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时更要关注民生

2014年12月15日 10:58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即将过去的这一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但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个时刻,中央比任何时候都强调民生改善。

经济下行时更要关注民生经济下行时更要关注民生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讲话让人觉得这个冬天特别温暖:“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

  “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均等化愿望十分迫切。像大城市的一些大医院,始终处于‘战时状态’,人满为患,要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

  前者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总书记在布置明年经济工作任务时特别提出,在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优化经济发展布局的同时,强调要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13日,他在江苏考察工作时,进村入户,掀开锅盖,打开冰箱,了解人民生活。同时调研基层医疗改革和服务情况,要求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切实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朴素的语言,句句务实,字字关情,在冬天里让人备感温暖。即将过去的这一年,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但总体来看,我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面对经济运行中的不少困难和挑战,中央审时度势,提出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同时,比任何时候都强调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

  经过三十多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告别了排浪式消费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运行质态有待进一步提高,个性化、多样化的内需潜能仍然有待激活。长期依赖信贷堆积和投资拉动,依赖外部市场和外部资源,以超高投资率和超低消费维持的是极脆弱的平衡,旧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从消费需求看,如何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成为新课题,在日用品全面过剩的同时,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需求的供应仍然不足。因此,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服务性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而这一切,必须加大民生改善的力度,弥补社会事业短板,积极引导社会预期,激发内需潜能。

  不久前去某地儿童医院看一朋友的孩子。这个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儿童医院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子。季节转换,生病孩子多,一个楼层几百个孩子在吊盐水,陪在边上的家长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站立孩子两侧。三小时的水挂完,陪站的家长也精疲力竭,室内人太多,空气不流畅,一些孩子直喊呼吸困难。

  一位家长愤愤地说,我小时候儿童医院就这样子,没想到我的孩子还在这样的医院就诊。那么多摩天楼空置,那么多豪华酒店,怎么就不能为孩子们多考虑考虑呢?其实,不仅是儿童医院,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许多大中城市,养老院一床难求,甚至要排好几年,曾去发达地区采访过几处养老院,设施和保障能力之弱,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在21世纪的中国。我们现 

  我们有最现代化的机场、高铁、高速公路、超豪华酒店,许多地方的机场、高铁因上客率低而负债累累,亏损严重。一家机场的老总告诉我,许多航线还能保留,主要靠财政补贴。但我们社会事业的短板也是显而易见的,再多的直刺苍穹的摩天楼,掩盖不了寒碜拥挤的医院、养老院。

  一些地方教育资源长期严重错配,100多万只能买几平方的学区房,这都深深刺痛撕裂着社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资源的均等化配置,是新一届政府面对的重大民生课题。

  当前,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三十多年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再困难也不会比1935年的美国困难。罗斯福总统在大萧条的艰难岁月里发表了著名的“炉边谈话”,强调经济越困难越要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失业保险水平。

  他说,作为自由市场经济精髓的竞争,既能产生胜利者,也会产生失败者。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如果没有社会保障体系对失败者提供保护,失败者将会起来摧毁美国繁荣的经济体系。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走出危机的首选路径,美国政府以此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社会安全网,“必须牢记,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秩序和稳定性”。

  成千上万的欧洲人涌入美国,包括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和历史学家,美国因此取代欧洲成为世界思想界领导者,为20世纪成为“美国世纪”奠定了坚实基础。美国经济的腾飞史程看,完善的社会保障是提升国民消费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因此迎来了“咆哮的美国岁月”。

  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比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让更高水平的改革红利惠及全体国民,是我们面对的新挑战,政府要下更大的功夫,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来建立更公平、更合理、普惠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弥补收入差距和贫富分化造成的社会断裂,纠正社会失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体现“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宗旨。这是中央的决心所在,也是民生福祉之所系。

  (本文作者介绍:南京财经大学中国区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改革民生经济下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散户不要涉足中国股市 马云为什么不信经济学家?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2015年中国改革的三大战略 香港房价再创新高的启示 孙立平:政府的权力有点像如来佛的手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大行施压央行降准不厚道 最牛的股市和放缓的中国经济 A股市场的不振是不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