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陈龙
今天股市跌破3000点,证监会比较平静。我为之鼓掌。并不是不能救市,但是救什么,怎么救,救市的原则是什么。如果这些不制定好,并清晰地传达给市场,其代价可能更大。我们不能一方面宣布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另外一方面告诉市场多少点是合适的。
我在过去一个半月都没有关注股市,因为既没有兴趣,也没有热情。最近世界股市动荡,可能影响经济,也有很多人问,迫使我重新关注。
1.之所以没有兴趣,是因为如我在7月12日所言,“牛市的热烈情绪已经过去。股市上涨必然来自于三个可能的方面:基本面好,预期好,相信别人会买。现在基本面很难看,预期和击鼓传花的心态被这次下跌大大动摇了。即便再次上涨,也会心怀鬼胎。创业板和小盘股因为涨的太快,泡沫并没有除尽,风险依然较大,并且可能会波及主板。后面的牛市,我看不见。”
那些两个月前一直在鼓吹6000点、8000点的人,你出来,只要你不是全推在政府头上,做些反思,我不打死你;反正也打不死你。
2.之所以没有热情,是因为资本市场最基本的精神,由于各种救市干预,已经暂时死掉了。其实这才是这次救市最大的代价,其成本是全世界,包括中国,对中国模式的信心。我在7月12日指出,“救市是不能随便用的。股民和金融机构都需要吸取教训,并付出代价。只讲救市不讲代价是危险的,其导致的道德风险会引来将来更大的麻烦。救市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安排,需要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在一个牛市里面救市,所做的事情就更需要仔细思考。”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中,这个代价变得越来越清楚,就是资本市场的灵魂。试想如果一个市场主要的游戏是猜测国家队的行动,而非经济、企业的基本面和未来,这个市场还有什么未来?其结果必然是流动性的枯竭,也就是市场的死亡。
3.今天股市跌破3000点,证监会[微博]比较平静。我为之鼓掌。并不是不能救市,但是救什么,怎么救,救市的原则是什么。如果这些不制定好,并清晰地传达给市场,其代价可能更大。我们不能一方面宣布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另外一方面告诉市场多少点是合适的。那些一直在散布跌到多少点就会发生金融危机的人,你出来,只要你做些反思,我不打死你;反正也打不死你。是的,后面还可能有风险,甚至危机,但是即便如此,救市的逻辑仍然不能缺失。
4.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全世界资本市场的将来。这里面第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国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并伴随的去杠杆过程。我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猜测,“向消费转型的中国经济可以预期会经历一系列变化。
第一,由于传统增长引擎变弱,经济增长变缓成为常态,其增长率破七、破六并不意外。第二,出口需求减弱,再加上经济预期改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再,甚至可能贬值。第三,通胀压力小,甚至可能通缩。第四,包括黄金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萎靡。第五,和投资拉动型经济相关的传统行业受到冲击;相关的债务危机凸显,银行坏账和非标资产坏账上升。
第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利率下行。”其实这些判断并不让人意外,但是其力度和对全世界的影响,还是让人惊讶,而且还在继续。第二个因素是由于美国经济回暖,加息日程的临近带来的资本外逃,从而对新兴国家汇率和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
5.美国股市已经经历了6年多的大牛市,相对历史平均水平有一定的高估,所以一定的回调是可以预期的(非常类似中国这次股灾)。但是美国股市现在的高估仍然低于2000年或2007年,加上基本面尚好,所以这次回调虽然有些惊心动魄—包括股市多次熔断—我的判断是没有问题,不会发生金融危机,股市也会在合适的时候反弹。
6.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如果有,是在各个新兴国家;这是关注的焦点。前面提到的对中国经济的几个预判,多多少少也适合很多新兴国家,尤其是那些和中国模式紧密关联的国家。各国的经济状况、外汇储备、杠杆率、通胀率等又各自不同。在这个时刻,政府的措施,就像这次股灾一样,非常重要。
7.我前面猜测的中国经济可能发生的一些趋势,可能会更加放大,包括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宽松的力度。同时政府可能会大力推动原来一直在推动的改革。年初的格局,如果我们抹去这次股灾,其机遇和挑战仍然存在。第一个重要的是挽回信心,后面政府的举措非常重要。
8.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并不需要过度悲观。当近期的波动过去,市场规律回归以后,那些基本面好、有前景的股票,仍然值得持有。但是我看不见小盘股和创业板作为整个板块的希望—一段时间内看不到。我知道这会影响到创业、新三板、小的中概股,包括私募,互联网金融等。但是没有办法,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没有基本面支持的故事可以走多远?
9.还有一些很好的企业也跌了很多,包括阿里巴巴[微博]。我只想说一个故事:两年以前,我的好朋友曾鸣来我的办公室和我讨论,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基业长青。我们谈到脸谱,上市后三个月其市值从1000亿美金跌到300多亿,后来又涨回去。资本市场永远是人性的放大,我们没有办法控制。作为创业者和实业工作者,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工作真的做得牛逼,并把握自己的融资节奏。作为投资者,就是有穿越这些资本市场的沉浮的定力,在合适的时点用合适的价格买那些可能牛逼的企业。
(本文作者介绍:阿里巴巴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曾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DBA及校友事务副院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