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嵇少峰
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利率远远不止年化15%,远远超过了金融机构的平均放贷利率,但是这种纯粹依靠高息利差的盈利模式可持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小额贷款公司与金融机构相比,无法盈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获得垄断利润。
撇开非盈利、纯公益的小额信贷组织不谈(这部分机构在当前我国小额贷款市场占比较小)。当前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与平衡性小额信贷机构,能够获得良好盈利并能持续发展的企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平均15%及以上的平均年化贷款利率,在信贷市场上是不可持续的,更是不安全的。
以民生银行为例,2013年1-6月,该行共获得利息收入50666百万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451681百万元,年平均收益率为6.98%,较2012年同期7.71%下降了0.73个百分点。其吸收存款中,公司类存款平均成本率2.32%、个人类存款平均成本率2.22%,总平均为2.29%。其平均利差仅为4.76%。当然,该行非利息收入中的财务顾问服务费1393百万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7417百万元中,部分应归属于实际信贷产生的变相利息收入。但即使全部合并计算,其信贷类业务年平均收益率最高为9.57%。该行在股东权益资产1912.07亿元的前提下吸收了20522亿元的公众存款,放大的杠杆超过10倍。2013年上半年,民生银行股东权益比2012年末增加了226.63亿元,增幅为13.45%,简单的理解为该行股东年投资回报率应在25%以上。
工商银行更是如此,2013年1-6月,该行共获得利息收入266057百万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9235044百万元,年平均收益率为5.81%,较2012年同期6.29%下降了0.48个百分点。其吸收的存款中,公司类存款平均成本率1.84%、个人类存款平均成本率2.10%,总平均为1.96%。净利息差为2.4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35%。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金融机构的投资回报率超高的原因,一是吸收存款的成本仅为2.5%以下,二是金融机构当前10倍左右的极高资本杠杆率,而不是简单地来自利差。这两个原因均指向政策性垄断。小额贷款公司与金融机构相比,无法盈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无法获得垄断利润。这也是众多机构、企业一哄而上开办银行的根本原因。
就全国而言,小额贷款公司的平均利率远远不止年化15%,远远超过了金融机构的平均放贷利率,但是这种纯粹依靠高息利差的盈利模式可持续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小型股份制银行,其安全的信贷客户能承受的平均贷款利率是有限的,因为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也是有限的,客户承受的贷款利率应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试想有多少客户的投资回报率能超过15%甚至更高?
这里应该补充说明的是,小贷公司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会给小贷公司带来一部分边际收益。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小贷公司为客户提供的短期拆借、过桥性融资收益相对较高,原因是这类融资需求在市场是的平均融资价格也较高,它的收益来自与短期融资的风险程度,因为短期拆借与过桥性融资的时间及对象是不确定与难以把握的,会给放贷人带来风险;二是小贷公司的工作及放贷效率产生的边际收益。对客户而言,效率成本也是融资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机构的复杂流程及机构病会给客户的经营带来的压力,这也是部分客户选择小贷公司,让小贷公司产生一部分边际收益的原因;三是小贷公司的灵活性也是一部分边际收益的原因,他们也可以做一些银行制度限制但实际风险可控的项目。但即便这样,这些原因构成的收益差也是很有限的。除去这些,小贷公司实在没有更多的理由向客户需求更多的利息,最大的可能就是客户质量的下降及保证方式的弱化,这两者均会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导致收益下降。
目前小贷公司的理论资金杠杆有二,一是不超过净资产的50%的银行融资;二是部分类融资担保业务(或有负债)不超过自有资本金的三倍。但是,根据2103年人民银行[微博]统计数据,全国小贷公司实收资本6658.95亿元,贷款余额7534.50亿元,如果不算股东的利润积累及借款,全部视为银行融资,也仅放大了0.13倍,接近于零杠杆,而且,几乎所有的杠杆资金成本都在8%-10%以上,远高于银行的平均贷款利率。再加上管理成本与税收,小贷公司如何利用此杠杆安全盈利?
(本文作者介绍:曾在央行、银监会从事金融监管工作16年,后加入私募并创建融资担保公司,现为江苏金东小贷公司创始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