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姜伯静
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很显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燃油汽车还是汽车市场的主力军。
毫无疑问,2017年是新能源汽车投资的井喷之年。一批投资额巨大的项目纷纷上马,一些噱头十足的新产品面世,繁华程度,让人目不暇接。
那么,2018年,新能源汽车的走向会如何呢?
笔者看来,在火热的2017年过后,2018年,新能源车可能要降温,也需要降一下温了!
我为何要给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泼冷水呢?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繁荣可能只是表面的繁华。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这几个问题。
第一,新能源车上马项目是否产能过剩。
传统燃油汽车产能过剩,这已经是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所以,转战新能源汽车这个新战场进而摆脱燃油车产能过剩的拖累,是汽车行业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三大主因之一(另外两个是环保、能源问题)。
但是,传统汽车产能过剩的局势下,新老汽车从业者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会催生下一个产能过剩的领域呢?我认为很有可能。
有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在2017年,全国有超过20个省份上马了新能源汽车项目,全国累计新能源汽车超过90个,全年总投资超过了5000亿元。
而将时间上溯到2015年,从2015年到2017年,已经公布的全国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已经超过2000万辆。
如果以上数据完全属实,那么,这个超过2000万辆的产能,是否太大了些呢?
产能是否过大,我和几个数字做对比。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7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84.67万辆;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销售484.97万辆、420.48万辆、303.95万辆、114.45万辆和45.58万辆。”也就是说,这个数据中,2017年,我国乘用车销量是两千多万辆。
可即便是把这一年的销量都换成新能源汽车,也不过是和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总产能差不多而已。
而根据新华社的报道,工信部相关领导曾表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79.4万辆和77.7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累计保有量达到180万辆,占全球市场保有量50%以上。
全球市场保有量也不过如此。那么,新能源车上马项目是否产能过剩,已经很容易看出了。毕竟,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还没有出现与这个产能相匹配的需求。
第二,新上马的新能源车项目真实度究竟如何。
如此大规模、大范围的上马新能源汽车项目,背后的真实目的究竟是什么?
当然,我们不排除传统汽车产能转移、互联网公司争夺未来高地等因素在发挥作用。但是,更不能排除的因素是,地方政府对政绩GDP的需求也在发挥作用。
未来,GDP的算法和标准肯定会发生改变。而做为绿色GDP的代表,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那么,某些新能源汽车项目的上马,其真实目的值得推敲。
之前,一些有整车资质的“壳资源”成为抢手货,足以说明问题。
这种追求GDP需求的繁荣,水分太大。
第三,已经上马的新能源车项目,前景难料。
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一月份,国内某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330辆,时隔7个月后跌破万辆。 ”可见,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老牌企业也还处于一个不是十分稳定的进程中。
2017年5月,比亚迪一纸公告揭示了曾经火爆一时的腾势新能源的经营现状,公告显示:“截止2016年12月31日,腾势新能源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114,150,932.14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074,949,961.62元、净资产为39,200,970.52元;2016年度,腾势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432,059,347.74元,净利润为人民币-1,299,513,619.14元。截止2017年03月31日,腾势新能源资产总额为人民币3,087,236,360.41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3,120,539,372.81元、净资产为-33,303,012.4元;2017年1月至3月,腾势新能源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6,377,146.95 元,净利润为人民币-72,503,982.92元。”
而对于相当一部分新能源汽车项目的未来,我也抱一个不太乐观的态度。
贾跃亭之所以会有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汽车梦想。因为,新能源汽车,需要技术,更需要资金。
目前已经投产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他们的前景难以预料。
资金上,这是个非常烧钱的产业,融资渠道、成本控制、资金流等困难很多,谁能坚持到最后是个未知数。
技术上,从全球角度讲,我们也并没有占据上风。甚至,有些上马的企业从技术角度看只能算是“凑数”。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的领导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年度论坛上曾经说过,“从动力电池来看,高端产品与国外的差距不大,但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在先进技术研发、产品的一致性保障以及国际化发展方面,与跨国企业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从整车来看,真正意义上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已有的平台大多是利用原来燃油车进行的改装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也在2018年的一次讲话中说:“新能源存在一个艰难的突破口——电池性能的改进,而且新能源汽车未来是否就以电力车为主,都是未知的。”
从以上的言论中可以看出,至少从技术上看,未来的变数还很多。
而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电动汽车研究室主任陈全世所说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将可能大量淘汰,进行兼并重组。”也并非杞人忧天!
第四,新的产业政策面前,有多少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撑得住。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繁华,有一大部分的推动力是政策的补贴。正是补贴的诱惑,催生了新能源汽车的热闹。
而正因为如此,一批车企不惜铤而走险,骗取补贴。过去一段时间,骗补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而部分车企,也因此而受到处罚。2016年和2017年,先后有苏州金龙客车、河南少林客车、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深圳市五洲龙汽车、重庆力帆乘用车、郑州日产汽车、上海申沃客车、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重庆恒通客车等多家企业受到行政处罚。
看趋势,新能源汽车补贴在未来非常有可能会成为历史名词。目前,在补贴逐渐减少的形势下,已经有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
比如近日,某上市车企的财报显示:“预计2017年实现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6.77亿元左右,同比减少58%左右,上年同期实现净利11.62亿元。业绩预减,主要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乘用车销量大幅下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报告期内,新能源乘用车补贴收入为15.56亿元,同比下降6.6%。”
补贴减少如此,假如补贴真的取消,那么有多少新能源汽车企业能够撑得住呢?
以上四点,是我认为新能源车表面繁华的原因。而正是这几个原因,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降温。
当然,新能源汽车的未来还是值得憧憬的。而憧憬的前提是:新能源汽车何时会真正取代传统燃油汽车的位置,或者,至少能部分的取代传统燃油车的作用。
那么未来,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还有多长的路要走呢?虽然,有不少国家表态,列出了禁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但很显然,这是个漫长的过程。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燃油汽车还是汽车市场的主力军。而从基础设施以及对电池等如何回收处理等后续工作上看,我们对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准备还远未做好。
2017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异彩纷呈,异常火爆;而到了2018年,我想,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冷静一下,需要降降温了。
(本文作者介绍:专栏作者,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最佳新闻评论奖得主,iDoNews 签约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贾韵航 SF17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