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为何推倒限购“贞节牌坊”

2014年06月11日 10:00  作者:杨红旭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杨红旭[微博]

  沈阳市的房价增幅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房价收入比居然低于全国城镇平均水平。在全国35个大城市中,沈阳的房价收入比,可谓非常合理,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房价泡沫。如此市场形态,原来根本就不需要实行限购,实属陪太子(一线城市)读书。

沈阳取消限购?沈阳取消限购?

  昨天下午,沈阳取消限购的消息闹翻了房地产媒体。这则消息,主要是从笔者的微博扩散出去的。房产中介行业的一个朋友,发我了一张图片,上面显示的是一家中介机构向员工传达的内部消息:沈阳限购取消,本地人和外地人可购多套住宅。我又问了几个朋友,消息比较接近。于是,发了一条微博,并立即引发大量转发。

  其后,新浪乐居发了一篇独家报道,比较细致描述了近期沈阳限购放松的过程:

  6月6日,有消息人士称对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住房大大降低了门槛。7日,有消息称之前针对本市户籍家庭的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在二环内暂停售房的规定,变成以个人为单位。8日,住建部再次传来消息,沈阳取消限购,但是不宣传,半公开。10日,在沈阳房地产大厦限购窗口,编辑向工作人员进行购房限购查询,工作人员给予的答复是“现在限购查询不针对个人开放了,随便买。”至此,沈阳取消限购。

  当然,上述这些消息与新闻,都没有经过官方的确认和承认。笔者认为,官方不太可能公开承认,更不可能下发一个文件通告废除限购政策。我之前曾形容:限购就是像“贞节牌坊”,一旦立起,就不易推倒。因为,社会舆论绑架了限购政策。近几年,凡是不利于打压房价的政策与措施,都会被讨伐。而取消限购,至少从短期看,是不利于打压房价的,所以注定会被讨伐。

  然而,限购政策已越来越不适合形势发展的需要了。从三个层面分析:

  其一,从宏观经济政策方针看,中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限购令属于典型的行政干预,与之不符,早晚要调整。

  其二,从短期市场面看,限购主要目的是通过抑制住宅需求,进而防范房价过快上涨,或使房价趋稳。而当前的形势是,全国主要城市成交量明显萎缩,全国房价已经面临短周期性质的小拐点(并非长周期性质的大跌和崩盘),4月份全国70城房价平均环比增幅已逼近止涨,5-7月应能见到由涨转跌。既然房价已经趋稳,甚至还将有所下跌,限购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其三,今年经济稳增长的压力很大,而近几个月,房地产已经开始拖经济的后腿,比如1-4月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17.3%,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为16.4%,后者低于前者,即意味着房地产拖后腿了,这在近十多年来,并不多见。中央不希望房地产“大起”,也不希望房地产“大落”。地方政府则更不希望“大落”。明白这一点,很重要。

  阐述了事件的宏观背景后,再来剖析沈阳(可能)取消限购的具体原因。

  其一,住宅库存压力山大。今年以来,沈阳市场成交萎缩,出现了明显供大于求的情况,成交价格也有所下跌。部分项目促销力度较大,比如有走高端路线的豪宅某栋楼直降5200元,有深耕沈阳多年的大型项目全盘降4000元,还有一些刚需项目跟着推新品打7折。房企压力山大,而地方政府如果没有土地财政的支持,地方债务压力亦山大。

  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截止今年5月底,沈阳新建住宅库存约为1828万平方米,远超京沪水平,位居全国第二(第一是天津:约2110万平米)。这一库存环比4月增长6%,同比去年4月增长28%。按过去6个月的移动平均销量,需要22个月才能去化完,在一二线城市中,处于偏高水平,与杭州、天津相近。杭州的楼市低迷之状,大家有目共睹。而天津急吼吼的放松限购,同样也是为高库存而着急。

  其二,符合中央分类指导的方针。今年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提出了“双向调控”,几天后齐骥副部长如此解释:“所谓双向调控亦可称分类指导,对一线城市增加供应,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限购不退出。

  而对于库存量比较大城市,要控制供地结构、供应结构。”在这一方针指导下,近二三个月已有铜陵、无锡、南宁、天津、宁波、温州、芜湖诸多城市或明或暗的放松了房地产调控,其中部分城市暗自松绑限购的行为,早已没有新闻价值了。

  包括沈阳的近邻天津,已大尺度的放松了限购,只要在滨海新区无房,就可新购一套。沈阳也只是跟着别的城市趋于放松。另外,齐骥副部长还说:“库存量高于月销售量的12-15倍,就是高库存。”而沈阳库存量全国第二,去化周期超20个月。天津亦如此,所以天津暗自放松限购之后,也没被上级部门叫停。

  其三,沈阳房价水平相当合理。近些年,与一线城市和南京、杭州、厦门等部分二线城市相比,沈阳的房价涨幅比较小。其实,整个东北地区,房价水平都不高,近些年楼市明显弱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这与东北地区的产业、人口情况有关。另外,近几年沈阳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热浪滚滚,导致房屋供应量相当充足,所以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报告显示,近十年,全国及35个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呈前低、中高、后落的轨迹,比如全国城镇房价收入比,从2001年6.1,升至2009年最高的8.1,再回落至2013年7.3。惟有沈阳,前高后低,由2001年的9.3降至2013的6.8。

  这也就是说,近十多年来,沈阳市的房价增幅低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可谓全国罕见。而且,作为大都市的沈阳,房价收入比居然低于全国城镇平均水平。在全国35个大城市中,沈阳的房价收入比,可谓非常合理,甚至可以说没有任何房价泡沫。如此市场形态,原来根本就不需要实行限购,实属陪太子(一线城市)读书。

  其四,沈阳原本限购就较宽松。从2010年国十条开始,尤其2011年1月国八条后,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26个省会城市(除拉萨),被迫限购,惟有重庆政治形势特殊、且先行进行房产税试点,所以至今未限购。另有佛山、珠海、三亚、苏州、无锡、徐州、温州、绍兴、金华、衢州、台州、舟山等地级市实行限购。

  部分城市政策力度偏弱,比如成都原来只限市中心六区,贵阳只限一环内,沈阳只限二环内,长沙只限新房,衢州允许本地家庭拥有三套房。沈阳只限二环以内,范围较小,原本就对当地购房者影响不大,且近两年也没有从严执行。所以,如果只是局部放松限购,其意义和作用非常小,想要放松,全面放开是上策,否则不如不放松,免得“逮不着狐狸惹身骚”。

  最后,关于沈阳(可能)取消限购的影响。经过媒体炒作后,沈阳官方压力很大,存在出面“辟谣”的可能性。但问题的关键是:全国放松限购已呈大势所趋,沈阳放松限购已成事实,即便迫于舆论压力暂缓暂停一下,未来仍会重新放松或取消。从全国看,拆除“限购牌坊”,不可能一下推倒,这是一个时进时退、阳奉阴违、慢慢蚕食的纠结过程,只到有一天,大家对此事麻木了,媒体也审美疲劳了。

  正如2006年曾经轰轰烈烈的“90/70”政策,国家并无明确发文取消,而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已不必严格执行了,谁还有兴趣讨论这档“陈年旧事”呢?预计半年之后,或者一年之后,可能只剩四个一线城市还在执行限购,另外也因为这一措施,还有助于落实中央新城镇化方针之一:严控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之前部分城市放松限购,都属于局部放松,所以这次沈阳(可能)取消限购,就显得特别扎眼。媒体一哄而上,猛烈炒作。未来几天,不管沈阳官方和住建部,会否针对此事有表态,这件事的爆炸性影响,注定是短期的、暂时的。过不了多久,可能还会传出第二个城市取消限购,继而有第三个……最终连媒体也懒得报道了。

  取消限购,对于楼市的中长期发展,属于明确、重大利好。但就短期而言,也不必夸大。当前市场处于下行通道,从制约购房需求的因素分析,货币政策和房贷执行的松紧程度,远比限购放松、取消与否,更重要。至于沈阳,取消限购的影响,就更微不足道了,原本限购的作用就微不足道嘛。不过,取消限购对于地产股,倒是一个短期利好。

  (本文作者介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中央电台财经评论员)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沈阳取消限购楼市调控房价收入比杨红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