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每天都在和资产泡沫作斗争

2014年07月20日 12:59  作者:陈志龙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陈志龙

  因为普遍的自利情结下,大多数国家在资产泡沫发酵过程中,都讳疾忌医,全社会存在强烈“说好话”情结,这是人性的本能。泡沫沸腾的年代,多数人利益挟裹其中,谁都恐惧泡沫破灭后的财富耗散——城市居民大部分资产在房产上,泡沫如果破灭,财富就会像冰棍般融化,本能的自利思维厌恶房价下跌。

国人每天都在和资产泡沫作斗争国人每天都在和资产泡沫作斗争

  原计划今年6月30日前出台的《不动产登记条例(征求意见稿)》至今音信杳无,引发各界关注。虽然在“技术层面没有问题”,但由于部门利益掣肘,分歧严重。神仙打架,推、脱、拖的结果是无下文。

  不动产登记有其复杂的利益瓜葛,部门掣肘分歧的本质是利益的遮羞布不愿掀开,这也是房地产深度绑架中国经济的标志。

  因为普遍的自利情结下,大多数国家在资产泡沫发酵过程中,都讳疾忌医,全社会存在强烈“说好话”情结,这是人性的本能。泡沫沸腾的年代,多数人利益挟裹其中,谁都恐惧泡沫破灭后的财富耗散——城市居民大部分资产在房产上,泡沫如果破灭,财富就会像冰棍般融化,本能的自利思维厌恶房价下跌。而不动产登记和物业税这两只靴子如果先后落下来,对于高房价来说犹如两把巨斧抡下来!

  参与政策制订的官员首先是经济属性的人。在日本泡沫发酵的年代,政府要求媒体慎用“泡沫”一词,市场参与者、学界都强烈否认“经济泡沫化”。野村证券甚至在各大报刊上刊登广告和软文,驳斥“日本地价股价过高论”是“固执于托夫勒天动说的陈词滥调”,强调“必须替换为哥白尼的地动说”。

  学者们赌咒发誓说“东京房价如果下跌,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就像现在的学者看到三四线城市城鬼城迭出,他们坚定地说,一线城市房价不会跌,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泡沫膨胀符合人们的愿望,价格上涨使多数人都是受益者。在东京都这样的城市投资一套房,这样就等于有效地给家庭总资产和后半生买了保险。”当年的日本如此,今天的中国亦然。

  不仅是日本,新世纪以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美国梦”发酵过程中,房产成为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持银行信贷和消费金融的重要抵押品,效外、海滨,持续涨价的大别墅,持有者都像中了彩——他们从房产溢价中获得数十万亿美元的财富增值,利用抵押贷款再融资,房产溢价成为提款机,天上掉下来的财富使他们可以不用辛勤劳动,就可以买豪车、游艇,各种奢侈型消费的资金都来源于那只生金蛋的鸡——房子,消费上升远远超过他们劳动收入。

  难怪英国《金融时报》总编辑昂内尔。巴贝尔在反思次贷危机时说:泡沫沸腾的时候,媒体和学界过于喜欢为正面消息造势,感兴趣的是传播价格上涨或经济增长的好消息,有的甚至与大公司成了一家人,与他们“合作”、“搞好关系”,甚至成了他们的“影子”。格林斯潘曾说过“房地产泡沫在破裂之前无法判断”,就像地震无法预报一样。在其自传《我们的新世界》里,他终于吐了真言——

    联邦储备委员会并不是在真空中运作。如果升息打压了资产价格,一定会导致自己的选票减少。因为,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地产,涉及面都非常广泛,几乎影响到所有的中产以上阶层,任何导致资产价格下跌的政策都是“不得人心”的。美联储不想被投资者控告,是我们破坏了大家的退休计划,你们可以想象我在下一次国会熬夜召开的听证会里遭到炮轰的情形……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市场,如果监管者、决策者有了太多自己的利益考量,政策就难免按下葫芦浮起瓢,首鼠两端、摇摆不定而错失良机,最终走向放纵和崩溃。回头看,几乎所有大国经济都曾经被绊倒在房地产这块“硬石头”上,30年前的拉美、20年前的日本如此,10年前的亚洲“四小龙”亦然,现代金融监管制度堪称完美的美国亦未能逃脱。面对坚硬的泡沫,我们需要坚定的决心、理性的精神、对常识、规律的敬畏和果断的行动,才能摆脱那魔咒般的定律。

  回过头来看,现在我们站在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的立场或者2007年危机前夕的美联储立场上,因此,我们不仅要与沸反盈天的资产泡沫作斗争,还要与贪婪恐惧等人性的弱点作斗争。告别非理性繁荣,需要一个民族深入骨髓的理性精神。

  (本文作者介绍:陈志龙,财经专栏作家,报人。)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不动产登记泡沫房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