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贸区银行监管看逐步取消贷存比

2014年05月16日 09:04  作者:孙洁琳  (0)+1

  文/新浪财经北京站记者 孙洁琳

  75%的存贷比,这个在中国已经实行了近20年的银行流动性管理指标,虽然抑制了快速扩张时期银行的放贷冲动,但现在更像是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障碍、催生一系列问题的僵硬桎梏。

据悉,监管层正在考虑将大额可转让存贷纳入存贷比,近期可能有正式文件下发。据悉,监管层正在考虑将大额可转让存贷纳入存贷比,近期可能有正式文件下发。

  上海自贸区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许多正在讨论、尚未成熟的金融措施和都有可能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在此先行先试。上海银监局日前获授权发布《关于试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安排的通知》,其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建议各银行总行不要对实验区业务和实验区内分支机构下达单独的存贷比考核标准。

  75%的存贷比,这个在中国已经实行了近20年的银行流动性管理指标,虽然抑制了快速扩张时期银行的放贷冲动,但现在更像是增加实体经济融资障碍、催生一系列问题的僵硬桎梏。

  首先是在存款搬家、金融脱媒日益严重的今天,银行存款增速已经追不上贷款增速。受制于存贷比约束,一方面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受限;另一方面,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由表内转向表外,通过同业业务绕贷款规模,拉长了融资链,推升融资成本。

  其次在存贷比考核时点冲存款的行为也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每至年末、季末乃至月末,银行高息(或返点)揽储,同时收紧贷款,造成市场利率呈现大幅波动。

  再次,在国际上鲜有国际使用存贷比这个指标,而我国开始实施巴塞尔协议III中已经引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来监测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业内普遍认同,这两大指标覆盖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更全面,比存贷比这一传统指标更准确。

  此外,未来银行信贷运作的方式也将发生变化。如中银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认为,未来银行资金来源中存款的作用下降,也并非根据存款来贷款。而是先有贷款需求,再去寻找资金来源,可以是存款、同业存款或其他多种模式,由此存贷比也不适用了。

  所以包括人大财经委主任吴晓灵、中银国际研究所副所长宗良、国际金融专家赵庆明[微博]等多名业内人士都曾呼吁取消或调整存贷比。        

  但是上海自贸区在这方面的实践,官方却并不希望被解读为试水取消存贷比。上海银监局副局长马立新解释称,此举初始阶段一种减轻自贸区银行压力的措施,并且现在自贸区内都是银行的分支机构而不是独立法人,而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考核是按独立法人计算。

  事实上,银行基本上是按照存贷比来计算贷款额度的,并由各分行分配至支行,在存贷比几近触线时支行即不再发放贷款,等待下个会计周期。无论是总行还是分支机构内部依然将存贷比看得很重。

  笔者认为,监管层不妨借此将自贸区银行的存贷款从总行存贷比计算中剔除,以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金比率等巴III协议中的指标监测流动性,看是否运行得当并可加以推广。

  而在全国范围内,亦可采取措施令存贷比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首先是按照吴晓灵在去年9月5日金融街论坛上的建议,着手修订《商业银行法》第39条——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用流动性覆盖比例和净稳定资金比例替代75%的存贷比例。

  而修订法律需要较长过程,在此期间可以做一些缓冲措施。存贷比(Loan-to-depositRatio)是指商业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值。赵庆明建议,可扩大存贷比中的“分母”,比如去年底以来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NCDs)、以及同业存款和财政性存款尚未纳入存贷比的部分纳入统计。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免“分子”。如宗良认为,一些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信贷可以考虑不计入存贷比,由此也引导了信贷流向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

  当分子和分母的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存贷比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取消也可就顺水推舟。近年来,监管当局对贷存比也曾有过放松,如2009年初曾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的限制,但随着2009年及2010年的信贷快速增长,银监会再次加强对存贷比的考核,并实施日均存贷比监测。

  去年10月,银监会发布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 (试行)》并未取消“存贷比”这一监管指标。但据悉,监管层正在考虑将大额可转让存贷纳入存贷比,近期可能有正式文件下发。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于新浪财经频道。研究方向:央行、货币政策、钢铁。)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

文章关键词: 存贷比自贸区流动性银行监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