

  而当中国的疫情形势好转,西方媒体也普遍采取怀疑态度,甚至不屑。例如,2月29日当中国宣布治愈人数首次超过现有确诊病人时,华尔街日报发了篇《China Touts Slowing Coronavirus Toll,as South Korean Cases Rise》的文章。这里tout有标榜和吹嘘的意思。以这种标题来报道,其态度显而易见。然而随着欧美疫情的发展,媒体报道开始逐渐转向中性,客观审视中国所采用的方法,虽然普遍对其是否适用表示怀疑。例如《经济学人》就有多篇较为客观的报道,但是总体来说还是怀疑中国方式在西方的可行性。而近期由于疫情的迅速恶化,西方的报道开始从技术角度认真研究中国方式的内在,并对国外现有做法提出警示。例如同样是华尔街日报在3月24日的一篇文章中《China’s Progress Against CoronavirusUsed Draconian Tactics Not Deployed in the West》就指出西方政府可能从中国做法中得到了一个错误印象,以为1月23日的封城就可以阻断疫情传播。而事实上真正起作用的是2月2日开始的对疑似及轻微病例的集中隔离,而这个直到现在也是西方政府没有完全做到的。

  事实上,从笔者的专业角度出发,武汉抗疫可以是一个经典的管理学案例,充分阐释了在多变的环境下如何应对危机。封城初期,由于扩散的疫情对有限医疗资源的挤兑,导致了种种不利情况,而武汉经验提供了一个抗击疫情的范本。首先是人员的居家隔离以降低传染,其次加大检测力度以确定感染人群,然后,征用场地以隔离并医治被感染者,最后加大力度救治重症病人。

  这些措施的实现首先需要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例如,武汉在封城初期就提出了应收尽收,但是直到2月19日才完成,正是由于初期基层队伍的不足,而后期通过发动党员干部及志愿者来补充才得以改善。而目前欧美各国虽然也要求人民居家隔离,但是在非强制的管理体系下能否有效实施则是一个问题。

  总而言之,也许是由于西方媒体及政府的大意,轻视和偏见,这些在中国付出了巨大成本后得到印证的经验并没有被重视。在中国人熬了两个月开始看到希望的时候,我们才惊讶的发现欧美国家真的是什么都没做,问题现在在欧美一一上演。从早期的检测手段不足,病人无法及时收治,医护人员护具短缺导致感染等等,这些似曾相识的剧情全部一一出现,甚至用垃圾袋做防护服的照片也在美国出现了。

  这些国境之外的混乱,将使中国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尤其是民间舆论环境。疫情在欧美扩散甚至恶化,直接的原因虽然是各国政府的轻敌,但是每每遇到糟糕的事,人的本性总是要归罪于人,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又适逢美国大选年,打中国牌是一贯做法。因此中国难免会成为某些政府或政客口中的罪因,在舆论的推动下极易引发民间情绪的对立。

  如何做好危机下的品牌管理,是需要一定智慧的。是针锋相对,互相指责,还是理解双方处境,做到有退有进,都需要认真考虑。尤其是对美国,虽然整个疫情过程中美国政府并未对华施以援手,但是不少美国的公司和民间机构却为中国捐献了大量的物资。那么我们是否也应该将鼓励中国公司和民间机构投桃报李?马云对美国的捐赠被CNN等海外媒体报道,最近纽约州也特别提到了华为的捐赠。只有当这些点滴善意聚沙成塔,中美两国社会之间的互信才有了“压舱石”。毕竟,残酷的现实已经告诉我们,国与国之间的“孤岛”,是无法应对诸如“新冠疫情”这样的全球灾难的。

  本文首发于FT中文网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曾任长江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及品牌研究中心主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尚德商学院市场营销系副教授及Finning Junior讲席教授。)

责任编辑:张译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