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为何忌惮全面降准?

2014年06月18日 16:21  作者:蔡喜洋  (0)+1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蔡喜洋

  政策与经济双向博弈,决策层仍忌惮总量刺激政策的严重后果,2008年“四万亿”刺激政策使得房价地价飚升、产能过剩加剧、地方债务累积,故不到万不得已,采用全面降准或降息的总量宽松政策仍将十分谨慎。

央行为何忌惮全面降准?央行为何忌惮全面降准?

  中国融资主体的信用风险定价体系不健全使得总量货币宽松政策基本失效。2008年以来,两类融资主体对金融资源存在虹吸效应。

  其一是投资软约束主体,主要为地方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国有企业,这类企业对利率成本变化不敏感,同时由于存在隐性政府信用担保,既可以获得大量金融额度配给,还可享受信用风险折价,加剧金融资源的配置扭曲。

  其二是房地产行业,持续多年的房地产行业繁荣使得该行业因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而可以承受较高利率,近年的影子银行、非标债务均直接或间接与房地产有关。过剩产能、低效企业与房地产,三大主体盘据大部分存量和增量金融资源,对其他生产效率更高的融资主体产生了强力挤出效应,从使得后者被迫承受“融资难(额度配给不够)和融资贵(物以稀为贵)”,抬高社会融资成本。

  中国高货币余额与高融资利率将长期并存

  (1)高货币余额,2013年末中国M2/GDP比重达到194.52%,假设2014年M2余额增长13%、GDP增长7.5%, M2/GDP余额将达到204.47%,根本原因是中国以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社会融资派生存款能力较强。

  (2)高融资利率,2013年广谱利率持续走高、波动增大,央行[微博]2013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认为,金融创新加快发展、债务融资较快扩张和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银行资产扩张以及表外的诸多金融产品创新,都直接或间接需要银行体系流动性的支持,而当扩张与创新越快、流动性需求越高,表现出来就是钱紧,在利率市场化初期,利率中枢抬高也是供求关系互动的结果。由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阻,高货币余额与高市场利率仍将长期并存。

  银行风险偏好下降、资金内松外紧。

  (1)受经济下滑影响、政策放松意图较为明显,使得今年银行间资金面较为宽松同,短期利率大幅下行,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已由年初的5%下降至目前的3%,推动债券市场持续牛市。

  (2)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银行信贷偏紧,经营稳健的优质企业较为稀缺,部分银行风险偏好下降出现惜贷,融资利率仍然高企,2014年前三月,商业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18%,民间融资利率更高达20%,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宽松并有未效传导到社会融资/信贷市场,出现高货币余额与高融资利率并存局面。

  因此,如何有效引导市场长期利率下降降低整体社会融资成本决策层关注的重点。改革的出路是加快理顺市场主体风险定价体系,但工程浩大、非一夕之功,故“定向”的结构政策优先于总量政策。

  货币政策转型、结构调整成新常态。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将持续博弈,政策目标是着力加强定向微刺激以推动金融机构能向实体经济输送金融资源,但现实困境在于,中国融资主体的信用结构扭曲,总量刺激政策基本失效,除非经济出现急剧的断崖式下跌并突破增长底线,否则总量政策将不会被轻易采用。

  基础货币投放转型、央行政策重塑独立性。

  (1)央行83%的资产为外汇储备,使得央行在外汇市场具备强大干预能力的同时,确也缺丧失了通过资产运用引导全市场长期短基准利率的能力。逻辑在于,为回收外汇占款产生的过多基础货币,央行只能被动回收流动性,商业银行并不必要向央行借入流动性的时候,央行引导全市场基准利率的能力存在严重不足。

  (2)但目前情况正向好的方向发展,随着外汇占款规模平台式下降,5月新增外汇占款仅387亿元人民币,而今年1-4月累计新增额为8717亿元、月均2179亿元,虽然此前也出现单月外汇占款负值的情况,但今年外汇占款同比和环比已经开始趋势性收缩,使得央行不必被动投资基础货币,有助于央行重新获得基础货币投放主动权。

  央行灵活运用多种主动型政策管理工具,再贷款、定向降准;以及6月17日市场传闻央行正研究创设“抵押补充贷款”(PSL,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PSL是一种标准化的再贷款,时间期限较长,有助于央行确定和引导中期政策基准利率;结合此前央行在短期利率水平上创设的“常设借贷便利”(SLF,Short Liquidity Facility),利率调控的工具逐步完善,有助于央行实现“利率走廊”目标机制。

  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展望三季度,衰退性宽松和结构性宽松政策仍将持续,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午并维持低位;大类资产配置的重点机会仍在债券市场,利率债、中高信用等级信用债的牛市行情并未完结,并有迹象扩展至可转债和中低等级维但信用展望较好的债券品种;股票市场方面,受政策放松预期增强、市场资金风险偏好有一定程度回升,在新股发行带动下可能带动一波阶段性和结构性机会,但整体趋势性机会仍未显现。建议个人投资者仍以债券资产(债券型基金)配置为主,适当参与新股申购、或者通过申购可参与打新股的一级市场债券型基金和保本基金。

  总量不是问题、问题出在结构

  (一)总量宽松

  虽然银行贷款占全社会融资的比重已经下降至50%,较十年前下降30个百分点,但仍不改变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合计占全社会融资的比重回升至80%上方,而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银行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被称之为“影子银行”。反过来看,全社会融资当中,企业债券融资和股票等直接融资合计份额仅为12%左右,共中债券融资占比近年持续上升,已经基本稳定在10%~12%左右的份额,而股票融资基本停滞。

  正因为中国以间接融资试为主,使得贷款派生存款的能力极强,2013年末M2余额/GDP的比重已经上升至195%。我们测算,假定今年GDP增速为7.5%,M2增长12%,那么2014年底M2余额/GDP将进一步上升至204.5%,根据经验研究,以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M2余额/GDP比值普遍在100%以下。正因为存在高货币余额,所以央行必须保证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以防止货币过量导致的通胀预期。

图1
图1图1

  从银行间市场来看,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维持在20%、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持有在18%。以2014年5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109.8万亿估算。目前金融机构全部存款余额为109.8万亿元,贷款余额76.5万亿元,整体贷存比为69.67%。假设全面降准,基础货币的理论增加额为109.8万亿元*0.5%=5490亿元,假设货币乘数保持在4.2的水平不变,则对市场的新增货币供给将达到5490*4.2=23058亿元人民币,从而使得M2增速将较年初净增加2.08个百分点。所以,对于今年预期GDP增速7.5%、CPI增速2.5%,13%的M2余额增速已经较为宽松。如果全面降准,M2余额可进一步扩张至15%,这既没有必要、也存在很大的通胀风险。

  (二)结构失衡

  2014年1-4月份,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37%,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加权平均为6.70%。为什么说社会融资成本偏高,那就是过去GDP增速稳定在10%的平台上方,贷款利率为7%~8%,但目前GDP增速已经换档至7.5%的中速增长期,而贷款利率仍然保持在7%以上。

  目前,6个月至一年的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0%,1至3年的短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15%。从第一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执行利率上浮的比例达到70%。而日常经营当中,除去贷款利息成本之外,还有一定的担保费、财务顾问费等支出因此,年化的融资成本普遍在8%-10%左右,对于GDP增速仅为7.5%而言,融资成本过高。

  2014年1-3月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区间占比月份

月份 下浮 基准 上浮 30%以内 30%以上
1月 8.20% 22.81% 68.99% 45.29% 23.70%
2月 7.56% 24.96% 67.48% 46.70% 20.78%
3月 8.35% 21.40% 70.25% 46.50% 23.75%

图2图2

  (三)外汇占款速增平台式下降、基础货币投放将转型。

图3图3

  随着外汇占款规模平台式下降,5月新增外汇占款仅387亿元人民币,而今年1-4月累计新增额为8717亿元、月均2179亿元,虽然此前也出现单月外汇占款负值的情况,但今年外汇占款同比和环比已经开始趋势性收缩,使得央行不必被动投资基础货币,有助于央行重新获得基础货币投放主动权。

  (本文作者介绍:供职某大型商业银行、从事财富管理与投资策略研究工作。)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外汇占款央行全面降准

相关专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给公务员涨点工资如何? 如果毛泽东是企业家 现在不降低利率还待何时? 楼市需要告别全民普遍的自利情结 中国富人大举投资移民美国为了啥 墨西哥取消高铁订单背后博弈 没有存款的美国人都把钱花在哪了? 提振房地产中国还有啥政策? 中国奶粉我们为啥还是没信心? 关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十点思考