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降息的空间已全面打开

2015年02月05日 07:18  作者:沈建光  (0)+1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沈建光

  央行此次降准虽早于预期,但符合经济基本面与保持流动性稳定的要求。今年进一步的降准降息的空间已经全面打开,全年四五次降准,三次降息也只是维持货币政策的中性。未来财政政策还需要加码,使全年的增长可以实现7%左右。

降准降息的空间已全面打开降准降息的空间已全面打开

  2月4日晚,央行[微博]网站发布降准公告,称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且同时对达到定向降准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额外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4个百分点。

  可见,本次央行降准采取的是全面与定向相结合的方式,而此次央行时隔三年多再次启动准备金工具,在笔者看来有如下五个原因:

  一是应对中国经济的弱势开局。毫无疑问,近期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数据不容乐观,1月官方与汇丰PMI指数均跌破50%荣枯分界线,且官方PMI降至49.8%,为是时隔28个月该指数首次降至50%以下。

  此外,更多高频数据的疲软亦验证了这种悲观态势,如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同比降8%,创下历史最大跌幅等;1月汇丰服务业PMI创下6月新低;1月房地产销售比去年11、12月有所下滑,房地产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等等。在此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更加积极。

  二是今年通缩风险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频食品价格数据出炉,笔者预计,1月CPI回落至0。8%是大概率事件,而PPI通缩将接近4%。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与需求疲软,1月PPI或将保持35个月负增长记录,且降幅有望进一步扩大。通胀下行,增加了货币政策宽松的必要性与空间。

  三是近期股市的回调。早前出于对金融稳定的担忧,笔者对央行降准预期曾一度推迟,而后伴随着通胀预期的下调,以及监管层对于笔者预计降准或将在本月通胀数据公布前后出台。此时降准虽略早于预期,但却更见紧迫性。

  可以看到,股市方面,近期伴随着对于融资融券业务的检查,对伞形基金信托的规范,早前疯狂炒作的行为已有所收敛。相反,A股市场反转下行,且1月证监会[微博]核准了两批共44家企业新股发行,恐对A股有继续下行压力,这是降准亦是保持金融稳定的需求。

  四是节前应对流动性紧缺的需求。一般而言,临近春节资金面往往出现紧张局势,自1月22日重启逆回购操作以来,央行持续加大投放量,实现连续第二周净投放,但规模并不太多。此外,央行今日也公布,去年11-12月,通过中期借贷便利(MLF)已向大型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投放基础货币3750亿元,可见,为确保流动性稳定,当前央行已采取了多种方式应对,因此此时全面与定向降准同时并举并不令人意外。

  五是近一个阶段非美元国家纷纷采取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元走向。相对而言,人民币则呈现出兑美元贬值,对其他货币升值的态势。截至2月4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报6.1318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51个基点。

  而尽管中间价连跌两日,但人民币贬值势头却仍然强劲,人民币即期汇率较中间价折让幅度已逼近2%的下限。伴随着人民币贬值,外汇占款同样减少不少,12月新增外汇占款下降近1200亿元,为去年8月以来再度出现负增长,这也使得此时采取降准,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十分必要。

  总之,央行此次降准虽早于预期,但符合经济基本面与保持流动性稳定的要求。而从长期来看,准备金率较长时间处于20%的高位,不仅明显高于国际上其他国家,也可能超出最佳理论水平。因此,此时顺势调整即是适应宏观面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货币政策放松数量控制,从数量工具转向价格工具的需要。

  从这个角度而言,笔者认为,今年进一步的降准降息的空间已经全面打开,全年四五次降准,三次降息也只是维持货币政策的中性。未来财政政策还需要加码,使全年的增长可以实现7%左右。

  (本文作者介绍: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沈建光降准央行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金箔入酒真的安全吗? 老艾侃股:自己弃之如敝屐 何怪外资抄底 老艾侃股:七答中国股市 二八共涨真牛市到来 幸福不是有钱而是比别人有钱 阿里巴巴缘何在美遭空头狙击 企业家不能光换老婆不换组织 股市里的押宝游戏都是骗局 你错过了在股市捡钱的机会吗 教你跟李嘉诚学投资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