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到了谁都不待见的境地

2014年05月19日 23:25  作者:黑金录  (0)+1

  文/黑金录 孙洁琳

  从繁荣一方经济、利税大户,到政府犯愁、银行避之不及的烫手山芋;从巅峰时期的吨钢利润达千元,到现在每生产一顿钢只挣0.43元,中国近一半的钢企亏损。正如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所说,钢铁行业在各地已经是“妈妈不亲、舅舅不疼“、谁都不待见的境地。

一直是与钢铁企业关系良好的银行也收紧了授信。一直是与钢铁企业关系良好的银行也收紧了授信。

  妈不亲舅不疼

  时至今日,就连代表中国钢铁业最先进生产力的宝钢集团,也感受到了一丝丝凉意。宝钢旗下的宁波钢铁有400万吨的产能需要进行调整,徐乐江就亲自与浙江省的副省长斡旋,却被问到:“十年之后的宁钢还能不能生存?”并没有与浙江省政府方面的意见达成一致。这可能是徐乐江从未遇到过的问题。

  从早年重组新疆八一钢铁,到2008年重组宁波钢铁,2010年重组福建德盛不锈钢,再到2012年重组广州韶钢、湛江钢铁基地项目开工。宝钢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西北部的区域布局,无不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和支持。然而今非昔比,本来有地方政府撑腰才得以一直扩大产能、即使亏损也“大而不到”的钢铁企业,情况已经发生微妙变化。

  首钢已经整体改造搬迁到了河北,另其他大型钢企也看到了被“驱逐”的可能。在这些环保企业大佬严重,环境的压力太大了。就连徐乐江也并不清楚宝钢这杆红旗在上海还能打多久。

  另一方面,一直是与钢铁企业关系良好的银行也收紧了授信。用徐乐江的话来讲:银行真是对钢铁行业特别“关照”,老贷款拿走,新贷款涨利息都不给你。

  业内的看法是,从去年总行就发了好几轮文件,主营位钢铁生产或贸易企业的贷款已经不给批了,除非把主营改为其他还有可能。目前钢铁企业负债约3万亿元,其中一半是银行贷款,今年开始银行已抽贷10%,至少抽贷了1400亿元。正是如此,担任中国钢铁协会会长的徐乐江在才会感慨,钢铁有已经到了”妈妈不亲、舅舅不疼“、谁都不待见的境地。

  随着周华瑞、肖家守两个带头大哥生意垮掉、官司缠身,周宁帮(在上海做钢贸生意的周宁人)已灰飞烟灭。这个福建东北部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有逾6万人在上海及周边做钢材贸易,他们在大上海建立了40余家大型钢材市场,控制着近五成上海钢贸交易额,曾有“中国钢材看华东,华东钢材看周宁”之说。

  而现在,正如徐乐江所说一致,几万乃至十万家的钢铁贸易商已经变化很大了,有的跑路、有的转行,以前在上海最重要的周宁帮,现在都找不到了。

  钢贸商对于钢铁生产企业既是销售渠道,又是蓄水池,钢厂实际上是将一部分价格波动的风险和库存压力转移给了钢贸商,然而目前“好队友”已然倒下,钢铁企业亦唇亡齿寒。

  新伙伴:中民投登场

  说钢铁业“谁都不待见”似乎有些过了,至少一位目前备受关注的“高富帅”已经伸出了橄榄枝。这就是由董文标等民生系老板牵头成立的“中民投”,并且高调宣布未来将成为一个囊括金融、钢铁、光伏、船舶四大板块的资本运作平台。

  据公开报道,中民投涉足钢铁企业的模式,将是通过方大集团、德龙钢铁集团、建龙集团和四川川威集团四家平台公司,在全国掌控1亿吨左右的钢铁产能,通过统一采购、销售等降低成本,掌握部分定价权。

  对于横空出世的新伙伴,钢铁企业的态度有些暧昧。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对笔者表示,中民投确实希望建龙参与,但首先是应该把自己企业做好。目前并不是个兼并重组的好时机,未来抄底还要在2-3年,那时候趋势可能更明显。而建龙也倾向于选择那些跟其战略要匹配的企业。如今,建龙正在邢台政府牵头下对龙海钢铁进行收购,中民投是否将介入成悬。

  笔者认为,未来钢铁业还需要来自政府、银行的多方面支持,尤其是不能对于钢铁企业一刀切、一概而论。在服务业比重加大的背景下,必须汲取一些国家制造业空心化的教训,坚定的发展制造业。中国钢铁业仍然具有优势,化解产能过剩应该与产能升级相伴相生。

  银行对钢铁行业的信贷政策业应该真正“有保有压”。吴晓灵也在一次访谈中对笔者表示,对于产能相对过剩、技术并不落后的企业,银行应该对其债务重组,而非一味抽贷,压到无路可走的位置。所谓“贷款之前是冤家,之后是亲家”。

  这一点上,尤其是对民营企业应该一视同仁。在中国钢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国进民退”的浪潮,民企纷纷被收编。而现在业内有部分人担心这一幕在银行抽贷的逼迫下再次重演,不过随着中民投的成立并且与民营钢企联合,有实力的民营钢铁企业有望在此轮行业周期过后真正壮大。

  (本文作者介绍:一小撮业内媒体,记录钢铁、矿业圈的资本故事。)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融资钢铁业徐乐江宝钢黑金录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