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加拿大人不欢迎中国投资?

2015年06月12日 15:29  作者:叶毓蔚  (0)+1

  文/新浪财经加拿大专栏作家 叶毓蔚

  一项由加拿大知名智库亚太基金会发起,针对加拿大人如何看待来自亚洲的直接投资的调查显示,总体而言,加拿大人对此表现积极乐观,但具体到对待中国的问题上,则表现出很大程度的反复、犹豫和猜忌。

为什么加拿大人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为什么加拿大人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6月初,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发布了名为《加拿大人是如何看待来自亚洲的投资》的年度调查报告。和以往年度颇具影响力的相关报告一样,该调查不论在结构还是目标上都十分有特色,勾勒出加拿大公众对亚洲的群体性观点,以及对亚洲与加拿大繁荣发展之间愈来愈密切关系的态度。相关调查结果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信息,非常值得参考。

  欢迎亚洲投资,但对中国持谨慎态度

  总体而言,因为深刻认识到外国投资对于振兴加拿大经济的巨大现实好处,加拿大民众对来自亚洲的投资持支持态度。统计数据表明,加拿大人对来自日本的投资的正面支持率达到78%,几乎与加拿大对其第一投资国美国的态度相当(77%)。紧随其后的,是对南韩投资的支持率(67%),而受益于近年来印加关系缓和,对印度投资的支持率也达到59%。

  但对于亚洲的超级大国——中国,加拿大民众的态度有些复杂。此次调查中,反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比例高达49%,而明确表示支持的仅有42%,可以说两方观点针锋相对。

  问题的关键在于,加拿大民众认为,来自中国的投资总是伴随着很多“特性”,让他们不由自主地要将其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并生出提防之心。比如说,大多数资本属于“国企”背景,又比如说,投资过于集中在能源产业的现状。

  加拿大人担心,来自中国的过度投资,可能会导致加拿大对于自己引以为傲的丰富自然资源的控制力的下降。在所有对中国投资持负面意见的理由中,这一条名列第一(48%)。

  除此之外,加拿大民众对于外国投资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对这个国家的感知的影响。简单地说,一个国家在他们心目中呈现什么样的固有形象(尽管这一形象并不一定客观、准确),他们就潜意识里认为来自这个国家的公司在加拿大也会如此作为。

  以中国为例,虽然绝大多数加拿大人认识到,如果中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他们必须遵循加拿大本土的法律法规,类似“中国公司支付薪水的标准低于加拿大公司”之类的表述是不精确的,但仍然有42%的加拿大人把来自中国的投资与“较低的劳动力标准”联系在一起。另外,“环境破坏”(40%)、“腐败”(30%)、“安全风险”(29%),也是令加拿大民众持反对意见的主要理由。而且,越是那些对投资规则和市场环境理解深刻的人,看上去越关注来自中国的投资的“安全风险”,这种倾向削弱了他们的支持力度,也引发了更多的争议。

  争议背后的误解与猜忌

  APF的年度调查还披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加拿大人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的认知有相当大的误差。很多人认为中国投资已经占到全部外国直接投资的25%左右,但官方披露的数据只有区区3%。

  这种误解可能来自于中国投资数据的绝对量增长给人带来的震撼,即从2003年的2亿加元迅猛增长到2013年的204亿加元。另外,部分媒体对于中国土豪横扫加拿大市场(特别是房产市场)的过分宣扬,使得加拿大人耳濡目染之下,得出“中国投资来得太多了”的结论,并由此心生抗拒。

  这种质疑不仅存在于民间,在学术界也颇有市场。约克大学法学院投资法专家加斯-范-哈滕(Gus•Van•Harten),近期就出版了一本名为《一边倒的交易:加拿大与中国投资协定评述(Sold Down the Yangtze: Canada’s Lopsided Investment Deal with China)》的新书,对去年9月份中加两国签署的《外国投资促进及保护协定》所牵涉的加拿大劳动法规、环境保护法律、以及社会运行机制等进行了分析,质疑此举是否会将加拿大变成一个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原始材料和未加工能源的助手,今后是否会有更多的加拿大公司被中国公司掌控或收购等。

  鉴于10月19日是加拿大联邦大选的日子,该书选择这个时机出版,无疑是想火上浇油,也的确引起了各方对于该话题的进一步关注。

为什么加拿大人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为什么加拿大人不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

  同为大国,中美待遇为何不同

  客观的说,对中国的提防性心态,一定程度上或许只是出于加拿大对“超级大国”的天然抵触心理。

  以自然资源控制力为例。加拿大人不但担心中国投资的介入,事实上对美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担忧(42%)。

  但奇怪的是,虽然很多加拿大民众认为,政府对允许中美两大强国在加拿大投资方面,“步子迈得太大了”,但对中国持这种态度的人(56%),比对美国持同样态度的人多得多(28%)。也就是说,虽然他们既担心中国人,也担心美国人,可实际操作起来,对待中国人要比对待美国人强硬得多。

  这种落差,部分恐怕源于加拿大作为传统西方工业大国对于中国迅速崛起所感到的不适。而美加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上更有共同性,也使得加拿大人更愿意支持与美国的经济往来。

  为什么加拿大人对日本与印度的投资更加宽容

  对中国而言更具比较和参考意义的,则是加拿大对同处亚洲的日本和印度的态度。

  本次调查中,与日本相关的数据非常耐人寻味:加拿大民众对于来自日本的投资持相当正面的态度,认同的理由包括: “新技术”(66%),“扩大贸易”(39%),“经济增长”(39%),“就业机会增加(30%)”,“竞争力提升”(28%)。

  情况并非一直如此。几十年前,在加拿大人的心目中,日本还是与“低端”、“廉价”、“初级产品”联系在一起,但随着日本的高科技产品广为认知,加拿大人对日本投资者的印象逐渐有了积极转变。

  今年5月份,日本三菱集团旗下的田迈三菱制药加拿大控股公司宣布将在魁北克投资2.45亿加元,新建温室、生产和研发中心等, 加拿大联邦政府和魁省政府分别提供6000万加元、8000万加元的贷款支持,魁北克市政府则以优惠价格出让项目用地。舆论对该笔投资的描述颇为正面,认为对当地就业及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反观加拿大主流媒体笔下的中国在加投资,从华为的“国家安全”话题,到中国能源巨头在加项目屡次遭原住民团体抗议,一路以来似乎总是伴随着质疑与猜忌。再联想到近期温哥华民众抗议房价高企的“我们没有100万”活动,当我们中的一些人沾沾自喜于有资本买房,有能量炒热房市时,有无想到,或许正是这些授人予话柄,让我们自己受到不合理亦不公平的对待。

  至于加拿大和印度之间,似乎也正跃跃欲试“一个全新的开始“。

  今年4月,莫迪作为过往40余年里首位在职的印度总理访问加拿大,受到高规格接待和摇滚明星般的热烈欢迎。

  对加拿大而言,金融危机后,政府开始降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推动外贸、投资与出口多元化,以中、印为代表的亚洲新兴市场无疑对加拿大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对印度而言,莫迪力推的“印度制造”计划,也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出口。两者可谓一拍即合。

  加拿大《环球邮报》曾将中印两国对加拿大的重要性作了某些对比。商业版头条报道中,在印度国旗下注明的是:人口12.5亿,2014年印加双边贸易额为63亿加元。在中国国旗下是:中国人口13.6亿,2014年加中双边贸易774亿加元。另据统计,加拿大境内约有120万印度裔,但2014年加拿大对印度的投资额仅为6.13亿加元。

  这种落差,看上去是中国的胜利,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则代表着印度的潜力,也使得不少加拿大人对于未来与印度的双边贸易与投资,抱了更大的期待。

  中国投资的未来之路

  上述种种,给已经在加的中国公司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也为拟到加拿大投资的中国公司的前进道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罗马也不是一日建成的。

  很多中国在加投资都只是近几年的事,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加拿大建立起令人信服的良好记录。面对质疑,如果中国投资者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多的职责,必能让这个国家的民众打消顾虑,真诚接纳。

  而对加拿大而言,要让民众消除那些对于来自中国的声音的迟疑与不安,认识到中国与加拿大的经济往来并不会牺牲妥协加拿大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需要政界、商界与民间的不懈努力与引导。这一点,也已经得到朝野的共识和推进。

  从这个角度讲,初期阶段,双方都需要扮演特殊角色,为当下,也为未来铺路。假以时日,任何积极的改变都将发生。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金融从业人员,现居多伦多,从事金融理财服务工作,媒体专栏作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全球新闻眼》是一档由新浪财经全球记者和撰稿人团队为您呈现的原创专栏集。真相远比价值观更重要。敬请关注全球新闻眼微信公众号:全球新闻眼。扫码更方便。

全球新闻眼

文章关键词: 加拿大投资中国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质疑泡沫破灭不如积极利用 飞上天的黑天鹅 创业板何以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告别三驾马车后经济新的动力在哪? 一带一路下中国如何做出表率 为什么加拿大人不欢迎中国投资? 下半年港股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