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剑:为何银行业一季报无忧

2020年04月21日16:59    作者:王剑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王剑

  大家都知道,银行有一个非常简洁的利润公式:

  利润 = 资产规模 × 息差 – 拨备 + 其他

  上式中的“其他”代表的是中间业务收入、业务及管理费用、所得税费用、其他收支等。这些指标常年变化不大,所以不用特别关注。

  核心指标就是资产规模、息差、拨备。拨备是主观会计变量,事关银行自己的拨备计提政策,并不完全和不良生成情况同步,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背后真实的不良。所以,从投资者视角,上式应写为:

  利润 = 资产规模 × 息差 – 不良生成 + 其他

  当预测一季度的业绩时,上式中的资产规模指的是该季度的日均生息资产规模,息差指当季的净息差。

  一季度的一个大环境,是货币宽松导致利率下行,所以银行新放贷款利率较低;同时疫情影响,导致部分客户资金周转困难,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所以,息差和不良,是投资者对银行最担心的两点。

  但我们会发现,当季的新增业务对这两个指标的影响其实不是大的。

  一、先看息差

  我们以全行业的贷款为例:

  2019年末,全行业对实体的资产(银行对企事业单位、个人客户的信贷和表内债券投资。其中信贷是主体)余额是163万亿元,而2020年3月末是172万亿元,一季度增加了8.7万亿元,增速5.3%。我们可把这部分新增的,视为是按新利率投放的,是比较低的。

  然后,原来存量的资产里,也会有一些陆续到期,要重新投放,新投放时利率也会按新的低利率来。按经验,一家大银行的存量贷款中,大概1/3会在下一年到期收回然后重新投放。假设全行业也是这个比例的话,那么163万亿元的资产中,约54万亿元会到期重放。假设这到期重放的量在四个季度是平均分布的,那么一季度到期重放的量是13.6万亿元。

  因此,到一季度末,172万亿元的资产余额中,约8.7万亿元是一季度新增的,13.6万亿元是过去的贷款收回重放的,其余150万亿元都是老资产。结构为:

  可见,老资产占据了绝对比重。

  然后,算净利息收入时,用的是生息资产的日均余额。我们只能用期初期末的简单平均:

  可见,若从平均余额来看,老资产占比就更高了,高达93%。我们假设贷款的结构与上表相近。所以说,新贷款怎么放,利率是多少,对一季度全部资产收益的影响,其实很小。一季度的资产收益率,主要是老资产决定的。

  老资产,若以贷款为代表,那么如果是固定利率的(以一年期内短期贷款为主),则这段时间内利率未发生变化。

  如果是浮动利率的,则要考虑重定价问题。

  重定价方法:浮动利率贷款,利率定价是盯住某基准(贷款基准利率或LPR,比如定价为基准利率的1.5倍,或LPR+50BP)的,但不是每次基准一发生变动,贷款利率当天就跟着变动,而是等到约定的下一次重定价日的那一天,再把过去这段重定价周期(指两个重定价日之间的这段时期)中基准的全部变动,一次性一起变动到新贷款利率中。

  比如,下图有两个重定价日,两日之间的时段就称为重定价周期。第一个重定价日之前,基准利率是4%,贷款合同定价为基准的1.5倍,那么就是6%。在这个重定价周期中,两次降息,每次降50BP,基准利率最后是3%。但并不在是降息的那天,贷款合同利率马上跟着变化的,而是要等到下一个重定价日,把届时的新基准利率(3%)代入合同公式,上浮1.5倍,得到新利率4.5%。

  目前现行基准主要包括贷款基准利率或LPR。贷款基准利率一直没动,不存在重定价问题。只有LPR存在重定价问题。

  重定价主要又分两种贷款:

  (1)个人按揭(2020年一季度大部分未切换为LPR定价,依然是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一般以元旦为重定价,但其基准利率过去没变动,所以2020年元旦这些按揭的利率显然未变化;

  (2)对公中长期贷款(2020年元旦时,大部分按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但也有一部分已切换至LPR定价)。未切换成LPR定价的部分就不存在重定价问题。切换完LPR的,一般按季度重定价,重定价日也是合同日,很多在每季末那个月的下旬(20日左右),所以影响一季度利率的主要是2019年12月20日这次重定价,并且是把2019年四季度的LPR变化(共5BP)在此时一次性体现,所以影响非常小。然后3月20日会再次重定价,这次LPR降幅10BP,但这个降幅对一季度的影响只有10天左右。可见,这个影响也很小。

  结论就是,老贷款在今年一季度的利率重定价变化几乎可忽略不计。

  新发的贷款和收回重放的贷款,利率是肯定下降的。这个利率央行有数据公布:“今年3月份一般贷款利率5.48%(2月是5.49%),比上一年的高点下降了0.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下降了0.26个百分点。”一季度新发贷款的利率是多少,目前还没看到公布,预计比5.48%略高一些。

  我们可以理解为,7%的新发贷款平均利率在5.48%略高一些的水平(比2019年第四季度要低),但93%的老贷款利率几乎不动。那么,很显然,整个一季度的净息差(先不考虑负债利率变化),只会比2019年四季度略降一丁点,而可能比去年一季度还高一点(当然,上述分析的是行业情况,每家银行可能会不一样)。

  二、再看不良

  不良的话,一季度末,可能会出现少量逾期,但整体上不用担心不良生成率显著回升。

  因为,我国疫情主要是1月底开始发酵,到一季度末,其实主要影响时间是两个月(3月中下旬开始一些地方开始陆续复工)。这两个月基本上很多经济活动被活生生按下“暂停键”,大家闭门不出。那么,很多企业的业务停掉了,现金流入断绝,这当然也可能影响它们的雇员的收入。这自然会让大家想到,那些给这些企业、雇员个人投放信贷的银行,也会承受较大的不良资产损失。

  这种推导大致没错,但过于粗糙,粗糙得完全不像规范的研究工作,因为它跳过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中间变量:就是银行的客户(企业和雇员)的杠杆水平。

  这其实是一次对客户的流动性冲击的压力测试,或者说不是测试,而是实战。对于银行的客户来说,大部分客户的杠杆是会有个限度的,不管是个人客户还是企业客户,在自己的现金流入断绝的情况下,依靠存量资金或其他融资手段,支撑三个月一般是问题不大的。如果这客户连三个月都支撑不了,银行又给其大量授信,说明这一银行的风控绝对是有问题的……

  当然,这样有问题的贷款或银行肯定是存在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银行了。但从全行业上看,只要这个比例可控就行。

  个人客户方面,杠杆过高的客群主要是一些收入水平不高的小白领或蓝领,基本上月光,会有不同程度举债,抗风险能力弱。如果其雇主在这段疫情期间受到大的影响,无法按时发放工资,那么他们就断粮了,然后下个月到期要偿还的本息就可能逾期。这些人群获取融资的主要渠道是网贷等。银行介入这样的人个客户其实比例是不高的,银行主做的还是雇主实力较强、收入非常稳定的高级白领及以上。

  那么什么类型的企业在这段时间内受影响最大呢?主要是服务业为主,包括餐饮旅游、批发零售、运输等,而且是中小微企业为主。这个我们前期有报告具体测算《多维度分析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2020年2月20日)。

  因此,这些行业企业及其雇员,是这次疫情中可能率先出现违约的客群。它们会在一季度末的报表中体现为一些逾期。当然,国家也不停地推出政策,给这些企业、人群一些流动性帮助。而银行更多的主流客群,杠杆率合理的、自身还有一定实力的,国内经济活动暂停两个月不会导致它们出大面积不良。

  三、未来还需关注

  所以,一季度息差、不良生成都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银行一季报整体上看肯定是无忧了的。

  但这只是代表过去,我们做投资,自然更关注未来。

  再展望未来,首先,看息差。随着老资产重定价进程推进,全部资产的收益率是要慢慢下降的。这几乎不可避免。除非疫情好转后,发现经济形势比原来预想的好,货币政策开始调升利率水平。这个估计不会很快到来。

  然后看资产质量。其实一个关键变量是疫情持续的时长。目前国内疫情是缓和了,如果全球疫情上半年能基本消停,那么对银行业说来,出一点逾期,但不会出很多不良,基本上也就能平稳渡过了。

  但现在存在有一个较大的不确定性,就是如果海外疫情久拖不决,比如拖到下半年还没实质性起色,那么就会通过跨国供应链影响我国的外向型企业,导致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在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内出现较大问题,那么估计很多企业都是吃不消的,再健康的企业都吃不消。然后再进一步影响上游供应商或自身的雇员。所以,关键还是看拖的时长,拖越久,那么银行承受的风险就越大。目前,这个不确定性是没有完全排除的。所以,我们都非常希望海外疫情能够有效控制住。

  这时,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张主任说欧美疫情到达高峰时买一点股票(图片来源:新浪财经)。因为海外疫情见顶后,后面他们也会慢慢复工,经济活动恢复,那么死撑着的国内外企业,又会慢慢缓过劲来,也就不会有大面积不良了。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硕士,CFA持牌人,曾供职于浙商证券、光大证券研究所,担任金融行业分析师,2018年加盟国信证券,任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责任编辑:陈鑫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框架 银行业务 新冠肺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