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含:居民储蓄下滑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有哪些?

2018年09月18日10:43    作者:李虹含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李虹含

  当前银行储蓄存款规模不断下滑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汇集作用,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蓄水池作用。

  一、居民储蓄下滑影响银行资金积累

  2000年—2017年间,社会投资总规模、GDP总额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伴随着银行储蓄存款的增加而大幅增长。中国城乡居民储蓄从2000年的6.43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4.38 万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从3.29万亿元增加到64.12 万亿元,中国GDP总额从10.03万亿元增加到82.71亿元(1985年中国GDP仅9098.9亿元,M2仅5198.9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280.00 元增加到36396.19 元。

  2018年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7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2729亿元。

  2017年全年,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分化也较为明显,五大行住户存款余额达到32.14万亿元,占住户存款的比重为49.93%。股份制银行中较为突出的招行,个人存款余额达1.34万亿元。2017年,这6家银行的存款几乎占据了整个银行业的一半。相比之下,部分股份制银行存款增速甚至为负,明显“压力山大”。

  货币基金规模2018年7月份猛增9000多亿,重新站上8万亿大关,达到8.6万亿元。

  二、家庭储蓄快速下滑,家庭债务快速上升并且占GDP比重已接近超标

  近日,《警惕家庭债务危机及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报告辅一刊出,结论令人震撼。报告警示:中国家庭债务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从家庭债务占GDP的比重来看——截至2017年,比值48%已远远超过其他发展中国家。

  但,事实实否,仍待商榷。从中国居民财富管理的实际国情上来看,储蓄与债务并存、赤贫与巨富同在,而二者的比例也处于紧平衡的微妙变化中。从总体上来看,居民财富主要由可支配收入和储蓄构成,居民负债主要由贷款构成。

  从居民财富差距的角度来看。中国居民收入获得了规模性增长,但这种增长也是结构性和局部的,并未完全覆盖我国全部人口,以衡量贫富差距最典型的基尼系数指标为例,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首次超过警戒线0.4,17年来一直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基尼系数增加到2017年的0.467。

  中国居民资产大部分集中在房地产上,房地产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中国居民财富水平,从统计数字来看,工薪家庭资产结构中,房产占比78.2%,金融资产占比13.2%,工商业资产占比0.9%,其他资产占比7.7%,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工薪阶层家庭资产结构,房产占比过重,金融资产占比过少。

  从居民债务负担的差异来看。房地产贷款的规模比较较大,总量上来看,2017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69.3万亿元,境内居民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2.25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1.86万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8.32万亿元,贷款人数超中国居民的贷款由哪些在承担?与居民财富一样,同样是在少数人手中。

  我国近年来的消费低迷既有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的因素,也有财富效应难以发挥的因素,而这些与诸如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等资产价格波动以及家庭债务压力加大存在一定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房地产调控将成为一种常态,股票市场改革将逐步深入,由此所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将会加剧;另外,消费信贷的发展将不断推高家庭债务水平,家庭面临的债务压力将逐步增大,这势必对消费的稳步增长造成影响。家庭债务负担的局部过重与部分家庭收入水平过高所造成的后果一致。按照居民债务和GDP之比计算,我国居民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但在新兴经济体当中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从居民偿债能力方面来看,部分居民债务杠杆系数过高,部分居民仍然处于温饱水准。大力倡导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仍有大量贫困人口无财产、无负债。

  三、居民储蓄下滑影响商业银行发展

  银行吸纳居民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活动,提高了居民存款利息收入,又增加了贷款规模,这种良性循环既有利于公民个人,又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银行吸收居民储蓄形成存款,通过发放贷款支持生产建设,增加了社会投资总规模;生产发展又促进了居民生活的改善,增加了居民存款的来源,同时促进了GDP的增长。

  当前银行储蓄存款规模不断下滑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汇集作用,在发展过程当中,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蓄水池作用。

  同时,从资产端看,商业银行发行债券与向银行贷款是中国企业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两种基本模式,银行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间接融资的角度来讲:2002年起新增人民币贷款与社会融资规模占比基本维持在70-90%之间,银行贷款一直占据社会融资总规模的较大比重,特别是在2002年甚至超过90%。近年来随着银行“脱虚向实”与支持实体经济的效应增强,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持续提升,从2012年的最低点52.10%反弹至2017年71%,银行融资体系对社会融资的支持效应进一步增强。

  从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截至2017年底,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74.69万亿元,其中银行投资债券占比58%,仍保持较大比重。从2010年起至2017年,银行体系持有债券与债券市场总规模占比维持在50-70%之间,对实体企业债券市场融资形成了较强支撑作用。

  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储蓄规模的不断减少,以上直接与间接融资业务必将受到严重影响。

  特别是,储蓄存款下降对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带来直接影响,并且银行理财产品对储蓄存款增长的稳定性带来较大影响,分流了储蓄存款,储蓄存款的太幅下降同时加剧了银行业的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贷款收益水平带来挑战。

  四、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去向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测算,预计到2021年,中国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将继续稳步增长,规模达到220万亿元。

  2018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将会增加,美联储等中央银行全面进入加息和缩表周期,中国未来增长模式也将会逐步转变,这给居民财富管理、资产配置提出更多新的要求。

  特别是资管新规以来,银行理财资金将向其他投资品种,其中结构性存款承接了原有的银行保本理财品种,表内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型基金、股票型基金都将承接银行理财流出资金。

  未来银行存款的持续下滑将继续流向上述几大品类金融资产。

  总之,居民储蓄下滑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影响影响较多,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形成较大挑战。未来针对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大幅下滑的情况,各大银行需要以多种策略解决该问题。一是,扩大基础客群的数量,二是,在城市存款分流更为严重的情况下,大行通过发展县级、乡镇市场获得存款来源,三是,在机构类存款上,争夺更多的财政存款,四是,在对公业务上,以交易银行、投行类业务获得更多的资金留存。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文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银行 居民储蓄 存款规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A股已有8大见底信号 上证惨淡成交800多亿破净股成堆 宗庆后:5000起征点太低 工薪阶层不交税消费才起得来 国内成品油价年内第11次上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约5.5元 举报人称将跳楼自杀 华大基因:珍惜生命尊重法律 宗庆后:老百姓收入确实多了 但相当一部分变成了税收 王一鸣:改革约束机制越来越多 激励机制却越来越少 联想澄清“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言论:被曲解 断章取义 吴敬琏谈改革开放40年教训: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 娃哈哈宗庆后:个税起征点5000元仍偏低 曹德旺:美国想恢复制造业很难 我投资我还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