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迎击新一轮热钱涌入

2014年07月09日 11:27  作者:彭琳  (0)+1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 彭琳

  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事实上并没有能力“抵御”热钱本身,资金在这里来去自由,毫无屏障。在2008-2009年间,大量涌入的热钱就曾令香港货币基础短期内扩大至近万亿港元,相当于原本货币基础的三倍,也意味着一旦资金短期内撤出香港,楼价股价势必暴跌一大半。在这种情况下,香港当局是如何处理这个巨大“定时炸弹”的呢?

与过去几次的热钱流向颇有些不同的是,这次大量资金的目标指向港股。不少人认为资金的最终目标,很可能是10月即将开通的“沪港通”。(路透社图片)  与过去几次的热钱流向颇有些不同的是,这次大量资金的目标指向港股。不少人认为资金的最终目标,很可能是10月即将开通的“沪港通”。(路透社图片)

  上周曾谈到,香港楼市从“崩盘”突然转为“小阳春”,与令人意外的热钱“大转向”有关。【详见作者上周文章《香港楼市为什么“崩不了盘”?》】

  美国联储局去年底开始减少买债规模,令资金从全球新兴市场流出,今年1、2月新兴市场货币迎来一次大幅贬值潮,甚至连多年来坚定升值的人民币,也一度贬值达3%。然而,投资者惊魂未定,热钱又突然掉转方向。

  六月以来港元持续强势,对美元汇率持续贴近7.75的强方兑换保证水平,甚至在19日离奇地出现在7.7498汇率的交易。7月的第一天起,香港金管局时隔两年重新入市,两天内反复入市5次,向银行体系注入162.67亿港元。

  尽管金管局解释,港元需求增加主要原因是企业活动如并购、派息等,然而大家心里都清楚,港元强到让金管局连续入市的情况其实并不多见。在2008年9月到2009年12月,美国与中国分别推出量化宽松及“四万亿”计划救市,曾多次触发强方兑换保证安排,期间估计共有6173亿港元巨资流入。另一次频繁入市则发生在2012年第四季度,美国推出第三轮QE,短短几个月之间金管局28次入市,共计1072亿港元热钱流入。

  热钱涌入瞄准港股

  热钱,指的是在国际市场上流动性较大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在内地,大家往往觉得热钱流入就是破坏性的。但其实,香港作为一个以股市为重的国际金融中心,“热钱”就如同血液,香港绝不会阻止其自由流动,任何金融机构投资香港资产都不会受到限制。甚至可以说,最能吸引热钱的时刻,也就是香港市场最好的时刻。

  对于资金流入,市场的反应也总是一面倒地欢欣鼓舞。甚至港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昨天都忍不住提醒:“热钱流入,投资者固然开心,但也要知道热钱总会有离开的一天!”

为了抵御热钱突然撤走的冲击,香港金管局近年已经从联系汇率的“被动防御”转向更多的“主动防御”,对市场施加“逆周期监管措施”,在近年推行的六轮措施之下,即便楼价下跌一半,绝大多数业主也不会成为“负资产”。(路透社图片)  为了抵御热钱突然撤走的冲击,香港金管局近年已经从联系汇率的“被动防御”转向更多的“主动防御”,对市场施加“逆周期监管措施”,在近年推行的六轮措施之下,即便楼价下跌一半,绝大多数业主也不会成为“负资产”。(路透社图片)

  热钱为什么突然重回香港呢?来自投行的消息透露,这一轮资金流入其实始于今年4月,在许多传统和对冲基金一季度结算后,资金调度买入港元资产。在基金半年结之后,香港在七月头再度迎来一波巨大的资金流入。不少市场人士都相信,这仅仅是热钱重返新兴市场的“序幕”。

  恒指近一个月来辗转升破今年新高,逼近24000点,其中H股指数更连续5周上升,基金业资金流向报告则显示,亚太区及新兴市场基金连续四个星期资金净流入 ,也在短短一个月内一举逆转了今年以来的资金净流出的状况。

  与几年前的热钱流向颇有些不同的是,这次大量资金的目标指向港股。不少人可能觉得,资金的目标很可能是10月即将开通的“沪港通”。但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对于不少机构投资者而言,今年下半年港股“时间组合”几乎完美。

  首先在当前的环球市场中,香港股市仍处於低谷,恒指市盈率还不到11倍,而道琼斯指数平均市盈率已经高达16倍,纳斯达克[微博]更达到惊人的三十多倍,同时内地的经济增长出现转好迹象,以中国股票为主的香港市场值得被重新估值,这是不少基金在近月资金调度中流入港股的一大原因。

  这些资金最青睐的则是高派息类股票,尤其是银行、地产等蓝筹,因为接下来的7、8月,港股将迎来派息高峰。仅是工、农、中、建四大内地银行股就将在香港市场上派息超过800亿港元,许多这类股票都在7月前几天就截至过户除净。

  随后,当港股完成派息,“沪港通”大戏也即将揭幕,这首度为外围资金带来了循官方渠道主动掌控投资内地股市的机会。这些资金一方面可以在香港提早物色好相关概念股并潜伏其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重新调度,在每日额度允许范围内投资内地股票。

  金管局的热钱之战

  如上所言,香港其实并没有能力“抵御”热钱本身,资金在这里来去自由,毫无屏障。这与内地完全不同。面对热钱,香港要“抵御”的,应当说是大量资金流动带来的汇率、资产价格震荡乃至金融动荡。

  在每一场“热钱之战”中,香港的第一道屏障是联系汇率。在联系汇率规则下,当资金涌入香港时,金管局将在市场大量需求港元,以致港元汇率升至到触及强方兑换保证7.75(港币对美元)时,向市场注入港元,而在市场大量卖出港元,令港元汇率跌至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时,在市场买入港元卖出美元。

  也就是说,理论上金管局可以承接无限量的热钱流入,只需要努力印出等量的港币就可以了!不过,当热钱流出时,金管局的应对能力则是有限的——取决于手中有多少外汇储备可以拿来在市场上买回港元。

  在联系汇率这一道保障汇率稳定的屏障之下,香港今天“热钱之战”的本质,其实是要对热钱流走的破坏性作出控制。在2008-2009年之间,大量流入的美元资金令香港货币基础短期内扩大至近万亿港元,这一数量相当于原本货币基础的三倍,也意味着一旦涌入的资金短期内撤出香港,楼价股价势必暴跌掉一大半,破坏力可想而知。

  以这一次热钱流入而言,未来假若美联储退市进程加快,又或者本地政治议题引发市场动荡,又或是内地经济增速再现波动,香港都可能面临热钱突然流走的情况,更甚者国际金融机构可能借机做空香港股、楼市,引发经济危机。

  为此,香港金管局近年已经从联系汇率的“被动防御”转向更多的“主动防御”——对市场施加“逆周期监管措施”。

  现任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曾是1997年金融风暴的“前线战士”,对热钱来去冲击经济十分警惕。他在美国量化宽松刚刚推出的2009年,就公布了首次逆周期监管措施。“大部分先进经济体都还没有采纳这种措施”,陈德霖曾不无骄傲地表示。他指出,美国当时展开一种前所未有的“实验”,将短期利率减至接近零,再加以量化宽松,香港为此而面对通胀上升、负利率、楼市过热的风险。

  从当时一直到2013年,金管局共推出6轮逆周期监管措施,内容是不断收紧按揭贷款,包括调升按揭首付比例,以及引入“加息3厘”的高强度贷款压力测试等,确保港人的按揭供款即便在利率上升后依然能处于可负担水平。以楼市而言,过去买房一直高度依赖借贷的港人,按揭贷款比例从以前的接近65%下降50%左右,月供占收入比例也明显下降到35%左右。

  这对于抵御热钱流走的冲击意义深远。这样的比例意味着即便楼价下跌一半,绝大多数业主都不会成为“负资产”;同时即便美联储利率恢复到多年前的正常水平,港人平均付出的月供仍不会超过收入的一半。普通市民不会在突然的经济危机下失去住所,银行体系也得以保障资产质量,维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当然,这一次美联储既没有宣布新一轮量化宽松,反而正在逐步退出,欧洲预告的“欧版量宽”尚未真正开始,中国政府更是继续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最后真正涌入的“热钱”,很可能数额并不多,上文那样极端的撤资情况更是不太可能发生。不过面对来去无定的热钱,作最好的打算,作最坏的准备,或许永远是正确的态度。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毕业后赴港留学,任职多年,贴身体验国际金融中心枯荣动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金管局热钱楼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