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没必要刻意维持低增长

2014年09月25日 14:28  作者:高连奎  (0)+1

  文/新浪专栏作家 高连奎

  比如连接珠三角几大城市的高速公路经常堵车,比如北京的市内交通就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环城路需要扩宽,公共租赁住房需要大量的兴建,这都是迫在眉睫的投资需求,这些需求都需要投资来满足,中国人在城市落户带来的投资需求短期内是难以满足的。

中国没必要刻意维持低增长中国没必要刻意维持低增长

  现在大家对中国经济前景比较悲观,主流认识是我们已经告别了高速增长期,进入了中低速增长期,但是笔者并不完全认同这种看法,如果将中国经济比作一个正在成长的孩子的话,那中国好比是十一二岁的孩子,而不是十七八的孩子,我们即将步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才对。

  一、如此紧缩,经济增速竟然超过7%,说明中国经济潜力很大

  中国当前经济减速主要是货币紧缩的结果,中国经济现在的僵局,主要原因并不在于“4万亿”后遗症,而在于“大紧缩”,大型银行高达20%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多么大的紧缩力度,目前中国被冻结的货币占到了基础货75%。也就是说,当下我国有75%的货币躺在央行[微博]睡大觉,根本没有处于流通的状态,这才是所谓“钱荒”的根源。

  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存款准备金是很低的,甚至没有存款准备金。中国将存款准备金提高到了历史最高位,中国经济在货币如此紧缩,而且没有什么明显刺激的情况下,都能维持百分之七的增长,说明中国经济潜力极大,这就像一匹良马在勒紧缰绳的时候都行日行八百里,如果放开缰绳,怎么可能不会日行千里呢,当前大紧缩的货币环境正好检验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增长潜力,也足以说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还是非常大的。

  二、中国投资需求比以往更大,而且处于边际效益递增的阶段。

  中国投资还远没有达到顶峰,中国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投资,中国城市化后对投资的需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增大了,如果中国人真正留在城市,那对城市住房和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井喷式的,现在很多人只关注西部的投资,但中国最需要投资的则是东部发达地区,因为中东部地区集中了中国绝大部分人口,他们的需求才是应该关注的。

  比如连接珠三角几大城市的高速公路经常堵车,比如北京的市内交通就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环城路需要扩宽,公共租赁住房需要大量的兴建,这都是迫在眉睫的投资需求,这些需求都需要投资来满足,中国人在城市落户带来的投资需求短期内是难以满足的。

  另外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属于边际递增的行业,因为道路的只有形成路网,其效益才会发挥出来,比如中国仅仅有一两条高速公路,或是仅仅有一两条高铁,其效益并不会很大,但如果整个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建立起来的话,那其效益就会发挥的非常大,在经济学中具有这种特点的行业都属于边际效益递增的行业。

  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绝大部分都是地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道路基础设施,这些路网建设的越完善,其边际效益越大,中国基础设施这种边际效益的递增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这也导致中国经济将比之前增长的更快。

  三、中国企业也处于规模扩张的最好时期

  另外中国企业的规模现在也处于边际效益递增的阶段,是发展的最顺的阶段,小企业很难发展,最大的企业也很难再有突破,最容易发展的就是中大型的企业,他们具有管理经验优势,具有信用优势,中国很多行业都已经有了成规模的企业,这些企业进行产能扩张是非常容易的,另外随着中国经济成为第一,中国也将出现一大批世界第一的企业,这些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规模优势很容易占领世界市场,而他们走出国门,占领世界市场的时候,也必然带动中国经济更快的增长,这几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规模一直以GDP两三倍的速度增长,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世界上绝大部分行业的最大一家企业都将是中国企业,这是我们的天赋的大国优势。

  一到经济危机,人们就普遍悲观,“新常态”一词就是这种悲观论调的代表,这是一由美国太平洋基金管理公司总裁埃里安提出的概念,“新常态”被西方媒体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的文章,指出经济停滞可能成为新常态,并认为美国将进入高失业,经济停滞的状态,但是事与愿违,美国失业已经恢复到了接近正常的水平,实体经济也比以前更强劲了,在欧洲英国经济也开始出现繁荣,可以说人们假象“新常态”并没有预期出现,同样“新常态”在中国也很难成为常态,中国只要将货币政策调节到正常水平,中国照样还会出现超过10%的经济增速,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日本人均GDP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11469美元。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用了大约 12年,韩国则用了8年。如果GDP是按照7%的增速发展,中国从2010年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到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需经过11年,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如果一个经济体要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至少要一万美元以上,而中国还没有到这样的阶段,中国就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即将进入的将是另外一个高速增长期,是一个比以前更高,更快,更健康的增长期,这才应该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完全没必要用过紧的货币政策维持现在的低增长状态。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世界经济主管)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中国经济基础设施高连奎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