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经济”需要走下神坛

2014年09月17日 14:41  作者:吴胜武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吴胜武

  据国家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的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的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的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可见,夜间消费实力不可小觑。

“月光经济”需要走下神坛“月光经济”需要走下神坛

  说起“月光”一词,大家首先联想到的往往是恬静温柔,但殊不知,其实月色下也可以上演如火如荼的经济大片。据国家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北京的王府井出现超过100万人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上海的夜间商业销售额占白天的50%,重庆2/3以上的餐饮营业额是在夜间实现的,广州的服务业产值有55%来源于夜间经济。可见,夜间消费实力不可小觑。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正是因为看到夜间经济的强劲发展势头,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了发展“月光经济”的口号,不遗余力地宣传、鼓励老百姓扩大消费,希望夜间消费和白天消费比翼双飞,月光女神能打开她神奇的“月光宝盒”来。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

  可是,中国的老百姓,尤其是普通老百姓,听不懂什么浪漫温柔的“月光经济”,也负担不起高大上的消费,他们向来比较实在,大众化、平民化、市井化的消费似乎更能为他们所接收。

  所以我认为,发展“月光经济”不能只追求高端、现代、时尚的氛围打造,它需要走下神坛,用一些真正接地气的方式去拥抱每个人。普通人常常会把“月光经济”和“夜市经济”划等号,所谓“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人气聚起来了,氛围闹起来了,夜晚的城市才会真正显得有活力和生机。

  老百姓想要的夜市,一定要够接地气才行。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掏钱包买那些非刚需的东西,物美价廉是必须的。我们中国的老百姓,有一种从众心理,人多热闹的地方一定要凑上去看看。所以,像以规模效应称著的大排档一条街、传统小吃城、地摊小商品市场等等,一直是普通老百姓的心头好。

  一些城市的管理者,可能一说到夜市大排档、摆地摊什么的就会心里犯怵,自然而然地会和“脏、乱、差”联系在一起,似乎感觉这些东西拉低了城市档次,降低了城市品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脏、乱、差”是前期规划和后期管理跟不上造成的,并不是夜市本身所带来的。在我看来,台湾的夜市就做得非常好,人流如织自然不说(根据台湾观光局公布的数据,2012年大陆游客游览的景点中,人数最多的前3名依序为夜市、台北101和故宫博物院),管理也很规范,真的是“旺而不乱”。 

  台湾夜市红火自有它的原因

  台湾夜市是当地市民和游客晚间休闲娱乐消费的重要场所,它对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于大陆传统意义上的理解,台湾的众多夜市一开始是自发形成的,不是事先由政府规划好的一个特定的区域,它是待某一个地方人气自发聚集形成一定规模后,政府再进行扶持和引导的。

  对于国内夜市的通病——脏乱的环境,台湾政府很早就采取了“垃圾不落地”的政策。每一个夜市上的摊位,食品卫生和环境整洁都必须搞好,否则很快就可能被取消资格,会被要求离开夜市商圈。渐渐地,大家都尊重规定不乱扔垃圾,时间久了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氛围。

  台湾夜市发展的红红火火,位置优越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其中不少位于城市的中心区,或靠近城市中心区的景区。比如,高雄六合夜市白天是笔直的大马路,到了晚上化身为热闹集市,用临时护栏把六合路二路两头一围,全封闭成步行区。还有花莲南滨夜市,它就在南滨公园里,在这里不仅可以吃喝玩乐,还可以欣赏海滨美景。

  夜市设在中心城区,交通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一般来说,台湾夜市的开市时间是从傍晚六点至凌晨两点。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常常会搭“捷运”(台湾的城市轨道交通)前往夜市,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捷运”就专门为它设了一站,网上也有“搭着捷运逛士林夜市”的帖子,认为这是在台湾游中,最方便又省时省钱的玩法。

  公交车有数条线路到达士林夜市,在士林夜市外,不仅修建有大型的旅游大巴停靠点,而且针对旅游大巴停车费也很便宜。这样方便的交通自然吸引源源不断地游客前来消费。

  发展贴近百姓的月光经济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台湾夜市亦如此。借鉴台湾的一些经验,发展贴近百姓的月光经济,可以从以小吃、餐饮为主的夜市开始。

  比如,从规划选址上来看,在城市里可选择有市场前景的次干道,或在是老城区、商业区的支路上,用临时护栏把马路围城封闭区域,允许摊贩在此设摊经营。同时规定该区域晚上禁止车辆通行,这样一方面可以借助商业区原有的人气带旺“夜市经济”,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对居民晚间休息的影响。在小县城和乡镇等一些地方,夜市可以选择在一些相对更中心的区域,比如庙会聚集地附近、中心农贸市场周围等。

  还有一个就是管理问题。一定要避免杂乱无序,行业协会作为主体要加强管理,一旦商户和摊贩没有做好卫生保洁,应该被取消准入资格。而政府的管理是更加宏观和外围的,比如要考虑夜市周边统一的污水排放设施,配套好公厕、应急消防设施、逛街标示、公交站点等。

  夜市的品牌效应打造很重要,一方面要精选全国各地名小吃,特别是老字号,积极引商入驻;另一方面,推进本土品牌商品入驻夜市,引导夜市商业、夜间休闲和夜间服务业等一起“动起来”,构成一个立体多元化的夜市氛围,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的消费模式。当然,一些夜市经济发展尚不成熟的地区,政府自然是要加强政策引导的,在税费、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在临时审批手续方面提供便捷,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商家来经营夜市。

  除了发展以餐饮小吃为主的夜市经济,还有一种“草根”夜市也是不能少的——夜市地摊。事实上,即便是世界最发达的、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和流浪者。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都有小摊贩、夜市、集市、跳蚤市场和周末市场等。比如在韩国,小摊被称为“道路文化”,很多韩国摊主将小卡车改造成“包装马车”,出售各种寿司、日用品、服装等。

  允许地摊夜市存在的前提是规范管理,国外政府对夜市摆摊的地点、营业时间、经营范围都有严格的限制,摊贩必须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处罚就会不轻。我们当前缺的就是这种严格规范的管理,一些城市中全面禁止夜市地摊的做法是懒政思维,合理限制、规范引导才能实现政府管理者、小摊贩和商品购买者的三方共赢。

  (本文作者介绍:清华大学法学硕士、管理学博士。现任浙江宁波市海曙区区长。)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吴胜武经济夜市台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