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量化宽松与财政永续负债

2015年06月30日 10:14  作者:王永利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永利

  在投资、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今天,各国货币之间还会相互影响,很容易出现竞相增发、货币贬值、以邻为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扩大货币发行,推动货币贬值,就会推动社会财富无形之中的重新分配和向小数人聚集,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

500

  在废弃金(贵金属)本位制之后,为防止货币的超量投放,很多国家都以立法的方式强调央行[微博]的独立性,并禁止央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等。然而,一旦遭遇重大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这一点很容易被突破。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在社会投融资低迷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国家竞相打破传统,推行各种形式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其中包括直接购买大量的政府债券,或通过迂回的方式支持政府扩大债务规模,扩大政府投资,刺激经济发展。这就使货币与财政越来越融为一体了。这种发展态势,势必对政府信用、货币体系、财政金融理论等产生深刻冲击。

  一、货币裂变:从“实物货币”转化为“法定货币”

  在人类社会出现交换,并且交换成为推动劳动产品最大程度地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推动知识和文化(文明)相互交流,进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之后,为提高交换的效率,降低交换的成本,就需要有公认的价值尺度和媒介物品,即货币。

  最早的货币物品,一般都是一定交换范围内最受欢迎,而且能够划分价值档次的物品。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各地的货币逐渐集中到没有生命力、品质比较稳定、易于分割和携带的贵金属(黄金白银、铁、铜等)上。

  这时的货币都属于本身就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特殊物品,因此,可以归结为“实物货币”,即使是出现了贵金属本位制基础上的纸币,由于其只是贵金属的符号或标识,也仍属于实物货币的范畴。

  但随着工业革命推动产能和交换规模的快速扩大,贵金属受制于自然储量和人类社会发现、挖掘、加工等方面的能力束缚,难以满足交换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往往形成严重的通货紧缩而抑制经济社会的发展,在遭遇战争或重大自然灾害,对货币的需求急速扩张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被迫放弃了贵金属本位制的货币体制,转而实施完全由政府控制货币总量的“信用货币”或“法定货币”、“主权货币”。

  其中,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后一个放弃金本位制的国家。美元也正因为其在二战期间仍坚持金本位制,在主要经济体国家货币中保持了最好的信誉,才使其能够在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创设中代表黄金(美元也因此被称作“美金”)并取代英镑成为国际中心货币。

  但即使是美国,二战之后,由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爆发等原因,其黄金储备迅速减少,威胁到美元的信用并遭受到美元储备国的挤兑。最后,美国也于1971年宣布废弃金本位制。

  在美国最后废弃金本位制之后,当今所有国家的货币,都是由国家法律明确,并由国家主权保护和支持的“法定货币”或“主权货币”。

  货币从实物货币转化为法定货币,是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飞跃或裂变:货币摆脱了贵金属的束缚,本身已不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成为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或价值标准,能够更加灵活和便利地加以投放,更好地满足经济交往快速发展的需要,但也正因为失去了贵金属的客观束缚,货币总量完全受货币当局人为控制,很容易因种种诱惑而造成货币超发,进而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社会财富隐形的重新分配等新的问题。

  二、现代货币离不开政府支持

  失去黄金(贵金属)的支持和束缚,现代货币完全变成由政府或其授权的货币发行银行(基本上都是中央银行)人为调节发行总量和流通规模的虚拟货币。那么,为什么人们愿意接受这种虚拟货币呢?

  以往经典理论或教科书更多地强调现代货币是由政府信用支持的“信用货币”,即货币主要是通过购买政府债务,由政府拥有收取税费的权利和税费收入作为支撑发行和流通的。但今天实际的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其政府的负债越来越大,甚至政府已经永远都无法全部偿还这些债务,只能是不断的借新还旧,使这些债务变成事实上不可能偿还的永续债。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信用其实已经存在很大的水分,货币之所以还能为人们所接受,只是因为这是法律规定和保护的,人们别无选择。除非人们首先推翻现有政府,重新发行新的货币。由此可见,将现代货币称之为“法定货币”或“主权货币”,相比“信用货币”更加准确。

  三、政府债务(包括国债)很容易失去控制

  政府债务,特别是国债,一般都是全社会范围内最高信用评级、最低融资成本的债务,并因此成为一国的无风险收益率、社会融资的基准利率等。在经济低迷,通货膨胀率下行到很低水平时,一些国家的政府债务甚至出现负利率的情况(如,2015年4月欧洲已经有3万亿欧元左右的政府债务为负利率。当然考虑到通货膨胀率下行因素,这些政府债务的实际收益率仍应该为正),这很容易刺激政府不断扩大债务。

  当今社会,政府债务很容易只涨不降,甚至很容易失去控制。

  这是因为,一方面,各国政党为赢得选民,赢得和保持执政地位,往往都想尽一切办法刺激经济发展,提高社会福利,这就很容易造成政府减少收入、扩大支出,为弥补财政赤字,就需要不断扩大政府债务。

  另一方面,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发展的情况下,一国或地区市场或资源的开放与挖掘,往往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投入,从而推动其经济金融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并很容易造成经济金融泡沫化。

  当经济金融风险开始暴露时,国际资本往往以更快的速度集中撤出,这就很容易造成该国或地区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也使不少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自拔)。在上个世纪大萧条之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昭示下,世界各国每每遇到危机,政府很自然地就会救市,包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就很容易进一步加大政府债务。

  这种救市举措作为应急原本是在所难免的,但当危机过去之后,理应将为救市而采取的过激措施逐步对冲回来。

  但各届政府往往都是只愿做加法,而不愿做减法,即更愿意扩张,而不愿意收缩,结果很容易造成政府债务只增不减。特别是当政府不仅拥有收取税费的权力,而且还拥有发行货币的权力时,如果政府债务难以被社会所接受,政府可以直接向央行发行债务,并通过扩大货币发行、降低利率水平、压低货币币值的方式,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推动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使社会资源更多地聚集到政府手中,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

  这样,扩大货币发行就成为政府刺激经济增长最便宜的方式,甚至成为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永动机。但这样做的结果,却很容易使政府债务失去应有的控制。

  四、政府债务失控势必使货币体系受到威胁

  在政府债务不断扩大,甚至成为永续负债根本难以偿还的情况下,货币总量所体现的价值(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中包括了大量的负债成分,就必然会使货币的价值受到威胁,使货币的信用和生命力面临危险。而政府债务无限度地不断扩张,本质上与庞氏骗局没有两样,也势必使政府信用乃至社会道德标准受到深刻冲击。

  更为严重的是,在投资、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今天,各国货币之间还会相互影响,很容易出现竞相增发、货币贬值、以邻为壑、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扩大货币发行,推动货币贬值,就会推动社会财富无形之中的重新分配和向小数人聚集,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在国际上,国际中心货币的扩张和贬值,就会推动财富无形之中从这种货币的储备国向债务国转移。这都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并会激化社会矛盾,最终将威胁到政局和社会的稳定,威胁到世界的和平与货币的存亡。

  对此,需要人们高度关注和充分警惕!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王永利)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意见领袖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量化宽松贵金属财富通货膨胀投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中国有两亿穷人为啥还搞亚投行? 指望养老金做接盘侠只是梦一场 千万别以为股市绑架了政策 老艾侃股:报复性反弹一触即发 双降力度不大但稳定资本市场至关重要 双降意在警告市场不要乱来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 创业板何以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下半年港股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2016年房地产税仍难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