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乱收费可考虑撤销工商局

2014年06月01日 20:10  作者:江濡山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江濡山

  可以考虑把工商局的企业注册及服务职能,并入各级商业部门;然后撤销掉工商局和城管执法机构,至于市场及环境秩序的管理与服务,可以统筹到一个部门,并实施透明运作与监督。

如果要动真格,就应当从根本上动手术,如果看不住基层政府有关部门不老实的第三只手,干脆就砍掉它!  如果要动真格,就应当从根本上动手术,如果看不住基层政府有关部门不老实的第三只手,干脆就砍掉它!

  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都有三只手:一只手是制定大政方针、另一只手是服务于为民,而第三只手则是“乱收费、乱罚款”。今天看到“中国政府网”刊登了这样一则资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等事宜。会议认为,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看住向企业乱伸的手,是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经营成本、激励投资创业,意义重大。

  看到这样的新闻,艰难地做企业的人士、特别是“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业主们,自然会十分欢欣。但是,到底这样的要求和举措能否真正落实,才是问题的关键。

  最近,一位来自北京的朋友给我谈到一个令人纠结的现象。他说:现在经济环境不太好,民营中小企业都在艰难度日,国有企业也在等候守望,不敢轻举妄动,但是政府的一些基层管理部门,却仍然在市场捣乱。

  我们调研发现,北京海淀区上地一带的有些工商所、城管队,每逢节假日前夕,就要深入基层进行先侦察目标、再伺机罚款,罚款对象大都是一些中小门店企业。比如,某个门牌的霓虹灯的某个字不亮了,城管就来下个罚单,这些罚单中,自然会列出政府某年某月下发的某个可以罚款的文件规定;再比如,工商所的执法队成员会突然出现在某个餐饮企业的现场,然后开具罚款通知单,而且告知必须于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的某一时间,去所里“觐见”接受罚款。

  多数情况下,这些中小企业主都会自认倒霉,原因有二:一是三番五次地被召见,根本耗不起那个时间;二是自己根本不知道违反的是什么规定,也从来没有接受过告知,但是要在这个地盘混,就不敢得罪他们。

  一位民企老板风趣地说:如今他们日子也不好过,多的没有,少的就给点儿吧,所长把这些小伙子逼出来也不容易呀,好在现在的罚款都很大的商量砍价余地。

  听到这种现象的表述,令人觉得,李克强总理力推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确实不易。一方面,长期以来肥水泱泱的各级政府,吸纳了大规模的公务员,财政支出的大头是人头费,而远远超过基本薪资的额外收入则来自形形色色的乱收费、乱罚款;而现在,改革必然斩断公务员群体的灰色收入。试想想,整个公务员队伍,以前是挥刀砍向别人,现在是挥刀自宫,这样的改革怎么能没有障碍呢?

  国务院的此次会议特别强调:一是正税清费。取消政府提供普遍公共服务或体现一般性管理职能的收费项目。把暂免小微企业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改为长期措施。依法将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基金项目并入相应税种。

  二是建立涉企收费清单管理制度,所有收费纳入清单,对外公开,接受监督。清单外的一律不得收费,清单内的逐步减少数量。

  三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前置服务收费。需实行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的,实行目录管理。严格规范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收费。

  四是新设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必须有法律法规规定。建立企业负担举报和反馈机制,严查乱收费、乱罚款和摊派等行为。

  上述规定,显然是切中要害的改革决策,但是能否实施,则取决于后续跟进的策略,单靠国务院召开一次会议并做个决定,然后层层照本宣科地传达下去,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要动真格,就应当从根本上动手术,如果看不住基层政府有关部门不老实的第三只手,干脆就砍掉它!比如,可以考虑把工商局的企业注册及服务职能,并入各级商业部门;然后撤销掉工商局和城管执法机构,至于市场及环境秩序的管理与服务,可以统筹到一个部门,并实施透明运作与监督。

  (本文作者介绍:香港环球经济电讯社首席经济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员,政府及财团大型投资项目顾问,产业项目风险及可行性评估专家。)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乱收费中小企业工商局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