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徐有俊
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下,京津冀的产业分工和承接转移中,铁路轨交、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利用、地产、社会保障和养老产业、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社会服务业将面临新的投资机会。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新兴战略产业的承接转移;在加快落实新型城镇化规划、大力发展中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京津冀的推进带来了众多投资机会。
目前,京津冀已经形成了梯队产业发展模式,北京作为政治经济中心,着力发展文化、旅游、行政管理、商业服务业等;天津作为港口城市,主要发展对外贸易、物资交流、制造业、工业产品加工产业等;河北地区则以农业、重工业和制造业为主。
北京作为知识创新区域可以输出产业、技术、研发;天津作为生产制造区域对北京提供工业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对河北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产业;河北作为加工资源区域,向北京和天津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初级产品、农副产品等。
在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加速推进下,京津冀的产业分工和承接转移中,铁路轨交、生态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利用、地产、社会保障和养老产业、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社会服务业将面临新的投资机会。
1、铁路轨交建设
铁路轨交建设对于区域间的重构起到积极的作用,在乡村、城乡、城际和区域经济关系中,它们经历雏形、强化和调整三个逐步提升的过程。当前京津冀的铁路轨交建设处在强化和调整阶段,对于城市和区域间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人口流动起到加强作用,并推动区域间分工合作的一体化发展。
方便快捷的城乡劳动力流动可以有效降低城镇化形成成本,增强已有城镇的竞争力。以武广高速铁路为例,高铁开通后沿线各地政府纷纷推出投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资金,仅 2010 年前 3 个月湖南省就承接了 402 个区域转移项目,预计为当地带了近 5 万多个就业机会。铁路不仅缩短了城际间的空间距离,超越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京津冀共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步伐加快,三地交通逐步实现全面大对接,区域立体化交通时代已经到来。京津城际铁路、京津高速和京蓟高速,拉近了北京与天津的时空距离。京承高速,国道 110、京包高速公路,国道 108、111 提级改造,河北省境内张石高速建成,构成北京大外环的密涿、张涿、京化、张承等高速公路抓紧推进,京广高铁建成通车,使北京与河北一体化的条件逐步成熟。
目前河北境内有京广、京山、津浦、石太、石德、京包、京秦、京原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省还将着力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疏港铁路和重要货运专线通道铁路建设,规划将重点构建环绕省会石家庄、京津和环渤海区域,连通河北主要城市的京津冀城际轨道交通网,以及连通周边省会城市的快速客运铁路网。到“十二五末”,预计将实现所有区市通高速铁路,形成以省会石家庄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和环北京的“一小时交通圈”。
在京津冀范围内,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后,沿线 11 个城区中有多个城区的政府部门出台和调整了各地的城市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中城际快速客运网建设成为重点,在铁路运输引导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阶段,这将助力区域城镇化的发展。
2、生态环境保护
雾霾、水资源污染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京津冀来讲,其污染尤为严重,京津冀区域内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未来随着考核评价机制的改变、市场化的交易方式的开展等多项生态文明制度的落实,京津冀区域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强。与几个重点城市相比,京津冀的空气质量要明显差于珠三角、长三角甚至西部地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京津冀区域内部经济依赖重工业发展,天津和河北的重化工业同质发展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此外,对于区域性内部的污染防控能力也较为薄弱。
津冀高排带动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主要原因是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高耗能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引起的,随着国家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未来不仅仅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同时还会加快对水资源、土地污染、海洋污染的治理。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还必须与优化能源结构相结合,降低化石能源的占比,提高其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和使用。预计加快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时,新能源产业、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循环产业、生态修复产业、生态农业将获得新的投资机会。
3、新能源开发利用
随着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取代化石燃料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尤其是京津冀以重化工业主要产业的区域更是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迫使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力度。
未来包括京津冀在内的我国工业城市将全面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国际标准、消费文化、居民意识的社会生产和消费变革。这种变革势必将带来新能源开发利用,发展绿色、低碳科技产业。
京津冀区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其发展模式也必然要从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向低投入、低能耗、低碳低排放、低污染的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京津冀产业低碳化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和完善区域内部煤炭供应体系,提高区域煤炭安全保障功能;加快电源网络建设和改造,开发区域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构建以火电为主的、太阳电、风电、核电为补充的区域电力安全保证体系;强化天津、曹妃甸港口石油天然气卸载、储备设施以及跨区域输气输油管道的建设能力,提升区域内石油天然气供应保障能力。
重点加强京津冀三地区在能源保障领域的分工协作,北京市主要负责能源综合利用与高效利用技术、新能源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的研发与示范;天津市重点加强渤海油田和大港油田的勘探开发,加快滨海电源点建设与现有电源点的扩张改造,加快高能耗产业的节能改造;河北省则重点加强区域内部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基地建设,开发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提升区域内天然气输送、煤炭运输、石油进口设备与区域内均衡输送能力。
4、地产、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
北京作为首都对全国人口有着巨大的吸引力,2013 年北京人口数量比2000 年增加了 758 万人升至 2115 万人,年均增加 58.3 万人。而常住人口中,外来人口是其主要构成部分。
随着京津冀城市群的加快推进,1 小时经济圈的打造将大大缩短主要中心城市间的距离。交通便利、产业转移带来新的工作机会、以及相关基础设施配逐渐完善,将带动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口增多,具有行业支持的城镇化建设将带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增大居民消费,从而改变过去由投资驱动增长的路径。
京津冀一体化将从三个方面影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首先,城镇化率的提升带来的城镇人口增加,目前京津冀城市化率水平仅 59%,而长三角、珠三角均超过了 67%的。其次,人口从外部迁入:随着京津冀的发展和推进,非本区域人口的进入将会更加频繁,我们预计整体人口的增长率在 1.5%左右;最后,居民收入的提升带来的购买力提升和改善性需求的增加。
2014 年房地产政策已经在放松,政策最大的变化在于从一刀切转向分类调控和双向调控,预计这一政策仍将延续。国家将着重对刚需住房进行支持,而抑制打击投机性住房,对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控。
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作为惠及民生的重点工作,一直被政府所重视,今年国家增大了对保障房的投入,2014 年保障房计划开工 700 万套,比去年增加100 万套;保障房计划建成 480 万套,比去年增加 10 万套;棚户区计划改造370 万套,比去年增加 66 万套。
媒体报道京津冀三地今年新建保障性住房总量将超过 2500 万平方米,基础投入超过 700 亿人民币。河北全省全年将开工建设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 20万套,所有项目都将在 10 月底前办齐手续并开工。北京市 2014 年全年将建设保障性住房 7 万套,天津则计划全年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 800 万平方米。未来,随着公租房廉住房的并轨,已经公有产权房的试点推广,仍有望在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上加大力度。
5、社会保障、养老产业
京津冀城市圈的加速推进将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和养老产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缩短了周边城市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人口老龄化以及收入的提高,城市内部的人口可以分散至周边小型城市居住,既可以带动当地增加医疗资源、交通、通信、市政公用等设施建设,解决住房压力问题,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生活质量。
以医疗发展为例,未来北京和天津将共同推进建立两地间的医保关系无障碍转移和就诊保险相认制度,加快网络平台建设,推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医疗保障的难题。
加快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对于培养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热点,促进就业和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借鉴美国和日本的养老产业发展模式,我国未来会大力鼓励发展民间养老机构,带动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甚至可以发展新的养老模式,让中心城市比如北京、天津的老人将房屋抵押给保险公司,将所得资金用于在周边小城市租房、消费。
6、国有企业改革
京津冀区域内国有企业众多,自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提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后,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已有广东、贵州、青海、西藏等地出台了系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工作的政策文件,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箭在弦上”。
对京津冀和全国来讲,只有深化国资改革,破除垄断,才能为民间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在土地财政之后急需寻找新的财源,盘活存量国资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京津冀内国有企业主要存在证券化率水平低,以及企业同质发展现象严重,导致了资源过于分散,导致企业竞争力水平降低。
京津冀的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化工、采掘、黑色金属、交通运输、交运设备等领域,与地方上市国有企业行业分布类似,主要是一般竞争性的行业。因此,假如要改革,我们会看到京津冀地方政府的改革动作会大于中央。
新一轮京津冀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将放在促进转型升级,加大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中的先进产能比重,将战略性产业做大做强,加快竞争性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传统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改革将以完善产业链和优势互补原则,进行跨区域、跨所有制重组整合,大力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并发挥证券市场、产权市场的作用,推动上市公司资源整合、改制重组,加快处理低效无效资产,培育主导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7、社会服务业
国家战略主导下的京津冀合作,给了三大区域重新定位,北京、天津的新定位除了向外转出实体生产产业如工业、制造业等,同时会将部分批发物流、医疗、行政以及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甚至部分军队机关配套外迁,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将成为产业承接的重点。
河北的城镇化规划也明确提出,河北省保定市将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河北省廊坊市将建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这为河北、北京和天津周边地方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发展社会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以通州为例,通州处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在其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同时,将同时吸纳、发展“高精尖”产业,对商务办公、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商业餐饮等产业有着很大吸引力,这将拓宽并补充了北京中心城功能,驱动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本文作者介绍:申银万国宏观研究部分析师。)
(由新浪财经主办的“2014新浪金麒麟论坛”定于2014年11月22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届论坛主题:变革与决策。聚焦改革深水期的中国经济的转型与挑战。 报名入口》》》 2015,决策下一步,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