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熊锦秋
当初监管部门对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设置了3年的间隔期要求,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监管套利,现在为提振市场信心这个大目标,将上述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监管套利以及伴生的一些违法违规很容易产生,各有关部门对这些副作用都理应有充分预判、并提前制定防范解决方案。
为支持优质企业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证监会将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的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笔者认为,放松IPO被否企业重组上市限制,有利于提升被借壳企业的质量,但也要严格防止这个政策可能带来的诸多副作用。
此前一些企业IPO被否,被否原因多种多样,根据对2017年IPO被否企业的问题分析,发审委的审核重点集中在:关联交易、持续盈利能力、财务数据、合法合规、内部控制、独立性、客户依赖、募投项目的合理性等问题。有些企业基本面尚可,但由于存在一些瑕疵从而没有迈过IPO大门,殊为可惜。
此次规定IPO被否企业6个月之后就可筹划重组上市,是适应当前市场严峻形势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些上市公司由于资金链、市场环境或经营环境变化等问题,陷入困境,股价持续下挫,极大影响中小股民利益;一些IPO被否企业虽然暂时达不到IPO门槛,但总体质量显然要强于垃圾上市公司,IPO被否企业通过重组上市(俗称借壳上市),上市实体内容得到优化提升,对维护市场稳定、保护中小股民利益无疑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不过,虽然证监会对借壳上市的审核标准与IPO审核标准相同,但重组上市与IPO上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审核渠道,IPO由发审委审核,重组上市由并购重组委把关,IPO不仅发审严格,还需排长队,另外还有财务抽查打假环节,因此重组上市对企业来说仍是个上市捷径。若放松IPO被否企业重组上市渠道,监管套利或难避免。
不仅如此,此前一些借壳上市案例还滋生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尤其一些被借壳的垃圾股咸鱼翻身、股价动不动就翻几番,更导致投资者对垃圾股追捧有加;若IPO被否企业重组上市成为潮流,那么投资者不负责任追买垃圾股的恶习将更加根深蒂固。另外,重组上市必然要付出一定买壳成本,这些成本借壳者或想通过二级市场连本带利捞回,容易诱发借壳者违规行为。
要放松IPO被否企业重组上市限制,必须为此出台系列配套制度。首先是要严厉打击重组上市中伴生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其次对拟重组上市企业,要严格依照《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条件进行审核,包括需要满足IPO发行条件等。也就是说,IPO被否企业若想在6个月后筹划重组上市,那么在这6个月时间内,就必须针对IPO发审部门审核的关注点、反馈的问题,进行严格整改,不能说IPO发审没有通过、什么也不做,就可坐等6个月后筹划重组上市。
事实上,有些IPO被否企业的被否原因是由于商业贿赂、或财务数据存在疑问,这些涉及违法违规或诚信方面的问题,或非短短6个月就能整改到位。因此,对相当一部分IPO被否企业而言,应该是没有资格在IPO被否6个月后就筹划重组上市的。
分析至此,很显然,并购重组委与发审委之间或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于IPO被否企业,或许两个委员会都应跟踪其之后的整改情况,对于有意重组上市的IPO被否企业,甚至可主动邀请并购重组委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可以说,IPO被否企业的整改情况,是决定其能否尽快筹划重组上市的最为关键因素。
当初监管部门对IPO被否企业筹划重组上市设置了3年的间隔期要求,一个目的就是为了防范监管套利,现在为提振市场信心这个大目标,将上述间隔期从3年缩短为6个月,监管套利以及伴生的一些违法违规很容易产生,各有关部门对这些副作用都理应有充分预判、并提前制定防范解决方案。
(本文作者介绍:资深市场评论人士。)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