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远: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

2020年02月25日09:56    作者:徐远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徐远

  本文成文于三年前,在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更应该反思未来经济潜力,未来城市布局。疫情尚未过去,多少人已经在返城的路上,大城市作为经济载体的地位不容质疑。发展大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需,不是一种选择。而且,超大城市累积的医疗技术和资源,是抗疫的根本保障。

  前文说到,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成就,以及存在的很多结构性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

  在本文,我们进一步问,城市化滞后,滞后以后会怎样?是会一直滞后下去,还是会发力追赶?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来深入分析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先来看这张图,是美国的经济密度图,来自2009年的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这份报告的标题,叫做《重塑世界经济地理》。这张图上每个高高的凸起,都是一个大城市的所在地,凸起的高度就是那个城市每平方公里的GDP数量。我们看到的规律是什么,就是大城市的经济密度特别高,美国最高是纽约(New York)、洛杉矶(Los Angeles)、芝加哥(Chicago),恰好就是美国前三大城市。整个中部大平原,面积很大,可是经济产出的密度很低。

  再来看日本,也是一张经济密度的地图,也是三大都市区和其他一些大城市很高,东京(Tokyo)、大阪(Osaka)、名古屋(Nagoya)最高,其他地方你看到的凸起都是大城市,比日札幌(Sapporo),福冈(Fukuoka)。这些大中城市之外,其他地方的经济密度很低的。

  从产出的地域分布上看,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是集中在城市,特别是少数大城市,广大的农村,虽然占地占绝对比重,但是经济密度很低。这种集中,不是偶然的,而是反应了产业结构的变化,现在我们来看产业结构。

  上面这张图是现代经济的产出结构图,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这些大的经济体,最后是中国。一产的占比低到什么程度呢?德国、英国都不到一个百分点,美国、日本刚过1个百分点,法国稍稍高一点,但也不到2个点,有1.74%,可能是盛产葡萄酒的缘故。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农业的比重这么低啊!不仅如此,未来还会更低的。因为过去100多年来,农业技术进步很快的,你看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相对价格,是持续降低的。价格降低,就是产量增长相对于需求增长更快的意思。总体上,这个星球上是不缺粮食的,粮食的相对价格一直是下降的,第一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一直是在降低的。一个国家越发达,农业占比越低。

  一产占比低,是现代经济这枚硬币的一面。其另一面,就是二产和三产占比高。美国、英国、法国的二产在20%左右的规模,德国和日本高一点,30%左右,我们是40%左右的规模,比这些发达国家都高一些。剩下的都是服务业,美国、英国、法国在80%左右,德国和日本在70%左右。二、三产加起来,在这些国家占98%以上,在我国占91%多一点,未来还会增加。

  重要的是,不管是二产和三产,工业还是服务业,都是不需要土地的,不需要在空间上铺开的。它们是集聚在很小的空间上就可以完成的。所以98%以上的产值不需要地理空间。只有不到2%的农业需要地理空间。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是现代农业技术加光合作用,具体说就是利用现代的技术,改善农作物品种,加上化肥、农药、农机具、温室大棚这些,然后利用光合作用,从太阳那里吸取能量,转化为农产品。因为需要光合作用,所以农业要铺开,需要很大的面积,工业和服务业都不需要这些。

  稍微说一下工业,有人说工业也需要大厂房、大园区,很多工厂的占地面积很大。那是不对的,只有极少数的重工业需要大厂房、大设备,需要铺开,因为只能在一楼、在地面施工。其他绝大多数工业生产,都是在高楼上就可以完成的。所谓的亚洲四小龙,比如说香港,他们刚开始也都是轻工业,香港是在高楼的小格子里生产玩具、鞋子和袜子,靠轻工业起家,轻工业在弹丸之地是可以发展起来的。工业,绝大多数工业,都是不需要空间的。

  服务业更不需要空间,甚至是厌恶空间的,一定要有密度,才能节约你的时间,给你带来更多的便利。最典型的服务业不需要空间的例子就是CBD,也就是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大一点的城市,都有个CBD,大的企业总部,大都设在那里。那个地方租金那么贵,为什么那么多企业都还往里挤呀?为什么不找租金便宜的地方?因为租金贵,时间更贵。只有这样挤在一起,才能方便大家交流、讨论、商量、见面、谈判、指挥手下干活,这样才能快速完成很多事情,把事情往下推进。

  CBD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美国纽约华尔街,曼哈顿岛只有60平方公里左右,和北京二环面积差不多。你知道曼哈顿人口密度有多大吗?一平方公里2.8万人,而且它的下城区,也就是华尔街那地方,很多大公司、投行、律师事务所都扎堆在那个地方,你想到的最挣钱的人都在那个地方。他们不走,一个房子一千万美金他们也不走。为什么?因为时间太贵了。房子贵,可是时间更贵,房子贵就是因为时间贵。你离开那个地方,你的时间就不贵了,房子也就不贵了。一个十几分钟,下个楼到隔壁能解决的事情,你让他们跑一个小时跑到上城区去,没可能的,一个小时生意可能就已经被人抢走了。所以租金贵,时间更贵,潜在的收益更高,所以才会有CBD这个地方。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学校。学校应该建在哪里?是风景优美的乡村,还是拥挤不堪的城市?一眼看去,学校是需要空间的,学校在偏一点的地方合适,租金还便宜,不占地方,孩子们最好有个大一点的空间玩耍。可是,每个孩子都是有家长的,家长要接送孩子上学,然后上下班。这样一来,住宅、学校、上班的单位,这三个地方不能离得太远,否则路上奔波太辛苦。这样一来,学校也不能在太偏的地方。你看,好一点的中小学,大部分在城中心。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强调,工业和服务业是不需要空间的,而且很多方面上讲,它们是“空间厌恶”的,因为空间上的稀疏,会增加各种成本,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现代社会,时间是最贵的,能节约则节约。

  上面这张图,看的是和产业结构对应的人口就业结构。发达国家就业人口70%以上都是在服务业。百分之十几是在工业,只有2%到3%左右是在农业。我们中国产出结构的一产9%,二产40%,三产50%左右,就业结构一产28%,二产29%,三产42%左右,所以我们农业就业的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这张图和前一张图对比,这就是我国城乡差距的根源。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三倍多。根据这两张图,30%左右的农业就业人口分10%的国民收入,平均收入就是别人的三分之一,这也恰好是城乡差距的量级。所以说,农村人口多,就是我们国家农民穷、农村落后的根源。背后的经济学道理是什么,就是农业的附加值低、产值低,因为总量就这么多,涨得又不是很快,要想让农村人富怎么办?人少了,人均收入就多了,这是个小学算术题。所以,城乡差距、农村问题、农村落后,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出路就是农民进城,绝无第二条路。

  农民进城干什么呢?就是工业、服务业。这些人进城收入很高的,比如现在城里的保姆,收入好一点的有七八千,甚至上万都是很正常的。女生做一些家政服务,零售服务等等,男生做一些体力性的工作,比如搬运、快递等等,收入接近一万的多了去了。

  你们再想想他们在农村能挣多少钱?你看这么多农民工往城里去就是这个道理。平均一个农民现在种四五亩地,一年的收入一亩地一千块钱,十亩地一万块钱,也就是城里一个月的工资啊。为什么人往城里走,这就是原因,这么大的收入差距,十几倍的差距,挡是挡不住的。他们在城里,就算住地下室、住工棚,受点苦他们也觉得愿意,因为留在农村更受苦啊,收入更低啊。所以借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中国的三农问题,就是城市化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城市化,其他的都不是主要的,甚至是瞎掰。

  简单概括,这几张图说的是一个简单的道理,城市是现代经济的载体,现代经济产出在城市,就业在城市,所以人往城市里聚,这个事情非常简单,简单到不可能错。

  进一步的问题是,城市为什么能产生这么多产出,吸纳这么多就业,是怎么做到的?你看城市里这么多人,密密麻麻的,吃喝拉撒那么多的事情,怎么组织协调?协调不好,就乱了套,影响社会安定也是有可能的。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看一下城市的本质,我们下文接着讲。

  (本文作者介绍:北大国发院金融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文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文明 城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网络文学盗版一年损失近60亿 侵权模式“花样百出” 香港诊所被曝给内地客人打水货疫苗 给香港人用正品 铁路部门下发买短补长临时办法:执意越站加收50%票款 优速快递董事长夫妻双双身亡 生前疑似曾发生争执 澳大利亚房价暴跌:比金融危机时还惨 炒房团遭赶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靠前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接待1.95亿人次 旅游收入1176.7亿 华为正与高通谈判专利和解 或将每年付5亿美元专利费 游客在同程艺龙订酒店因客满无法入住 平台:承担全责 花650万美元进斯坦福当事人母亲发声:被录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