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视频虽有瑕疵但揭开了口子

2015年03月04日 14:02  作者:王志轩  (0)+1

  文/新浪财经“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 专栏作家 王志轩

  我们为什么要去揣测人家的目的?关键是要从大面上、从客观上看,这件事情对社会对国家是好是坏。重要的是这个视频唤起了全社会对雾霾问题的关注,这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按照现在的新词来说,就是点赞。我肯定是点赞。

柴静视频虽有瑕疵但揭开了口子柴静视频虽有瑕疵但揭开了口子

  这是个公共事件

  这次视频的发布,应该是个公共事件。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是客观存在,而且是短时间内大量的传播。任何事情要解决,首先要认识它,讨论它。再大的事情,没人关注,各说各的,最后实际上也是很难办好的。

  按照价值观判断,事情有正面、负面、中性之分。总的来说我对此是正面评价,把它定位为唤起民众,唤起全社会关注的一个事件。不管是站在国家、民众、行业的角度,还是环保的角度,这都是正能量的东西。一方面因为它有利于推动全社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促进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它还有利于让公众重新认识雾霾问题、能源问题,并展开讨论。事实上,视频播出之后现在已经开始讨论了。

  拿孩子说事并不卑鄙

  看完视频,首先就是感觉媒体可能在宣传普及方面很大程度上比专家的作用还要大。其实视频里面的提到的内容,我基本上都是清楚的,就是说它本身并没有多少新鲜东西,视频只是把这些综合起来了。关于雾霾,过去各种报告已经很多,但为什么没有像这次这样引发这么大的讨论?

  媒体是有它发挥作用的先天优势的,尤其是现在的新媒体。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有人说柴静在这个视频里把自己的孩子拿出来说事,但她如果不这样,会有这么大的感染力吗?我觉得她的高明就在于此。从一个传媒外行人角度来看,视频的目的就是要引起注意,这个手段并不卑鄙,她也没有用别人的孩子说事。她说这是和雾霾的私人恩怨,实际上是很有技巧的。

  实际上我并不是重点看视频内容,因为柴静并不是解决雾霾问题的专家。她确实讲了很多事实,也有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视频里出现,但她对事实肯定是有选择的,对专家和专家的观点也是有选择的。专家本身的观点肯定比视频里最后呈现出来的要丰富的多。她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资料串起来,整合了各种资源,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视频逻辑上有瑕疵之处

  应该说柴静做的这个东西还是很用心的,至少是采用了大量的事实、数据和专家观点。这个视频,仅从知识层面看,普通民众和非专业人士感觉确实不错,但是我作为专业人士去看,也会发现一些问题。

  如视频一开始就说雾霾的起因是煤和油,但是最后归结到使用清洁的化石能源包括天然气,这虽然有合理的逻辑,但对可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部分弱化,因为除了雾霾问题,还有更大的温室气体减排的问题没有涉及。

  视频里面引用专家观点时,也说到散烧煤怎么转到集中利用。但是在说到华东地区多少公里一个电厂,上海单位面积有多少燃煤时,并没有说明这些地区煤炭是否做到了清洁利用,实际上是混淆了用煤和污染的本质问题,因为,同样的用煤,清洁使用是会大大减轻污染的,中国燃煤电厂的大气污染物控制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视频里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分析,在逻辑上是有点混乱的。

  从一些环节去斟酌她的数据,可能也会存在问题。包括视频里拍的污染,以及柴静本人做的24小时取样,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讲可以理解的,但是严格从科学角度讲,是不严谨的。pm2.5的检测是有规范性的,不符合规范性的数据不具有真正的说服力。每个人的生活工作环境不一样,数据都会不一样。

  关于雾霾的致病问题,还涉及到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在日本的《公害健康损害补偿法》中,认定受害者有制度性的规定,即先指定大气污染显著且在其影响下疾病多发的地区,然后指定在该地区住所或工作场所暴露在大气污染下超过一定时间的人,他们如果患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以及并发症,则认为这些人的疾病与大气污染之间有因果关系。而中国目前是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的。

  没有必要苛求完美

  这个视频看起来是个科学普及的片子,实际上最主要的是唤起对雾霾问题的进一步认识。如果只喊口号,柴静再有个人魅力肯定也是不行的,必须要通过唤起公众关注的形式才能起作用。所以,我并没有过多在意视频具体内容有没有瑕疵。

  柴静在一个多小时视频里从健康问题讲到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监管问题、体制问题、法治问题等等。

  像雾霾这样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全民关注的系统性问题,用讲故事的方式或者用几句简单的话说明一个行业的是与非,实际上是很难的。怎么能指望一个媒体人在这么短的视频内把这么复杂的问题讲清楚呢?即使视频再长一些也难以全面解决问题。肯定有很多人在挑这个视频的毛病,这个视频的毛病我也可以挑出来,但我认为没有必要苛求完美,挑毛病意义不大。

  视频一出来就指责,是欠妥的。社会应当有一个更宽松的环境让媒体发声。视频中的一些观点和结论,对于专家来讲,知道其在一定条件下成立,但是对于非专业者来讲,则很难分清是否正确,容易对某些问题简单化和标签化,这是需要通过更多的宣传解释、科普工作来厘清的。

  我肯定是点赞

  宣传,唤起对问题的讨论,这是它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我也在分析整个视频。为什么视频里柴静是从自己的孩子说起,说是和雾霾的私人恩怨?相信这是为引起关注度而精心策划的。大家可能都感觉视频后面部分比较浅一点,这可能也是策划的结果而不是忽略,因为解决问题不是视频自身应发挥的作用,实际上也难以发挥这样的作用。

  关键是要唤起人们对这个问题的重视,让社会各界、各行各业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答案。如果民众关注了、重视了、讨论了,视频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视频中的一些分析是否正确、是否完备,我的体会是,与视频的作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性。柴静对自己预设的题目虽然都做了简要的回答,但答案是否正确由各自评说罢,也只是做到能自圆其说就好。

  我们为什么要去揣测人家的目的?关键是要从大面上、从客观上看,这件事情对社会对国家是好是坏。重要的是这个视频唤起了全社会对雾霾问题的关注,这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按照现在的新词来说,就是点赞。我肯定是点赞。

  “揭开一个口子”

  这个视频的意义就在于把问题暴露出来,大家去讨论,逐步寻求解决办法。从这个角度看,说向柴静致敬并不为过,并不因她开什么车或者是否抽烟。正如我们不可否认,正是有了前几年美国大使馆对北京PM2.5的监测,才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向大气污染治理作斗争的步伐。

  柴静说的很多事实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这也是视频能够引起共鸣的原因。

  如现实中大量的散烧煤炭污染、“黑户”及合法但环保不达标企业排放的各种污染,不像财务账本,只有查到才能看出来,它们都是在露天排放,并没有使用障眼法,老百姓能看到,官员也能看到,有些是十几年了,就在那里摆着,为什么不去做?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大家都看到皇帝没穿衣服,但没有人说出来。都知道,都不说。

  现在就需要一个人说出来,揭开一个口子。

  所以,这个视频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唤起民众,也包括政府官员。有的官员自己也很难受。环保部门官员也是如此,他们难道不知道污染的情况吗?实际上,对污染情况最清楚的就是他们。但是为什么没有做好呢?这是视频带给我们的思考。

  去年我也曾对煤电近零排放写过文章,我认为近零排放是不科学的,希望有更多人来讨论甚至辩论。对重大公共话题和政策,必须要有辩论的氛围,我们国家很多法律、政策的出台,还是缺乏辩论。现在最要紧的并不是去质疑她的动机、挑视频本身的瑕疵,而是到了趁势深入讨论,寻找问题正确答案的时候。

  虽然有些问题在当今人类认知水平下也找不出正确答案,但即便在没有答案的条件下,经济、有效地减少污染排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也是正确选择。作为揭露问题、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视频,柴静是点火者。

  我是学环保出身,对于环境问题我也很着急,特别是当你了解这个事情的本质的时候,心里更着急。但是很多事情没做好,为什么呢?因为还难以统一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共识,抓本质问题而不是抓表面问题的共识也凝聚不起来,这次通过柴静的视频,能不能促进凝聚共识,好好去做,从而推动问题的解决,我对此抱有信心。

  (作者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组成员、秘书长。以上发言为新浪财经首席能源记者刘丽丽根据采访素材整理,已经本人确认。)

  (本文作者介绍:中电联秘书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新浪财经能源频道官方微信“能见派”(微信号nengjianpai),阅读更多精彩文章。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能见派,关注高端与前沿,描绘美好能源未来。

新浪财经能见派

文章关键词: 中电联王志轩能源革命柴静穹顶之下雾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股市的钱都被这些人赚走了 老艾侃股:“逢会必跌”魔咒就打破不了吗? 能源体制改革:柴静未曾细说的悲观部分 从《穹顶之下》的油气数据说起 “柴静们”曾照亮过我的生活 两会不是企业家的铁帽子 两会是中国经济的好声音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柴静股市蝴蝶效应的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