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艾诚
我们原本准备在招商银行总行的营业大厅开始我们的访谈,马蔚华几乎是强硬地叫停了我们。“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他的意思是,他现在已经不是招商银行的董事长了,如果还在招行的营业厅出现,会“打扰他们”的。我们明显感到了他的不悦,这位65岁的老人顿时像一个小孩似的,变得愤怒。
马蔚华有点生气了。
我们原本准备在招商银行总行的营业大厅开始我们的访谈,马蔚华几乎是强硬地叫停了我们。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
他的意思是,他现在已经不是招商银行的董事长了,如果还在招行的营业厅出现,会“打扰他们”的。
我们明显感到了他的不悦,这位65岁的老人顿时像一个小孩似的,变得愤怒。
事实上,马蔚华已经从招商银行行长一职离任有超过了一年时间,但是大多数的普通人对此知之甚少,他们依然认为那家到处张贴着向日葵图案的银行,仍然由他所掌管。
这多少不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其实马蔚华任政府官员的时间要长于银行行长的时间,只不过,他的职业生涯后半段实在是太成功了,以至于人们把他的名字和招商银行想当然地捆绑在了一起。
按照常理来说,这多少会让让马蔚华的继任者感到些许不安——习惯控制风险的马行长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
仕途
中国银行家的形象普遍被认为是保守的政府官僚,而马蔚华是个例外。
在1999年被任命为招商银行行长之前,马蔚华也是一位资深的高级金融官员。多年以后,他被公认为中国最富创新意识的银行家,在国际同行眼中,招商银行是最合乎他们标准的中国本土银行。
但是在中国,究竟有没有银行家其实是一个让人感到沮丧的追问。“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银行家。”在接受《艾问》专访时,马蔚华说。
对于银行家之一外来职业的解释大多是要求主业为银行业的企业家,不过由于制度的限制,中国的主要银行行长大多是来自于政府官僚体系,马蔚华的经历足以证明这一点。
马蔚华和共和国同龄,和同时代的人一样,在中学时代遭遇了文化大革命,被迫中断学业上山下乡。
这位后来在中国金融界呼风唤雨的年轻人得到的第一份工作是铁路工人,虽然辛苦,但在那个年代,能成为光荣的无产阶级工人已经足以让同伴羡慕,更何况当时铁路工人是非常有社会地位的。
只是马蔚华的野心应该并不仅限于此,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已过而立之年的马蔚华考取了吉林大学,人生的轨迹从此改变。
看起来,马蔚华的仕途并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在他刚过完43岁生日没多久,马蔚华就被任命为央行[微博]海南省分行行长、党组书记、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南分局局长,这个时候他才刚参加工作满10年。
上世纪90年代的海南,是中国的改革热土,太多的有志青年在那个时期蜂拥海南。马蔚华在那里待了9年,见证了海南经济的潮涨潮落。
在他的任上,马蔚华主导了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清理工作——这为他上了生动的一堂的银行风险意识课,使得马蔚华在日后的银行管理工作中了有了充分的风险控制,但事实上,人们也认为,这或多或少也让马蔚华在日后招行的二次转型中显得魄力和决心不足。
回顾马蔚华在任招商银行行长之前的工作轨迹,只是为了更清晰地认识马蔚华。有太多的商场成功人士,在大众面前呈现的是一个模糊的面孔,人们记住了他的成功,却很少会了解,成功背后的那个人,是怎么样的。
从官员到银行行长,马蔚华并不认为自己还留有官员心态,他更愿意把自己定位为职业经理人——在中国,有很多的国有企业老总都愿意这样表述自己的身份,这样或许可以避免触及到企业的股权问题。
和那些国有企业的老总一样,马蔚华在国内第一家以企业法人为主体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里并不拥有股份,虽然他承认当初“非常期待能有股份”,但在现阶段的中国,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过作为安慰,马蔚华有着让大多数国企领导人羡慕的高薪,其中有一年甚至接近了千万年薪。
创新
我们得承认的是,作为科技变革时代的尝鲜者,在马蔚华的带领下,招商银行在几次重大转折中抓住了科技创新的先机,一下子从深圳蛇口的一家小银行跃升至国内第六大银行。
最早的时候,招商银行只有9个网点,这显然不是大银行们的对手。如何突破这个困局,成了马蔚华在1999年到任后,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单纯地投钱扩展网点又不是这个时候的招商银行能做的事情。
这个时候,招行内部的一个项目引起了马蔚华的注意——网上银行。
1999年,微软[微博]正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它新推出的window98操作系统,马化腾的腾讯和王志东的新浪网刚刚度过一周岁的生日,这是一个高歌猛进、踌躇满志的时代。
50岁的马蔚华决定押宝网上银行,若干年后,当我们再回头来看,这实在是一个好的不能再好的决策——招商银行从此坐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
在当年,互联网上的金融支付方式十分匮乏,马蔚华成为了最早的支持者,招商银行的一网通可以在线转存帐户资金,在线缴纳水电费等等,这在当时是非常酷的行为。
“互联网这个事前所未有,老银行、大银行、小银行是同时遇到的,大家都是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是马蔚华的观点,事实上,这一次年轻的招行跑在了最前面。
据统计,就在招行推出“一网通”的1999年,就有600万人涌向招行的柜台,申办了“一卡通”,一举扭转了网点数量无法比拟国有大行的劣势。
招行的起飞由此开始。
这一切应该归功于马蔚华的战略眼光,而时代也给了马蔚华一个恰到好处的时机。现在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产品设计,当时是很超前的变革。
马蔚华治下的招商银行,在那些大银行的象腿间,获得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为什么从官员转型的马蔚华可以如此轻易地抓住趋势变化所带来的机会呢?至少在看起来,马蔚华比他的同行们似乎更乐意拥抱时代的变革。
这或许和马蔚华的生活方式有关,这位年轻时候的铁路工人现在喜欢上网、打球、讲笑话、关注娱乐。
也许因为关注互联网比较早,因此早期的互联网大佬几乎都是他的朋友,而现在呼风唤雨的所谓BAT(百度[微博]、阿里巴巴[微博]、腾讯)三大公司的李彦宏、马云[微博]、马化腾等也很早就和他熟络。当然,马蔚华还愿意把这个星球上最知名的金融家桑迪·威尔归为自己嘴上的好朋友。
在马蔚华自己写的《感悟华尔街》一书中,马蔚华甚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公关家。他乐意与政府官员会见,乐意和客户吃饭,乐意找员工谈话。他的西服永远是挺括的,他要求他的下属也去购置昂贵的职业装,因为这样看起来能让自己显得更加专业。
他侃侃而谈,对于大多数事情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在我们的这次访问中,还未等我们把问题说完,他就开始讲诉自己的观点,很多时候,他的回答永远是滴水不漏的严谨。
热情和严谨是马蔚华散发出来的一种混合气质。热情让他收获了更多的朋友,也获得了很多发展的机会,而严谨则是马蔚华系统内的对外界信息的自我修整和提炼,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招商银行的官方数据显示,马蔚华任职后的头五年,资产总额和税前利润总额增长分别超过2倍和7倍,不良贷款率从3.15%持续下降至1.14%,准备金覆盖率由97.39%持续上升 至223.29%,成为中国境内盈利能力最强、经营风险最低、剔除风险后资本回报率最高的银行之一。
2008年,在国外金融危机,国内尚未开始四万亿刺激计划之时,招行也迎来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候,这一年也是马蔚华职业生涯的顶峰。
当年招商银行实现净利润210.77亿元,民生仅为78.85亿元,兴业为113.63亿元,分别为招行的37.41%和53.91%。
挑战
马蔚华职业生涯的真正挑战出现在2009年。
从那一年起,招行的增长突然戛然而止。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似乎喻示着招行从“一次转型”中获得的增长红利开始消失了
当年招行实现净利润182亿元,同比下降13.5%,为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
对此,马蔚华提出了“二次转型”的概念,即要求各分行降低资本消耗、控制财务成本以及推进小微企业业务。
但这一次,招行已经不像当年那样属于轻松上阵的年轻人了,多年的快速扩展也让招行出现了大企业的“通病”——臃肿、缓慢、步调不一致。
而同时,招行的对手更得更加优秀了:民生银行的小微贷款业务早已经走在了招行的前头,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小额贷款业务又虎视眈眈,他们俨然成了新潮流的方向。
另一方面,马蔚华也已经不是了当年的马蔚华——马蔚华曾经的稳健在“二次转型”中被外界认为过于保守。
这就如同马蔚华的东北口音,即使是经过了多少年,这些与生俱来的烙印很难被改变,但是我们身处的环境和时代却像奔腾的大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曾经的优势有一天也会残酷地变成劣势。
而已经被冷酷的市场训练出来的各家银行,早已经练出了各式各样的竞争手段,招商银行之前的产品优势已经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武器了,有的银行甚至比招行推出更大的力度在拥抱互联网和中小企业。
虽然,马蔚华希望能够亲自继续推进“二次转型”,马蔚华自己也主动向媒体表示:“只要股东、董事会愿意让我干,我会一直干下去。”种种迹象都似乎都在传达一个信号:“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疑问并不适合于马蔚华。
但另一些人似乎对马蔚华已经失去了耐心,他们为马蔚华找了个更加强悍并且年富力强的继任者。
这对于马蔚华来说,似乎并不公平,他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招行英雄。他对于招行的感情太深了:招行的向日葵标志和“因您而变”的标语也是出自马蔚华,但是马蔚华终究是一名官员,一名职业经理人,很多事情并不是他能决定的。
现在,马蔚华的在招商银行的身份是永隆银行董事长——后者是马蔚华在招商银行任职期内买入的一家香港银行,此举一直被外界认为是一次不划算的买卖。
或许马蔚华在用这一意味深长的任职,希望让那些反对者闭嘴。
(本文作者介绍:艾诚(Gloria),80后知名独立主持人,创意媒体《艾问》创始人。毕业于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被世界经济论坛授予“全球杰出青年”荣誉。)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